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01713U - 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01713U
CN208701713U CN201821270722.9U CN201821270722U CN208701713U CN 208701713 U CN208701713 U CN 208701713U CN 201821270722 U CN201821270722 U CN 201821270722U CN 208701713 U CN208701713 U CN 2087017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platen
spud pile
pile group
soil foundation
cl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7072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细坤
黄贤克
唐国林
罗锡宜
李亮
刘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osh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Fosh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Fosh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Fosh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2127072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017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017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017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涉及建筑技术领域,解决了常见斜坡软弱地基固定结构在施工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用以焊接混凝土桩与定位板,因此会对斜坡软弱地基的加固施工会造成不便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地基体上插设有第一固定桩组和第二固定桩组,第一固定桩组与第二固定桩组之间设有下压板,下压板靠近地基体的侧面设有加固锚,下压板靠近第一固定桩组的侧面设有第一凸块,第一固定桩组靠近第一凸块的侧面均对应设有第一滑槽,下压板靠近第二固定桩组的侧面设有第二凸块,第二固定桩组靠近第二凸块的侧面对应设有第二滑槽,达到可便于提高安装速度和缩短斜坡软弱地基加固工程的建设工期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中国的国土面积中将近有60%是丘陵和山地,即很多土地都是斜坡,在斜坡上填筑土石方,是土木工程建设中十分普遍的工程问题之一。斜坡软弱地基是一种特殊的斜坡地基,其特征是地基表层相对软弱,而且地基表面或软弱层底部具有一定横向坡度,在填方荷载作用下,软弱土层在产生压缩变形的同时产生指向下方一侧的横向变形,与水平软弱地基软弱土层变形集中地基中部不同,斜坡软弱地基软弱土层变形集中在下方一侧坡脚附近,下方一侧坡脚地基的剪应变会更大,更容易引起地基失稳。
现检索到一篇申请号为CN20550198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包括一列混凝土桩A和一列混凝土桩B,混凝土桩A和混凝土桩B之间的斜坡上设有定下压板,定下压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定压孔,定压孔内设有加固锚,加固锚顶端设有倒刺;各个混凝土桩A之间设有限位墙,直角梯形结构的限位墙的直角腰朝向混凝土桩B设置且直角梯形结构的限位墙的直角腰与混凝土桩B互相平行,限位墙上表面与混凝土桩A顶端齐平;所述的混凝土桩A、混凝土桩B和限位墙上方设有填压层,填压层与定下压板之间设有填充层。
在安装时,先将位于定下压板四个角的混凝土桩依次插设入斜坡,定位板以焊接的方式安装于四根混凝土桩的侧边,大面积的斜坡需要使用多个加固结构进行稳固。但是焊接的连接方式在户外施工前不仅需要提前铺设电线,而且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用以焊接混凝土桩与定位板,因此会对斜坡软弱地基的加固施工会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具有可便于提高安装速度和缩短斜坡软弱地基加固工程的建设工期,还具备良好的加固效果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包括地基体,所述地基体上插设有第一固定桩组和第二固定桩组,所述第一固定桩组与所述第二固定桩组之间设有铺设于地基体表面的下压板,所述下压板靠近所述地基体的侧面设有加固锚,所述下压板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桩组的侧面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固定桩组靠近第一凸块的侧面均对应设有第一滑槽,所述下压板靠近第二固定桩组的侧面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固定桩组靠近第二凸块的侧面对应设有第二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槽为第一凸块提供与下压板侧面相平行的限位。在安装时先将下压板卡合安装于第一固定桩组与第二固定桩组上,在完成初步固定后便可对第一固定桩组与第二固定桩组进行混凝土浇注,最后再次将下压板卡合安装于第一固定桩组与第二固定桩组上即可。通过第一凸块与第一滑槽、第二凸块与第二滑槽的凸块滑槽连接结构可便于下压板在第一固定桩组与第二固定桩组上的安装与固定,以便于提高安装速度和缩短斜坡软弱地基加固工程的建设工期。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远离所述下压板的侧面均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靠近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侧壁均对应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内穿设有限位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可供限位柱穿过,限位柱穿过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后,可为下压板提供限位,用于将下压板固定于第一固定桩组与第二固定桩组上,既可便于下压板的安装,还可提高下压板与第一固定桩组与第二固定桩组之间的整体性,进而提高对斜坡软弱地基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均与所述限位柱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两者的轴径均小于限位柱的外径,从而降低限位柱从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上脱离的几率,以提高下压板与下压板、第一固定桩组与第二固定桩组的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加固锚靠近所述下压板的端部设有连接块,所述下压板靠近所述加固锚的侧面设有与所述连接块相匹配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连接块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加固锚端部的连接块可便于加固锚在下压板上的安装,与连接块螺纹连接的安装孔可便于加固锚在下压板上的固定,加固锚穿过安装孔后通过连接块固定在下压板上,以便于斜坡软弱地基的加固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加固锚的侧面设有十字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连接块侧面的十字凹槽可便于连接块沿着安装孔的内螺纹安装与拆卸,以便于提高安装速度和缩短斜坡软弱地基加固工程的建设工期。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下压板远离所述地基体的侧面设有上压板,所述下压板与所述上压板通过锁定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下压板远离地基体侧面的上压板用于抵触连接块,以便于加固锚的固定,锁定件用于连接下压板与上压板,可便于下压板与上压板的安装,还可提高对斜坡软弱地基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块凸出于所述下压板,所述上压板接近所述连接块的侧面设有与所述连接块相匹配的连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出于下压板的连接块可提高上压板与下压板的贴合度,以降低上压板从下压板上脱离的几率,进而提高上压板与上压板的整体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桩组与所述第二固定桩组远离所述下压板的端部均设有加固锥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锥体可便于第一固定桩组与第二固定桩组在地基体上的固定,以减少第一固定桩组与第二固定桩组进入地基体的阻力,进而提高安装速度和缩短斜坡软弱地基加固工程的建设工期。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加固锚接近所述下压板侧壁固定有抵触于所述下压板的加强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加固锚侧壁且抵触于下压板的加强块可便于提高加固锚插入地基体后的稳定性,以提整体的结构稳定性,进而降低加固锚受到外力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方便安装与固定的凸块滑槽连接结构,可便于提高安装速度;
2、限位柱可提高下压板与固定桩组间的整体性;
3、方便装拆的加固锚可提高安装速度和加强下压板对地基体的加固效果。
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便于提高安装速度和缩短斜坡软弱地基加固工程的建设工期,还具备良好的加固效果,有利于促进基建行业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地基体;2、第一固定桩组;3、第二固定桩组;4、下压板;5、加固锚;6、第一凸块;7、第一滑槽;8、第二凸块;9、第二滑槽;10、第一定位孔;11、第二定位孔;12、限位柱;13、连接块;14、安装孔;15、上压板;16、锁定件;17、连接孔;18、十字凹槽;19、加固锥体;20、加强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地基体1,地基体1由软弱土层和硬基础层构成的软弱斜坡地基上的一列第一固定桩组2和一列第二固定桩组3,第一固定桩组2和第二固定桩组3贯穿软弱土层插入硬基础层,第一固定桩组2设置在斜坡底部,第二固定桩组3设置在斜坡顶部,整列第一固定桩组2与整列第二固定桩组3互相平行。地基体1上插设有第一固定桩组2和第二固定桩组3,第一固定桩组2为两个相对地基体1外露相同高度的混凝土桩,第二固定桩组3为两个相对地基体1外露相同高度的混凝土桩,第二固定桩组3相对地平面的高度大于第一固定桩组2相对地平面的高度。第一固定桩组2与第二固定桩组3之间形成一个方形的内部空间。
如图2所示,第一固定桩组2与第二固定桩组3远离下压板4的端部均设有加固锥体19,加固锥体19为与第一固定桩组2和第二固定桩组3成一体的圆锥结构,以减少第一固定桩组2与第二固定桩组3进入地基体1的阻力。第一固定桩组2与第二固定桩组3之间设有铺设于地基体1表面的下压板4,下压板4为方形金属板,下压板4靠近地基体1的侧面设有加固锚5,加固锚5为端部设有倒刺的金属杆件。
下压板4靠近第一固定桩组2的侧面设有第一凸块6。第一固定桩组2靠近第一凸块6的侧面均对应设有第一滑槽7,第一滑槽7为与第一凸台下滑轨迹相匹配的凹槽结构。下压板4靠近第二固定桩组3的侧面设有第二凸块8,第一凸块6与第二凸块8均为与下压板4成一体且往外延伸一定长度的方形凸台结构,第一凸台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二凸台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反。第二固定桩组3靠近第二凸块8的侧面对应设有第二滑槽9,第二滑槽9为与第二凸台下滑轨迹相匹配的凹槽结构。通过第一凸块6与第一滑槽7、第二凸块8与第二滑槽9的凸块滑槽连接结构可便于下压板4在第一固定桩组2与第二固定桩组3上的安装与固定,以提高施工速度和缩短斜坡软弱地基加固工程的建设工期。
第一凸块6与第二凸块8远离下压板4的侧面均设有第一定位孔10,第一滑槽7与第二滑槽9靠近第一定位孔10的侧壁均对应设有第二定位孔11,第一定位孔10与第二定位孔11均为直径相同的通孔结构。第一定位孔10与第二定位孔11内穿设有限位柱12,限位柱12为外径与第一定位孔10和第二定位孔11相同的圆柱体。第一定位孔10与第二定位孔11均与限位柱12过盈配合,第一定位孔10与第二定位孔11两者的轴径均小于限位柱12的外径,装配后使零件的表面间产生弹性压力,从而获得紧固的联接,以降低限位柱12从第一定位孔10或第二定位孔11上脱离的几率。
加固锚5靠近下压板4的端部设有连接块13,连接块13为固定于加固锚5端部且带外螺纹的圆板,下压板4靠近加固锚5的侧面设有与连接块13相匹配的安装孔14,安装孔14为与连接块13外螺纹相匹配的螺纹孔,安装孔14的内径大于加固锚5端部倒刺的最大宽度。安装孔14与连接块13螺纹连接,安装孔14沿着下压板4的厚度方向延伸的轴长小于下压板4的厚度,以使连接块13抵触于安装孔14的底部。加固锚5接近下压板4侧壁固定有抵触于下压板4的加强块20,加强块20为与加固锚5成一体的圆台结构,以增大加固锚5插入地基体1后的摩擦力,进而提高加固锚5对地基体1的稳固作用。
连接块13的厚度等于或大于安装孔14的厚度,使连接块13凸出于下压板4,上压板15接近连接块13的侧面设有与连接块13相匹配的连接孔17,连接孔17为直径与连接块13相同且沿着上压板15厚度方向延伸一定厚度的孔结构,连接孔17与安装孔14的轴长延伸方向相反。连接块13远离加固锚5的侧面设有十字凹槽18,十字凹槽18为十字型凹槽结构,以便于连接块13沿着安装孔14的内螺纹安装与拆卸。
下压板4远离地基体1的侧面设有上压板15,上压板15为尺寸与下压板4相同的方形金属板,下压板4与上压板15沿着厚度方向的侧面的四角均设有对应的通孔结构,以供锁定件16穿过,下压板4与上压板15通过锁定件16连接,锁定件16为螺栓副。
工作过程:首先将第一固定桩组2固定于地基体1上;其次,将下压板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桩组2与第二固定桩组3卡合连接,完成第二固定桩组3的预固定;其次,将第二固定桩组3根据预固定的位置插入并固定于地基体1内;其次,再将下压板4分别与第一固定桩组2和第二固定桩组3作第二次卡合连接,并对应调整第一固定桩组2与第二固定桩组3外凸的长度,直至下压板4与地基体1表面相贴合;其次,将加固锚5穿过安装孔14并插入固定于地基体1内,紧接着通过十字凹槽18对连接块13进行锁紧;再次,在下压板4的表面覆盖贴合上压板15,并通过锁紧件进行锁紧;最后,将限位柱12依次穿过第一定位孔10与第二定位孔11。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包括地基体(1),所述地基体(1)上插设有第一固定桩组(2)和第二固定桩组(3),所述第一固定桩组(2)与所述第二固定桩组(3)之间设有铺设于地基体(1)表面的下压板(4),所述下压板(4)靠近所述地基体(1)的侧面设有加固锚(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板(4)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桩组(2)的侧面设有第一凸块(6),所述第一固定桩组(2)靠近第一凸块(6)的侧面均对应设有第一滑槽(7),所述下压板(4)靠近第二固定桩组(3)的侧面设有第二凸块(8),所述第二固定桩组(3)靠近第二凸块(8)的侧面对应设有第二滑槽(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6)与第二凸块(8)远离所述下压板(4)的侧面均设有第一定位孔(10),所述第一滑槽(7)与所述第二滑槽(9)靠近所述第一定位孔(10)的侧壁均对应设有第二定位孔(11),所述第一定位孔(10)与所述第二定位孔(11)内穿设有限位柱(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孔(10)与所述第二定位孔(11)均与所述限位柱(12)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锚(5)靠近所述下压板(4)的端部设有连接块(13),所述下压板(4)靠近所述加固锚(5)的侧面设有与所述连接块(13)相匹配的安装孔(14),所述安装孔(14)与所述连接块(13)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3)远离所述加固锚(5)的侧面设有十字凹槽(18)。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板(4)远离所述地基体(1)的侧面设有上压板(15),所述下压板(4)与所述上压板(15)通过锁定件(16)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3)凸出于所述下压板(4),所述上压板(15)接近所述连接块(13)的侧面设有与所述连接块(13)相匹配的连接孔(1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桩组(2)与所述第二固定桩组(3)远离所述下压板(4)的端部均设有加固锥体(1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锚(5)接近所述下压板(4)侧壁固定有抵触于所述下压板(4)的加强块(20)。
CN201821270722.9U 2018-08-07 2018-08-07 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 Active CN2087017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70722.9U CN208701713U (zh) 2018-08-07 2018-08-07 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70722.9U CN208701713U (zh) 2018-08-07 2018-08-07 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01713U true CN208701713U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40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70722.9U Active CN208701713U (zh) 2018-08-07 2018-08-07 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017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2732A (zh) * 2021-06-09 2021-08-31 郭文杰 一种用于公路路基的柔性支撑加固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2732A (zh) * 2021-06-09 2021-08-31 郭文杰 一种用于公路路基的柔性支撑加固组件
CN113322732B (zh) * 2021-06-09 2022-01-14 郭文杰 一种用于公路路基的柔性支撑加固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51318B1 (ko) 셋 앵커 형태의 락볼트 및 프리캐스트 패널을 이용한 콘크리트 옹벽 구조물
CA1050291A (en) Process for providing a foundation pile for alternating compressive and tractive stresses and a pile thus provided
JP4850276B2 (ja) 補強土構造物および盛土補強材の定着構造
CN103174435B (zh) 一种采用u型棚架支护结构体的巷道支护方法
KR102264250B1 (ko) 블록식 보강토 옹벽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01476325B (zh) 刚性网格与桩复合地基及其应用于软土地基加固的方法
CN108951886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抗震节点
CN101220597A (zh) 微型桩抗滑组合结构及其边坡加固方法
CN208152056U (zh) 坡面锚固结构
CN211773698U (zh) 一种桩锚支护结构
CN209194544U (zh) 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
KR100956879B1 (ko) 응력분산형 마이크로파일
CN208701713U (zh) 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
CN109914422A (zh) 一种钢管与土钉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EP2108744A1 (de) Verfahren zur Sicherung von Stützmauern
KR101331219B1 (ko) 선단지지력이 보강된 마이크로 파일
KR102116085B1 (ko) 환경친화적 옹벽구조물
CN202989911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后注浆桩
CN104895090B (zh) 一种组合式梯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805060B (zh) 一种用于拉线塔拉线的基础结构及拉线固定方法
CN207211809U (zh) 地下室支撑结构
KR102663031B1 (ko) 보강재와 주름관이 적용된 복합보강유닛을 이용한 옹벽 구축 방법
CN215053113U (zh) 一种岩土边坡加固装置
CN109235444A (zh) 一种棱形预应力支护桩、桩墙及其施工方法
RU191771U1 (ru) Усиленн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из габион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