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04081U - 废机油再生歧化反应降凝精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废机油再生歧化反应降凝精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604081U CN208604081U CN201820036075.9U CN201820036075U CN208604081U CN 208604081 U CN208604081 U CN 208604081U CN 201820036075 U CN201820036075 U CN 201820036075U CN 208604081 U CN208604081 U CN 2086040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ing connection
- oil
- disproportionated reaction
- passes
- recirculation he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机油再生技术,特别是废机油再生歧化反应降凝精制系统,降凝反应釜的出液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第一齿轮泵,第一齿轮泵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歧化反应罐的液体进/出液口,歧化反应罐的抽气口通过第三管路连接真空泵,在燃油器顶部安装着循环加热器,液体进/出液口通过第四管路连接第二齿轮泵,第二齿轮泵通过第五管路连接循环加热器的进液口,循环加热器周壁的一侧部位设置有的出液口通过第六管路连接歧化反应罐的进液口,循环加热器周壁的另一侧部位设置有的排烟口连通烟囱,第二齿轮泵通过第七管路连接过滤机,过滤机的出液口通过第八管路连接成品基础油存储罐,在相应管路上安装着阀门。本实用新型废机油再生效率高,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机油再生技术,特别是废机油再生歧化反应降凝精制系统。
背景技术
歧化反应定义:若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发生在同一分子内部处于氧化态的元素上,使该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一部分被氧化,另一部分被还原,这种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歧化反应,这种反应又被称为康尼查罗反应。
机油广泛用于机械.化下等领域中,但是使用后便混入水分、有机物、色素和灰尘等各种各样的杂而常常被废弃,对地下水及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如何使这些混入各种杂质的废机油再生可回收利用一直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难题。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前辈相关技术人员已总结出很多经验。目前,代表性的传统机油再生工艺包括五个步骤,1.除水:将废机油收集到集油池除水后,置于炼油锅内,升温到70℃-80℃后停止加热,让其静置24小时左右,将其表面上的明水排尽,然后缓慢升温加热到120℃-(当油温接近100℃时,要慢慢加热,防止油沸腾溢出),使水分蒸发掉,约经2小时油不经翻动,油面冒出黑色油气即可。2.酸洗:待油冷却常温,在搅拌下缓慢加入硫酸(H2SO4浓度为92%-98%),酸用量一般为油量的5%-7%(需根据机油脏污程度而定),加完酸后,继续搅拌半小时,然后静置l2小时,将酸渣排尽。3.碱洗:将经过酸洗的机油重新加热到80℃,在搅拌下加入纯碱(Na2CO3),充分搅拌均匀后,让其静置1小时,然后用试纸检验为中性时,再静置4小时以上,使碱渣排尽。4.活性白土吸附:将油升温到120℃-140℃,在恒温和搅拌下加入活性白土3.5%,加完活性白土后,继续搅拌半小时,在110℃-120℃恒温静置一夜,次日趁热过滤。5.过滤:可采用板式滤池机过滤,过滤后即得合格油品;如无滤油机,采用布袋吊滤法也可。
但传统机油再生工艺为提纯既有的一般操作过程,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含杂质水很少,则上述第一步可被省掉,经过酸碱处理后,有的颜色已正常,就不必使用活性白土脱色吸附(白土脱色费用高,最好不用)。这种传统机油再生工艺最大的缺点是:工序繁琐,成本高,出油率低,酸渣随意丢弃,对环境污染大,燃料消耗大,不节约,不节能,这些缺点都是废机油再生机油法的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机油再生歧化反应降凝精制系统,结构简单、合理,节能环保,废机油再生操控工序简单,废机油再生效率高,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废机油再生歧化反应降凝精制系统,降凝反应釜底部设置有的出液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第一齿轮泵的进液口,第一齿轮泵的出液口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歧化反应罐底部设置有的液体进/出液口,在第二管路上安装着与其串接的第四阀门,歧化反应罐周壁位于歧化反应罐顶部下方且靠近歧化反应罐顶部的一侧部位设置有的抽气口通过第三管路连接真空泵的进气口,在第三管路上安装着与其连通的第六阀门,在歧化反应罐顶部设置有的贯通口上安装着与歧化反应罐连通的真空压力表,在燃油器顶部安装着可被燃油器加热的循环加热器,液体进/出液口还通过第四管路连接第二齿轮泵的进液口,在第四管路上安装着与之串接的第一阀门,第二齿轮泵的出液口通过第五管路连接循环加热器底部设置有的进液口,在第五管路上安装着与之串接的第二阀门,循环加热器周壁靠近循环加热器顶部位于循环加热器顶部下方的一侧部位设置有的出液口通过第六管路连接歧化反应罐周壁位于抽气口下方且靠近抽气口的部位设置有的进液口,在第六管路上安装着与之连通的温度表,循环加热器周壁靠近循环加热器顶部位于循环加热器顶部下方且高于循环加热器的出液口的另一侧部位设置有的排烟口连通烟囱,第二齿轮泵的出液口还通过第七管路连接过滤机的进液口,在第七管路上安装着与之串接的第三阀门,过滤机的出液口通过第八管路连接成品基础油存储罐的进液口,在第八管路上安装着与之串接的第五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废机油再生操作步骤为:①将脱水废机油打入降凝反应斧,加入硫酸(在常温下将浓度为98%)降凝12小时;将酸渣排尽即可完成降凝反应。②依次打开第六阀门,打开第四阀门,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一齿轮泵,使经过降凝反应的待再生废机油流入歧化反应罐,然后依次关闭阀第四阀门和第一齿轮泵。③依次关闭第三阀门,打开第一阀门,打开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打开第六阀门(打开第六阀门在于放气,不使歧化反应产生明显的压力),再打开第二齿轮泵将待再生的废机油依次通过歧化反应罐和循环加热器往复循环,当循环正常且歧化反应罐内的喷油嘴喷出的是雾状油后,再启动“燃油器”加热,在启动燃油时慢慢使燃油升温防止循环加热器温度短时间过高,出油度控制在20℃-30℃,此时,加入“歧化剂”(歧化剂的加剂量为0.5%-0.8%,歧化剂由过氧化氢和含氮有机物干燥制得),加剂后继续循环反应,取PH试纸反应呈中性7左右(对照试纸表),此时废机油的颜色从黑红色反应成透亮淡黄色,继续将其加热到60℃-80℃,打开真空泵抽吸30-40分钟以将其中0.1%左右的水分抽尽(在这一环节中,因加入的歧化剂反应生成的一大部分颗粒盐中的些许盐仅生成0.1%),至此完成歧化反应。④关闭真空泵,但保持第二齿轮泵、第一阀门和第六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第六阀门在打开时不关防止过滤时把歧化反应罐吸附得变形,然后依次打开第五阀门、第三阀门,但不完全关闭第二阀门,第二阀门的关闭程度为60%而其余下的30%备用于回油放压(如果过滤机滤得慢,不完全关闭第二阀门的可防止过大压力损坏过滤机),把滤出的成品基础油打入成品基础油存储罐,最后,关闭第二齿轮泵2,关闭所有阀门,即可完成整个操作流程,得到优质油品。本操作流程是物理运动和化学反应相结合的创新型技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节能环保,废机油再生操控工序简单,废机油再生效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废机油再生歧化反应降凝精制系统,如图1所示,降凝反应釜18底部设置有的出液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第一齿轮泵17的进液口,第一齿轮泵17的出液口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歧化反应罐4底部设置有的液体进/出液口,在第二管路上安装着与其串接的第四阀门11,歧化反应罐4周壁位于歧化反应罐4顶部下方且靠近歧化反应罐4顶部的一侧部位设置有的抽气口通过第三管路连接真空泵13的进气口,在第三管路上安装着与其连通的第六阀门12,在歧化反应罐4顶部设置有的贯通口上安装着与歧化反应罐4连通的真空压力表1,在燃油器7顶部安装着可被燃油器7加热的循环加热器3,液体进/出液口还通过第四管路连接第二齿轮泵9的进液口,在第四管路上安装着与之串接的第一阀门10,第二齿轮泵9的出液口通过第五管路连接循环加热器3底部设置有的进液口,在第五管路上安装着与之串接的第二阀门5,循环加热器3周壁靠近循环加热器3顶部位于循环加热器3顶部下方的一侧部位设置有的出液口通过第六管路连接歧化反应罐4周壁位于抽气口下方且靠近抽气口的部位设置有的进液口,在第六管路上安装着与之连通的温度表2,循环加热器3周壁靠近循环加热器3顶部位于循环加热器3顶部下方且高于循环加热器3的出液口的另一侧部位设置有的排烟口连通烟囱8,第二齿轮泵9的出液口还通过第七管路连接过滤机15的进液口,在第七管路上安装着与之串接的第三阀门6,过滤机15的出液口通过第八管路连接成品基础油存储罐16的进液口,在第八管路上安装着与之串接的第五阀门14。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的技术操控从反应时间、燃料消耗、快速过滤、出油车、滤油速度及成品油的品质等方面部有明显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为:第一步—真空脱水法,把废机油加热到80℃-90℃真空抽2小时即可达到脱水要求(一般通过定向设计制造的加热器真空抽3小时即可)。这套真空脱水技术环保节能,加温快,采用盘管环,循环加热受热面积为15平方米左右,在大空间内燃烧少量燃料快速循环就能充分利用燃料热值,用的燃料少,每吨废油所用煤的成本一般为15元,每吨废油所用燃气为50元;第二步—酸降凝法:把油温降至35℃,加入硫酸,酸沉降12小时后,放完酸渣(酸用量为5%-8%左右,报据油的杂质多少而定),酸渣回收利用,加工成酸渣沥青以便再循环利用;第三步—歧化反应过滤:把油加热到60℃-80℃,加入歧化剂(过氧化氢和含氮有机物制得0.5%左右即可),抽真空40分钟,达到过滤要求后直接过滤,不用沉降并且无需担心过滤不出油,过滤时速度还比较快,因为在此操作步骤中加入歧化剂时已经除去胶质物,解决过滤难的问题,歧化反应还有一些好处就是可以改善油的颜色,也有脱色增亮的功能,还可以降解胶质物,并且歧化剂没有吸附能力,不吸附油品,解决用白土过滤油品浪费大的问题,所以还可提高5%-10%的出油率,在正常情况下出油率为95%左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生产经验总结而来的省时省力、能耗少,节约资源、环保的废机油再生歧化反应降凝精制新技术,可以低温出油,在80℃-90℃即可达到生产过滤所需温度(真空滤油和压缩相结合的过滤法无需高温),生产步骤少,生产周期短,油在含水时通过三步法就可以使再生成品基础油,油在不含水时通过二步法就可以再生成品基础油,只需18个小时就可以生产再生出合格的成品基础油,在时间上可节省40个小时左右,成本降低60%左右。本本实用新型的废机油再生技术在从废油入厂到成品油出厂充分发挥了废油的最大价值,在生产中无浪费,没有造成对自然环境的二次污染,从真空脱水到反应釜降凝,再
到过滤,其整个生产过程是全封闭的,同时,也不会在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其它对大气、人体健康有害的气体。该废机油再生歧化反应降凝精制新技术是从加热器到歧化反应罐4,再到过滤机15,综合真空过滤和板式过滤的各自长处并与新型化学反应相结合所创新出的一套废机油再生技术。
本实用新型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有效再加工废机油,提升价值,优化出油品质,有助于技术完善,科学建厂;本实用新型的操控方法是根据国家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所创新出的一套节约简约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的歧化反应精制新技术,更是现在化工企业良性发展的大趋势。
Claims (1)
1.一种废机油再生歧化反应降凝精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降凝反应釜底部设置有的出液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第一齿轮泵的进液口,第一齿轮泵的出液口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歧化反应罐底部设置有的液体进/出液口,在第二管路上安装着与其串接的第四阀门,歧化反应罐周壁位于歧化反应罐顶部下方且靠近歧化反应罐顶部的一侧部位设置有的抽气口通过第三管路连接真空泵的进气口,在第三管路上安装着与其连通的第六阀门,在歧化反应罐顶部设置有的贯通口上安装着与歧化反应罐连通的真空压力表,在燃油器顶部安装着可被燃油器加热的循环加热器,液体进/出液口还通过第四管路连接第二齿轮泵的进液口,在第四管路上安装着与之串接的第一阀门,第二齿轮泵的出液口通过第五管路连接循环加热器底部设置有的进液口,在第五管路上安装着与之串接的第二阀门,循环加热器周壁靠近循环加热器顶部位于循环加热器顶部下方的一侧部位设置有的出液口通过第六管路连接歧化反应罐侧壁位于抽气口下方且靠近抽气口的部位设置有的进液口,在第六管路上安装着与之连通的温度表,循环加热器周壁靠近循环加热器顶部位于循环加热器顶部下方且高于循环加热器的出液口的另一侧部位设置有的排烟口连通烟囱,第二齿轮泵的出液口还通过第七管路连接过滤机的进液口,在第七管路上安装着与之串接的第三阀门,过滤机的出液口通过第八管路连接成品基础油存储罐的进液口,在第八管路上安装着与之串接的第五阀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036075.9U CN208604081U (zh) | 2018-01-10 | 2018-01-10 | 废机油再生歧化反应降凝精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036075.9U CN208604081U (zh) | 2018-01-10 | 2018-01-10 | 废机油再生歧化反应降凝精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604081U true CN208604081U (zh) | 2019-03-15 |
Family
ID=65659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036075.9U Active CN208604081U (zh) | 2018-01-10 | 2018-01-10 | 废机油再生歧化反应降凝精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60408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41168A (zh) * | 2021-11-15 | 2022-01-18 | 洛阳万基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发电机组的油水分离设备用回收水箱 |
-
2018
- 2018-01-10 CN CN201820036075.9U patent/CN20860408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41168A (zh) * | 2021-11-15 | 2022-01-18 | 洛阳万基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发电机组的油水分离设备用回收水箱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64002B (zh) | 一种肝素钠的提取方法 | |
CN208604081U (zh) | 废机油再生歧化反应降凝精制系统 | |
CN109603434B (zh) | 一种黄磷尾气的净化处理工艺及装置 | |
CN110128676A (zh) | 一种利用氧气催化乙醇粗炼秸秆中木素的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6948202B (zh) | 基于生物法的废纸再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2625970U (zh) | 牛仔布丝光废碱液的净化回收装置 | |
CN108554143A (zh) | 一种环保型工业废气净化装置 | |
CN103848882A (zh) | 一种无废排放的黄姜皂素提取方法 | |
CN101664635A (zh) | 一种活性污泥发酵气体连续干净除臭方法 | |
CN209113834U (zh) | 一种煤的化学脱硫装置 | |
CN208275843U (zh) | 一种稀土氧化物生产用沉淀水洗装置 | |
CN215162458U (zh) | 一级食用油小机组精炼、冬化一体化装置 | |
CN210729140U (zh) | 聚氯乙烯糊树脂干燥尾气回收净化装置 | |
WO2022120863A1 (zh) | 一种纺织印染用余热回收装置 | |
CN204981158U (zh) | 一种利用余热活化的装置 | |
CN207811280U (zh) | 循环式氨耦合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系统 | |
CN104084022B (zh) | 废气过滤机 | |
CN208779436U (zh) | 一种启炉排汽回收系统 | |
CN205746962U (zh) | 一种火电厂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 |
CN205701656U (zh) | 一种废耐材酸洗系统 | |
CN205933246U (zh) | 一种二氧化碳脱水装置 | |
CN219647156U (zh) | 一种用于含酸性物质的氧化铁生产尾气处理设备 | |
CN103480297A (zh) | 一种节能降耗的洗衣粉生产线 | |
CN112537788B (zh) | 一种利用镁橄榄石尾矿制取硫酸镁及白炭黑的工艺及制取设备 | |
CN209685649U (zh) | 一种5-氨基邻甲酚制备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