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20575U - 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 Google Patents

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20575U
CN208720575U CN201821192967.4U CN201821192967U CN208720575U CN 208720575 U CN208720575 U CN 208720575U CN 201821192967 U CN201821192967 U CN 201821192967U CN 208720575 U CN208720575 U CN 2087205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tubes
pipe group
evaporato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929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铁强
胡东兵
石群红
陈增辉
胡海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11929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205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205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2057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蒸发器及空调机组。蒸发器还包括布液器、换热管组和防带液管组,布液器设置在壳体内的上部,并与进液口相对应,布液器用于对进液口通入的冷媒进行分散。换热管组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布液器的下方,防带液管组设置在壳体内,并围在换热管组的外侧。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一道蒸发过程有利于浸泡式换热,还由于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管径小且分布密度大的特点,可以使得防带液管组上的液膜厚度薄于换热管组,使得气体挣脱阻力更小,降低可携带的液态冷媒量,有利于防止吸气带液现象的发生。

Description

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在空调制冷系统中,压力容器是主要元件,如蒸发器、冷凝器、油分离器、闪发器等。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拥有较高换热能力的产品在价格成本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更占据优势,更有竞争力。通过对换热能力的研究发现,蒸发器在技术上的变革较大,目前壳管式换热器已有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从前景上看,降膜式蒸发器的发展很可观,在行业内的发展也很迅速。
但降膜式蒸发器仍存在着很多技术瓶颈,在换热能力上还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尤其是在降膜式蒸发器使用时,会出现吸气带液的现象,这样就会使得冷媒蒸发不充分,降低降膜式蒸发器的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发器及空调机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蒸发器在使用时会出现吸气带液现象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蒸发器,包括:壳体;进液口和出气口,设置在壳体上;布液器,设置在壳体内的上部,并与进液口相对应,布液器用于对进液口通入的冷媒进行分散;换热管组,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布液器的下方;防带液管组,设置在壳体内,并围在换热管组的外侧,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管径小于换热管组的换热管管径,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分布密度大于换热管组的换热管分布密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换热管组包括第一换热管组,第一换热管组设置在壳体内,第一换热管组位于布液器的下方;防带液管组包括第一防带液管组,第一防带液管组围在第一换热管组的外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换热管组包括第二换热管组,第二换热管组设置在壳体内,位于第一换热管组的下方;防带液管组包括第二防带液管组,第二防带液管组围在第二换热管组的外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蒸发器还包括过热换热管组,过热换热管组设置在壳体内的下部,并位于第二换热管组的下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蒸发器还包括增效管组,增效管组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过热换热管组的下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蒸发器还包括第一干燥管组和第二干燥管组,第一干燥管组和第二干燥管组分别分布在壳体内的两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换热管组和防带液管组分布在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换热管组的相邻四个换热管呈矩形分布布局或平行四边形分布布局,和/或防带液管组的相邻四个换热管呈矩形分布布局或平行四边形分布布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蒸发器为将为降膜式蒸发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包括蒸发器,蒸发器为上述的蒸发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防带液管组围在换热管组的外侧,不仅可以增加一道蒸发过程有利于浸泡式换热,还由于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管径小且分布密度大的特点,可以使得防带液管组上的液膜厚度薄于换热管组,使得气体挣脱阻力更小,降低可携带的液态冷媒量。同时,由于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分布密度大,换热管之间的间隙小,围在换热管组的外侧的防带液管组利用撞击作用使汽液达到分离效果。冷媒在蒸发器的底部蒸发后向上走,在顶部由于布液器的液封无法从布液器出去,所以气体在撞击顶部布液器之后往下走,然后通过两侧的通道出去。在这个一上一下的过程气体会与防带液管组撞击和接触,从而达到气液分离效果,防止吸气带液现象的发生。采用上述结构,既可以利用壳体内的空间布置换热管,实现最大限度的布置换热管,节省换热器的占用空间,又可以尽量避免壳体内发生吸气带液现象。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换热管的分布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经过研究发现,在换热管与液态冷媒换热时,会将液态冷媒蒸发为气态冷媒,而现有换热管组的换热管,管径和管间距都较大,气态冷媒在蒸发流通的过程中,容易从换热管上携带走一定量的液态冷媒。
基于上述问题,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的实施例,该蒸发器包括壳体10、进液口21和出气口22,进液口21和出气口22设置在壳体 10上。蒸发器还包括布液器30、换热管组和防带液管组,布液器30设置在壳体10内的上部,并与进液口21相对应,布液器30用于对进液口21 通入的冷媒进行分散。换热管组设置在壳体10内,并位于布液器30的下方,防带液管组设置在壳体10内,并围在换热管组的外侧。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管径小于换热管组的换热管管径,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分布密度大于换热管组的换热管分布密度。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防带液管组围在换热管组的外侧,不仅可以增加一道蒸发过程有利于浸泡式换热,还由于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管径小且分布密度大的特点,可以使得防带液管组上的液膜厚度薄于换热管组,使得气体挣脱阻力更小,降低可携带的液态冷媒量。由于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分布密度大,换热管之间的间隙小,同时,围在换热管组的外侧的防带液管组利用撞击作用使汽液达到分离效果。冷媒在蒸发器的底部蒸发后向上走,在顶部由于布液器的液封无法从布液器出去,所以气体在撞击顶部布液器之后往下走,然后通过两侧的通道出去。在这个一上一下的过程气体会与防带液管组撞击和接触,从而达到气液分离效果,防止吸气带液现象的发生。采用上述结构,既可以利用壳体10内的空间布置换热管,实现最大限度的布置换热管,节省换热器的占用空间,又可以尽量避免壳体10内发生吸气带液现象。
另外,当冷媒流经布液器30后,会落在防带液管组上。由于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管径小,且分布密度大,当冷媒流经防带液管组时,就会被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随机分配地更加均匀,使得冷媒可以被再次均液,冷媒就可以均匀地落在换热管组上进行换热。这样一来,就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均匀性,提高整体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防带液管组和换热管组同样都由可以进行蒸发换热的换热管组成。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换热管组包括第一换热管组 41,第一换热管组41设置在壳体10内,第一换热管组41位于布液器30 的下方;防带液管组包括第一防带液管组51,第一防带液管组51围在第一换热管组41的外侧。更为优选的,换热管组包括第二换热管组42,第二换热管组42设置在壳体10内,位于第一换热管组41的下方;防带液管组包括第二防带液管组52,第二防带液管组52围在第二换热管组42 的外侧。在使用时,冷媒先通过布液器30均布在第一防带液管组51的顶部,由第一防带液管组51对冷媒进一步均液并蒸发。之后冷媒落在第一换热管组41上被换热蒸发,蒸发的过程中第一防带液管组51防止第一换热管组41上的蒸发冷媒吸气带液。之后,剩余的冷媒落到第一防带液管组51的底部,由第一防带液管组51对冷媒进一步均液并蒸发。被均液后的冷媒继续落在第二防带液管组52的顶部,由第二防带液管组52对冷媒进一步均液并蒸发。之后冷媒落在第二换热管组42上被换热蒸发,蒸发的过程中第二防带液管组52防止第二换热管组42上的蒸发冷媒吸气带液。这样一来,使得蒸发器的整体均液性能,以及防吸气带液性能更好,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
更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蒸发器还包括过热换热管组60,过热换热管组60设置在壳体10内的下部,并位于第二换热管组42的下方。在蒸发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被换热管组气化的冷媒,会积聚在壳体10的下部,位于壳体10内下部的过热换热管组60就与该部分冷媒进行换热,让该部分冷媒也蒸发为气态冷媒。
优选的,蒸发器还包括增效管组53,增效管组53设置在壳体10内,并位于过热换热管组60的下方。这样,可以更进一步地利用壳体10内的空间布置换热管,加大换热面积,充分换热。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蒸发器还包括第一干燥管组 71和第二干燥管组72,第一干燥管组71和第二干燥管组72分别分布在壳体10内的两侧。通过将第一干燥管组71和第二干燥管组72分别设置在壳体10内的两侧,可以对气流通道增加一道干燥过程,让冷媒更加充分地气化。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换热管组和防带液管组分布在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部。更为优选的,第一换热管组41位于壳体10 内的中上部,第二换热管组42位于壳体10内的中下部。这样一来,就可以合理的利用壳体10内空间进行换热管的布置。
如图2所示,可选的,换热管组的相邻四个换热管呈矩形分布布局或平行四边形分布布局,分布形式不局限于图中的4种,其他分布形式也是可行的。同样的,防带液管组的相邻四个换热管也呈矩形分布布局或平行四边形分布布局,分布形式不局限于图中的4种,其他分布形式也是可行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蒸发器技术方案尤其适用于降膜式蒸发器。第一换热管组41、第二换热管组42以及过热换热管组60可以为直径相同的大型换热管,也可以为直径不同的大型换热管。第一防带液管组51、第二防带液管组52、增效管组53、第一干燥管组71以及第二干燥管组72可以为直径相同的小型换热管,也可以为直径不同的小型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该空调机组包括上述的蒸发器。采用上述蒸发器的空调机组,可以使得液态冷媒在蒸发的过程中分布地更加均匀,并且有效防止吸气带液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保护压缩机使用寿命,提高液态冷媒的蒸发效率,进而提高空调机组的运行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
进液口(21)和出气口(22),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
布液器(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的上部,并与所述进液口(21)相对应,所述布液器(30)用于对所述进液口(21)通入的冷媒进行分散;
换热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并位于所述布液器(30)的下方;
防带液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并围在所述换热管组的外侧,所述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管径小于所述换热管组的换热管管径,所述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分布密度大于所述换热管组的换热管分布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包括第一换热管组(41),所述第一换热管组(41)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第一换热管组(41)位于所述布液器(30)的下方;
所述防带液管组包括第一防带液管组(51),所述第一防带液管组(51)围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组(4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包括第二换热管组(42),所述第二换热管组(42)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41)的下方;
所述防带液管组包括第二防带液管组(52),所述第二防带液管组(52)围在第二换热管组(42)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还包括过热换热管组(60),所述过热换热管组(6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的下部,并位于第二换热管组(42)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还包括增效管组(53),所述增效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并位于所述过热换热管组(60)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还包括第一干燥管组(71)和第二干燥管组(72),所述第一干燥管组(71)和所述第二干燥管组(72)分别分布在所述壳体(10)内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和所述防带液管组分布在所述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的相邻四个换热管呈矩形分布布局或平行四边形分布布局,和/或所述防带液管组的相邻四个换热管呈矩形分布布局或平行四边形分布布局。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为将为降膜式蒸发器。
10.一种空调机组,包括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
CN201821192967.4U 2018-07-25 2018-07-25 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7205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92967.4U CN208720575U (zh) 2018-07-25 2018-07-25 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92967.4U CN208720575U (zh) 2018-07-25 2018-07-25 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20575U true CN208720575U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75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92967.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720575U (zh) 2018-07-25 2018-07-25 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205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4260A (zh) * 2018-07-25 2018-11-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4260A (zh) * 2018-07-25 2018-11-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CN108844260B (zh) * 2018-07-25 2019-09-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ajjad et al. A review of recent advances in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technology
US9541314B2 (en) Heat exchanger
US4023949A (en) Evaporative refrigeration system
US10612859B2 (en) Heat exchanger
CN101317040B (zh) 露点冷却设备
CA2629713C (en) Multi-stage hybrid evaporative cooling system
WO2011060367A1 (en) Cooling tower
JP2007309604A (ja) 冷凍装置の蒸発器及び冷凍装置
CN107270590A (zh) 蒸发器及具有该蒸发器的制冷系统
CN108844258B (zh) 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CN208720575U (zh) 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CN108844260B (zh) 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JP2014020723A (ja) 流下液膜式蒸発器
KR102197842B1 (ko) 이동식 에어컨
CN208720577U (zh) 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JP5010324B2 (ja) 多湿気体の冷却方法及び装置
CN112229236A (zh) 冷却塔和制冷系统
JP2568769B2 (ja) 吸収冷凍機
CN208720574U (zh) 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JP2012130897A (ja) 圧縮空気除湿装置
JP2016023925A (ja) 蒸発空調システム
US2854828A (en) Free flow evaporator
JP2004100985A (ja) 蒸発器及び冷凍機
CN206572809U (zh) 一种多冷库制冷气流均匀分配系统
CN114687178A (zh) 衣物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90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