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21871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21871U
CN208621871U CN201821504811.5U CN201821504811U CN208621871U CN 208621871 U CN208621871 U CN 208621871U CN 201821504811 U CN201821504811 U CN 201821504811U CN 208621871 U CN208621871 U CN 2086218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light source
connector
driving circuit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048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北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0481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218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218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218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和驱动电路板,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连接,背光模组包括光源;驱动电路板与显示面板或背光模组电连接,驱动电路板上印刷有光源连接线路,光源与光源连接线路电连接,光源连接线路设置为与显示装置的本体外部的背光驱动板电连接。本申请改进了显示装置的结构,使显示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使液晶电视更薄,通常把液晶电视的时序控制电路板(TCON,Timer Control Register)、系统板(SOC,System on Chip)及背光驱动板(Converter)等与显示面板分开设置,背光模组、显示面板等安装在液晶电视的本体内,时序控制电路板(TCON)、系统板(SOC)及背光驱动板(Converter)等则另外安装在控制盒内。
其中,背光模组的光源与背光驱动板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因此,需要在液晶电视内设置对应的走线结构,而这些走线结构会占用液晶电视的内部空间,导致液晶电视的厚度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旨在简化显示装置的结构,降低显示装置的厚度和成本,并提高显示装置的稳定性,避免出现连接光源与背光驱动板的导线与显示装置内的电路板相干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
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面板或所述背光模组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板上印刷有光源连接线路,所述光源与所述光源连接线路电连接,所述光源连接线路设置为与所述显示装置的本体外部的背光驱动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驱动电路板包括源极驱动电路板。
可选地,所述驱动电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光源连接线路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所述光源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光源连接线路和所述第一连接器位于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同侧;或者,
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光源连接线路分别位于所述驱动电路板的两侧,所述驱动电路板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一导电过孔,所述光源连接线路通过所述第一导电过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驱动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为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背光驱动板电连接,所述光源连接线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光源连接线路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位于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同侧;或者,
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光源连接线路分别位于所述驱动电路板的两侧,所述驱动电路板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二导电过孔,所述光源连接线路通过所述第二导电过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驱动电路板呈条形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分别设于所述驱动电路板的两端;所述光源连接线路自所述第一连接器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器。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控制盒,所述控制盒与所述本体分体设置,所述背光驱动板设于所述控制盒内。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与所述驱动电路板电连接的系统板和/或时序控制电路板,所述系统板和/或所述时序控制电路板设于所述控制盒内。
可选地,所述光源包括灯条,所述灯条和所述驱动电路板位于所述本体的下端。
本申请通过在显示装置的本体内的驱动电路板上印刷光源连接线路,使背光模组的光源通过该光源连接线路与显示装置的本体外部的背光驱动板电连接,减少了连接背光驱动板和光源的导线长度,降低了物料成本;而且,由于光源连接线路印刷于驱动电路板上,因此,无需在显示装置的本体内设置走线结构,或者,只设置少量的走线结构以供连接光源的背光驱动板的导线进行走线,在尽量避免与光源连接的导线暴露在背光模组外而影响美观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显示装置的本体厚度;另外,将光源连接线路设置在驱动电路板上,还能够避免光源直接通过导线与背光驱动板连接,而出现连接光源和背光驱动板的导线与驱动电路板上的电路和电子元器件相干设的情况,提高显示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本体 19 第三导线
11 背光模组 20 控制盒
12 导光板 21 第二电路板
13 光源 22 背光驱动板
14 显示面板 121 光源连接线路
15 背板 122 第一连接器
16 驱动电路板 123 第二连接器
17 第一导线 161 覆晶薄膜
18 第二导线 211 第三连接器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申请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提出一种显示装置。
参照图1,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本体10,该本体10包括显示面板14、背光模组11及驱动电路板16,显示面板14与背光模组11连接,并位于背光模组11的出光侧,背光模组11的光源13产生的光线从背光模组11的出光侧射出,并穿过显示面板14,以使显示面板14显示图像;驱动电路板16与显示面板14连接以对显示面板14进行控制,或者,驱动电路板16与背光模组11内的电路结构电连接以对背光模组11进行控制;在驱动电路板16上印刷有光源连接线路121,该光源连接线路121与背光模组11的光源13电连接,且光源连接线路121设置为与本体10外部的背光驱动板22电连接。由此,当背光驱动板22与驱动电路板16上的光源连接线路121连接后,即可与背光模组11的光源13电连接,从而对光源13的开启和关闭进行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驱动电路板16上设置光源连接线路121,使背光模组11的光源13通过该光源连接线路121与本体10外的背光驱动板22电连接,减少了连接背光驱动板22和光源13的导线长度,降低了物料成本。而且,由于光源连接线路121印刷于驱动电路板16上,因此,无需在本体10内设置走线结构,或者,只需设置少量的走线结构以供连接光源13的背光驱动板22的导线进行走线,在尽量避免与光源13连接的导线暴露在背光模组11外而影响美观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本体10的厚度,尤其是当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时,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更薄,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竞争优势。另外,将光源连接线路121设置在驱动电路板16上,还能够避免光源13直接通过导线与背光驱动板22连接,而出现该导线与驱动电路板16上印刷的其它连接线路或设置的电子元器件相干设的情况,提高显示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光源连接线路121与本体10外部的背光驱动板22电连接包括直接电连接和通过其它导电结构间接电连接两种方式,具体连接方式在下文中会详细描述。另外,如图2所示,背光模组11还可以包括导光板12、背板15等结构,由于这部分结构为本领域的公知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使驱动电路板16与显示面板14电连接,以控制显示面板14进行图像显示。具体地,可以使驱动电路板16包括源极驱动电路板,该源极驱动电路板与显示面板14电连接,以向显示面板14输入源极驱动信号。当光源13通过源极驱动电路板上的光源连接线路121与背光驱动板22电连接后,能够避免光源13直接通过导线与本体10外部的背光驱动板22电路连接,而使该导线与源极驱动电路板上印刷的线路相干涉,或者,与源极驱动电路板上的覆晶薄膜161(Chip On Film,COF)相干涉的情况。其中,源极驱动电路板可以直接与背光驱动板121电连接,也可以通过导电结构与背光驱动板22间接电连接,具体会在下文中会进行详细描述。
或者,也可以使驱动电路板16包括栅极驱动电路板,该栅极驱动电路板与显示面板14电连接,以向显示面板14输入栅极驱动信号,该栅极驱动电路板上印刷有光源连接线路121,光源13与该光源连接线路121电连接,该光源连接线路121设置为与背光驱动板22电连接,此处不再赘述。
当然,驱动电路板16可以为具有其它功能和作用的驱动电路板,具体可根据背光模组11和显示面板14的结构而定。
在一实施中,可以使光源13通过第一导线17与驱动电路板16上的光源连接线路121电连接。具体地,如图1所示,可以在驱动电路板16上设置与光源连接线路121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122,光源13通过第一导线17与第一连接器122连接,由此,驱动电路板16和光源13之间的距离可灵活调节,以适应不同结构的显示装置。
其中,当在驱动电路板16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122时,可以使光源连接线路121和第一连接器122位于驱动电路板16的同侧,以使第一连接器122和光源连接线路121之间的电连接更加方便。
或者,也可以使第一连接器122和光源连接线路121分别位于驱动电路板16的两侧,并在驱动电路板16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一导电过孔(未示出),使光源连接线路121通过第一导电过孔与第一连接器122电连接。由此,当驱动电路板16上印刷有其它电路结构时,可以使光源连接线路121与驱动电路板16上印刷的其它线路结构位于同一侧,并使第一连接器122位于驱动电路板16的另一侧,从而避免第一连接器122与驱动电路板16上印刷的其它电路结构相干涉。
另外,当第一连接器122和光源连接线路121分别位于驱动电路板16的两侧时,还可以使第一连接器122的引脚穿过驱动电路板16与光源连接线路121电连接。具体地,驱动电路板16上开设有通孔,第一连接器122的引脚穿过该通孔后,通过焊锡将第一连接器122与光源连接线路121电连接,并将第一连接器122焊接在驱动电路板16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可以在驱动电路板16上设置第二连接器123,其中,驱动电路板16上的光源连接线路121与第二连接器123电连接,该第二连接器123设置为通过第二导线18与本体10外部的背光驱动板22电连接。由此,驱动电路板16和背光驱动板22之间的电连接更加方便。
其中,可以使光源连接线路121和第二连接器123位于驱动电路板16的同侧,以使第二连接器123和光源连接线路121之间的电连接更加方便。
或者,也可以使第二连接器123和光源连接线路121分别位于驱动电路板16的两侧,并在驱动电路板16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二导电过孔(未示出),使光源连接线路121通过第二导电过孔与第二连接器123电连接。由此,当驱动电路板16上印刷有其它电路结构时,可以使光源连接线路121与驱动电路板16上印刷的其它线路结构位于同一侧,并使第二连接器123位于驱动电路板16的另一侧,从而避免第二连接器123与驱动电路板16上印刷的其它电路结构相干涉。
另外,当第二连接器123和光源连接线路121分别位于驱动电路板16的两侧时,还可以使第二连接器123的引脚穿过驱动电路板16与光源连接线路121电连接。具体地,驱动电路板16上开设有通孔,第二连接器123的引脚穿过该通孔后,通过焊锡将第二连接器123与光源连接线路121电连接,并将第二连接器123焊接在驱动电路板16上。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驱动电路板16上只设置第一连接器122和第二连接器123中的一个,也可以在驱动电路板16上同时设置第一连接器122和第二连接器123,当然,后者对本体10的装配效率提升更加显著。
同样地,也可以使光源13包括第四连接器(未示出),该第四连接器通过第一导线17与驱动电路板16上的光源连接线路121电连接,以使第一导线17和光源13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具体地,可以使光源13包括灯板,以及,设置在灯板上的多个LED灯,第四连接器设置在灯板上,并与灯板上的多个LED灯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可以使驱动电路板16呈条形设置,以使驱动电路板16的结构与本体10的结构相适应。其中,可以使第一连接器122和第二连接器123位条形的驱动电路板16的两端,并且使驱动电路板16上的光源连接线路121自第一连接器122延伸至第二连接器123,由此,能够防止第一连接器122和第二连接器123与条形驱动电路板16上印刷的线路相干涉。而且,当驱动电路板16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使相邻两驱动电路板16的第二连接器123相互靠近设置,以方便将多个第二连接器123统一连接至背光驱动板22上。
可选地,可以使驱动电路板16位于本体10的下端边缘,以降低本体10的厚度,并使本体10边框的宽度不会过宽,从而提高本体10的外观效果。当然,也可以使驱动电路板16位于本体10的上端边缘或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具体可根据本体10的结构而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可以使光源13包括灯条,该灯条设于本体10的边缘,灯条输出的光线自导光板12的侧边面进入到导光板12内,并在导光板12的导光作用下射入到显示面板14内。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背光模组11设置成侧入式结构,能够使本体10更薄。当然,也可以使光源13包括灯板,该灯板位于导光板12背离显示面板14的一侧,此时,光源13通过驱动电路板16上的光源连接线路121与本体10外部的背光驱动板22连接后,依然能够简化本体10的结构,降低本体10的厚度。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使灯条和驱动电路板16位于本体10的下端,以使本体10的中部和上部的厚度更低、边框更窄。同时,还能够使灯条和驱动电路板16之间距离更短,从而减少连接灯条和驱动电路板16的第一导线17长度,降低线材成本。
当然,也可以将灯条和驱动电路板16设于本体10的其它位置,具体可根据灯条和驱动电路板16的结构而定。
其中,灯条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具体可根据导光板12的尺寸而定。例如,当导光板12靠近灯条的边缘较短时,可以使灯条的数量为一个;当导光板12靠近灯条的边缘较长时,可以使灯条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灯条沿导光板12边缘的长度方向分布,以使每个灯条的加工更加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当灯条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使多个灯条与驱动电路板16上的一条光源连接线路121电连接,也可以在驱动电路板16上设置多条光源连接线路121,并使多个灯条与驱动电路板16上的多条光源连接线路121一一对应电连接。另外,还可以使驱动电路板16的数量与灯条的数量对应,并在每个驱动电路板16上设置光源连接线路121,使多个灯条与多个驱动电路板16上的光源连接线路121一一对应连接。例如图1所示,可以使灯条的数量为两个,驱动电路板16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电路板上印刷有光源连接线路121,两个灯条与两个电路板上的光源连接线路121一一对应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可以使显示装置包括控制盒20,背光驱动板22设置在控制盒20内,且该控制盒20与本体10分体设置,以降低本体10的厚度。此外,控制盒20内还可以放置显示装置的其它部件,以进一步减少本体10内的部件数量,从而进一步降低本体10的厚度。
可选地,可以使控制盒20内设置第二电路板21,该第二电路板21与背光驱动板22电连接,驱动电路板16上的光源连接线路121通过第二电路板21与背光驱动板22电连接。
其中,可以在第二电路板21上设置第三连接器211,该第三连接器211通过第二导线18与驱动电路板16上的第二连接器123电连接,然后再通过第三导线19与背光驱动板22电连接。
在一实施中,可以使第二电路板21包括时序控制电路板(TCON)和/或系统板(SOC),也即,驱动电路板16上的光源连接线路121可以通过时序控制电路板与背光驱动板22电连接,也可以通过系统板与背光驱动板22电连接,还可以使时序控制电路板和系统板设置为一个整体以形成第二电路板21,然后使驱动电路板16上的光源连接线路121通过时序控制电路板和系统板与背光驱动板22电连接。
具体地,可以使驱动电路板16上印刷的其它电路结构也与第二连接器123电连接,以减少驱动电路板16上设置的连接器数量。例如:当驱动电路板16包括源极驱动电路板时,可以使源极驱动电路板上印刷的与显示面板14连接的电路与第二连接器123连接,之后将第二连接器123与时序控制电路板(TCON)和/或系统板(SOC)连接。
当然,也可以使驱动电路板16上的光源连接线路121直接通过导线与背光驱动板22电连接,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
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面板或所述背光模组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板上印刷有光源连接线路,所述光源与所述光源连接线路电连接,所述光源连接线路设置为与所述显示装置的本体外部的背光驱动板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板包括源极驱动电路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光源连接线路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所述光源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连接线路和所述第一连接器位于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同侧;或者,
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光源连接线路分别位于所述驱动电路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引脚穿过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光源连接线路电连接,或者,所述驱动电路板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一导电过孔,所述光源连接线路通过所述第一导电过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为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背光驱动板电连接,所述光源连接线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连接线路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位于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同侧;或者,
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光源连接线路分别位于所述驱动电路板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引脚穿过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光源连接线路电连接,或者,所述驱动电路板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二导电过孔,所述光源连接线路通过所述第二导电过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板呈条形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分别设于所述驱动电路板的两端;所述光源连接线路自所述第一连接器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器。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控制盒,所述控制盒与所述本体分体设置,所述背光驱动板设于所述控制盒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与所述驱动电路板电连接的系统板和/或时序控制电路板,所述系统板和/或所述时序控制电路板设于所述控制盒内。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灯条,所述灯条和所述驱动电路板位于所述本体的下端。
CN201821504811.5U 2018-09-13 2018-09-13 显示装置 Active CN2086218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04811.5U CN208621871U (zh) 2018-09-13 2018-09-13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04811.5U CN208621871U (zh) 2018-09-13 2018-09-13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21871U true CN208621871U (zh) 2019-03-19

Family

ID=65717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04811.5U Active CN208621871U (zh) 2018-09-13 2018-09-13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218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1476A (zh) * 2019-05-27 2019-09-10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1476A (zh) * 2019-05-27 2019-09-10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73222B (zh) 一种窄边框的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DE102005053478B4 (de) Flüssigkristallfernsehvorrichtung
CN110221462B (zh) 显示面板、驱动器及软性电路板
US9482810B2 (en) Circuit board and lighting device having the circuit board
CN103091900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20210072449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08621871U (zh) 显示装置
CN102767731B (zh) 发光灯条与应用其的发光模组
US10485106B2 (en)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1208601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4466035U (zh) 一种背光源、显示装置
CN109976009B (zh) 显示面板、芯片及柔性电路板
WO2016037375A1 (zh) 灯条组件、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US7834559B2 (en) Lamp circuit of liquid crystal device backlight source
JP2007087999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30068398A (ko) 백라이트 유닛용 인쇄회로기판
US1171190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module
CN210428006U (zh) 显示面板、驱动器及软性电路板
KR19980058484A (ko) 액정표시모듈
CN211236519U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设备
CN207181899U (zh) 侧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CN103096620A (zh) 一种印刷电路板、发光元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9858888U (zh) 液晶显示模组
CN111025749B (zh) 光源装置及背光模块
KR10057378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백라이트 유닛과 램프 접속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