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90354U - 用于运输散装材料的集装箱和接合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运输散装材料的集装箱和接合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90354U
CN208790354U CN201821185685.1U CN201821185685U CN208790354U CN 208790354 U CN208790354 U CN 208790354U CN 201821185685 U CN201821185685 U CN 201821185685U CN 208790354 U CN208790354 U CN 2087903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stop body
container according
activated apparatus
eng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856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佩德罗·保罗·法托雷利卡内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ltifunctional Lift Ch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ltifunctional Lift Ch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ltifunctional Lift Ch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ltifunctional Lift Chil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90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903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0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 B66C1/1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 B66C1/62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comprising article-engaging members of a shape complementary to that of the articles to be handled
    • B66C1/66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comprising article-engaging members of a shape complementary to that of the articles to be handled for engaging holes, recesses, or abutments on articles specially provided for facilitating handling thereof
    • B66C1/663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comprising article-engaging members of a shape complementary to that of the articles to be handled for engaging holes, recesses, or abutments on articles specially provided for facilitating handling thereof for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54Large contain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acilitating filling or emptying
    • B65D88/58Large contain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acilitating filling or emptying by displacement of w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0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 B66C1/1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 B66C1/101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ai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 Auxiliary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运输散装材料的集装箱和接合设备。所述集装箱包括底部、两个纵向壁和两个端壁,其中所述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舱门,所述集装箱还包括用于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致动所述至少一个舱门的第一致动设备。所述接合设备用于接合所述集装箱。

Description

用于运输散装材料的集装箱和接合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运输散装材料的集装箱和用于接合所述集装箱的接合设备。
背景技术
国际专利申请WO 2011/044613 A1描述了可以与集装箱接合的特殊的龙门式接合设备,经由其在第二位置的角铸件(corner casting),该龙门式接合设备在第一位置已经被填充散装材料(例如铜矿)。集装箱具有打开的顶侧。借助于起重机,接合设备与集装箱一起被吊起至卸货空间上方的位置。在那里,借助于吊具的倾翻机构,集装箱被倾斜180度,这使得集装箱被上下颠倒悬吊。集装箱的货物因此被倒入卸货空间。然后借助于倾翻机构,集装箱被再次转为平直并且返回地面或被放置在另一集装箱上。该方法具有这样的缺陷:实施方式需要相对复杂的、沉重的且笨重的接合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上述的缺陷提供解决方案或至少改进上述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运输散装材料的集装箱。该集装箱包括底部、两个纵向壁以及两个端壁,其中所述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舱门,此外,该集装箱包括用于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致动所述至少一个舱门的第一致动设备。
此外,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接合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接合设备。该接合设备包括:框架;接合构件,所述接合构件连接至所述框架以用于接合所述集装箱的联接构件(coupling member),所述联接构件被设置在所述集装箱的顶侧上的角部上;第二致动设备,所述第二致动设备被配置为用于通过与由所述接合设备接合的所述集装箱的第一致动设备协作来致动所述集装箱的所述至少一个舱门;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接合构件和所述第二致动设备。
附图说明
将通过参考以下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和接合设备以及使用该集装箱和接合设备的方法的可能的实施方式,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在附图中:
图1至图4示出当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和接合设备来执行方法时的四个连续阶段的立体图;
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替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6示出集装箱的第一致动设备的等距纵截面;
图7至图11示出在当致动集装箱的舱门时的连续阶段的过程中,图3中的集装箱和接合设备的一部分,更具体地为它们的致动设备的一部分;
图12和图13以俯视图分别示出在锁定位置和自由位置的致动设备的多个部分的两个位置;
图14a和图14b以两个垂直截面示出根据图7的位于非接合位置的前述的致动设备的多个部分;
图15a和图15b示出在根据图8的接合过程中图14a和图14b的两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100。集装箱100具有矩形形状,至少在集装箱的关闭位置,该矩形形状包括两个相对的直立的端壁1、2,两个相对的直立的纵向壁3、4,底部5和箱顶6,它们共同围绕成储存体积(storage volume)7。前述的壁1至4连接至四个柱(post)11,该四个柱又在靠近其末端处通过底梁12和顶梁13彼此相连。柱11和梁12、13一起形成为集装箱100提供所需的刚度的框架。在框架的角部处,集装箱100要么设置有被配置为紧固块14的底部联接构件,要么设置有被配置为紧固块15的顶部联接构件。如海运集装箱领域的专家所知,这种紧固块也被称为术语角铸件并且配置为与扭锁协作,并且作为仍然需要更详细地描述的接合设备200的组成部分。在一个纵向壁3(或4)所在的侧面上的两个顶部角铸件15的中心到中心的距离为585.4cm。在一个端壁1(或2)所在的侧面上的两个顶部角铸件15的中心到中心的距离为226.4cm。因此,至少在尺寸设定方面并且也根据角铸件14、15的以上描述,集装箱100的尺寸设定使得集装箱100被认为是根据ISO标准668:2013-系列1货运集装箱(ISO standard 668:2013–Series 1freight containers)的20英尺的海运集装箱。可替选地,附带地,还可以使用也如前述ISO标准所定义的具有30英尺、40英尺、45英尺尺寸的集装箱和/或升高的海运集装箱和/或所设计的没有本实用新型的箱顶6的所谓的敞顶式(open-top)海运集装箱。
底部5主要由两个舱门21、22形成,每个舱门连接至底部的纵向梁12以便围绕铰接销71、72为可铰接(hingeable)的,铰接销71、72的中心线构成各自的铰接轴线。此外,舱门21、22被连接为关于铰接销81、82是可铰接的,铰接销81、82的中心线构成各自的铰接轴线,且所述舱门21、22连接至各自的臂31、32,臂31、32形成第一致动设备23的一部分,第一致动设备23仍然需要进行更详细地解释并且其本身形成集装箱100的一部分。第一致动设备23就其被设置在两个端壁1、2的外侧上而言被设置为相同的两个部分(induplicate)。借助于该第一致动设备23,舱门21、22可以保持在关闭位置(图1、图2和图3)以及为打开的(图4)。在关闭位置,舱门21、22形成底部5的表面区域的大约85%。
至少在集装箱100的关闭位置(图3和图4),箱顶6被夹在顶梁13的顶侧上,以便通过吊钩73可拆卸。通过操作吊钩73,箱顶6变成分离的并且可以从集装箱100上移除,使得集装箱100的顶侧打开(图1)。
除了集装箱100,图3和图4还示出在顶部紧固块15处接合在集装箱100上的接合设备200。为此,接合设备200包括在底部角部上的矩形框架251,在底部角部上设置前述扭锁210,扭锁210被配置为接合在顶部紧固块15上。在顶侧上,框架251在角部处设置有诸如集装箱100的紧固块14、15之类的紧固块211。紧固块221也可以作为吊环。
此外,在其两个头端(head end)处,接合设备200包括第二致动设备201,第二致动设备201被配置为在接合设备200已接合在集装箱100上之后与集装箱100的第一致动设备23协作,以便打开和关闭舱门21、22。第二致动设备201的操作将在下文进行更详细地解释。
集装箱100可以按照以下使用:
集装箱100,例如通过道路或轨道,被运输至待运输的散装材料30所在的位置。散装材料例如可以是矿物材料(诸如铜精矿、锰矿石、铁矿石、石灰石、锌、镍、铅)、或石油焦炭、碎石、砂砾、谷物或废金属。在该位置,箱顶6被拆卸下来,使得集装箱100具有打开的顶侧。随后,如图1中所示,例如借助于铲车或起重机,经由该打开的顶侧,集装箱100被填充散装材料30。
一旦集装箱100被完全填充或至少被填充至期望的程度,箱顶6就被放回到集装箱100上并且使用吊钩73夹到集装箱100上,或至少被固定(图2),从而集装箱100被再次关闭。
然后,集装箱100被运输至不同的位置(例如港口),用于将散装材料30转移至船舶60的卸货空间61。为此,接合设备200通过经由顶部联接构件15的扭锁210的接合而接合在集装箱100的顶侧上。此后,集装箱100被通过起重设备(在这里没有更详细的示出)吊起,并从接合设备200悬吊下来。起重设备将集装箱100移动至距离船舶60的卸货空间61的上方期望距离的位置,在该位置,集装箱100的舱门21、22(以借助于图6至图15b将更详细地解释的方式)通过第一致动设备23和第二致动设备201被打开。在重力的作用下,集装箱100的散装材料30落入卸货空间61(图4)。
其后,舱门21、22借助于第一致动设备23和第二致动设备201被再次关闭。然后借助于起重设备将空的集装箱放回地面,此后,取消集装箱100通过接合设备200的接合。因此接合设备200再次为可用的,以便接合在随后的待清空的集装箱上。集装箱100本身再次为可用的,以便被运输至某个位置并且在那里再次被填充散装材料。
图5示出集装箱800的替选实施方式。集装箱800基本上对应于集装箱100,但是关于其底部805的实施方式不同。底部805被设计为具有舱门821、822,舱门821、822被连接为围绕相应的铰接销871、872是可铰接的,铰接销871、872的中心线构成各自的铰接轴线,且舱门821、822被连接至底部板条823,板条823的末端连接至横梁12a和12c的中心。在关闭位置,舱门821、822形成底部805的表面积的大约78%。铰接销871、872被设置为使得在彼此相距大约25cm处关于底部板条823的宽度的中心镜像对称。铰接销871、872和底部板条823彼此平行延伸并且平行于纵向梁12延伸。在底部板条上提供倾斜面(未更详细地示出)以便在集装箱800的卸货过程中减少散装材料遗留在底部板条823上的风险。也可以将纵向壁3、4设计成向内倾斜以便促进从集装箱800卸载材料。
在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前述的集装箱100的第一致动设备23和接合设备200的第二致动设备201以及两者的操作。
图6示出第一致动设备23的致动元件141及其环境。为了清晰起见,图6中未示出致动设备23的某些部分。致动元件141包括止动主体142。在俯视图中,止动主体142包括具有圆角的矩形外周边。在其锁定位置,止动主体142搁置在轴150的两个相对的宽的纵向壁151a、151b上(也见图12)。此外,轴150具有两个相对的窄的纵向壁151c、151d。四个纵向壁151的内侧限定了矩形通道153。两个锁定板152a、152b被焊接至宽的纵向壁151a、151b的内侧(也见图13至图15b)。
轴150被竖直取向并且延伸通过板条162中的矩形通道161,其中轴150的纵向壁151的外侧抵靠通道161的外围边缘的内侧。板条162在其外侧,经由安装板(未更详细地示出)被连接至顶部横梁13。两个角部元件163a、163b被焊接在板条162上。轴150在这些角部元件163之间延伸并且通过窄的纵向壁151c、151d被焊接至这些角部元件163。
止动主体142设置有中心的、在俯视图中为非圆形的、更具体地至少大体上为矩形的通道171。致动元件141设置有在止动主体142下方的管状主体145。管状主体145的直径等于通道171的最大内部尺寸(见图6)。通道171和管状主体145彼此焊接从而为同心的。在管状主体145的下侧,致动元件141设置有底部主体147,底部主体147被刚性地连接至管状主体145并且关闭其下侧。
在管状主体145的内部,设置可以在管状主体145的内部在高位(图6和图14b)和低位(图15b)之间上下移动的固定板146。固定板146的尺寸设定为使得在上述移位过程中管状主体145的内部用作导向件。在固定板146和底部主体147之间设置压缩弹簧148。在固定板146的下边缘中,设置有两个槽155a和155b,压缩弹簧148的顶部线圈位于这两个槽中。底部主体147的顶侧设置有圆柱块156,压缩弹簧148的下侧正好匹配环绕圆柱块156。
在管状主体145的壁中,在距离止动主体142一定距离处,设置正好彼此相对的竖直导向槽158。在固定板146的下侧设置有两个耳部159,每个耳部延伸通过导向槽158。在管状主体145的外侧上,至少在根据图14a和图14b的固定板146的高位中,耳部159在竖直槽181中延伸,竖直槽181被设置在锁定板152中。在槽181的底部末端处,这些槽在设置在锁定板152中的宽的开放区域182中结束。压缩弹簧148为活动的,以便将耳部159的上边缘按压至抵靠导向槽158的顶部末端。
以未详细地示出的方式,致动元件141是围绕竖直的枢转轴线可枢转的,该竖直的枢转轴线与连接到第一致动设备23的联接主体191的压缩弹簧148的中心轴线一致。该连接使得联接主体191在竖直的方向上确实刚性地连接至致动元件141。如果致动元件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将会在下面解释),则联接主体191将因此跟随该旋转运动。如果致动元件141围绕竖直的枢转轴线枢转,则联接主体191将不会跟随该旋转运动。臂31、32的顶部末端围绕铰接销195、196为可铰接的,铰接销195、196平行于铰接销81、82延伸,并连接至联接主体191。
接合设备200的第二致动设备201包括竖直的液压缸203,液压缸203连接至接合设备200的框架251。液压缸203(或至少其活塞杆204)相对于接合设备200的框架251,围绕液压缸203(或至少其活塞杆204)的中心轴线来回地枢转超过90度。为此,第二致动设备201包括具有活塞杆205的水平的液压缸211,活塞杆205在其末端通过联接件212可铰接地连接至联接杆206的末端。在远离活塞杆的末端,液压缸211的活塞主体连接至接合设备200的框架251以便围绕竖直的铰接销为可铰接的。在相对的末端,联接杆205设置有具有非圆形的(例如八边形的)凹槽的接合板209。活塞杆204刚性地连接至联接块207,联接块207的外周边与前述凹槽的外周边一致,但具有稍小的尺寸,使得其正好匹配在接合板209的非圆形的凹槽内。联接块207可以在接合板209中的凹槽内上下移动,也可以移出凹槽,在使用过程中移出凹槽也发生在接合板209的下侧,将在下文变得清晰。
在竖直的液压缸203的活塞杆204的末端处,设置与接合设备200的扭锁210相同类型的扭锁(主体)220,以便在集装箱100顶部的角部上的联接构件15处接合在集装箱100上并且能够将集装箱100吊起。从俯视图看,扭锁主体220具有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的尺寸和形状为使得扭锁主体220只要朝向该末端取向,就以有限的间隙适配穿过止动主体142中的通道171。活塞杆204的中心轴线与致动元件141的中心轴线对齐。
此外,接合设备设置有连接至框架251的电源组281(图3)。电源组281包括用于驱动液压缸203、液压缸211的驱动装置以及用于驱动扭锁210的液压缸291(图7)的驱动装置。上述驱动装置可以包括,例如,内燃机、电动马达和/或液压发动机。电动马达可以通过延伸远至码头的电源线提供电力。可替选地,电源组281还可以包括用于向电动马达提供电力的电池。
下面,将会更详细地解释第一致动设备23和第二致动设备200的操作、更具体地为当打开和关闭舱门21、22时第一致动设备23和第二致动设备200之间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中所示出的,起始点为集装箱100由接合设备200借助于其扭锁210接合的状态。
从根据图7、图12、图14a和图14b的位置开始,活塞杆204向下延伸,在该移位的过程中扭锁主体220穿过止动主体142中的通道171,直到扭锁主体220的顶侧位于在止动主体142下侧的下方的一小段距离(例如1cm)处。在扭锁主体220向下移位的最后部分,与压缩弹簧148的作用相反,扭锁主体220将固定板146向下推动至管状主体145内。在这种情况下,耳部159向下移动至管状主体145中的导向槽158内和锁定板152中的槽181内。在扭锁主体220的下行冲程的最后,耳部159位于锁定板152中的宽的开放区域182的高度内(图15a和图15b)。
随后,液压缸211的活塞杆205延伸,结果是,由于液压缸211和联接块207之间的经由联接件212和联接杆206的联接,扭锁主体220与联接块207一起旋转90°(根据箭头231)。作为其结果,从俯视图来看,扭锁主体220的长度方向以与通道171的长度方向呈直角结束(图9)。尽管扭锁主体220和固定板146的顶侧之间有摩擦,但是固定板146的方向不会改变,因为固定板146的耳部159被固定在导向槽158内。
随后,液压缸203缩回到一定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扭锁主体220与致动元件141的其余部分一起向上移动并且扭锁主体220抵靠在止动主体142的下侧并且将止动主体142从轴150的顶侧举起至有限的范围(例如5mm)。在扭锁主体220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压缩弹簧148的作用,固定板146也稍微向上移动,但固定板146的耳部159保持在锁定板152中的宽的开放区域182的高度内。
随后,液压缸211再次缩回,结果是,扭锁主体200向回枢转90°(根据图10中箭头232)。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扭锁主体220和止动主体142之间的摩擦,致动元件141同步旋转。如图13中所示,止动主体142的长度方向和轴150的长度方向(从俯视图来看)目前彼此平行,然而扭锁主体220的长度方向被取向为与前述的长度方向成直角。在这种情况下,为固定板146的耳部159提供空间以便在该空间内进行这样的旋转,该空间是由宽的开放区域182为该目的而提供的。
随后,液压缸203的活塞杆204再次延伸,结果是,扭锁主体220向下移动。搁置在扭锁主体220上的止动主体142穿过轴150跟随移动,并且由于致动元件141(止动主体142形成致动元件141的一部分)和联接件191之间的联接,臂31、32(图11)也下降,结果是,如图4中所示,舱门21、22将打开。
为了在集装箱100已经被清空后再次关闭舱门21、22,以相反的顺序执行上述的打开舱门21、22的步骤。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舱门优选地覆盖底部的表面区域的大部分,并且更优选地覆盖底部的表面区域的至少70%,以便限制在卸货过程中散装材料遗留在集装箱的后面的风险。除了其用于运输目的的用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还提供散装材料的暂时储存的可能性,例如储存几天或几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舱门围绕平行于纵向壁延伸的铰接轴线为可铰接的。因此,之后,在所述至少一个舱门打开的过程中,该至少一个舱门的远离铰接轴线的末端所必须进行的竖直冲程保持受限。在本说明书使用相对术语(例如竖直的、水平的、下面的或上面的)之处,可以理解的是,这些术语涉及这种情况,即集装箱位于平坦的、非倾斜的表面上并且集装箱的底部平行于该表面延伸。
当使用两个镜像对称的舱门时,对于与两个各自的舱门相关的两个铰接轴线都可以在集装箱的两个相对的纵向侧面上延伸,并且对于与两个各自的舱门相关的两个铰接轴线可以在集装箱的宽度的中心附近延伸(例如在距离宽度的中心的最大距离为25cm处),优选地相对于所述中心镜像对称。这些实施方式之间的选择将部分地依赖于散装材料的类型。例如,对于铜精矿来说,第一实施方式将为更合适的选择。对于更容易流动的散装材料(例如谷物或砂砾)来说,第二实施方式为更合适的选择。镜像对称的舱门的使用还提供这样的优势:更容易直接在集装箱下面卸载散装材料。
例如,如从铜精矿已知的,如果从横截面来看两个纵向壁从底部向内倾斜,那么散装材料粘在纵向壁的风险可以被减少。
如上面已经表明的,如果集装箱在顶侧的角部上设置有联接构件,特别是如果位于一个纵向壁所在的侧面上的两个联接构件具有575cm至595cm之间的或882cm至902cm之间的中心到中心的距离,并且如果位于一个横向壁所在的侧面上的两个联接构件具有216cm至236cm之间的中心到中心的距离,则集装箱的处理可以借助于通常可用的辅助装置更容易地进行。这样,集装箱至少在尺寸方面被认为是根据前述的ISO标准668:2013系列1的20英尺或30英尺的海运集装箱。特别是与比重相对低的散装物料一起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也可以具有40英尺的海运集装箱的尺寸。
特别是在根据步骤C的运输过程中,为了防止散装类材料无意中从集装箱中泄露,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集装箱设置有箱顶以及用于可释放地将箱顶紧固至集装箱的紧固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箱顶优选地至少基本上由板形成,例如由与集装箱的壁和底部相同的材料制成。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致动设备包括第一止动主体和第二止动主体,第一止动主体经由至少一个牵拉构件机械地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舱门,并且其中第一止动主体和第二止动主体相对于彼此在锁定位置和自由位置之间可移位,在锁定位置,第二止动主体利用牵拉构件阻挡第一止动主体向下移位,在自由位置,第二止动主体不利用牵拉构件阻挡第一止动主体向下移位,其中,第一止动主体优选地在锁定位置搁置在第二止动主体上。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无意地打开所述至少一个舱门。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第一止动主体和/或第二止动主体围绕竖直的枢转轴线在锁定位置和自由位置之间为可枢转的,则可以实现可行的实施方式。
如果第一致动设备包括固定主体,该固定主体被配置为用于在锁定位置和自由位置之间与第一止动主体一起围绕所述竖直的枢转轴线共同枢转,以及用于在固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一止动主体在竖直方向上平移;并且集装箱包括凹槽,固定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凹槽中在固定位置延伸以便阻止固定主体和第一止动主体围绕竖直的枢转轴线枢转,并且其中,在释放位置固定主体不受前述凹槽的影响,特别是如果第一致动设备包括用于使固定主体从释放位置移动到固定位置的弹簧构件,那么可以进一步增加确保不会无意地打开(例如由于振动)所述至少一个舱门的程度。
如果第一止动主体具有(从俯视图来看)非圆形(例如矩形)形状并且第二止动主体具有(从俯视图来看)非圆形(例如矩形)形状的通道且经由该通道,至少在锁定位置,第一止动主体和牵拉构件彼此连接,其中第一止动主体的非圆形形状和非圆形形状的尺寸以及通道的非圆形形状和非圆形形状的尺寸形成为使得,在锁定位置,在通道的非圆形形状的周缘上的第一止动主体搁置在第二止动主体上,并且,在自由位置,该第一止动主体可以沿向下的方向穿过该通道,则可以获得第一致动设备的牢固的实施方式。
第一致动设备的致动可以通过第一止动主体便利地实现。为此,第一止动主体可以设置有优选地为非圆形的通道,用于通过接合设备的第二致动设备的接合构件进行接合,在通过接合设备接合集装箱的过程中,所述接合构件可以通过该通道竖直向下移动并且围绕竖直轴线可枢转。
在这种情况下,当使用上述的固定主体时,如果在通过接合构件接合第一止动主体的过程中,固定主体被配置和放置为在使用时通过接合构件从固定位置平移移动至释放位置,则为附加的优势。
当使用两个舱门时,如果牵拉构件具有两个臂,每个臂在一端可铰接地连接至舱门并且在相对的另一端可铰接地连接至牵拉构件的中心部分,则可以是有利的。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合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包括内燃机、电动马达或液压发动机的驱动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提供用于打开和关闭舱门的驱动力。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根据上面的描述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显而易见的有利特征为,第二致动设备包括接合构件(例如扭锁),该接合构件用于接合在集装箱的第一止动主体上或至少接合在刚性地连接至第一止动主体的部件上,和/或第二致动设备包括用于使接合构件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的第一致动器,和/或第二致动设备包括用于使接合构件围绕竖直的枢转轴线来回枢转的第二致动器。
此外,还公开了一种运输散装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连续的步骤:
A 提供具有底部、两个纵向壁和两个端壁的集装箱,其中所述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舱门,此外,所述集装箱包括用于致动所述至少一个舱门的第一致动设备,
B 在第一位置经由所述集装箱的打开的顶侧用所述散装材料填充所述集装箱,
C 将已填充的所述集装箱从所述第一位置运输至第二位置,
D 在所述第二位置通过将所述集装箱放置在卸货空间上方来清空所述集装箱,
E 借助于所述第一致动设备打开所述至少一个舱门,由此,所述散装材料从所述集装箱落入所述卸货空间。
使用所述至少一个舱门提供这样的优势:接合设备可以为相对简单的设计,或甚至可以省略单独的接合设备。此外,所述至少一个舱门的使用提供这样的优势:卸货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因为在步骤E的过程中,散装材料笔直地向下下落(除了当受到风的影响时)。同样地,在卸货过程中集装箱比现有技术的方法的情况承受更小的负载。
如果卸货空间为船舶的船舱(hold),那么可以获得该方法的非常适合的使用。可替选地,卸货空间而言还可以为固定储存空间,在该固定储存空间内可选择性地使用料斗,散装材料经由该料斗通过进入固定储存空间。从该固定储存空间,散装材料可以通过输送机(例如通常为传送带)向前运输至例如船舶的船舱。
根据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步骤D的过程中,通过接合设备接合集装箱。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集装箱顶侧的角部设置有联接构件(例如角铸件),并且接合设备设置有在步骤D的过程中与联接构件接合的接合构件(例如扭锁),则可以实现可靠的实施方式。为了实现集装箱的通用操纵和运输,例如使用现有的吊具或在拖车上使用,可能地,在一实施方式中,集装箱具有海运集装箱的尺寸(例如20英尺的海运集装箱),诸如已经在ISO标准668:2013-系列1货运集装箱-分类、尺寸和分级(ISO standard 668:2013–Series 1freight containers–Classification,dimensions and ratings)中标准化的那些尺寸。可替选地,还可以与至少具有30英尺或40英尺的尺寸的集装箱一起使用该方法。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接合设备设置有第二致动设备,该第二致动设备被配置为当接合设备已经被接合在集装箱上时能够与第一致动设备协作,并且其中,在步骤E的过程中,借助于第二致动设备致动所述至少一个舱门。因此,与集装箱相关的第一致动设备的实施方式可以变得相对简单。更特别地,例如,之后不必为集装箱设置驱动装置(例如电动马达、液压缸或致动器),也不必为集装箱设置电源装置(例如气动蓄电池或电力蓄电池,例如能够储存电能的电池)。
为了支持散装材料的有效卸载,如果底部设置有在步骤E的过程中以相对于彼此镜像对称的方式打开的两个舱门可以是有利的。
该方法还适合于与设置有箱顶的集装箱一起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在一实施方式中,集装箱设置有箱顶,其中,在准备步骤B时,打开箱顶或将箱顶移除以便形成集装箱的打开的顶侧,以及在步骤B和步骤C之间再次关闭箱顶或将箱顶放回集装箱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为集装箱卸货的过程中不必将箱顶打开或将箱顶从集装箱上移除。

Claims (28)

1.一种用于运输散装材料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包括底部、两个纵向壁和两个端壁,其中所述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舱门,所述集装箱还包括用于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致动所述至少一个舱门的第一致动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舱门,每个舱门围绕铰接轴线为可铰接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舱门为镜像对称的舱门,以及所述铰接轴线平行于纵向壁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舱门围绕平行于纵向壁延伸的铰接轴线为可铰接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与两个相应的舱门相关联的两个铰接轴线在所述集装箱的两个相对的纵向侧面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与两个相应的舱门相关联的两个铰接轴线在所述集装箱的宽度的中心附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从横截面看,所述两个纵向壁从所述底部向内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在顶侧的角部上设置有联接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位于一个纵向壁所在的侧面的两个联接构件具有在575cm至595cm之间或在882cm至902cm之间的中心到中心的距离,以及在一个横向壁所在的侧面的两个联接构件具有在216cm至236cm之间的中心到中心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设置有箱顶、以及用于将所述箱顶可释放地紧固至所述集装箱的紧固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致动设备包括第一止动主体和第二止动主体,所述第一止动主体通过至少一个牵拉构件机械地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舱门,以及所述第一止动主体和所述第二止动主体相对于彼此在锁定位置和自由位置之间是可移位的,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第二止动主体利用所述牵拉构件阻挡所述第一止动主体向下移位,在所述自由位置,所述第二止动主体不利用所述牵拉构件阻挡所述第一止动主体向下移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第一止动主体搁置在所述第二止动主体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动主体和/或所述第二止动主体在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自由位置之间围绕竖直的枢转轴线为可枢转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致动设备包括固定主体,所述固定主体被配置为用于在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自由位置之间与所述第一止动主体一起围绕所述竖直的枢转轴线共同枢转,以及用于在固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第一止动主体在竖直方向上平移;以及所述集装箱包括凹槽,所述固定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固定位置在所述凹槽中延伸以阻止所述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一止动主体围绕所述竖直的枢转轴线枢转,以及其中,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固定主体不受所述凹槽的影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致动设备包括用于使所述固定主体从所述释放位置移动到所述固定位置的弹簧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动主体在俯视图中具有非圆形形状,并且,所述第二止动主体在俯视图中具有非圆形形状的通道,并且经由所述通道,至少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第一止动主体和所述牵拉构件彼此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止动主体的非圆形形状和非圆形形状的尺寸以及所述通道的非圆形形状和非圆形形状的尺寸形成为使得,在所述锁定位置,在所述通道的非圆形形状的周缘上的所述第一止动主体搁置在所述第二止动主体上,以及在所述自由位置,所述第一止动主体能够沿向下的方向穿过所述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圆形形状为矩形形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动主体设置有用于通过接合设备的第二致动设备的接合构件进行接合的通道,在通过所述接合设备接合所述集装箱的过程中,所述接合构件能够通过所述通道竖直向下移动以及围绕竖直的轴线为可枢转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为非圆形的通道。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接合构件接合所述第一止动主体的过程中,所述固定主体被配置和放置为在使用时通过所述接合构件从所述固定位置平移移动至所述释放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构件具有两个臂,每个臂在一端可铰接地连接至舱门以及在相对的另一端可铰接地连接至所述牵拉构件的中心部分。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的顶侧为打开的。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为海运集装箱。
24.一种接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设备用于接合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所述接合设备包括:框架;接合构件,所述接合构件连接至所述框架以用于接合所述集装箱的联接构件,所述联接构件被设置在所述集装箱的顶侧上的角部上;第二致动设备,所述第二致动设备被配置为用于通过与由所述接合设备接合的所述集装箱的所述第一致动设备协作来致动所述集装箱的所述至少一个舱门;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接合构件和所述第二致动设备。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接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致动设备包括用于接合在所述第一致动设备的第一止动主体上或至少接合在刚性地连接至所述第一止动主体的部件上的接合构件。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接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致动设备的所述接合构件为扭锁。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接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致动设备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致动设备的所述接合构件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的第一致动器。
28.根据权利要求25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致动设备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二致动设备的所述接合构件围绕竖直的枢转轴线来回地枢转的第二致动器。
CN201821185685.1U 2018-04-25 2018-07-25 用于运输散装材料的集装箱和接合设备 Active CN20879035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NL2020821 2018-04-25
NL2020821A NL2020821B1 (nl) 2018-04-25 2018-04-25 Werkwijze voor het transporteren van bulk materiaal, alsmede contain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90354U true CN208790354U (zh) 2019-04-26

Family

ID=62528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85685.1U Active CN208790354U (zh) 2018-04-25 2018-07-25 用于运输散装材料的集装箱和接合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90354U (zh)
NL (1) NL2020821B1 (zh)
WO (1) WO201920752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28939A1 (en) * 2018-08-07 2020-02-13 Bulk Innovations Pty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bulk material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18482A1 (en) * 2020-07-20 2022-01-27 Bakhtiari Hossein Automatic mechanical buckets with different fixed hook posi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86717C (de) * 1933-10-25 Siegener Eisenbahnbedarf Akt G Kuebel mit zwei Bodenklappen
US1754620A (en) * 1929-04-04 1930-04-15 Eugene P Forrestel Batch box and grappling means therefor
US4341495A (en) * 1980-08-07 1982-07-27 Del Acqua Raymond M Container corner post locking assembly
DE4237226A1 (de) * 1992-11-04 1994-05-05 Goediker Stahl Und Containerba Einrichtung zum Entleeren von Sammelbehälter
DE29606619U1 (de) * 1996-04-12 1996-08-08 Kloetzer Wieland Dipl Ing Abfallsammelbehälter
AU2002309460B2 (en) * 2001-06-13 2007-11-22 Kim, Ong Bee Containerised handling of bulk material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0146567A1 (en) * 2009-06-18 2010-12-23 Versa-Tainer (Pty) Ltd Container handling arrangement
WO2011044613A1 (en) 2009-10-14 2011-04-21 Australian Mobile Mining Equipment Systems And Accessories Pty Limite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containers
AP2013006673A0 (en) * 2010-06-23 2013-01-31 Bulk Box Logistics Pty Ltd Bottom discharge container
AU2016204390B2 (en) * 2016-06-27 2022-07-07 Freightquip Pty Ltd Freight container
GB2553095B (en) * 2016-08-17 2021-09-15 Bruce Penprase Michael Container for a bulk materia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28939A1 (en) * 2018-08-07 2020-02-13 Bulk Innovations Pty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bulk materia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07521A1 (en) 2019-10-31
NL2020821B1 (nl) 201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16184C (en) System of delivering and storing proppant for use at a well site and container for such proppant
US7559735B2 (en) Automated loader
CN208790354U (zh) 用于运输散装材料的集装箱和接合设备
ZA200702248B (en) Loading assembly for transport containers
JP6903072B2 (ja) 輸送コンテナ
NZ547544A (en) Container tilting apparatus
US11142411B2 (en) Cargo handling method
CN111824947A (zh) 一种集装箱空中翻转卸料专用吊具
RU58515U1 (ru)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перевозки сыпучих и штучных грузов
CN211979766U (zh) 一种开关出货货柜
EP3260394A1 (en) Cargo container
KR101398421B1 (ko) 호퍼형 일관수송 용기
JP2014518824A (ja) コンテナローダ
US20210179367A1 (en) Cargo handling method
CN201023990Y (zh) 集装箱散货卸箱机
EP3305709B1 (en) A system for transporting and unloading containers for goods, in particular for bulk material, a container and a container spreader
CN114347885B (zh) 一种运载设备及运载箱
WO2019059875A1 (ru)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сыпучих грузов
US20200247299A1 (en) Collapsible gate for a transport trailer
EP2394506A1 (en) Self-unloading vehicle with hydraulic system
CN212559131U (zh) 一种集装箱空中翻转卸料专用吊具
CN214733992U (zh) 一种集装箱正面吊起重机
JP3115802U (ja) 粉粒体の移送投入ボックスとこれを備えた移送投入装置
WO2014172742A1 (en) Rotating spreader bulk loading system and container therefor
CN114454796B (zh) 一种运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