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17109U - 从污水中分离泥沙且保留有机碳源的设施 - Google Patents
从污水中分离泥沙且保留有机碳源的设施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717109U CN208717109U CN201821279629.4U CN201821279629U CN208717109U CN 208717109 U CN208717109 U CN 208717109U CN 201821279629 U CN201821279629 U CN 201821279629U CN 208717109 U CN208717109 U CN 2087171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udge
- sewage
- facility
- carbon source
- sepa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一种从污水中分离泥沙且保留有机碳源的设施,包括沉降池、污泥发酵池,所述沉降池内设置多个隔墙将沉降池分隔为多个依次排列的沉降室,其中排列首位的沉降室连通污水进水管,排列末位的沉降室通过排液管排出污水上清液,所述多个隔墙的高度沿水流方向依次逐级降低使多个沉降室形成溢流跌水,在这些隔墙顶端分别设置有溢流堰板,在各沉降室的底部中间均设有污泥汇集导流槽,污泥汇集导流槽上端与隔墙下部呈斜坡状,该斜坡的低端位于污泥汇集导流槽的槽口,各污泥汇集导流槽通过一根排污收集管连接污泥发酵池,所述污泥发酵池上部设有排水管,所述污泥发酵池下部设有泥沙外排管,所述排污收集管、排水管、泥沙外排管上分别设有截止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污水中分离泥沙且保留有机碳源的设施。
背景技术
我国南方地区城市的污水普遍存在污水有机物浓度低、氮和磷浓度偏高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污水厂对污水处理的除磷脱氮效果。目前,污水厂的污水处理流程通常是污水依次通过沉砂池、初沉池、酸化池、生化池、二沉池,得到处理后的清水,这种方式的初沉池一般是采用平流式沉淀池,废水从平流式沉淀池的一端进人,从另一端流出,平流式沉淀池呈长方形,可以是单格或多格串联,设置污泥区、沉淀区、缓冲区,各格的液面的水平高度相同,水流在池内做水平运动。池的进口端底部设污泥斗,贮存沉积下来的污泥,通过设置刮泥装置来清除污泥。现有技术的初沉池都没有将污泥和上清液分开,导致污泥始终伴随着污水流经初沉池、酸化池、生化池、二沉池,一直到二沉池才最终实现泥水分离。 由于我国大部分城市为合流制管网系统,下雨时大量的泥沙伴随雨水一起进入到城镇污水厂中,在沉砂池中没有去除干净的泥沙会伴随污水进入初沉池、酸化池、生化池、二沉池,污水中夹带的泥沙进入酸化池、生化池中逐渐累积,与投放在酸化池、生化池中的活性污泥混杂,造成活性污泥的活性降低,使用寿命缩短,活性污泥投放成本加大;同时,剩余污泥量增加还会造成污水厂运行能耗增大,并且还会导致曝气设备和管网磨损加剧等危害,使设备使用寿命缩短,损坏后更换维修工作量加大,增加企业负担。因此,对污水厂而言,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如何去除污水中的大量泥沙同时还能保留有机碳源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从污水中分离泥沙且保留有机碳源的设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从污水中分离泥沙且保留有机碳源的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沉降池、污泥发酵池,所述沉降池内设置多个隔墙将沉降池分隔为多个依次排列的沉降室,其中排列首位的沉降室连通污水进水管,排列末位的沉降室通过排液管排出污水上清液,所述多个隔墙的高度沿水流方向依次逐级降低使多个沉降室形成溢流跌水,在这些隔墙顶端分别设置有溢流堰板,在各沉降室的底部中间均设有污泥汇集导流槽,污泥汇集导流槽上端与隔墙下部呈斜坡状,该斜坡的低端位于污泥汇集导流槽的槽口,各污泥汇集导流槽通过一根排污收集管连接污泥发酵池,所述排污收集管的下游出口位于污泥发酵池上端,所述污泥发酵池上部设有排水管,所述污泥发酵池的下部设有泥沙外排管,所述排污收集管、排水管、泥沙外排管上分别设有截止阀。
所述多个隔墙等间距分布在沉降池内,各隔墙的截断面呈梯形形状。
所述溢流堰板采用锯齿状溢流堰板。
所述沉降池中的沉降室至少3个。
各沉降室中的污泥汇集导流槽与隔墙下部之间的斜坡的坡度为3-5°。
所述污泥汇集导流槽的槽底呈一端高另一端低的斜面,在斜面低端设有连接管与排污收集管连通。
所述排污收集管呈下游端低于上游端的倾斜状。
所述污泥发酵池的池底设置为斜面,所述泥沙外排管设置在池底斜面的最低位置。
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提升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一种从污水中分离泥沙且保留有机碳源的设施,包括沉降池、污泥发酵池,所述沉降池内设置多个隔墙将沉降池分隔为多个依次排列的沉降室,其中排列首位的沉降室连通污水进水管,排列末位的沉降室通过排液管排出污水上清液,所述多个隔墙的高度沿水流方向依次逐级降低形成溢流跌水,溢流跌水可以加强污水的曝气,有利于污染物的降解,并且随着污水在多个沉降室多级沉降,逐渐降低悬浮固体浓度,最后在末位的沉降室取得污水上清液。在各沉降室的底部中间均设有污泥汇集导流槽,污泥汇集导流槽上端与隔墙下部呈斜坡状,该斜坡的低端位于污泥汇集导流槽的槽口,各污泥汇集导流槽通过一根排污收集管连接污泥发酵池,这样使各个沉降室中沉降的泥沙能够汇集在污泥汇集导流槽,并从污泥汇集导流槽流入排污收集管,让沉淀泥沙能够及时排出,加快泥沙沉降速度,有利于泥沙的收集和后续处理。所述排污收集管的下游出口位于污泥发酵池上端,可以使污水跌流进入污泥发酵池,加快泥沙和上层悬浮有机物固体分离。所述污泥发酵池上部设有排水管,使污泥发酵池中上层的有机悬浮固体分解成含有小分子有机物的发酵液沿排水管流入生化池,保证污水上清液的纯净性,同时也可补充生化池中微生物所需的有机碳源,并且能够消除污泥进入生化池导致活性污泥的活性降低的现象。所述污泥发酵池的下部设有泥沙外排管,所述排污收集管、排水管、泥沙外排管上分别设有截止阀。打开排污收集管上的截止阀,可以使沉降室中的泥沙及时排往污泥发酵池,打开排水管上的截止阀,可以使污泥发酵池中的发酵液沿排水管流向生化池中,打开泥沙外排管的截止阀,可以使无机固体泥沙排出外运处理。
所述多个隔墙等间距分布在沉降池内,各隔墙的截断面呈梯形形状。这样可以使污水水流能够顺着梯形隔墙的斜壁流入沉降室中,避免在污水冲入沉降室中形成旋涡,影响泥沙快速沉降。
所述溢流堰板采用锯齿状溢流堰板,能够使溢流形成多股细流跌水流入下一级沉降室中。
所述沉降池中的沉降室至少3个,能够使污水通过多个沉降室逐渐分别沉降,最终得到污水上清液。而沉降室个数越多越有利于实现多级沉降,使分离效果更好。
各沉降室中的污泥汇集导流槽与隔墙下部之间的斜坡的坡度为3-5°。该斜坡可以使泥沙向低处快速流入污泥汇集导流槽,避免造成大量泥沙累积。
所述污泥汇集导流槽的槽底呈一端高另一端低的斜面,在斜面低端设有连接管与排污收集管连通。这样设置可以加快泥沙沿槽底斜面流入连接管的速度,以便泥沙顺利到达排污收集管。
所述排污收集管呈下游端低于上游端的倾斜状。倾斜状的排污收集管设计可以使泥沙顺利通过管道到达污泥发酵池,不易造成管道堵塞。
所述污泥发酵池的池底设置为斜面,所述泥沙外排管设置在池底斜面的最低位置。这样便于沉淀物流向斜面低端进而收集排出。
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提升泵。当污泥发酵池设计的液位低于生化池液位时,通过提升泵可以使发酵液顺利流向生化池中。
本实用新型设施用在污水厂沉砂池出水后生化处理之前,通过将污泥和上清液分开,避免污泥和污水的反复混合,通过使净化的污水上清液流向生化池,避免泥沙进向生化池后对生化池中的活性污泥造成影响,可以保证活性污泥的活性,增强污水处理效果。同时,通过梯度落差的运用,减少能耗,同时能减小设备损坏,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沉降污泥进入污泥发酵池,使泥沙中夹带的有机悬浮固体经发酵处理后形成发酵液流向生化池,可以辅助供给生化池有机碳源,进一步降低成本。由此解决了在处理污水中去除污水中的大量泥沙又能保留有机碳源这一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泥沙沉降池剖面示意图;
图2为泥沙沉降池平面示意图;
图3为泥沙沉降池系统示意图。
附图中,1为沉降池,2为污泥发酵池,3为隔墙,4为沉降室, 5为污水进水管,6为排液管,7为溢流堰板,8为污泥汇集导流槽,9为斜坡,10为排污收集管,11为排水管,12为泥沙外排管,13为截止阀,14为连接管,15为提升泵。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一种从污水中分离泥沙且保留有机碳源的设施,包括沉降池1、污泥发酵池2,所述沉降池1内设置多个隔墙3将沉降池1分隔为多个依次排列的沉降室4。其中排列首位的沉降室连通污水进水管5,通过污水进水管5与污水处理厂的沉砂池连通,从沉砂池获取经过初步沉砂处理的泥浆污水。排列末位的沉降室通过排液管6向生化池提供污水上清液,排液管6上游端高于下游端,使得经过多级沉降的污水上清液便于流向生化池中。所述多个隔墙3的高度沿水流方向依次逐渐降低形成溢流跌水,溢流跌水可以加强污水的曝气,有利于污染物的降解,并且随着污水在多个沉降室中逐级沉降,逐渐降低悬浮固体浓度,最后在末位的沉降室取得污水上清液。所述多个隔墙3可以采用等间距分布在沉降池1内,也可以不等间距分布,但是等间距分布的效果更好,它可以使各沉降池1水满后,污水在各沉降池1的流经时间相同,有利于污泥沉降。各隔墙3的截断面呈梯形形状,这样可以使污水水流能够顺着梯形的斜壁流入沉降室4中,避免在污水冲入沉降室中形成旋涡,影响泥沙快速沉降。采用多个沉降室能够使污水通过多个沉降室逐级分别沉降,最终得到污水上清液。所述沉降室4至少3个,本实施例采用5个沉降室,而沉降室个数越多越有利于实现多级沉降,污水在多个沉降室中逐级沉降使得悬浮固体浓度逐渐降低,污水上清液更纯净,分离效果更好。在这些隔墙3顶端分别设置有溢流堰板7,所述溢流堰板7采用锯齿状溢流堰板,能够使溢流形成多股细流跌水流入下一级沉降室中,效果更好。在各沉降室4的底部中间均设有污泥汇集导流槽8,所述污泥汇集导流槽8的截面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矩形,或倒梯形,或者圆弧形,本实施例的污泥汇集导流槽8采用矩形截面。所述污泥汇集导流槽8上端与隔墙3下部呈斜坡状,该斜坡9的低端位于污泥汇集导流槽8的槽口,各沉降室4中的污泥汇集导流槽8与隔墙3下部之间的斜坡9的坡度为3-5°,该斜坡9可以使泥沙快速流入污泥汇集导流槽8,避免造成大量泥沙累积。所述污泥汇集导流槽8的槽底呈一端高另一端低的斜面,在斜面低端设有连接管14与排污收集管10连通,这样设置可以通过沉降室中的液面压力将底部沉降的泥沙沿槽底斜面流入连接管14,以便泥沙顺利到达排污收集管10。各污泥汇集导流槽8通过一根排污收集管10连接污泥发酵池2,所述排污收集管10呈下游端低于上游端的倾斜状,倾斜状的排污收集管设计可以使泥沙顺利通过管道到达污泥发酵池2,不易造成管道堵塞。所述排污收集管10的下游出口位于污泥发酵池2上端,可以使污水跌流进入污泥发酵池2,加快泥沙和上层悬浮有机物固体分离。所述污泥发酵池2上部设有排水管11,使污泥发酵池2中上层的有机悬浮固体分解成含有小分子有机物的发酵液沿排水管11流入生化池,而污泥发酵池2中下层的泥沙不会流入生化池,以保证生化池中污水上清液的纯净性,同时也可向生化池中补充微生物所需的有机碳源,并且能够消除污泥进入生化池导致活性污泥的活性降低的现象。在排水管11上设有截止阀13用于控制流体进出,所述污泥发酵池2的下部设有泥沙外排管12,所述污泥发酵池2的池底设置为斜面,所述泥沙外排管12设置在池底斜面的最低位置。所述排污收集管10、排水管11、泥沙外排管12上分别设有截止阀13。
本实用新型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当污泥发酵池设计的液位低于生化池液位时,可以在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提升泵。通过提升泵可以使发酵液顺利流向生化池中。
本实用新型设施用在污水厂沉砂池出水后生化处理之前,通过将污泥和上清液分开,避免污泥和污水的反复混合,通过使净化的污水上清液流向生化池,避免泥沙进向生化池后对生化池中的活性污泥造成影响,可以保证活性污泥的活性,增强污水处理效果。同时,通过梯度落差的运用,减少能耗,同时能减小设备损坏,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沉降污泥进入污泥发酵池2,使泥沙中夹带的有机悬浮固体经发酵处理后形成发酵液流向生化池,可以辅助供给生化池有机碳源,进一步降低成本。被处理污水从沉砂池流来经过本实用新型设施处理后流往生化池中。通过使不含泥沙的污水上清液流向生化池中,进行缺氧、厌氧、好氧反应,能增强活性污泥的净化效果。而污泥发酵池2沉降的无机物固体,可从泥沙外排管12排出实施外运处理。由此解决了在处理污水中去除污水中的大量泥沙又能保留有机碳源这一难题。
Claims (9)
1.一种从污水中分离泥沙且保留有机碳源的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沉降池(1)、污泥发酵池(2),所述沉降池(1)内设置多个隔墙(3)将沉降池(1)分隔为多个依次排列的沉降室(4),其中排列首位的沉降室连通污水进水管(5),排列末位的沉降室通过排液管(6)排出污水上清液,所述多个隔墙(3)的高度沿水流方向依次逐级降低使多个沉降室(4)形成溢流跌水,在这些隔墙(3)顶端分别设置有溢流堰板(7),在各沉降室(4)的底部中间均设有污泥汇集导流槽(8),污泥汇集导流槽(8)上端与隔墙(3)下部呈斜坡状,该斜坡(9)的低端位于污泥汇集导流槽(8)的槽口,各污泥汇集导流槽(8)通过一根排污收集管(10)连接污泥发酵池(2),所述排污收集管(10)的下游出口位于污泥发酵池(2)上端,所述污泥发酵池(2)上部设有排水管(11),所述污泥发酵池(2)的下部设有泥沙外排管(12),所述排污收集管(10)、排水管(11)、泥沙外排管(12)上分别设有截止阀(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污水中分离泥沙且保留有机碳源的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隔墙(3)等间距分布在沉降池(1)内,各隔墙(3)的截断面呈梯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污水中分离泥沙且保留有机碳源的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板(7)采用锯齿状溢流堰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污水中分离泥沙且保留有机碳源的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池(1)中的沉降室(4)至少3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污水中分离泥沙且保留有机碳源的设施,其特征在于:各沉降室(4)中的污泥汇集导流槽(8)与隔墙(3)下部之间的斜坡(9)的坡度为3-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污水中分离泥沙且保留有机碳源的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汇集导流槽(8)的槽底呈一端高另一端低的斜面,在斜面低端设有连接管(14)与排污收集管(10)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从污水中分离泥沙且保留有机碳源的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收集管(10)呈下游端低于上游端的倾斜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污水中分离泥沙且保留有机碳源的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发酵池(2)的池底设置为斜面,所述泥沙外排管(12)设置在池底斜面的最低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污水中分离泥沙且保留有机碳源的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1)上设有提升泵(1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79629.4U CN208717109U (zh) | 2018-08-09 | 2018-08-09 | 从污水中分离泥沙且保留有机碳源的设施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79629.4U CN208717109U (zh) | 2018-08-09 | 2018-08-09 | 从污水中分离泥沙且保留有机碳源的设施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717109U true CN208717109U (zh) | 2019-04-09 |
Family
ID=65976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27962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17109U (zh) | 2018-08-09 | 2018-08-09 | 从污水中分离泥沙且保留有机碳源的设施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71710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30367A (zh) * | 2019-08-05 | 2019-10-15 | 许广刚 | 一种生态沤肥站 |
CN111494993A (zh) * | 2020-04-30 | 2020-08-07 | 何淑会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环形多级沉降池 |
CN115043560A (zh) * | 2022-06-20 | 2022-09-13 | 安徽中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回流污泥有机无机分离装置 |
-
2018
- 2018-08-09 CN CN201821279629.4U patent/CN20871710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30367A (zh) * | 2019-08-05 | 2019-10-15 | 许广刚 | 一种生态沤肥站 |
CN111494993A (zh) * | 2020-04-30 | 2020-08-07 | 何淑会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环形多级沉降池 |
CN115043560A (zh) * | 2022-06-20 | 2022-09-13 | 安徽中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回流污泥有机无机分离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95947B (zh) | V型气提回流两级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池 | |
CN208717109U (zh) | 从污水中分离泥沙且保留有机碳源的设施 | |
CN204151142U (zh) | 一种序批式生化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7082540A (zh) |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其处理工艺 | |
CN107381807A (zh) | 一种首格升流式组合折流板厌氧水解反应一体化装置 | |
CN206045496U (zh) | 一种高效升流式异向流斜板沉淀池 | |
CN201334406Y (zh) | 一种用于地表水和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水处理设备 | |
CN206872639U (zh) |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104291530A (zh) | 一种序批式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沉淀排水的方法 | |
CN110922000A (zh) | 一种适用准ⅳ类水标准的城镇污水处理工艺 | |
CN102424488A (zh) | 基于微涡旋絮凝基础上的组合工艺农村净水装置 | |
CN101585579A (zh) | 高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 |
CN1193949A (zh) | 废水净化工艺 | |
CN205973977U (zh) | 一种ibr生物水处理装置 | |
CN110255833B (zh) | 一种处理高浓度、高浊度有机废水的一体化净化装置 | |
CN103922541B (zh) | 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 | |
CN209853876U (zh) | 一体化油脂分离净水器 | |
CN106830574A (zh) |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1585641A (zh) | 人工湿地高效预曝气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3794750U (zh) | 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 | |
CN207986967U (zh) | 一种用于雨水泵站的污染物削减组合装置 | |
CN205590364U (zh) | 一体化污水一级处理装置 | |
CN115608009A (zh) | 一种装配式二沉池及污水处理设备 | |
CN101613153B (zh) | 一种立式厌氧处理罐一体化三相分离装置 | |
CN108408908A (zh) | 一种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80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