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90050U - 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 - Google Patents

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90050U
CN208790050U CN201821210669.3U CN201821210669U CN208790050U CN 208790050 U CN208790050 U CN 208790050U CN 201821210669 U CN201821210669 U CN 201821210669U CN 208790050 U CN208790050 U CN 2087900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packaging
rubber roller
packaging machine
envelope
safety autom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1066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Honga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Honga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Honga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Honga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1066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900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900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900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 Clos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其包括前胶辊、后胶辊、加热体及加热罩各设有一对,且一对前胶辊以及一对后胶辊之间分别形成辊压封塑结构的辊压通道,加热罩上还设有与前胶辊间隔设置的挡件,挡件沿靠近封塑结构入料时所在平面方向延伸,挡件包括朝向前胶辊的第一表面及朝向封塑结构入料时所在平面并与第一表面连接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连接处与前胶辊之间的间距及第二表面被设置成,当封塑结构向上或向下运动时,塑封结构与第二表面接触,且二者的接触位置逐渐远离第一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可以有效阻隔塑封膜与加热体的接触,从而保证塑封机在塑封过程中不会出现烧膜的情况。

Description

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封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
【背景技术】
塑封处理是由涂有热熔胶的聚脂膜,通过塑封机的加工将被封物品粘合在塑料膜之内,由于加工过程是在一定的压力和高温下进行,而且采用的是高质量聚脂膜和透视度很好的热熔胶,所以在常温下不仅可以保证被塑封物品不被破坏,而且增加了物品的直观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塑封机技术性能的好坏,是保证塑封质量的重要因素。
塑封机主要分如下两大类:
一、是从电热板直接加热的方式,它是经前胶辊导入后进入加温区,然后进行压合、导出;虽然这种加工技术具有加工难度小、制造成本低及加工过程热能损失少的特点,但由于加温和加压分步进行,加工后的物品表面易有气饱和平整度不好;
二、是前导辊为热压辊,采用加温加压同步进行,然后进入具有冷却调平作用的后胶辊导出,其中,前导辊获取热量的方式分为内传导热式和外辐射热式两种,一般大型机采用内传导热式方式,较小规格的机型采用外辐射热式方式;由于加工过程中加温,加压同步进行,消除了塑封物品的气泡问题,同时经过冷却调平增强了塑封物品的直观效果。
目前,采用外辐射热式机型的塑封机的加热方式为在前胶辊后方或上方设置加热体或加热片。如图1所示,现有的塑封机工作时,由塑封材料和塑封膜组成的封塑结构A经过被加热体B加热过的前胶辊C进行封塑,其中,加热体的表面温度可以达到350-380然而,这种塑封机在前胶辊 C表面温度过高或/和前胶辊C上溢出有胶水时,封塑结构A就会向上或向下运动,这样就可能造成塑封膜触碰到加热体B上而引起燃烧,从而造成塑封机损坏或其他事故。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塑封机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阻隔塑封膜与加热体接触的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包括前胶辊、后胶辊、设于所述前胶辊后方的加热体及半包裹所述加热体的加热罩各一对,且一对所述前胶辊以及一对所述后胶辊之间分别形成辊压封塑结构的辊压通道,所述加热罩上还设有与所述前胶辊间隔设置的挡件,所述挡件沿靠近所述封塑结构入料时所在平面方向延伸,所述挡件包括朝向所述前胶辊的第一表面及朝向所述封塑结构入料时所在平面并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与所述前胶辊之间的间距及所述第二表面被设置成,当所述封塑结构向上或向下运动时,所述封塑结构与所述第二表面接触,且二者的接触位置逐渐远离所述第一表面。
优选地,所述挡件与所述加热罩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与所述前胶辊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封塑结构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表面为圆弧形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圆弧角度不超过90°,其中,所述封塑结构的作用力受所述第二表面的限制分为沿所述第二表面径向方向的第一分力及沿所述第二表面周向方向的第二分力,在所述第二分力的作用下,所述封塑结构与所述第二表面的接触位置逐渐远离所述第一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表面的圆心位于其远离所述封塑结构入料时所在平面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表面远离所述第一表面一端的切线与所述封塑结构入料时所在平面平行,且所述切线与所述封塑结构之间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切线与所述封塑结构入料时所在平面之间的间距为 1.0mm-2mm。
优选地,所述第二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2-6.3。
优选地,所述加热罩及所述挡件朝向所述加热体的表面设有热反射层。
优选地,所述挡件和所述后胶辊之间设有具有间隙的引导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包括前胶辊、后胶辊、设于所述前胶辊后方的加热体及半包裹所述加热体的加热罩各一对,且一对所述前胶辊以及一对所述后胶辊之间分别形成辊压封塑结构的辊压通道,所述加热罩上还设有与所述前胶辊间隔设置的挡件,所述挡件沿靠近所述封塑结构入料时所在平面方向延伸,所述挡件包括朝向所述前胶辊的第一表面及朝向所述封塑结构入料时所在平面并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与所述前胶辊之间的间距及所述第二表面被设置成,当所述封塑结构向上或向下运动时,所述封塑结构与所述第二表面接触,且二者的接触位置逐渐远离所述第一表面。这样,当所述前胶辊表面温度过高或/和所述前胶辊上溢出有胶水时,所述封塑结构就不会向上或向下运动至与所述加热体接触,从而避免了塑封膜触碰到所述加热体而引起燃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塑封机中塑封膜接触加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正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2所示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中挡件与封塑结构入料时所在平面的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在前胶辊温度过高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参阅图2至图5所示,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正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中D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图2所示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中挡件与封塑结构入料时所在平面的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在前胶辊温度过高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100包括前胶辊1、后胶辊2、设于所述前胶辊1后方的加热体3及半包裹所述加热体3的加热罩4各一对,且一对所述前胶辊1以及一对所述后胶辊2之间分别形成辊压封塑结构200的辊压通道。工作时,一对所述加热体3分别对一对所述前胶辊1加热,且一对所述前胶辊1同步逆向转动以对所述封塑结构200进行热压封塑,封塑后的所述封塑结构200经过一对所述后胶辊2冷却调平后,最终成型。
其中,所述封塑结构200包括塑封材料及塑封膜;所述加热体3采用外辐射热式机型的塑封机中常用的加热体,例如,可以选择石英加热管、加热丝等,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所述加热罩4上还设有与所述前胶辊1间隔设置的挡件5,所述挡件5 沿靠近所述封塑结构200入料时所在平面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件5与所述加热罩4一体成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挡件5与所述加热罩4之间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等)。
所述挡件5包括朝向所述前胶辊1的第一表面51及朝向所述封塑结构 200入料时所在平面并与所述第一表面51连接的第二表面53。其中,所述第一表面51与所述第二表面53的连接处a与所述前胶辊1之间的间距L1 及所述第二表面53被设置成,当所述封塑结构200向上或向下运动时,所述封塑结构200与所述第二表面53接触,且二者的接触位置逐渐远离所述第一表面51。这样,当所述前胶辊1表面温度过高或/和所述前胶辊1上溢出有胶水时,所述封塑结构200就不会向上或向下运动至与所述加热体3 接触,从而避免了塑封膜触碰到所述加热体3而引起燃烧的问题。
由于所述封塑结构200的厚度一般较薄,因此,一般情况下,所述第一表面51与所述第二表面53的连接处a与所述前胶辊1之间的间距选择为0.3-1.0mm,即可以保证所述封塑结构200向上或向下运动时,所述封塑结构200与所述第二表面53接触,而不会进入所述前胶辊1与所述挡件 5之间的间隙。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表面51与所述第二表面 53的连接处a与所述前胶辊1之间的间距L1小于所述封塑结构200的厚度,从而可以提高所述挡件5阻挡所述封塑结构200的可靠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表面53为圆弧形表面,所述第二表面53的圆弧角度不超过90°,其中,所述封塑结构200的作用力受所述第二表面53的限制分为沿所述第二表面53径向方向的第一分力F1 (即所述第一分力F1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53)及沿所述第二表面53周向方向的第二分力F2(即所述第二分力F2平行于所述第二表面53),在所述第二分力F2的作用下,所述封塑结构200与所述第二表面53的接触位置逐渐远离所述第一表面53。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53也可以为平面,在此种情况下,所述封塑结构200的作用力受同样所述第二表面53的限制分为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53的第一分力F1及平行于所述第二表面53的第二分力F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表面53的圆心位于其远离所述封塑结构200入料时所在平面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53远离所述第一表面51一端的切线与所述封塑结构200入料时所在平面平行,且所述切线与所述封塑结构200 之间间隔设置。这样,可以在所述前胶辊1表面温度过高或/和所述前胶辊 1上溢出有胶水时,抑制所述封塑结构200向上或向下运动,从而保证所述封塑结构200的平整度,因此,在所述前胶辊1表面温度过高或/和所述前胶辊1上溢出有胶水的情况下,还可以保持塑封机的正常生产,也可以保证封塑成品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前胶辊1表面温度过高或/和所述前胶辊1上溢出有胶水的情况是指不会造成塑封机异常停机的情况,例如,所述前胶辊1 表面温度稍微高于正常温度(例如,高于正常温度0-10摄氏度的情况,该情况可能是温控调节系统调节滞后造成的),或者,溢胶较小;当然,当所述前胶辊1表面温度或/和所述前胶辊1上溢胶超过塑胶机检测系统的预设值时,控制系统控制塑封机停机。
一般来说,所述切线与所述封塑结构200入料时所在平面之间的间距 L2越小,在所述前胶辊1表面温度过高或/和所述前胶辊1上溢出有胶水时,所述挡件5对所述封塑结构200的向上或向下运动的抑制作用越好。然而当所述切线与所述封塑结构200入料时所在平面之间的间距L2过小时,会出现所述挡件5阻碍所述封塑结构200从所述挡件5的出口端出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线与所述封塑结构200入料时所在平面之间的间距为 0.5mm-2mm。
一般来说,所述第二表面53的表面粗糙度Ra的值越小,所述第二表面53越光滑,然而,当所述第二表面53的表面粗糙度Ra过低时,虽然有利于所述封塑结构200与所述第二表面53的接触位置逐渐远离所述第一表面51,但会增加所述挡件5的加工成本;当所述第二表面53的表面粗糙度Ra过高时,则会不利于所述封塑结构200与所述第二表面53的接触位置逐渐远离所述第一表面51,从而可能导致所述封塑结构200出现褶皱。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二表面53的表面粗糙度Ra为0.2-6.3。具体地,所述第二表面53的表面粗糙度Ra可以选择为Ra6.3、Ra3.2、Ra1.6、 Ra0.8、Ra0.4、Ra0.2中的任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罩4及所述挡件5朝向所述加热体3的表面设有热反射层6。所述热反射层6可以选择为热反射玻璃,铝箔、镀金属的聚酯、聚酰亚胺薄膜等,对此不作具体限定。通过设置所述热发射层6可以减少所述加热体3的热散失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从而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挡件5和所述后胶辊2之间设有具有间隙的引导板7,所述引导板7用于引导所述封塑结构200进入一对所述后滚轮2之间的辊压通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100包括前胶辊1、后胶辊2、设于所述前胶辊1后方的加热体3及半包裹所述加热体3的加热罩4各一对,且一对所述前胶辊1以及一对所述后胶辊2之间分别形成辊压封塑结构200的辊压通道,所述加热罩4上还设有与所述前胶辊1间隔设置的挡件5,所述挡件5沿靠近所述封塑结构200入料时所在平面方向延伸,所述挡件5包括朝向所述前胶辊1的第一表面51及朝向所述封塑结构200 入料时所在平面并与所述第一表面51连接的第二表面53,其中,所述第一表面51与所述第二表面53的连接处a与所述前胶辊1之间的间距L1 及所述第二表面53被设置成,当所述封塑结构200向上或向下运动时,所述封塑结构200与所述第二表面53接触,且二者的接触位置逐渐远离所述第一表面51。这样,当所述前胶辊1表面温度过高或/和所述前胶辊1上溢出有胶水时,所述封塑结构200就不会向上或向下运动至与所述加热体3 接触,从而避免了塑封膜触碰到所述加热体3而引起燃烧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包括前胶辊、后胶辊、设于所述前胶辊后方的加热体及半包裹所述加热体的加热罩各一对,且一对所述前胶辊以及一对所述后胶辊之间分别形成辊压封塑结构的辊压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罩上还设有与所述前胶辊间隔设置的挡件,所述挡件沿靠近所述封塑结构入料时所在平面方向延伸,所述挡件包括朝向所述前胶辊的第一表面及朝向所述封塑结构入料时所在平面并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与所述前胶辊之间的间距及所述第二表面被设置成,当所述封塑结构向上或向下运动时,所述封塑结构与所述第二表面接触,且二者的接触位置逐渐远离所述第一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件与所述加热罩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与所述前胶辊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封塑结构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为圆弧形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圆弧角度不超过90°,其中,所述封塑结构的作用力受所述第二表面的限制分为沿所述第二表面径向方向的第一分力及沿所述第二表面周向方向的第二分力,在所述第二分力的作用下,所述封塑结构与所述第二表面的接触位置逐渐远离所述第一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的圆心位于其远离所述封塑结构入料时所在平面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远离所述第一表面一端的切线与所述封塑结构入料时所在平面平行,且所述切线与所述封塑结构之间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线与所述封塑结构入料时所在平面之间的间距为1.0mm-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6或7所述的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2-6.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罩及所述挡件朝向所述加热体的表面设有热反射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件和所述后胶辊之间设有具有间隙的引导板。
CN201821210669.3U 2018-07-27 2018-07-27 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 Active CN2087900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0669.3U CN208790050U (zh) 2018-07-27 2018-07-27 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0669.3U CN208790050U (zh) 2018-07-27 2018-07-27 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90050U true CN208790050U (zh) 2019-04-26

Family

ID=66203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10669.3U Active CN208790050U (zh) 2018-07-27 2018-07-27 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900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4640A (zh) * 2019-10-31 2020-01-07 宁波市诚邦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塑封膜防卡结构的塑封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4640A (zh) * 2019-10-31 2020-01-07 宁波市诚邦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塑封膜防卡结构的塑封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90050U (zh) 安全型全自动塑封机
CN1792605A (zh) 亚光平滑型铝塑复合带的制作方法
WO2017028417A1 (zh) 一种基于滚压式的热塑性树脂光转换体贴合封装led的工艺方法
CN102689492B (zh) 改良层压机生产pvb夹胶玻璃电池组件的生产工艺
CN208118574U (zh) 一种瓦楞纸板复合装置
CN102673050A (zh) 一种超材料复合板及加工方法
CN107867038A (zh) 一种自带冷却定型的多用途复合机
CN208781935U (zh) 动力软包极耳
CN112109414A (zh) 一种聚丙烯膜层的热复合方法
CN103538341B (zh) 热滚压合设备
CN206163639U (zh) 顶侧封一体封装装置
CN206437298U (zh) 一种办公用塑封装置
CN105584154B (zh) 高贴合亚光镀铝膜的生产方法
WO2017028428A1 (zh) 一种基于串联滚压的有机硅树脂光转换体贴合封装led的装备系统
CN201342825Y (zh) 热滚压合设备
CN207594475U (zh) 一种自带冷却定型的多用途复合机
CN208035712U (zh) 一种pu发泡热转印膜
WO2017028429A1 (zh) 一种基于串联滚压的有机硅树脂光转换体贴合封装led的工艺方法
CN203344435U (zh) 前挡风玻璃用双色贴膜
CN207290897U (zh) 加热板
CN113233792A (zh) 一种夹层弯弧玻璃生产方法
CN207156645U (zh) 一种反光膜生产装置
CN201990627U (zh) 排气性双基材热熔胶双面胶带
CN205615072U (zh) 一种车用钨丝发热除霜除雾防弹玻璃
CN111524987B (zh) 双玻组件及其层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