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81130U - 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 - Google Patents

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81130U
CN208681130U CN201821215008.XU CN201821215008U CN208681130U CN 208681130 U CN208681130 U CN 208681130U CN 201821215008 U CN201821215008 U CN 201821215008U CN 208681130 U CN208681130 U CN 2086811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fixed
protective plate
piston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1500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传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onggang CNC Machine To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onggang CNC Machine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onggang CNC Machine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onggang CNC Machine To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1500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811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81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811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ur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削机床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包括驱动机构、挡板和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固定板和防护板,挡板和防护板均与刀架固定,防护板上均设有连接件;防护板与固定板滑动连接;驱动机构包括进气气泵、出气气泵和气缸,气缸内设有活塞,活塞侧壁设有滑动组,滑动组包括容纳槽和滚珠,气缸内壁设有导向槽;气缸内设有弹性层,活塞侧壁固定有推杆,气缸靠近推杆一端设有排气口。本方案中刀具的移动不会受到碎屑阻挡。

Description

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削机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床防护罩。
背景技术
车削是机械加工的一种方法,车削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加工,车刀固定在刀架上,内防护罩沿着床身滑动,带动刀架沿着床身滑动,车刀在平面内作直线或曲线移动的切削加工。车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盘、套和其他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是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中使用最广的一类机床加工。
为了避免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向车床外飞溅,车床的床身上固定有外防护罩;为了避免碎屑溅在车床内的各个零部件上,外防护罩内设有内防护罩。在加工过程中,刀具移动以便对工件的不同部位进行车削。目前一般采用滚珠丝杠结构驱动刀具移动,刀具与滚珠丝杠结构的螺母座固定,通过电机驱动滚珠丝杠结构的丝杆正转或反转,使刀具往复移动。
但是内防护罩只能阻挡部分碎屑,仍有碎屑会落在滚珠丝杠的丝杠上,这些碎屑会阻碍滚珠丝杠结构的螺母座的滑动,最后使刀具的移动受到阻挡,刀具的移动距离和精度受到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具的移动不会受到碎屑阻挡的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包括驱动机构、分别位于刀架两侧的挡板和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与床身固定的固定板和多个可重叠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和挡板均与床身滑动连接,所述挡板和靠近刀架的防护板均与刀架固定,所述防护板上均设有可带动相邻防护板滑动的连接件;远离刀架的防护板与固定板滑动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床身上的进气气泵、出气气泵和同时与进气气泵和出气气泵连通的气缸,所述气缸内设有可沿气缸内壁滑动的活塞,所述活塞侧壁沿周向设有若干滑动组,所述滑动组包括沿活塞轴向设置的多个容纳槽和位于容纳槽内的滚珠,所述气缸内壁设有若干可供滚珠滑动的导向槽;所述气缸内设有两端分别固定在气缸内壁和活塞上的环形的弹性层,所述活塞侧壁固定有贯穿气缸侧壁并与挡板固定的推杆,所述气缸靠近推杆一端设有排气口。
本方案的原理如下:
挡板滑动时刀架滑动,与刀架固定的防护板随之滑动,滑动的防护板通过连接件带动相邻的防护板滑动,最后所有的防护板相对床身滑动,仍然可以对车削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进行阻挡,避免碎屑进入车床内部。
进气气泵工作时向气缸内充气,气体进入气缸后位于环形的弹性层内,弹性层内的压强增大,活塞在两侧的压强差作用下沿着气缸内壁滑动,推动挡板滑动。排气气泵工作时使气缸内的气体排出,弹性层内的压强减小,活塞沿着气缸内壁反向滑动,活塞滑动过程中滚珠沿着导向槽滚动。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活塞沿着气缸内壁滑动,切削产生的碎屑难以进入气缸内,所以碎屑不会对活塞的滑动造成阻挡,刀具的移动不会受到阻碍,刀具的移动距离和精度不会受到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更高。
(二)由于活塞与推杆固定,推杆需要推动内防护罩滑动,所以活塞需要较大的强度,为了提高活塞的强度,活塞需要一定厚度。而活塞厚度增大后,活塞与气缸内壁的摩擦增大,活塞容易磨损,活塞侧壁设有滑动组,活塞滑动时,滚珠可以将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部分滑动摩擦变为活塞与滚珠之间的滚动摩擦,活塞受到的摩擦力减小,避免活塞被磨损,延长活塞的使用寿命。
(三)气缸内设有环状的弹性层,进入气缸的气体位于弹性层内,弹性层与活塞与气缸内壁固定,弹性层内的气体不会泄露,保证活塞可以在进入气缸内的气体的推动下滑动,刀具的移动和精度不会受到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高。
(四)刀具滑动时,挡板和防护板随之滑动,防护板和挡板始终位于刀具两侧,对碎屑起到阻挡作用,进一步避免碎屑进入机床内。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推杆上设有可沿推杆滑动的外沿与气缸内壁相抵的挡油板,所述挡油板与活塞之间设有两端分别固定在活塞和挡油板上的弹簧,所述挡油板与活塞之间储有润滑油。滚珠滚动过程中润滑油起到润滑作用,进一步减小滚珠与活塞和气缸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减弱滚珠和活塞磨损,延长滚珠和活塞的使用寿命。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改进,气缸侧壁固定有进油单向阀和出油单向阀,所述气缸上固定有同时与进油单向阀和出油单向阀连通的储油箱,所述储油箱内固定有第一过滤网。
推杆推动挡板向远离气缸一侧运动时,挡油板先与气缸端部接触,活塞靠近挡油板,活塞与挡油板之间的空间减小,位于活塞和挡油板之间的润滑油流出,从出油单向阀进入储油箱内,润滑油穿过第一过滤网落到储油箱底部。滚珠滚动过程中,气缸磨损产生的粉末随着润滑油进入储油箱并受到第一过滤网的阻挡,如此可以清除润滑油中的粉末,避免粉末对滚珠的滚动造成阻碍。活塞反向滑动时,在弹簧作用下,活塞与挡油板之间的空间增大,储油箱内的润滑油从进油单向阀进入气缸内。
优选方案三,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连接件包括若干两端分别可沿相邻防护板滑动的拉杆。靠近刀架的防护板滑动时拉动拉杆,拉杆先沿着与运动的防护板相邻的防护板滑动,然后带动相邻的防护板沿着床身滑动。
优选方案四,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连接件包括若干两端分别与相邻防护板转动连接的连杆。靠近刀架的防护板滑动时,该防护板相对于相邻的防护板运动,连接在两个防护板之间的连杆转动,拉动相邻的防护板滑动。与拉杆相比,连杆与防护板转动连接,车削产生的碎屑不会对连杆的转动造成阻碍。
优选方案五,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固定板上固定有导向杆,每个防护板上均固定有可沿导向杆滑动的筋板。导向杆对防护板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避免防护板歪斜。
优选方案六,作为对优选方案五的进一步改进,筋板上设有可容纳导向杆的凹槽,所述凹槽侧壁转动连接有圆柱形的导向件。防护板相对于导向杆滑动过程中,导向件转动,可以将筋板与导向杆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导向件与导向杆之间的滚动摩擦,减小导向杆受到的摩擦力,避免导向杆磨损,延长导向杆的使用寿命。
优选方案七,作为对优选方案六的进一步改进,气缸上固定有与排气口连通的除尘管,所述防护板上固定有可沿相邻防护板滑动的除尘块,所述除尘块内设有与除尘管连通的空腔,所述除尘块上设有除尘孔。车削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落在相邻两个防护板之间后,活塞滑动过程中,位于活塞远离弹性层一侧的空间减小、压强增大,空间内的气体从除尘管进入空腔内,使空腔内的压强增大,气体从除尘孔吹出,使碎屑与防护板脱离,碎屑不会对防护板的滑动造成阻碍。
优选方案八,作为对优选方案七的进一步改进,除尘管内固定有第二过滤网。活塞向靠近弹性层一侧滑动过程中,位于活塞远离弹性层一侧的空间增大、压强减小,外界的空气从除尘管进入气缸内,碎屑受到第二过滤网的阻挡而无法进入气缸内,进一步避免碎屑对活塞的滑动造成阻碍,刀具的移动距离和精度不会受到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实施例1中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实施例1中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除尘块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实施例1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实施例2中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挡板1、防护板2、连杆21、燕尾槽22、拉杆23、除尘块24、空腔25、除尘孔26、固定板3、筋板4、导向件41、导向杆5、气缸6、排气口61、除尘管62、导向槽63、出油单向阀64、进油单向阀65、储油箱66、弹性层67、进气气泵71、出气气泵72、活塞8、滚珠81、推杆82、挡油板83、弹簧84。
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驱动机构、分别位于刀架左右两侧的防护机构和挡板1,防护机构包括焊接在床身上的固定板3和两个可与固定板3重叠的防护板2,固定板3位于左侧的防护板2左侧,且左侧的防护板2可滑至固定板3后侧。防护板2和挡板1均可相对床身滑动,挡板1左壁和右侧的防护板2右壁均通过螺栓与刀架固定,挡板1左右滑动可带动刀架左右滑动,最后使防护板2左右滑动。防护板前侧设有六个连接件,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为连杆21,六个连杆21构成如图1所示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并类似于升降平台工作。
左侧的固定板3上沿水平方向焊接有两个导向杆5,两个防护板2上均焊接有两个垂直于导向杆5的筋板4,筋板4上设有开口朝向导向杆5的凹槽,两个导向杆5可分别卡入上下两个筋板4的凹槽内。凹槽顶部和里壁均设有圆柱形的导向件41,导向件41端部均一体成型有伸入筋板4内的转轴,转轴与筋板4间隙配合,所以导向件41可以相对筋板4转动,将导向杆5与筋板4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导向杆5与导向件41之间的滚动摩擦,减小导向杆5的磨损。
如图5所示,驱动机构包括焊接在床身上的进气气泵71、出气气泵72和通过管道同时与进气气泵71和出气气泵72连通的气缸6,气缸6焊接在床身上,气缸6内设有可沿气缸6左右滑动的活塞8,活塞8侧壁沿周向设有若干滑动组。滑动组包括沿活塞8轴向设置的三个容纳槽和位于容纳槽内的滚珠81,气缸6内壁设有若干可供滚珠81滑动的导向槽63,活塞8左右滑动时,滚珠81将活塞8与气缸6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活塞8与滚珠81之间的滚动摩擦,减小活塞8的磨损。气缸6左部设有环形的弹性层67,弹性层67左右两端分别胶接在气缸6左壁和活塞8左壁上,进气气泵71通入气缸6的气体位于弹性层67内,不会从滚珠81与气缸6之间泄露。活塞8右壁焊接有右端贯穿气缸6右壁的推杆82,推杆82右端焊接在挡板1上。
推杆82上键连接有位于活塞8右侧的挡油板83,挡油板83外缘与气缸6内壁和导向槽相抵,挡油板83与活塞8之间储有润滑油,滚珠81、活塞8和气缸6内壁摩擦产生的粉末混在润滑油中并随着润滑油运动。推杆82外绕有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在活塞8右壁和挡油板83左壁的弹簧84。气缸6左部胶接有与气缸6连通的进油单向阀65和出油单向阀64。气缸6左部底壁焊接有储油箱66,储油箱66顶部通过管道与出油单向阀64连通、底部通过管道与进油单向阀65连通,活塞8相对于挡油板83向右滑动时,气缸6内的润滑油可从出油单向阀64进入储油箱66,储油箱66内的润滑油从进油单向阀65进入气缸6内。储油箱66上部胶接有第一过滤网,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过滤网为200目。
气缸6右端设有排气口61并胶接有与排气口61连通的除尘管62,活塞8向右滑动时,气缸6右部的气体从除尘管62吹出,除尘管62内胶接有第二过滤网,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过滤网为100目,活塞8向左滑动时,外界的气体进入除尘管62内,碎屑受到第二过滤网的阻挡。如图3所示,固定块和左侧的防护罩右壁胶接有除尘块24,如图4所示,除尘块24内设有与通过管道与除尘管62右端连通的空腔25,除尘块24上设有除尘孔26。
具体实施时,需要刀架向右滑动时,人工打开进气气泵71,进气气泵71向气缸6内通入气体,活塞8向右滑动,滚珠81沿着导向槽63滑动,推杆82推动挡板1向右滑动,带动刀架向右滑动。挡油板83右壁与气缸6右壁相贴后停止滑动,活塞8继续向右滑动,当活塞8与挡油板83之间的距离较小时人工关闭进气气泵71。活塞8与挡油板83之间的空间减小,活塞8和挡油板83之间的,润滑油从出油单向阀64进入储油箱66,气缸6内的粉尘混着润滑油进入储油箱66,粉尘受到第一过滤网的阻挡,润滑油流入储油箱66下部。
活塞8向右滑动时,气缸6右部的气体从除尘管62进入空腔25,然后从除尘孔26吹出,使附着在防护板2上的粉尘掉落。
需要刀架向左滑动时,人工打开出气气泵72,气缸6左部的气体从出气气泵72排出,活塞8向左滑动,活塞8与挡油板83之间的空间增大,储油箱66内的润滑油从进油单向阀65进入活塞8与挡油板83之间,当刀架移动至需要位置时人工关闭出气气泵72。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不是连杆21,而是拉杆23;且本实施中的连接件数量不是六个,而是两个。两个防护板2和固定板3上设有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燕尾槽22,拉杆23左右两端均一体成型有可沿燕尾槽22左右滑动的燕尾块,左侧的拉杆23左右两端分别可沿左右两个防护板2上的燕尾槽22滑动,右侧的拉杆23左右两端可分别沿防护板2和固定板3上的燕尾槽22滑动。
当右侧的防护板2向右滑动时,右侧的防护板2先相对于右侧的拉杆23滑动,然后带动拉杆23向右滑动,最后拉杆23拉动左侧的防护板2向右滑动。除此之外,本实施例的内防护罩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9)

1.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分别位于刀架两侧的挡板和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与床身固定的固定板和多个可重叠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和挡板均与床身滑动连接,所述挡板和靠近刀架的防护板均与刀架固定,所述防护板上均设有可带动相邻防护板滑动的连接件;远离刀架的防护板与固定板滑动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床身上的进气气泵、出气气泵和同时与进气气泵和出气气泵连通的气缸,所述气缸内设有可沿气缸内壁滑动的活塞,所述活塞侧壁沿周向设有若干滑动组,所述滑动组包括沿活塞轴向设置的多个容纳槽和位于容纳槽内的滚珠,所述气缸内壁设有若干可供滚珠滑动的导向槽;所述气缸内设有两端分别固定在气缸内壁和活塞上的环形的弹性层,所述活塞侧壁固定有贯穿气缸侧壁并与挡板固定的推杆,所述气缸靠近推杆一端设有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上设有可沿推杆滑动的外沿与气缸内壁相抵的挡油板,所述挡油板与活塞之间设有两端分别固定在活塞和挡油板上的弹簧,所述挡油板与活塞之间储有润滑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侧壁固定有进油单向阀和出油单向阀,所述气缸上固定有同时与进油单向阀和出油单向阀连通的储油箱,所述储油箱内固定有第一过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若干两端分别可沿相邻防护板滑动的拉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若干两端分别与相邻防护板转动连接的连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固定有导向杆,每个防护板上均固定有可沿导向杆滑动的筋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上设有可容纳导向杆的凹槽,所述凹槽侧壁转动连接有圆柱形的导向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上固定有与排气口连通的除尘管,所述防护板上固定有可沿相邻防护板滑动的除尘块,所述除尘块内设有与除尘管连通的空腔,所述除尘块上设有除尘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管内固定有第二过滤网。
CN201821215008.XU 2018-07-28 2018-07-28 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 Active CN2086811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5008.XU CN208681130U (zh) 2018-07-28 2018-07-28 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5008.XU CN208681130U (zh) 2018-07-28 2018-07-28 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81130U true CN208681130U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82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15008.XU Active CN208681130U (zh) 2018-07-28 2018-07-28 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811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1622A (zh) * 2018-07-28 2018-09-28 重庆宏钢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
CN109926865A (zh) * 2019-04-24 2019-06-25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用于cnc车床的安全隔离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1622A (zh) * 2018-07-28 2018-09-28 重庆宏钢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
CN109926865A (zh) * 2019-04-24 2019-06-25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用于cnc车床的安全隔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81130U (zh) 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
CN204209424U (zh) 复合加工中心的工作台的转动控制结构
CN212217768U (zh) 一种机床用导轨
CN108581622A (zh) 气动式缓冲机床内防护罩
CN115837476A (zh) 具有持续加工能力式高速动车组用不落轮镟床装置
CN112025406A (zh) 一种用于销孔驱动球体的故障诊断加工设备
CN208961008U (zh) 一种用于加工中心的主轴结构
CN208681134U (zh) 内防护罩气动传动机构
CN202606870U (zh) 卧式数控车床
CN104259937A (zh) 一种复合加工中心
CN209754060U (zh) 一种高压轴承保持架钻孔设备
CN204171682U (zh) 复合加工中心的床身部件
CN204248421U (zh) 复合加工中心的工作台机构
CN209007199U (zh) 一种具有导轨防护罩的机床
CN208438021U (zh) 工具机的圆盘式刀库结构
CN204171796U (zh) 复合加工中心
CN204171686U (zh) 复合加工中心的工作台组件
CN211680196U (zh) 铣刀及用于加工螺旋槽内边槽的铣削机床
CN209792779U (zh) 新型机车不落轮镟床
CN218903652U (zh) 一种用于深沟球轴承外圈沟道加工的切削刀具
CN216939650U (zh) 内孔的环形槽加工装置
CN201324859Y (zh) 一种内浮动平头倒棱机的内浮动机构
CN205533111U (zh) Cng压缩机曲轴箱
CN114800217B (zh) 一种球墨铸铁平台表面抛光处理系统
CN220592490U (zh) 一种机床床头箱润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