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82680U - 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82680U
CN208682680U CN201821118107.6U CN201821118107U CN208682680U CN 208682680 U CN208682680 U CN 208682680U CN 201821118107 U CN201821118107 U CN 201821118107U CN 208682680 U CN208682680 U CN 2086826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cking
table top
connection structure
backrest
fl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1810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四刚
杨双华
李坤霖
李波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Adien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anfeng Adien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anfeng Adien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anfeng Adien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1810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826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826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826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过渡板,两个过渡板相对,两个过渡板之间设有靠背上横梁,靠背上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过渡板连接,本实用新型靠背上横梁与靠背侧板上铰接的过渡板之间通过三个对接台面与三个对接区对接,形成类似榫卯的连接结构,靠背上横梁安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另外靠背上横梁上主要支撑肩部的位置更靠前,可以适应不同体型的乘员,同时有效提升了整个靠背骨架的抗剪性。

Description

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是汽车零部件中主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在汽车座椅设计时,为提高舒适性,除了座椅靠背的角度可调,部分座椅还增加了座椅靠背颈肩部的角度调节功能,以满足不同体态、不同体型的乘客对舒适性的要求。类似于靠背整体角度的调节,靠背颈肩部的角度调节一般也通过调角器实现,即通过安装于靠背边管(板)上的调角器实现靠背肩部骨架相对靠背骨架之间的转动,为方便靠背肩部骨架与调角器、靠背边板之间的连接,靠背的肩部不能再采用传统结构的横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其关键在于:两个相对设置的过渡板,两个所述过渡板之间设有靠背上横梁,该靠背上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过渡板连接;
所述过渡板包括过渡板本体,所述过渡板本体的两侧边分别朝内弯折形成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其中所述第一对接板位于所述第二对接板的前方,所述第一对接板上设有第一对接区,第二对接板上设有第二对接区和第三对接区;
所述靠背上横梁包括横梁本体,该横梁本体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朝后翻折形成上翻折边和下翻折边,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对接台面,所述上翻折边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对接台面,所述下翻折边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对接台面,所述第一对接台面从后方抵紧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对接区上,所述第二对接台面从内侧绕过对应的所述第二对接区后从前方扣紧在所述第二对接区上,所述第三对接台面从内侧绕过对应的所述第三对接区后从前方扣紧在所述第三对接区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靠背骨架上部的横梁不再是传统的一体式结构,而是通过与过渡板卡接后再通过调角器与靠背侧板连接,组装时可先将过渡板安装好后再将横梁卡紧在两个过渡板之间,且横梁与过渡板之间采用三点式连接,形成类似榫卯结构的连接方式,安装拆卸都非常方便。
作为优选:
上述横梁本体的两端分别朝侧后方向下延伸后再沿横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对接台面;
所述上翻折边的两端分别沿着对应的所述第一对接台面的上边缘延伸形成上翻折延伸边,所述上翻折延伸边的自由边朝上翻折形成所述第二对接台面;
所述下翻折边的两端分别沿着对应的所述第一对接台面的下边缘延伸形成下翻折延伸边,所述下翻折延伸边的自由边朝下翻折形成所述第三对接台面。
采用上述结构乘坐时主要时横梁本体来支撑乘员的肩部,横梁本体相对其两端的第一对接台面更靠前,肩部支撑部形成开放式结构,可适应不同体型的乘员,同时横梁本体向侧后下方延伸的部位与横梁本体之间形成一个凸角,当横梁本体受到侧向的剪切力时,该凸角可起到一定抗剪作用,从而提升了横梁本体的抗剪性。
两个所述第二对接台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板,该第一加强板与所述上翻折边固定连接。采用此结构可有效加强第二对接台面的强度。
两个所述第三对接台面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板,该第二加强板与所述下翻折边固定连接。采用此结构可有效提升第三对接台面的强度。
上述上翻折边上设有头枕管插接孔,所述下翻折边上设有头枕管抵接槽,所述头枕管插接孔的孔心线与所述头枕管抵接槽的槽心线重合。采用此结构方便安装头枕管时,将其插入头枕管插接孔后下端抵紧在头枕管抵接槽的槽底,头枕管固定更方便。
上述横梁本体上设有焊接孔,该焊接孔的孔心线与所述头枕管插接孔的孔心线垂直交叉。采用此结构将头枕管插入头枕管插接孔后,可从其侧面通过焊接孔将其与横梁本体焊接在一起。
上述过渡板本体的上边缘朝内翻折形成对接限位板。采用此结构对接限位板对安装后的靠背上横梁上部位置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其脱出。
上述第一对接区向后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对接区和第三对接区向后的正投影之间。采用此方案三个对接区之间形成一个凹形结构,而与之匹配的三个对接台面则为凸形结构,二者对接都更牢固。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靠背上横梁与靠背侧板上铰接的过渡板之间通过三个对接台面与三个对接区对接,形成类似榫卯的连接结构,靠背上横梁安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另外靠背上横梁上主要支撑肩部的位置更靠前,可以适应不同体型的乘员,同时有效提升了整个靠背骨架的抗剪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靠背上横梁的正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靠背上横梁的背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靠背上横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过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过渡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过渡板2,两个所述过渡板2之间设有靠背上横梁1,该靠背上横梁1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过渡板2连接;
所述过渡板2包括过渡板本体201,所述过渡板本体201的两侧边分别朝内弯折形成第一对接板202和第二对接板203,其中所述第一对接板202位于所述第二对接板203的前方,所述第一对接板202上设有第一对接区204,第二对接板203上设有第二对接区205和第三对接区206,所述第二对接区205位于所述第三对接区206的上方;
所述靠背上横梁1包括横梁本体101,该横梁本体101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朝后翻折形成上翻折边102和下翻折边103,所述横梁本体10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对接台面105,所述上翻折边10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对接台面104,所述下翻折边10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对接台面106,所述第一对接台面105从后方抵紧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对接区204上,所述第二对接台面104从内侧绕过对应的所述第二对接区205后从前方扣紧在所述第二对接区205上,所述第三对接台面106从内侧绕过对应的所述第三对接区206后从前方扣紧在所述第三对接区206上。
如图2-4所示,所述横梁本体101的两端分别朝侧后方向下延伸后再沿横梁本体101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对接台面105;
所述上翻折边102的两端分别沿着对应的所述第一对接台面105的上边缘延伸形成上翻折延伸边115,所述上翻折延伸边115的自由边朝上翻折形成所述第二对接台面104,两个所述第二对接台面104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板107,该第一加强板107的下边缘与所述上翻折边102固定连接;
所述下翻折边103的两端分别沿着对应的所述第一对接台面105的下边缘延伸形成下翻折延伸边114,所述下翻折延伸边114的自由边朝下翻折形成所述第三对接台面106,两个所述第三对接台面106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板108,该第二加强板108的上边缘与所述下翻折边103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对接台面104的面积<所述第三对接台面106的面积<所述第一对接台面105的面积,为提升横梁本体101的强度,所述第一对接台面105与横梁本体101之间设有冲压凹陷条112,所述横梁本体101与上翻折边102之间以及所述横梁本体101与下翻折边103之间分别设有冲压凹陷槽113,所述横梁本体101的材质为钢板。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所述第一对接台面105的侧边朝前翻折形成第一对接加强边116,所述第三对接台面106的侧边朝后翻折形成第二对接加强边117,这样第一对接台面105与第一对接区204对接后、第三对接台面106与第三对接区206对接后,第一对接加强边116和第二对接加强边117能从前后两个方向使对接部位之间对接更顺畅,卡紧更牢固。
为方便固定头枕管,所述上翻折边102上设有两个头枕管插接孔109,所述下翻折边103上对应每个头枕管插接孔109分别设有头枕管抵接槽110,所述头枕管插接孔109的孔心线与对应的所述头枕管抵接槽110的槽心线重合,所述横梁本体101上对应每个头枕管插接孔109设有焊接孔111,该焊接孔111的孔心线与对应的所述头枕管插接孔109的孔心线垂直交叉。
如图5和6所示,所述过渡板本体201的上边缘朝内翻折形成对接限位板 208,所述第一对接区204向后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对接区205和第三对接区 206向后的正投影之间,所述第一对接区204下方的第一对接板202的宽度从上往下先减小后增大,所述第一对接区204下方的所述第一对接板202的边缘朝后翻折形成第三加强板209,所述第二对接区205和第三对接区206之间的所述第二对接板203边缘,以及所述第三对接区206下方的所述第二对接板203边缘分别朝前翻折形成第四加强板207。
使用时,靠背骨架的两个靠背侧板4的上部分别通过调节器连接一个所述包括过渡板,将过渡板2安装好后,再将上横梁1卡设在两个过渡板2之间即可,安装拆卸非常方便。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相对设置的过渡板(2),两个所述过渡板(2)之间设有靠背上横梁(1),该靠背上横梁(1)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过渡板(2)连接;
所述过渡板(2)包括过渡板本体(201),所述过渡板本体(201)的两侧边分别朝内弯折形成第一对接板(202)和第二对接板(203),其中所述第一对接板(202)位于所述第二对接板(203)的前方,所述第一对接板(202)上设有第一对接区(204),第二对接板(203)上设有第二对接区(205)和第三对接区(206);
所述靠背上横梁(1)包括横梁本体(101),该横梁本体(101)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朝后翻折形成上翻折边(102)和下翻折边(103),所述横梁本体(10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对接台面(105),所述上翻折边(10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对接台面(104),所述下翻折边(10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对接台面(106),所述第一对接台面(105)从后方抵紧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对接区(204)上,所述第二对接台面(104)从内侧绕过对应的所述第二对接区(205)后从前方扣紧在所述第二对接区(205)上,所述第三对接台面(106)从内侧绕过对应的所述第三对接区(206)后从前方扣紧在所述第三对接区(20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101)的两端分别朝侧后方向下延伸后再沿横梁本体(101)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对接台面(105);
所述上翻折边(102)的两端分别沿着对应的所述第一对接台面(105)的上边缘延伸形成上翻折延伸边(115),所述上翻折延伸边(115)的自由边朝上翻折形成所述第二对接台面(104);
所述下翻折边(103)的两端分别沿着对应的所述第一对接台面(105)的下边缘延伸形成下翻折延伸边(114),所述下翻折延伸边(114)的自由边朝下翻折形成所述第三对接台面(1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对接台面(104)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板(107),该第一加强板(107)与所述上翻折边(10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三对接台面(106)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板(108),该第二加强板(108)与所述下翻折边(10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翻折边(102)上设有头枕管插接孔(109),所述下翻折边(103)上设有头枕管抵接槽(110),所述头枕管插接孔(109)的孔心线与所述头枕管抵接槽(110)的槽心线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101)上设有焊接孔(111),该焊接孔(111)的孔心线与所述头枕管插接孔(109)的孔心线垂直交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本体(201)的上边缘朝内翻折形成对接限位板(2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区(204)向后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对接区(205)和第三对接区(206)向后的正投影之间。
CN201821118107.6U 2018-07-13 2018-07-13 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 Active CN2086826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18107.6U CN208682680U (zh) 2018-07-13 2018-07-13 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18107.6U CN208682680U (zh) 2018-07-13 2018-07-13 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82680U true CN208682680U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81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18107.6U Active CN208682680U (zh) 2018-07-13 2018-07-13 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826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7484A (zh) * 2018-07-13 2018-12-18 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7484A (zh) * 2018-07-13 2018-12-18 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
CN109017484B (zh) * 2018-07-13 2024-04-19 安道拓(重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8058A (zh) 车辆座椅
US5791738A (en) Seat back for vehicle seats
DE102014200996A1 (de) Gelenk-Kopfstützeinheit
CN108657284A (zh) 前支柱构造及车辆
CN103857557A (zh) 具有前部垫子模块的座椅组件
US20060049673A1 (en) Two-position arm chair
CN208682680U (zh) 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
US20120306251A1 (en) Vehicle seat back having support members with integrated recliner heart
DE102014219177A1 (de) Verkehrsmittelsitz
CN102923030B (zh) 一种汽车双人座座椅骨架
US20120306250A1 (en) Vehicle seat back member
CN109017484A (zh) 一种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
EP3038858B1 (de)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itz
CN206579501U (zh) 交通工具座椅
EP3763248A1 (en) A flexible backrest for a folding chair, and folding chair comprising this backrest
CN208827662U (zh) 靠背骨架侧向刚度加强结构
CN208682679U (zh) 汽车座椅靠背肩部横梁
CN208827643U (zh) 肩部角度可调的汽车座椅靠背骨架
JP512390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CN206983806U (zh) 座椅靠背框架
CN208452863U (zh) 上横梁与靠背侧板之间的过渡连接板
EP1193113B1 (de) Fahrzeugsitz
CN214215539U (zh) 一种座框安装结构
CN207683378U (zh) 一种后排座椅的骨架连接结构
CN216033970U (zh) 弯曲式座框边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99, Pingtai Road, huangmaoping, Liangjiang New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andotuo Auto Parts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 Pingtai Road, huangmaoping, Liangjiang New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Yanfeng Johnson Automotive Parts System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