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23303U - 电缆终端 - Google Patents

电缆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23303U
CN208623303U CN201821354862.4U CN201821354862U CN208623303U CN 208623303 U CN208623303 U CN 208623303U CN 201821354862 U CN201821354862 U CN 201821354862U CN 208623303 U CN208623303 U CN 2086233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rinkage
tube
fracture
cable
cable term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5486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磊磊
郭然
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Changzhou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Huizhou LTK Electronic Cable Co Ltd
LTK Electric Wire Huizhou Co Ltd
Shenzhen Woer Special Cable Co Ltd
Changzhou Woer Nuclear Material Co Ltd
Shenzhen Woer New Energy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Huizhou LTK Electronic Cable Co Ltd, LTK Electric Wire Huizhou Co Ltd, Shenzhen Woer Special Cable Co Ltd, Changzhou Woer Nuclear Material Co Ltd, Shenzhen Woer New Energy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5486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233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233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233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缆终端,该电缆终端包括:电缆,所述电缆外部依次间隔设有第一断口、第二断口和第三断口;冷缩应力管,所述冷缩应力管套装于所述电缆外,且所述冷缩应力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断口抵接,所述冷缩应力管的内壁设有可抽出的第一支撑条;以及冷缩绝缘管,所述冷缩绝缘管套装于所述冷缩应力管外,且所述冷缩绝缘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断口和所述第三断口抵接,所述冷缩绝缘管的内壁设有可抽出的第二支撑条。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终端整体电气性能好。

Description

电缆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热收缩(半)刚性电缆终端,采用热缩型应力控制件进行绝缘半导电层端口处的电场控制。安装时,该应力控制件需要加热收缩,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存在不稳定因素(操作人员熟练度、加热温度的波动、加热时长等),使应力材料的介电常数、体积电阻率等固有参数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应力控制管改善导体屏蔽断口处电场分布的能力。另一方面目前常用的热收缩(半)刚性电缆终端,采用多层热缩材料收缩组合而成。热缩材料收缩成型后弹性较小,不能实现与电缆本体随温度同步变化而产生层间隙,进而出现层间局部放电。故现有的电缆终端电气性能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终端,旨在提高电缆终端的整体电气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缆终端包括:
电缆,所述电缆外部依次间隔设有第一断口、第二断口和第三断口;
冷缩应力管,所述冷缩应力管套装于所述电缆外,且所述冷缩应力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断口抵接,所述冷缩应力管的内壁设有可抽出的第一支撑条;以及
冷缩绝缘管,所述冷缩绝缘管套装于所述冷缩应力管外,且所述冷缩绝缘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断口和所述第三断口抵接,所述冷缩绝缘管的内壁设有可抽出的第二支撑条。
可选的,所述电缆终端还包括套装于所述冷缩绝缘管外的冷缩支撑管。
可选的,所述冷缩支撑管的内壁设有可抽出的第三支撑条。
可选的,所述电缆终端还包括套装于所述电缆外的尾部绝缘管,所述尾部绝缘管设于所述冷缩支撑管远离所述第三断口的一端并与所述冷缩支撑管抵接。
可选的,所述冷缩支撑管的两端管口的内径相同,所述冷缩支撑管的外壁和所述冷缩绝缘管的内壁之间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填充有绝缘材料。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条呈螺旋状,且其端部设有拉头;
和/或,第二支撑条呈螺旋状,且其端部设有拉头;
和/或,第三支撑条呈螺旋状,且其端部设有拉头。
可选的,所述电缆终端还包括套装于所述冷缩支撑管外的伞裙管。
可选的,所述伞裙管的外表面凸设有多个伞裙。
可选的,所述电缆包括线芯、套装于所述线芯外的绝缘层、套装于所述绝缘层外的屏蔽层、和套装于所述屏蔽层外的外皮,所述线芯部分外露于所述绝缘层并形成所述第一断口,所述绝缘层部分外露于所述屏蔽层并形成所述第二断口,所述屏蔽层部分外露于所述外皮并形成所述第三断口。
可选的,所述电缆临近所述第一断口的一端设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线芯连接。
本实用新型电缆终端包括电缆、套装于电缆外的冷缩应力管、和套装于冷缩应力管外的冷缩绝缘管,电缆外部依次间隔设有第一断口、第二断口和第三断口。安装时,首先在电缆外套装冷缩应力管,将第一支撑条抽出,使得冷缩应力管紧紧包覆于电缆外,并与第二断口抵接,增加接触界面的压力,减少层间局部放电,可有效增强电缆终端的电气性能;然后在冷缩应力管外套装冷缩绝缘管,将第二支撑条抽出,使得冷缩绝缘管紧紧包覆于冷缩应力管外,并分别与第一断口和第三断口抵接,冷缩应力管和冷缩绝缘管均具有较好的弹性,能随温度同步伸缩,达到紧紧包覆的效果,绝缘防水效果好,进一步增强电缆终端的电气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缆终端的部分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终端设有第三支撑条的部分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终端设有第二支撑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终端连接接线端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终端设有第一支撑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电缆终端 20 冷缩应力管
10 电缆 21 第一支撑条
11 线芯 30 冷缩绝缘管
12 绝缘层 31 第二支撑条
13 屏蔽层 40 冷缩支撑管
14 外皮 41 第三支撑条
15 接线端子 50 尾部绝缘管
110 第一断口 60 绝缘材料
120 第二断口 70 伞裙管
130 第三断口 71 伞裙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缆终端100。
参照图1、图2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电缆终端100包括:
电缆10,所述电缆10外部依次间隔设有第一断口110、第二断口120和第三断口130;
冷缩应力管20,所述冷缩应力管20套装于所述电缆10外,且所述冷缩应力管2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断口120抵接,所述冷缩应力管20的内壁设有可抽出的第一支撑条21;以及
冷缩绝缘管30,所述冷缩绝缘管30套装于所述冷缩应力管20外,且所述冷缩绝缘管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断口110和第三断口130抵接,所述冷缩绝缘管30的内壁设有可抽出的第二支撑条31。
具体的,第一断口110、第二断口120和第三断口130的外周缘横截面面积依次增大,其中第一断口110距离电缆10的端部距离最近,第三断口130距离电缆10的端部距离最远。其中,第一断口110为圆角,第二断口120为平滑过渡的倾斜面,第三断口130呈台阶状。
冷缩应力管20可由硅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制成,本实施例中,冷缩应力管20由抗张强度≥7MPa、断裂伸长率≥600%、永久变形≤10%以及邵A硬度≤40的硅橡胶混炼胶经模压硫化成型。由于电缆10在运行时会发热,在热胀冷缩作用下,电缆10的直径大小会发生变化,而冷缩应力管20具有非常好的弹性,电缆10由于温度原因变大或变小时,冷缩应力管20由于弹性均能紧紧包覆住电缆10,绝缘防水效果好。冷缩应力管20一端与第二断口120抵接,其另一端朝向靠近第一断口110的方向延伸,可实现第二断口120处的电场优化,且冷缩应力管20的内壁设有可抽出的第一支撑条21,将冷缩应力管20套装于电缆10外,然后将第一支撑条21抽出使冷缩应力管20收缩至第二断口120,对第二断口120处的电应力进行均化处理。
冷缩绝缘管30可由硅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制成,冷缩绝缘管30与冷缩应力管20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冷缩绝缘管30为硅橡胶时,其由抗张强度≥7MPa、断裂伸长率≥600%、永久变形≤10%以及邵A硬度≤40的硅橡胶混炼胶经模压硫化成型。冷缩绝缘管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断口110和第三断口130抵接,可实现第一断口110和第三断口130处的电场优化,且冷缩绝缘管30的内壁设有可抽出的第二支撑条31,将冷缩绝缘管30套装于冷缩应力管20外,然后将第二支撑条31抽出使冷缩绝缘管30收缩至第一断口110和第三断口130,对第一断口110和第三断口130处的电应力进行均化处理,且冷缩绝缘管30包覆密封冷缩应力管20,两者之间无间隙,绝缘防水效果好,可增强电缆终端100的整体电气性能。
本实用新型电缆终端100包括电缆10、套装于电缆10外的冷缩应力管20、和套装于冷缩应力管20外的冷缩绝缘管30,电缆10外部依次间隔设有第一断口110、第二断口120和第三断口130。安装时,首先在电缆10外套装冷缩应力管20,将第一支撑条21抽出,使得冷缩应力管20紧紧包覆于电缆10外,并与第二断口120抵接,增加接触界面的压力,减少层间局部放电,可有效增强电缆终端100的电气性能;然后在冷缩应力管20外套装冷缩绝缘管30,将第二支撑条31抽出,使得冷缩绝缘管30紧紧包覆于冷缩应力管20外,并分别与第一断口110和第三断口130抵接,冷缩应力管20和冷缩绝缘管30均具有较好的弹性,能随温度同步伸缩,达到紧紧包覆的效果,绝缘防水效果好,进一步增强电缆终端100的电气性能。
参照图1至图3,所述电缆终端100还包括套装于所述冷缩绝缘管30外的冷缩支撑管40。
本实施例中,冷缩支撑管40科由硅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制成,冷缩支撑管40与冷缩应力管20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冷缩支撑管40为硅橡胶时,其由抗张强度≥7MPa、断裂伸长率≥600%、永久变形≤10%以及邵A硬度≤40的硅橡胶混炼胶经模压硫化成型。冷缩支撑管40套装于冷缩绝缘管30外,可增强电缆终端100整体机械强度,提高整体抗风性能。
参照图3,进一步的,所述冷缩支撑管40的两端管口的内径相同,所述冷缩支撑管40的外壁和所述冷缩绝缘管30的内壁之间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填充有绝缘材料61。
可以理解的是,冷缩绝缘管30收缩于第一断口110和第三断口130,冷缩绝缘管30对应于第一断口110处呈阶梯形圆筒状,端口处内径较小,电缆10在第一断口110处的外径与冷缩绝缘管30该处的内径大小相匹配,可将冷缩绝缘管30套接在第一断口110上,完成二者的连接,另外,冷缩绝缘管30对应于第三断口130处呈阶梯形圆筒状,端口处内径较小,电缆10在第三断口130处的外径与冷缩绝缘管30该处的内径大小相匹配,可将冷缩绝缘管30套接在第三断口130上,完成二者的连接。冷缩支撑管40的两端管口的内径相同,由于冷缩绝缘管30的两端管口的内径大小不同,当冷缩支撑管40套装于冷缩绝缘管30外时,冷缩支撑管40的外壁和冷缩绝缘管30的内壁之间设有容纳空间(未图示),为了提高绝缘效果,该容纳空间内填充有绝缘材料61。
进一步的,所述冷缩支撑管40的内壁设有可抽出的第三支撑条41。
本实施例中,将冷缩支撑管40套装于冷缩绝缘管30外,抽去第三支撑条41使冷缩支撑管40收缩至冷缩绝缘管30的两端,对两端的电应力进行均化处理,冷缩支撑管40收缩恢复进而包覆密封冷缩支撑管40,进一步提高电缆终端100的密封防水效果。
参照图3、图4和图6,所述第一支撑条21呈螺旋状,且其端部设有拉头;
和/或,第二支撑条31呈螺旋状,且其端部设有拉头;
和/或,第三支撑条41呈螺旋状,且其端部设有拉头。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条21、第二支撑条31和第三支撑条41为呈螺旋状的聚丙烯材料制成。当冷缩应力管20套接完成后,可抽出第一支撑条21,冷缩应力管20紧贴于电缆10外。当冷缩绝缘管30套接完成后,可抽出第二支撑条31,冷缩绝缘管30紧贴于冷缩应力管20外。当冷缩支撑管40套接完成后,可抽出第三支撑条41,冷缩支撑管40紧贴于冷缩绝缘管30外。为了方便抽出第一支撑条21、第二支撑条31和第三支撑条41,可在第一支撑条21、第二支撑条31和第三支撑条41的端部设置拉头(未图示)。
参照图1和图2,所述电缆终端100还包括套装于所述电缆10外的尾部绝缘管50,所述尾部绝缘管50设于所述冷缩支撑管40远离所述第三断口130的一端并与所述冷缩支撑管40抵接。
本实施例中,尾部绝缘管50可由硅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制成。尾部绝缘管50收缩于冷缩支撑管40远离第三断口130的一端,并与冷缩支撑管40抵接,既可以密封防水,又可以提高电缆终端100的电气性能。
参照图1和图2,所述电缆终端100还包括套装于所述冷缩支撑管40外的伞裙管70。
进一步的,所述伞裙管70的外表面凸设有多个伞裙71。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适用于风沙及盐雾较大污染地带,伞裙管70为热缩型,伞裙管70可增加终端爬距,提高电缆终端100整体电气性能,伞裙管70为圆筒状,伞裙管70的外表面凸设有多个伞裙71,可使雨水等沿伞裙71滴落,多个伞裙71层叠式间隔设置,保证了电缆终端100具有较好的耐高压性能,满足户外使用。
参照图3至图7,所述电缆10包括线芯11、套装于所述线芯11外的绝缘层12、套装于所述绝缘层12外的屏蔽层13、和套装于所述屏蔽层13外的外皮14,所述线芯11部分外露于所述绝缘层12并形成所述第一断口110,所述绝缘层12部分外露于所述屏蔽层13并形成所述第二断口120,所述屏蔽层13部分外露于所述外皮14并形成所述第三断口130。
本实施例中,在将电缆终端100的电缆10进行处理时,首先将电缆10的末端移除部分外皮14,依次露出屏蔽层13、绝缘层12和线芯11,线芯11部分外露于绝缘层12并形成第一断口110,绝缘层12部分外露于屏蔽层13并形成第二断口120,屏蔽层13部分外露于外皮14并形成第三断口130,然后再进行冷缩应力管20、冷缩绝缘管30和冷缩支撑管40等部件的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电缆10临近所述第一断口110的一端设有接线端子15,所述接线端子15与所述线芯11连接。
本实施例中,接线端子15与线芯1通过压接方式连接,以实现连接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终端100安装,包括如下步骤:
1、完成电缆10预处理,即完成对外皮14、屏蔽层13、绝缘层12和线芯11的预处理;
2、套入冷缩应力管20,冷缩应力管20与第二断口120搭接适当长度,抽掉第一支撑条21,完成冷缩应力管20的收缩;
3、在线芯11处压接接线端子15;
4、从接线端子15处至指定位置套入冷缩绝缘管30并抽掉第二支撑条31,完成冷缩绝缘管30的收缩;
5、在指定位置套入冷缩支撑管40,并抽掉第三支撑条41,完成冷缩支撑管40的收缩,在冷缩绝缘管30和冷缩支撑管40之间填充绝缘材料;
6、套入尾部绝缘管50;
7、套入伞群管70;
8、将电缆10完成接地处理,即实现电缆终端100的整体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缆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缆,所述电缆外部依次间隔设有第一断口、第二断口和第三断口;
冷缩应力管,所述冷缩应力管套装于所述电缆外,且所述冷缩应力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断口抵接,所述冷缩应力管的内壁设有可抽出的第一支撑条;以及
冷缩绝缘管,所述冷缩绝缘管套装于所述冷缩应力管外,且所述冷缩绝缘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断口和所述第三断口抵接,所述冷缩绝缘管的内壁设有可抽出的第二支撑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终端还包括套装于所述冷缩绝缘管外的冷缩支撑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缩支撑管的内壁设有可抽出的第三支撑条。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终端还包括套装于所述电缆外的尾部绝缘管,所述尾部绝缘管设于所述冷缩支撑管远离所述第三断口的一端并与所述冷缩支撑管抵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缩支撑管的两端管口的内径相同,所述冷缩支撑管的外壁和所述冷缩绝缘管的内壁之间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填充有绝缘材料。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条呈螺旋状,且其端部设有拉头;
和/或,第二支撑条呈螺旋状,且其端部设有拉头;
和/或,第三支撑条呈螺旋状,且其端部设有拉头。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终端还包括套装于所述冷缩支撑管外的伞裙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伞裙管的外表面凸设有多个伞裙。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包括线芯、套装于所述线芯外的绝缘层、套装于所述绝缘层外的屏蔽层、和套装于所述屏蔽层外的外皮,所述线芯部分外露于所述绝缘层并形成所述第一断口,所述绝缘层部分外露于所述屏蔽层并形成所述第二断口,所述屏蔽层部分外露于所述外皮并形成所述第三断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临近所述第一断口的一端设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线芯连接。
CN201821354862.4U 2018-08-21 2018-08-21 电缆终端 Active CN2086233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54862.4U CN208623303U (zh) 2018-08-21 2018-08-21 电缆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54862.4U CN208623303U (zh) 2018-08-21 2018-08-21 电缆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23303U true CN208623303U (zh) 2019-03-19

Family

ID=65716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54862.4U Active CN208623303U (zh) 2018-08-21 2018-08-21 电缆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2330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8404A (zh) * 2020-10-10 2021-01-08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船舶电缆绝缘受海水腐蚀程度评估方法
CN113471923A (zh) * 2021-05-26 2021-10-01 中科英华长春高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用27.5kV半刚性热缩电缆终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8404A (zh) * 2020-10-10 2021-01-08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船舶电缆绝缘受海水腐蚀程度评估方法
CN112198404B (zh) * 2020-10-10 2023-11-14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船舶电缆绝缘受海水腐蚀程度评估方法
CN113471923A (zh) * 2021-05-26 2021-10-01 中科英华长春高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用27.5kV半刚性热缩电缆终端
CN113471923B (zh) * 2021-05-26 2022-11-01 中科英华长春高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用27.5kV半刚性热缩电缆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23303U (zh) 电缆终端
US10581230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old shrinkable termination and assembly
CN201075655Y (zh) 整体预制式中间接头
US6495757B2 (en) Cable joint using a semi-conductive tubular assembly and method to obtain a smoothly shielded connector
JP2009536814A (ja) 高圧電力ケーブル終端部
CN201438634U (zh) 用于电缆终端的二层共挤热收缩式复合管及电缆终端
CN209104378U (zh) 一种绝缘管型母线连接装置
CN202949200U (zh) 用于电力电缆的冷缩式终端
CN1319212C (zh) 电线接续连接件
CN204464933U (zh) 增强型电缆冷缩终端结构
CN106332333A (zh) 一种供水管道防冻自限温电伴热带
CN106848992B (zh) 一种硅橡胶冷缩电缆附件
CN216529406U (zh) 一种便于固定在线缆上的射频连接器
CN204190348U (zh) 一种架空绝缘电缆接头绝缘防护装置
CN201365095Y (zh) 10和35kv硫化硅橡胶绝缘屏蔽金属管母线终端头
CN206225967U (zh) 电缆终端封头
CN210516261U (zh) 一种大功率充电液冷线缆
CN204258486U (zh) 一种电机引出线
CN205622188U (zh) Gis终端绝缘密封结构
CN207781916U (zh) 一种潜油泵及其电缆接头结构
CN208478009U (zh) 一种拧绞型农用地埋电缆
CN207819416U (zh) 一种防水电缆终端
CN207116729U (zh) 一种异径电缆线芯接头
CN204633300U (zh) 冷缩式中压电缆中间接头
CN109301514A (zh) 一种绝缘管型母线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7

Address after: 518000 Wall Industrial Park, Lanjing North Road, Longti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oer Heat-shrinkable Material Co.,Ltd.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OER NEW ENERGY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WOER HEAT-SHRINKABLE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Vol Industrial Park, Lanjingbei Road, Pingshan New Area,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oer Heat-shrinkable Material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OER NEW ENERGY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OER SPECIAL CABLE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WOER HEAT-SHRINKABLE MATERIAL Co.,Ltd.

Patentee before: LTK ELECTRIC WIRE (HUIZHOU) Ltd.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LTK ELECTRONIC CABL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9

Address after: 518000 Wall Industrial Park, Lanjing North Road, Longti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oer Heat-shrinkable Material Co.,Ltd.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WOER HEAT-SHRINKABLE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Wall Industrial Park, Lanjing North Road, Longti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oer Heat-shrinkable Material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OER NEW ENERGY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WOER HEAT-SHRINKABLE MATE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