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71996U - 一种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71996U
CN204571996U CN201520147450.3U CN201520147450U CN204571996U CN 204571996 U CN204571996 U CN 204571996U CN 201520147450 U CN201520147450 U CN 201520147450U CN 204571996 U CN204571996 U CN 2045719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y
collar tie
uplift pile
tie beam
t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474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志仁
柳兴旺
王俊
康华
王天明
毛念华
杨沛敏
张海
罗世明
杜宇
王立新
曹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Firs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Firs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Firs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Firs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474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719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71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719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浅覆土条件下的隧道掘进,会导致盾构法隧道掘削面失稳与坍塌、地表隆沉等不利情况。本实用新型在双向的盾构隧道之间和两侧均纵向设置有成列布置的抗拔桩,两侧的抗拔桩顶部设置有呈矩形的圈梁,圈梁内设置有双向密肋板;双向密肋板由混凝土面板和混凝土面板底面设置的双向密肋梁组成,双向密肋梁呈横纵交叉的格状分布;混凝土面板与双向密肋梁整体立模,一次浇筑成型;圈梁通过内侧预留的钢筋接驳器与双向密肋板连接成整体。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阻断浅覆土条件下盾构掘进压力引起的地层隆沉变形,能降低工程竣工后地面临时超载对下方运营隧道的不利影响,可确保浅覆土区域盾构隧道的正常掘进。

Description

一种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国内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而言,盾构法隧道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对于盾构法隧道工程而言,隧道覆土厚度是影响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由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原理决定的。盾构法隧道最小覆土厚度主要是基于盾构掘进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工程自身安全而提出的,既有工程经验与相关规范已明确提出,盾构法隧道最小覆土厚度一般不宜小于一倍洞径(约6m左右)。然而,受制于线路走向与隧道两端车站埋深的影响,以及隧道穿越江河或丘陵地带等地形起伏较大区域,局部地段的隧道覆土厚度往往小于一倍洞径,尤其在地铁车站两端盾构始发或接收区域,极端情况下,隧道最小覆土厚度只有3m左右。
目前,浅覆土地层条件下盾构法隧道施工时,一般采用地面临时压重或地层注浆加固等方法进行处理,此类地层处理方式简单易行、造价低廉,运用相对广泛,但是实施效果相对较差,容易引起隧道上方地层的松动与裂缝,在地层加固不到位的情况下,无法避免地层隆起的变形趋势,无法切实保障浅覆土地层条件下盾构法隧道掘进时地层的稳定性与隧道自身的安全。浅覆土地层条件下,常规的临时压重或地层注浆处理,无法保护运营中隧道不受地面临时荷载的不利影响,可能导致运营中隧道管片裂缝与渗漏水情况的出现,降低隧道的长期耐久性与稳定性,同时也无法保护地面构筑物与居民不受列车运营振动与噪音的不利影响,难以符合百年工程的设计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 有效阻断浅覆土条件下盾构掘进压力引起的地层隆沉变形, 并能有效降低工程竣工后,地面临时超载对下方运营隧道的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
双向的盾构隧道之间和两侧均纵向设置有成列布置的抗拔桩,两侧的抗拔桩顶部设置有呈矩形的圈梁,圈梁内设置有双向密肋板。
双向密肋板由混凝土面板和混凝土面板底面设置的双向密肋梁组成,双向密肋梁呈横纵交叉的格状分布;
混凝土面板与双向密肋梁整体立模,一次浇筑成型。
圈梁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冠梁。
抗拔桩为扩底桩,由桩体和底部的扩大端两部分组成。
抗拔桩的桩顶伸入圈梁内,伸入深度不少于0.5倍的桩径。
圈梁内侧预留有钢筋接驳器,圈梁通过钢筋接驳器与双向密肋板连接成整体。
盾构隧道与其外侧的抗拔桩之间的净距不小于盾构隧道直径的0.5倍;
盾构隧道与其顶部的双向密肋板之间的净距不小于1.5m;
抗拔桩的直径为1~1.5m,纵向相邻的抗拔桩之间的净距不小于抗拔桩直径,桩底扩大端与盾构隧道底之间距离不小于盾构隧道直径的0.5倍;
圈梁的宽度为1~1.5m,高度为0.8~1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自上而下主要由三部分体系组成,各体系均采用成熟工法施工,涉及材料均为常规材料。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抵抗盾构掘进时掘削面顶进压力的不利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原理实现:掘削面顶进压力一般大于静止土压力,掘削面前方土体呈现远离盾构方向的位移趋势,地表呈现隆起的变形趋势,相应的附加荷载将首先传递至密肋板,密肋板由于较大的刚度与回填土的压重效应,变形很小,密肋板受到的附加荷载将会通过圈梁传递至抗拔桩体系,利用抗拔桩摩阻力与扩大端的共同作用抵抗抗拔桩受到的附加荷载。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不但能有效阻断浅覆土条件下盾构掘进压力引起的地层隆沉变形,还能有效降低工程竣工后,地面临时超载对下方运营隧道的不利影响,可确保浅覆土区域盾构隧道的正常掘进,可实现降低隧道施工风险与运营风险的目的,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公路等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加固措施各组体系的相对位置关系平面示意图。
图2为加固措施各组体系的相对位置关系剖面示意图。
图3为双向密肋板体系平面示意图。
图4为双向密肋板梁板节点构造图。
图中,1-原状土,2-回填土,3-双向密肋板,4-圈梁,5-抗拔桩,6-混凝土面板,7-双向密肋梁,8-盾构隧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从理论上讲土压平衡盾构掘进时,掘削面顶进压力一般大于静止土压力,小于被动土压力,使前方地层呈现略微隆起的变形趋势,通过掘进速度(渣土进入量)与螺旋输送机旋转速度(渣土排出量)的匹配实现动态平衡,掘削面顶进压力的波动受盾构掘进速度、螺旋机旋转速度、土舱内渣土的塑流性与渗透性、以及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在现有施工技术水平条件下,掘削面顶进压力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当浅覆土地段地层所能承受的盾构顶进压力波动值超过其承载能力后,地层就会出现相应的隆沉变形。
本实用新型浅覆土区域盾构施工按照“荷载传递”的基本思路进行设计与施工,第一组为密肋板系统;第二组为圈梁系统;第三组为抗拔桩系统。三组体系共同作用平衡盾构顶进压力,当隧道上覆土中无法有效平衡盾构顶进压力时,相应的附加荷载将首先传递至密肋板,密肋板受到的附加荷载将会通过圈梁传递至抗拔桩体系,利用抗拔桩摩阻力与扩大端的共同作用抵抗抗拔桩受到的附加荷载。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能将地面临时超载通过密肋板、圈梁与抗拔桩传递至地层深处,避免超载对道路下方既有隧道的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可确保浅覆土区域盾构隧道的正常掘进,可实现降低隧道施工风险与运营风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在双向的盾构隧道8之间和两侧均纵向设置有成列布置的抗拔桩5,共三列。两侧的抗拔桩5顶部设置有呈矩形的圈梁4,圈梁4内设置有双向密肋板3。圈梁4内侧预留有钢筋接驳器,圈梁4通过钢筋接驳器与双向密肋板3连接成整体。
双向密肋板3由混凝土面板6和混凝土面板6底面设置的双向密肋梁7组成,双向密肋梁7呈横纵交叉的格状分布;混凝土面板6与双向密肋梁7整体立模,一次浇筑成型。圈梁4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冠梁。
抗拔桩5为扩底桩,由桩体和底部的扩大端两部分组成,抗拔桩5的桩顶伸入圈梁4内,伸入深度不少于0.5倍的桩径。
双向的盾构隧道8之间的距离为6m,中央的抗拔桩5位于双向盾构隧道8之间的中线处。盾构隧道(8)与其外侧的抗拔桩(5)之间的净距不小于盾构隧道直径的0.5倍。盾构隧道8与其顶部的双向密肋板3之间的净距不小于1.5m。抗拔桩5的直径为1~1.5m,纵向相邻的抗拔桩5之间的净距不小于抗拔桩直径,桩底扩大端与盾构隧道8底之间距离不小于盾构隧道直径的0.5倍。圈梁4的宽度为1~1.5m,高度为0.8~1m。
盾构掘进时,顶进压力由地层传递至双向密肋板3,再由双向密肋板3传递至圈梁4,再通过圈梁4传至抗拔桩5,最后通过抗拔桩5扩散至地层深处。地面临时超载通过回填土2传至双向密肋板3,再由双向密肋板3传至圈梁4,通过圈梁4传至抗拔桩5,再通过抗拔桩5传递至地层深处。
上述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的构建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根据线路走向与设计要求,将区间隧道拱顶覆土厚度小于一倍隧道直径的区域确定为浅覆土区域,根据相关设计要求,在现场确定抗拔桩5、圈梁4与双向密肋板3的施做位置与范围;
步骤二: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后,进行场地平整,并根据需要对基坑采取临时保护措施;
步骤三: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抗拔桩5的坐标位置,并按设计要求旋挖成孔,施做抗拔桩5;
抗拔桩桩底扩孔前,首先需确定扩大端相关参数,成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将钻头提起,更换扩孔钻头,将钻头通过钻杆连接后放到孔底位置,在主导钻杆上标示扩孔前位置及扩孔所需位移值后,将钻具上移提升,开钻孔开始扩孔。钻孔、扩孔完毕,应清除孔底虚土和积水,由于钻孔桩桩底体积加大,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确保导管埋深不影响混凝土灌注质量,在成桩过程中,混凝土灌注必须确保其连续性,并确保混凝土的总方量;
步骤四:凿除抗拔桩5桩顶部分浮浆,立模板、绑扎钢筋、浇注混凝土的圈梁4,在圈梁4内侧预留钢筋接驳器,确保抗拔桩桩5顶伸入圈梁内不小于0.5倍桩径;
步骤五:根据现场情况,按照双向密肋梁7截面设计要求,开挖双向密肋梁7沟槽,立模板,绑扎钢筋,浇注混凝土,混凝土面板6与双向密肋梁7整体浇注,一次成型,形成双向密肋板3;
步骤六:通过圈梁4内侧预留的钢筋接驳器,双向密肋板3与圈梁4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有效的传力体系;
步骤七:对所有混凝土构件进行充分养护,达到混凝土构件设计强度条件后,进行基坑回填,并按要求对回填土2进行压实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7)

1.一种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
双向的盾构隧道(8)之间和两侧均纵向设置有成列布置的抗拔桩(5),两侧的抗拔桩(5)顶部设置有呈矩形的圈梁(4),圈梁(4)内设置有双向密肋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
双向密肋板(3)由混凝土面板(6)和混凝土面板(6)底面设置的双向密肋梁(7)组成,双向密肋梁(7)呈横纵交叉的格状分布;
混凝土面板(6)与双向密肋梁(7)整体立模,一次浇筑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
圈梁(4)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冠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
抗拔桩(5)为扩底桩,由桩体和底部的扩大端两部分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
抗拔桩(5)的桩顶伸入圈梁(4)内,伸入深度不少于0.5倍的桩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
圈梁(4)内侧预留有钢筋接驳器,圈梁(4)通过钢筋接驳器与双向密肋板(3)连接成整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
盾构隧道(8)与其外侧的抗拔桩(5)之间的净距不小于盾构隧道直径的0.5倍;
盾构隧道(8)与其顶部的双向密肋板(3)之间的净距不小于1.5m;
抗拔桩(5)的直径为1~1.5m,纵向相邻的抗拔桩(5)之间的净距不小于抗拔桩直径,桩底扩大端与盾构隧道(8)底之间距离不小于盾构隧道直径的0.5倍;
圈梁(4)的宽度为1~1.5m,高度为0.8~1m。
CN201520147450.3U 2015-03-16 2015-03-16 一种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 Active CN2045719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47450.3U CN204571996U (zh) 2015-03-16 2015-03-16 一种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47450.3U CN204571996U (zh) 2015-03-16 2015-03-16 一种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71996U true CN204571996U (zh) 2015-08-19

Family

ID=53864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47450.3U Active CN204571996U (zh) 2015-03-16 2015-03-16 一种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71996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2341A (zh) * 2015-03-16 2015-06-17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CN105040746A (zh) * 2015-08-26 2015-11-11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框架式隔离保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5133664A (zh) * 2015-08-26 2015-12-09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框架式隔离保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7100629A (zh) * 2017-06-30 2017-08-29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盾构隧道下卧软土层塑性变形的控制方法及结构
CN108005129A (zh) * 2017-09-28 2018-05-08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控制隧道竖向变形的防护结构体系及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2341A (zh) * 2015-03-16 2015-06-17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CN105040746A (zh) * 2015-08-26 2015-11-11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框架式隔离保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5133664A (zh) * 2015-08-26 2015-12-09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框架式隔离保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7100629A (zh) * 2017-06-30 2017-08-29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盾构隧道下卧软土层塑性变形的控制方法及结构
CN107100629B (zh) * 2017-06-30 2023-11-07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盾构隧道下卧软土层塑性变形的控制方法及结构
CN108005129A (zh) * 2017-09-28 2018-05-08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控制隧道竖向变形的防护结构体系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71996U (zh) 一种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
CN107503257B (zh) 一种傍山高填路堤稳定与变形控制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411993A (zh) 穿越巨型溶洞大厅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0580190C (zh) 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
CN101280568A (zh) 对相邻已运营地铁区间隧道形成保护的车站基坑施工方法
CN106930321B (zh) 一种大直径顶管结合洞桩修建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2733413A (zh) 一种运营地铁隧道沉降控制方法
CN105464134B (zh) 既有设施下多层地下空间顺逆结合施工方法及支护结构
CN102359046A (zh) 一种高填方路基拼接方法
CN105178327A (zh) 一种基坑工程的复合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7109475U (zh) 傍山高填路堤稳定与变形控制结构
CN106437726A (zh) 浅埋暗挖隧道过地裂缝破碎带施工方法
CN110374134A (zh) 一种适用于挡土墙加高的组合构件及施工方法
CN109183809B (zh) 一种淤泥质黏土深基坑工程复合支护换撑的施工方法
CN204401385U (zh) 一种处理深厚软土岩溶地基的路基结构
CN102691302B (zh) 一种用于深基坑支护的混凝土结构
CN103290847A (zh) 超大面积深基坑内斜梁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1321616Y (zh) 深基坑支挡加固防渗止水构造
CN106759461A (zh) 抗隆支护结构
CN205475197U (zh) 松软土岩溶地基加固结构
CN104712341A (zh) 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CN109594575A (zh) 一种沉井周边注浆加固土体施工方法
CN104532714A (zh) 一种处理深厚软土岩溶地基的路基结构
CN101838957A (zh) 整体式t形外悬臂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CN204940298U (zh) 一种基坑工程的复合围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