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74549U - 一种带有风能发电功能的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风能发电功能的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74549U
CN208774549U CN201821472624.3U CN201821472624U CN208774549U CN 208774549 U CN208774549 U CN 208774549U CN 201821472624 U CN201821472624 U CN 201821472624U CN 208774549 U CN208774549 U CN 2087745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fixed
inner cavity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7262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纪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Fuya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uaye Battery Car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uaye Battery Car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uaye Battery Car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7262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745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745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745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风能发电功能的电动车,包括电动车主体,电动车主体的内部设有驾驶室,驾驶室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单刀双掷开关,电动车主体内部的一侧分别固定设有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电动车主体内部的另一侧设有内腔,电动车主体顶端的一侧固定设有固定框,内腔的一侧和固定框的一侧均固定设有过滤网,内腔内部的一侧和固定框内部的一侧分别固定设有两个集风斗,每个集风斗的一侧均固定设有固定筒,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风能发电功能的电动车,通过设置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可以切换使用,且通过第一风力发电机、第二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对不使用的蓄电池进行充电,继而可以实现电动车长时间和长距离行驶。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风能发电功能的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特别涉及一种带有风能发电功能的电动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是很高。但是它符合国家定的节能环保趋势,大大方便了短途交通,最主要是通过对能源和环境的节省和保护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电动车在驾驶过程中,现有的电动车都是采用交流电对车上的蓄电池进行充电后,才能正常驾驶电动车,由于蓄电池储存的电源有限,蓄电池的电量使用完后,必须充电后才能再次使用,导致电动车无法长时间和长距离行驶,仅仅适用于短途交通,且电动车需要经常充电,浪费了现有的电力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风能发电功能的电动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电动车无法长时间和长距离行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风能发电功能的电动车,包括电动车主体,所述电动车主体的内部设有驾驶室,所述驾驶室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单刀双掷开关,所述电动车主体内部的一侧分别固定设有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所述电动车主体内部的另一侧设有内腔,所述电动车主体顶端的一侧固定设有固定框,所述内腔的一侧和固定框的一侧均固定设有过滤网,所述内腔内部的一侧和固定框内部的一侧分别固定设有两个集风斗,每个所述集风斗的一侧均固定设有固定筒,所述内腔的内部和固定框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风力发电机和第二风力发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动车主体顶端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第一风力发电机和第二风力发电机均通过单刀双掷开关分别与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腔内部的另一侧和固定框内部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设有两个固定块,所述第一风力发电机和第二风力发电机分别固定置于两个固定块的顶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腔内壁的底端和固定框内壁的底端均设有斜坡,所述内腔的两边侧和固定框的两边侧均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和第二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分别固定置于两个固定筒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风能发电功能的电动车,通过设置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可以切换使用,且通过第一风力发电机、第二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对不使用的蓄电池进行充电,继而可以实现电动车长时间和长距离行驶,同时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通过第一风力发电机和第二风力发电机可以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继而可以节约电力资源,更加环保,通过集风斗与固定筒相配合,由于集风斗的截面积大于固定筒截面积,当风从集风斗进入固定筒的内部时可以增大风速,继而可以提高第一风力发电机和第二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电动车主体;2、驾驶室;3、第一蓄电池;4、第二蓄电池;5、单刀双掷开关;6、内腔;7、固定框;8、过滤网;9、集风斗;10、固定筒;11、第一风力发电机;12、第二风力发电机;13、固定块;14、斜坡;15、太阳能电池板;16、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风能发电功能的电动车,包括电动车主体1,电动车主体1的内部设有驾驶室2,驾驶室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单刀双掷开关5,电动车主体1内部的一侧分别固定设有第一蓄电池3和第二蓄电池4,电动车主体1内部的另一侧设有内腔6,电动车主体1顶端的一侧固定设有固定框7,内腔6的一侧和固定框7的一侧均固定设有过滤网8,内腔6内部的一侧和固定框7内部的一侧分别固定设有两个集风斗9,每个集风斗9的一侧均固定设有固定筒10,内腔6的内部和固定框7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风力发电机11和第二风力发电机12。
优选的,电动车主体1顶端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15,太阳能电池板15、第一风力发电机11和第二风力发电机12均通过单刀双掷开关5分别与第一蓄电池3和第二蓄电池4电性连接,通过单刀双掷开关5可以调节太阳能电池板15、第一风力发电机11和第二风力发电机12分别对第一蓄电池3和第二蓄电池4充电。
优选的,内腔6内部的另一侧和固定框7内部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设有两个固定块13,第一风力发电机11和第二风力发电机12分别固定置于两个固定块13的顶端,保证第一风力发电机11和第二风力发电机12分别与两个固定筒10处在同一高度。
优选的,内腔6内壁的底端和固定框7内壁的底端均设有斜坡14,内腔6的两边侧和固定框7的两边侧均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16,通过斜坡14可以防止内腔6的内部和固定框7的内部存水,延长第一风力发电机11和第二风力发电机12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第一风力发电机11的叶片和第二风力发电机12的叶片分别固定置于两个固定筒10的内部,通过集风斗9与固定筒10相配合可以增大风速。
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风能发电功能的电动车,首先通过第一蓄电池3为电动车主体1供电,然后电动车主体1在行驶过程中,通过驾驶室2内壁设有的单刀双掷开关5调节至第一风力发电机11、第二风力发电机12和太阳能电池板15对第二蓄电池4进行充电,电动车主体1在行驶过程中通过集风斗9与固定筒10相配合,由于集风斗9的截面积大于固定筒10的截面积,当风从集风斗9进入固定筒10的内部时可以增大风速,继而可以提高第一风力发电机11和第二风力发电机12的发电效率,通过过滤网8可以防止空气中的粉尘进入内腔6的内部和固定框7的内部,延长第一风力发电机11和第二风力发电机12的使用寿命,当第一蓄电池3电量用尽时,切换第二蓄电池4为电动车主体1供电,同时调节单刀双掷开关5,使第一风力发电机11、第二风力发电机12和太阳能电池板15对第一蓄电池3进行充电,循环充电,继而可以实现电动车长时间和长距离行驶,同时通过太阳能电池板15可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通过第一风力发电机11和第二风力发电机12可以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继而可以节约电力资源,更加环保。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带有风能发电功能的电动车,包括电动车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主体(1)的内部设有驾驶室(2),所述驾驶室(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单刀双掷开关(5),所述电动车主体(1)内部的一侧分别固定设有第一蓄电池(3)和第二蓄电池(4),所述电动车主体(1)内部的另一侧设有内腔(6),所述电动车主体(1)顶端的一侧固定设有固定框(7),所述内腔(6)的一侧和固定框(7)的一侧均固定设有过滤网(8),所述内腔(6)内部的一侧和固定框(7)内部的一侧分别固定设有两个集风斗(9),每个所述集风斗(9)的一侧均固定设有固定筒(10),所述内腔(6)的内部和固定框(7)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风力发电机(11)和第二风力发电机(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风能发电功能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主体(1)顶端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15),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5)、第一风力发电机(11)和第二风力发电机(12)均通过单刀双掷开关(5)分别与第一蓄电池(3)和第二蓄电池(4)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风能发电功能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6)内部的另一侧和固定框(7)内部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设有两个固定块(13),所述第一风力发电机(11)和第二风力发电机(12)分别固定置于两个固定块(13)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风能发电功能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6)内壁的底端和固定框(7)内壁的底端均设有斜坡(14),所述内腔(6)的两边侧和固定框(7)的两边侧均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风能发电功能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力发电机(11)的叶片和第二风力发电机(12)的叶片分别固定置于两个固定筒(10)的内部。
CN201821472624.3U 2018-09-10 2018-09-10 一种带有风能发电功能的电动车 Active CN2087745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72624.3U CN208774549U (zh) 2018-09-10 2018-09-10 一种带有风能发电功能的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72624.3U CN208774549U (zh) 2018-09-10 2018-09-10 一种带有风能发电功能的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74549U true CN208774549U (zh) 2019-04-23

Family

ID=66160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72624.3U Active CN208774549U (zh) 2018-09-10 2018-09-10 一种带有风能发电功能的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745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3139A (zh) * 2021-09-18 2021-11-09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一种海上抗台风防偏航的风力发电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3139A (zh) * 2021-09-18 2021-11-09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一种海上抗台风防偏航的风力发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11838U (zh) 一种太阳能电动车
CN101786422B (zh) 一种风能与太阳能互补电动汽车
CN103531832A (zh) 电动汽车及其铝空气电池系统
CN204956133U (zh) 一种智能环保电动车
CN205168213U (zh) 一种自发电电动汽车
CN208774549U (zh) 一种带有风能发电功能的电动车
CN205070482U (zh) 一种防水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01259139Y (zh) 太阳能雾气道钉灯
CN108790922A (zh) 一种电动汽车发电储电驱动系统及检测方法
CN20846960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105743149A (zh) 一种具有聚光功能的太阳能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05168214U (zh) 一种自发电电动汽车
CN205097977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上的电池故障报警装置
CN201573537U (zh) 车载风力发电机系统
CN205092635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源管理装置
CN205195382U (zh) 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站
CN205168212U (zh) 一种自发电电动汽车
CN204452072U (zh) 一种自发电的电动汽车
CN202764723U (zh) 太阳能风能新型车
CN208036064U (zh) 电动汽车救援车
CN207311132U (zh) 一种风光互补汽车
CN206644661U (zh) 一种车载独立辅助动力装置
CN201437335U (zh) 具有发电辅助模块的电动车辆
CN203766540U (zh) 一种自动升降太阳能充电车
CN201849326U (zh) 太阳能风能互补式出租车顶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00 no.351 Caixin Road, Lanhe Town,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Fuy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no.351 Caixin Road, Lanhe Town,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HUAYE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