CN208795120U - 电芯高度偏差自动检测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电芯高度偏差自动检测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95120U
CN208795120U CN201821208644.XU CN201821208644U CN208795120U CN 208795120 U CN208795120 U CN 208795120U CN 201821208644 U CN201821208644 U CN 201821208644U CN 208795120 U CN208795120 U CN 208795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re
detection
bracket
sliding block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0864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茂水
马益金
欧泽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Cheng T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Cheng T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Cheng T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Cheng T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0864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95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95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951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芯高度偏差自动检测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电芯的电芯固定装置,所述电芯固定装置的上方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上的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滑块驱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可移动的设置有检测杆,所述检测杆的底端设置有检测块,所述检测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下端分别与所述套筒和检测块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还设置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设置于所述检测杆的上方。本实用新型检测效率高。

Description

电芯高度偏差自动检测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芯高度偏差自动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 N. 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 S.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现有锂电池电芯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电芯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测,保证其良品率,其中就包括对于电芯高度的测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芯高度偏差自动检测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电芯的电芯固定装置,所述电芯固定装置的上方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上的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滑块驱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可移动的设置有检测杆,所述检测杆的底端设置有检测块,所述检测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下端分别与所述套筒和检测块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还设置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设置于所述检测杆的上方。
电芯固定在电芯固定装置,其中电芯固定装置可以设置在输送带上,随着输送带的输送经过检测装置,通过控制模块的统一调控,在电芯经过检测装置时使得输送带停止输送,以对电芯的高度进行检测;检测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滑块沿着第一导轨下移,使得与滑块连接的支撑板下移,当电芯的高度过高时,支撑板下移的过程中,检测杆上的对应电芯设置的检测块会与电芯的顶端接触,此时支撑板继续下移,而由于电芯的存在会使得检测杆无法继续下移,则检测杆会相对支撑板上移,从而使得检测杆的顶端与感应器接触,感应器检测到检测杆,并将信号发送给与之信号连接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标记该电芯高度过高,为不合格品。其中,第一驱动机构、感应器以及控制模块均可采用现有技术。
优选的,所述电芯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对应所述电芯设置有凹陷。
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电芯,防止其在检测过程中发生下移,第二支撑部对应电芯设置有凹陷,该凹陷用以支撑电芯,防止电芯在检测过程中倾斜。
其中,第一支撑部用以支撑电芯的结构可以为筒状结构,将电芯置于筒状结构内,以达到支撑电芯的目的,另外,检测块与套筒之间设置有弹簧,当检测块于电芯的顶部接触时,由于弹簧的作用,检测块会对于电芯有一定的压力,可以将电芯下压,使电芯的底端与第一支撑部相抵,保证检测到的高度为电芯的真实高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的横板,所述横板上固定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与所述第一滑块纵向对齐设置,所述竖板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对应所述电芯设置有凹陷。
检测时,电芯嵌入到竖板上的凹陷中,可以有限防止电芯在检测过程中倾斜,保证检测结构的准确性;同时,当支撑板下移的距离过大时,支撑板的底端会与竖板的顶端接触,从而防止支撑板继续下移,避免支撑板压坏电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的第二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上的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的限位板,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滑块驱动连接。
限位板用于限制电芯的下移,其中限位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电芯的夹具,其夹具为现有技术的夹具;同时,限位板还可以在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着第二导轨移动,以调节电芯的位置,以适应本实用新型对于不同高度的电芯的检测,检测高度较高的电芯时将限位板下移,检测高度较低的电芯时将限位板上移;其中,第二驱动机构为现有技术的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轨的数量为两个,且均竖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轨的数量为两个,且均竖直设置。
相互平行设置的两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可以使得与其连接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运行更为稳定,且能保证第一导轨与第一滑块、第二导轨与第二滑块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端设置有肋板,所述肋板分别与所述支撑板和滑块固定连接。
与支撑板和滑块均固定连接的肋板能有效增加支撑板与滑块的连接强度。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检测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滑块沿着第一导轨下移,使得与滑块连接的支撑板下移,当电芯的高度过高时,支撑板下移的过程中,检测杆上的检测块会与电芯的顶端接触,此时支撑板继续下移,而由于电芯的存在会使得检测杆无法继续下移,则检测杆会相对支撑板上移,从而使得检测杆的顶端与感应器接触,感应器检测到检测杆,并将信号发送给与之信号连接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标记该电芯高度过高,为不合格品,本实用新型能自动对电芯高度进行检测,检测效率高;其中电芯固定装置可以设置在输送带上,随着输送带的输送经过检测装置,以对其进行检测,检测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芯高度偏差自动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芯高度偏差自动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芯高度偏差自动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芯高度偏差自动检测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11-检测装置,111-第一导轨,112-第一滑块,113-支撑板,1131-套筒,1132-检测杆,11321-检测块,1133-弹簧,1134-感应器,1135-肋板,12-电芯固定装置,1211-横板,1212-竖板,1221-第二导轨,1122-第二滑块,1123-限位板,2-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一种电芯高度偏差自动检测机构,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电芯2的电芯固定装置12,所述电芯固定装置12的上方设置有检测装置11,所述检测装置11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的第一导轨111、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111上的第一滑块112、与所述第一滑块112固定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架1上还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滑块驱动连接,所述支撑板113上设置有套筒1131,所述套筒1131内可移动的设置有检测杆1132,所述检测杆1132的底端设置有检测块11321,所述检测杆1132上套设有弹簧1133,所述弹簧1133的上端与下端分别与所述套筒1131和检测块1132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13上还设置有感应器1134,所述感应器1134设置于所述检测杆1132的上方。
电芯2固定在电芯固定装置12,其中电芯固定装置12可以设置在输送带上,随着输送带的输送经过检测装置11,通过控制模块的统一调控,在电芯2经过检测装置11时使得输送带停止输送,以对电芯2的高度进行检测;检测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滑块沿着第一导轨111下移,使得与滑块连接的支撑板113下移,当电芯2的高度过高时,支撑板113下移的过程中,检测杆1132上对应电芯2设置的检测块11321会与电芯2的顶端接触,此时支撑板113继续下移,而由于电芯2的存在会使得检测杆1132无法继续下移,则检测杆1132会相对支撑板113上移,从而使得检测杆1132的顶端与感应器1134接触,感应器1134检测到检测杆1132,并将信号发送给与之信号连接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标记该电芯2高度过高,为不合格品。其中,第一驱动机构、感应器1134以及控制模块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例如气缸、压力感应器1134。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电芯固定装置12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靠近所述电芯2的一侧对应所述电芯2设置有凹陷。
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电芯2,防止其在检测过程中发生下移,第二支撑部对应电芯2设置有凹陷,该凹陷用以支撑电芯2,防止电芯2在检测过程中倾斜。
其中,第一支撑部用以支撑电芯2的结构可以为筒状结构,将电芯2置于筒状结构内,以达到支撑电芯2的目的,另外,检测块11321与套筒1131之间设置有弹簧1133,当检测块11321于电芯2的顶部接触时,由于弹簧1133的作用,检测块11321会对于电芯2有一定的压力,可以将电芯2下压,使电芯2的底端与第一支撑部相抵,保证检测到的高度为电芯2的真实高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1的横板1211,所述横板1211上固定设置有竖板1212,所述竖板1212与所述第一滑块112纵向对齐设置,所述竖板1212靠近所述电芯2的一侧对应所述电芯2设置有凹陷。
检测时,电芯2嵌入到竖板1212上的凹陷中,可以有限防止电芯2在检测过程中倾斜,保证检测结构的准确性;同时,当支撑板113下移的距离过大时,支撑板113的底端会与竖板1212的顶端接触,从而防止支撑板113继续下移,避免支撑板113压坏电芯2。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1的第二导轨1221、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1221上的第二滑块1122、与所述第二滑块1122固定连接的限位板1123,所述支架1上还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滑块1122驱动连接。
限位板1123用于限制电芯2的下移,其中限位板1123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电芯2的夹具,其夹具为现有技术的夹具;同时,限位板1123还可以在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着第二导轨1221移动,以调节电芯2的位置,以适应本实用新型对于不同高度的电芯2的检测,检测高度较高的电芯2时将限位板1123下移,检测高度较低的电芯2时将限位板1123上移;其中,第二驱动机构为现有技术的驱动机构。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导轨1221的数量为两个,且均竖直设置。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导轨111的数量为两个,且均竖直设置。
相互平行设置的两第一导轨111和第二导轨1221可以使得与其连接的第一滑块112和第二滑块1122的运行更为稳定,且能保证第一导轨111与第一滑块112、第二导轨1221与第二滑块1122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支撑板113的底端设置有肋板1135,所述肋板1135分别与所述支撑板113和滑块固定连接。
与支撑板113和滑块均固定连接的肋板1135能有效增加支撑板113与滑块的连接强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电芯高度偏差自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电芯的电芯固定装置,所述电芯固定装置的上方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上的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滑块驱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可移动的设置有检测杆,所述检测杆的底端设置有检测块,所述检测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下端分别与所述套筒和检测块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还设置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设置于所述检测杆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高度偏差自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对应所述电芯设置有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高度偏差自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的横板,所述横板上固定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与所述第一滑块纵向对齐设置,所述竖板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对应所述电芯设置有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高度偏差自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的第二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上的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的限位板,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滑块驱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高度偏差自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的数量为两个,且均竖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高度偏差自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的数量为两个,且均竖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高度偏差自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底端设置有肋板,所述肋板分别与所述支撑板和滑块固定连接。
CN201821208644.XU 2018-07-28 2018-07-28 电芯高度偏差自动检测机构 Active CN208795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08644.XU CN208795120U (zh) 2018-07-28 2018-07-28 电芯高度偏差自动检测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08644.XU CN208795120U (zh) 2018-07-28 2018-07-28 电芯高度偏差自动检测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95120U true CN208795120U (zh) 2019-04-26

Family

ID=66203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08644.XU Active CN208795120U (zh) 2018-07-28 2018-07-28 电芯高度偏差自动检测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951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19063A (zh) * 2023-07-03 2023-08-01 惠州市成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圆柱电池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19063A (zh) * 2023-07-03 2023-08-01 惠州市成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圆柱电池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6519063B (zh) * 2023-07-03 2023-11-24 惠州市成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圆柱电池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44288A (zh) 一种物料传递机构
CN207226505U (zh) 一种料盘回收堆垛装置
CN102879759A (zh) 一种电力计量装置的自动送线加封检定设备及其方法
CN208795120U (zh) 电芯高度偏差自动检测机构
CN205484639U (zh) 漏电断路器自动漏电检测台
CN202230196U (zh) 一种电力计量装置的自动送线加封检定设备
CN205708634U (zh) 一种用于推送在链条输送线上的蓄电池极群的装置
CN204869968U (zh) 一种全自动顶升贴合设备
CN204731387U (zh) 电池包电阻焊焊接检测装置
CN205342378U (zh) 汽车格栅装配装置
CN108820774A (zh) 锂电池传送机构和锂电池检测设备
CN206065827U (zh) 一种自动检测识别分向安装机构
CN209001036U (zh) 一种大型电芯贴胶检测移送平台
CN209632290U (zh) 电池或电容极耳焊接装置
CN203817759U (zh) 伸缩脚铝件组装机
CN110375693A (zh) 一种西林瓶在线检测装置
CN204535746U (zh) 一种汽车天窗自动检测工站
CN104568014A (zh) 一种汽车天窗自动检测工站
CN210108564U (zh) 用于扶手箱滑轨测力的工装
CN105738639B (zh) 试纸条传送机构
CN204871833U (zh) 一种顶升贴合机构
CN103346287A (zh) 加酸机构改进的加酸机
CN208314154U (zh) 一种锂电池内阻测试辅助工装
CN201653675U (zh) 一种打火机跌落测试仪
CN204514294U (zh) 一种电池端柱高度自动检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