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59051U - 清洗容器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清洗容器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59051U
CN208659051U CN201721310232.2U CN201721310232U CN208659051U CN 208659051 U CN208659051 U CN 208659051U CN 201721310232 U CN201721310232 U CN 201721310232U CN 208659051 U CN208659051 U CN 208659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cleaning case
air
blast pipe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1023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飞帆
刘丰收
何柏锋
潘典国
杨保民
瞿月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1023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590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59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590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清洗容器及烹饪器具,其中,清洗容器包括:清洗箱体,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箱盖,盖合设置于清洗箱体上;导风管,设置于箱盖上,并通过箱盖延伸至清洗箱体内,其中,气流通过导风管进入清洗箱体内后,驱动清洗箱体内的物料从排料口排出。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设置方式较简单,另一方面,通过导风管向清洗箱体内导风,可以对清洗过的物料起到一定的干燥作用,降低物料在清洗箱体内壁的附着概率,再一方面,清洗过的物料在自身重力和气流的作用下克服表面张力通过排料口排出,进一步降低了清洗过的物料附着在清洗箱体内壁的可能性,减少了物料在清洗箱体内的残留,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清洗容器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清洗容器和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智能电饭煲可自动洗米与淘米,并将洗净的米从清洗容器内排至电饭煲的烹饪内锅中,由于清洗过的米还处于潮湿的状态,在排入烹饪内锅的过程中,潮湿的米易附着在清洗容器的内壁上,存在以下缺陷:
(1)排入烹饪内锅的米量未达到预设的米量,导致烹饪效果无法达到预期
(2)如果用户未及时清理,容易腐烂变质,在用户下次烹饪时会将上次烹饪时残留的米混入到新米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清洗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清洗容器,包括清洗箱体,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箱盖,盖合设置于清洗箱体上;导风管,设置于箱盖上,并通过箱盖延伸至清洗箱体内,其中,气流通过导风管进入清洗箱体内后,驱动清洗箱体内的物料从排料口排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清洗容器包括清洗箱体,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清洗过的物料可以通过排料口排出,箱盖能够盖合清洗箱体,在箱盖上设置导风管,并通过箱盖延伸至清洗箱体内,气流通过导风管进入清洗箱体内,一方面,在箱盖上设置导风管,设置方式较简单,另一方面,通过导风管向清洗箱体内导风,可以对清洗过的物料起到一定的干燥作用,降低物料在清洗箱体内壁的附着概率,再一方面,清洗过的物料在自身重力和气流的作用下克服表面张力通过排料口排出,进一步降低了清洗过的物料附着在清洗箱体内壁的可能性,减少了物料在清洗箱体内的残留,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导风管在箱盖的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优选地,将导风管设置在箱盖的中心处,通过合理设置处于箱体内部的导风管的设置方式,实现对清洗箱体的内壁均匀送风。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地使得物料从清洗箱体的排料口排出,可以将靠近排料口附近的清洗箱体侧壁构造成向内倾斜的凹面或平面,使得物料可以借助重力的作用排出清洗箱体,其中,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确定,可在20°~80°的范围内设置。
具体地,物料可以是在清洗箱体中清洗,清洗箱体起到洗料容器的作用,在洗料过程中,进入清洗箱体的气流起到搅动物料的作用,提升物料的清洁效果,在清洗结束后,通过进风口流入的气流将物料吹出清洗箱体,也可以是在清洗装置中清洗完成后,进入清洗箱体中转,通过气流将物料吹出清洗箱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风管包括相互导通的、设置于箱盖外侧的进风管,以及设置于箱盖内侧的出风部,其中,进风管垂直于箱盖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风管包括相互导通的设置于箱盖外侧的进风管和设置在箱盖内侧的出风部,实现将气流由清洗箱体外导入清洗箱体内部,一方面,通过将进风管垂直于箱盖设置,有利于从进风管进入清洗箱体内的气流较均匀的向物流以及清洗箱体的侧壁上,气流对清洗过的物料起到一定的干燥作用,降低物料在清洗箱体内壁的附着,同时使得清洗过的物料在自身重力和气流的作用下克服表面张力通过排料口排出,降低了清洗过的物料因表面潮湿附着在清洗箱体内壁的可能性,减少了物料在清洗箱体内的残留,另一方面,进风管垂直于箱盖设置,在将进风管安装在箱盖上时,安装方式更简单。
其中,出风部可以根据清洗箱体的容积、气流的强弱以及对导风的要求设置为管状结构,由两个平面或曲面形成的夹层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进风管与出风部可以是一个整体,也可以分段设计,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和/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箱盖上,也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箱盖上。
其中,进风管的管口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成各种形状,其中,优选地,设置成圆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出风部的出风方向与进风管之间的夹角大于 0°,并且小于或等于90°。
在该技术方案中,出风部的出风方向与进风管之间的夹角大于0°,并且小于或等于90°,使得进入清洗箱体的气流能够向周向延伸,一方面,能够扩大气流的覆盖范围,从而有利于物料的排放,另一方面,向清洗箱体的侧壁倾斜,便于气流将附着在清洗箱体侧壁上的物料吹落。
具体地,出风方向与进风管之间的夹角接近于0°时,气流对靠近排料口的物料推动力更强,使得物料能够更快速地从排料口排出,出风方向与进风管之间的夹角等于90°时,气流对清洗箱体的侧壁附着的物料的推动力更强,使得物料能够更快速地从清洗箱体的侧壁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出风部与进风管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出风部与清洗箱体内壁之间的距离和进入清洗箱体的气压来设计,其中,优选地,将出风部的长度设计为出风口靠近清洗箱体内壁,距离在2~20mm之间确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出风部为出风管,出风管的数量大于或等于 1个。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出风部设置为出风管,一方面,通过出风管出风,风能损耗小,并且设置方式较简单,另一方面,通过将出风管的数量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个,设置多个出风管可以提升风流的覆区域,进而提升物料的导出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数量个出风管。
需要说明的是,在出风管的数量为一个时,优选地,将出风管设置为垂直于箱盖,使得物料在排料口处受到更大的推力,能够更好地排出清洗箱体,在出风管的数量为多个时,设置一个出风管垂直于箱盖,其余出风管以箱盖轴线为中心,呈圆周阵列。
其中,进风管和出风管可以通过一体化制造生成,也可以通过过渡管部组装生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出风管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出风管的入口汇聚至进风管的出口处,并且多个出风管绕进风管沿周向均匀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出风管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出风管的入口汇聚至进风管的出口处,使得从进风管流入的气流能够均匀的进入每个出风管,多个出风管绕进风管沿周向均匀分布,使得从出风管流出的气流能够均匀地吹向清洗箱体的各个位置,提升吹落附着在清洗箱体侧壁上的物料的效果,减少物料在清洗箱体中的残留。
其中,优选地,为了达到更好地传输物料的效果,进风管的直径可以设置为大于出风管的直径。
其中,多个出风管可以是一体成型,在多个出风管的入口处彼此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分别成型,在多个出风管的入口处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出风部为由沿纵向设置的第一伞状曲面与第二伞状曲面围设形成的夹层出风部,第一伞状曲面与进风管的出口连通,第二伞状曲面与第一伞状曲面之间,或第二伞状曲面与进风管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筋,以固定第二伞状曲面,其中,第一伞状曲面的边缘与第二伞状曲面的边缘形成夹层出风部的周向出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出风部为由沿纵向设置的第一伞状曲面与第二伞状曲面围设形成的夹层出风部,第一伞状曲面与进风管的出口连通,使得从进风管进入的气流能够从夹层出风部流入清洗箱体内,第二伞状曲面与第一伞状曲面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筋,或第二伞状曲面与进风管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筋,通过固定连接筋固定第二伞状曲面,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出风口的出风面积,另一方面,与设置多个出风管的方式相比,夹层出风部结构占用清洗箱体内的空间更少,结构也更简单,其中,第一伞状曲面的边缘与第二伞状曲面的边缘形成夹层出风部的周向出风口,能够使得气流均匀地吹向清洗箱体的侧壁,提升吹落物料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的周向出风口靠近清洗箱体的侧壁时,对将物料从清洗箱体侧壁吹落的效果更好,优选地,距离在2~20mm之间确定。
其中,优选地,第一伞状曲面和第二伞状曲面与气流的接触面设置成光滑曲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旋转驱动装置,连接至进风管,以驱动进风管旋转,其中,旋转驱动装置在驱动进风管旋转时,带动出风部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至进风管的旋转驱动装置,驱动进风管旋转,同时在驱动进风管旋转时,带动出风部旋转,能够更好地使得气流吹向清洗箱体的各个位置,加强从清洗箱体中吹出物料的效果,降低物料在清洗箱体中的残留。
具体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以及连接至驱动电机的传导部件,通过传导部件连接至进风管,以实现对进风管旋转驱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风管为导向直管,导向直管相对箱盖倾斜指定角度向下延伸,以通过箱盖延伸至箱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风管沿出风方向,斜向下延伸,以通过箱盖延伸至箱体内,能够使得进入清洗箱体的气流吹向清洗箱体的侧壁,使得清洗过的物料在自身重力和气流的作用下克服表面张力从侧壁脱落。
其中,导风管可以与箱盖一体化制备,也可以通过连接件组装在箱盖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导风管具有多个时,多个导风管在箱盖的指定位置相互交叉设置并在交叉点相互连通,或多个导风管分别通过箱盖的不同位置延伸至箱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导风管设置为多个,多个导风管相对于单个导风管,进风量与送风面积更大,多个导风管在箱盖的指定位置相互交叉设置并在交叉点相互连通,即多个导风管通过一体化注塑成型制备,使得气流在进入导风管之后能够从多个导风管中流出至清洗箱体内,或多个导风管分别通过箱盖的不同位置延伸至箱体内,即多个导风直管分别安装在箱盖的不同位置,采用该设置方式,制备成本最低,设置方法也最简单,从多个位置进入清洗箱体内的气流,能够更好地使得气流吹向清洗箱体的各个位置,加强从清洗箱体中吹出物料的效果,降低物料在清洗箱体中的残留。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导风管彼此之间相互交叉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优选地,设置至少一个导风管垂直于箱盖,其他导风管以箱盖轴线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在箱盖上分布。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任一清洗容器,其中,烹饪器具为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电蒸锅或豆浆机。
在该技术方案中,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的任一清洗容器的烹饪器具,具有上述清洗容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烹饪器具为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电蒸锅或豆浆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清洗容器的截面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清洗容器的立体图;
10清洗容器,102清洗箱体,1022排料口,104箱盖,106导风管,1062 进风管,1064出风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清洗容器。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清洗容器10,包括:清洗箱体102,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1022;箱盖104,盖合设置于清洗箱体 102上;导风管106,设置于箱盖104上,并通过箱盖104延伸至清洗箱体102 内,其中,气流通过导风管106进入清洗箱体102内后,驱动清洗箱体102 内的物料从排料口1022排出。
在该实施例中,清洗容器10包括清洗箱体102,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1022,清洗过的物料可以通过排料口1022排出,箱盖104能够盖合清洗箱体102;在箱盖104上设置导风管106,并通过箱盖104延伸至清洗箱体102 内,气流通过导风管106进入清洗箱体102内,一方面,在箱盖104上设置导风管106,设置方式较简单,另一方面,通过导风管106向清洗箱体102内导风,可以对清洗过的物料起到一定的干燥作用,降低物料在清洗箱体102内壁的附着概率,再一方面,清洗过的物料在自身重力和气流的作用下克服表面张力通过排料口1022排出,进一步降低了清洗过的物料附着在清洗箱体102内壁的可能性,减少了物料在清洗箱体102内的残留,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导风管106在箱盖104的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其中,优选地,将导风管106设置在箱盖104的轴心处,通过合理设置处于箱体内部的导风管106的设置方式,实现对清洗箱体102的内壁均匀送风。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地使得物料从清洗箱体102的排料口 1022排出,可以将靠近排料口1022附近的清洗箱体102侧壁构造成向内倾斜的凹面或平面,使得部分物料可以借助重力的作用排出清洗箱体102,其中,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确定,可在20°~80°的范围内设置。具体地,物料可以是在清洗箱体102中清洗,清洗箱体102起到洗料容器的作用,在洗料过程中,进入清洗箱体102的气流起到搅动物料的作用,提升物料的清洁效果,在清洗结束后,通过进风口流入的气流将物料吹出清洗箱体102,也可以是在清洗装置中清洗完成后,进入清洗箱体102中转,通过气流将物料吹出清洗箱体102。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导风管106包括相互导通的、设置于箱盖104外侧的进风管1062,以及设置于箱盖104内侧的出风部,其中,进风管1062垂直于箱盖104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导风管106包括相互导通的设置于箱盖104外侧的进风管 1062,和设置在箱盖104内侧的出风部,实现将气流由清洗箱体102外导入清洗箱体102内部,一方面,通过将进风管1062垂直于箱盖104设置,有利于从进风管1062进入清洗箱体102内的气流较均匀的向物流以及清洗箱体102 的侧壁上,气流对清洗过的物料起到一定的干燥作用,降低物料在清洗箱体102内壁的附着,同时使得清洗过的物料在自身重力和气流的作用下克服表面张力通过排料口1022排出,降低了清洗过的物料因表面潮湿附着在清洗箱体102内壁的可能性,减少了物料在清洗箱体102内的残留,另一方面,进风管 1062垂直于箱盖104设置,在将进风管1062安装在箱盖104上时,安装方式更简单。
其中,出风部可以根据清洗箱体102的容积、气流的强弱以及对导风的要求设置为管状结构,由两个平面或曲面形成的夹层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进风管1062与出风部可以是一个整体,也可以分段设计,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和/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箱盖104上,也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箱盖104上。
其中,进风管1062的管口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成各种形状,其中,优选地,设置成圆形。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出风部的出风方向与进风管1062 之间的夹角大于0°,并且小于或等于90°。
在该实施例中,出风部的出风方向与进风管1062之间的夹角大于0°,并且小于或等于90°,使得进入清洗箱体102的气流能够向周向延伸,一方面,能够扩大气流的覆盖范围,从而有利于物料的排放,另一方面,向清洗箱体102的侧壁成一定角度,便于气流将附着在清洗箱体102侧壁上的物料吹落。
具体地,出风方向与进风管1062之间的夹角接近于0°时,气流对靠近排料口1022的物料推动力更强,使得物料能够更快速地从排料口1022排出,出风方向与进风管1062之间的夹角等于90°时,气流对清洗箱体102的侧壁附着的物料的推动力更强,使得物料能够更快速地从清洗箱体102的侧壁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出风部与进风管1062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出风部与清洗箱体102内壁之间的距离和进入清洗箱体102的气压来设计,其中,优选地,将出风部的长度设计为出风口靠近清洗箱体102内壁,距离在2~20mm之间确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出风部为出风管1064,出风管1064的数量大于或等于1个。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出风部设置为出风管1064,一方面,通过出风管 1064出风,风能损耗小,并且设置方式较简单,另一方面,通过将出风管1064 的数量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个,设置多个出风管1064可以提升风流的覆区域,进而提升物料的导出效果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数量个出风管1064。
需要说明的是,在出风管1064的数量为一个时,优选地,将出风管1064 设置为垂直于箱盖104,使得物料在排料口1022处受到更大的推力,能够更好地排出清洗箱体102,在出风管1064的数量为多个时,设置一个出风管1064 垂直于箱盖104,其余出风管1064以箱盖104轴线为中心,呈圆周阵列。
其中,进风管1062和出风管1064可以通过一体化制造生成,也可以通过过渡管部组装生成。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出风管1064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出风管1064的入口汇聚至进风管1062的出口处,并且多个出风管 1064绕进风管1062沿周向均匀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在出风管1064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出风管1064的入口汇聚至进风管1062的出口处,使得从进风管1062流入的气流能够均匀的进入每个出风管1064,多个出风管1064绕进风管1062沿周向均匀分布,使得从出风管1064流出的气流能够均匀地吹向清洗箱体102的各个位置,提升吹落附着在清洗箱体102侧壁上的物料的效果,减少物料在清洗箱体102中的残留。
优选地,为了达到更好地传输物料的效果,进风管1062的直径可以设置为大于出风管1064的直径。
其中,多个出风管1064可以是一体成型,在多个出风管1064的入口处彼此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分别成型,在多个出风管1064的入口处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出风部为由沿纵向设置的第一伞状曲面与第二伞状曲面围设形成的夹层出风部,第一伞状曲面与进风管1062的出口连通,第二伞状曲面与第一伞状曲面之间,或第二伞状曲面与进风管1062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筋,以固定第二伞状曲面,其中,第一伞状曲面的边缘与第二伞状曲面的边缘形成夹层出风部的周向出风口。
在该实施例中,出风部为由沿纵向设置的第一伞状曲面与第二伞状曲面围设形成的夹层出风部,第一伞状曲面与进风管1062的出口连通,使得从进风管1062进入的气流能够从夹层出风部流入清洗箱体102内,第二伞状曲面与第一伞状曲面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筋,或第二伞状曲面与进风管1062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筋,通过固定连接筋固定第二伞状曲面,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出风口的出风面积,另一方面,与设置多个出风管1064的方式相比,夹层出风部结构占用清洗箱体102内的空间更少,结构也更简单,其中,第一伞状曲面的边缘与第二伞状曲面的边缘形成夹层出风部的周向出风口,能够使得气流均匀地吹向清洗箱体102的侧壁,提升吹落物料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的周向出风口靠近清洗箱体102的侧壁时,对将物料从清洗箱体102侧壁吹落的效果更好,优选地,距离在2~20mm之间确定。
其中,优选地,第一伞状曲面和第二伞状曲面与气流的接触面设置成光滑曲面。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旋转驱动装置,连接至进风管 1062,以驱动进风管1062旋转,其中,旋转驱动装置在驱动进风管1062旋转时,带动出风部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连接至进风管1062的旋转驱动装置,驱动进风管1062 旋转,同时在驱动进风管1062旋转时,带动出风部旋转,能够更好地使得气流吹向清洗箱体102的各个位置,加强从清洗箱体102中吹出物料的效果,降低物料在清洗箱体102中的残留。
具体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以及连接至驱动电机的传导部件,通过传导部件连接至进风管1062,以实现对进风管1062旋转驱动。
需要说明的是,旋转驱动装置驱动进风管1062旋转的频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导风管为导向直管,导向直管相对箱盖 104倾斜指定角度向下延伸,以通过箱盖104延伸至箱体内。
在该实施例中,导风管沿出风方向,斜向下延伸,以通过箱盖延伸至箱体内,能够使得进入清洗箱体的气流吹向清洗箱体的侧壁,使得清洗过的物料在自身重力和气流的作用下克服表面张力从侧壁脱落。
其中,导风管可以与箱盖一体化制备,也可以通过连接件组装在箱盖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导风管具有多个时,多个导风管在箱盖的指定位置相互交叉设置并在交叉点相互连通,或多个导风管分别通过箱盖的不同位置延伸至箱体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导风管设置为多个,多个导风管相对于单个导风管,进风量与送风面积更大,,多个导风管在箱盖的指定位置相互交叉设置并在交叉点相互连通,即多个导风管通过一体化注塑成型制备,使得气流在进入导风管之后能够从多个导风管中流出至清洗箱体内,或多个导风管分别通过箱盖的不同位置延伸至箱体内,即多个导风直管分别安装在箱盖的不同位置,采用该设置方式,制备成本最低,设置方法也最简单从多个位置进入清洗箱体内的气流,能够更好地使得气流吹向清洗箱体的各个位置,加强从清洗箱体中吹出物料的效果,降低物料在清洗箱体中的残留。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导风管彼此之间相互交叉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优选地,设置至少一个导风管垂直于箱盖,其他导风管以箱盖轴线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在箱盖上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清洗容器10。
其中,烹饪器具为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电蒸锅或豆浆机。
在该实施例中,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任一清洗容器10的烹饪器具,具有上述清洗容器1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烹饪器具为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电蒸锅或豆浆机。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清洗容器及烹饪器具,能够实现将清洗过的物料传送至烹饪器具的内锅,通过气流对清洗过的物料起到一定的干燥作用,降低物料在清洗箱体内壁的附着,同时使得清洗过的物料在自身重力和气流的作用下克服表面张力通过排料口排出,降低了清洗过的物料因表面潮湿附着在清洗箱体内壁的可能性,减少了物料在清洗箱体内的残留。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清洗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清洗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
箱盖,盖合设置于所述清洗箱体上;
导风管,设置于所述箱盖上,并通过所述箱盖延伸至所述清洗箱体内,
其中,气流通过所述导风管进入所述清洗箱体内后,驱动所述清洗箱体内的物料从所述排料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管包括相互导通的、设置于所述箱盖外侧的进风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箱盖内侧的出风部,
其中,所述进风管垂直于所述箱盖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洗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部与所述进风管之间的夹角大于0°,并且小于或等于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洗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部为处风管,所述处风管的数量大于或等于1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洗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处风管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处风管的入口汇聚至所述进风管的出口处,并且多个所述处风管绕所述进风管沿周向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洗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风管延伸至所述清洗箱体的侧壁,
所述处风管还包括:切向处风管口,所述切向处风管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侧壁相切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洗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部为由沿纵向设置的第一伞状曲面与第二伞状曲面围设形成的夹层出风部,所述第一伞状曲面与所述进风管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伞状曲面与所述第一伞状曲面之间,或所述第二伞状曲面与所述进风管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筋,以固定所述第二伞状曲面,
其中,所述第一伞状曲面的边缘与所述第二伞状曲面的边缘形成所述夹层出风部的周向出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洗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旋转驱动装置,连接至所述进风管,以驱动所述进风管旋转,
其中,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在驱动所述进风管旋转时,带动所述出风部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管为导向直管,所述导向直管相对所述箱盖倾斜指定角度向下延伸,以通过所述箱盖延伸至所述箱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洗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风管具有多个时,多个所述导风管在所述箱盖的指定位置相互交叉设置并在所述交叉点相互连通,或多个所述导风管分别通过所述箱盖的不同位置延伸至所述箱体内。
1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洗容器,
其中,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电蒸锅或豆浆机。
CN201721310232.2U 2017-10-11 2017-10-11 清洗容器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086590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10232.2U CN208659051U (zh) 2017-10-11 2017-10-11 清洗容器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10232.2U CN208659051U (zh) 2017-10-11 2017-10-11 清洗容器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59051U true CN208659051U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20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10232.2U Active CN208659051U (zh) 2017-10-11 2017-10-11 清洗容器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590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81102U (zh) 食物烹饪设备
CN208625312U (zh) 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9090950U (zh) 一种高效加热的烹饪器具
CN109788870A (zh) 用于烹调食物的自主装置及相应方法
CN106073682A (zh) 洗碗机的风机干燥装置
CN208582282U (zh) 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6108432U (zh) 物料输送装置、厨房储具及烹饪器具
CN207084694U (zh) 烹饪器具及其上盖组件和电饭煲及其上盖组件
CN107137034A (zh) 一种内部循环干燥的洗碗机及其运作方法
CN206252409U (zh) 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8659051U (zh) 清洗容器及烹饪器具
CN207012134U (zh) 烹饪器具
CN207412049U (zh) 破泡器、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07969972A (zh) 干手设备
CN108888217A (zh) 一种集成灶台
CN208876166U (zh) 物料清洗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07940730U (zh) 蒸汽阀组件及包含该蒸汽阀组件的电饭煲
CN209172226U (zh) 一种集成灶台
CN208658879U (zh) 物料传输容器和烹饪器具
CN207940678U (zh) 蒸汽阀组件及包含该蒸汽阀组件的电饭煲
CN208551333U (zh) 物料传输容器和烹饪器具
CN108567348A (zh) 烹饪器具
CN208551550U (zh) 物料传输容器和烹饪器具
CN209458199U (zh) 一种清洗喷嘴、蜗壳、离心风机及吸油烟机
CN208658901U (zh) 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