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94544U - 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94544U
CN209194544U CN201821758000.8U CN201821758000U CN209194544U CN 209194544 U CN209194544 U CN 209194544U CN 201821758000 U CN201821758000 U CN 201821758000U CN 209194544 U CN209194544 U CN 2091945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cast
situ bored
steel sheet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580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丹青
陈炜
黄小海
周军恒
温龙韬
李红慧
钱正春
杨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Middle Coal Geolog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Middle Coal Geolog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Middle Coal Geolog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Middle Coal Geolog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5800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945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945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945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包括若干第一钻孔灌注桩和第二钻孔灌注桩,所述第一钻孔灌注桩沿路基纵向间隔设置在开挖基坑侧土体内,所述第二钻孔灌注桩间隔设置在开挖路堑边坡破裂角以外的地基土体中;若干所述第一钻孔灌注桩顶部固结有混凝土冠梁,所述第二钻孔灌注桩顶部设置有混凝土系梁,所述混凝土系梁的一端与第二钻孔灌注桩顶部固结,另一端与混凝土冠梁侧壁固结;所述第一钻孔灌注桩和第二钻孔灌注桩之间设置有钢板桩。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的效果。

Description

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公路、市政等修建基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道路、市政工程中具有大量的基坑开挖工程,存在许多地质条件较差,不能放坡开挖且挖孔桩施工困难的案例,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支挡加固防护,但由于钻孔灌注桩存在抗弯能力不足和变形大的问题,常通过加大钻孔桩桩径和加密桩间距来满足基坑开挖要求,其支挡防护投资巨大,故迫切需求一种整体性强、稳定性好、造价较低且施工工艺简单的基坑开挖防护工程,并符合环保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若干第一钻孔灌注桩和第二钻孔灌注桩,所述第一钻孔灌注桩沿路基纵向间隔设置在开挖基坑侧土体内,所述第二钻孔灌注桩间隔设置在开挖路堑边坡破裂角以外的地基土体中;
若干所述第一钻孔灌注桩顶部固结有混凝土冠梁,所述第二钻孔灌注桩顶部设置有混凝土系梁,所述混凝土系梁的一端与第二钻孔灌注桩顶部固结,另一端与混凝土冠梁侧壁固结;
所述第一钻孔灌注桩和第二钻孔灌注桩之间设置有钢板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结构整体性强,第一钻孔灌注桩和第二钻孔灌注桩共同承受土压力,既能解决路堑收坡问题,又能解决挖孔桩无法使用的问题,钢板桩的设置,实现了挡水功能;可有效减少通过加大钻孔桩桩径和加密桩间距满足基坑开挖要求的工程投资,并符合环保要求,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板桩的横截面呈扩口状梯形,所述钢板桩开口处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邻所述钢板桩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插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相邻钢板桩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部向外弯折形成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部向内弯折形成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外侧壁与钢板桩开口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固定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便于钢板桩的固定,第一连接端外侧壁与钢板桩的齐平,实现了相邻钢板桩插接的平整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竖直固定有钢筋柱,所述钢筋柱与钢板桩的高度方向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强度,便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定向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钻孔灌注桩顶部套设有第二桩顶圈梁,所述第二桩顶圈梁朝向钢板桩的外壁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固定柱,所述钢板桩朝向第二钻孔灌注桩的一端固定有与固定柱适配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朝向第二桩顶圈梁的一侧设置有供固定柱插接的插接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钢板桩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口边缘竖直固定有加强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插接口与固定柱侧壁之间的摩擦,并且对插接口起到加强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钻孔灌注桩顶部套设有第一桩顶圈梁,相邻所述第一桩顶圈梁与第二桩顶圈梁之间固定有拉杆,相邻所述拉杆之间固定有钢丝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杆和钢丝网的设置用于第一钻孔灌注桩和第二钻孔灌注桩直接的连接稳定性,并且钢丝网的设置提高了顶部土层的固定作用,减少土层扰动流失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冠梁在其长度方向每隔18米设置有一道伸缩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防止混凝土冠梁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采用了组合连接的第一钻孔灌注桩和第二钻孔灌注桩、钢板桩,能够起到整体结构稳定形强,止水挡土的效果;
2.采用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能够起到便于相邻钢板桩连接的效果;
3.采用了第一桩顶圈梁和第二桩顶圈梁、拉杆以及钢丝网,能够起到提高第一钻孔灌注桩和第二钻孔灌注桩连接强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体现第一钻孔灌注桩、第二钻孔灌注桩和港版状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用于体现钢板桩与第二钻孔灌注桩连接关系的A-A线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钻孔灌注桩;2、第二钻孔灌注桩;3、混凝土冠梁;4、混凝土系梁;5、钢板桩;51、第一连接部;511、第一连接端;52、第二连接部;521、第二连接端;53、钢筋柱;54、固定筒;541、插接口;542、加强柱;6、第二桩顶圈梁;61、固定柱;7、第一桩顶圈梁;8、拉杆;9、钢丝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若干支护作用的第一钻孔灌注桩1和第二钻孔灌注桩2。第一钻孔灌注桩1沿路基纵向间隔设置在开挖基坑侧土体内,第二钻孔灌注桩2间隔设置在开挖路堑边坡破裂角以外的地基土体中。若干第一钻孔灌注桩1顶部固结有混凝土冠梁3,混凝土冠梁3在其长度方向每隔18米设置有一道伸缩缝;第二钻孔灌注桩2顶部设置有混凝土系梁4,混凝土系梁4的一端与第二钻孔灌注桩2顶部固结,另一端与混凝土冠梁3侧壁固结。第一钻孔灌注桩1、第二钻孔灌注桩2、混凝土冠梁3和混凝土系梁4组成空间桁架结构。
参照图2和图3,第一钻孔灌注桩1和第二钻孔灌注桩2之间设置有作为止水帷幕的钢板桩5。钢板桩5的横截面呈扩口状梯形,钢板桩5开口处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相邻钢板桩5的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插接固定。第一连接部51向外弯折形成第一连接端511,第二连接部52向内弯折形成第二连接端521,第一连接端511外侧壁与钢板桩5开口齐平。第一连接端511和第二连接端521分别竖直固定有钢筋柱53,钢筋柱53与钢板桩5的高度方向平行。
参照图1,为提高第一钻孔灌注桩1和第二钻孔灌注桩2的结构稳定性,提高其抗拉性,第一钻孔灌注桩1顶部套设有第一桩顶圈梁7,第二钻孔灌注桩2顶部套设有第二桩顶圈梁6,相邻第一桩顶圈梁7与第二桩顶圈梁6之间固定有拉杆8,相邻所述拉杆8之间固定有钢丝网9。
参照图3,为提高钢板桩5的结构稳定性,钢板桩5与贴合在第二钻孔灌注桩2朝向第一钻孔灌注桩1的一侧,并与第二钻孔灌注桩2插接配合。第二桩顶圈梁6朝向钢板桩5的外壁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固定柱61,钢板桩5朝向第二钻孔灌注桩2的一端固定有与固定柱61适配的固定筒54,固定筒54朝向第二桩顶圈梁6的一侧设置有供固定柱61插接的插接口541,插接口541边缘竖直固定有加强柱542。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场地条件和计算分析,确定第一钻孔灌注桩1和第二钻孔灌注桩2的桩长、桩径、间距和配筋,确定钢板桩5的桩长;
第二步:确定混凝土冠梁3和混凝土系梁4的截面、配筋和间距;
第三步:施工第一钻孔灌注桩1和第二钻孔灌注桩2;
第四步:分别施工第一桩顶圈梁7、第二桩顶圈梁6;
第五步:施工钢板桩5作为止水帷幕,并使得钢板桩5与第二桩顶圈梁6卡接配合;
第六步:分别施工混凝土冠梁3和混凝土系梁4、拉杆8、钢丝网9;
第七步:开挖基坑;
第八步:对基坑坑底进行清理、整平,浇筑垫层,施工底板及主体结构;
第九步:回填,拆除混凝土冠梁3和混凝土系梁4、第一桩顶圈梁7和第二桩顶圈梁6,拔出钢板桩5。
本实用新型的内侧采用第一钻孔灌注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外侧采用第二钻孔灌注桩作为辅助支护结构,并且以钢板桩作为止水帷幕,排距2~4m;第一钻孔灌注桩和第二钻孔灌注桩在桩顶采用混凝土冠梁和混凝土系梁连接。钢板桩是一种边缘带有联动装置,且这种联动装置可以自由组合以便形成一种连续紧密的挡土或者挡水墙的钢结构体。这种桩具有高强度、轻型、隔水性能好;耐久性强;可循环重复使用,环保效果显著,在施工中可大大减少取土量和混凝土的使用量,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施工简单,工期缩短等优点。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第一钻孔灌注桩(1)和第二钻孔灌注桩(2),所述第一钻孔灌注桩(1)沿路基纵向间隔设置在开挖基坑侧土体内,所述第二钻孔灌注桩(2)间隔设置在开挖路堑边坡破裂角以外的地基土体中;
若干所述第一钻孔灌注桩(1)顶部固结有混凝土冠梁(3),所述第二钻孔灌注桩(2)顶部设置有混凝土系梁(4),所述混凝土系梁(4)的一端与第二钻孔灌注桩(2)顶部固结,另一端与混凝土冠梁(3)侧壁固结;
所述第一钻孔灌注桩(1)和第二钻孔灌注桩(2)之间设置有钢板桩(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桩(5)的横截面呈扩口状梯形,所述钢板桩(5)开口处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相邻所述钢板桩(5)的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插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51)向外弯折形成第一连接端(511),所述第二连接部(52)向内弯折形成第二连接端(521),所述第一连接端(511)外侧壁与钢板桩(5)开口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511)和第二连接端(521)分别竖直固定有钢筋柱(53),所述钢筋柱(53)与钢板桩(5)的高度方向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钻孔灌注桩(2)顶部套设有第二桩顶圈梁(6),所述第二桩顶圈梁(6)朝向钢板桩(5)的外壁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固定柱(61),所述钢板桩(5)朝向第二钻孔灌注桩(2)的一端固定有与固定柱(61)适配的固定筒(54),所述固定筒(54)朝向第二桩顶圈梁(6)的一侧设置有供固定柱(61)插接的插接口(5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口(541)边缘竖直固定有加强柱(54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钻孔灌注桩(1)顶部套设有第一桩顶圈梁(7),相邻所述第一桩顶圈梁(7)与第二桩顶圈梁(6)之间固定有拉杆(8),相邻所述拉杆(8)之间固定有钢丝网(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冠梁(3)在其长度方向每隔18米设置有一道伸缩缝。
CN201821758000.8U 2018-10-27 2018-10-27 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 Active CN2091945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58000.8U CN209194544U (zh) 2018-10-27 2018-10-27 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58000.8U CN209194544U (zh) 2018-10-27 2018-10-27 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94544U true CN209194544U (zh) 2019-08-02

Family

ID=67409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58000.8U Active CN209194544U (zh) 2018-10-27 2018-10-27 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9454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1775A (zh) * 2020-04-14 2020-08-07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淤泥质土层深基坑支护的综合系统及方法
CN111622203A (zh) * 2020-05-18 2020-09-04 宁波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软质地基结构及其处理方法
CN111705809A (zh) * 2020-06-18 2020-09-25 深圳市蛇口招商港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施工结构及深基坑施工方法
CN113136875A (zh) * 2021-04-29 2021-07-20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1775A (zh) * 2020-04-14 2020-08-07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淤泥质土层深基坑支护的综合系统及方法
CN111622203A (zh) * 2020-05-18 2020-09-04 宁波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软质地基结构及其处理方法
CN111622203B (zh) * 2020-05-18 2021-10-01 宁波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软质地基结构及其处理方法
CN111705809A (zh) * 2020-06-18 2020-09-25 深圳市蛇口招商港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施工结构及深基坑施工方法
CN113136875A (zh) * 2021-04-29 2021-07-20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136875B (zh) * 2021-04-29 2022-03-08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94544U (zh) 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
CN201125354Y (zh) 陡坡路基支挡加固结构
CN101476325B (zh) 刚性网格与桩复合地基及其应用于软土地基加固的方法
CN109356173A (zh) 一种拼装式锚杆框架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778793B (zh) 一种空洞塌陷防治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7447613A (zh) 一种深厚超软土路堤及施工方法
CN108625244A (zh) 一种路基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4571996U (zh) 一种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
CN114575208A (zh) 一种便于预制安装的陡坡路基结构
CN101838957A (zh) 整体式t形外悬臂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CN104712341A (zh) 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CN112411615A (zh) 一种装配式泥石流排导槽挡土墙的设计方法
CN103410155B (zh) 一种可回收前置装配式支撑围护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CN216839463U (zh) 基坑中的贴边局部深基坑的组合支护
CN212247676U (zh) 一种既有铁路路基地下排水系统重建结构
CN214459270U (zh) 路基拼接拓宽结构
CN209324377U (zh) 拱盖法暗挖地铁车站拱脚加固结构
CN211080248U (zh) 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道路的深基坑支护结构
CN209555946U (zh) 一种高路堤垮塌的修复结构
CN209620049U (zh) 一种拼装式锚杆框架梁结构
CN207017097U (zh) 深厚超软土路堤
CN110130399A (zh) 倾斜支护与主体结构结合的梯形管廊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0424488A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
CN212582661U (zh) 一种线路架空用人工挖孔桩
CN220847181U (zh) 一种涵洞接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