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74434U - 用于双式轮胎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及双式轮胎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双式轮胎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及双式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74434U
CN208774434U CN201821337619.1U CN201821337619U CN208774434U CN 208774434 U CN208774434 U CN 208774434U CN 201821337619 U CN201821337619 U CN 201821337619U CN 208774434 U CN208774434 U CN 2087744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alve body
radial
sealing
t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3761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伟
路奎松
王威
李金龙
高尊化
李明
沈芳
王秀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orth Chuang Cheng Vehic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orth Chuang Cheng Vehic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orth Chuang Cheng Vehic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orth Chuang Cheng Vehic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3761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744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744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7443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双式轮胎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及双式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包括旋转阀体、充气轴、油气密封装置,充气轴的轴向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充气轴的径向设有分别与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连通的第一径向进气孔、第二径向进气孔;旋转阀体的径向分别设有第一径向通气孔和第二径向通气孔;油气密封装置位于旋转阀体与充气轴之间,油气密封装置与旋转阀体、充气轴之间形成气腔;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通过气腔分别连通第一径向通气孔、第二径向通气孔,第一径向通气孔和第二径向通气孔分别通过第一供气管、第二供气管连通双式轮胎中的第一轮胎、第二轮胎。本实用新型可靠性高、通用性强、可以分别单独对每个轮胎进行充放气。

Description

用于双式轮胎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及双式轮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中央充放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式轮胎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及双式轮胎。
背景技术
重载军用车辆和大吨位的卡车,为了提高单桥的承载能力和行驶的安全性,大多采用双式轮胎的结构。
汽车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是一种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或者停止时随时检测和调节轮胎气压的系统,当汽车在沙漠、草原、沼泽、泥泞等比较复杂的路面行驶时,通过该系统可以实时调节轮胎气压。当汽车在较佳路面行驶时,汽车机动性的要求较高,此时利用该系统可以提高轮胎的充气压力,减少轮胎在运动过程中变形产生的能量损耗。轮胎压力提高后,汽车速度相应就得到了提高,轮胎在运动中产生的温度相应得到降低,轮胎的使用寿命延长。当汽车在高低起伏的路面行驶时,汽车的机动速度受驾乘人员和整车所遭受到的振动和冲击所限制,为了获得较佳的驾驶舒适性,可以利用该系统适当降低轮胎气压,提高轮胎的减震能力。当汽车在沼泽、草地等松软路面行驶时,通过该系统可以降低轮胎气压,适当增加轮胎的接地面积,减少轮胎的下陷量,提高轮胎的附着性能,从而可以大幅度增加牵引力,提高汽车的通过性。因此,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是轮式军用越野车和一些特种车辆的必备配置。
目前的双式轮胎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大都采用同一个油气封装置,当其中任一轮胎出现故障时,两个轮胎都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提供一种可靠性高、通用性强、在充放气过程中两个轮胎互不影响的双式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成为了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性高、通用性强的用于双式轮胎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可以分别单独对每个轮胎进行充放气,在充放气过程中两个轮胎互不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双式轮胎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包括旋转阀体、充气轴、油气密封装置,所述充气轴的轴向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所述充气轴的径向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连通的第一径向进气孔、第二径向进气孔;所述旋转阀体的径向分别设有第一径向通气孔和第二径向通气孔;所述油气密封装置位于所述旋转阀体与所述充气轴之间,所述油气密封装置与所述旋转阀体、所述充气轴之间形成气腔;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通过所述气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径向通气孔、第二径向通气孔,所述第一径向通气孔和第二径向通气孔分别通过第一供气管、第二供气管连通双式轮胎中的第一轮胎、第二轮胎。
优选地,所述油气密封装置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呈环形的第一密封阀体、第二密封阀体、第三密封阀体,所述第一密封阀体的轴向外侧和内侧分别设有第一油封、第一气封,所述第二密封阀体的轴向两侧均设有第二气封,所述第三密封阀体轴向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第三气封和第三油封;所述第一气封、所述第二气封、所述第三气封、所述第一油封、所述第三油封的唇口均贴合于所述充气轴的外壁。
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阀体、第二密封阀体的径向分别设有第一径向槽、第二径向槽,所述第一径向槽、所述第二径向槽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径向通气孔、第二径向通气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阀体、所述第二密封阀体、所述第三密封阀体的径向外侧面与所述旋转阀体之间设有分别设有第一O型圈、第二O型圈、第三O型圈。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封、所述第二气封、所述第三气封、所述第一油封、所述第三油封均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阀体的径向内侧设有第一内沟槽,所述第一气封、第一油封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内沟槽内;所述第二密封阀体的径向内侧设有第二内沟槽,所述第二气封安装在所述第二内沟槽内,所述第三密封阀体的径向内侧设有第三内沟槽,所述第三气封、第三油封均安装在所述第三内沟槽内。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密封阀体、所述第二密封阀体、第三密封阀体进行定位的端盖,所述端盖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阀体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双式轮胎,包括第一轮胎、第二轮胎、转向节、轮边以及上述的中央充放气系统,所述转向节套于所述轮边的外侧,所述中央充放气系统的充气轴的内壁安装于所述轮边的外壁。
优选地,所述转向节与所述轮边之间沿所述轮边轴向由内侧到外侧依次设有第一推力轴承、第二推力轴承,所述第二推力轴承的外侧端抵靠所述充气轴的内侧端。
优选地,所述旋转阀体的一端内侧套装于所述转向节的外侧壁上,所述转向节与所述旋转阀体之间设有第四O型圈。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面的中央充放气系统以及双式轮胎,可以为单个轮胎独立充放气,即使其中一个轮胎爆胎或者损坏,也不会影响到同侧的另一个轮胎的正常使用,还可以为完好的轮胎充放气,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极大地提高了车辆在战场或极限工况下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和其它优点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所述附图连同下面的详细说明一起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且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元件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典型示例,而不应看作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中央充放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为第一轮胎充气的油气密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为第二轮胎充气的油气密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充气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图3中第一密封阀体的示意图;
图6为图2、图3中第二密封阀体的示意图;
图7为图2、图3中第三密封阀体的示意图。
其中,图1-图7中:
第一轮胎1;第一供气管2;转向节3;油气密封装置4;充气轴5;轮边6;旋转阀体7;第一推力轴承8;第二推力轴承9;第二供气管10;第二轮胎11;第一进气口12;第一油封13;第一气封14;第一密封阀体15;端盖16;第一O型圈17;第二进气口18;第二O型圈19;第二密封阀体 20;第三O型圈21;第三密封阀体22;第四O型圈23;第三油封24;第三气封25;左侧第二气封26;右侧第二气封27;第一径向通气孔28;第二径向通气孔29;第二油腔30;第二气腔31;第一气腔32;第一油腔33;第一径向槽34;第二径向槽3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请参考图1-图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央充放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为第一轮胎充气的油气密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为第二轮胎充气的油气密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充气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图3中第一密封阀体的示意图;图6为图2、图3中第二密封阀体的示意图;图7为图2、图3中第三密封阀体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双式轮胎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包括旋转阀体7、充气轴5、油气密封装置4,旋转阀体7和充气轴5均可以呈环状。本实施方式中的双式轮胎包括第一轮胎1、第二轮胎11、转向节3、轮边6,所述转向节3套于所述轮边6的外侧。具体的实施例中,旋转阀体7可以套装在转向节3和轮边6上,旋转阀体7套装在充气轴5的外侧,旋转阀体7与充气轴5之间具有用于安装油气密封装置4的空间。
如图4所示,所述充气轴5的轴向设有第一进气口12和第二进气口18,所述充气轴5的径向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气口12、第二进气口18连通的第一径向进气孔、第二径向进气孔。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旋转阀体7的径向分别设有第一径向通气孔 28和第二径向通气孔29;所述油气密封装置4位于所述旋转阀体7与所述充气轴5之间的空间,所述油气密封装置4与所述旋转阀体7、所述充气轴 5之间形成气腔;所述第一进气口12、第二进气口18通过所述气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径向通气孔28、第二径向通气孔29,所述第一径向通气孔28和第二径向通气孔29分别通过第一供气管2、第二供气管10连通双式轮胎的第一轮胎1、第二轮胎11。
高压气体可以从充气轴5上的第一进气口12、第一径向进气孔经过气腔,再经过旋转阀体7上的第一径向通气孔28、第一供气管2进入第一轮胎1,为第一轮胎1充气;高压气体可以从充气轴5上的第二进气口18、第二径向进气孔经过气腔,再经过旋转阀体7上的第二径向通气孔29、第二供气管10进入第二轮胎11,为第二轮胎11充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央充放气系统,能够用于双式轮胎,可以为单个轮胎独立充放气,即使其中一个轮胎爆胎或者损坏,不会影响到同侧的另一个轮胎的正常使用,还可以为完好的轮胎充放气,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极大地提高了车辆在战场或极限工况下的可靠性。
优选的方案中,如图2、图3所示,旋转阀体7套装在转向节3上,所述油气密封装置4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呈环形的第一密封阀体15、第二密封阀体20、第三密封阀体22,如图5、图6、图7所示,第一密封阀体 15、第二密封阀体20、第三密封阀体22均呈环状,第一密封阀体15、第二密封阀体20、第三密封阀体22同轴套于旋转阀体7和充气轴5之间的空间内。
所述第一密封阀体15的轴向外侧和内侧分别设有第一油封13、第一气封14,第一密封阀体15的外侧为第一油腔33,第一油封13可以防止第一油腔33内的润滑油进入第一气腔32内,所述第二密封阀体20的轴向两侧均设有第二气封,即左侧第二气封26和右侧第二气封27,第二密封阀体20 的右侧第二气封27与第一气封14之间形成第一气腔32,所述第三密封阀体22轴向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第三气封25和第三油封24,第三气封25 与第二密封阀体20的左侧第二气封26之间形成第二气腔31,所述第三密封阀体22的左侧为第二油腔30,第三油封24用于防止第二油腔30内的润滑油进入第二气腔31内。
所述第一气封14、所述左侧第二气封26、右侧第二气封27、所述第三气封25、所述第一油封13、所述第三油封24的唇口均贴合于所述充气轴5 的外壁(也即充气轴5的外圆表面),并相对于充气轴5旋转。所述第一气封14、左侧第二气封26、右侧第二气封27、所述第三气封25、所述第一油封13、所述第三油封24均为旋转动密封。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气封14、左侧第二气封26、右侧第二气封27、所述第三气封25、所述第一油封13、所述第三油封24均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聚四氟乙烯材料具有摩擦系数低、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提高了其对各种极限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
进一步的方案中,如图2、图3、图5、图6所示,所述第一密封阀体 15、第二密封阀体20的径向分别设有第一径向槽34、第二径向槽35,所述第一径向槽34、所述第二径向槽35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径向通气孔28、第二径向通气孔29。
充气轴5、第二密封阀体20、第三密封阀体22和旋转阀体7之间的第二气腔31充满了通向第二轮胎11的高压气。充气轴5、第二密封阀体20、第一密封阀体15和旋转阀体7之间的第一气腔32内充满了通向第一轮胎1 的高压气。
高压气通过充气轴5上的第一进气口12,进入第一气腔32内,再通过第一密封阀体15的第一径向槽34、旋转阀体7上的第一径向孔和第一供气管2,最终到达第一轮胎1内。
高压气通过充气轴5上的第二进气口18,进入第二气腔31内,再第二密封阀体20的第二径向槽35、旋转阀体7上的第二径向孔和第二供气管10,最终到达第二轮胎11内。
所述转向节3与所述轮边6之间沿所述轮边6轴向由内侧到外侧依次设有第一推力轴承8、第二推力轴承9,所述第二推力轴承9的外侧端地靠所述充气轴5的内侧端。
转向节3、旋转阀体7、第二推力轴承9和第三密封阀体22之间的第二油腔30内充满润滑油。
优选的方案中,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密封阀体15、所述第二密封阀体20、第三密封阀体22进行定位的端盖16,所述端盖16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阀体15的外侧。端盖16与第一密封阀体15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油腔33。
当车轮旋转时,端盖16、旋转阀体7、第一密封阀体15、所述第二密封阀体20、第三密封阀体22、第一供气管2、第二供气管10、转向节3、第一推力轴承8、第二推力轴承9的外圈跟随第一轮胎1、第二轮胎11一起绕轮边6和充气轴5的轴线旋转。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密封阀体15、所述第二密封阀体20、所述第三密封阀体22的径向外侧面与所述旋转阀体7之间设有分别设有第一O型圈17、第二O型圈19、第三O型圈21,第一O型圈17、第二O型圈19、第三O型圈21分别起到密封作用。
第一O型圈17、第二O型圈19、第三O型圈21均为静密封,其中,第三O型圈21是为了防止第二油腔30和第二气腔31之间的油气混合,第二 O型圈19是为了防止第二气腔31和第一气腔32中的高压气泄漏或串通,第一O型圈17是为了防止第一气腔32和第一油腔33中的油气混合。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密封阀体15的径向内侧设有第一内沟槽,所述第一气封14、第一油封13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内沟槽内;所述第二密封阀体20的径向内侧设有第二内沟槽,所述第二气封安装在所述第二内沟槽内,所述第三密封阀体22的径向内侧设有第三内沟槽,所述第三气封25、第三油封24均安装在所述第三内沟槽内。
另外,上述的油气密封装置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路,由第一密封阀体 15、第二密封阀体20、第三密封阀体22及相应的密封件构成,其中的O型圈和动密封的油封、气封都可以采用相同的型号,提升了互换性和通用性,便于维修,而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双式轮胎,其包括上述的中央充放气系统以及第一轮胎1、第二轮胎11、转向节3、轮边6,所述转向节3套于所述轮边6的外侧,还所述中央充放气系统的充气轴5的内壁安装于所述轮边6的外壁。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转向节3与所述轮边6之间沿所述轮边6轴向由内侧到外侧依次设有第一推力轴承8、第二推力轴承9,所述第二推力轴承9 的外侧端抵靠所述充气轴5的内侧端。
优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旋转阀体7的一端内侧套装于所述转向节3的外侧壁上,所述转向节3与所述旋转阀体7之间设有第四O型圈23。
转向节3、旋转阀体7、第二推力轴承9和第三密封阀体22之间的第二油腔30内充满润滑油,第四O型圈23是静密封,防止第二油腔30内的润滑油从旋转阀体7和转向节3之间的缝隙溢出。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双式轮胎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阀体、充气轴、油气密封装置,所述充气轴的轴向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所述充气轴的径向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连通的第一径向进气孔、第二径向进气孔;所述旋转阀体的径向分别设有第一径向通气孔和第二径向通气孔;所述油气密封装置位于所述旋转阀体与所述充气轴之间,所述油气密封装置与所述旋转阀体、所述充气轴之间形成气腔;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通过所述气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径向通气孔、第二径向通气孔,所述第一径向通气孔和第二径向通气孔分别通过第一供气管、第二供气管连通双式轮胎中的第一轮胎、第二轮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密封装置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呈环形的第一密封阀体、第二密封阀体、第三密封阀体,所述第一密封阀体的轴向外侧和内侧分别设有第一油封、第一气封,所述第二密封阀体的轴向两侧均设有第二气封,所述第三密封阀体轴向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第三气封和第三油封;所述第一气封、所述第二气封、所述第三气封、所述第一油封、所述第三油封的唇口均贴合于所述充气轴的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阀体、第二密封阀体的径向分别设有第一径向槽、第二径向槽,所述第一径向槽、所述第二径向槽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径向通气孔、第二径向通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阀体、所述第二密封阀体、所述第三密封阀体的径向外侧面与所述旋转阀体之间设有分别设有第一O型圈、第二O型圈、第三O型圈。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封、所述第二气封、所述第三气封、所述第一油封、所述第三油封均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阀体的径向内侧设有第一内沟槽,所述第一气封、第一油封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内沟槽内;所述第二密封阀体的径向内侧设有第二内沟槽,所述第二气封安装在所述第二内沟槽内,所述第三密封阀体的径向内侧设有第三内沟槽,所述第三气封、第三油封均安装在所述第三内沟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密封阀体、所述第二密封阀体、第三密封阀体进行定位的端盖,所述端盖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阀体的外侧。
8.一种双式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轮胎、第二轮胎、转向节、轮边以及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中央充放气系统,所述转向节套于所述轮边的外侧,所述中央充放气系统的充气轴的内壁安装于所述轮边的外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式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与所述轮边之间沿所述轮边轴向由内侧到外侧依次设有第一推力轴承、第二推力轴承,所述第二推力轴承的外侧端抵靠所述充气轴的内侧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式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阀体的一端内侧套装于所述转向节的外侧壁上,所述转向节与所述旋转阀体之间设有第四O型圈。
CN201821337619.1U 2018-08-17 2018-08-17 用于双式轮胎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及双式轮胎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7744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37619.1U CN208774434U (zh) 2018-08-17 2018-08-17 用于双式轮胎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及双式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37619.1U CN208774434U (zh) 2018-08-17 2018-08-17 用于双式轮胎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及双式轮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74434U true CN208774434U (zh) 2019-04-23

Family

ID=66157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37619.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774434U (zh) 2018-08-17 2018-08-17 用于双式轮胎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及双式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744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8191A (zh) * 2018-08-17 2018-12-04 北京北方创成车辆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双式轮胎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及双式轮胎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8191A (zh) * 2018-08-17 2018-12-04 北京北方创成车辆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双式轮胎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及双式轮胎
CN108928191B (zh) * 2018-08-17 2024-03-12 北京北方创成车辆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双式轮胎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及双式轮胎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70029520A (ko) 중앙 타이어 팽창 시스템용 회전 밀봉
CN208774434U (zh) 用于双式轮胎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及双式轮胎
CN110154653A (zh) 一种车辆轮胎自动充放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27979A (zh) 一种车辆的轮胎充放气结构
CN210026923U (zh) 一种带中央充放气功能的电动轮毂结构
CN102022545A (zh) 一种组合式油气封
CN109890630A (zh) 用于轮胎充气系统的旋转接头组件
CN108928191A (zh) 用于双式轮胎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及双式轮胎
CN102059921A (zh) 一种多内胎式轮胎
CN102410369B (zh) 一种组合式油气封装置
CN208634381U (zh) 旋转油气密封装置以及中央充放气装置
CN108757948A (zh) 旋转油气密封装置以及中央充放气装置
CN108372756A (zh) 一种防突爆轮胎及其专用轮毂
CN208306268U (zh) 多气室防爆轮胎
CN206384026U (zh) 一种车辆的转向节
CN102490549A (zh) 旋转密封装置
CN202138165U (zh) 一种具有充放气功能的双气道轮边减速器
CN208035861U (zh) 一体化安全车轮
CN202463475U (zh) 一种新型旋转密封装置结构的轮边减速桥
CN205523448U (zh) 新型防爆汽车轮胎
CN220185622U (zh) 轮毂轴承、车轮及车辆
CN110077175A (zh) 一种汽车多气囊充气防爆内胎
CN106274302A (zh) 一种防爆轮胎结构
CN108253074A (zh) 双筒充气式液压减振器的充气设备
CN202971922U (zh) 中央充放气系统组合式油气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1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1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