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30255U - 一种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30255U
CN208730255U CN201821414719.XU CN201821414719U CN208730255U CN 208730255 U CN208730255 U CN 208730255U CN 201821414719 U CN201821414719 U CN 201821414719U CN 208730255 U CN208730255 U CN 2087302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ance tape
glue
easy adhesion
cylinder
cavity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1471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晓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y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y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y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y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1471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302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30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302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包括上面板和控制器,所述上面板的上方设置有定位圈,且定位圈的左右两侧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内侧中部设置有活塞杆,且活塞杆的下方连接有阀针,所述气缸的左侧安置有排气管,所述上面板的下方设置有主流道板,且主流道板的内侧安装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左下方设置有防转销,所述主流道板的左侧安装有加热器。该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设置有风机,通过风机的转动,使得气流从型腔板外侧进入,通过通风管流向模具装置,此设置为防止热喷咀在工作时与成形产品之间发生粘连,加速了产品成形,缩短了产品成形时间,也帮助操作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
背景技术
热流道是通过加热的办法来保证流道和浇口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由于在流道附近或中心设有加热棒和加热圈,从注塑机喷嘴出口到浇口的整个流道都处于高温状态,使流道中的塑料保持熔融,停机后一般不需要打开流道取出凝料,再开机时只需加热流道到所需温度即可,因此,热流道工艺有时称为热集流管系统,或者称为无流道模塑。
市场上的热流道使用过程中热咀与成形模具之间容易粘连,热流道内部加热温度无法控制,并且一套系统只能生产单一间距、单一厚度产品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温度可控,通过调节阀针伸出热咀外的长度,从而适用不同厚度的产品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热流道使用过程中热咀与成形产品之间容易粘连,热流道内部加热温度无法控制,并且一套系统只能生产单一间距、单一厚度产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包括上面板和控制器,所述上面板的上方设置有定位圈,且定位圈的左右两侧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内侧中部设置有活塞杆,且活塞杆的下方连接有阀针,所述气缸的左侧安置有排气管,所述上面板的下方设置有主流道板,且主流道板的内侧安装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左下方设置有防转销,所述主流道板的左侧安装有加热器,且主流道板的下端设置有型腔板,所述分流板的下方固定有热喷咀,所述型腔板的上方中部安装有定位销,且型腔板的下方设置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右侧连接有风机,所述控制器位于主流道板的外壁右侧,且控制器的下方设置有进料管,所述控制器的内部左上方设置有第一信号转换器,且第一信号转换器的右侧连接有信号接收器,所述第一信号转换器的下方设置有STM32F103ZET6单片机,且STM32F103ZET6单片机右侧连接有信号发射器,所述信号接收器的右侧连接有第二信号转换器,所述主流道板的内部右侧连接有热点极,且热点极的右侧连接有瓷绝缘套管,所述瓷绝缘套管的外侧安装有不锈钢套管,且不锈钢套管的外侧固定有安装固定件,所述不锈钢套管的右端设置有接线盒。
优选的,所述气缸与上面板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气缸关于定位圈的中心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主流道板通过定位销与型腔板构成固定连接,且型腔板通过防转销与分流板构成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风管与型腔板之间为焊接连接,且型腔板通过通风管与风机构成连通结构。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与加热器之间为电性连接,且加热器的右侧与主流道板左侧之间为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热点极与瓷绝缘套管、不锈钢套管和接线盒之间均为固定连接,且其与控制器之间为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设置有气缸,通过活塞杆的向下移动,使得阀针随之向下移动,从而使得阀针与模具之间的距离缩小,十分方便制造厚度小的产品,通过活塞杆的向上移动,使得阀针随之向上移动,从而使得阀针与模具之间的距离增大,十分方便制造厚度大的产品,此设置可通过气缸调节阀针伸出热喷咀外的长度,从而适用不同厚度的产品,且其设置有定位销,用于固定主流道板与型腔板之间的连接,十分方便拆卸,当热流道工作时出现问题,可及时进行维修,并且型腔板与分流板之间通过防转销固定,此设置防止分流板在工作时转动,用来稳固分流板;
2、该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设置有风机,通过风机的转动,使得气流从型腔板外侧进入,通过通风管流向模具装置,此设置为防止热喷咀在工作时与成形产品之间发生粘连,加速了产品成形,缩短了产品成形时间,也帮助操作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
3、该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设置有控制器,电信号通过信号接收器接受,然后信号接收器将所得信号传递给第二信号转换器完成信号转换,信号转换完后,通过第二信号转换器传递给STM32F103ZET6单片机处理,处理完成后,通过STM32F103ZET6单片机传送处,将加热信息传递给信号发射器发射,通过信号发射器将加热信息发射后,使得加热器接收到加热信息后,进行加热工作,此设置实现了加热器自动加热功能,操作十分简单,且其设置有热电偶装置,该装置由热点极、瓷绝缘套管、不锈钢套管和接线盒组成,主流道板内部的温度通过热点极传递给接线盒,测量的温度通过接线盒传递给第一信号转换器完成信号转换,便于通过控制器控制加热器自动进行加热,此设置十分方便测量主流道板内部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面板;2、定位圈;3、气缸;4、活塞杆;5、阀针;6、排气管;7、主流道板;8、分流板;9、防转销;10、加热器;11、型腔板;12、热喷咀;13、定位销;14、通风管;15、风机;16、控制器;17、进料管;18、第一信号转换器;19、信号接收器;20、STM32F103ZET6单片机;21、信号发射器;22、第二信号转换器;23、热点极;24、瓷绝缘套管;25、不锈钢套管;26、安装固定件;27、接线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包括上面板1、定位圈2、气缸3、活塞杆4、阀针5、排气管6、主流道板7、分流板8、防转销9、加热器10、型腔板11、热喷咀12、定位销13、通风管14、风机15、控制器16、进料管17、第一信号转换器18、信号接收器19、STM32F103ZET6单片机20、信号发射器21、第二信号转换器22、热点极23、瓷绝缘套管24、不锈钢套管25、安装固定件26和接线盒27,上面板1的上方设置有定位圈2,且定位圈2的左右两侧安装有气缸3,气缸3内侧中部设置有活塞杆4,且活塞杆4的下方连接有阀针5,气缸3与上面板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气缸3关于定位圈2的中心对称分布,通过活塞杆4的向下移动,使得阀针5随之向下移动,从而使得阀针5与模具之间的距离缩小,十分方便制造厚度小的产品,通过活塞杆4的向上移动,使得阀针5随之向上移动,从而使得阀针5与模具之间的距离增大,十分方便制造厚度大的产品,此设置可通过气缸3调节阀针5伸出热喷咀12外的长度,从而适用不同厚度的产品,气缸3的左侧安置有排气管6,上面板1的下方设置有主流道板7,且主流道板7的内侧安装有分流板8,分流板8的左下方设置有防转销9,主流道板7的左侧安装有加热器10,且主流道板7的下端设置有型腔板11,分流板8的下方固定有热喷咀12,主流道板7通过定位销13与型腔板11构成固定连接,且型腔板11通过防转销9与分流板8构成固定连接,定位销13用于固定主流道板7与型腔板11之间的连接,十分方便拆卸,当热流道工作时出现问题,可及时进行维修,并且型腔板11与分流板8之间通过防转销9固定,此设置防止分流板8在工作时转动,用来稳固分流板8,型腔板11的上方中部安装有定位销13,且型腔板11的下方设置有通风管14,通风管14的右侧连接有风机15,通风管14与型腔板11之间为焊接连接,且型腔板11通过通风管14与风机15构成连通结构,通过风机15的转动,使得气流从型腔板11外侧进入,通过通风管14流向模具装置,此设置为防止热喷咀12在工作时与成形产品之间发生粘连,加速了产品成形,缩短产品成形时间,也帮助操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主流道板7的外壁右侧设置有控制器16,且控制器16的下方设置有进料管17,控制器16的内部左上方设置有第一信号转换器18,且第一信号转换器18的右侧连接有信号接收器19,第一信号转换器18的下方设置有STM32F103ZET6单片机20,且STM32F103ZET6单片机20右侧连接有信号发射器21,信号接收器19的右侧连接有第二信号转换器22,控制器16与加热器10之间为电性连接,且加热器10的右侧与主流道板7的左侧之间紧密贴合,电信息通过信号接收器19接受,然后信号接收器19将所得信号传递给第二信号转换器22完成信号转换,信号转换完后,通过第二信号转换器22传递给STM32F103ZET6单片机20处理,处理完成后,通过STM32F103ZET6单片机20传送处,将加热信息传递给信号发射器21发射,通过信号发射器21将加热信息发射后,使得加热器10接收到加热信息后,进行加热工作,实现了加热器10自动加热功能,十分便捷,主流道板7的内部右侧连接有热点极23,且热点极23的右侧连接有瓷绝缘套管24,瓷绝缘套管24的外侧安装有不锈钢套管25,且不锈钢套管25的外侧固定有安装固定件26,不锈钢套管25的右端设置有接线盒27,热点极23与瓷绝缘套管24、不锈钢套管25和接线盒27之间均为固定连接,且其与控制器16之间为电性连接,主流道板7内部的温度通过热点极23传递给接线盒27,测量的温度通过接线盒27传递给第一信号转换器18完成信息转换,便于通过控制器16控制加热器10自动进行加热,此设置十分方便测量主流道板7内部温度。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首先物料通过进料管17进入主流道板7,为固定主流道板7的位置,在主流道板7上方设置了定位圈2,使得主流道板7在工作时处于稳定状态,便于物料的运输,物料进入主流道板7后,通过热电偶装置测量温度,十分方便,热电偶装置是由热点极23、瓷绝缘套管24、不锈钢套管25、和接线盒27组成,通过安装固定件26将其热点极23部分固定在主流道板7内部,方便测量温度,测量的温度信息通过接线盒27传递给控制器16内部的第一信号转换器18,第一信号转换器18将信息传递给信号接收器19接受,然后信号接收器19将所得信号传递给第二信号转换器22完成信号转换,信号转换完后,通过第二信号转换器22传递给STM32F103ZET6单片机20处理,信息处理完,通过STM32F103ZET6单片机20传送处,将加热信息传递给信号发射器21发射,通过信号发射器21将加热信息发射后,使得加热器10接收到加热信息后,进行加热工作,实现了加热器10自动加热功能,十分便捷,物料通过主流道板7进入分流板8,在分流板8内部进行分流操作,此设置便于同时对多个产品进行制造,根据所需产品的厚度,通过气缸3上设置的活塞杆4调节阀针5伸出热喷咀12外的长度,当活塞杆4向上移动时,阀针5随之向上移动,使得阀针5伸出热喷咀12外的长度变短,当活塞杆4向下移动时,阀针5随之向下移动,使得阀针5伸出热喷咀12外的长度变长,此设置十分方便对不同厚度的产品进行制造,所需气体通过上面板1设置的排气管6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十分方便,为防止分流板8移动,在分流板8左下方设置了防转销9,用于固定分流板8,为防止热喷咀12在工作时与成形产品之间发生粘连,在型腔板11内部设置了风机15,通过风机15的转动,使得气流从型腔板11进入,通过通风管14流向模具装置,加速产品成形,缩短产品成形时间,从而防止热喷咀12与产品之间发生粘连,定位销13用于固定主流道板7与型腔板11之间的连接,十分方便拆卸,此设置方便当热流道工作时出现问题,可及时进行维修,就这样完成整个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包括上面板(1)和控制器(1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板(1)的上方设置有定位圈(2),且定位圈(2)的左右两侧安装有气缸(3),所述气缸(3)内侧中部设置有活塞杆(4),且活塞杆(4)的下方连接有阀针(5),所述气缸(3)的左侧安置有排气管(6),所述上面板(1)的下方设置有主流道板(7),且主流道板(7)的内侧安装有分流板(8),所述分流板(8)的左下方设置有防转销(9),所述主流道板(7)的左侧安装有加热器(10),且主流道板(7)的下端设置有型腔板(11),所述分流板(8)的下方固定有热喷咀(12),所述型腔板(11)的上方中部安装有定位销(13),且型腔板(11)的下方设置有通风管(14),所述通风管(14)的右侧连接有风机(15),所述控制器(16)位于主流道板(7)的外壁右侧,且控制器(16)的下方设置有进料管(17),所述控制器(16)的内部左上方设置有第一信号转换器(18),且第一信号转换器(18)的右侧连接有信号接收器(19),所述第一信号转换器(18)的下方设置有STM32F103ZET6单片机(20),且STM32F103ZET6单片机(20)右侧连接有信号发射器(21),所述信号接收器(19)的右侧连接有第二信号转换器(22),所述主流道板(7)的内部右侧连接有热点极(23),且热点极(23)的右侧连接有瓷绝缘套管(24),所述瓷绝缘套管(24)的外侧安装有不锈钢套管(25),且不锈钢套管(25)的外侧固定有安装固定件(26),所述不锈钢套管(25)的右端设置有接线盒(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3)与上面板(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气缸(3)关于定位圈(2)的中心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板(7)通过定位销(13)与型腔板(11)构成固定连接,且型腔板(11)通过防转销(9)与分流板(8)构成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14)与型腔板(11)之间为焊接连接,且型腔板(11)通过通风管(14)与风机(15)构成连通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6)与加热器(10)之间为电性连接,且加热器(10)的右侧与主流道板(7)左侧之间紧密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点极(23)与瓷绝缘套管(24)、不锈钢套管(25)和接线盒(27)之间均为构成固定连接,且其与控制器(16)之间为电性连接。
CN201821414719.XU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 Active CN2087302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4719.XU CN208730255U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4719.XU CN208730255U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30255U true CN208730255U (zh) 2019-04-12

Family

ID=66033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14719.XU Active CN208730255U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302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1850A (zh) * 2021-10-09 2022-03-04 深圳市科华热流道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智能温度控制的热流道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1850A (zh) * 2021-10-09 2022-03-04 深圳市科华热流道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智能温度控制的热流道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2813B (zh) 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
CN102120352B (zh) 一种旋转模塑成型装置
CN208730255U (zh) 一种不易粘连的方形侧进胶尖点式热流道装置
CN106517744A (zh) 一种用于玻璃透镜生产的微波加热精密模压成型装置
CN202781597U (zh) 智能化全自动注塑机
CN208495709U (zh) 一种消失模白模的发泡成型装置
CN207901576U (zh) 快速成型的一模多穴模具
CN208324118U (zh) 一种新型塑胶注塑模具
CN209320243U (zh) 一种自动调温注塑模具
CN210940167U (zh) 一种集成式注塑机
CN203726738U (zh) 针阀式进点模具
CN207942681U (zh) 真空塑料成型装置
CN206254431U (zh) 一种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
CN203510594U (zh) 一种无料柄自动脱模的注塑机
CN211307288U (zh) 一种具有加热装置的汽车仪表板用注塑模具
CN204673899U (zh) 一种注塑机
CN211614202U (zh) 呋喃树脂砂造型的金属模型系统
CN211763268U (zh) 一种热流道接线盒
CN107891582A (zh) 恒温送料的注塑模具系统
CN105619715A (zh) 一种餐具自动化生产设备
CN203344286U (zh) 一种带远程控制系统的注塑设备
CN208962343U (zh) 一种铝塑软管注塑热流道模具装置
CN210061808U (zh) 一种风轮注塑成型装置
CN209007853U (zh) 一种注塑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4354439U (zh) 注塑机温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