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03465U - 弹性密封圈、锅盖组件及锅具 - Google Patents

弹性密封圈、锅盖组件及锅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03465U
CN208503465U CN201820715203.2U CN201820715203U CN208503465U CN 208503465 U CN208503465 U CN 208503465U CN 201820715203 U CN201820715203 U CN 201820715203U CN 208503465 U CN208503465 U CN 208503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d rings
guide surface
pot cover
elastic seal
seal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1520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林江
王飞
袁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1520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03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03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034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性密封圈、锅盖组件及锅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通过在弹性密封圈(2)中密封主体(21)上设置引导环(22),所述引导环(22)沿其径向的截面积从上端(22a)至下端(22b)逐渐减小,以使引导环(22)的上端具有更大的形变量,提供更大的容错空间,利于测温探头(33)顺利进入引导环(22),减少甚至避免了测温探头(33)将弹性密封圈(2)从通孔(11)中顶出的现象,进而降低了手柄(3)与锅盖主体(1)的装配难度,利于提高锅盖组件的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密封主体(21)可抵设在螺母(35)与锅盖主体(1)之间,具有密封作用。

Description

弹性密封圈、锅盖组件及锅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弹性密封圈、锅盖组件及锅具。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使电磁炉能够对锅具内的食物进行精确控温,部分适用于电磁炉的锅具的锅盖手柄上设置有测温探头及控制板,测温探头与控制板电连接,控制板与电磁炉中的控制器通讯连接,以使控制器能够根据测温探头检测到的锅具内的温度及时调节电磁炉的功率等参数,实现对锅具内食物的温度的控制。
现有技术中,锅盖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中插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的下端向外翻折形成密封主体;测温探头的一端安装在手柄中,测温探头的另一端穿设在通孔及密封圈中,测温探头伸出通孔及密封圈的一端与螺母紧固连接,以将测温探头锁紧在锅盖上,同时,密封圈的密封主体抵设在螺母与锅盖之间,以免锅具内的水汽经通孔处进入手柄内。
然而,由于锅盖由玻璃制成,在玻璃上打孔形成的通孔的精确度较低,当通孔在锅盖上的位置偏离预设位置时,在将手柄与锅盖装配时,手柄上的测温探头极易将通孔中的密封圈顶出,增加了手柄与锅盖装配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性密封圈、锅盖组件及锅具,能够减少甚至避免测温探头将弹性密封圈从通孔中顶出的现象,进而降低手柄与锅盖主体的装配难度,利于提高锅盖组件的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弹性密封圈,包括:密封主体,所述密封主体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引导环,所述引导环具有朝向所述密封主体的下端及背离所述密封主体的上端,所述引导环沿其径向的截面积从其上端至其下端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密封圈,用于锅盖主体上安装测温探头的通孔时,通过在弹性密封圈中密封主体上设置引导环,所述引导环沿其径向的截面积从上往下逐渐减小,以使引导环的上端具有更大的形变量,提供更大的容错空间,利于锅具手柄上的测温探头顺利进入引导环的上端,从而利于测温探头相对于弹性密封圈继续下移,利于避免测温探头将弹性密封圈从通孔中顶出的现象,进而利于降低手柄与锅盖主体的装配难度,利于提高锅盖组件的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密封主体可抵设在螺母与锅盖主体之间,以免蒸汽从螺母与锅盖主体之间进入手柄内,实现对手柄内的电气元件的保护。
可选地,所述引导环的内径从引导环上端至其下端逐渐减小,以较大的容错空间,同时,还能够引导测温探头进入弹性密封圈中并穿出,利于手柄与锅盖主体的装配。
可选地,所述引导环的外径从其上端至其下端逐渐增大,以较大的容错空间,同时,还能够引导弹性密封圈进入锅盖主体上的通孔,利于弹性密封圈与锅盖主体的装配。
可选地,所述密封主体呈环状,所述引导环的最小内径大于所述密封主体的内径,以利于测温探头进入引导环,同时,还能够实现测温探头与密封主体的密封配合。
可选地,所述引导环的内侧壁形成有从引导环的上端至下端延伸、且逐渐向内延伸的内引导面;所述内引导面为斜面或者弧形的曲面,以较大的容错空间,同时,还能够引导测温探头进入弹性密封圈中并穿出,利于手柄与锅盖主体的装配。
可选地,当所述内引导面为斜面时,所述内引导面与所述引导环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45°,以利于内引导面的加工,同时,利于测温探头进入引导环;当所述内引导面为弧形的曲面时,所述内引导面的切线与所述引导环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60°,以利于内引导面的加工,同时,利于测温探头进入引导环。
可选地,所述引导环的外侧壁形成有从引导环的上端至下端延伸、且逐渐向外延伸的外引导面;所述内引导面为斜面或者弧形的曲面,以较大的容错空间,同时,还能够引导弹性密封圈进入锅盖主体上的通孔,利于弹性密封圈与锅盖主体的装配。
可选地,当所述外引导面为斜面时,所述外引导面与所述引导环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45°,以利于外引导面的加工,同时,利于弹性密封圈进入锅盖主体的通孔;当所述外引导面为弧形的曲面时,所述外引导面与所述引导环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60°,以利于外引导面的加工,同时,利于弹性密封圈进入锅盖主体的通孔。
可选地,外引导面的上端通过弧形的过渡面与内引导面的上端圆滑连接,以利于引导环的加工,并进一步引导测温探头进入弹性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密封主体与所述引导环之间还连接有连接环,所述引导环、连接环及密封主体连通设置,以利于弹性密封圈的加工。
可选地,所述连接环的外径小于所述密封主体的外径,且所述连接环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密封主体的内径,以利于弹性密封圈的加工。
可选地,所述连接环与密封主体的内径之差大于等于2毫米小于等于10毫米,以利于测温探头进入弹性密封圈,同时,利于保证密封主体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所述引导环与所述连接环之间圆滑过渡连接,以利于弹性密封圈的加工,同时,利于测温探头由引导环进入连接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锅盖组件,包括:锅盖主体,所述锅盖主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置有前述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密封圈;手柄,所述手柄具有测温探头,所述测温探头穿设在所述通孔及弹性密封圈中且与锅盖主体下方的螺母紧固连接,所述弹性密封圈的密封主体抵设在所述螺母与锅盖主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盖组件,通过在弹性密封圈中密封主体上设置引导环,所述引导环沿其径向的截面积从上往下逐渐减小,以使引导环的上端具有更大的形变量,提供更大的容错空间,利于测温探头顺利进入引导环的上端,从而利于测温探头相对于弹性密封圈继续下移,减少甚至避免了测温探头将弹性密封圈从通孔中顶出的现象,进而降低了手柄与锅盖主体的装配难度,利于提高锅盖组件的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密封主体可抵设在螺母与锅盖主体之间,以免蒸汽从螺母与锅盖主体之间进入手柄内,实现对手柄内的电气元件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锅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上端可开闭地盖设有前述任一项所述的锅盖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通过在锅盖组件中设置弹性密封圈,在弹性密封圈中密封主体上设置引导环,所述引导环沿其径向的截面积从上往下逐渐减小,以使引导环的上端具有更大的形变量,提供更大的容错空间,利于测温探头顺利进入引导环的上端,从而利于测温探头相对于弹性密封圈继续下移,减少甚至避免了测温探头将弹性密封圈从通孔中顶出的现象,进而降低了手柄与锅盖主体的装配难度,利于提高锅盖组件的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密封主体可抵设在螺母与锅盖主体之间,以免蒸汽从螺母与锅盖主体之间进入手柄内,实现对手柄内的电气元件的保护。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锅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锅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1在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锅盖组件中弹性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图5在C-C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锅盖组件中弹性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锅盖主体;11-通孔;
2-弹性密封圈;21-密封主体;22-引导环;22a-上端;22b-下端;221-内引导面;222-外引导面;23-连接环;
3-手柄;31-手柄底座;32-手柄上盖;33-测温探头;34-防溢电极;35-螺母。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上”、“下”、“内”、“外”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锅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锅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图1在A-A处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锅盖组件中弹性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图5在C-C处的剖视图;图7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锅盖组件中弹性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二。
请参照图1-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锅盖组件,包括锅盖主体1 及手柄3。
手柄3包括:手柄底座31及手柄上盖32,手柄底座31与手柄上盖32共同形成有安装空间。安装空间中设置有测温探头33、控制板,测温探头33可穿出手柄底座31中并与锅盖主体1连接。手柄底座31具体可与手柄上盖32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螺钉紧固连接和/或卡接,以便于对安装空间中的测温探头33、控制板等电气元件进行检修。
其中,测温探头33用于检测锅具内的温度,测温探头33与控制板电连接,控制板与电磁炉中的控制器通讯连接,控制板板将测温探头33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发送给电磁炉中的控制器,控制器则能够该温度信号及时调节电磁炉的功率、加热时长等参数,实现对锅具内食物的温度的控制。
当然,手柄3的结构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对手柄3 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锅盖主体1可为由玻璃制成的盖体,用于可开闭地盖设在锅具锅体上,以实现对锅体的密封,从而提高对锅具的加热效率,提高锅具的保温效果,同时,还能够避免外部的杂物等落入锅体中。
锅盖主体1上可开设有通孔11,通孔11处设置有弹性密封圈2,测温探头33可从锅盖主体1的上方穿过通孔11及弹性密封圈2;测温探头33向下穿出通孔11及弹性密封圈2的部分与螺母35紧固连接,以将测温探头33与锅盖主体1锁紧,实现手柄3与锅盖主体 1的连接。
其中,弹性密封圈2包括:密封主体21,密封主体21抵设在锅盖主体1与螺母35之间;密封主体21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引导环22,引导环22插设在通孔11中,引导环22具有朝向密封主体 21的下端22b及背离密封主体21的上端22a,引导环22沿其径向的截面积从其上端22a至其下端22b逐渐增大。其中,弹性密封圈 2具体可采用常见的弹性材料如橡胶制成。
其中,弹性密封圈2可以为回转体且具有中轴线,本实施例及下述实施例以朝向弹性密封圈2的中轴线的方向为内,以远离弹性密封圈2的中轴线的方向为外。
在一些示例中,引导环22的下端22b可向下延伸至与密封主体 21连接,引导环22与密封主体21连通设置;引导环22的上端22a 向上可延伸至与锅盖主体1上的通孔11的上端平齐,或者引导环 22的上端22a向上延伸至靠近通孔11的上端;当然,本实施例对引导环22的长度不做具体限定,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
其中,在引导环22中,引导环22的上端22a可为引导环22 上径向截面积的最小处,引导环22的下端22b可为引导环22上径向截面积的最大处。
此时,引导环22的最小内径可大于等于密封主体21的内径,以利于测温探头33进入引导环22,同时,密封主体21还能够与测温探头33密封配合,保证密封效果;引导环22的外径可小于密封主体21的外径,以利于密封主体21夹设在螺母35与锅盖主体1 之间,同时,利于引导环22插设在锅盖主体1的通孔11中。
在另一些示例中,引导环22的下端22b可通过连接环23与密封主体21连接,引导环22、连接环23及密封主体21连通设置;连接环23的内径从上至下可处处相等,连接环23的外径从上至下可处处相等,以利于弹性密封圈2的加工。
此时,连接环23的内径可大于密封主体21的内径,以利于测温探头33进入连接环23,同时,还利于保证密封主体21的密封效果,例如可使还密封主体21与测温探头33密封配合;在具体实现时,连接环23与密封主体21的内径之差大于等于2毫米小于等于 10毫米,当然,连接环23与密封圈主体的内径之差并不限于此。当然,连接环23的内径也可与密封主体21的内径相等,以能够与测温探头33密封配合。
连接环23的外径可小于密封主体21的外径,以利于密封主体 21夹设在螺母35与锅盖主体1之间,同时,利于连接环23顺利插设在锅盖主体1的通孔11中。其中,连接环23与密封主体21的外径之差具体可根据通孔11的孔径及螺母35的外径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并且,引导环22与连接环23之间圆滑过渡连接,以利于测温探头33从引导环22进入连接环23;同时,也利于弹性密封圈2与通孔11的配合。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引导环22的外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例如,引导环22的外侧壁可以为斜面、弧形曲面等;此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引导环22的外侧壁的上端与通孔11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隙,能够提供较大的容错空间。
在将手柄3与锅盖主体1装配的过程中,若通孔11在锅盖主体 1上的位置偏离预设位置,如锅盖主体1上的位置向左偏离时,则在测温探头33与引导环22的上端接触时,测温探头33的右侧向右抵压引导环22上端的右侧,由于引导环22上端的外侧壁与通孔11 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隙,引导环22上端的右侧向右具有较大的移动量,以提供较大的容错空间,利于测温探头33进入引导环22的上端,从而利于测温探头33相对于弹性密封圈2继续下移,减少甚至避免了测温探头33将弹性密封圈2从通孔11中顶出的现象,进而降低了手柄3与锅盖主体1的装配难度,利于提高锅盖组件的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引导环22的内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例如,引导环22的内侧壁可以为斜面、弧形曲面等;如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引导环22的内侧壁的上端与测温探头33之间可具有较大的间隙,能够提供较大的容错空间。
在将手柄3与锅盖主体1装配的过程中,若通孔11在锅盖主体 1上的位置偏离预设位置,如锅盖主体1上的位置向左偏离时,则在测温探头33与引导环22的上端接触时,测温探头33可向右偏移较大的距离,也即引导环22的上端能够提供较大的容错空间,利于测温探头33进入引导环22的上端,从而利于测温探头33相对于弹性密封圈2继续下移,减少甚至避免了测温探头33将弹性密封圈2 从通孔11中顶出的现象,进而降低了手柄3与锅盖主体1的装配难度,利于提高锅盖组件的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并且,斜面、弧形曲面的内侧壁还可对测温探头33具有引导作用,进一步利于测温探头33进入弹性密封圈2并穿出。
当然,引导环22的结构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组件,通过在弹性密封圈2中密封主体21 上设置引导环22,引导环22沿其径向的截面积从上往下逐渐减小,以使引导环22的上端具有更大的形变量,提供更大的容错空间,利于测温探头33顺利进入引导环22的上端,从而利于测温探头33 相对于弹性密封圈2继续下移,减少甚至避免了测温探头33将弹性密封圈2从通孔11中顶出的现象,进而降低了手柄3与锅盖主体1 的装配难度,利于提高锅盖组件的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密封主体21可抵设在螺母35与锅盖主体1之间,以免蒸汽从螺母35与锅盖主体1之间进入手柄3内,实现对手柄3内的电气元件的保护。
可选地,引导环22的内侧壁形成有从引导环22的上端至下端延伸、且逐渐向内延伸的内引导面221;内引导面221为斜面或者弧形的曲面,以较大的容错空间,同时,还能够引导测温探头33 进入弹性密封圈2中并穿出,利于手柄3与锅盖主体1的装配。
此外,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当内引导面221为斜面时,内引导面221与引导环22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45 °,以利于内引导面221的加工,同时,利于测温探头33进入引导环22。
当内引导面221为弧形的曲面时,内引导面221的切线与引导环22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其相应的功能即可。
在具体实现时,当内引导面221为斜面时,内引导面221与引导环22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45°,以利于内引导面221的加工,同时,利于测温探头33进入引导环22。当然,内引导面221与引导环22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并不限于此。
当内引导面221为弧形的曲面时,内引导面221的切线与引导环22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60°,以利于内引导面221的加工,同时,利于测温探头22进入引导环22。当然,内引导面221的切线与引导环22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并不限于此。
可选地,引导环22的外侧壁还形成有从引导环22的上端至下端延伸、且逐渐向外延伸的外引导面222;内引导面221为斜面或者弧形的曲面,以较大的容错空间,同时,还能够引导弹性密封圈 2的引导环22进入锅盖主体1上的通孔11,利于弹性密封圈2与锅盖主体1的装配。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当外引导面222为斜面时,外引导面222 与引导环22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45°,以利于外引导面222的加工,同时,利于弹性密封圈2进入锅盖主体1的通孔 11;当然,外引导面222与引导环22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并不限于此。
当外引导面222为弧形的曲面时,外引导面222与引导环22 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60°,以利于外引导面222 的加工,同时,利于弹性密封圈2进入锅盖主体1的通孔11。当然,外引导面222与引导环22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并不限于此。
其中,外引导面222的上端通过弧形的过渡面与内引导面221 的上端圆滑连接,以利于引导环22的加工,简化弹性密封圈2的加工工艺,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利于测温探头33进入引导环22。
本实施例中,测温探头33上可具有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 以及包覆在NTC外部的金属外壳;金属外壳上可套设有螺母套,螺母套与金属外壳螺纹连接;在测温探头33穿设在弹性密封圈2中且与锅盖主体1下方的螺母35紧固连接后,螺母套可抵设在弹性密封圈2中。如此,测温探头33的金属外壳与弹性密封圈2之间可具有一定的间隙,利于测温探头33进入弹性密封圈2,同时,通过金属壳体与螺母套的螺纹连接以及螺母套与弹性密封圈2的抵接,还利于提高测温探头33的安装可靠性,并提高通孔11处的密封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组件中,手柄3中还可以设置有防溢电极34,防溢电极34用于实现防溢功能。防溢电极34和测温探头33间隔设置,防溢电极34也与控制板电连接,如此,在锅具内的液泡到达防溢电极34及测温探头33时,液泡可将防溢电极34 与测温探头33导通,此时,防溢电极34、测温探头33及控制板形成闭合回路并产生电流信号,控制板可将该电流信号传递给电磁炉中的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该电流信号控制电磁炉降低功率或者停止加热,以使液泡消退,并防止液泡继续上溢。
其中,防溢电极34的安装方式可与测温探头33的安装方式类似。例如:锅盖主体1上还开设有可供防溢电极34穿过的通孔11,通孔11处设置有本实施例中的弹性密封圈2,防溢电极34可从锅盖主体1的上方穿过通孔11及弹性密封圈2;防溢电极34向下穿出通孔11及弹性密封圈2的部分与螺母35紧固连接,以将防溢电极34与锅盖主体1锁紧,实现手柄3与锅盖主体1的可靠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组件中,用于安装测温探头33的通孔11处,和/或,用于安装防溢电极34的通孔11处,可设置有本实施例中的弹性密封圈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弹性密封圈2不仅适用于测温探头33及防溢电极34,还可适用于其它易出现将密封圈顶出现象的装置中。
实施例二
请继续参照图1-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弹性密封圈2,包括:密封主体21,密封主体21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引导环22,引导环22 具有朝向密封主体21的下端及背离密封主体21的上端,引导环22 沿其径向的截面积从其上端至其下端逐渐增大。
本实施例提供的弹性密封圈2的结构及功能与前述实施例一中的弹性密封圈2的结构及功能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弹性密封圈2,用于锅盖主体1上安装测温探头33的通孔11时,通过在弹性密封圈2中密封主体21上设置引导环22,引导环22沿其径向的截面积从上往下逐渐减小,以使引导环22的上端具有更大的形变量,提供更大的容错空间,利于锅具手柄3上的测温探头33顺利进入引导环22的上端,从而利于测温探头33相对于弹性密封圈2继续下移,利于避免测温探头33将弹性密封圈2从通孔11中顶出的现象,进而利于降低手柄3与锅盖主体 1的装配难度,利于提高锅盖组件的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密封主体21可抵设在螺母35与锅盖主体1之间,以免蒸汽从螺母35与锅盖主体1之间进入手柄3内,实现对手柄3内的电气元件的保护。
实施例三
请继续参照图1-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锅具,包括:锅体,锅体形成有用于容纳内容物的容腔,容腔的上端形成有可供内容物进出的开口,锅体的开口处可开闭地盖设有锅盖组件。
其中,锅盖组件的结构及功能与前述实施例一种的锅盖组件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通过在锅盖组件中设置弹性密封圈2,在弹性密封圈2中密封主体21上设置引导环22,引导环22沿其径向的截面积从上往下逐渐减小,以使引导环22的上端具有更大的形变量,提供更大的容错空间,利于测温探头33顺利进入引导环22 的上端,从而利于测温探头33相对于弹性密封圈2继续下移,减少甚至避免了测温探头33将弹性密封圈2从通孔11中顶出的现象,进而降低了手柄3与锅盖主体1的装配难度,利于提高锅盖组件的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密封主体21可抵设在螺母35与锅盖主体1之间,以免蒸汽从螺母35与锅盖主体1之间进入手柄3内,实现对手柄3内的电气元件的保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弹性密封圈,包括:密封主体(21),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主体(21)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引导环(22),所述引导环(22)具有朝向所述密封主体(21)的下端(22b)及背离所述密封主体(21)的上端(22a),所述引导环(22)沿其径向的截面积从其上端(22a)至其下端(22b)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环(22)的内径从引导环(22)上端(22a)至其下端(22b)逐渐减小;
和/或,所述引导环(22)的外径从其上端(22a)至其下端(22b)逐渐增大;
和/或,所述密封主体(21)呈环状,所述引导环(22)的最小内径大于所述密封主体(21)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环(22)的内侧壁形成有从引导环(22)的上端(22a)至下端(22b)延伸、且逐渐向内延伸的内引导面(221);所述内引导面(221)为斜面或者弧形的曲面;和/或,
所述引导环(22)的外侧壁形成有从引导环(22)的上端(22a)至下端(22b)延伸、且逐渐向外延伸的外引导面(222);所述外引导面(222)为斜面或者弧形的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环(22)的内侧壁形成有所述内引导面(221)且所述引导环(22)的外侧壁形成有外引导面(222),所述外引导面(222)的上端通过弧形的过渡面与所述内引导面(221)的上端圆滑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环(22)的内侧壁形成有所述内引导面(221),当所述内引导面(221)为斜面时,所述内引导面(221)与所述引导环(22)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45°;当所述内引导面(221)为弧形的曲面时,所述内引导面(221)的切线与所述引导环(22)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60°;
和/或,所述引导环(22)的外侧壁形成有外引导面(222),当所述外引导面(222)为斜面时,所述外引导面(222)与所述引导环(22)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45°;当所述外引导面(222)为弧形的曲面时,所述外引导面(222)与所述引导环(22)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6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主体(21)与所述引导环(22)之间还连接有连接环(23),所述引导环(22)、连接环(23)及密封主体(21)连通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23)的外径小于所述密封主体(21)的外径,且所述连接环(23)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密封主体(21)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23)与密封主体(21)的内径之差大于等于2毫米小于等于10毫米;
和/或,所述引导环(22)与所述连接环(23)之间圆滑过渡连接。
9.一种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盖主体(1),所述锅盖主体(1)上开设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处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密封圈(2);
手柄(3),所述手柄(3)具有测温探头(33),所述测温探头(33)穿设在所述通孔(11)及弹性密封圈(2)中且与锅盖主体(1)下方的螺母(35)紧固连接,所述弹性密封圈(2)的密封主体(21)抵设在所述螺母(35)与锅盖主体(1)之间。
10.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上端可开闭地盖设有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锅盖组件。
CN201820715203.2U 2018-05-14 2018-05-14 弹性密封圈、锅盖组件及锅具 Active CN208503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5203.2U CN208503465U (zh) 2018-05-14 2018-05-14 弹性密封圈、锅盖组件及锅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5203.2U CN208503465U (zh) 2018-05-14 2018-05-14 弹性密封圈、锅盖组件及锅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03465U true CN208503465U (zh) 2019-02-15

Family

ID=65298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15203.2U Active CN208503465U (zh) 2018-05-14 2018-05-14 弹性密封圈、锅盖组件及锅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034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95621B1 (ko) 밸브 조립체 및 조리기기
CN208503465U (zh) 弹性密封圈、锅盖组件及锅具
CN204636121U (zh) 锅柄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锅
CN208836108U (zh) 磁控旋钮组件和电器设备
CN208836109U (zh) 磁控旋钮和电器设备
CN107874629B (zh) 一种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
CN104110708B (zh) 磁条设于支架上侧的电磁炉
CN203468290U (zh) 一种电饭煲
CN204232868U (zh) 压力锅
CN205006638U (zh) 一种压力调节机构及设有该压力调节机构的压力锅
CN208141258U (zh) 磁控旋钮和电器设备
CN208709551U (zh) 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4664640U (zh) 具有外围挡圈的炊具
CN205758319U (zh) 一种电磁炉用水壶
CN208192901U (zh) 套件、蒸汽阀及烹饪器具
CN210121079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5548285U (zh) 一种电饭煲
CN208709404U (zh) 烹饪器具
CN205125890U (zh) 一种电饭锅
CN215226772U (zh) 烹饪器具
CN112413662A (zh) 具有外围挡圈的炊具
CN209031950U (zh) 烹饪器具和用于烹饪器具的密封环
CN204813387U (zh) 电水壶
CN217785241U (zh) 底脚机构及集成灶
CN209074248U (zh) 温控器组件、加热装置组件及烹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