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72789U - 用于磁共振装置的患者运送装置和磁共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磁共振装置的患者运送装置和磁共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72789U
CN208672789U CN201721676055.XU CN201721676055U CN208672789U CN 208672789 U CN208672789 U CN 208672789U CN 201721676055 U CN201721676055 U CN 201721676055U CN 208672789 U CN208672789 U CN 2086727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conveyer
docking
magnetic resonance
lying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7605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赫茨
M.克尔思
L.克莱谢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727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727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involving electronic [EMR] or nuclear [NMR] magnetic resonance, e.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磁共振装置(71)的患者运送装置(1),具有:躺板(6),患者能支承在所述躺板上;承载所述躺板(6)的承载装置;用于躺板(6)沿至少一个方向水平移动的水平调节装置(13),其具有电驱动的第一驱动器件(20);用于躺板(6)高度调节的垂直调节装置(12),其具有电驱动的第二驱动器件(17);在承载装置上在地面侧布置的滚轮,用于构成患者运送装置的手动的可移动性;和配设在承载装置中的用于所述电驱动的驱动器件(17,20)的电源(29)。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磁共振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磁共振装置和至少一个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患者运送装置。

Description

用于磁共振装置的患者运送装置和磁共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磁共振装置的患者运送装置和一种磁共振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在临床操作中运送患者、尤其为了借助医学图像记录装置检查,使用移动式患者支承装置(下文称为患者运送装置)。这种患者运送装置可以专门适应于确定的显像手段。对此的一个例子是磁共振显像。在此,对向磁共振装置的磁场中设置的对象有特别的要求,也存在着额外的需求,例如用于局部线圈和患者运送装置的连接装置。
用于磁共振装置的患者运送装置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其大多具有对接系统,通过对接系统把患者运送装置与磁共振装置电气和/或数据技术上相连和实现患者运送装置的精确定位,使得支承在患者运送装置的躺板(“卧榻”)上的患者能毫米级精确地定位在磁共振装置的检查容积中。在躺板上例如用于局部线圈的插接位置通过线缆通常与对接系统或者说患者运送装置侧的对接装置相连,以能向磁共振装置输送或者说从其得到测量信号和/或发送信号。
在这种患者运送装置中通常还已知,不仅设有躺板的水平调节性,尤其以便实现在检查容积中的定位,而且也还实现垂直调节性、即高度调节,使得患者能舒适地上下,或者说实现从另一个患者运送装置或者说患者支承装置向该患者运送装置的理想过渡,例如用于使患者方便地从病床向患者运送装置转移。
只要患者运送装置没有与磁共振装置耦连、因此未对接,则已知的患者运送装置就液压式驱动。例如,通过操作员能通过踏板使用的液压驱动装置进行患者运送装置向磁共振装置上的对接,其中就同时建立到磁共振装置的信号连接和/或能量连接。液压系统也可以实现在已对接状态中的高度调节。因此也可以配设共同的液压系统,其一方面实现高度调节,不过另一方面也提供用于对接所需的力传输。
然而在此其缺点在于,例如在对接情况中若躺板未升至正确的高度和/或液压驱动的对接过程未完全执行时就会出现问题。此外,所使用的液压组件昂贵并且笨重,使得由于患者运送装置的总重量而很难通过单个人员在运送患者时和/或在患者移床时实现患者运送装置的舒适的运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容易实现的、能更舒适和更可靠地操纵的患者运送装置。
上述技术问题按照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用于磁共振装置的患者运送装置和一种磁共振系统解决。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患者运送装置具有:
-躺板,患者能支承在所述躺板上,
-承载所述躺板的承载装置,
-用于躺板沿至少一个方向水平移动的水平调节装置,其具有电驱动的第一驱动器件,
-用于躺板高度调节的垂直调节装置,其具有电驱动的第二驱动器件,
-在承载装置上在地面侧布置的滚轮,用于构成患者运送装置的手动的可移动性,和
-配设在承载装置中的用于所述电驱动的驱动器件的电源。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患者运送装置首先具有常见的组件、即承载装置,承载装置承载躺板,躺板是真正的病床或患者卧榻并且尤其可以具有衬垫和/或连接装置、尤其用于附加设备、尤其局部线圈的插槽。承载装置具有布置在地面侧的、用于构成患者运送装置的手动的可移动性的滚轮,例如四个滚轮,其分别配设在承载装置的地面侧部分的角部上。通常地,患者运送装置、具体讲即承载装置也具有对接装置,其用于向在磁共振装置侧配设的对接位置对接,对此在本说明书下文中还会进一步介绍。
适宜地建议,患者运送装置的液压驱动组件通过电磁组件替代,因此就是电驱动的驱动器件、尤其电机。为了能在对接状态中也使用水平调节和垂直调节,必要时也使用对接功能,在患者运送装置中还集成电源、尤其可充电蓄电池,以保证相应功能的可用性。
以这种方式例如在患者运送装置的脱耦状态中非常舒适和快速地实现垂直调节。通过电气化设计,相较于重复操作用于液压装置的踏板提高了调节速度和极大地改善操作舒适度,因为不必为高度调节而耗费体力工作。还实现了极度低噪音的运行。这也适用于可能(如果有意义的)允许的水平调节。
因此可以用脱耦的患者运送装置把患者顺利地从病床平躺地运送至磁共振装置。这对于不再能起床和因而不能走着去磁共振装置的、无法行动的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在医院病床不是非磁性时,患者的换床要在磁共振装置所处的屏蔽舱之外的准备室中进行。
在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患者运送装置还可以具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分别配属滚轮的至少一部分的、电驱动的固定制动器件,所述固定制动器件借助电源供电。按照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用于防止患者运送装置滑走的机械式固定装置,需要一种复杂的机构,以便能通过操纵唯一的操纵元件机械式锁定全部滚轮,所以电源的存在也允许在固定装置范围中使用电驱动的、分别配属一个滚轮的固定制动器件。在此,用于启用所述固定装置的相应的操纵元件可以适宜地布置在患者运送装置的还会详细说明的通用操纵装置上、例如在把手或者说操纵把手的区域中。
在这种背景中尤其有利的是,所述固定装置具有运动传感器,其中,固定制动器件仅在患者运送装置静止时能启用。以这种方式在患者舒适度和患者安全方面适宜地避免患者运送装置的不期望的、突然的停止或者至少避免不期望的剧烈制动。作为运动传感器例如可以使用加速传感器。在此要知道的是,对于用于固定患者运送装置的操纵元件附加地当然也可以配设紧急停止操纵元件,其中,紧急停止操纵元件在操纵时可以导致对制动装置的控制,必要时也还导致对固定制动器件的控制,以便引起紧急停车。这种紧急停止操纵元件适宜地布置为其只能被有意地操纵。
在本实用新型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规定,患者运送装置还具有辅助患者运送装置的手动移动的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带有电驱动的第三驱动器件,所述第三驱动器件由所述电源供电。其构思在于,取决于患者体重,必然耗费较高的操纵力用于加速、移动和调度患者运送装置。因此,为了实现通过操纵人员顺利的运送而建议,配设电驱动的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极大地减小所需的操纵力。
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规定,辅助装置具有附加滚轮,所述附加滚轮能通过第三驱动器件驱动。在此,若所述患者运送装置稳定地在承载装置的角部在地面侧分别具有一个滚轮时,所述附加滚轮尤其可以是第五滚轮。所述附加滚轮优选地至少基本上沿患者运送装置的纵向地指向并且可以具有尤其有限的可转向性。患者运送装置的其余滚轮可以向基本已知的那样如此地设计,即其它滚轮最后能沿各个方向扭转或者同样地在其可转向性上被限制,只要这是适宜的。
优选地,可以为附加滚轮配设操作者控制的和/或视需求控制的下降执行器用于把附加滚轮从与地面接触的运行位置中升起和朝向与地面接触的运行位置下降。在此特别适宜的是,附加滚轮居中地布置在承载装置的四个外部的滚轮之间。因此,若期望辅助和/或如果有意义,则附加滚轮被降下,直至其进入运行位置,在该运行位置中其具有地面接触并且因而能借助第三驱动器件提供驱动力。通过尤其居中地配设的附加滚轮可以从地面被升起,也可以实现患者运送装置的变向,其中不进行围绕卧榻中心的转动。对这种想法的例子是患者运送装置在驶向磁共振装置侧的对接位置上时的定向,其中会需要围绕可能配设的对接板的转动,另一个例子是例如在患者运送装置靠墙停驻时患者运送装置横向于卧榻纵轴线的移动。
在此还要指出的是,下降执行器必要时可以机械式实施,然而优选的是,下降执行器也可以构造为通过电源电驱动。
特别适宜的改进设计方案规定,配设至少一个操纵力传感器和辅助控制装置,其中,辅助控制装置构造用于随提升的操纵力通过附加滚轮产生辅助驱动力。所述辅助控制装置在此可以是患者运送装置的通用的控制装置的局部。因此以这种方式实现取决于所使用的操纵力地选择分给操纵人员的辅助的程度。在此要指出,所述转向适宜地保持继续完全地交付给操纵人员。
优选地,操纵力传感器布置在用于手动移动患者运送装置的操纵把手上在抓握区域中。所述操纵力传感器在此例如可以包括用于在推拉时测量的传感器单元,因此是在操纵把手上前部和后部的传感器单元。适宜的是,在布置在操纵把手上抓握区域中的情况下因此直接测量由操作员施加的力的操纵力传感器是(wegloser)无位移式压力传感器或者力传感器,或者电容式测量操纵把手的至少一部分的变形的传感器。
因此集成了操纵力传感器装置的传感的抓握区域具体地可以位于操纵把手(推车把手)的左侧和右侧上,操纵把手可以在头侧和/或脚侧地、尤其与对接装置相对地配设在患者运送装置上,使得通过操纵者的手部引入的沿水平方向的力可以被探测。如此测得的推力作为操纵力被用于为控制辅助装置在患者运送时的力辅助的建模。在此优选地使用电容式的、测量操纵把手的至少一个局部的变形的传感器。
在一种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规定,操纵力传感器附加地构造为确定进行操纵的手是否就位的就位传感器或者为操纵力传感器分配就位传感器。尤其在操纵力传感器是电容式测量的传感器的设计方案中,可以特别简单地通过操纵力传感器也实现就位探测。用于进行操纵的手的就位传感器可以特别有利地为辅助装置的运行的自动控制提供有用的传感器数据,尤其当使用可降下的附加滚轮时。
适宜地,在所述操纵把手上或者分别在两个操纵把手的其中之一上配设两个用于手动移动的操纵面的情况中,为每个操纵面分配一个操纵力传感器和一个就位传感器。以这种方式可以为操纵者的每个手单独检查操纵手的就位和操纵力,这可以用于辅助装置的特别有利的控制。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特别有利的设计方案规定,在如上所述地设置下降执行器时,辅助控制装置构造为用于取决于就位传感器的传感器数据运行下降执行器。具体地为此可以规定,辅助控制装置构造为用于在探测到至少一只操纵手时降下附加滚轮和/或用于在未探测到操纵手时升起附加滚轮和/或用于仅在探测到两只操纵手时控制第三驱动器件以产生辅助驱动力。
为了保证可靠的工作因此可以规定,仅在操纵者的两只手靠放在操纵把手上时推车辅助才有作用或者说启动,两只手靠放在操纵把手上优选电容式地被探测。适宜地,通过测量操纵把手的机械变形而进行的力导入的测量也通过电容式探测进行。操纵力传感器确定在操纵把手的前侧上(在拉动卧榻时)和在操纵把手的背侧上(在推动卧榻时)导入手柄的操纵力,使得助力控制装置可以按如下所述地控制尤其居中地配设的作为第五滚轮的附加滚轮的驱动,即沿相同的方向协同辅助卧榻由操纵者的推力触发的运动直至到达极限速度。
在此设计方案中一旦一只手离开操纵把手的抓握区域,则断开附加滚轮的驱动。若两只手都从操纵把手上松开,使得就位传感器探测到不再有就位的手,则附加滚轮借助下降执行器从地面升起。因而给出一种直观的简单的可能性,以控制辅助装置的使用,并且尤其通过用于把附加滚轮从地面升起的简单的操纵实现患者运送装置的变向,其中不进行围绕卧榻中心的转动。
在这种语境中,一种适宜的改进设计方案规定,尤其与操纵把手相邻或者在操纵把手上配设显示装置用于显示通过就位传感器探测到的操纵手。在此向操纵者给出直观的反馈,所述反馈也同时包含关于辅助装置的运行状态的消息。例如可以规定,在两个操纵面带有相应就位传感器的情况下把在空间上配属于操纵面的、背光照明的标识规定作为显示装置,和/或显示装置配设在患者运送装置的操纵装置上,或者配设为患者运送装置的操纵装置的一部分。
如上文所述,承载装置适宜地具有对接装置用于向在磁共振装置侧配设的对接位置对接。患者运送装置可以通过这种对接装置确定地相对于磁共振装置定位和也在电源供应和/或数据交换方面与磁共振装置相连。
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在此可以规定,所述对接装置具有与对接位置侧的对接机构配合作用的对接装置侧的对接机构,用于建立预定的患者运送装置的预设的对接位置和对接定向。例如,在此可以存在从患者运送装置前侧配设的、具体地从承载装置前侧地、尤其与操纵把手相对地存在的对接板,对接装置侧的对接机构布置在所述对接板上或者说随对接板实现。
在优选的具体的设计方案中在此可以规定,至少一个对接机构具有滑槽导引部,另一个机构的嵌接突出部可以推入滑槽导引部中,其中,滑槽导引部按如下所述地设计并且能移动地支承,即通过滑槽导引部垂直于嵌接突出部的移入方向的移动、把患者运送装置沿移入方向向对接位置上拉动。嵌接突出部在此尤其可以包括滚轮,所述滚轮进入滑槽导引部并在其中运动。适宜的是,对接装置侧的对接机构居中地配设在患者运送装置的前侧面上。
在此还要注意的是,在这种借助对接机构辅助的对接过程中整体上会出现患者运送装置的特定的、被居中配设的降下的附加滚轮(如上文参照辅助装置所述)限制的运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特别适宜的设计方案规定,辅助控制装置构造用于在准备对接过程时和/或在执行对接过程时升起附加滚轮。关于将要进行的和/或启用的对接过程的信息在此可以通过适合的传感器和/或根据由操纵者操纵相应的对接操纵元件而获得。
患者运送装置的另一个改进设计方案规定,为对接装置侧的对接机构配设用于使共同作用的对接机构立即脱开的执行器,以便在操纵脱离操纵元件时把患者运送装置脱离。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更简单的和更不复杂的患者运送装置脱离,其仅需很低的精确性并且通过对接机构的相互脱离不再需要考虑对接机构的交互作用。脱离操纵元件在此例如可以配设在患者运送装置的一个或者所述的操纵装置上。
在患者运送装置的特别优选的改进设计方案中规定,对接装置具有电驱动的第四驱动器件,第四驱动器件用于对接过程的至少一部分、尤其对接过程的最后的部分,或者具有对应对接位置侧的电驱动的第四驱动器件的电源接口,第四驱动器件用于对接过程的至少一部分、尤其对接过程的最后的部分,其中,第四驱动器件借助电源供电。然而在此按照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是(参照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系统还会进一步阐述),电驱动的第四驱动器件配设在对接位置侧并且借助磁共振装置的电源供电。无论如何,通过使用电驱动的第四驱动器件相比于操纵用于液压装置的踏板都实现了极大的工作流程改善。患者运送装置与磁共振装置上耦连过程和可能的与磁共振装置断开耦连的过程因此通过电驱动辅助,所述电驱动作用于对接过程和可能的脱离过程,直至所有机械的、电气的和可能的其他连接都可靠地建立或者说又断开。用于克服插接力和接触力的力现在不再必须通过操纵踏板机械式施加,而是通过电驱动的第四驱动器件、尤其电机实现,所述电机优选地对对接连接元件的操纵、尤其对按按钮反应或者也可以在患者运送装置向对接位置中移动时自动地接通。相应的对接操纵元件在此可以又配设为患者运送装置的所述的或者说一个操纵装置的一部分。然而也可以想到的是,通过对接传感器装置探测是否存在向对接位置上的接近,以便然后相应地得到电驱动的第四操纵元件的自动的启用。
在各情况中,电驱动的第四驱动器件也有利地负责用于患者运送装置的结束对接所需的、朝向磁体纵轴线的精细定向,所述精细定向不再必须通过手动的操纵处理进行,而是由第四驱动器件、尤其电机完成。
适宜的是,在患者运送装置位于对接方向中时,第四驱动器件的电机轴线平行于场方向。对于其他的驱动器件,例如第一驱动器件、第二驱动器件和可能的第三驱动器件可能的是,这些驱动器件安装在患者运送装置的与对接装置对置的侧上,因此在由磁共振装置产生的磁场(在此为杂散磁场)的强度已经充分衰减的区域中适宜的是,在电驱动的第四驱动器件配设在对接装置侧或者对接位置侧时,确定电机轴相对于磁场方向的最佳定向,以便保证在极强的磁场中的运作。因为磁共振装置的磁场的磁场线应当适宜地横向穿过在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空隙延伸,已证明电机轴的最佳定向平行于磁场方向。
优选地,对接装置具有用于在患者运送装置已对接的情况下把患者运送装置机械式脱耦的紧急情况操纵元件。紧急情况操纵元件在此优选地纯机械式作用并且因此在第四驱动器件或者说供电故障时使用,并且因而与(如果有的)脱离操纵元件不同,所述脱离操纵元件也造成对接机构的简单的(优选至少部分地电气式引起的)解除耦连。因而提供了患者运送装置的机械式的紧急情况脱开,使得患者运送装置在电源故障时也能从磁共振装置再次脱离。例如当电驱动的第四驱动器件通过主轴作用在滑槽导引部上时,滑槽导引部和主轴的机械式耦连可以被中断,其中,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适宜的是,滑槽导引部抵抗弹簧力地随主轴运动,并且在主轴和滑槽导引部之间的耦连取消时自动地又解锁嵌接突出部。
如基本上常见的那样,按照本实用新型可以规定,对接装置具有在对接装置侧的带有至少一个数据接口和/或至少一个电源接口的接口装置,所述接口装置在对接时与对接位置侧的接口装置共同作用以建立至少一个连接。电源接口的使用可以保证集成在患者运送装置中的电源被保护和/或甚至被充电,而数据接口例如可以用于与能通过连接装置/插板连接在躺板上的局部线圈和/或其余的附加设备的数据交换。也可以配设专门的数据接口,以便能继续输送磁共振装置侧的用于躺板水平调节的控制信号。相关的、通常待通过数据接口交换的数据还能包括躺板的准确的水平位置以及局部线圈的接收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的设计方案规定,垂直调节装置具有把承载装置的底部件和顶部件(上部件)连接的、带有剪式机构的升降机构。在此尤其可以规定,通过第二驱动器件驱动的主轴为了高度调节而作用在升降机构上。调节机构、尤其这种基于剪式结构的调节机构已经基本已知,例如可以使用专利文献DE 10 2007 007 101 A1中所述的升降机构。在此,或者普遍地适宜地规定,剪式机构至少部分地由铝和/或玻璃纤维加固的塑料(德语:GFK)构成。以这种方式提高患者运送装置的磁场兼容性,以及降低患者运送装置的总重。
在垂直调节装置方面还要说明,通常可以使用能运动的线缆导引装置,以便在高度调节时还能实现能量和数据传导,这尤其涉及从相邻于躺板配设的操纵装置(例如在操纵把手上的操纵力传感器装置)发出的用于底侧组件的控制信号,并且反之亦然。还涉及从对接系统的接口装置至操纵装置和/或至躺板导引的线缆。这种线缆尤其包括用于控制和/或用于从局部线圈和/或向局部线圈的数据传输,其如上所述地例如能连接在躺板在相应的插接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特别适宜的改进设计方案规定,水平调节装置设计用于把躺板从承载装置侧的导引件完全伸出。若躺板借助水平调节装置能完全地从承载装置侧的导引件完全伸出,则支承在躺板上的患者因此就完全地驶入磁共振装置的患者容纳部中,躺板在那里由在磁共振装置侧的导引装置接受并承载。以这种方式实现整个病人的成像。
为了具体实现这样的设计方案在此可以规定,水平调节装置包括带有相对于躺板和承载装置能运动的、至少部分地承载着躺板的托架单元的水平机构。术语“承载着”在此基本上理解为相对于配设在托架单元上方的躺板的机械式连接的含义;躺板和由躺板承载的部分的载荷基本上由患者运送装置的导引件或者说磁共振装置的导引件承受。这种设计意味着,水平运动基本上分级式进行,方法是一方面托架单元相对于承载装置运动,但是额外地躺板也相对于托架单元运动,托架单元尤其包括伸缩臂。在此,两个运动选项适宜地通过电驱动的第一驱动器件驱动,其中可以规定,通过第一驱动器件经由相应的驱动耦连产生托架单元相对于承载装置和躺板相对于托架单元的同时的移动。
对于这种水平机构的基本方案另外参照专利文献DE 10 2004 052 265 A1,其中,然而在那里所述的装置还可以被改进,以便在改进运动精度的情况下实现极大地更紧凑的、更轻的和更节省成本的设计。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改进设计方案规定,通过第一驱动器件借助驱动耦连装置造成的托架单元相对于承载装置的移动借助另外的驱动耦连装置造成躺板相对于托架单元的移动。在此,驱动耦连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与驱动齿轮配合作用的驱动带。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是,直接通过第一驱动器件仅驱动托架单元,所述托架单元尤其构造为包括悬臂。以此就使得由托架单元承载的躺板运动。第二耦连装置现在实现再次利用托架单元相对于承载装置的运动,以实现躺板和托架单元之间的相对运动。
在此具体可以规定,第一驱动耦连装置为了使托架单元相对于承载装置移动、具有在托架单元上的至少两个固定位置上固定的、借助通过第一驱动器件驱动的齿轮位移的齿带,和/或第二驱动耦连装置具有在承载装置和用于躺板的随动装置上固定的和沿纵向(并且因而沿水平调节方向)围绕托架单元导引的输送带,用于把躺板相对于托架单元移动。因此在第一驱动耦连装置中使用尤其在托架单元的端部上固定的齿带,以通过齿带的移动也移动托架单元,与此同时,第二驱动耦连装置使用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围绕托架单元能运动地导引并且理想地在前侧上(躺板可以在所述前侧上伸出)、在朝向承载装置的下侧上、固定在承载装置上,并且理想地在沿患者运送装置的纵向对置的侧上与随动装置相连。托架单元于是就通过输送带和随动装置承载躺板,使得在托架单元运动时躺板基本上随托架单元运动。但是,通过输送带在承载装置上固定并且其环绕式能运动地导引,使得托架单元沿伸出方向的运动导致输送带相对于托架单元的方向相同的相对运动,使得躺板运动比托架单元快一倍。以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另外的传动装置、传动齿轮或者说齿带,和第一驱动器件对躺板和托架单元之间相对移动的直接作用,以此形成设计上简单和紧凑、简洁的解决方案。
在此可以规定,第一驱动耦连装置的齿带通过两个导轮导引至固定位置。所述导轮不动地配设在承载装置上并且因此实现第一耦连驱动装置的齿带相对于托架单元平行地和以确定间距的导引,第一耦连驱动装置的齿带固定在固定位置上、尤其在其端部上。还适宜的是,构造为齿带的输送带通过在托架单元的纵向端部上的齿轮围绕托架单元导引。所述输送带因而在托架单元上固定地导引并且能够相对于托架单元确定地仅沿患者运送装置的纵向运动。
优选地,承载装置具有用于导轮和齿轮的固定板,在固定板上布置用于输送带的固定装置。由此适宜的是,输送带配设在患者运送装置的前侧、即朝向磁共振装置的侧上,以便保证尽可能长的运动路径,这种承载板的使用实现紧凑的构造单元,以便实现两个驱动耦连装置的承载装置侧的组件。如上所述,若相应驱动耦连装置在承载装置侧的组件布置在承载装置的前端部上,躺板能从所述前端部伸出,则相对于所述前端部有间距地布置的第一驱动器件能把其驱动力经由齿带用相应的齿轮向第一耦连装置传递。以这种方式,第一驱动器件可以保持远离患者运送装置的前侧,以避免进入太强的杂散磁场。
优选地,第一驱动器件可以具有集成的或者配属的、尤其不通电启用的制动器装置用于把躺板在水平位置中固定。因此,尤其实施为电机的第一驱动器件可以具有集成的制动器,所述制动器不通电地启用并且在运动后把躺板定位在设置的水平位置中。
尤其在这种设计方案中,但是也普遍地有利的是,为水平调节装置配设有紧急情况装置,紧急情况装置带有对应的紧急情况操纵元件和通过紧急情况操纵元件控制的、尤其机械的脱耦装置,所述脱耦装置构造用于把第一驱动器件从造成水平调节的水平机构断开以实现躺板的手动的水平可移动性。为了在电能供应装置和/或电驱动的第一驱动器件的可能的故障时还能把患者从磁共振装置的患者容纳部救出,可以适宜地规定躺板从电驱动的第一驱动器件机械的紧急情况脱耦。以这种方式可以用微小的力耗费把带有患者的躺板从磁共振装置的患者容纳部拉出。所述脱耦装置可以适宜地具有离合器。例如若使用托架单元,则所述离合器可以直接地作用在第一驱动器件上并且因而可以既把托架单元也把躺板从驱动器件脱离。
在这种语境中优选的是,紧急情况装置具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用于在躺板尤其完全收入承载装置的导引件的情况下自动地重新建立第一驱动器件与水平机构的耦连。例如在此可以配设弹簧加载的执行器,其中,在占据躺板的完全缩入的位置时释出作用元件并且尤其通过离合器的闭合重新建立耦连。以这种方式不需要另外的处理用于重新建立借助第一驱动器件的将来的水平可移动性,这尤其在电源供给和/或第一驱动器件的暂时故障时是适宜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改进设计方案中可以规定,除了存在于第一驱动器件中的或者配属于第一驱动器件的、用于确定躺板由所述驱动器件的运行产生的水平移动路程的移动测量器件之外,还配设另外的、测量躺板相对于承载装置的绝对的水平位置的位置测量器件。例如若第一驱动器件是步进电机并且移动测量器件是增量式编码器(英语:Encoder),则由于不同的原因会发生不知道躺板的水平调节的准确位置的情况。例如在人工介入和/或障碍物的情况下会进行增量式编码器的继续计数,而未进行实际的运动,等等。为此通常进行常规的校准,在校准中躺板驶入相应的最终位置并且将其作为“零位置”储存。然而若发生按照增量式编码器给出的水平位置与实际的水平位置偏差,则其是不期望的,因此希望患者在磁共振装置中尽可能精确的定位。因此本实用新型建议,额外地配设测量躺板相对于承载装置的绝对的水平位置的位置器件,用其例如能对移动测量器件的测量值进行真实性检查和/或通过汇总测量结果实现精确的位置测量。具体地可以规定,所述位置测量器件构造为在躺板和承载装置或者在托架单元和承载装置或者在托架单元和躺板之间配设的拉线编码器(Fadenzuggeber)。在规定的托架单元的情况中,相应的相对运动的运动关系是由于水平机构的设计而已知的,使得托架单元也能使用所述拉线编码器,并且尤其在躺板能完全从承载装置侧的导引装置伸出时,在拉线编码器的部分没有同时伸出的情况下进行可靠的测量,方法是例如拉线编码器布置在托架单元和承载装置之间。若托架单元包括伸缩臂,则具体的设计方案因此就能规定,相对于在第一驱动器件的电机轴上安装的增量编码器额外地在同步地布置在下方的、与躺板运动一同导引的伸缩臂上设置拉线编码器。
位置测量器件和移动测量器件的测量数据例如可以在患者运送装置的控制装置的位置确定单元和/或真实性检查单元中评估。真实性检查单元也可以构造为以位置确定传感器的数据为基础更新校准。
如上所述可以规定,所述躺板具有至少一个连接装置,连接装置用于附加设备、尤其局部线圈,其中适宜的就是,水平调节装置(必要时垂直调节装置)相应具有至少一个线缆导引装置,用于把线缆向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装置导引和用于对运动进行平衡。这种线缆导引装置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基本上已知。例如,水平调节装置的线缆导引装置可以实现为履带式牵引器。
优选地,在承载装置上的躺板的一个或者所述导引件由不导电的材料制造。这种导引件也能被称为承载架,其用于在磁共振装置的患者容纳部之外的躺板的支承和导引。这种导引件优选地可以很大程度由塑料制造,以便消除磁体附近涡流的影响。所述涡流会在金属导体中由于梯度场感应而形成并且通过与静磁场的交互作用导致噪音或者说振动,这对图像质量有负面作用。在该改进设计的具体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规定,导引件由带有发泡芯的玻璃纤维强化的塑料制造。这种由带有发泡芯的玻璃纤维强化的塑料构成的复合结构理想地适于在降低自重的情况下承受患者较大的重量。
如上所述,患者运送装置还可以具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构造用于控制患者运送装置的能控制的组件,其中适宜的就是,能控制的组件的控制线路至少部分地使用光学的信号传输。以这种方式可以降低与磁共振装置的磁场的不期望的交互作用。
在改进设计方案中,所述控制装置还构造用于把从电源提供的和/或尤其通过对接装置的电源接口提供的、外部的电能向能控制的组件分配电能。因此控制装置可以构成或者包括电能管理系统,以便尤其也通过存储在电源中的电能的相应分配保证其维持更长时间和因而确保运行准备状态。
如上文已提及的,患者运送装置优选地具有带有操纵元件的操纵装置,其中,操纵元件用于水平调节装置和/或优选至少用于垂直调节装置的操纵。也可以想到的实施例是,其中配设独立的操纵装置用于垂直调节,或者垂直调节被完全自动地控制地进行,例如借助至磁共振装置的数据连接。特别的优点是,在存在固定装置时操纵装置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或者释放滚轮的可运动性的操纵元件,和/或在存在对接装置时操纵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导引或者控制对接过程的操纵元件。适宜的是,也可以存在用于导引或者控制脱离过程的操纵元件,其必要时可以与用于导引或者控制对接过程的对接操纵元件一致。
如上文已提及的,还特别适宜的是,操纵装置具有与制动装置、尤其固定装置和/或机械式制动装置耦连的紧急停止操纵元件。在操纵紧急停止操纵元件时,特别适宜的是固定制动器件可以被控制;附加地或者备选地可以使用机械式制动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特别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所述电源包括锂离子蓄电池。当然基本上也能想到其他蓄电池种类,其中锂离子蓄电池已被证明特别合适。锂离子蓄电池具有高比能,然而在此能小型构成并具有很轻重量,使得其能特别有利地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患者运送装置内部使用。还给出良好的磁场兼容性。一般而言,所述电源,尤其能充电的蓄电池有利地在底侧地安装在承载装置中,例如在滚轮架的区域中。
患者运送装置也可以具有带有通向外部充电电源的充电接口的充电装置用于所述电源充电。例如在能充电的蓄电池的情况中,所述充电接口包括尤其能拉出的、能接在插座上的电缆;当然也能想到的是,在患者运送装置侧配设用于向外部充电电源连接的插座,其中如上所述,外部充电电源优选是供电网。然而优选的是,所述电源能通过对接装置的电源接口充电,因为这就能省掉带电压的插头。
适宜地,驱动器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构造为电机、尤其可以把所有的电驱动的驱动器件构造为电机。
除了所述患者运送装置之外,本实用新型也涉及一种磁共振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磁共振装置和至少一个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种类的患者运送装置,其中,磁共振装置具有对接位置,患者运送装置具有用于向在磁共振装置侧配设的对接位置对接的对接装置。在患者运送装置方面的设计当然可以相应地向磁共振系统上转移,以便以此也得到上述优点。
因此尤其可以规定,对接装置具有与在对接位置侧的对接机构共同作用的、对接装置侧的对接机构,用于建立预定的患者运送装置的对接定位和对接定向,其中,至少一个对接机构可以具有滑槽导引部,另一个对接机构的嵌接突出部可以推入滑槽导引部中,其中,滑槽导引部按如下所述地设计并且能移动地支承,即通过滑槽导引部垂直于嵌接突出部的移入方向的移动把患者运送装置沿移入方向向对接位置上拉动。在此,对接位置优选地具有滑槽导引部,其中,例如具有在滑槽导引部中运动的滚轮的嵌接突出部可以配设在对接装置的对接板上。对接装置侧的对接机构优选基本上居中地布置在患者运送装置的前侧面上和/或如上已述地优选地包括对接板。
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系统中特别优选的是,为其中一个对接机构配设用于共同作用的对接机构的立即脱离的执行器,以便在操纵脱离操纵元件时把患者运送装置脱离。脱离操纵元件例如可以配设在患者运送装置的操纵装置侧。
优选地,所述对接装置或者所述对接位置具有电驱动的第四驱动器件用于对接过程的至少一部分、尤其对接过程的最后的部分。在此优选的是,对接位置具有电驱动的第四驱动器件,例如形式为电机,所述电机驱动主轴,主轴又与滑槽导引部共同作用并移动滑槽导引部。电驱动的第四驱动器件优选在磁共振装置侧被供电。以这种方式在患者运送装置的电源没有另外负载的情况下实现对接过程的电机式辅助。
对于磁共振系统适宜的是,在患者运送装置位于对接定位中时,第四驱动器件的电机轴线平行于场方向。
优选地,对接装置或者对接位置具有用于在患者运送装置已对接的情况下把患者运送装置机械式脱耦的紧急情况操纵元件。特别优选的是,紧急情况操纵元件配设在对接位置侧,例如配设为操纵杆等等,其尤其把主轴从滑槽导引部脱耦,滑槽导引部此外可以弹性地配合支承并且因而可以释出嵌接突出部。
在优选的改进设计方案中,对接装置和对接位置可以分别具有用于把控制信号从患者运送装置向磁共振装置无线传输的通信器件。在第四驱动器件配设在对接位置侧时,这尤其是适宜的,因为第四驱动器件就也能从患者运送装置侧或者说患者运送装置侧的操纵装置投入使用。相应地,在第四驱动器件配设在对接位置侧的情况下待结束的对接过程可以作为控制信号传输。所述通信器件可以优选地构造用于红外线通信。
备选地或者额外地可以规定,至少对接位置具有用于检测准备对接定位的患者运送装置的传感器装置。若准备对接定位的患者运送装置被确定,则通过第四驱动器件的相应的控制自动进行对接过程。
因为所建议的患者运送装置可以具有电驱动的组件以及必要时具有机械材料,所以不完全排除对磁共振装置的磁场、尤其在匀质容积(成像容积)中的至少很微弱影响。因此适宜的是,磁共振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匀场装置,所述匀场装置至少部分地平衡由对接的患者运送装置造成的场畸变。在此,当应当随磁共振装置一起使用的确定类型的患者运送装置对磁场的影响是已知的时,所述匀场装置尤其包括静态匀场。若随磁共振装置使用不同的患者运送装置和/或患者支承装置,当然也可以建议通过匀场装置提供动态的匀场、尤其对于相应的对接的患者运送装置存储的匀场设置。以这种方式尽可能避免患者运送装置对成像的影响。
在此还要说明的是,未针对患者运送装置的可运动性和可对接性的设计方案、尤其用于躺板的水平调节装置和导引件或者说承载装置的设计方案,有利地也能应用在磁共振装置或者说磁共振系统的静止的患者支承装置上。在这种静止的患者支承装置中例如垂直调节装置的升降机构直接布置在地板上。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和细节从下面所说明的实施例以及根据附图得出。附图中:
图1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患者运送装置的外观图,
图2示出剖切患者运送装置的剖切面示意图,
图3示出磁共振装置的对接位置的对接机构的视图,
图4示出水平调节装置的水平机构的细节视图,
图5示出在操纵把手上的操纵装置的俯视图,
图6示出磁共振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患者运送装置1的外观图,其包括承载装置,承载装置在此包括滚轮单元2、也可以称为车架,患者运送装置1还包括高度调节部段3和结构部4,所述结构部4也可以称为支承架并且用作用于躺板6的导引件5。简便起见,示出不带有衬垫和/或布置在上的局部线圈的躺板6。在结构部4上与对接装置的对接板7相对置地布置有用于通过操作员移动患者运送装置1的操纵把手8,对接板7与磁共振装置的对接位置交互作用。患者运送装置1的可运动性通过四个滚轮9产生,所述滚轮在地面侧配设在承载装置上。在操纵把手8上还布置有操纵装置。
包括导引件5的结构部4在此由带有发泡芯的玻璃纤维强化的塑料制造。相似的材料也可以用在滚轮单元2的区域中。在高度调节部段3的区域中可以看到外罩,其借助手风琴式构造的或者相互导引的、重叠的部段而允许结构部4的并且因此允许躺板6的高度调节。
像基本已知的那样,躺板6具有至少一个插槽11用于在此未详细示出的局部线圈作为用于附加设备的连接装置。
患者运送装置1也能被称为移动式患者支承装置,其基本特点由图2的示意性剖面图中得到。在图2中首先可以看到,患者运送装置1具有居中配设的垂直调节装置12和配属于躺板6的水平调节装置13,水平调节装置在此仅大略示出并且参照图4进一步阐述。
垂直调节装置12包括升降机构14,升降机构把作为盖件(上部件)的结构部4和作为底部件的滚轮单元2相连。如图2所示,升降机构具有剪式机构。升降机构14与在主轴15上导引的滑块16相连,其中,主轴15借助电驱动的第二驱动器件17、在此为电机18能转动。主轴15可以备选地以优选的方式垂直向上地作用并且通过杠杆与剪式机构相连。升降机构14的剪式机构在此由铝或者玻璃纤维强化的塑料(德语:GFK)制造。
参照图4进一步说明的水平调节装置13也分配有电机19作为电驱动的第一驱动器件20。
在图2中还示出配属于各滚轮9的电驱动的固位制动器件21,其属于固位装置。所述固位装置可以具有一般由22表示的运动传感器,运动传感器可以用于当患者运送装置1静止时,才为制动而启用固位制动器件21。如此说明的固位装置的操纵可以通过上文已提及的操纵装置10进行。
患者运送装置1还具有居中地在滚轮单元2中的滚轮9之间配设的辅助装置23,其辅助患者运送装置1的手动移动。辅助装置23具有附加滚轮24,其布置在固持器25上并且能通过第三驱动器件26驱动,第三驱动器件在此构造为轮毂电机27。固持器25通过弹簧44能回转地支承在滚轮单元2中。电驱动的下降执行器28抵抗弹簧44的力把附加滚轮24带入带有地面接触的运行位置中。因此,在此情况中带有附加滚轮24的固持器25下降。为了升起附加滚轮24,下降执行器28可以被释放,使得弹簧27把附加滚轮24从运行位置又向上摆动;然而也可以规定,附加滚轮的升起通过下降执行器28的运行受控制地进行。
在参照图5阐述患者运送装置1的操纵时阐述辅助装置23的运行和其使用的详情。
可以看到,带有电机18、19和27、下降执行器28和电驱动的固位制动器件21的患者运送装置1具有电驱动的组件,所述电驱动的组件借助于在患者运送装置1中配设电源29在脱耦状态中也能运行。电源29在此构造为能反复充电的锂离子电池30,其安装在滚轮单元2的在脱耦状态中背离对接装置31并且因而背离磁共振装置的侧面上。电源29供给第一、第二和第三驱动器件17、20、26以及所有其他电驱动的组件,其中,患者运送装置1的控制装置32在此在操纵把手8附近示意性示出,不过其也可以分布式地实现,所述控制装置32除了控制不同组件也执行电能管理功能,以便实现电池电荷尽可能长的维持。
在此,在这一点上已经指出,所述锂离子电池30的充电在此通过对接装置31的接口装置34的48V电源接口33进行,其也具有数据接口35,其中,通过电源接口33输入的磁共振装置的电能在对接状态中当然也能通过控制装置31控制地用于运行电驱动的组件,以便尽可能少地使电源29承受负荷。
可以看到,对接装置31包括带有对接装置侧的对接机构36的对接板7,对接机构36在此具有滚轮形式的嵌接突出部37,嵌接突出部37应当导入对接位置侧的对接机构的滑槽导引部中,以便把患者运送装置为了完成对接过程而向对接位置上拉近并且也为了建立接口装置34的功率连接和数据连接。
图3示出对接位置侧的对接机构38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在此可以看到,滑槽导引部39借助运动板40固持在主轴41上,主轴41又与磁共振装置侧的电驱动的第四驱动器件42耦连、第四驱动器件在此也为电机。若嵌接突出部37进入对接位置侧的对接机构38的滑槽导引件39,就可以通过滑槽导引件39垂直于移动方向的移动使得嵌接突出部37更深地向滑槽导引件39的切口中运动并且以这种方式把患者运送装置1拉至磁共振装置上,以此也建立接口装置34的电连接和数据连接。执行器43包括轴67和用于力传输的L形的臂77,在操纵操纵装置10的脱离操纵元件时执行器43可以把第四驱动器件42从对接位置侧的对接机构38脱开。第四驱动器件42的电机轴在此平行于磁共振装置在此位置上的杂散磁场的磁场线的磁场方向。
对接机构38还配备有在此未详细示出的、用于在患者运送装置1已对接的情况下使患者运送装置1脱离的紧急情况操纵元件,其中,紧急情况操纵元件适宜地在磁共振装置侧配设在对接位置上。例如可以规定,在操纵紧急情况操纵元件时通过执行器43把滑槽导引部39从主轴41脱耦并且由于相应的弹簧载荷而释出嵌接突出部。
图4详细示出水平调节装置13的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此可以看到在此实施为悬臂的托架单元45。托架单元45接在在此未详细示出的、通过随动装置46设置的躺板6和承载装置(在此示出其中的承载板47)之间。为了能把躺板6完全地从患者运送装置1或者说具体地从导引件5伸出,在此提供在承载装置和托架单元45之间以及在托架单元45和躺板6之间的相对运动。
为了实现托架单元45的运动,借助驱动带48首先把在此例如构造为步进电机19的第一驱动器件20的、通过齿轮49提供的驱动力向第二齿轮50传递。该传递被规定为了能把驱动器件20远离患者运送装置1的配设有承载板47的前端部地布置,因为在对接状态中磁共振装置的杂散磁场在第一驱动器件20的较远位置处是很低的。
在承载板47的另一侧上延伸的齿轮50使齿带51运动,齿带51首先在承载板47侧通过导轮52向托架单元45导引,齿带51在托架单元45处固定在托架单元45上的两个外部的固定位置53处。
在托架单元45和随动装置46之间以及和躺板6之间的相对运动借助输送带54实现,输送带54从托架单元45的前端部至托架单元45的后端部沿着托架单元45行进并且借助齿轮55能够相对于托架单元45运动。然而同时,输送带54通过固定器件56既与承载板47也与随动装置46相连,确切地说在此所示的躺板6的收回状态中按如下所述地相连,即用于随动装置46的固定器件56位于患者运送装置1的前端部上,用于承载板47的固定器件56位于患者运送装置1的后部上,即朝向操纵把手8。现在若通过第一驱动器件20经由齿轮49实施转动,则托架单元45开始运动。但是这种运动又导致输送带54相对于托架单元45的相对运动,使得借助随动装置46设置的躺板6不仅由于托架单元45的运动而前进,而是也额外地通过由于输送带54的固定(56)实现的输送带54相对于托架单元45的运动而前进。具体而言,躺板6以两倍于托架单元45的速度运动。通过输送带54的环绕式设计,因此在托架单元45沿伸出方向57伸出时,用于承载板47的固定器件56相对于托架单元45慢慢向后行进,用于随动装置46的固定器件56慢慢向前行进。这通过托架单元45的运动引起,托架单元45的运动通过第一驱动器件20借助齿轮50使得齿带51的移动实现。
作为第一驱动器件20使用的步进电机19一方面包括集成的、不通电地启用的用于把躺板6固定在水平位置中的制动装置,其在此未详细示出。通过在图4中仅示意性示出的离合器58使得第一驱动器件20与齿轮49相连。该离合器可以在操纵紧急情况操纵元件59(见图2)时机械式松开,以便实现躺板6的手动的水平移动性。如此构造的紧急情况装置具有在此也未详细示出的复位机构用于自动重新建立第一驱动器件20向参照图4所述的水平机构60的耦连,即用于闭合离合器58,其中,所述复位机构就在躺板6再次完全移入患者运送装置1或者说具体地移入其导引件5中时起作用。
作为步进电机19,第一驱动器件20在此具有未详细示出的增量编码器(英语:Encoder)。为了改进水平位置的测量或者说校准,在把增量编码器作为移动测量器件之外还配设额外的拉线编码器62作为位置测量器件61(见图4),所述拉线编码器把承载装置和托架单元45耦连并且因此借助线63能测量躺板6相对于承载装置的绝对的水平位置。
图5详细示出带有操纵装置10的操纵把手8。可以看到,操纵把手8在相邻于操纵装置10右侧和左侧具有两个操纵面61,操作员的手可以分别在两个操纵面上抓握用于推拉患者运送装置1。在每个操纵面61上现在在操纵把手8的前侧和操纵把手8的背侧上都配设电容传感器62,电容传感器一方面能电容式测量在操纵把手8上是否存在操作员的手,但是另一方面也能电容式测量通过操纵把手8的变形施加的操作员的操纵力。设置在前侧的电容式传感器62在此测量推动时的操纵力,设置在背侧的电容式传感器62测量拉动时的操纵力。
组合式操纵力和就位传感器的数据被控制装置32的辅助控制装置63(见图2)评估,以便实现辅助装置23的合适的运行。在此,传感器62的数据主要按如下所述地评估,即只有当至少一只手位于操纵把手8上时才降下辅助滚轮24。若在操纵把手8上没有手,则辅助滚轮24自动地从工作位置中升起。只有当在两个操纵面61上都借助传感器62探测到操作员的一只手时才进行操作员的推动辅助。然后使用通过传感器62测量到的操纵力,方法是在操纵力升高的情况下通过附加滚轮24产生升高的辅助驱动力。
为了能向操作员给出反馈,操纵装置10分别与操纵面61相邻地具有显示装置64,在此为在空间上配属操纵面61的、背光照明的手部标志。
操纵装置10还具有用于垂直调节装置12的操纵元件65、用于借助固定制动器件21固定或者释放滚轮9的运动性的操纵元件68和用于引导对接过程的对接操纵元件66。当患者运送装置1已对接时,对接操纵元件66还可以作为脱离操纵元件起作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操纵装置10具有用于水平调节装置13的操纵元件。
在对接过程时的操纵方面还要说明的是,在对接位置侧和在对接装置31侧都配设通信器件69(见图1),其构造用于红外通信并且能传输控制信号,例如在操纵对接操纵元件68时对对接过程的预定引导。也能想到的是,在对接装置31侧和/或对接位置侧配设用于检测对接就位地定位的患者运送装置1的传感器装置,使得也能够借助第四驱动器件42自动地引导对接过程的自动化的部分。
对于按照图5的操纵装置10要注意,可选地可以存在紧急停止操纵元件70,其例如可以与固定装置耦连,以便触发患者运送装置1的紧急停车。
图6最后示出由患者运送装置1和磁共振装置71构成的磁共振系统72的原理图。可以看到,磁共振装置71具有患者容纳部73,当患者运送装置1借助对接装置31向磁共振装置71的对接位置74上耦连时躺板6能借助水平调节装置13进入患者容纳部。对接位置74除了包括针对图3讨论过的对接机构38以外也包括与接口装置34对应的接口装置。最后在患者容纳部73中,患者运送装置1的导引件5前进,使得躺板6在进入时继续稳定地被支撑。
在对接位置74侧面还配设紧急操纵元件75,其实现患者运送装置1的机械式脱离,如针对图3已述。紧急操纵元件75可以直接地在轴67上作用。
磁共振装置71此外还包括匀场装置76,通过匀场装置能至少部分地平衡由对接的患者运送装置1造成的场畸变。
虽然通过优选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示出和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被公开的示例所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由此导出其他的变型设计而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4)

1.一种用于磁共振装置(71)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躺板(6),患者能支承在所述躺板上,
-承载所述躺板(6)的承载装置,
-用于躺板(6)沿至少一个方向水平移动的水平调节装置(13),其具有电驱动的第一驱动器件(20),
-用于躺板(6)高度调节的垂直调节装置(12),其具有电驱动的第二驱动器件(17),
-在承载装置上的地面侧布置的滚轮(9),用于构成患者运送装置(1)的手动的可移动性,和
-配设在承载装置中的、用于所述电驱动的第一和第二驱动器件的电源(29)。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患者运送装置(1)还具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分别配属至少一部分滚轮(9)的、电驱动的固定制动器件(21),所述固定制动器件通过电源(29)供电。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具有运动传感器,其中,固定制动器件(21)仅在患者运送装置(1)静止时能够启用。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患者运送装置(1)还具有辅助患者运送装置(1)的手动移动的辅助装置(23),所述辅助装置带有电驱动的第三驱动器件(26),所述第三驱动器件通过所述电源(29)供电。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23)包括尤其沿患者运送装置的纵向指向的附加滚轮(24),所述附加滚轮能通过所述第三驱动器件(26)驱动。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为附加滚轮(24)配设操作者控制的和/或视需求控制的下降执行器(28)用于把附加滚轮(24)从与地面接触的运行位置升起和向与地面接触的运行位置降下,和/或附加滚轮(24)居中地布置在承载装置的四个外部的滚轮(9)之间。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配设至少一个操纵力传感器和辅助控制装置(63),其中,辅助控制装置(63)设计用于随着操纵力的升高而通过附加滚轮(24)产生升高的辅助驱动力。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力传感器布置在用于手动移动患者运送装置(1)的操纵把手(8)上的抓握区域中。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力传感器是无位移式压力传感器或者力传感器,或者是测量操纵把手(8)的至少一部分的变形的电容式传感器。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力传感器附加地设计为确定进行操纵的手是否就位的就位传感器或者为所述操纵力传感器分配就位传感器。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操纵把手(8)上或者在两个操纵把手的每一个上配设两个用于手动移动的操纵面时,为每个操纵面(61)分配一个操纵力传感器和一个就位传感器。
12.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按照权利要求5配设下降执行器(28)时,所述辅助控制装置(63)设计用于根据就位传感器的传感器数据运行所述下降执行器(28)。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控制装置(63)设计用于在探测到至少一只操纵手时降下附加滚轮(24)和/或用于在未探测到操纵手时升起附加滚轮(24)和/或用于仅在探测到两只操纵手时控制第三驱动器件(26)以产生辅助驱动力。
14.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尤其与操纵把手(8)相邻地或者在操纵把手(8)上配设显示装置(64)用于显示通过就位传感器探测到的操纵手。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操纵面带有相应就位传感器的情况下,设置在空间上配属于操纵面的背光照明的标识作为显示装置(64),和/或显示装置(64)设置在患者运送装置(1)的操纵装置(10)上,或者设置为患者运送装置(1)的操纵装置(10)的一部分。
1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承载装置具有对接装置(31)用于与在磁共振装置(71)侧配设的对接位置(74)对接。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装置(31)具有与对接位置侧的对接机构(38)配合作用的、对接装置侧的对接机构(36),用于建立预定的患者运送装置的对接定位和对接定向。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对接位置侧的对接机构(38)和对接装置侧的对接机构(36)中的至少一个对接机构具有滑槽导引部(39),另一个对接机构的嵌接突出部(27)可以推入滑槽导引部(39)中,其中,滑槽导引部(39)按如下所述地设计并且能移动地被支承,即通过滑槽导引部(39)垂直于嵌接突出部(27)的推入方向的移动把患者运送装置(1)沿推入方向向对接位置(74)上拉动。
19.按照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对接装置侧的对接机构(36)居中地布置在患者运送装置(1)的前侧面上。
20.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为对接装置侧的对接机构(36)配设用于立即脱离共同作用的对接位置侧的对接机构(38)和对接装置侧的对接机构(36)的执行器(43),以便在操纵脱离操纵元件时把患者运送装置(1)脱离。
21.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对接装置(31)具有电驱动的第四驱动器件(42),所述第四驱动器件(42)用于对接过程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具有对应对接位置侧的电驱动的第四驱动器件(42)的电源接口(33),所述第四驱动器件用于对接过程的至少一部分,其中,第四驱动器件(42)通过所述电源(29)供电。
22.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患者运送装置位于对接定位中时,第四驱动器件(42)的电机轴线平行于场方向。
23.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对接装置(31)包括用于在患者运送装置(1)已对接的情况下把患者运送装置(1)机械式脱耦的紧急情况操纵元件。
24.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对接装置(31)具有在对接装置侧的带有至少一个数据接口(35)和/或至少一个电源接口(33)的接口装置(34),所述接口装置(34)在对接时与对接位置侧的接口装置(34)共同作用以建立至少一个连接。
25.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垂直调节装置(12)具有把承载装置的底部件和顶部件连接的、带有剪式机构的升降机构(14)。
26.按照权利要求25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二驱动器件(17)驱动的主轴(15)为了高度调节而作用在升降机构(14)上。
27.按照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剪式机构至少部分地由铝和/或玻璃纤维加固的塑料构成。
2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水平调节装置(13)设计用于使躺板(6)从承载装置侧的导引件(5)完全伸出。
2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水平调节装置(13)包括带有相对于躺板(6)和承载装置能运动的、至少部分地承载着躺板(6)的托架单元(45)的水平机构(60)。
30.按照权利要求29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一驱动器件(20)借助驱动耦连装置产生的托架单元(45)相对于承载装置的移动、借助另外的驱动耦连装置产生躺板(6)相对于托架单元(45)的移动。
31.按照权利要求30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驱动耦连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与驱动齿轮配合作用的驱动带。
32.按照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耦连装置为了使托架单元(45)相对于承载装置移动,具有在托架单元(45)上的至少两个固定位置(53)上固定的、借助通过第一驱动器件(20)驱动的齿轮移动的齿带,和/或第二驱动耦连装置具有在承载装置和用于躺板(6)的随动装置(46)上固定的和沿纵向围绕托架单元(45)导引的输送带(54),用于使躺板(6)相对于托架单元(45)移动。
33.按照权利要求32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耦连装置的齿带通过两个导轮(52)向固定位置(53)引导,和/或构造为齿带的输送带(54)通过在托架单元(45)的纵向端部上的齿轮围绕托架单元(45)导引。
34.按照权利要求33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承载装置具有用于导轮(52)和通过第一驱动器件(20)驱动的齿轮的固定板(47),在固定板(47)上布置用于输送带(54)的固定装置(56)。
35.按照权利要求32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相应的驱动耦连装置在承载装置侧的组件布置在承载装置的前端部上,躺板(6)能从所述前端部伸出,其中,相对于所述前端部间隔布置的第一驱动器件(20)能将其驱动力经由齿带、借助相应的齿轮向第一耦连装置传递。
3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器件(20)可以具有集成的或者配属的制动器装置用于把躺板(6)在水平位置中固定。
37.按照权利要求29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为水平调节装置(13)配设有紧急情况装置,紧急情况装置带有所属的紧急情况操纵元件和通过紧急情况操纵元件控制的脱耦装置,所述脱耦装置构造用于把第一驱动器件(20)与产生水平调节的水平机构(60)断开以实现躺板(6)的手动的水平可移动性。
38.按照权利要求37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耦装置包括离合器(58)。
39.按照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紧急情况装置具有复位机构,用于在躺板(6)尤其完全收入承载装置的导引件(5)中的情况下自动地重新建立第一驱动器件(20)与水平机构(60)的耦连。
4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除了存在于第一驱动器件(20)中的或者配属于第一驱动器件(20)的、用于确定躺板(6)由所述第一驱动器件(20)的运行产生的水平移动路程的移动测量器件之外,还配设另外的、测量躺板(6)相对于承载装置的绝对的水平位置的位置测量器件。
41.按照权利要求40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器件(20)是步进电机(19)并且移动测量器件是增量式编码器,和/或所述位置测量器件构造为在躺板(6)和承载装置之间或者在托架单元(45)和承载装置之间或者在托架单元(45)和躺板(6)之间配设的拉线编码器。
4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躺板(6)具有至少一个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用于附加设备,其中,水平调节装置(13)和垂直调节装置(12)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线缆导引装置,用于把线缆向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装置导引和用于对运动进行平衡。
43.按照权利要求28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承载装置上的躺板(6)的一个或者所述导引件(5)由不导电的材料制造。
44.按照权利要求43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导引件(5)由带有发泡芯的玻璃纤维强化的塑料制造。
4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患者运送装置(1)具有控制装置(32),所述控制装置(32)构造用于控制患者运送装置(1)的能控制的组件,其中,用于能控制的组件的控制线路至少部分地使用光学的信号传输。
46.按照权利要求45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32)还构造用于把从电源(29)提供的和/或尤其通过对接装置(31)的电源接口(33)提供的、外部的电能分配给能控制的组件。
4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患者运送装置(1)具有一操纵装置或者所述操纵装置(10),操纵装置带有用于操纵水平调节装置(13)和/或垂直调节装置(12)的操纵元件。
48.按照权利要求47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操纵装置(10)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或者释放滚轮(9)的可运动性的操纵元件,和/或操纵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引入或者控制对接过程的操纵元件。
49.按照权利要求47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装置(10)具有与制动装置和/或机械式制动装置耦连的紧急停止操纵元件(70)。
5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29)包括锂离子蓄电池(30)和/或在底侧地安装在承载装置中。
5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患者运送装置(1)具有带有连接外部充电电源的充电接口的充电装置,用于所述电源(29)充电。
5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驱动器件(17,20,26,42)构造为电机(18,19,27)。
53.一种磁共振系统(72),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个磁共振装置(71)和至少一个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患者运送装置(1),其中,所述磁共振装置(71)具有对接位置(74),患者运送装置(1)具有用于与磁共振装置(71)侧配设的对接位置(74)对接的对接装置(31)。
54.按照权利要求53所述的磁共振系统(72),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装置(31)具有与对接位置侧的对接机构(36)配合作用的、对接装置侧的对接机构(38),所述对接装置侧的对接机构(38)用于建立患者运送装置(1)预定的对接定位和对接定向。
55.按照权利要求54所述的磁共振系统(72),其特征在于,对接位置侧的对接机构(36)和对接装置侧的对接机构(38)中的至少一个对接机构具有滑槽导引部(39),另一个对接机构的嵌接突出部(27)能够推入滑槽导引部(39)中,其中,滑槽导引部(39)按如下所述地构造并且能移动地支承,即,通过滑槽导引部(39)垂直于嵌接突出部(27)的推入方向的移动把患者运送装置(1)沿推入方向向对接位置(74)上拉动。
56.按照权利要求54或55所述的磁共振系统(72),其特征在于,对接装置侧的对接机构(36)居中地布置在患者运送装置(1)的前侧面上。
57.按照权利要求54所述的磁共振系统(72),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位置侧的对接机构(36)和对接装置侧的对接机构(38)之一配设有用于立即脱离共同作用的对接位置侧的对接机构(36)和对接装置侧的对接机构(38)的执行器(43),以便在操纵脱离操纵元件时把患者运送装置(1)脱离。
58.按照权利要求53所述的磁共振系统(72),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装置(31)或者所述对接位置(74)具有电驱动的第四驱动器件(42)用于对接过程的至少一部分。
59.按照权利要求58所述的磁共振系统(72),其特征在于,在患者运送装置位于对接定位中时,第四驱动器件(42)的电机轴线平行于场方向。
60.按照权利要求53所述的磁共振系统(72),其特征在于,对接装置(31)或者对接位置(74)包括用于在患者运送装置(1)已对接的情况下将患者运送装置(1)机械式脱耦的紧急情况操纵元件(75)。
61.按照权利要求53所述的磁共振系统(72),其特征在于,对接装置(31)和对接位置(74)分别具有用于把控制信号从患者运送装置(1)向磁共振装置(71)无线传输的通信器件(69)。
62.按照权利要求61所述的磁共振系统(72),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器件(69)构造用于红外通信,和/或在第四驱动器件(42)配设在对接位置侧的情况下待结束的对接过程能够作为控制信号传输。
63.按照权利要求53所述的磁共振系统(72),其特征在于,至少对接位置(74)具有用于检测准备对接定位的患者运送装置(1)的传感器装置。
64.按照权利要求53所述的磁共振系统(72),其特征在于,磁共振装置(71)具有至少一个匀场装置(76),所述匀场装置至少部分地平衡由对接的患者运送装置(1)造成的场畸变。
CN201721676055.XU 2016-12-06 2017-12-05 用于磁共振装置的患者运送装置和磁共振系统 Active CN20867278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2016007430.0 2016-12-06
DE202016007430.0U DE202016007430U1 (de) 2016-12-06 2016-12-06 Patiententransporteinrichtung für eine Magnetresonanzeinrichtung und Magnetresonanz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72789U true CN208672789U (zh) 2019-03-29

Family

ID=57961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76055.XU Active CN208672789U (zh) 2016-12-06 2017-12-05 用于磁共振装置的患者运送装置和磁共振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72789U (zh)
DE (1) DE202016007430U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48201B1 (de) * 2017-09-08 2019-07-10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Verfahren zum positionieren einer patientenliege und patientenliege
EP3654049A1 (en) * 2018-11-15 2020-05-20 Koninklijke Philips N.V. Eddy current brake for patient table of mri
CN110037701A (zh) * 2019-05-21 2019-07-23 佛山瑞加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装置及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系统
DE102021210847A1 (de) 2021-09-28 2023-03-30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Steuerung einer Patiententischbewegung
DE202023103766U1 (de) 2023-07-06 2023-08-03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Mobile medizinische Patientenlie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52265B4 (de) 2003-12-04 2021-09-09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Medizinisches Untersuchungs- und Therapiegerät mit einer Lagerungsvorrichtung
DE102007007101B4 (de) 2007-02-13 2013-07-0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Hebevor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16007430U1 (de) 201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72789U (zh) 用于磁共振装置的患者运送装置和磁共振系统
US8165718B2 (en) Robotic transportation devices and systems
CN104244835B (zh) 用于存储在移动射线照相成像装置处的电子网格保持器和检测器的充电器和使用所述充电器的方法
CN102125433B (zh) 带有水平移动路径的用于对接到医疗设备的患者小车
US20130136235A1 (en) Portable radiation detector and system
CN102028495A (zh) 病人承载装置
CN101015452A (zh) 用于永磁开放式磁共振设备中的三维运动电动病床系统
CN217310337U (zh) 检查床和医学成像系统
EP3685751A1 (en) Drive system for imaging device
CN105581874A (zh) 一种组合式伤病员移动车
CN102421364A (zh) 电机辅助的手动控制移动组件、包括这种组件的x射线系统、方法和使用
JP2009284944A (ja) 車いす駆動装置
ITMI20071618A1 (it) Impianto di trasporto a fune e metodo di azionamento dello stesso
CN107830807A (zh) 一种地铁疏散平台安装定位测量仪
EP3342346A1 (en) Medical device
CN209751041U (zh) 用于磁共振装置的患者支承装置和磁共振系统
CN109512111A (zh) 可移动的智能设备及其采用该智能设备的智能行李箱
WO2019197215A1 (en) Automatic positioning of antenna connectors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N201150540Y (zh) 检查床的垂直运动装置
CN115040341A (zh) 一种多场景使用的半自动转运床
JP2011229366A (ja) 電動車いす及び充電装置
CN206634906U (zh) 人员输送系统
CN114940270A (zh) 基于三维建模的地质地形的测绘系统
JP5164166B2 (ja) 移動トイレシステム
CN108407704A (zh) 车辆拖动系统、射线检测系统及其车辆拖动小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