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09402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09402U
CN208709402U CN201721891342.2U CN201721891342U CN208709402U CN 208709402 U CN208709402 U CN 208709402U CN 201721891342 U CN201721891342 U CN 201721891342U CN 208709402 U CN208709402 U CN 208709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cover
pot
pot body
cook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9134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鑫
王亚健
刘日贵
孟城城
杨飞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9134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09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09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094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用以盛放待烹饪的食物;锅盖,包括内衬以及面盖,内衬包括上内衬段和位于上内衬段下方的下内衬段,面盖罩设在上内衬段外,下内衬段伸入锅体内,以减小锅盖外露的高度。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外观单一的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内衬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一般包括锅体以及盖设在锅体上的锅盖,由于锅盖内设置有密封结构、承压结构、开合盖检测结构以及排气结构等一些必备的结构,因此锅盖内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安装空间以安装上述必备结构,这样使得锅盖的外观看上去偏厚,使得外观不美观。如果想要调整锅体与锅盖之间的比例,也仅能通过增加锅盖的厚度来调节,这样使得整机的体积增加,从而使得产品过大,外观同样不美观。因此,为了保证产品的体积尽量小型化,整机的外观比例的可调性较小,从而使得电压力锅的外观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外观单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用以盛放待烹饪的食物;锅盖,包括内衬以及面盖,内衬包括上内衬段和位于上内衬段下方的下内衬段,面盖罩设在上内衬段外,下内衬段伸入锅体内,以减小锅盖外露的高度。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锅盖的内衬包括上内衬段和位于上内衬段下方的下内衬段,面盖罩设在上内衬段外,下内衬段伸入锅体内。为了不缩小锅盖内部的空间,在锅盖的整体厚度不变的情况下,上述结构使得一部分锅盖能够沉在锅体内部,使得锅盖外露的高度减小,从而减小了用户能够观察到的锅盖的厚度,改善了烹饪器具的外观。此外,锅盖沉入锅体内的高度(下内衬段的高度)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因此锅盖与锅体的高度比例可调性大大增加,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外观单一的问题。
进一步地,内衬的侧壁上设置有与锅体配合的配合部以定位锅盖,配合部将内衬分隔为上内衬段和下内衬段。
进一步地,配合部为凸沿,凸沿的底面与锅体配合。
进一步地,锅体包括锅体本体以及设置在锅体本体的顶部边沿处并向上延伸的凸起,下内衬段伸入至凸起的内侧,凸沿的底面与凸起的顶面配合。
进一步地,凸起靠近下内衬段的表面为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从上至下逐渐向内收缩,下内衬段的靠近凸起的表面为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锅盖与锅体通过转轴可枢转地连接,凸起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安装凹槽,安装凹槽的槽底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转轴座,转轴穿设在转轴座内并位于凸起的顶面所在的平面的下方,内衬上设置有转轴安装部,转轴安装部伸入转轴座与安装凹槽的侧壁之间并与转轴配合。
进一步地,面盖包括面盖本体以及设置在面盖本体的侧壁底部并向下延伸的遮挡部以遮挡转轴安装部。
进一步地,转轴座的上表面为第一弧形面,在转轴的轴向方向上,第一弧形面的两端低中间高,转轴安装部为间隔设置的两个,两个转轴安装部之间具有第二弧形面,当烹饪器具处于开盖状态时,在转轴的轴向方向上,第二弧形面的两端低中间高,遮挡部为与转轴安装部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两个遮挡部之间的面盖本体的侧壁底面为第三弧形面,当烹饪器具处于合盖状态时,在转轴的轴向方向上,第三弧形面的两端低中间高。
进一步地,凸沿的底面与转轴安装部的底面之间通过弧形过渡面连接,安装凹槽的槽壁与凸起的顶面之间通过弧形导向面连接,弧形过渡面与弧形导向面与适配,在装配内衬时,转轴安装部在弧形导向面的导向下进入安装凹槽内。
进一步地,转轴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转轴安装槽以容纳转轴。
进一步地,锅体还包括转轴盖板,转轴盖板盖设在转轴座的外侧以遮挡转轴座,转轴盖板的外表面与锅体的外表面以及面盖的外表面平齐。
进一步地,内衬的底部具有凹部,锅盖还包括设置在凹部内的内盖,内盖上设置有盖牙,锅体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锅体本体、保温罩以及内锅,保温罩上设置有与盖牙配合的锅牙。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后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烹饪器具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烹饪器具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的烹饪器具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4的烹饪器具的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锅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锅体;11、锅体本体;12、凸起;121、第一斜面;122、安装凹槽;123、转轴座;124、第一弧形面;125、弧形导向面;126、转轴安装槽;13、保温罩;14、内锅;20、锅盖;21、内衬;211、配合部;212、上内衬段;213、下内衬段;214、第二斜面;215、转轴安装部;216、第二弧形面;217、弧形过渡面;218、凹部;22、面盖;221、面盖本体;222、遮挡部;223、第三弧形面;23、内盖;30、转轴;40、转轴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以及锅盖20。其中,锅体10用以盛放待烹饪的食物。锅盖20包括内衬21以及面盖22,内衬21包括上内衬段212和位于上内衬段212下方的下内衬段213,面盖22罩设在上内衬段212外,下内衬段213伸入锅体10内,以减小锅盖20外露的高度。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锅盖20的内衬21包括上内衬段212和位于上内衬段212下方的下内衬段213,面盖22罩设在上内衬段212外,下内衬段213伸入锅体10内。为了不缩小锅盖20内部的空间,在锅盖20的整体厚度不变的情况下,上述结构使得一部分锅盖20能够沉在锅体10内部,使得锅盖20外露的高度减小,从而减小了用户能够观察到的锅盖20的厚度,改善了烹饪器具的外观。此外,锅盖20沉入锅体10内的高度下内衬段的高度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因此锅盖20与锅体10的高度比例可调性大大增加,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外观单一的问题。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衬2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锅体10配合的配合部211以定位锅盖20,配合部211将内衬21分隔为上内衬段212和下内衬段213。具体地,当用户需要合盖时,向锅盖20施加向下的力直至配合部211接触到锅体10的顶部为止。如果在配合部211接触到锅体10的顶部的情况下,用户仍继续向下压,那么锅体10的顶部会止挡配合部211以使锅盖20无法继续向下移动。因此,上述配合部211能够起到定位作用,避免上内衬段212进入锅体10内部,保证锅盖20与锅体10之间的比例为预设比例。
如图1至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配合部211为凸沿,凸沿的底面与锅体10配合。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体10包括锅体本体11以及设置在锅体本体11的顶部边沿处并向上延伸的凸起12,下内衬段213伸入至凸起12的内侧,凸沿的底面与凸起12的顶面配合。上述结构使得锅盖20伸入锅体10的部分不占用锅体本体11的空间,从而不影响锅体本体11内的零部件的布置。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起12靠近下内衬段213的表面为第一斜面121,第一斜面121从上至下逐渐向内收缩,上述结构实现了锅体本体的顶面与凸起的顶面之间的过渡。此外,下内衬段213的靠近凸起12的表面为第二斜面214,第一斜面121与第二斜面214的倾斜方向相同。上述结构使得下内衬段213能够较薄,保证内衬21内部的空间不会缩小,不影响内盖23等结构。
如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盖20与锅体10通过转轴30可枢转地连接,凸起12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安装凹槽122,安装凹槽122的槽底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转轴座123,转轴30穿设在转轴座123内并位于凸起12的顶面所在的平面的下方,内衬21上设置有转轴安装部215,转轴安装部215伸入转轴座123与安装凹槽122的侧壁之间并与转轴30配合。上述结构使得锅盖20可枢转地设置在锅体10上,此外,将转轴座123设置在安装凹槽122的槽底上,不必增加整体锅体10的高度,从而使得烹饪器具的体积不会过大,保证了产品的外观。
如图1、图4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面盖22包括面盖本体221以及设置在面盖本体221的侧壁底部并向下延伸的遮挡部222以遮挡转轴安装部215。上述结构能够避免转轴安装部215外露,从而使得产品的外观更加美观。
如图1、图4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轴座123的上表面为第一弧形面124,在转轴30的轴向方向上,第一弧形面124的两端低中间高,转轴安装部215为间隔设置的两个,两个转轴安装部215之间具有第二弧形面216,当烹饪器具处于开盖状态时,在转轴30的轴向方向上,第二弧形面216的两端低中间高,遮挡部222为与转轴安装部215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两个遮挡部222之间的面盖本体221的侧壁底面为第三弧形面223,当烹饪器具处于合盖状态时,在转轴30的轴向方向上,第三弧形面223的两端低中间高。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面124设置为两端低中间高的目的是防止转轴座123的上表面与内衬21或内衬21上的零部件(阻尼)干涉。第二弧形面216、第三弧形面223均与第一弧形面124一样均为两端低中间高的目的是,保证在开盖状态时,第二弧形面216与第一弧形面124之间的缝隙尽量小,在合盖状态时,第三弧形面223与第一弧形面124之间的缝隙尽量小,从而使得无论在开盖或合盖状态下,产品的外观更加美观。
如图1、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沿的底面与转轴安装部215的底面之间通过弧形过渡面217连接,安装凹槽122的槽壁与凸起12的顶面之间通过弧形导向面125连接,弧形过渡面217与弧形导向面125与适配,在装配内衬21时,转轴安装部215在弧形导向面125的导向下进入安装凹槽122内。上述结构简单,便于转轴安装部215的装配,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轴座12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转轴安装槽126以容纳转轴30。具体地,转轴30由外向内放入转轴安装槽126后将锅盖安装上锅体上,使转轴30穿入转轴安装部215上的安装孔内,安装孔能够限制转轴30的位置,防止转轴30在转轴安装槽126的延伸方向上移动。上述结构使得转轴30的装配更加简便,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
如图1、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体10还包括转轴盖板40,转轴盖板40盖设在转轴座123的外侧以遮挡转轴座123,转轴盖板40的外表面与锅体10的外表面以及面盖22的外表面平齐。上述结构使得产品的外观更加美观,整洁。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内衬21的底部具有凹部218,锅盖20还包括设置在凹部218内的内盖23,内盖23上设置有盖牙,锅体10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锅体本体11、保温罩13以及内锅14,保温罩13上设置有与盖牙配合的锅牙。当锅牙和盖牙扣合时锅盖20锁定在锅体10上,当锅牙和盖牙分离时,锅盖20能够从锅体10上打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10),用以盛放待烹饪的食物;
锅盖(20),包括内衬(21)以及面盖(22),所述内衬(21)包括上内衬段(212)和位于所述上内衬段(212)下方的下内衬段(213),所述面盖(22)罩设在所述上内衬段(212)外,所述下内衬段(213)伸入所述锅体(10)内,以减小所述锅盖(20)外露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2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锅体(10)配合的配合部(211)以定位所述锅盖(20),所述配合部(211)将所述内衬(21)分隔为所述上内衬段(212)和所述下内衬段(2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211)为凸沿,所述凸沿的底面与所述锅体(10)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0)包括锅体本体(11)以及设置在所述锅体本体(11)的顶部边沿处并向上延伸的凸起(12),所述下内衬段(213)伸入至所述凸起(12)的内侧,所述凸沿的底面与所述凸起(12)的顶面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2)靠近所述下内衬段(213)的表面为第一斜面(121),所述第一斜面(121)从上至下逐渐向内收缩,所述下内衬段(213)的靠近所述凸起(12)的表面为第二斜面(214),所述第一斜面(121)与所述第二斜面(214)的倾斜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20)与所述锅体(10)通过转轴(30)可枢转地连接,所述凸起(12)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安装凹槽(122),所述安装凹槽(122)的槽底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转轴座(123),所述转轴(30)穿设在所述转轴座(123)内并位于所述凸起(12)的顶面所在的平面的下方,所述内衬(21)上设置有转轴安装部(215),所述转轴安装部(215)伸入所述转轴座(123)与所述安装凹槽(122)的侧壁之间并与所述转轴(30)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22)包括面盖本体(221)以及设置在所述面盖本体(221)的侧壁底部并向下延伸的遮挡部(222)以遮挡所述转轴安装部(2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座(123)的上表面为第一弧形面(124),在所述转轴(30)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弧形面(124)的两端低中间高,所述转轴安装部(215)为间隔设置的两个,两个所述转轴安装部(215)之间具有第二弧形面(216),当所述烹饪器具处于开盖状态时,在所述转轴(30)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弧形面(216)的两端低中间高,所述遮挡部(222)为与所述转轴安装部(215)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两个所述遮挡部(222)之间的所述面盖本体(221)的侧壁底面为第三弧形面(223),当所述烹饪器具处于合盖状态时,在所述转轴(30)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三弧形面(223)的两端低中间高。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沿的底面与所述转轴安装部(215)的底面之间通过弧形过渡面(217)连接,所述安装凹槽(122)的槽壁与所述凸起(12)的顶面之间通过弧形导向面(125)连接,所述弧形过渡面(217)与所述弧形导向面(125)与适配,在装配所述内衬(21)时,所述转轴安装部(215)在所述弧形导向面(125)的导向下进入所述安装凹槽(12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座(12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转轴安装槽(126)以容纳所述转轴(30)。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0)还包括转轴盖板(40),所述转轴盖板(40)盖设在所述转轴座(123)的外侧以遮挡所述转轴座(123),所述转轴盖板(40)的外表面与所述锅体(10)的外表面以及所述面盖(22)的外表面平齐。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21)的底部具有凹部(218),所述锅盖(2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凹部(218)内的内盖(23),所述内盖(23)上设置有盖牙,所述锅体(10)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锅体本体(11)、保温罩(13)以及内锅(14),所述保温罩(13)上设置有与所述盖牙配合的锅牙。
CN201721891342.2U 2017-12-28 2017-12-28 烹饪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09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91342.2U CN208709402U (zh) 2017-12-28 2017-12-28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91342.2U CN208709402U (zh) 2017-12-28 2017-12-28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09402U true CN208709402U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68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9134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09402U (zh) 2017-12-28 2017-12-28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094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64554B1 (ko) 교반기능을 구비한 조리용기용 뚜껑
CN205286092U (zh) 一种蒸汽阀防漏装的电饭煲
CN208709402U (zh) 烹饪器具
CN108968647A (zh) 一种锅具
CN209863456U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烹饪器具
CN202751225U (zh) 锅盖
CN209121929U (zh) 密封件、器具盖及蒸煮器具
CN209031891U (zh) 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8677023U (zh) 锁合结构、盖体及台嵌式蒸汽炉
CN209219936U (zh) 烹饪器具及其内锅
CN201341770Y (zh) 一种电压力锅锅盖
CN209315529U (zh) 一种锅具
CN208658888U (zh) 烹饪器具及其内锅
JP6846475B2 (ja) 多機能調理器具
CN109124319B (zh) 一种蒸笼及蒸具
CN209235756U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蒸汽阀防漏装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09331767U (zh) 烹饪器具
CN208941708U (zh) 烹饪器具
CN207627060U (zh) 电压力锅
CN209031950U (zh) 烹饪器具和用于烹饪器具的密封环
CN218651532U (zh) 一种双手脱卸式手柄
CN208503465U (zh) 弹性密封圈、锅盖组件及锅具
CN214510816U (zh) 面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9003565U (zh) 压力烹饪器具
CN209436895U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