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16941U - 空气出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出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16941U
CN208716941U CN201821345189.8U CN201821345189U CN208716941U CN 208716941 U CN208716941 U CN 208716941U CN 201821345189 U CN201821345189 U CN 201821345189U CN 208716941 U CN208716941 U CN 208716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hood
weir body
air
discharging device
we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4518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标
郁婧婧
胡君杰
张丕
朱成辉
谭锡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ongji Environment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ongji Environment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ongji Environment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ongji Environment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82134518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16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16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16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空气出水装置,包括空气罩、堰体和自动控制箱;堰体设置于空气罩内;自动控制箱内设有进气阀、排气阀、压力变送器和进出气管,空气罩是一底部开口的箱型结构;堰体是一顶部开口的箱形结构,堰体的中心轴与空气罩的中心轴重合,并与空气罩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堰体与空气罩之间籍由水封形成气室;自动控制箱籍由进出气管与空气罩连接;进出气管上设有压力变送器,进出气管一端与气室连通,另一端籍由三通分别连接进气管和排气管;进气管上设有进气阀;排气管上设有排气阀;堰体底部设有出水管。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出水流量不稳定、出水跑泥及出水带走大量空气的问题,从而提高出水水质,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Description

空气出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污水处理工艺的出水装置多采用升降式滗水器,随着滗水器的升降,SBR池的水位也随之升降,这种出水装置能够减少有效池容和设备利用率,但这种传统的滗水器只适用于变水位的SBR池,而随着SBR工艺在国内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此基础上改进的各种连续流恒水位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简称MSBR)的不断推广应用,传统升降式的滗水器已不能满足按运行周期间歇出水的要求(曝气反应时停止出水),即不适用于恒定液位的SBR池。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中国发明专利CN 106422444 A公开了一种用于恒水位沉淀池的空气出水堰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如图1-3所示,它由空气罩、堰体、自动控制箱、进气阀、排气阀、压力变送器、进出气管、出水管组成,堰体为截面为倒漏斗形状的喇叭口,位于出水管的两侧,与气室连通。
上述专利公开的装置与传统的SBR池出水装置相比,它固定安装在高水位处,可使SBR池在恒定液位下连续进水运行,可通过自动控制箱实现自动化操作,但该装置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该装置的进水口为两个较大的喇叭口,在出水过程中,当空气堰进水量较大时,大量净化后的污水在短时间内从两个喇叭口快速涌入空气堰,大量净化后的污水会从出水管快速排出,这样导致出水流量不稳定,对水体的扰动较大,会使空气罩外的浮渣及SBR(或MSBR)池中的活性污泥进入空气堰内,从而影响出水水质;
(二)该装置的出水管与空气堰气室连通,且出水管的上端口位于较高位置,即位于空气堰内的最低水位之上,这样导致空气堰出水时容易卷吸带走大量空气,使得出水带走的空气量与回补的空气量失衡,空气堰内形成负压,此时出水流量会急剧增大,过大的出水流量会破坏水体的平流,对水体产生扰动,影响出水水质。
以上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对最终出水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出水装置,实现的目的之一是能够避免出水流量不稳定、出水跑泥及出水带走大量空气的问题,从而提高出水水质,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空气出水装置,包括空气罩、堰体和自动控制箱;所述堰体设置于所述空气罩内;所述自动控制箱内设有进气阀、排气阀、压力变送器和进出气管。
其中,所述空气罩是一底部开口的箱型结构。
所述堰体是一顶部开口的箱形结构,所述堰体的中心轴与所述空气罩的中心轴重合,且所述堰体的底部与所述空气罩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堰体上部与所述空气罩顶部的内壁之间、以及所述堰体的外侧壁到所述空气罩的内侧壁之间均存在间隙。
所述堰体与所述空气罩之间由水封形成气室。
所述自动控制箱由所述进出气管与所述空气罩连接。
所述进出气管上设有所述压力变送器,所述进出气管一端与所述气室连通,另一端由三通分别连接进气管和排气管。
所述进气管上设有所述进气阀;所述排气管上设有排气阀。
所述压力变送器将所述气室内的压力信号传送至电子设备,实时对所述气室内的空气压力进行监控,精确的控制所述气室内的空气压力。
所述堰体底部设有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空气罩呈长方体结构,所述空气罩长度方向的两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肋板,每一所述肋板的底部均与空气罩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四个所述肋板沿所述堰体底面的中心轴对称。
优选的,位于所述空气罩同一外侧壁上的两个所述肋板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空气罩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空气罩的一半的长度。
优选的,每一所述肋板上均设置有螺栓孔,安装时,所述肋板由螺栓连接方式固定在SBR池体中的支撑上面。
优选的,所述间隙小于等于所述堰体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堰体上部与所述空气罩顶部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与所述堰体的外侧壁到所述空气罩的内侧壁之间间隙大小相同。
优选的,所述堰体的侧壁与所述空气罩的内侧壁之间平行设置多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将所述堰体与所述空气罩连接固定呈一体。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管径大于等于150mm,且小于所述堰体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进水是从堰体底部的四周均匀进入,即使当水量较大时,出水流量也较为稳定,不会对水体产生扰动,以致于不会使空气罩外的浮渣及SBR(或MSBR)池中的活性污泥进入空气出水装置内,使得出水水质较好。
(2)本实用新型的出水管位于堰体的底部,即位于空气罩内的最低水位以下,通过控制空气罩内的空气压力,以及控制外接U型出水管的出水口高度,可以使出水管中始终有满管的积水,使得出水不易卷吸带走空气,进而不会产生负压而导致出水流量增加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压力变送器设置在进出气管路上,可以将气室内的压力信号及时传送给电子设备,进而能够及时控制气室内的压力和及时发现故障。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一种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一种现有技术中空气罩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一种现有技术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空气罩和堰体俯视方向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注满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放空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4至图6所示,空气出水装置,包括空气罩1、堰体2和自动控制箱3;堰体2设置于空气罩1内;自动控制箱3内设有进气阀4、排气阀5、压力变送器6和进出气管7。
其中,空气罩1是一底部开口的箱型结构。
堰体2是一顶部开口的箱形结构,堰体2的中心轴与空气罩1的中心轴重合,且堰体2的底部与空气罩1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堰体2上部与空气罩1顶部的内壁之间、以及堰体2的外侧壁到空气罩1的内侧壁之间均存在间隙。
堰体2与空气罩1之间由水封形成气室101。
自动控制箱3由进出气管7与空气罩1连接。
进出气管7上设有压力变送器6,进出气管7一端与气室101连通,另一端由三通分别连接进气管和排气管。
进气管上设有进气阀4;排气管上设有排气阀5。
压力变送器6将气室101内的压力信号传送至电子设备,实时对气室101内的空气压力进行监控,精确的控制气室101内的空气压力。
堰体2底部设有出水管8。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于:从堰体2底部的四周均匀进水,即使进水量较大,出水流量也较为稳定,不会对水体产生扰动;
出水管8位于堰体的底部,即位于空气罩1内的最低水位,通过控制空气罩1内的空气压力,以及控制外接U型出水管的出水口高度,可以使出水管中始终有满管的积水,使得出水不易卷吸带走空气,不会产生负压而导致出水流量增加;
由压力变送器6及时将气室内的压力信号传送给电子设备,能够及时控制气室内的压力和及时发现故障。
在某些实施例中,空气罩1呈长方体结构,空气罩1长度方向的两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肋板10,每一肋板10的底部均与空气罩1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四个肋板10沿堰体2底面的中心轴对称。
在某些实施例中,位于空气罩1同一外侧壁上的两个肋板10之间的间距小于空气罩1的长度,大于等于空气罩1的一半的长度。
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肋板10上均设置有螺栓孔11,安装时,肋板10由螺栓连接方式固定在SBR池体中的支撑上面。
在某些实施例中,间隙小于等于堰体2的宽度。
在某些实施例中,堰体2上部与空气罩1顶部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与堰体2的外侧壁到空气罩1的内侧壁之间间隙大小相同。
在某些实施例中,堰体2的侧壁与空气罩1的内侧壁之间平行设置多个连接件9,连接件9将堰体2与空气罩1连接固定呈一体。
在某些实施例中,出水管8的管径大于等于150mm,且小于堰体2的宽度。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空气出水装置,包括空气罩(1)、堰体(2)和自动控制箱(3);所述堰体(2)设置于所述空气罩(1)内;所述自动控制箱(3)内设有进气阀(4)、排气阀(5)、压力变送器(6)和进出气管(7),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罩(1)是一底部开口的箱型结构;
所述堰体(2)是一顶部开口的箱形结构,所述堰体(2)的中心轴与所述空气罩(1)的中心轴重合,且所述堰体(2)的底部与所述空气罩(1)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堰体(2)上部与所述空气罩(1)顶部的内壁之间、以及所述堰体(2)的外侧壁到所述空气罩(1)的内侧壁之间均存在间隙;
所述堰体(2)与所述空气罩(1)之间籍由水封形成气室(101);
所述自动控制箱(3)籍由所述进出气管(7)与所述空气罩(1)连接;
所述进出气管(7)上设有所述压力变送器(6),所述进出气管(7)一端与所述气室(101)连通,另一端籍由三通分别连接进气管和排气管;
所述进气管上设有所述进气阀(4);所述排气管上设有排气阀(5);
所述压力变送器(6)将所述气室(101)内的压力信号传送至电子设备,实时对所述气室(101)内的空气压力进行监控,精确的控制所述气室(101)内的空气压力;
所述堰体(2)底部设有出水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罩(1)呈长方体结构,所述空气罩(1)长度方向的两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肋板(10),每一所述肋板(10)的底部均与空气罩(1)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四个所述肋板(10)沿所述堰体(2)底面的中心轴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空气罩(1)同一外侧壁上的两个所述肋板(10)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空气罩(1)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空气罩(1)的一半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肋板(10)上均设置有螺栓孔(11),安装时,所述肋板(10)籍由螺栓连接方式固定在SBR池体中的支撑上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小于等于所述堰体(2)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堰体(2)上部与所述空气罩(1)顶部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与所述堰体(2)的外侧壁到所述空气罩(1)的内侧壁之间间隙大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堰体(2)的侧壁与所述空气罩(1)的内侧壁之间平行设置多个连接件(9),所述连接件(9)将所述堰体(2)与所述空气罩(1)连接固定呈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8)的管径大于等于150mm,且小于所述堰体(2)的宽度。
CN201821345189.8U 2018-08-21 2018-08-21 空气出水装置 Active CN208716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45189.8U CN208716941U (zh) 2018-08-21 2018-08-21 空气出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45189.8U CN208716941U (zh) 2018-08-21 2018-08-21 空气出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16941U true CN208716941U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78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45189.8U Active CN208716941U (zh) 2018-08-21 2018-08-21 空气出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169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88339A (zh) 一种复合式臭氧气浮一体化装置
CN205874151U (zh) 一种餐饮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07722489U (zh) 一种气液分离罐自动排液装置
CN208716941U (zh) 空气出水装置
CN203961006U (zh) 污水提升装置
CN205269153U (zh) 一种模块化旋流沉淀装置
CN210915508U (zh) 一种脉冲布水式uasb厌氧反应器
CN207787230U (zh) 一种泥沙含量检测装置
CN201713366U (zh) 导流式锥形沉降池
CN203935651U (zh) 一种新型沉淀池
CN203319763U (zh) 一种ic厌氧反应器
CN211733971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厌氧池
CN207511923U (zh) 一种无动力脉冲式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
CN207986805U (zh) 一种用于ic厌氧反应器的高效气液分离装置
CN206680258U (zh) 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厌氧反应器
CN201744259U (zh) 喷淋吸尘装置
CN201458822U (zh) 立式厌氧处理罐一体化三相分离装置
CN203319764U (zh) 一种厌氧反应器
CN106381262B (zh) 料液循环流化发酵装置
CN205550293U (zh) Fenton氧化废水处理设备的氧化塔
CN207210080U (zh) 一种脉冲布水罐
CN212559840U (zh)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
CN212559631U (zh) 一种用于水解酸化池的脉冲布水系统
CN210915502U (zh) 一种帕斯卡污水处理器
CN211712737U (zh) 一种自适应调节布水反应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