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14386U - 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14386U
CN208714386U CN201820804351.1U CN201820804351U CN208714386U CN 208714386 U CN208714386 U CN 208714386U CN 201820804351 U CN201820804351 U CN 201820804351U CN 208714386 U CN208714386 U CN 208714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t gate
runner
injection mold
flow dividing
divid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043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巧华
叶少伟
罗先茂
黄泽坚
柯晓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Gree Precision Mo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Gree Precision Mo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Gree Precision Mo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Gree Precision Mo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0435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14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14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143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包括流道和浇口,所述浇口设置于所述流道的一端,且所述流道靠近所述浇口的部分内设置有分流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通过在流道靠近浇口的位置设置分流结构,能够将注塑压力分解,降低注塑速度,同时采用凸四边形设计,在塑料分子经过凸四边形截面时,能增加塑料分子的剪切热,把流道内的冷确的分子温度提高,从而使得塑料分子在进入产品时温度更加均衡及流动速度的均衡,利用分流部对塑料分子进行分流,并利用导流部防止经过分流部的塑料分子在分流部的末端产生扰流等问题,增加分流结构的分流效果。

Description

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成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行业内注塑模具对于外观注塑件普遍采用侧浇口进浇方式,有利于避免因浇口位置对外观的影响,但分子结构进入型腔,因前段冷料速度较快,易冲击型腔壁表面,而导致产品外观面产生浇口纹无法根除,特别是流动性不好的材料无法避免此注塑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有效避免浇口纹的注塑模具。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流道和浇口,所述浇口设置于所述流道的一端,且所述流道靠近所述浇口的部分内设置有分流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包括至少一个分流道,所述浇口与所述分流道一一对应,且至少一个所述分流道上设置有所述分流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结构的最大纵截面积不小于所述流道的对应位置的纵截面积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结构包括分流部,所述分流部设置于所述流道内,且所述分流部的纵截面积沿远离所述浇口的方向依次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部包括第一分流面和第二分流面,所述第一分流面和所述第二分流面交汇形成有第一顶角,所述第一顶角指向远离所述浇口的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顶角的角度范围为20°-50°。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结构还包括导流部,所述导流部设置于所述分流部朝向所述浇口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部包括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与所述第二导流面交汇形成第二顶角,所述第二顶角指向所述浇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顶角的角度范围为60°-8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流面与所述第一导流面相连,所述第二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分流面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分流面依次连接共同围成所述分流结构的周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结构到所述浇口的最小距离范围为1-1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通过在流道靠近浇口的位置设置分流结构,能够将注塑压力分解,降低注塑速度,同时采用凸四边形设计,在塑料分子经过凸四边形截面时,能增加塑料分子的剪切热,把流道内的冷确的分子温度提高,从而使得塑料分子在进入产品时温度更加均衡及流动速度的均衡,利用分流部对塑料分子进行分流,并利用导流部防止经过分流部的塑料分子在分流部的末端产生扰流等问题,增加分流结构的分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实施例的流道、浇口及分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示意图;
图中:
1、流道;2、浇口;3、分流结构;4、分流部;41、第一分流面;42、第二分流面;5、导流部;51、第一导流面;52、第二导流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注塑模具,包括流道1和浇口2,所述浇口2设置于所述流道1的一端,且所述流道1靠近所述浇口2的部分内设置有分流结构3,使注塑材料经过分流结构3分流后进入浇口2进行浇注,利用分流结构3,将即将进入浇口2的注塑材料进行分流,使注塑材料能够在通过浇口2后均匀的流入型腔内部,从而有效避免了浇口2纹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1包括至少一个分流道,所述浇口2与所述分流道一一对应,且至少一个所述分流道上设置有所述分流结构3,根据注塑产品的要求以及分流道的设计,在需要的分流道上设置分流结构3,在尽可能解决成本的前提下,保证注塑产品的外观性能。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所描述的纵截面为与注塑材料的流动方向相垂直的平面,所述分流结构3的最大纵截面积不小于所述流道1的对应位置的纵截面积的二分之一,也即所述分流结构3将注塑材料通过的面积减小一半以上,从而将注塑压力分解,降低注塑速度,优选的,所述分流结构3的最大纵截面到相邻的所述流道1的内表面的距离范围为3-5mm,上述距离能够根据产品的大小、注塑材料的种类等进行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结构3包括分流部4,所述分流部4设置于所述流道1内,且所述分流部4的纵截面积沿远离所述浇口2的方向依次减小,利用分流部4,将注塑材料进行分流。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部4包括第一分流面41和第二分流面42,所述第一分流面41和所述第二分流面42交汇形成有第一顶角,所述第一顶角指向远离所述浇口2的方向,利用第一分流面41和第二分流面42进行分流,使注塑材料在由流道1进入后直接冲击第一分流面41和第二分流面42,有效降低注塑压力,从而降低流速,使经过分流部4的注塑材料在进入浇口2后减小冲击,进而减小浇口2纹的产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顶角的角度范围为20°-50°,优选为40°。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结构3还包括导流部5,所述导流部5设置于所述分流部4朝向所述浇口2的一侧,经过分流部4的注塑材料在分流后,经过导流部5的导流进入浇口2,能够防止注塑材料在分流后产生扰流等问题,增加分流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部5包括第一导流面51和第二导流面52,所述第一导流面51与所述第二导流面52交汇形成第二顶角,所述第二顶角指向所述浇口2。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顶角的角度范围为60°-80°优选为7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流面41与所述第一导流面51相连,所述第二导流面52和所述第二分流面42相连。
所述第一分流面41、所述第一导流面51、所述第二导流面52和所述第二分流面42依次连接共同围成所述分流结构3的周侧面。
如图2为本申请的注塑模具的分流结构3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在图1的投影平面为横截面,分流结构3的横截面为凸四边形结构,且所述凸四边形相对的两个顶角中的一个顶角指向所述浇口2,另一顶角指向远离所述浇口2的方向,也即分流部4的横截面与导流部5的横截面共同围成的团为凸四边形,优选为菱形。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部4的横截面为第一三角形,且所述第一三角形的顶角指向远离所述浇口2的方向,也即第一三角形的底边朝向浇口2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范围为30°-50°,优选为40°。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结构3还包括导流部5,所述导流部5设置于所述分流部4朝向所述浇口2的侧面上,经过分流部4的注塑材料在分流后,经过导流部5的导流进入浇口2,能够防止注塑材料在分流后产生扰流等问题,增加分流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部5的横截面为第二三角形,所述第二三角形的底边与所述第一三角形的底边共边,且所述第二三角形的顶角指向所述浇口2。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范围为60°-80°优选为7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三角形和所述第二三角形均为等腰三角形,使注塑材料能够均匀通过分流部4和导流部5,增加分流的均匀程度。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结构3到所述浇口2的最小距离范围为1-10mm,根据实际注塑需要,设置分流结构3,使经过分流结构3的注塑材料能够在保证一定的分流效果的情况下进入浇口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道(1)和浇口(2),所述浇口(2)设置于所述流道(1)的一端,且所述流道(1)靠近所述浇口(2)的部分内设置有分流结构(3),所述分流结构(3)包括分流部(4),且所述分流部(4)的纵截面积沿远离所述浇口(2)的方向依次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1)包括至少一个分流道,所述浇口(2)与所述分流道一一对应,且至少一个所述分流道上设置有所述分流结构(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3)的最大纵截面积不小于所述流道(1)的对应位置的纵截面积的二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4)包括第一分流面(41)和第二分流面(42),所述第一分流面(41)和所述第二分流面(42)交汇形成有第一顶角,所述第一顶角指向远离所述浇口(2)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角的角度范围为20°-5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3)还包括导流部(5),所述导流部(5)设置于所述分流部(4)朝向所述浇口(2)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5)包括第一导流面(51)和第二导流面(52),所述第一导流面(51)与所述第二导流面(52)交汇形成第二顶角,所述第二顶角指向所述浇口(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角的角度范围为60°-8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面(41)与所述第一导流面(51)相连,所述第二导流面(52)和所述第二分流面(42)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3)到所述浇口(2)的最小距离范围为1-10mm。
CN201820804351.1U 2018-05-28 2018-05-28 注塑模具 Active CN208714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04351.1U CN208714386U (zh) 2018-05-28 2018-05-28 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04351.1U CN208714386U (zh) 2018-05-28 2018-05-28 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14386U true CN208714386U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70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04351.1U Active CN208714386U (zh) 2018-05-28 2018-05-28 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1438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1098A (zh) * 2020-03-16 2020-07-03 李金国 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
CN113146963A (zh) * 2021-03-30 2021-07-23 郑州大学 改善注塑浇口区域熔体温度均匀性的浇口结构、方法和模具
CN113636743A (zh) * 2021-08-31 2021-11-12 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压延玻璃液流道温度的平衡方法及平衡装置
WO2022073326A1 (zh) * 2020-10-09 2022-04-14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熔接线评价方法及评价套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1098A (zh) * 2020-03-16 2020-07-03 李金国 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
CN111361098B (zh) * 2020-03-16 2022-02-01 李金国 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
WO2022073326A1 (zh) * 2020-10-09 2022-04-14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熔接线评价方法及评价套件
CN113146963A (zh) * 2021-03-30 2021-07-23 郑州大学 改善注塑浇口区域熔体温度均匀性的浇口结构、方法和模具
CN113636743A (zh) * 2021-08-31 2021-11-12 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压延玻璃液流道温度的平衡方法及平衡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14386U (zh) 注塑模具
RU2015119593A (ru) Литник уменьшенных размеров для системы инжекционного формования
CN205818352U (zh) 一种三板注塑模具
CN204894400U (zh) 一种用于长平板件的浇口布置结构
CN203712982U (zh) 射出成型模具热流道系统的改良结构
ATE422178T1 (de) Dichtung mit abstand zwischen düse und werkzeug in einem heisskanal für eine spritzgiessvorrichtung
CN204095063U (zh) 一种双色注塑件聚丙烯热流道浇注系统
CN212171176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塑胶外壳模具
CN204209919U (zh) 直阀针浇口热流道喷嘴
CN105479653B (zh) 一种一体化压力补偿式扁平滴头生产方法
CN104369318A (zh) 直阀针浇口热流道喷嘴
CN205255418U (zh) 一种新型注塑模具
CN209304919U (zh) 热嘴组件及热流道系统
CN207696949U (zh) 新型分流板阀针堵头
CN205835827U (zh) 一种注塑机气辅注射喷嘴结构
CN208576175U (zh) 高光吹塑扰流板模具
CN208730249U (zh) 一种分体式热流道板
CN202781670U (zh) 浇口结构改进的注塑模具
CN107244041B (zh) 一种冷、热流道共模模具
CN207345003U (zh) 一种无水口无流道料的液态硅胶生产用冷流道模具
CN208375856U (zh) 一种异性结构针阀的热流道系统
CN208978181U (zh) 一种截流式热嘴管
CN207841956U (zh) 塑胶产品反面进胶热流道系统
CN209794436U (zh) 一种具有平衡注塑结构的分流板
CN210283078U (zh) 一种节约原材料的牙线棒模具浇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