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32919U - 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32919U
CN208732919U CN201821031240.8U CN201821031240U CN208732919U CN 208732919 U CN208732919 U CN 208732919U CN 201821031240 U CN201821031240 U CN 201821031240U CN 208732919 U CN208732919 U CN 208732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block
door
optical fiber
deposit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3124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东铉
金周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row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rrow Electronic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700834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855159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700865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83300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Arrow Electronics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rrow Electronics Industr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32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329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新型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包括:沉积腔体,腔体门;锁紧铰链,可开关也可固定腔体门与所述沉积腔体的侧面部位;锁紧装置部,固定所述铰链另一侧门的前面部位,在关门时进行固定的同时增加门与沉积腔体的贴紧度;传感器固定装置部,固定在所述沉积腔体的下方,在打开门时进行旋转从而防止与腔体门产生干扰。

Description

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能够提高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设备腔体的密封性。
背景技术
目前制造光纤预制棒芯棒的工艺有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外部气相沉积(Outside Vapor Deposition,OVD)、气相轴向沉积(Vapor-phase Axial Deposition,VAD)等方法。
上述OVD方法是在石英棒的外部沉积相应材料的方法,是适合大型芯棒制造的方法。
注册专利KR10-0342593号(2002年6月18日注册,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记载了一种沉积装置的结构,通过利用包括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的感应工具测量沉积的光纤预制棒芯棒的外径,从而使芯棒的外侧与加热器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在上述的注册专利的图3中记载了激光发生装置与接收装置位于沉积腔体内,因长期高温环境,并且测量沉积外径工具本身耐高温相对较差,因此缩短沉积外径测量工具的寿命,存在需经常更换的问题。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对利用现有的激光测量沉积外径的装置进行了改良,即将激光的位置设置在沉积装置的外部。
尤其是配置透明的观察窗使光透射的方式。此时,将传感器直接附着在设置有观察窗的门,在这一情况下,因为热通过腔体门直接导热至传感器,因此传感器没有直接安装在沉积腔体门,而是使用固定装置,将传感器固定在门下侧部结构物所述观察窗的特性位置。
现有的固定装置起到固定光学性传感器的作用,在打开腔体门清扫沉积腔体内部作业时,由于固定装置干扰到腔体门,因此必须分离固定装置。
沉积腔体内部清扫之后需要重新结合固定装置的时候,所述传感器有可能不在正确的位置,因此必须要有调整的过程,以使所述传感器位于正确的位置。
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由于必须拆开固定装置才能打开门,所以所需的作业时间相对长,当清洁操作完成后关闭门并重新结合固定装置时,因加工公差改变传感器位置,虽然该变化非常微小,但是传感器位置改变可能导致外径测量误差,进而成为产量降低的原因。
同时,在需要调整传感器位置时,存在需要制作新的固定装置的问题。
另外,所述注册专利记载了制造光纤预制棒芯棒之后用于取出产品的门,优选为在沉积粉末体时沉积腔体内保持恒定的温度与气体的浓度,根据门的气密性决定温度以及浓度的保持性。
注册专利KR10-1410880号(利用连接结构的门开关装置,2014年6 月17日注册)公开了一种开关装置,利用连接结构可容易的开关门,并且能够提高气密性,但是这是适合上部门的结构,在前面设置门(诸如,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腔体)的情况,则不容易使用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需要解决的问题)
考虑到如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提供能够提高腔体门气密性的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无需拆卸外径测量用传感器的固定装置也能够打开门的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无需对传感位置单独进行调整的过程也能够使传感器始终位于已设定的位置的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
同时,提供在需要调整传感器位置时可通过简单的操作调整传感器的位置的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实用新型,即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包括:沉积腔体,腔体门;铰链,可开关固定腔体门与所述沉积腔体的侧面部;锁紧装置部,固定所述铰链另一侧门的前面部。在关门时进行固定的同时增加腔体门与沉积腔体的紧贴度;传感器固定装置部,固定在所述沉积腔体的装置下部,并且延伸至在腔体门的检测窗的前面来固定传感器,在打开门时进行旋转以防止干涉。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锁紧装置部包括:第一锁紧部310,腔体门21 0;第二锁紧部320,紧贴由第一锁紧部310腔体门210以提高气密性。其中,所述第一锁紧部310包括:第一手柄杆311,以从腔体门210的前面部一侧分隔的状态下上下配置,并且被多个固定部312固定;接触式锁紧部313,结合于所述沉积腔体200,在腔体门210关闭的状态下分别固定所述第一手柄杆311的上下两端;手柄部314,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第一手柄杆311的一部分,将所述第一手柄杆311固定在锁紧器315。所述第二锁紧部320包括:多个前面固定部321,与所述铰链250结合于腔体门 210的前面边缘位置,并且向侧面外侧凸出以提供转动轴322;多个侧面固定部326,固定设置在所述沉积腔体200的侧面以提供卡轴327;转动部323,以所述前面固定部321的转动轴322为中心转动的同时通过所述第二手柄杆324相互连接;锁紧件325,结合于所述转动部323的一端,在所述转动部323接近于侧面固定部326时,被所述卡轴327卡住以密封门210。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传感器固定装置部包括:
结合部,结合于腔体门的下部,并且形成板形状。
固定块,位于所述延伸轴部的末端以提供固定面;
第一移动块,结合于所述固定块;结合块,结合于所述第一移动块的前面以提供固定面;
转动块,可旋转地组装于所述结合部以及第一移动块,其中包括控制旋转角度的转动引导槽与引导销,从而在更精确的范围内转动,避免干扰腔体门开关;
传感器固定块,在固定传感器的状态下与所述转动块的转动一同进行,并且组装在观察镜对应的精确位置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二移动块,安装于所述转动块与所述传感器固定块之间;第一位置调整部,安装于所述固定块的一部分以左右移动所述第一移动块;第二位置调整部,安装于所述转动块的一部分,并且上下移动所述第二移动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分别通过长孔安装于所述固定块或者所述转动块,并且可由所述长孔的方向决定移动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位置调整部与第二位置调整部可分别包括位置调整螺栓,部分结合于所述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通过旋转调整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移动块可包括中心轴部,所述中心轴部在与所述结合块接触的面的中央部凸出来固定轴承;所述结合块形成由所述中心轴部贯通的通孔;所述转动块包括插入结合于所述轴承的中心轴部的插入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包括旋钮螺栓,在所述中心轴部的中央部配置有紧固孔,通过所述转动块的紧固孔结合于所述中心轴部的紧固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固定销,插入于分别配置在所述结合块与转动块的贯通孔,以防止所述转动块旋转。
(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的效果如下:将腔体门的锁紧装置部双重化,相比于第一次锁紧状态增加第二次锁紧状态的紧贴力,以提高气密性,保持恒定的温度以及气体浓度,以防止光纤预制棒芯棒的质量下降,并且能够提高沉积工艺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为了不干涉沉积装置的开关门方向而应用转动的结构,消除为了开门而分解固定装置的不便,进而能够缩短作业时间。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在关门的状态下可使传感器位于准确位置,无需调整位置的作业,因此可防止沉积物外径测量错误,并且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与产量。
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效果:在需要调节传感器位置时,能够只以简单的操作调整传感器的位置,且无需制作新的固定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案例的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的关闭状态时的结构图。
图2是在图1中打开腔体门状态时的结构图。
图3是腔体门210与锁紧装置部300的正面结构图。
图4是锁紧装置部300的平面结构图。
图5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固定装置部100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侧剖面图。
图7是第一移动块130与结合块190的平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9与图10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传感器固定安装部 110:结合部
111:延伸轴部 120:固定块
130:第一移动块 131:左右长孔
132:固定螺栓 140:第一位置调整部
150:转动块 151:旋钮螺栓
152:转动引导槽 153:引导销
154:轴承 155:固定销
160:第二位置调整部 161:第二调整螺栓
170:第二移动块 171:上下长孔
172:固定螺栓 180:传感器固定块
190:结合块 191:通孔
192:紧固孔 193:贯通孔
200:沉积腔体 210:腔体门
220:装置下部 230:检测窗
300:锁紧装置部 310:第一锁紧部
320:第二锁紧部
具体实施方法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案例的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可应用于各种装置,并且具有各种实施案例,其中将特定实施案例用图纸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并不是对特定实施案例进行限定,而是应该理解为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的构思以及计数范围所包含的所有设计、同等物乃至代替物。
包括诸如第一、第二等序数的术语可以用于描述多种构成要素,但是所述构成要素并不被这些用语限定。这些用语仅用于从另一构成要素区分构成要素的目的。例如,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的专利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构成要素可以被称为第二构成要素,并且类似地第二构成要素也可以称为第一构成要素。以及/或的用语包括多个相关记载项的组合或多个记载项的任意一项。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中使用的用语只是为了说明特定实施案例而使用的,并非要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对于单数的表述,除非在文章中另有说明,则该单数表述包括复数的表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中,对于诸如“包括”或“具有”等用语是指在说明书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这些组合的存在,不得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这些组合的存在或者增加的可能性。
除非另有定义,在此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或者科学性术语) 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一致的含义。诸如一般使用的(词典定义)的用语应解释为与相关技术的文章的意思相同,除非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中另有定义,否则不得用间接用语或者过度形式性的意思来解释所述用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案例的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关闭状态时的结构图。图2是在图1中打开腔体门状态时的结构图。
分别参照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案例的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包括:沉积腔体200,前面部腔体门210;铰链250,铰接腔体门210与沉积腔体200;传感器固定装置部100,固定在沉积腔体200下部的装置下部220,并延伸至腔体门210的检测窗230;锁紧装置部300,配置在所述铰链250的对面侧面,将腔体门210与沉积腔体200上锁固定成紧贴的状态,或者可解除锁紧以利用所述铰链250打开门210。
未说明符号400是气体供应以及加热工具。
以下,将更加详细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案例的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的结构与作用。
首先,沉积腔体200的结构如下:用多个铰链250铰接在图面上向正面打开的门210,通过所述铰链250转动门210的一侧面部画出圆弧的同时打开。
对于沉积腔体200的内部,在沉积光纤预制棒芯棒时,应保持恒定的沉积温度,并且供应的原料气体也应当保持恒定浓度,才能够实现均匀的沉积。另外,为了排放光纤预制棒芯棒以及清扫沉积腔体200内部,需要能够开关前面部的腔体门210。
若作为必要构成要素的腔体门210的气密性降低,则很难保持沉积腔体200内部的温度,并且也降低原料气体的浓度的均匀性,因此可降低光纤预制棒芯棒的沉积均匀性。
尤其是,由于用于沉积光纤预制棒芯棒的沉积腔体200具有高度比宽度或者长度相对更长,因此不容易在高度方向的中央侧保持气密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门210的气密性的同时执行开关操作,使用可双重锁紧的锁紧装置部300。
图3是门210与锁紧装置部300的正面结构图;图4是锁紧装置部3 00的平面结构图。分别参照图3与图4,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装置部300 包括:第一锁紧部210,固定腔体门210以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锁紧部3 20,紧贴通过第一锁紧部310关闭的腔体门210以提高气密性。
更详细地说,第一锁紧部310包括:第一手柄杆311,以从腔体门2 10的前面部一侧分隔的状态下上下配置,并且由多个固定部312进行固定;锁紧部313,结合于所述沉积腔体200,并在关闭腔体门210的状态下分别固定所述第一手柄杆311的上下两端;手柄部314,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第一手柄杆311的一部分,并且将所述第一手柄杆311固定在所述锁紧器315。
所述第一手柄杆311以可旋转的状态可固定在所述固定部312,并且可从锁紧器315分离手柄部314,通过拉动手柄部314来打开腔体门21 0。
所述第一手柄杆311的高度高于腔体门210的高度,并且以腔体门2 10的上下方向凸出第一手柄杆311的两端。所述第一手柄杆311的两端被锁紧在接触式锁紧部313,从而可关闭腔体门210。
所述接触式锁紧部313结构如下:在关闭腔体门210时接触于第一手柄杆311自动上锁来固定第一手柄杆311,在打开腔体门210时只需一定量的力,即可解除锁紧,该结构可适用任何一种腔体门。
例如,如上所述接触式锁紧部313是所述第一手柄杆311插入于一对滚轮结构之间的;或者可包括凸轮与锁紧部件,其中若凸轮与第一手柄杆311接触则进行旋转,所述锁紧部件随着所述凸轮的旋转进行旋转的同时固定第一手柄杆311。
如上所述,第一锁紧部310根据作业者的需求可开关腔体门210,并且将第一手柄杆311设置在远离铰链250的位置的腔体门210的前面部,由接触式锁紧部313固定该第一手柄杆311的两端提供恒定的锁紧力,以防止在沉积腔体200的中央部分中降低腔体门210的气密性。
第二锁紧部320包括:多个前面固定部321,结合于所述铰链250对面侧的腔体门210的前面边缘位置,并且提供向侧面外侧凸出提供转动轴322;多个侧面固定部326,固定在所述沉积腔体200的侧面并提供卡轴327;转动部323,以所述前面固定部321的转动轴322为中心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二手柄杆324相互连接;锁紧件325,结合于所述转动部323 的一端,在所述转动部323接近侧面固定部326时,被所述卡轴327卡住来关闭腔体门210。
即,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装置部300可利用第一锁紧部310关闭腔体门210以处于密封状态,并且利用第二锁紧部320以更加紧贴的状态锁紧腔体门210,因此能够实现更加完全的密封,并且容易保持沉积炉200 内部温度,更适合于原料气体浓度的保持。
图5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固定装置部100的立体图;图6 是图5的侧剖面图。。参照图5与图6,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固定装置部100安装在沉积腔体200的外部。
如上所述,沉积腔体200包括腔体门210、检测窗230、装置下部22 0,其中所述检测窗230可透光并且安装在腔体门210,所述装置下部22 0位于腔体门210的下部侧面。
沉积腔体200沉积工艺中内部温度上升至沉积温度,此时通过内部温度对腔体门210也传达相当高的热,以使腔体门210温度上升。
相比于腔体门210装置下部220的温度相对较低,并且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传递至传感器的热,传感器固定块180固定在沉积腔体200的装置下部220,使传感器位于从所述检测窗230的外侧间隔的位置上。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案例的传感器固定装置部100包括:结合部110,固定在所述沉积腔体200的装置下部220;延伸轴部11 1,从所述结合部110凸出;固定块120,固定在所述延伸轴部111以提供安装面;第一移动块130,结合于所述固定块120;结合块190,结合于所述第一移动块130以提供安装面;转动块150,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结合块190,向所述检测窗230延伸;第二移动块170,位于所述转动块 150的一部分并且能够移动,并且在一端设置有固定传感器的固定块18 0。
在以下,对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固定装置部100 的结构与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板状的结合部110固定在装置下部220,在该结合部110配置有延伸轴部111,所述延伸轴部111远离沉积腔体200的前面部的方向。
所述延伸轴部111起到从检测窗230分隔并固定传感器的作用。
在所述延伸轴部111的末端结合固定块120。所述固定块120为板形状,提供可安装其他构造的安装面。
在所述固定块120固定设置有第一移动块130。
图7的(a)作为第一移动块130的正面结构图,配置有多个左右长孔 131,并且配置有通过所述左右长孔131紧固于固定块120的固定螺栓13 2。
另外,在中央部凸出中心轴部133。所述中心轴部133可与所述第一移动块130固定成一体或者不可旋转地固定所述中心轴部133,在中心轴部133的中央配置有紧固孔134。
图7的(b)是结合于所述第一移动块130的结合块190的平面图。
结合块190配置有由所述中心轴部133贯通的通孔191,并且将该通孔191放在中央以上下方向配置有一对紧固孔192。另外,在中心轴部1 33的上部配置贯通前后面的贯通孔193。
所述中心轴部133通过所述通孔191插入于配置在转动块150的背面侧的插入槽,并且旋钮螺栓151紧固于所述中心轴部133的紧固孔13 4。
另外,在所述一对紧固孔192结合引导销153,在贯通孔193插入固定销155。对于旋钮螺栓151、引导销153以及固定销155的功能将在下文中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在所述第一移动块130的侧面配置有第一位置调整部140,并且结合于第一位置调整部140的第一调整螺栓141的端部以空转状态结合于配置在所述第一移动块130的侧面的结合部135。第一调整螺栓141与第一位置调整部140螺纹结合。
从而,旋转第一调整螺栓141能够以左右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移动块1 30。对于第一移动块130的移动,可在通过所述左右长孔131结合于所述固定块120的固定螺栓132松开的状态下实现该移动,并且在调整完成的状态下紧固固定螺栓132以防止第一移动块130移动。
在结合块190的前面结合转动块150。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8所示,所述转动块150是在设置有第一移动块130的沉积装置下部220的前面侧向设置在门210的检测窗230的方向延伸的棒状。
转动块150与结合块190之间的结合是通过上述旋钮螺栓151以及固定销155实现的。
在所述转动块150的背面配置有插入第一移动块130的中心轴部133 的插入槽,在前面侧中置有连通于所述插入槽的紧固孔156。
在转动块150与结合块190以及第一移动块130结合的状态下,所述紧固孔156与配置在中心轴部133中央的紧固孔134连通,并紧固旋钮螺栓151。操作时可手动轻松紧固所述旋钮螺栓151,并且为了转动转动块150,松开旋钮螺栓151可使转动块150与结合块190之间的结构松动。
另外,配置在转动块150的贯通孔157与结合块190的贯通孔193 连通,将固定销155贯通插入于两个贯通孔157、193固定转动块150。所述固定销155在贯通所述贯通孔193而暴露的部分配置有通孔,在该通孔插入防脱销,可固定于转动块150与结合块190,以防止脱离。
在所述转动块150背面的插入槽与中心轴部133之间轴承154,以使转动块150顺利旋转。为了旋转转动块150,移除所述固定销155,松开旋钮螺栓151可旋转该转动块150。
另外,本实用新型包括:转动引导槽152,限制转动块150的旋转,以返回到原来的准确的位置;引导销153,通过转动引导槽152分别结合于所述结合块190的一对紧固孔192。
所述转动引导槽152是圆弧形,并且配置一对所述转动引导槽152,以使转动块150以中心轴部133为中心旋转90度。
图8表示,转动块150结合第二位置调整部160与第二移动块170。在第二移动块170的末端结合固定传感器(未示出)的传感器固定块18 0。
在第二移动块170配置有多个上下长孔171,并且配置有通过上下长孔171结合于所述转动块150的固定螺栓172,其中该上下长孔171以垂直方向位于所述转动块150,在所述传感器固定块180位于检测窗230的前方的状态下以上下方向延长。
如上所述第一移动块130可调整所述传感器固定块180的左右方向,第二移动块170可调整传感器固定块180的上下方向。
所述第二位置调整部160包括贯通紧固于第二移动块170的一部分的第二调整螺栓161,并且旋转第二调整螺栓161可调整第二移动块170 的上下方向。为了能够实现该动作,第二调整螺栓161以空转状态可旋转地贯通插入于第二位置调整部160。
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在需要调整传感器的位置时,松动固定螺栓132、172,并且操作第一调整螺栓141与第二调整螺栓161 可轻松调整传感器固定块180的位置。
图9与图10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9与图1相同,示出在关闭门210的状态下传感器固定块180间隔于检测窗230前方固定距离的状态。此时,安装在传感器固定块180 的传感器在利用沉积腔体200的沉积工艺中可测量沉积对象物的沉积外径,并且使传感器位于准确的位置可防止外径测量错误。
沉积腔体200需要周期性地清扫内部,为此必须要打开腔体门210。腔体门210侧面被铰链结合并且向前拉动另一侧侧面来打开腔体门210。
因位于所述转动块150与腔体门210前面的结构被干涉而无法打开腔体门210,因此在图面中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述转动块150。
如上所述,因转动引导槽152与引导销153的作用此时的旋转被限制在90度,并且在图10示出转动块150在图9的状态以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的状态。
在图10的状态下,由于没有干涉物,因此能够安全地打开门210,并在这一状态下清扫沉积腔体200内部,清扫结束后关闭腔体门210。
之后,使所述转动块150重新位于原来的位置。即,将所述转动块1 50以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将所述传感器固定块180位于原来的位置,之后拧紧旋钮螺栓151,防止转动块150移动,并且将固定销155插入于贯通孔157、136进行固定。
此时,通过所述转动引导槽152与引导销153传感器固定块180可准确地返回至原来的位置,从而可省略调整传感器位置的作业的环节。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案例,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修改、变更。

Claims (9)

1.一种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沉积腔体,腔体门;
锁紧铰链,可开关也可固定腔体门与所述沉积腔体的侧面部位;
锁紧装置部,固定所述锁紧铰链另一侧门的前面部位,在关门时进行固定的同时增加门与沉积腔体的贴紧度;
传感器固定装置部,固定在所述沉积腔体的下方,在打开门时进行旋转以防止与腔体门的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
锁紧装置部包括:第一锁紧部(310),腔体门(210);第二锁紧部(320),通过第一锁紧部(310)和腔体门(210)提高沉积腔体的密封性;
其中,所述第一锁紧部(310)包括:第一手柄杆(311),第一手柄杆(311)被多个固定部(312)固定,接触式锁紧部(313),结合于所述沉积腔体(200),在腔体门(210)关闭的状态下分别固定所述第一手柄杆(311)的上下两端;旋转手柄部(314)时,可将所述第一手柄杆(311)固定在锁紧器(315)上;
所述第二锁紧部(320)包括:多个前面固定部(321),与所述锁紧铰链(250)结合于腔体门(210)的前端边缘位置,并且向侧面外侧凸出以提供转动轴(322);多个侧面固定部(326),固定设置在所述沉积腔体(200)的侧面以提供卡轴(327);转动部(323),以所述前面固定部(321)的转动轴(322)为中心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二手柄杆(324)相互连接;锁紧件(325),结合于所述转动部(323)的一端,在所述转动部(323)接近于侧面固定部(326)时,所述卡轴(327)会卡住腔体门(2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固定装置部包括:
结合部,结合于腔体门的下部,并且形成板状;
固定块,位于延伸轴部的末端以提供固定面;
第一移动块,组装于所述固定块;
结合块,结合于所述第一移动块的前面以提供固定面;
转动块,可旋转地组装于所述结合部以及第一移动块,其中包括控制旋转角度的转动引导槽与引导销,从而在更精确的范围内转动,避免干扰腔体门开关;
传感器固定块,在固定传感器的状态下与所述转动块的转动一同进行,并且组装在观察镜对应的精确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移动块,结合于所述转动块与所述传感器固定块之间;
第一位置调整部,结合于所述固定块的一部分以左右移动所述第一移动块;
第二位置调整部,结合于所述转动块的一部分,并且上下移动所述第二移动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分别通过长孔组装于所述固定块或所述转动块,并且由所述长孔的方向决定移动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位置调整部与第二位置调整部分别包括:
位置调整螺栓,一部分组装于所述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通过旋转从而调整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移动块包括中心轴部,在与所述结合块接触面的中央部凸出部进行轴承固定;
所述结合块形成由所述中心轴部贯通的通孔;
所述转动块包括插入结合于所述轴承的中心轴部的插入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钮螺栓,在所述中心轴部的中央部配置有紧固孔,通过所述转动块的紧固孔结合于所述中心轴部的紧固孔。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销,插入于所述结合块与转动块的贯通孔内,以防止所述转动块的位置移动。
CN201821031240.8U 2017-06-30 2018-07-02 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 Active CN20873291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83410 2017-06-30
KR1020170083410A KR101855159B1 (ko) 2017-06-30 2017-06-30 광섬유 모재 증착 두께 측정용 센서의 고정장치
KR10-2017-0086560 2017-07-07
KR1020170086560A KR101833004B1 (ko) 2017-07-07 2017-07-07 광섬유 모재 증착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32919U true CN208732919U (zh) 2019-04-12

Family

ID=66024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31240.8U Active CN208732919U (zh) 2017-06-30 2018-07-02 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329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1526A (zh) * 2021-08-02 2021-11-16 富通集团(嘉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芯棒的加工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1526A (zh) * 2021-08-02 2021-11-16 富通集团(嘉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芯棒的加工工艺
CN113651526B (zh) * 2021-08-02 2023-02-10 富通集团(嘉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芯棒的加工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32919U (zh) 光纤预制棒芯棒沉积装置
CN102325952A (zh) 用于移动滑动门的设备
CN100526585C (zh) 压紧闩锁机构
US20120073084A1 (en) Door handle having a handgrip changeable indoor and outdoor
JPH04136387A (ja) 蝶番ピン取り付け用の横方向調整装置
MX2009003712A (es) Mecanismo reclinador rotatorio.
DE602005010083D1 (de) Reagenzbehälteranordnung und Analysator mit solchen Anordnung
AU712147B2 (en) Adjustable interconnected lock
CN106661898B (zh) 门或窗的把手
US7971319B2 (en) Hinge for doors or windows
JP6826159B2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蓋を装備する詳細には懐中時計である計時器
JP3789797B2 (ja) 閉鎖装置
CN109736655B (zh) 箱包扣锁的锁体及箱包扣锁
US20030063009A1 (en) Indicator for a lock
JP7317508B2 (ja) 建具
EP1621707B1 (en) An assembly of elements comprising a control device for door and window frame handles
JPH07173967A (ja) 開き窓における障子の支持構造
US2885881A (en) Disc-dialing keyless lock
CN110742309A (zh) 一种便携式烟蒂烟灰集纳器
KR20140013884A (ko) 슬라이딩 창호용 잠금장치
JPH0412951Y2 (zh)
EP1701119B1 (en) Coldroom door fastener
CN102817498A (zh) 一种逃生防火锁
US7319209B2 (en) Cooker control mechanism
GB2512274A (en) Rotational pin loc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