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25402U - 内锅组件及具有其的电热煮饭器 - Google Patents

内锅组件及具有其的电热煮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25402U
CN208625402U CN201721499743.3U CN201721499743U CN208625402U CN 208625402 U CN208625402 U CN 208625402U CN 201721499743 U CN201721499743 U CN 201721499743U CN 208625402 U CN208625402 U CN 208625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ior pot
pot
food steamer
interior
component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997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泽涌
梁恩松
邱清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9974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25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25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254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锅组件及具有其的电热煮饭器。内锅组件包括内锅和蒸笼。内锅的主体为由锅壁形成的具有内腔和向上开放的锅口的回转体形状,内腔具有最大直径D且具有高度H,其中D/H>2;蒸笼可取出地设置于内腔内。电热煮饭器包括煲体和盖体。煲体内设置内锅组件;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煲体的上方,当盖体盖合煲体时,盖体和内锅之间构成烹饪空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组件及具有其的电热煮饭器,内锅的高度较小而径向尺寸较大,可以有效降低内锅中食材的厚度,并且可以有效增加内锅的受热面积,从而能够使食材均匀受热,优化烹饪效果;另外,通过设置蒸笼,可以增加内锅的用途,使烹饪方式多样化,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内锅组件及具有其的电热煮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烹饪器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内锅组件和电热煮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诸如电饭煲或电压力锅的电热煮饭器,内锅通常设置为锅体的径向尺寸与高度的比值较小。这样的内锅通常传热效率较低,在烹饪时锅内的食物可能会受热不均。并且,内锅通常功能单一,不便于进行多种形式的烹饪。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内锅组件和电热煮饭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锅组件,所述内锅组件包括:
内锅,所述内锅的主体为由锅壁形成的具有内腔和上部开口的回转体形状,所述内腔具有最大直径D且具有高度H,其中D/H>2;以及
蒸笼,所述蒸笼可取出地设置于所述内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组件,内锅的高度较小而径向尺寸较大,可以有效降低内锅中食材的厚度,并且可以有效增加内锅的受热面积,从而能够使食材均匀受热,优化烹饪效果;另外,通过设置蒸笼,可以增加内锅的用途,使烹饪方式多样化,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所述锅壁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直壁段以及连接所述底壁和所述直壁段的过渡段,其中,所述直壁段的回转母线为竖向的直线。由此,可以增加内锅本体的受热面积,并且方便锅沿的制作成型。
可选地,在所述直壁段与所述过渡段的连接处设置有朝向所述内腔凸出的台阶部。由此,设置台阶部能够方便对蒸笼进行承托定位。
可选地,所述锅壁的外侧面在与所述台阶部对应的位置形成向内凹陷的凹部,所述凹部与位于所述台阶部下方的锅壁的外侧面平滑连接。由此,凹部能够方便内锅与电热煮饭器的主体之间进行定位。
可选地,所述蒸笼为平板状。由此,蒸笼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成本较低。
可选地,所述蒸笼包括平板部和蒸笼侧壁,所述蒸笼侧壁从所述平板部的外周向上延伸。由此,蒸笼侧壁能够通过与直壁段的内侧面配合在蒸笼取放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
可选地,所述蒸笼包括平板部和翻边,所述翻边从所述平板部的外周沿径向向内且向下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翻边的延伸角度与所述过渡段的倾斜角度匹配。
由此,根据以上两种技术方案,该翻边能够通过与过渡段的内侧面贴合进一步对蒸笼提供承托作用,使蒸笼在内锅中更加平稳。
可选地,所述内锅构造为满足如下关系式:
0.45H≤H1≤0.67H,
其中,H1为所述直壁段的竖向高度。
由此,可以适当增大下方的过渡段的高度,从而可增加内锅的加热面积,进而可以使食材均匀受热。同时也保证了直壁段也具有一定的高度,能够防止锅内的食物溢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电热煮饭器,其中,所述电热煮饭器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内设置有如前任一项所述的内锅组件;以及
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煲体的上方,当所述盖体盖合所述煲体时,所述盖体和所述内锅之间构成烹饪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热煮饭器,其内锅的高度较小而径向尺寸较大,可以有效降低内锅中食材的厚度,并且可以有效增加内锅的受热面积,从而能够使食材均匀受热,优化烹饪效果;另外,通过设置蒸笼,可以增加内锅的用途,使烹饪方式多样化,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内锅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内锅组件沿轴向的剖切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内锅组件沿轴向的剖切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示内锅组件的蒸笼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沿轴向的剖切示意图;以及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示内锅组件的蒸笼的再一种实施方式沿轴向的剖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内锅组件进行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组件可以应用于诸如电饭煲或电压力锅等的电热煮饭器。
如图1所示,内锅组件1包括内锅10和蒸笼20。内锅10具有用于容纳待烹饪的食材的内腔。蒸笼20可取出地设置在内锅10的内腔中。用户可以根据烹饪需要有选择地将蒸笼20从内锅10中取出,或者放置在内锅10中,从而提升烹饪选择的多样性,改善用户体验。
如图2所示,内锅10大致为由锅壁围成的具有内腔的回转体。内腔在上部形成与外界连通的上部开口。用户可以通过该上部开口方便地添加或取放食材,或者对内腔进行清洗。内腔的容积通常在6L以下,例如可以为5L或4L等。这样,内锅10所容纳的食材大致能够满足一个家庭(三四个人)一餐所需的分量。当蒸笼20放置在内锅10的内腔中时,其大致位于内腔沿高度方向的中部,从而在蒸笼20与内腔的底部之间预留出足够的容纳空间,以容纳产生蒸汽的水。在本实施方式中,蒸笼20大致为平板状,其设置有多个供蒸汽通过的孔。
内腔具有最大直径D和高度H。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中,限定其内腔的尺寸关系,使D/H>2。例如,可以为2.5或3。通过将内腔的最大直径D和高度H的比例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使内锅10整体具有较大的宽度和较低的高度,从而有效降低食材在内锅10中的铺设厚度,并且可以有效增加内锅10底部的受热面积,进而可以使食材均匀受热,优化烹饪效果。另一方面,蒸笼20的形状与内腔的横截面相适应,因此,蒸笼20也可以具有较大的面积,从而能够容纳更多的食材。
内锅10的锅壁可以分为侧壁11和底壁12两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壁12为水平延伸的直壁结构,也就是说,底壁12由构造为水平直线的回转母线绕回转轴旋转而形成。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底壁设置为在其中心处略向上凹陷的结构。此时,底壁的回转母线为曲率较小的弧线,并且应该使弧线的弦位于弧线的下方。
而对于侧壁11来说,其包括直壁段111和过渡段112。直壁段111构成侧壁11的位于上部的部分,过渡段112构成侧壁11的位于下部的部分,其两端分别与直壁段111和底壁12连接。从图2可以看到,直壁段111的回转母线为竖向延伸的直线,过渡段112的回转母线为弧线。直壁段111和过渡段112的回转母线分别绕回转轴旋转一周,使得直壁段111形成为大致圆柱体侧面的形状,而过渡段112则形成为接近球面或椭球面的形状。由此,内腔在直壁段111对应的位置具有最大直径D,也即从直壁段111与过渡段112连接的位置一直向上延伸到内腔的上部开口均为最大直径D,使内腔形成为大致广口的形状,从而方便用户向内腔中取放食材,也便于蒸笼20在内腔中进行取放。
根据此实施方式,虽然过渡段112构成为侧壁11的一部分,但是其具有位于水平面的投影面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锅10的底部受热面积,从而能够提升内锅10的加热效果。优选地,直壁段111的竖向高度为H1,可以使其满足0.45H≤H1≤0.67H,比如H1=0.55H。这样,可以适当增大下方的过渡段112的高度,从而提供合适的加热面积。另外,直壁段111具有足够的高度,能够防止内锅10中的流体状的食材在加热时由于沸腾等原因而溢出。
以上仅为侧壁11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直壁段的回转母线也可以为与竖向成一定夹角的倾斜直线(此种情况下内腔最大直径处的位置需要根据具体设计方式确定),并且过渡段可以为一段倾斜的直线、多段依次连接的直线或者弧线与直线的组合的形式等。甚至可以不区分直壁段和过渡段,而使侧壁由构造为直线、弧线或者直线与弧线的组合的回转母线绕回转轴回转形成。
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内锅10在直壁段111处形成最大直径D,并且直壁段111具有上下均一的直径。在不进行专门设置的情况下,直壁段111无法对蒸笼20进行承托。因此,蒸笼20在内腔中由过渡段112进行承托。优选地,蒸笼20设置在直壁段111与过渡段112连接的位置,也即,蒸笼20的直径略小于直壁段111的直径(最大直径D)。这样蒸笼20可以具有最大的容纳面积。
根据图2所示的内锅10,蒸笼20只能单纯地架设在过渡段112的位置,容易产生放置不平稳的问题。并且蒸笼20与底壁12之间的空间较小,所容纳的用于产生蒸汽的水的量有限,影响蒸的加热效果。另外由于水量少,在烹饪时水烧干产生危险的可能性较大。为解决上述问题,图3示出了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内锅10′和蒸笼20组成的内锅组件1′。图3所示的内锅10′与图2所示的内锅10具有大致相同的构造,为叙述简洁,此处仅对二者的区别之处进行介绍。
如图3所示,侧壁11′上设置有朝向内腔凸出的台阶部113′。由此,通过设置台阶部113′,可以在除了过渡段112′之外的位置对蒸笼20进行架设,从而增加蒸笼20与底壁12′之间的空间,以容纳更多的产生蒸汽的水。并且,台阶部113′更好地对蒸笼20承托定位,使其更加平稳。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台阶部113′设置在直壁段111′与过渡段112′连接的位置。当然,台阶部113′也可以设置在直壁段111′的其他位置,比如中部或靠近上部开口的位置。甚至,如果只是出于使蒸笼20更加平稳放置的目的,也可以将台阶部113′设置在过渡段112′的位置。
优选地,锅壁的外表面在与台阶部113′对应的位置,可以顺应台阶部113′的形状向内凹陷以形成凹部114′,并且与下方的锅壁11′的外表面平滑连接。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内锅10′与电热煮饭器的煲体之间进行定位。同时,也可以使内锅10′具有均匀的壁厚,利于导热,并且仅采用冲压等的方式即可将台阶部113′制作成型,便于生产加工。
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蒸笼的另外两种实施方式的轴向剖切示意图。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蒸笼30包括平板部31和蒸笼侧壁32。其中,平板部31为平板状并且具有供蒸汽流通的孔,主要起容纳承托食材的作用。蒸笼侧壁32从平板部31的外周边向上延伸,主要在蒸笼30的取放过程中与内锅10的侧壁11进行配合,起导向的作用。蒸笼侧壁32的形状应该与侧壁11的形状相适应。具体到本实施方中,蒸笼侧壁32与侧壁11的直壁段111配合,因此,蒸笼侧壁32也构造为直壁的形式,在蒸笼30的轴向截面中的投影为竖向延伸的直线。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侧壁的形状改变时,蒸笼侧壁32的形状也应该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将蒸笼30从内锅10中取出时,蒸笼侧壁32还可以起到阻挡的作用,避免蒸笼30上放置的食材从平板部31的边缘滚落或滑落。
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蒸笼40构造为包括平板部41和翻边42。其中,平板部41为平板状并且具有供蒸汽流通的孔,主要起容纳承托食材的作用。翻边42从平板部41的外周边向下并且沿径向方向向内延伸。在蒸笼40放置于内锅10中的状态下,翻边42与位于蒸笼40下方的侧壁11的过渡段112贴合,使得蒸笼40更加平稳地放置。因此,翻边42的形状应该与过渡段112的形状相适应,比如,翻边42的延伸角度与过渡段112在相应位置的倾斜角度相同,或者具有相同形状的回转母线以更好地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电热煮饭器,该电热煮饭器包括上述的内锅组件。
具体地,电热煮饭器可以包括煲体和盖体。煲体可以为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组件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进行清洗。煲体中还可以设置用于加热内锅的加热装置和控制加热装置的控制装置。盖体与煲体的形状相适应,并可开合地枢转连接至煲体。当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其覆盖在内锅组件之上,和内锅组件之间构成烹饪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热煮饭器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等,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热煮饭器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煲汤、蒸饭等各种功能。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组件包括:
内锅,所述内锅的主体为由锅壁形成的具有内腔和上部开口的回转体形状,所述内腔具有最大直径D且具有高度H,其中D/H>2;以及
蒸笼,所述蒸笼可取出地设置于所述内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壁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直壁段以及连接所述底壁和所述直壁段的过渡段,其中,所述直壁段的回转母线为竖向的直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直壁段与所述过渡段的连接处设置有朝向所述内腔凸出的台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壁的外侧面在与所述台阶部对应的位置形成向内凹陷的凹部,所述凹部与位于所述台阶部下方的锅壁的外侧面平滑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为平板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包括平板部和蒸笼侧壁,所述蒸笼侧壁从所述平板部的外周向上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包括平板部和翻边,所述翻边从所述平板部的外周沿径向向内且向下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的延伸角度与所述过渡段的倾斜角度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构造为满足如下关系式:
0.45H≤H1≤0.67H,
其中,H1为所述直壁段的竖向高度。
10.一种电热煮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煮饭器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内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锅组件;以及
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煲体的上方,当所述盖体盖合所述煲体时,所述盖体和所述内锅之间构成烹饪空间。
CN201721499743.3U 2017-11-10 2017-11-10 内锅组件及具有其的电热煮饭器 Active CN208625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99743.3U CN208625402U (zh) 2017-11-10 2017-11-10 内锅组件及具有其的电热煮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99743.3U CN208625402U (zh) 2017-11-10 2017-11-10 内锅组件及具有其的电热煮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25402U true CN208625402U (zh) 2019-03-22

Family

ID=65731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99743.3U Active CN208625402U (zh) 2017-11-10 2017-11-10 内锅组件及具有其的电热煮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254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2972A (zh) * 2019-05-24 2020-11-2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加热用烹饪锅具及烹饪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2972A (zh) * 2019-05-24 2020-11-2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加热用烹饪锅具及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307347A1 (en) Multi-functional pot
CN208625402U (zh) 内锅组件及具有其的电热煮饭器
CN208808155U (zh) 内锅和电热煮饭器
CN208551132U (zh) 烹饪器具
CN208625298U (zh) 内锅及具有其的电热煮饭器
CN208425911U (zh) 上内胆及烹饪器具
US20220218147A1 (en) Device and system for a divider insert for a food-heating appliance
CN202843301U (zh) 蒸锅组件和食物加工机
CN208658676U (zh) 电饭煲的上内胆和电饭煲
CN208625327U (zh) 内锅组件及具有其的电热煮饭器
CN203953295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8693014U (zh) 内锅及具有其的电热煮饭器
CN203953359U (zh) 烹饪器具及其内锅
CN208808134U (zh) 电热煮饭器
CN208677018U (zh) 内锅及具有其的电热煮饭器
CN214230861U (zh) 烹饪器具
CN208808135U (zh) 电热煮饭器
CN209186355U (zh) 内锅和电热煮饭器
CN208551335U (zh) 内锅和电热煮饭器
CN208808133U (zh) 内锅和电热煮饭器
CN208822300U (zh) 内锅和电热煮饭器
CN208822302U (zh) 电热煮饭器
CN208808208U (zh) 内锅和电热煮饭器
CN209106925U (zh) 内锅组件及具有其的电热煮饭器
CN212815915U (zh) 多功能蒸笼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