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09744U - 除尘装置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除尘装置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09744U
CN208709744U CN201820243549.7U CN201820243549U CN208709744U CN 208709744 U CN208709744 U CN 208709744U CN 201820243549 U CN201820243549 U CN 201820243549U CN 208709744 U CN208709744 U CN 2087097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separation assembly
shell
extraction unit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4354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4354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097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097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097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尘装置和具有其的吸尘器,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分离组件、气流通道、第二分离组件、过滤件和除尘盖,第一分离组件设在壳体内,第一分离组件的顶部具有第一气流出口;气流通道设在第一分离组件的顶部且与第一气流出口连通,气流通道的横截面积自下向上逐渐减小;第二分离组件设在壳体的顶部,第二分离组件用于对从气流通道流入其内的含尘气流进行尘气分离,第二分离组件上形成有第二气流出口;过滤件与第二气流出口间隔设置;除尘盖盖设在第二分离组件上,除尘盖的内壁与过滤件彼此间隔开以限定出出气通道,除尘盖的侧面形成有与出气通道连通的出气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可以抑制压力损失。

Description

除尘装置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吸尘器吸入的气流在流经除尘装置内的尘气分离部件后,气流的流动路径发生弯曲,这样就会产生压力损失,从而就提高了吸尘器的抽吸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的压力损失小。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除尘装置的吸尘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除尘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敞开,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气口;第一分离组件,所述第一分离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彼此间隔开以限定出第一分离空间,所述第一分离组件用于对流经其的含尘气流进行尘气分离,所述第一分离组件的顶部具有第一气流出口;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设在所述第一分离组件的顶部且与所述第一气流出口连通,所述气流通道的横截面积自下向上逐渐减小;第二分离组件,所述第二分离组件设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二分离组件用于对从气流通道流入其内的含尘气流进行尘气分离,所述第二分离组件上形成有第二气流出口;过滤件,所述过滤件与所述第二气流出口间隔设置;除尘盖,所述除尘盖盖设在所述第二分离组件上,所述除尘盖的内壁与所述过滤件彼此间隔开以限定出出气通道,所述除尘盖的侧面形成有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的出气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尘装置,通过设置使过滤件与第二气流出口间隔设置、且在第二分离组件上设置具有出气通道和出气口的除尘盖,可以很好地抑制压力损失。当除尘装置应用于吸尘器例如充电式吸尘器时,可以提升吸尘器例如充电式吸尘器的抽吸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离盖的邻近所述过滤件的一侧表面形成为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件的下表面与所述分离盖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所述d满足:2mm≤d≤50mm,所述d进一步满足:5mm≤d≤3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分离组件可拆卸地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分离组件包括环绕所述气流通道设置的多个分离体和设在多个所述分离体顶部的分离盖,每个所述分离体用于对从气流通道流入其内的含尘气流进行尘气分离,所述分离盖上形成有与多个所述分离体内部连通的多个所述第二气流出口,每个所述分离体的底部具有排尘口,所述壳体包括顶部敞开的第一壳体部和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部的上端相连的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二壳体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壳体部的横截面积,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的连接处设有向内延伸至多个所述分离体下部的邻近所述气流通道中心轴线一侧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之间限定出用于收集从所述排尘口排出的灰尘的集尘空间,且所述第一分离空间通过所述分隔部与所述集尘空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隔部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一端与多个所述分离体下部的邻近所述气流通道中心轴线一侧相连、且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的连接处延伸并与所述连接处间隔开,所述分隔板的上表面形成为自上向下、朝向远离所述气流通道中心轴线的方向倾斜延伸的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尘口邻近所述分隔板的所述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分离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相连的第一分离段和第二分离段,所述第一分离段的横截面积从上到下保持不变,所述第二分离段的横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其中所述排尘口形成在所述第二分离段的底部,所述第二气流出口的侧壁上形成有向下延伸入所述第一分离段内的气流出口管,所述气流出口管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分离段的内周壁彼此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分离组件的底部设有底部敞开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侧壁和底壁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吸尘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除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尘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除尘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尘装置的立体图,其中未示出除尘盖;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尘装置的另一个立体图,其中未示出除尘盖和分离盖;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尘装置的再一个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的手柄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与传统的吸尘器的风量与抽吸力的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除尘装置;
1:壳体;11:进气口;
12:第一壳体部;13:第二壳体部;
2:第一分离组件;21:第一分离空间;23:集尘空间;
3:气流通道;
4:第二分离组件;41:分离体;411:排尘口;
412:第一分离段;413:第二分离段;
42:分离盖;421:第二气流出口;422:气流出口管;
5:过滤件;6:除尘盖;61:出气通道;62:出气口;
7:分隔部;71:分隔板;
8:筒体;
200:吸尘器;
201:地刷;202:连杆;203:手柄装置;
2031:电机;2032:充电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尘装置100。除尘装置100可以应用于吸尘器200例如充电式吸尘器,但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了充电式吸尘器之外,除尘装置100还可以应用于其它类型的吸尘器200,而不限于充电式吸尘器。在本实用新型下面的描述中,以除尘装置100用于充电式吸尘器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除尘装置100,包括壳体1、第一分离组件2、气流通道3、第二分离组件4、过滤件5以及除尘盖6。
壳体1的顶部敞开,壳体1上形成有进气口11。例如,如图3-图5所示,进气口11形成在壳体1的侧面,通过进气口11可以向除尘装置100内送入待分离的含尘气流。
第一分离组件2设在壳体1内,且第一分离组件2与壳体1的内周壁彼此间隔开以限定出第一分离空间21,第一分离组件2用于对流经其的含尘气流进行尘气分离,第一分离组件2的顶部具有第一气流出口。例如,具体而言,第一分离组件2可以包括顶部敞开且呈筒形的分离筒,分离筒的外周壁上形成有贯通的多个进气孔,分离筒的外周壁上设有过滤体,分离筒的顶部为第一气流出口,从进气口11进入的含尘气流可以切向地进入到第一分离空间21内,含尘气流在环形的第一分离空间21内环绕分离筒做旋风分离运动,以将气流中的灰尘等分离出来,分离出的灰尘落到第一分离空间21(即壳体1)内的底部,相对洁净的空气则依次穿过过滤体、分离筒上的进气孔进入到分离筒内,此时过滤体对该气流进行进一步分离。可选地,过滤体为过滤棉等。
气流通道3设在第一分离组件2的顶部,且气流通道3与第一气流出口连通,气流通道3的横截面积自下向上逐渐减小。例如,如图1所示,气流通道3可以竖直布置在第一分离组件2的顶部。从第一气流出口流出的气流可以自下向上地流过气流通道3。通过设置使气流通道3的横截面积自下向上逐渐减小,气流通道3的横截面积上小下大,从而气流可以以一定的流速从气流通道3流出并进入到下述的第二分离组件4的多个分离体41内进行尘气分离,分离效果更好。
第二分离组件4设在壳体1的顶部,第二分离组件4用于对从气流通道3流入其内的含尘气流进行尘气分离,第二分离组件4上形成有第二气流出口421。第二分离组件4位于第一分离组件2的下游。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下游”可以理解为气流的流动方向的下游。此时,经过第一分离组件2分离后的相对洁净的气流,在从第一气流出口流出后通过气流通道3流入第二分离组件4,并在第二分离组件4中再次进行尘气分离,之后,分离出的较为洁净的气流再通过第二气流出口421流出。
过滤件5与第二气流出口421间隔设置。由此,通过设置过滤件5,经第二分离组件4分离后的洁净的气流在流过第二气流出口421后,可以通过过滤件5进行进一步的分离,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除尘装置100的尘气分离效果。而且,通过设置使过滤件5与第二分离组件4的第二气流出口421间隔设置,经第二分离组件4分离后的气流在通过第二气流出口421后,可以扩散至过滤件5与第二分离组件4顶部之间的空间内、再通过过滤件5(如图2中所示的W线),从而可以抑制压力损失。
除尘盖6盖设在第二分离组件4上,除尘盖6的内壁与过滤件5彼此间隔开以限定出出气通道61,除尘盖6的侧面形成有与出气通道61连通的出气口62。除尘盖6位于过滤件5的远离第二分离组件4的一侧(例如,图1中的上侧)。例如,如图1、图2和图5所示,除尘盖6的底部敞开,过滤件5的上表面与除尘盖6的顶壁之间彼此间隔开以限定出出气通道61,与出气通道61连通的出气口62形成在除尘盖6的侧壁上。流经过滤件5的气流进入出气通道61后最终从出气口62排出。而且,出气通道61的容积可以大于过滤件5与第二分离组件4顶部之间的空间的容积。由此,气流在从第二气流出口421进入过滤件5与第二分离组件4顶部之间的空间、再从该空间流向出气通道61的过程中,气流通过的范围变宽,从而可以很好地抑制压力损失,进而可以很好地保证具有该除尘装置100的吸尘器200例如充电式吸尘器的抽吸力。而且,由于出气口62和多个第二气流出口421分别位于过滤件5的两侧,从而可以进一步抑制压力损失。
当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尘装置100应用于吸尘器200例如充电式吸尘器时,如图8所示,其中,实线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200例如充电式吸尘器的风量与抽吸力的关系曲线,虚线为传统的吸尘器200的风量与抽吸力的关系曲线。从图8中可以明显看出,在同样的风量下,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尘装置100的吸尘器200例如充电式吸尘器的抽吸力更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尘装置100,通过设置使过滤件5与第二气流出口421彼此间隔设置、且在第二分离组件4上设置具有出气通道61和出气口62的除尘盖6,可以很好地抑制压力损失。当除尘装置100应用于吸尘器200例如充电式吸尘器时,可以提升吸尘器200例如充电式吸尘器的抽吸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分离盖42的邻近过滤件5的一侧表面形成为平面。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分离盖42的上表面形成为平面,这样,从第二气流出口421流出的气流在流至过滤件5之前趋于扩展到更宽的范围,不易引起压力损失,且可以有效防止由于抽吸力下降而导致的压力损失。
进一步地,除尘盖6的面向过滤件5的一侧表面(即顶壁面)形成为平面。由此,从第二气流出口421经过滤件5排出的气流趋于扩展到更宽的范围,不易引起压力损失,且可以有效防止由于抽吸力下降而导致的压力损失。
可选地,过滤件5的下表面与分离盖42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距离d满足:2mm≤d≤50mm。由此,通过设置使距离d满足上述关系式,可以有效抑制压力损失。
进一步可选地,距离d进一步满足:5mm≤d≤30mm。由此,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吸尘器200机型,且可以更好地满足空间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壳体1与第二分离组件4可拆卸地相连。当需要清理经尘气分离后落在壳体1底部的灰尘时,可以将壳体1从第二分离组件4上拆下,且结构自身的重量较轻,易于操作。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第二分离组件4包括环绕气流通道3设置的多个分离体41和设在多个分离体41顶部的分离盖42,每个分离体41用于对从气流通道3流入其内的含尘气流进行尘气分离,分离盖42上形成有与多个分离体41内部连通的多个第二气流出口421。例如,参照图1并结合图3和图4,第二分离组件4位于第一分离组件2的上部,多个分离体41环绕在气流通道3的外周侧,且多个分离体41可以在气流通道3的周向上均匀排布,分离盖42盖设在多个分离体41的顶部,多个第二气流出口421在分离盖42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分布且沿上下方向贯穿分离盖42,多个第二气流出口421与多个分离体41一一对应设置。经气流通道3进入到第二分离组件4的多个分离体41内的气流在分离体41内尘气分离后,相对洁净的气流分别从多个第二气流出口421流出。可选地,多个分离体41在气流通道3的周向上依次首尾相连,以使整个除尘装置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其中,气流通道3可以由第二分离组件4限定出。
图4中显示了八个分离体41用于示例说明的目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上面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到更少个或者更多个分离体41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每个分离体41的底部具有排尘口411,壳体1包括顶部敞开的第一壳体部12和下端与第一壳体部12的上端相连的第二壳体部13,第二壳体部13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壳体部12的横截面积,其中第一壳体部12与第二壳体部13的连接处设有向内延伸至多个分离体41下部的邻近气流通道3中心轴线一侧的分隔部7,分隔部7与第二壳体部13之间限定出用于收集从排尘口411排出的灰尘的集尘空间23,且第一分离空间21通过分隔部7与集尘空间23隔开。例如,壳体1整体大体为阶梯形,第二分离组件4安装在第二壳体部13的上端,且每个分离体41的底部适于伸入到第二壳体部13内且位于第一壳体部12与第二壳体部13的连接处的上方,通过将分隔部7设置在第一壳体部12与第二壳体部13的连接处与多个分离体41下部的邻近气流通道3中心轴线一侧(即内侧),经第二分离组件4尘气分离后的灰尘等可以从排尘口411排出并落入下方的集尘空间23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方向“内”可以理解为朝向气流通道3中心轴线的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外”。通过设置分隔部7,可以很好地将通过第一分离组件2进行尘气分离的第一分离空间21和通过第二分离组件4进行尘气分离的空间隔开,以使第一分离组件2和第二分离组件4的尘气分离过程互不干涉,保证了除尘装置100的整体尘气分离效果。
其中,分离部可以与第二分离组件4一体成型,此时分离部为第二分离组件4的一部分。由此,整个除尘装置100的零部件少,装配方便,成本低。
当壳体1与第二分离组件4可拆卸地连接时,在需要清理除尘装置100内的灰尘时,可以将壳体1从第二分离组件4上拆下来,由于没有分隔部7的限制,集尘空间23内的灰尘等可以落入壳体1底部,从而方便了灰尘等的清理,且灰尘等不易散落到壳体1外。
优选地,参照图1和图2并结合图3和图4,从气流通道3排出的气流沿切向进入到多个分离体41内。由此,气流可以在分离体41内实现旋风分离,分离效果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分隔部7包括分隔板71,分隔板71的一端(例如,图1中的内端)与多个分离体41下部的邻近气流通道3中心轴线一侧相连、且分隔板71的另一端(例如,图1中的外端)朝向第一壳体部12和第二壳体部13的连接处延伸并与该连接处间隔开,分隔板71的上表面形成为自上向下、朝向远离气流通道3中心轴线的方向倾斜延伸的斜面。通过设置使分隔板71的外端与第一壳体部12和第二壳体部13的连接处彼此间隔开,且通过将分隔板71的上表面设置为从上到下、自内向外倾斜延伸的斜面,从而从排尘口411排出的灰尘等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分隔板71的上表面落入第一壳体部12和第二壳体部13的连接处,此时灰尘等位于分隔板71的下方,由此,当除尘装置100工作时,集尘空间23内的灰尘等不易重新进入到分离体41内,有效保证了第二分离组件4的尘气分离效果。
可选地,排尘口411邻近分隔板71的上述一端。由此,当除尘装置100工作时,可以有效防止分离体41内的气流对集尘空间23内的灰尘等的影响,避免集尘空间23内的灰尘等通过排尘口411重新进入到分离体41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每个分离体4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相连的第一分离段412和第二分离段413,第一分离段412的横截面积从上到下保持不变,第二分离段413的横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其中排尘口411形成在第二分离段413的底部,第二气流出口421的侧壁上形成有向下延伸入第一分离段412内的气流出口管422,气流出口管422的外周壁与第一分离段412的内周壁彼此间隔开。从气流通道3流出的气流可以通过气流出口管422的外周壁与第一分离段412的内周壁之间的空间进入到分离体41内,且切向进入的气流可以环绕气流出口管422运动,并在第二分离段413内进行旋风分离,分离出的灰尘等通过排尘口411进入集尘空间23,洁净的空气则通过气流出口管422向上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分离组件2的底部设有底部敞开的筒体8,筒体8的侧壁和底壁均与壳体1的内壁间隔开。排气口处可以设有电机2031。由此,当电机2031工作时,会在第一分离组件2处产生负压,从而第一分离组件2与第一分离空间21的筒体8内具有压差,从而具有更好的尘气分离效果。此时第一分离组件2的底部可以通过该筒体8封闭分离筒的底部。
更进一步地,筒体8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分离组件2的横截面积。由此,筒体8具有一定的遮挡作用,具体地,当除尘装置100工作时,落在第一分离空间21底部的灰尘等不易回到第一分离空间21的上部,保证了尘气分离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尘装置100,通过设置使过滤件5与第二分离组件4的多个气流出口421彼此间隔开,并将出气口62开设在除尘盖6的侧面,可以很好地抑制压力损失。
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吸尘器200例如充电式吸尘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除尘装置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5-图7所示,吸尘器200例如充电式吸尘器,包括地刷201、连杆202、手柄装置203和上述的除尘装置100。具体地,地刷201的底部具有用于吸入灰尘等的吸尘口,连杆202连接在地刷201和手柄装置203之间,除尘装置100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在手柄装置203上,手柄装置203内设有电机2031和充电电池2032,电机2031通过除尘装置100的出气口62与除尘装置100内部连通,连杆202内具有用于将吸尘口和除尘装置100的进气口11连通的连通通道,充电电池2032用于给电机2031提供电力,以保证电机2031可以正常工作。
当电机2031工作时,吸尘口处产生负压,待清洁表面例如地面上的灰尘等可以随外部空气一起通过吸尘口经连通通道进入到除尘装置100内,在除尘装置100内进行尘气分离后,洁净的空气再通过出气口62流向电机2031,并最终排到外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200例如充电式吸尘器,通过采用上述的除尘装置100,可以有效降低压力损失,提高吸尘器200例如充电式吸尘器的抽吸力,从而提升了吸尘器200例如充电式吸尘器的整体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200例如充电式吸尘器的其他构成例如地刷201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敞开,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气口;
第一分离组件,所述第一分离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彼此间隔开以限定出第一分离空间,所述第一分离组件用于对流经其的含尘气流进行尘气分离,所述第一分离组件的顶部具有第一气流出口;
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设在所述第一分离组件的顶部且与所述第一气流出口连通,所述气流通道的横截面积自下向上逐渐减小;
第二分离组件,所述第二分离组件设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二分离组件用于对从气流通道流入其内的含尘气流进行尘气分离,所述第二分离组件上形成有第二气流出口;
过滤件,所述过滤件与所述第二气流出口间隔设置;
除尘盖,所述除尘盖盖设在所述第二分离组件上,所述除尘盖的内壁与所述过滤件彼此间隔开以限定出出气通道,所述除尘盖的侧面形成有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的出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分离组件可拆卸地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组件包括环绕所述气流通道设置的多个分离体和设在多个所述分离体顶部的分离盖,每个所述分离体用于对从气流通道流入其内的含尘气流进行尘气分离,所述分离盖上形成有与多个所述分离体内部连通的多个所述第二气流出口,每个所述分离体的底部具有排尘口,
所述壳体包括顶部敞开的第一壳体部和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部的上端相连的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二壳体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壳体部的横截面积,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的连接处设有向内延伸至多个所述分离体下部的邻近所述气流通道中心轴线一侧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之间限定出用于收集从所述排尘口排出的灰尘的集尘空间,且所述第一分离空间通过所述分隔部与所述集尘空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盖的邻近所述过滤件的一侧表面形成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的下表面与所述分离盖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所述d满足:2mm≤d≤50mm,所述d进一步满足:5mm≤d≤3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一端与多个所述分离体下部的邻近所述气流通道中心轴线一侧相连、且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的连接处延伸并与所述连接处间隔开,所述分隔板的上表面形成为自上向下、朝向远离所述气流通道中心轴线的方向倾斜延伸的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尘口邻近所述分隔板的所述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离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相连的第一分离段和第二分离段,所述第一分离段的横截面积从上到下保持不变,所述第二分离段的横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其中所述排尘口形成在所述第二分离段的底部,所述第二气流出口的侧壁上形成有向下延伸入所述第一分离段内的气流出口管,所述气流出口管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分离段的内周壁彼此间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组件的底部设有底部敞开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侧壁和底壁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间隔开。
10.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
CN201820243549.7U 2018-02-11 2018-02-11 除尘装置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Active CN2087097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3549.7U CN208709744U (zh) 2018-02-11 2018-02-11 除尘装置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3549.7U CN208709744U (zh) 2018-02-11 2018-02-11 除尘装置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09744U true CN208709744U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68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43549.7U Active CN208709744U (zh) 2018-02-11 2018-02-11 除尘装置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09744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3688A (zh) * 2019-05-17 2019-07-30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风集尘结构及其清灰方法
WO2021004040A1 (zh) * 2019-07-09 2021-01-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离器、尘杯组件及吸尘装置
CN112915661A (zh) * 2021-02-01 2021-06-08 北京小狗吸尘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过滤组件及过滤装置
CN112933834A (zh) * 2021-02-01 2021-06-11 北京小狗吸尘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过滤组件及过滤装置
WO2022262196A1 (zh) * 2021-06-17 2022-12-22 深圳市小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尘杯的分离结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3688A (zh) * 2019-05-17 2019-07-30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风集尘结构及其清灰方法
CN110063688B (zh) * 2019-05-17 2023-08-11 北京小狗吸尘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风集尘结构及其清灰方法
WO2021004040A1 (zh) * 2019-07-09 2021-01-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离器、尘杯组件及吸尘装置
CN112915661A (zh) * 2021-02-01 2021-06-08 北京小狗吸尘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过滤组件及过滤装置
CN112933834A (zh) * 2021-02-01 2021-06-11 北京小狗吸尘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过滤组件及过滤装置
WO2022262196A1 (zh) * 2021-06-17 2022-12-22 深圳市小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尘杯的分离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09744U (zh) 除尘装置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09404611U (zh) 手持式吸尘器、手持式吸尘器组合件、推杆式吸尘器
CN105193351B (zh) 旋风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US8302253B2 (en) Cyclone separation dust cup and vacuum cleaner using the same
ES2397407T3 (es) Aparato de limpieza portátil
CN107822563B (zh) 一种吸尘器二级旋风过滤尘杯
CN209269562U (zh) 吸尘器
US20120222252A1 (en)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CN105011857B (zh) 吸尘器
WO2008106851A1 (fr) Dispositif de séparation de poussière d'un aspirateur
CN109124463A (zh) 手持式吸尘器及其组合件、推杆式吸尘器
CN208810316U (zh) 一种旋风分离器及具有其的除尘装置
CN213155661U (zh) 一种吸尘器的尘气分离组件
US11534710B2 (en) Double filtration broom vacuum cleaner for swimming pool cleaning
JP2016154706A (ja) 電気掃除機
CN101258999B (zh) 吸尘器的除尘装置
CN205994452U (zh)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手持吸尘器
CN206687664U (zh)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手持吸尘器
CN208355338U (zh) 旋风分离装置
CN106388707A (zh)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手持吸尘器
CN209186551U (zh) 手持清洁设备
CN208851384U (zh) 能够干湿两用的手持式吸尘器
CN201064420Y (zh) 吸尘器两级旋风储尘筒
CN205649468U (zh) 旋风分离组件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06063068U (zh)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手持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