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30586U - 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30586U
CN208630586U CN201820916687.7U CN201820916687U CN208630586U CN 208630586 U CN208630586 U CN 208630586U CN 201820916687 U CN201820916687 U CN 201820916687U CN 208630586 U CN208630586 U CN 2086305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pedal
control
bracket
control bracket
cross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1668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青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Singularity Intelligent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art Ca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art Ca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art Ca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1668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305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305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305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车辆,其中,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支架,朝向仪表板横梁可拆卸地安装于制动踏板臂上,并与所述仪表板横梁相距预设距离,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支架与所述仪表板横梁配合将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侵入量控制在所述预设距离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控制在车辆碰撞过程中制动踏板朝向驾驶室的侵入量,可以避免由于制动踏板侵入驾驶室而引起的驾驶人员脚部和小腿受伤。

Description

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尤其是一种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中的制动踏板通过制动踏板臂安装在踏板底座上,驾驶员通过踩踏制动踏板借助与制动踏板臂连接的助力机构实现对汽车的制动。
当汽车在高速驶过程中发生碰撞时,汽车发动机舱及其内部结构由于受到冲击会产生挤压变形,向乘客舱移动,制动踏板也会向驾驶员腿部方向移动,汽车的碰撞冲击力会通过制动踏板传递至驾驶员脚部,容易造成驾驶员脚部以及小腿受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车辆,通过控制在车辆碰撞过程中制动踏板朝向驾驶室的侵入量,可以避免由于制动踏板侵入驾驶室而引起的驾驶人员脚部和小腿受伤。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支架,朝向仪表板横梁可拆卸地安装于制动踏板臂上,并与所述仪表板横梁相距预设距离,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支架与所述仪表板横梁配合将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侵入量控制在所述预设距离的范围内。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上述装置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一碰撞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可拆卸地与所述制动踏板臂连接,所述第一碰撞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并从所述制动踏板臂倾斜向上伸出,其中在所述第一碰撞部伸出的一端设有与所述仪表板横梁配合的第一碰撞面。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装置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控制支架,朝向所述第一控制支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仪表板横梁上;所述第一控制支架与所述第二控制支架之间相距所述预设距离,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支架与所述第二控制支架配合将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侵入量控制在所述预设距离的范围内。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装置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支架包括:第二安装部和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地与所述仪表板横梁连接,所述第一阻挡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并从所述仪表板横梁倾斜向下伸出,其中在所述第一阻挡部伸出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碰撞面配合的第一阻挡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包括:
第二控制支架,朝向制动踏板臂可拆卸地安装于仪表板横梁上,并与所述制动踏板臂相距预设距离,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支架与所述制动踏板臂配合将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侵入量控制在预设距离的范围内。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上述装置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支架包括:第二安装部和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地与所述仪表板横梁连接,所述第一阻挡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并从所述仪表板横梁倾斜向下伸出,其中在所述第一阻挡部伸出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制动踏板臂配合的第一阻挡面。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装置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控制支架,朝向所述第二控制支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制动踏板臂上;所述第一控制支架与所述第二控制支架之间相距所述预设距离,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支架与所述第二控制支架配合将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侵入量控制在所述预设距离的范围内。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装置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一碰撞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可拆卸地与所述制动踏板臂连接,所述第一碰撞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并从所述制动踏板臂倾斜向上伸出,其中在所述第一碰撞部伸出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阻挡面配合的第一碰撞面。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装置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挡面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碰撞面的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
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车辆,通过在制动踏板臂与仪表板横梁之间设置控制支架,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使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侵入量在达到预设距离时控制支架支撑在制动踏板臂与仪表板横梁之间,从而抑制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进一步侵入,通过对控制支架的设计,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使踏板臂向驾驶室的侵入量被控制在预设距离的范围内,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避免驾驶人员在车辆发生碰撞的过程中脚部以及小腿由于制动踏板的侵入而受到的伤害,提高车辆发生碰撞时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车辆的使用品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支架3,第一控制支架3朝向仪表板横梁2可拆卸地安装于制动踏板臂1上,并与仪表板横梁2相距预设距离,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第一控制支架3与仪表板横梁 2配合将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侵入量控制在预设距离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只包括图1中的第一控制支架3,在仪表板横梁2上并未设置如图1所示的第二控制支架4,第一控制支架3是直接与仪表板横梁2相对设置,并与仪表板横梁2相距预设距离,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控制支架3的尺寸应较图1中的长寸更长。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距离可以为预设的一个较小的距离,通过将第一控制支架3与仪表板横梁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预设距离,并使此预设距离满足:在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侵入量小于或等于此预设距离时,制动踏板不会对驾驶人员的脚部以及小腿造成伤害,因此此预设距离为一个安全距离。对于不同车型的车辆,制动踏板与仪表板横梁2之间的预设距离可能不相同,可以通过对第一控制支架3长度的设计,将第一控制支架3与仪表板横梁2之间的预设距离控制在这个安全距离的范围内。
在车辆发生碰撞的过程中,车辆的前围板首先受到碰撞力的冲击,并通过前围板的变形来分担一部分碰撞力,随着前围板的变形与前围板通过踏板底座 5连接的制动踏板臂1会向驾驶室产生一定的位移,随着制动踏板臂1向驾驶室产生的位移逐渐增大,安装于制动踏板臂1上的第一控制支架3与仪表板横梁2之间的预设距离会逐渐减小,当第一控制支架3完全抵靠于仪表板横梁2 上时,碰撞力会通过制动踏板臂1经第一控制支架3传递至仪表板横梁2,并由表板横梁2通过管梁6传递至车架,由于仪表板横梁2的结构强度比较大并且与车架连接,可以通过仪表板横梁2和车架对碰撞力进行耗散,这样制动踏板臂1向驾驶室的侵入量就被控制在第一控制支架3与仪表板横梁2之间的这个安全的预设距离的范围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通过在制动踏板臂1上朝向仪表板横梁2可拆卸地安装第一控制支架3,并使第一控制支架3与仪表板横梁2 之间相距预设距离,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通过第一控制支架3与仪表板横梁2配合将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侵入量控制在预设距离的范围内,从而抑制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进一步侵入,其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避免驾驶人员在车辆发生碰撞的过程中脚部以及小腿由于制动踏板的侵入而受到的伤害,提高车辆发生碰撞时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车辆的使用品质。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通过在第一控制支架3与仪表板横梁2之间保留预设距离,还可以避免第一控制支架3直接与仪表板横梁2连接或接触,制动踏板臂1会承受较大的碰撞力,易造成制动踏板臂1断裂,导致制动踏板不能再次使用的现象,可以保证制动踏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控制支架3可以包括:第一安装部32和第一碰撞部31,第一安装部32可拆卸地与制动踏板臂1连接,第一碰撞部31 与第一安装部32连接,并从制动踏板臂1倾斜向上伸出,其中在第一碰撞部 31伸出的一端设有与仪表板横梁2配合的第一碰撞面33。通常,第一控制支架3的结构强度小于制动踏板臂1的结构强度,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若受到的碰撞力较大,第一控制支架3会先断裂,使第一控制支架3通过第一安装部32可拆卸地与制动踏板臂1连接,可以在第一控制支架3发生断裂后,方便更换第一控制支架3,而无需更换整个制动踏板臂1,可以降低车辆维修的成本。通过在第一碰撞部31伸出的一端设置与仪表板横梁2配合的第一碰撞面33,使第一控制支架3与仪表板横梁2之间形成面接触,可以增大第一控制支架3 与仪表板横梁2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第一控制支架3与仪表板横梁2之间的接触以及碰撞力的传递。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包括:第二控制支架4,第二控制支架4朝向制动踏板臂1可拆卸地安装于仪表板横梁2上,并与制动踏板臂1相距预设距离,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第二控制支架4与制动踏板臂1配合将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侵入量控制在预设距离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只包括图1中的第二控制支架4,在制动踏板臂1上并未设置如图1所示的第一控制支架3,第二控制支架4是直接与制动踏板臂1相对设置,并与制动踏板臂1相距预设距离,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二控制支架4的尺寸应较图1中的长寸更长。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距离可以为预设的一个较小的距离,通过将第二控制支架4与制动踏板臂1之间的距离设置为预设距离,并使此预设距离满足:在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侵入量小于或等于此预设距离时,制动踏板不会对驾驶人员的脚部以及小腿造成伤害,因此此预设距离为一个安全距离。对于不同车型的车辆,制动踏板与仪表板横梁2之间的预设距离可能不相同,可以通过对第二控制支架4长度的设计,将第二控制支架4与制动踏板臂1之间的预设距离控制在这个安全距离的范围内。
在车辆发生碰撞的过程中,车辆的前围板首先受到碰撞力的冲击,并通过前围板的变形来分担一部分碰撞力,随着前围板的变形与前围板通过踏板底座 5连接的制动踏板臂1会向驾驶室产生一定的位移,随着制动踏板臂1向驾驶室产生的位移逐渐增大,安装于仪表板横梁2上的第二控制支架4与制动踏板臂1之间的预设距离会逐渐减小,当第二控制支架4完全抵靠于制动踏板臂1 上时,碰撞力会通过制动踏板臂1经第二控制支架4传递至仪表板横梁2,并由表板横梁2通过管梁6传递至车架,由于仪表板横梁2的结构强度比较大并且与车架连接,可以通过仪表板横梁2和车架对碰撞力进行耗散,这样制动踏板臂1向驾驶室的侵入量就被控制在第二控制支架4与制动踏板臂1之间的这个安全的预设距离的范围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通过在仪表板横梁2上朝向制动踏板臂1可拆卸地安装第二控制支架4,并使第二控制支架4与制动踏板臂1 之间相距预设距离,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通过第二控制支架4与制动踏板臂1配合将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侵入量控制在预设距离的范围内,从而抑制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进一步侵入,其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避免驾驶人员在车辆发生碰撞的过程中脚部以及小腿由于制动踏板的侵入而受到的伤害,提高车辆发生碰撞时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车辆的使用品质。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通过在第二控制支架4与制动踏板臂1之间保留预设距离,还可以避免第二控制支架4直接与制动踏板臂1连接或接触,制动踏板臂1会承受较大的碰撞力,易造成制动踏板臂1断裂,导致制动踏板不能再次使用的现象,可以保证制动踏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二控制支架4可以包括:第二安装部43和第一阻挡部41,第二安装部43可拆卸地与仪表板横梁2连接,第一阻挡部41 与第二安装部43连接,并从仪表板横梁2倾斜向下伸出,其中在第一阻挡部 41伸出的一端设有与制动踏板臂1配合的第一阻挡面42。通常,第二控制支架4的结构强度小于制动踏板臂1的结构强度,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若受到的碰撞力较大,第二控制支架4会先断裂,使第二控制支架4通过第二安装部43可拆卸地与仪表板横梁2连接,可以在第二控制支架4发生断裂后,方便更换第二控制支架4,而无需更换整个仪表板横梁2,可以降低车辆维修的成本。通过在第一阻挡部41伸出的一端设置与制动踏板臂1配合的第一阻挡面42,使第二控制支架4与制动踏板臂1之间形成面接触,可以增大第二控制支架4 与制动踏板臂1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第二控制支架4与制动踏板臂1之间的接触以及碰撞力的传递。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支架3和第二控制支架4,其中,第一控制支架3朝向仪表板横梁2 可拆卸地安装于制动踏板臂1上,第二控制支架4朝向制动踏板臂1可拆卸地安装于仪表板横梁2上,第一控制支架3与第二控制支架4相对设置,并且第一控制支架3与第二控制支架4之间相距预设距离,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第一控制支架3与第二控制支架4配合将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侵入量控制在预设距离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距离可以为预设的一个较小的距离,通过将第一控制支架3与第二控制支架4之间的距离设置为预设距离,并使此预设距离满足:在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侵入量小于或等于此预设距离时,制动踏板不会对驾驶人员的脚部以及小腿造成伤害,因此此预设距离为一个安全距离。对于不同车型的车辆,制动踏板与仪表板横梁2之间的预设距离可能不相同,可以通过对第一控制支架3和第二控制支架4长度的设计,将第一控制支架3与第二控制支架4之间的预设距离控制在这个安全距离的范围内。
在车辆发生碰撞的过程中,车辆的前围板首先受到碰撞力的冲击,并通过前围板的变形来分担一部分碰撞力,随着前围板的变形与前围板通过踏板底座 5连接的制动踏板臂1会向驾驶室产生一定的位移,随着制动踏板臂1向驾驶室产生的位移逐渐增大,安装于制动踏板臂1上的第一控制支架3与安装在仪表板横梁2上的第二控制支架4之间的预设距离会逐渐减小,当第一控制支架 3完全抵靠于第二控制支架4上时,碰撞力会通过制动踏板臂1经第一控制支架和第二控制支架4传递至仪表板横梁2,并由表板横梁2通过管梁6传递至车架,由于仪表板横梁2的结构强度比较大并且与车架连接,可以通过仪表板横梁2和车架对碰撞力进行耗散,这样制动踏板臂1向驾驶室的侵入量就被控制在第一控制支架3与第二控制支架4之间的这个安全的预设距离的范围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通过在制动踏板臂1上朝向仪表板横梁2可拆卸地安装第一控制支架3,第二控制支架4朝向制动踏板臂1可拆卸地安装于仪表板横梁2上,第一控制支架3与第二控制支架4相对设置,并且第一控制支架3与第二控制支架4之间相距预设距离,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第一控制支架3与第二控制支架4配合将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侵入量控制在预设距离的范围内,从而抑制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进一步侵入,其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避免驾驶人员在车辆发生碰撞的过程中脚部以及小腿由于制动踏板的侵入而受到的伤害,提高车辆发生碰撞时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车辆的使用品质。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通过在第一控制支架3与第二控制支架4之间保留预设距离,还可以避免第一控制支架3直接与第二控制支架4连接或接触,制动踏板臂1会承受较大的碰撞力,易造成制动踏板臂 1断裂,导致制动踏板不能再次使用的现象,可以保证制动踏板的使用寿命。
再者,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通过第一控制支架3与第二控制支架4之间形成预设距离,相比较于单独采用第一制支架3与仪表板横梁2之间形成预设距离,或者单独采用第二控制支架4与制动踏板臂1之间形成预设距离,可以降低控制支架的尺寸,避免采用长度较长的控制支架,容易造成控制支架受力弯曲的风险,增强了装置整体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控制支架3可以包括:第一安装部32和第一碰撞部31,第二控制支架4可以包括:第二安装部43和第一阻挡部41,第一安装部32可拆卸地与制动踏板臂1连接,第一碰撞部31与第一安装部32 连接,并从制动踏板臂1倾斜向上伸出,第二安装部43可拆卸地与仪表板横梁2连接,第一阻挡部41与第二安装部43连接,并从仪表板横梁2倾斜向下伸出,其中在第一碰撞部31伸出的一端设有第一碰撞面33,第一阻挡部41 伸出的一端设有第一阻挡面42,第一碰撞面33与第一阻挡面42配合。通常,第一控制支架3和第二控制支架4的结构强度小于制动踏板臂1的结构强度, 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若受到的碰撞力较大,第一控制支架3和第二控制支架4 会先断裂,使第一控制支架3通过第一安装部32可拆卸地与制动踏板臂1连接,使第二控制支架4通过第二安装部43可拆卸地与仪表板横梁2连接,可以在第一控制支架3和第二控制支架4发生断裂后,方便更换第一控制支架3 和第二控制支架4,而无需更换整个制动踏板臂1和仪表板横梁2,可以降低车辆维修的成本。通过在第一碰撞部31伸出的一端设置第一碰撞面33,在第一阻挡部41伸出的一端设置第一阻挡面42,使第一碰撞面33与第一阻挡面 42之间形成面接触,可以增大第一控制支架3与第二控制支架4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第一控制支架3与第二控制支架4之间的接触以及碰撞力的传递。
进一步地,第一碰撞面33与第一阻挡面42的面积可以不相同,可以使第一阻挡面42的尺寸大于第一碰撞面33的尺寸,也可以使第一碰撞面33的尺寸大于第一阻挡面42的尺寸,这样在制动踏板臂1向驾驶室侵入的过程中可以避免由于车辆碰撞角度不同而引起的第一碰撞面33与第一阻挡面42在接触时产生错位现象,造成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失效。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安装于制动踏板臂1上的第一控制支架3呈几字形,几字形的翻边为第一安装部32,几字形的顶面为第一碰撞面 33,本实施例中将安装于制动踏板臂1上的第一控制支架3设计为几字形结构,在保证控制支架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可以减轻控制支架的重量,很大程度地减小控制支架的重量对制动踏板臂1操作的影响。
进一步地,在第一控制支架3的第一碰撞面33上可设有限位凹槽,在第二控制支架上4的第一阻挡面42上可设有限位柱,其中限位凹槽的槽口尺寸可以大于限位柱横截面的尺寸,通过限位柱与限位凹槽配合可以在第一控制支架3与第二控制支架4配合将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侵入量控制在预设距离的范围内时,保证第一控制支架3的第一碰撞面33与第二控制支架4的第一阻挡面42的接触。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设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
采用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的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的车辆,经过C-NCAP 正碰和偏置碰测试,可以将制动踏板朝向驾驶室水平方向的侵入量控制在小于或等于90mm,将制动踏板朝向驾驶室竖直方向的侵入量控制在小于或等于 70mm,为车辆的C-NCAP正碰和偏置碰测试加分。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控制支架,朝向仪表板横梁可拆卸地安装于制动踏板臂上,并与所述仪表板横梁相距预设距离,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支架与所述仪表板横梁配合将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侵入量控制在所述预设距离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一碰撞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可拆卸地与所述制动踏板臂连接,所述第一碰撞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并从所述制动踏板臂倾斜向上伸出,其中在所述第一碰撞部伸出的一端设有与所述仪表板横梁配合的第一碰撞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控制支架,朝向所述第一控制支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仪表板横梁上;所述第一控制支架与所述第二控制支架之间相距所述预设距离,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支架与所述第二控制支架配合将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侵入量控制在所述预设距离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支架包括:第二安装部和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地与所述仪表板横梁连接,所述第一阻挡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并从所述仪表板横梁倾斜向下伸出,其中在所述第一阻挡部伸出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碰撞面配合的第一阻挡面。
5.一种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控制支架,朝向制动踏板臂可拆卸地安装于仪表板横梁上,并与所述制动踏板臂相距预设距离,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支架与所述制动踏板臂配合将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侵入量控制在预设距离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支架包括:第二安装部和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地与所述仪表板横梁连接,所述第一阻挡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并从所述仪表板横梁倾斜向下伸出,其中在所述第一阻挡部伸出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制动踏板臂配合的第一阻挡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控制支架,朝向所述第二控制支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制动踏板臂上;所述第一控制支架与所述第二控制支架之间相距所述预设距离,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支架与所述第二控制支架配合将制动踏板向驾驶室的侵入量控制在所述预设距离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一碰撞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可拆卸地与所述制动踏板臂连接,所述第一碰撞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并从所述制动踏板臂倾斜向上伸出,其中在所述第一碰撞部伸出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阻挡面配合的第一碰撞面。
9.根据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面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碰撞面的尺寸。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
CN201820916687.7U 2018-06-13 2018-06-13 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车辆 Active CN2086305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16687.7U CN208630586U (zh) 2018-06-13 2018-06-13 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16687.7U CN208630586U (zh) 2018-06-13 2018-06-13 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30586U true CN208630586U (zh) 2019-03-22

Family

ID=65735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16687.7U Active CN208630586U (zh) 2018-06-13 2018-06-13 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305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9437A (zh) * 2020-11-18 2021-02-05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踏板安装支架总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9437A (zh) * 2020-11-18 2021-02-05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踏板安装支架总成
CN112319437B (zh) * 2020-11-18 2022-05-27 吉利亚欧(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踏板安装支架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61303C2 (ru) Единая подушка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для защиты головы, торса и коленей пассажир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0360348C (zh) 防前冲安全装置的控制装置
US3831705A (en) Energy absorbing dash structure
US10464516B2 (en) Energy-absorbing knee bolster frame for a vehicle
CN108657094B (zh) 一种防碰撞装置
CN208630586U (zh) 制动踏板侵入控制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车辆
KR100435319B1 (ko) 자동차용 충돌 시험 장치
CN109204288A (zh) 具有致动器杆的制动助力器装置
CN110316136A (zh) 车辆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安装结构
US10814750B2 (en) Method and vehicle seat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 deformation portion
CN105172565B (zh) 商用车发动机固定装置
CN111038345A (zh) 车辆座椅总成
CN106114441A (zh) 车辆前保险杠安装结构、车辆前保险杠总成及车辆
DE102007012461B4 (de) Steuergerät und Verfahren zur Ansteuerung von Fußgängerschutzmitteln
CN203198904U (zh) 车用副仪表板及带有副仪表板的汽车
CN209336847U (zh) 一种高强度的仪表板横梁总成
CN106080799A (zh) 一种仪表板横梁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07466795U (zh) 一种改进型汽车仪表板横梁总成
CN206900322U (zh) 一种汽车防侵入式踏板装置
CN113386699A (zh) 对前向力具有可变阻力的膝垫
CN107436242B (zh) 一种用于汽车侧碰试验的防侧翻装置
US10308202B2 (en) Instrument panel and restraining device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motor vehicle with such an assembly
CN105644480A (zh) 一种汽车防撞吸能装置
CN112046618A (zh) 副仪表板安装支架
KR20200051906A (ko) 차량 충돌 사고가 발생시 자동차용 끼임 방지 시트 조립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02

Address after: 244002 No. 695, North Section of Taishan Avenue, Tongl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Singularity Intelligent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403, room 868, 3704 Jin Qi Road, Shanghai, Fengx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HICHE YOUXING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2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6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2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