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15379U - 一种平衡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15379U
CN208715379U CN201821301996.XU CN201821301996U CN208715379U CN 208715379 U CN208715379 U CN 208715379U CN 201821301996 U CN201821301996 U CN 201821301996U CN 208715379 U CN208715379 U CN 2087153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car body
heat dissipation
dissipation channel
balance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019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尚伶
汪建晓
黎铸新
伍世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o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13019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153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15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153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衡车,包括车体、第一散热器,还包括底壳,所述底壳设于所述车体的下方,底壳的左侧和右侧与所述车体相连,底壳与车体的底面之间设有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器设于所述散热通道中,散热通道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将散热通道设于平衡车的底部,整个平衡车的底部面积都可以用于换热,换热面积大,散热器可以对位于其上方的电源、电动机、主板等部件进行冷却。使用平衡车时,空气从前侧的进气口进入散热通道,从后侧的排气口排出散热通道,流经散热通道的空气将带走平衡车内的部分热量。同时,散热器将也会加快气流的速率,提高换热效率。这种散热方式节能并且换热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平衡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电动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衡车。
背景技术
平衡车是现在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城市出行工具,由于平衡车小巧方便,非常适合短距离出行,同时外形靓丽,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但目前的平衡车存在加速功能弱,续航能力差的缺点,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平衡车的加速能力不足及续航能力与散热有很大关系。加速时,电机驱动车轮,功率元件产生大量的热量,若这些热量不及时散发,很容易烧毁功率元件,导致平衡车失效。经过较长时间的持续工作后,功率元件产生的热量也容易在平衡车内积累,造成车内温度升高,容易损坏平衡车。所以,平衡车的散热能力不足的问题成了限制其广泛使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平衡车的散热能力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平衡车,包括车体、第一散热器,还包括底壳,所述底壳设于车体下的中部,底壳的左侧和右侧与车体相连,底壳与车体的底面之间设有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器设于所述散热通道中,散热通道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车体前侧面上设有斜面,斜面的底端设于其顶端的斜后方,斜面的底端设于进气口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处均设有筛尘网。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处设有扰流凸台,所述扰流凸台与散热通道的内表面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于进气口的前侧,并且挡板与进气口之间设有扰流间隙,挡板的左侧和右侧与车体相连,挡板的前侧边的位置高于其后侧边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器包括散热翅片,第一散热器顶面与车体底面抵接,并且车体底面上、与第一散热器抵接处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中设有导热片,导热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器、另一端设于所述车体内。
进一步地,车体的底面设有前导流格栅,所述前导流格栅包括若干平行排列的弧形导流板,相邻的弧形导流板之间设有均匀的间隙,弧形导流板截面为竖向设置的弧形、且弧形中部的凸起方向向前,前导流格栅的后部设有与其前后对称的后导流格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器包括第一风扇叶片,第一风扇叶片的左侧弯向下方、右侧向上方延伸,并且第一风扇叶片旋转方向向左,所述第一散热器设于前导流格栅下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器包括第二风扇叶片,所述第二风扇与所述第一风扇叶片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二风扇叶片旋转方向向右,所述第二散热器设于后导流格栅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散热方式,利用了平衡车自身与空气的相对运动来换气换热,具有节能的效果,因而可以省电、同时减少热量的产生。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方式,可以通过实验或者模拟找出换热效率最高的位置,将散热器安装在该位置,可以优化散热效果,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节能并且换热效率高的好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衡车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冷却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至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具体地:
一种平衡车,包括车体、第一散热器1,还包括底壳2,所述底壳2设于车体下的中部,底壳2的左侧和右侧与车体相连,底壳2与车体的底面之间设有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器1设于所述散热通道中,散热通道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进气口5和排气口6,车体前侧面上设有斜面13,斜面13的底端设于其顶端的斜后方,斜面13的底端设于进气口5的顶部。
平衡车一般都设有主板安装位10、电池安装位11、电机安装位 12这三个主要的发热部位,将散热通道设于车体的下方,散热器可以对位于其上方的电源、电动机、主板等主要发热部件进行冷却。使用平衡车时,平衡车向前方移动,空气从前侧的进气口进入散热通道,从后侧的排气口排出散热通道,流经散热通道的空气将带走平衡车内的部分热量。这种散热方式无需依靠需要通电的散热器,可以节能。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通道的特殊结构,在没有其他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空气进入散热通道后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一定的,空气会首先与散热通道顶部的某一区域接触,然后再从排气口6排出。根据实验测定空气首先接触的散热通道顶部的区域,将散热器设于该区域,可以提高散热效率,并且可以在设计平衡车时,将最容易因温度过高而损坏的主板安装在平衡车内散热效率最高的位置,以提高平衡车的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5和所述排气口6处均设有筛尘网。
平衡车运行过程中难免会碰到碎石、尘土等有害物,这些有害物如果进入第一散热器1、或者其他零部件,可能会领第一散热器1、或者其他零部件失效。筛尘网可以阻挡这些有害物,使得平衡车不易被其破坏。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5处设有扰流凸台7,所述扰流凸台7与散热通道的内表面相连。
由于扰流凸台7凸起于散热通道的内表面,空气流经扰流凸台7 时,空气与车体的相对速率会加快,对于增加冷却效果具有积极的效果。
进一步地,还包括挡板4,所述挡板4设于进气口5的前侧,并且挡板4与进气口5之间设有扰流间隙3,挡板4的左侧和右侧与车体相连,挡板4的前侧边的位置高于其后侧边的位置。
挡板4使得进气口5外部结构更为复杂,空气流经狭窄的扰流间隙3和进气口5时,都将会加速,进气口5处的气压减小,空气将会向进气口5处集中,有利于向散热通道输送高速空气。
进一步地,车体的底面设有前导流格栅81,所述前导流格栅81 包括若干平行排列的弧形导流板,相邻的弧形导流板之间设有均匀的间隙,弧形导流板截面为竖向设置的弧形、且弧形中部的凸起方向向前,前导流格栅81的后部设有与其前后对称的后导流格栅82。
空气流经前导流格栅81时,将沿着前导流格栅81的弧形导流板流向前导流格栅81的后上方,然后,空气受到平衡车顶部的外壳的阻挡向下流动,流经后导流格栅82时,将会沿着后导流格栅82的弧形导流板的方向,向后下方流动到排气口6附近,最后从排气口6排出,如此,空气在车体底面的上部形成了单向流动,能够充分对主板安装位10、电池安装位11、电机安装位12等位置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器1包括第一风扇叶片,第一风扇叶片的左侧弯向下方、右侧向上方延伸,并且第一风扇叶片旋转方向向左,所述第一散热器1设于前导流格栅81下方。
第一散热器1的结构和旋转方向使得其具有定向排气的功能,并且其排气方向是从下往上,对于前导流格栅81上部的空气的单向流动起到了推进作用,避免前导流格栅81上部产生空气不流通的死角,提高散热效率,避免局部过热。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散热器9,所述第二散热器9包括第二风扇叶片,所述第二风扇与所述第一风扇叶片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二风扇叶片旋转方向向右,所述第二散热器9设于后导流格栅82的下方。
第二散热器9的结构和旋转方向使得其具有定向排气的功能,并且其排气方向是从上往下,第二散热器9产生的效果与第一散热器1 类似,可以避免后导流格栅82上部产生空气不流通的死角,提高散热效率,避免局部过热。
参照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具体地:
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包括散热翅片,第一散热器1上方的车体底面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中设有导热片,导热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器1、另一端设于所述车体内。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通道的特殊结构,在没有其他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空气进入散热通道后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一定的,空气会首先与散热通道顶部的某一区域接触,然后再从排气口6排出。根据实验测定空气首先接触的散热通道顶部的区域,将散热翅片设于该区域,可以提高散热效率。并且与实施例一相比,该实施例的散热器1 可以将连接孔封住,因此该实施例还具有防水的功能,该平衡车可以在雨天使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括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平衡车,包括车体、第一散热器(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壳(2),所述底壳(2)设于车体下的中部,底壳(2)的左侧和右侧与车体相连,底壳(2)与车体的底面之间设有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器(1)设于所述散热通道中,散热通道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进气口(5)和排气口(6),车体前侧面上设有斜面(13),斜面(13)的底端设于其顶端的斜后方,斜面(13)的底端设于进气口(5)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5)和所述排气口(6)处均设有筛尘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5)处设有扰流凸台(7),所述扰流凸台(7)与散热通道的内表面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4),所述挡板(4)设于进气口(5)的前侧,并且挡板(4)与进气口(5)之间设有扰流间隙(3),挡板(4)的左侧和右侧与车体相连,挡板(4)的前侧边的位置高于其后侧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包括散热翅片,第一散热器(1)顶面与车体底面抵接,并且车体底面上、与第一散热器(1)抵接处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中设有导热片,导热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器(1)、另一端设于所述车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车体的底面设有前导流格栅(81),所述前导流格栅(81)包括若干平行排列的弧形导流板,相邻的弧形导流板之间设有均匀的间隙,弧形导流板截面为竖向设置的弧形、且弧形中部的凸起方向向前,前导流格栅(81)的后部设有与其前后对称的后导流格栅(8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包括第一风扇叶片,第一风扇叶片的左侧弯向下方、右侧向上方延伸,并且第一风扇叶片旋转方向向左,所述第一散热器(1)设于前导流格栅(81)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散热器(9),所述第二散热器(9)包括第二风扇叶片,所述第二风扇与所述第一风扇叶片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二风扇叶片旋转方向向右,所述第二散热器(9)设于后导流格栅(82)的下方。
CN201821301996.XU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平衡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15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1996.XU CN208715379U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平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1996.XU CN208715379U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平衡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15379U true CN208715379U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77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0199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15379U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平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153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31674A (zh) * 2018-08-13 2019-01-04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平衡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31674A (zh) * 2018-08-13 2019-01-04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平衡车
CN109131674B (zh) * 2018-08-13 2023-09-26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平衡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65389Y (zh) 一种车载电控系统及其散热装置
KR102215763B1 (ko) 브레이크쿨링덕트의 구조
CN105870536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
CN208715379U (zh) 一种平衡车
CN207233915U (zh) 一种水冷散热的电池箱体结构
CN209191684U (zh) 导风结构及车辆
CN208460849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功率模块用水冷散热器
CN111613852B (zh) 一种液冷式电池包通风辅助散热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6659063A (zh) 一种内置风道式密封机箱
CN203814109U (zh) 导风罩
CN109131674A (zh) 一种平衡车
CN21827478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散热结构
CN201787673U (zh) 落地式空调机
CN205723863U (zh) 一种电动车用动力电池模块冷却装置
CN201486612U (zh) 柴油机的机油冷却器结构
CN204088525U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
CN201276012Y (zh) 后置发动机客车空气输导型降阻降温节能装置
CN207161199U (zh) 散热器导流板及汽车
CN208364234U (zh) 燃油三轮车发动机高效散热系统
CN208428992U (zh) 燃料电池汽车及其散热系统
CN207225068U (zh) 一种改善汽车机舱进风量的前部导流结构
CN207902590U (zh) 车辆
CN217124547U (zh) 一种电动工程车辆风道散热结构
CN206477910U (zh) 一种芯体、电动机和网罩一体式的散热器
CN206254939U (zh) 一种电动车风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