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74408U - 一种轮毂保护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毂保护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74408U
CN208774408U CN201821388536.5U CN201821388536U CN208774408U CN 208774408 U CN208774408 U CN 208774408U CN 201821388536 U CN201821388536 U CN 201821388536U CN 208774408 U CN208774408 U CN 2087744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ard circle
wheel hub
plug
unit
t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885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 Youyin
Original Assignee
Chen Youy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 Youyin filed Critical Chen Youyin
Priority to CN2018213885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744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74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7440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轮毂保护圈。该轮毂保护圈包括保护圈主体、插件和胶黏层;所述保护圈主体为环形;所述插件与所述保护圈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插件设置在所述保护圈主体的第一侧面并且为凸起状,所述插件用于插入轮胎和轮毂之间;所胶黏层设置在所述插件的用于与轮胎或轮毂接触的表面上。该轮毂保护圈,通过保护圈主体对轮毂进行保护,通过插件插入轮胎和轮毂之间的空间进行固定,并且通过胶黏层将轮胎、插件和轮毂三者依次胶接,增强了轮毂保护圈固定的稳固性,避免了对胎踵的损伤或者在胎压不足时轮毂保护圈脱离,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轮胎保护圈容易损坏轮胎或者固定不稳固、容易造成危险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轮毂保护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轮毂保护圈。
背景技术
有关轮毂保护专利技术已公用的汽车轮毂保护圈专利技术及已在社会上使用的保护圈与轮胎的连接方法均是将保护圈的插件插入轮胎胎侧、保护圈套在车轮毂的挡圈上,让充满气的轮胎压住插件来固定。保护圈产品使用的原材料也只有单一的树脂转化成的尼龙、塑料、橡胶等不同方式而统一用途的产品。
但是,当插件插入胎侧底部的胎踵处、使胎踵内部的钢丝圈变形,就会造成轮胎漏气;如果插件插在胎侧空间,当保护圈受热变形、轮胎气压不足时,快速旋转的轮毂迫使轮胎弯曲扭动,悬空无靠的插件就会松动移位被甩离车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毂保护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轮胎保护圈容易损坏轮胎或者固定不稳固、容易造成危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毂保护圈,包括保护圈主体、插件和胶黏层;所述保护圈主体为环形;所述插件与所述保护圈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插件设置在所述保护圈主体的第一侧面并且为凸起状,所述插件用于插入轮胎和轮毂之间;所胶黏层设置在所述插件的用于与轮胎或轮毂接触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胶黏层的第一面粘贴在所述插件上,所述胶黏层的第二面上设有防粘纸。
进一步地,所述防粘纸折叠为双层。
进一步地,所述防粘纸的外层具有抽头部,所述抽头部位于所述保护圈主体第二侧面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抽头部为三角形或半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插件为多个,多个所述插件间隔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插件在所述保护圈的周向上等间隔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插件为矩形或半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圈主体和所述插件一体成形,所述轮毂保护圈的整体直径为15-30英寸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轮毂保护圈,所述胶黏层为耐高温且耐低温胶黏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毂保护圈,通过保护圈主体对轮毂进行保护,通过插件插入胎侧位置、轮胎和轮毂之间的空间进行固定,并且通过胶黏层将轮胎、插件和轮毂三者依次胶接,增强了轮毂保护圈固定的稳固性,避免了对胎踵的损伤或者在胎压不足时轮毂保护圈脱离,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轮胎保护圈容易损坏轮胎或者固定不稳固、容易造成危险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轮毂保护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轮毂保护圈撕下防粘纸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轮毂保护圈的自下而上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轮毂保护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轮毂保护圈插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轮毂保护圈在撕防粘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护圈主体;101-第一侧面;102-第二侧面;2-插件; 3-胶黏层;4-防粘纸;401-抽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轮毂保护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轮毂保护圈包括保护圈主体1、插件 2和胶黏层(图1未示出)。其中,保护圈主体1为环形,环形的保护圈主体1具有内表面、外表面、第一侧面101和第二侧面102。插件2设置在第一侧面101上,并且与第一侧面101固定连接。插件2 具有凸起状外形并用于插进轮胎和轮毂之间的空间。
请参照图5,图5为图1所示的轮毂保护圈插件处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插件2的相对的两个表面,即图中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分别用于与轮胎和轮毂接触。在插件2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上均粘贴有胶黏层3,胶黏层3为胶粘剂形成的层状结构并且各处厚度均匀。胶黏层3的外层设有防粘纸4,用于防止胶黏层3被污染。防粘纸4在下侧折叠为两层,并且防粘纸4的外层延伸至保护圈主体1 的外侧。防粘纸4超出保护圈主体1侧面的部分形成了抽头部401,方便撕下防粘纸4。需要说明的是,胶黏层3和防粘纸4在插件2的左侧和右侧是对称设置的。
请参照图2,图2为图1所示的轮毂保护圈撕下防粘纸后的立体机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撕下防粘纸4后,胶黏层3直接暴露在插件2的两个表面。
轮毂保护圈安装过程中包括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在第一状态中,轮胎处于放气状态,插件2连同附着在插件2上的胶黏层3和防粘纸4均插进了轮胎和轮毂之间,保护圈主体1位于轮毂的外侧,起到保护轮毂的作用。此后,通过抽头部401可方便地用手撕下防粘纸4。撕下防粘纸4后,安装过程到达了第二状态所示的第二状态,此时胶黏层3直接暴露在轮毂和轮胎之间。此后,将轮胎充气,轮胎膨胀使得轮毂和轮胎之间的空间变小,直到轮毂和轮胎均与插件 2接触并挤压贴合。
请参照图6,图6为图1所示的轮毂保护圈在撕防粘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防粘纸4部分被撕下,使得胶黏层3露出。用手捏住防粘纸4的抽头部401沿图中的上方拉,可进一步将防粘纸4 全部撕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毂保护圈,通过保护圈主体1对轮毂进行保护,通过插件2插入轮胎和轮毂之间的空间进行固定,并且通过胶黏层3将轮胎、插件2和轮毂三者依次粘接,增强了轮毂保护圈的稳固性。因为不插入胎踵处,避免了对胎踵的损伤。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轮毂保护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轮胎保护圈容易损坏轮胎或者固定不稳固、容易造成危险的问题。
请再次参照图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圈主体1为一体制造形成的闭合的环。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护圈主体1还可以通过将开放的环首尾固定连接得到。一体制造形成的保护圈主体1的强度高,并且几何外形平滑,不会存在凸起;开放式的保护圈主体1能够根据轮毂直径截取合适的长度,使用中的通用性更强,两种方式各有优点,插件2的外形不限,只要插件2的外形能够使其插入到轮胎和轮毂之间的空间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插件2的厚度与保护圈主体1 的厚度相同或者略小于保护圈主体1的厚度。胶黏层3的粘接能力应处于合适的范围内,粘接能力过低达不到固定的要求,粘接能力过高会在拆除轮毂保护圈时损害轮胎或轮毂。可以理解地,胶黏层3的成分应避免对保护圈主体1和插件2造成化学破坏。
在本实施例中,胶黏层3及防粘纸4采用不干胶产品的形式。不干胶也叫自粘标签材料,是以纸张、薄膜或特种材料为面料,背面涂有胶黏层,以涂硅保护纸为底纸的一种复合材料。胶黏层3和防粘纸 4为撕掉底纸的不干胶产品。不干胶产品可以在轮毂保护圈出厂前完成粘贴,也可以在轮毂保护圈安装前粘贴。胶黏层3的黏胶种类包括通用超黏型、通用强黏型、冷藏食品强黏型、通用再揭开型、纤维再揭开型等。在本实施例中,胶黏层3的黏胶种类为再揭开型,保证胶黏层3与轮胎和轮毂适度粘连,在拆除轮毂保护圈时不对轮胎或轮毂造成损坏,并且使得胶黏层3能够重复利用。在安装轮毂保护圈时,先在轮胎放气状态下将插件2插入轮胎和轮毂之间,并使保护圈主体 1处于合适的位置,此时揭开胶黏层3第二面上的防粘纸4,将胶黏层3的粘接面露出,再进行后续的安装。
请再次参照图5,优选地,防粘纸4折叠为双层。如此,有利于通过抽出外层防粘纸4的方式揭下整个防粘纸4,安装时在能够在轮胎和轮毂之间的狭小空间里操作,避免了提前揭掉防粘纸4对胶黏层3造成污染。
请再次参照图1,优选地,防粘纸4具有抽头部401,抽头部401 延伸至保护圈主体1的外侧。防粘纸4折叠为双层后,外侧防粘纸4 的长度不止能覆盖住插件2,还继续向保护圈主体1的外侧延伸,最终延伸出保护圈主体1的第二侧面102。延伸出保护圈主体1的防粘纸4形成了抽头部401。通过设置抽头部401,有利于方便快捷的揭下防粘纸4,提高轮毂保护圈的安装效率。
请参照图4,图4为图1所示的轮毂保护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优选地,抽头部401为三角形。防粘纸4的最外侧为该三角形的一个顶角。在安装时通过人手捏住抽头部401的角来揭下防粘纸4。通过将抽头部401设置为三角形,有利于操作人员在安装时找到并捏住防粘纸4,提高了安装效率。此外,三角形的抽头部401加工方便。
可以理解的,抽头部401也可以为半圆形。
请参照图3,图3为图1所示的轮毂保护圈的自下而上的截面示意图。优选地,插件2为多个,并且多个插件2间隔排布。多个插件 2的大小和外形均相同,间隔排布在保护圈主体1的侧面上。如此,有利于轮毂保护圈在多点固定,受力均匀,稳固性好。多个插件2 之间存在间隔,也起到了节约材料和减轻轮毂保护圈重量的作用。此外,当车轮运行中产生使轮毂保护圈的变形的力时,多个插件2之间的间隔能够起到对该变形作用的吸收和减缓作用。
请再次参照图3,优选地,插件2在保护圈1的周向上等间隔排布。等间隔排布的方式使得各个插件2的位置对称分布,利于多个插件2均匀受力。在本实施例中,插件2的数目为16个,每相邻两个插件2与保护圈主体1的圆心形成的圆心角为22.5度,16个插件2 将保护圈主体1的圆周进行了16等分。
请再次参照图3,优选地,插件2为矩形。该矩形包括了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插件2第二侧的短边的端面与保护圈主体1第一侧的侧面固定连接,插件2的第一侧的短边用于插入轮胎和轮毂之间的空间。通过将插件2设置为矩形,使的插件2在插入一定深度时具有较大的表面面积用来接触轮胎或轮毂,有利于牢固粘接。
可以理解的,插件2也可以为半圆形。
优选地,保护圈主体1和插件2一体成形。保护圈主体1和插件 2通过一体成形的工艺加工得到,使得插件2和保护圈主体1成为一体。一体制造形成的保护圈主体1的强度高,并且几何外形平滑,不会存在凸起,有利于提高保护圈性能和寿命。
轮毂保护圈的整体直径为15-30英寸之间,不同的直径尺寸可以适用不同型号的轮毂。
优选地,胶黏层3为耐高温且耐低温胶黏层。具体来说,胶黏层 3和防粘纸4为注明有耐高温、耐低温标签的不干胶产品。轮胎工作时的温度一般是40度-80度之间,长途高速行驶有时间会增加到120 度左右。此外,冬季轮胎的工作温度会到达零下温度。相应的轮毂保护圈的工作温度也应满足相应的温度范围,尤其是轮毂保护圈的胶黏层3。在本实施例中,胶黏层3和防粘纸4为注明有耐高温、耐低温标签的不干胶产品(艾利78029、78030或3M公司7812等),高温耐到260摄氏度,低温耐到零下30度,可以保证插件2与轮胎、插件 2与轮毂三者之间的高度粘合。
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圈主体1和插件2的材料相同,均为橡胶。橡胶的质量轻、力学性能好、不会被锈蚀,并且在保护轮毂的同时也能避免对路肩造成破坏。
实施例2
本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毂保护圈,包括保护圈主体、插件和胶黏层;所述保护圈主体为环形;所述插件与所述保护圈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插件设置在所述保护圈主体的第一侧面并且为凸起状,所述插件用于插入轮胎和轮毂之间;所胶黏层设置在所述插件的用于与轮胎或轮毂接触的表面上。
本实施例中的轮毂保护圈与实施例1的区别包括:
本实施例中的保护圈主体由开放的环首尾连接形成。
本实施例中的轮毂保护圈的插件为一个,该插件也为环形,固定设置在保护圈主体的第一侧。
本实施例中的胶黏剂为胶黏层,胶黏层布满整个插件。胶黏层在出厂前已经粘贴在插件上。
本实施例中,保护圈主体和插件的材料均为塑料。
本实实施例提供的轮毂保护圈,通过保护圈主体对轮毂进行保护,通过插件插入轮胎和轮毂之间的空间进行固定,并且通过胶黏层将轮胎、插件和轮毂三者依次胶接,增强了轮毂保护圈固定的稳固性,避免了对胎踵的损伤或者在胎压不足时轮毂保护圈脱离,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轮胎保护圈容易损坏轮胎或者固定不稳固、容易造成危险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轮毂保护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圈主体、插件和胶黏层;所述保护圈主体为环形;所述插件与所述保护圈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插件设置在所述保护圈主体的第一侧面并且为凸起状,所述插件用于插入轮胎和轮毂之间;所胶黏层设置在所述插件的用于与轮胎或轮毂接触的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保护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层的第一面粘贴在所述插件上,所述胶黏层的第二面上设有防粘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毂保护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纸折叠为双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毂保护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纸的外层具有抽头部,所述抽头部位于所述保护圈主体第二侧面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毂保护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头部为三角形或半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保护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件为多个,多个所述插件间隔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毂保护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件在所述保护圈的周向上等间隔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毂保护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件为矩形或半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保护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圈主体和所述插件一体成形,所述轮毂保护圈的整体直径为15-30英寸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保护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层为耐高温且耐低温胶黏层。
CN201821388536.5U 2018-08-27 2018-08-27 一种轮毂保护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74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88536.5U CN208774408U (zh) 2018-08-27 2018-08-27 一种轮毂保护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88536.5U CN208774408U (zh) 2018-08-27 2018-08-27 一种轮毂保护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74408U true CN208774408U (zh) 2019-04-23

Family

ID=66158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8853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74408U (zh) 2018-08-27 2018-08-27 一种轮毂保护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744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53456B2 (ja) 空力抵抗を減少させるタイヤのサイドウォール部マーキング
JP5788684B2 (ja) タイヤへの貼付部材の貼り付け方法およびタイヤの補修方法
JPWO2012111347A1 (ja) ラジアルタイヤの修理用パッチラバ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ラジアルタイヤの修理方法、並びに修理済みラジアルタイヤ
CN208774408U (zh) 一种轮毂保护圈
CN105313608A (zh) 充气轮胎
CN103153649A (zh) 航空器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JP4555673B2 (ja) 電子部品の収納具を具える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5059093U (zh) 一种子午线轮胎胎圈
CN205059092U (zh) 一种轮胎胎圈结构
CN207059648U (zh) 一种新型防刺防漏型轮胎
CN206171050U (zh) 一种车辆防爆轮胎
CN206171350U (zh) 汽车轮眉和汽车
CN103350620A (zh) 一种防刺扎安全轮胎
CN201410859Y (zh) 一种加固钢丝轮胎
CN208760346U (zh) 一种复合式一体胎
CN106739815A (zh) 一种防爆轮胎
CN207875264U (zh) 一种安全可靠的汽车轮毂保护圈
CN207875268U (zh) 一种安装牢固的汽车轮毂保护圈
CN104175814A (zh) 一种防扎防爆半实心轮胎
CN215552355U (zh) 一种耐撞击的轮胎结构
CN206049225U (zh) 一种便于拆装轮胎的车轮
CN214564373U (zh) 一种自行车防爆轮胎
CN206141233U (zh) 一种连体轮胎及轮辋
CN207859858U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开环式汽车轮毂保护圈
CN207875265U (zh) 一种新型汽车轮毂保护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