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87367U - 一种减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87367U
CN208687367U CN201821321729.9U CN201821321729U CN208687367U CN 208687367 U CN208687367 U CN 208687367U CN 201821321729 U CN201821321729 U CN 201821321729U CN 208687367 U CN208687367 U CN 208687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valve
communicated
main switch
pressure redu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2172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卫
董荣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ngyuan Equipment &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ngyuan Equipment &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ngyuan Equipment &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ngyuan Equipment &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2172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87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87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87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压系统,属于船舶管道压力调节技术领域,旨在提高减压系统使用的安全性,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主开关,所述主开关上连通有减压阀,所述减压阀上连通有干线压力表,所述主开关与减压阀之间连通有主压力表,所述减压阀远离主开关的一端连通有支线开关。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减压系统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减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管道压力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压系统。
背景技术
船舶内通过各种管道向相应设备提供需要的压力,一般船舶内产生压力的装置仅产生高压,但有些设备需要使用抵压驱动,高压管道与低压管道之间常设置有减压系统。
如图1所示,减压系统包括与减压系统输入高压管道连通的主开关1,主开关1上连通有减压阀2,调整减压阀2能实现减压阀2远离主开关1一端的输出压力大小的调整,减压阀2远离主开关1的一端连通有测量减压阀2输出端压力大小的干线压力表21,主开关1与减压阀2之间连通有连通阀5,减压阀2与干线压力表21之间连通有连通阀5,连通阀5远离减压阀2与干线压力表21的一端为减压系统的压力输出端。
现有的减压系统虽然能实现将较高的主气压通过调压器将压力调整至所需的较低压力,但减压系统使用时的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压系统,具有提高减压系统使用安全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减压系统,包括主开关,所述主开关上连通有减压阀,所述减压阀上连通有干线压力表,所述主开关与减压阀之间连通有主压力表,所述减压阀远离主开关的一端连通有支线开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开启主开关前,先将支线开关闭合,同时将减压阀调节到最小,开启主开关,观察主压力表上的示数,确定主压力表上显示的数值在指定范围内,保证主开关开启后减压系统的输入压力在减压系统规定的压力范围内,避免输入减压系统的压力过大时开启减压阀对减压阀造成损伤;转动减压阀上的旋钮,同时观察干线压力表示行的示数,当干线压力表显示的示数达到规定的压力范围后,将支线开关开启,实现减压系统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开关与减压阀之间连通有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向阀确保气流仅能从主开关流入减压系统内,避免主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时减压系统内的气体产生回流,影响主开关前的设备运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开关与单向阀之间设置有连通阀,所述连通阀上连通有主安全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主开关与减压阀之间的压力大于主压力表的测量范围时,主安全阀开启,使主开关与减压阀之间多余的压力释放出来,避免主压力表的损坏,同时主安全阀开启后能避免减压系统内承受较大压力产生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安全阀远离主开关的一端连通有蜂鸣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安全阀开启后,主开关与减压阀之间多余的压力流经蜂鸣器,蜂鸣器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排查故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压阀与支线开关之间设置有连通阀,所述连通阀上连通有干线安全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减压阀与支线开关之间的压力大于规定的最大输出压力时,干线安全阀开启,将多余的压力从干线安全阀内排出,防止减压系统输出超过规定的最大压力,对使用设备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干线安全阀上连通有蜂鸣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干线安全阀开启后,蜂鸣器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关闭支线开关对减压系统进行故障排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压阀远离主开关的一端连通有若干互独立的支线开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支线开关分别控制对减压系统输出端的输出压力进行控制,能使减压系统能分别向不同设备提供相同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线开关远离减压阀的一端连通有支线压力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线压力表能精确检测减压系统的输出压力,便于及时发现输出压力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开关上连通有若干相互独立的干线开关,所述干线开关远离主开关的一端分别连通有减压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别调整两个减压阀,能使减压系统输出两种不同的压力,当其中某个减压阀的所在干线管路出现问题时,能单独对某个减压阀所在管路进行检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开关上设置有把手,所述减压阀上设置有旋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的设置便于主开关的开闭,旋钮的设置便于调整减压阀远离主开关一端的压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开启主开关前,先将支线开关闭合,同时将减压阀调节到最小,开启主开关,观察主压力表上的示数,确定主压力表上显示的数值在指定范围内,保证主开关开启后减压系统的输入压力在减压系统规定的压力范围内,避免输入减压系统的压力过大时开启减压阀对减压阀造成损伤;转动减压阀上的旋钮,同时观察干线压力表示行的示数,当干线压力表显示的示数达到规定的压力范围后,将支线开关开启,实现减压系统的正常工作;
2、单向阀确保气流仅能从主开关流入减压系统内,避免主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时减压系统内的气体产生回流,影响主开关前的设备运行;
3、当减压阀与支线开关之间的压力大于规定的最大输出压力时,干线安全阀开启,将多余的压力从干线安全阀内排出,防止减压系统输出超过规定的最大压力,对使用设备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开关;11、主压力表;12、单向阀;13、把手;2、减压阀;21、干线压力表;22、支线开关;23、旋钮;24、支线压力表;3、主安全阀;31、蜂鸣器;32、干线安全阀;4、管道;5、连通阀;6、干线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一种减压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主开关1,主开关1上设置有控制主开关1通断的把手13,主开关1上连通有连通阀5,连通阀5为三通阀,连通阀5一端与主开关1连通,一端连通有主压力表11,一端连通有单向阀12。
单向阀12确保气流仅能从主开关1流出,避免气体产生回流,影响主开关1前的设备运行。
单向阀12上连通有减压阀2,减压阀2上设置有调整减压阀2通过压力大小的旋钮23。减压阀2远离单向阀12的一端连通有连通阀5,连通阀5为三通阀,连通阀5一端连通于减压阀2,一端连通有干线压力表21,一端连通有支线开关22。
各阀门、开关、压力表之间通过管道4连通。
一种减压系统,其工作过程如下:
当开启主开关1前,先将支线开关22闭合,同时将减压阀2调节到最小,扳动把手13开启主开关1,观察主压力表11上的示数,确定主压力表11上显示的数值在指定范围内,转动减压阀2上的旋钮23,同时观察干线压力表21示行的示数,当干线压力表21显示的示数达到规定的压力范围后,将支线开关22开启,实现减压系统的正常工作。
通过该减压系统向其他设备提供压力时,先观察主压力表11上的示数,确保减压阀2前的压力在规定范围内,增加了减压阀2使用的安全性,也增加了整个减压系统的安全性。
调整减压阀2使干线压力表21的示数在规定的输出压力范围内,此时直线开关前的压力等于减压系统的输出压力,再开启支线开关22,避免开启支线开关22后,减压系统实际输出的压力高于减压系统的规定输出压力,对减压系统连接的设备造成损伤,提高减压系统对于其连接的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实施例2
一种减压系统,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主开关1与减压阀2之间连通有放压系统,放压系统包括与主开关1连通的主安全阀3,当主开关1处于开启状态时,若主开关1与减压阀2之间的压力大于主压力表11的测量范围时,主安全阀3开启,使主开关1与减压阀2之间多余的压力释放出来,避免主压力表11的损坏,同时主安全阀3开启后能避免减压系统内承受较大压力产生的损伤。
主安全阀3上连通有蜂鸣器31,当主安全阀3开启后,主开关1与减压阀2之间多余的压力流经蜂鸣器31,蜂鸣器31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排查故障。
减压阀2与支线开关22之间连通有干线安全阀32,当减压阀2与支线开关22之间的压力大于规定的最大输出压力时,干线安全阀32开启,将多余的压力从干线安全阀32内排出,防止减压系统输出超过规定的最大压力,对使用设备造成损坏。
干线安全阀32上连通有蜂鸣器31,当干线安全阀32开启后,蜂鸣器31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关闭支线开关22对减压系统进行故障排查。
实施例3
一种减压系统,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减压阀2远离主开关1的一端连通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支线开关22,支线开关22远离减压阀2的一端连通有支线压力表24,支线压力表24上连通于减压系统的输出设备。
当需要向多个设备提供压力时,可分别控制两个支线开关22实现减压系统向不同设备提供需要的压力,同时支线压力表24能精确检测减压系统的输出压力,便于及时发现输出压力的变化。
实施例4
一种减压系统,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安全阀远离主开关1的一端分别连通有两个干线开关6,两个干线开关6上分别连通有减压阀2,减压系统内的两个减压阀2远离干线开关6的一端连通有相同的结构。
分别调整两个减压阀2,能使减压系统输出两种不同的压力,当其中某个减压阀2的所在干线管路出现问题时,能单独对某个减压阀2所在管路进行检修。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减压系统,包括主开关(1),所述主开关(1)上连通有减压阀(2),所述减压阀(2)上连通有干线压力表(2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开关(1)与减压阀(2)之间连通有主压力表(11),所述减压阀(2)远离主开关(1)的一端连通有支线开关(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开关(1)与减压阀(2)之间连通有单向阀(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开关(1)与单向阀(12)之间设置有连通阀(5),所述连通阀(5)上连通有主安全阀(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安全阀(3)远离主开关(1)的一端连通有蜂鸣器(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阀(2)与支线开关(22)之间设置有连通阀(5),所述连通阀(5)上连通有干线安全阀(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线安全阀(32)上连通有蜂鸣器(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阀(2)远离主开关(1)的一端连通有若干互独立的支线开关(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减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线开关(22)远离减压阀(2)的一端连通有支线压力表(2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开关(1)上连通有若干相互独立的干线开关(6),所述干线开关(6)远离主开关(1)的一端分别连通有减压阀(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开关(1)上设置有把手(13),所述减压阀(2)上设置有旋钮(23)。
CN201821321729.9U 2018-08-15 2018-08-15 一种减压系统 Active CN208687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21729.9U CN208687367U (zh) 2018-08-15 2018-08-15 一种减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21729.9U CN208687367U (zh) 2018-08-15 2018-08-15 一种减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87367U true CN208687367U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85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21729.9U Active CN208687367U (zh) 2018-08-15 2018-08-15 一种减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873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TE480303T1 (de) Verstauungsanordnung für eine besatzungssauerstoffmaske mit einem selektiven druckablassventil
WO2019096111A1 (zh) 一种机车及其后备制动设备
CN208687367U (zh) 一种减压系统
CN204358193U (zh) 一种先导式气体安全泄压阀
CN202676410U (zh) 管道试压辅助装置
JP2014173723A (ja) 遠隔操作装置及び原子力プラントの遠隔操作装置
CN103727392A (zh) 一种重要仪表气源切换装置
CN107741296B (zh) 一种带电气比例阀的压力传感器自动调试装置
CN202708129U (zh) 一种消防栓阀杆
CN104832788B (zh) 一种节能便捷型蒸汽分汽装置
CN205191226U (zh) 具备检测气压稳定传输的燃气调压系统
CN110440035B (zh) 一种医用气体区域阀门箱
CN203891115U (zh) 一种具有自动泄压功能的给水设备
CN208966738U (zh) 一种线性降压的气压控制系统
CN208886386U (zh) 一种船用空气减压装置
CN203757374U (zh) 氮气减压箱
CN205781254U (zh) 一种气囊阀阀门启闭控制系统
CN204512043U (zh) 一种汽轮机主蒸汽回路速关阀冗余遥控停机控制回路
CN219063103U (zh) 气源控制面板
CN206545780U (zh) 一种用于氯气储槽sis系统的仪表风气源紧急切换系统
CN111003202A (zh) 一种舱盖充放气加载试验系统及使用方法
JP2015087232A5 (zh)
CN203757375U (zh) 一种改进的氮气减压箱
CN212080279U (zh) 一种压差开启的燃气紧急切断阀
CN217053596U (zh) 供水管网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