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01785U - C型胶囊硫化机 - Google Patents

C型胶囊硫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01785U
CN208601785U CN201821271521.0U CN201821271521U CN208601785U CN 208601785 U CN208601785 U CN 208601785U CN 201821271521 U CN201821271521 U CN 201821271521U CN 208601785 U CN208601785 U CN 2086017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body
heating plate
vulcanizing machine
type
fixation k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715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明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da Rubber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da Rubber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da Rubber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da Rubber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715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017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01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017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C型胶囊硫化机,涉及硫化机技术领域,以缓解工作层数受限及所需锁模力大的技术问题。该C型胶囊硫化机包括机架、驱动机构、上模装置和下模装置;机架顶部固定设置有一上模装置;驱动装置安装于机架底部,并与一下模装置传动连接;上模装置包括上加热板和连接于上加热板底面的上模具;下模装置包括中心机构、下加热板和下模具;中心机构包括脱模组件、C型胶囊和环形固定组件;C型胶囊固定于环形固定组件,并与环形固定组件围成内腔室;环形固定组件安装于脱模组件,且设置有与内腔室连通的第一气道;脱模组件安装于上加热板的顶面,且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减少了锁模力,能够设置多层硫化结构。

Description

C型胶囊硫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硫化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C型胶囊硫化机。
背景技术
胶囊硫化机是力车胎生产中的关键设备,用于使力车胎硫化和定型。目前力车胎行业普遍采用B形胶囊进行硫化。B形胶囊的伸缩由气缸作动力,连接中心杆作上下伸缩运动,模具之间的空间较大,硫化机的工作层数受到限制,使设备的占地面积增大,增大企业投资成本。B型胶囊在硫化轮胎时,合模后的横截面大,充入的内压容积也大,锁模力也就要相应加大。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型胶囊硫化机,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作层数受限及所需锁模力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C型胶囊硫化机,包括机架、驱动机构、上模装置和下模装置;
所述机架顶部固定设置有一所述上模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机架底部,并与一所述下模装置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下模装置相对于所述上模装置移动;
所述上模装置包括上加热板和连接于所述上加热板底面的上模具;所述下模装置包括中心机构、下加热板、以及连接于下加热板顶面的下模具;
所述中心机构包括脱模组件、C型胶囊和环形固定组件;所述C型胶囊的两侧边固定于所述环形固定组件,并与所述环形固定组件围成内腔室;所述环形固定组件安装于所述脱模组件,且设置有与所述内腔室连通的第一气道;所述脱模组件安装于所述下加热板的顶面,且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C型胶囊硫化机还包括上下模组,所述上下模组包括所述上模装置和所述下模装置,该所述上模装置的上加热板与该所述下模装置的下加热板连接;
所述上下模组位于所述机架顶部的上模装置与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的下模装置之间,且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机架。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固定组件包括上锁环、下锁环和进出气环;
所述上锁环连接于所述进出气环顶面,将所述C型胶囊的上侧边固定于所述上锁环与所述进出气环之间;
所述下锁环连接于所述进出气环底面,将所述C型胶囊的下侧边固定于所述下锁环与所述进出气环之间;
所述进出气环设置所述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沿径向贯穿所述进出气环,并与所述内腔室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出气环还设置有第一支气道和第二支气道;
所述第一支气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内腔室连通,且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
所述第二支气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内腔室连通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脱模组件包括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所述第二缸体设置有缸体腔室;
所述第一缸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加热板,另一端伸入所述缸体腔室,并且所述第一缸体上设置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与所述缸体腔室连通;
所述第二缸体上安装所述环形固定组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缸体沿竖直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之间设置密封件。
进一步地,所述脱模组件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并穿过所述第二缸体,用于引导所述第二缸体的运动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C型胶囊硫化机还包括伞座,所述C型胶囊硫化机的最下方所述下加热板连接于所述伞座,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伞座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伞座沿竖直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直线导轨,所述伞座的外侧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安装于所述直线导轨并能够沿所述直线导轨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沿竖直方向设置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上下模组一一对应设置。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分析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C型胶囊硫化机,该C型胶囊硫化机包括机架、驱动机构、上模装置和下模装置;机架顶部固定设置有一上模装置;驱动装置安装于机架底部,并与一下模装置传动连接,以驱动下模装置相对于上模装置移动;上模装置包括上加热板和连接于上加热板底面的上模具;下模装置包括中心机构、下加热板、以及连接于下加热板顶面的下模具;中心机构包括脱模组件、C型胶囊和环形固定组件;C型胶囊的两侧边固定于环形固定组件,并与环形固定组件围成内腔室;环形固定组件安装于脱模组件,且设置有与内腔室连通的第一气道;脱模组件安装于上加热板的顶面,且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
驱动装置推动与之连接的下模装置向上运动,下模装置向上运动与机架顶部的上模装置抵接。通过第一气道向C型胶囊内腔充入内压介质,C型胶囊膨胀,C型胶囊使胎坯成型,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对胎坯加热,使胎坯硫化,驱动装置在胎坯成型和硫化过程中提供锁模力。硫化完成后,通过第一气道将C型胶囊内腔的内压介质抽出,C型胶囊收缩,脱模组件向上移动,方便车胎脱模。
C型胶囊内腔充入内压介质,其它部分不进入内压,减少了内压容量,进而减少了锁模力,较大地节约了能源。C型胶囊替代现有B型胶囊,使胶囊的高度降低,进而能够设置多层硫化结构,使设备的占地面积减小,减少企业投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型胶囊硫化机;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模具与下模具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模具与下模具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标:1-机架;2-驱动机构;21-油缸;22-柱塞;3-上模装置;31-上加热板;32-上模具;4-下模装置;41-下加热板;42-下模具;43-中心机构;431-脱模组件;4311-第一缸体;4312-第二缸体;4313-第二气道;4314-密封件;4315-导向杆;4316-挡圈;432-C型胶囊;433-环形固定组件;4331-上锁环;4332-下锁环;4333-进出气环;4334-第一气道;5-上下模组;6-伞座;7-滚轮;8-限位机构;9-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型胶囊432硫化机;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模具32与下模具42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模具32与下模具42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C型胶囊432硫化机,如图1所示,该C型胶囊432硫化机,包括机架1、驱动机构2、上模装置3和下模装置4;机架1顶部固定设置有一上模装置3;驱动装置安装于机架1底部,并与一下模装置4传动连接,以驱动下模装置4相对于上模装置3移动;上模装置3包括上加热板31和连接于上加热板31底面的上模具32;下模装置4包括中心机构43、下加热板41、以及连接于下加热板41顶面的下模具42;中心机构43包括脱模组件431、C型胶囊432和环形固定组件433;C型胶囊432的两侧边固定于环形固定组件433,并与环形固定组件433围成内腔室;环形固定组件433安装于脱模组件431,且设置有与内腔室连通的第一气道4334;脱模组件431安装于下加热板41的顶面,且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
驱动装置驱动下模组件相对于上模装置3移动即,驱动装置驱动下模组件向靠近上模装置3方向直至完成合模,或驱动装置驱动下模装置4向远离上模装置3方向运动直至完成开模。
具体实施时,驱动装置推动与之连接的下模装置4向上运动,下模装置4向上运动与机架1顶部的上模装置3抵接。通过第一气道4334向C型胶囊432内腔充入内压介质,C型胶囊432膨胀,C型胶囊432使胎坯成型,上加热板31和下加热板41对胎坯加热,使胎坯硫化,驱动装置在胎坯成型和硫化过程中提供锁模力。硫化完成后,通过第一气道4334将C型胶囊432内腔的内压介质抽出,C型胶囊432收缩,脱模组件431向上移动,方便力车胎脱模。
C型胶囊432内腔充入内压介质,其它部分不进入内压,减少了内压容量,同时也减少了锁模力,较大地节约了能源。C型胶囊432替代现有B型胶囊,使胶囊的高度降低,进而能够设置多层硫化结构,使设备的占地面积减小,减少企业投资成本。
该内压介质优选为水蒸气和氮气,也可以为热水、空气等流体。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C型胶囊432硫化机还包括上下模组5,上下模组5包括上模装置3和下模装置4,该上模装置3的上加热板31与该下模装置4的下加热板41连接;上下模组5位于机架1顶部的上模装置3与连接于驱动装置的下模装置4之间,且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机架1。
由于C型胶囊432替代现有B型胶囊,使胶囊的高度降低,进而能够设置多层硫化结构。在机架1顶部的上模装置3与连接于驱动装置的下模装置4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上下模组5,从而实现多层硫化。
具体实施过程中,当机架1上设置一个上下模组5时,驱动装置推动与之连接的下模装置4,该下模装置4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推动一个上下模组5至机架1顶部的上模装置3,所有上模具32与对应的下模具42均实现合模;当机架1上设置多个上下模组5时,驱动装置推动与之连接的下模装置4,该下模装置4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多个上下模组5依次被推动,直至最上方的上下模组5与机架1顶部的上模装置3地接,所有上模具32与对应的下模具42均实现合模。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环形固定组件433包括上锁环4331、下锁环4332和进出气环4333;上锁环4331连接于进出气环4333顶面,将C型胶囊432的上侧边固定于上锁环4331与进出气环4333之间;下锁环4332连接于进出气环4333底面,将C型胶囊432的下侧边固定于下锁环4332与进出气环4333之间;进出气环4333设置第一气道4334,第一气道4334沿径向贯穿进出气环4333,并与内腔室连通。
如图2和图3所示,C型胶囊432的上侧边被上锁环4331和进出气环4333夹紧,C型胶囊432的下侧边被下锁环4332和进出气环4333夹紧。当C型胶囊432发生磨损或破损后,操作者可以将上锁环4331和下锁环4332从进出气环4333拆卸下来,更换C型胶囊432后,再将上锁环4331和下锁环4332重新连接于进出气环4333。
如图2和图3所示,上锁环4331与进出气环4333以及下锁环4332与进出气环4333均通过螺钉连接,拆卸上锁环4331与下锁环4332时,将螺钉拧出即可。
该C型胶囊432硫化机的热工管路与第一气道4334连通。当上模具32与下模具42进行合模时,向内腔室充入内压介质,使C型胶囊432逐渐膨胀。如图3所示,当上模具32与下模具42合模完成之后,C型胶囊432将胎坯压紧在上模具32和下模具42的内壁,使胎坯成型,上加热板31和下加热板41对胎坯加热,是胎坯硫化。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进出气环4333还设置有第一支气道和第二支气道;第一支气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气道4334和内腔室连通,且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第二支气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气道4334和内腔室连通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
在合模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支气道和第二支气道向C型胶囊432充入的内压介质能够将C型胶囊432位于内腔室外侧的部分贴紧上模具32和下模具42,防止C型胶囊432出现褶皱而影响力车胎的质量。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脱模组件431包括第一缸体4311和第二缸体4312;第二缸体4312设置有缸体腔室;第一缸体4311的一端固定于下加热板41,另一端伸入缸体腔室,并且第一缸体4311上设置有第二气道4313,第二气道4313与缸体腔室连通;第二缸体4312上安装环形固定组件433,通过第二气道4313向缸体腔室充入压缩空气,使第二缸体4312能够相对于第一缸体4311沿竖直方向运动。
如图2所示,当胎坯的硫化完成形成力车胎后,上模具32与下模具42打开,向第二气道4313充气,第二缸体4312沿竖直方向被顶起,安装于第二缸体4312的环形固定组件433也向上移动,防止了力车胎脱模时被环形固定组件433和C型胶囊432阻挡。
需要说明的是,除上述结构外,脱模组件431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举例如下。
脱模组件431包括气缸和第二缸体4312,第二缸体4312设置有缸体腔室;气缸安装于下加热板41,气缸的液压缸伸入缸体腔室并第二缸体4312连接;环形固定组件433安装于第二缸体4312。通过控制气缸的推杆的伸缩便能够实现第二缸体4312沿竖直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缸体4311和第二缸体4312之间设置密封件4314。
第一缸体4311的外侧面设置有安装密封件4314的安装环槽,密封件4314安装于该安装环槽内,用于对第一缸体4311和第二缸体4312之间密封,保证向第二气道4313充气时第二缸体4312能够被顺利顶起。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脱模组件431还包括导向杆4315,导向杆4315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第一缸体4311,并穿过第二缸体4312,用于引导第二缸体4312的运动方向。
导向杆4315能够引导第二缸体4312的运动方向,保证第二缸体4312沿脱模方向运动,避免第二缸体4312在运动时发生倾斜。
第一缸体4311上可以设置一个导向杆4315,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导向杆4315。本实施例设置三个导向杆4315,三个导向杆4315三角形阵列。同时,导向杆4315上设置有挡圈4316,该挡圈4316能够限制第二缸体4312被顶起的高度防止第二缸体4312脱离第一缸体4311,同时能够控制脱模间距。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C型胶囊432硫化机还包括伞座6,C型胶囊432硫化机的最下方下加热板41连接于伞座6,驱动机构2与伞座6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伞座6沿竖直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机架1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直线导轨,伞座6的外侧设置有滚轮7,滚轮7安装于直线导轨并能够沿直线导轨滑动。
相对于现有硫化机上的辊轮,直线导轨提高了上模具32与下模具42的对中精度。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机架1沿竖直方向设置限位机构8,限位机构8与上下模组5一一对应设置。限位机构8设置为机架1上的L形限位块。
上下模组5的外侧设置挡板9,L形限位块能够限制挡板9向下运动进而限制上下模组5向下运动,使上下模组5在开模的状态下不会从机架1上掉落。
L形限位块之间的水平距离自上向下递减,使上下模具42向上运动进行合模时不会受到上一层L形限位块的限制。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2包括油缸21和柱塞22,油缸21安装于机架1的底部;柱塞22一端伸入油缸21,另一端连接于伞座6,并能够沿自身长度方向伸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C型胶囊硫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驱动机构(2)、上模装置(3)和下模装置(4);
所述机架(1)顶部固定设置有一所述上模装置(3);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1)底部,并与一所述下模装置(4)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下模装置(4)相对于所述上模装置(3)移动;
所述上模装置(3)包括上加热板(31)和连接于所述上加热板(31)底面的上模具(32);所述下模装置(4)包括中心机构(43)、下加热板(41)、以及连接于下加热板(41)顶面的下模具(42);
所述中心机构(43)包括脱模组件(431)、C型胶囊(432)和环形固定组件(433);所述C型胶囊(432)的两侧边固定于所述环形固定组件(433),并与所述环形固定组件(433)围成内腔室;所述环形固定组件(433)安装于所述脱模组件(431),且设置有与所述内腔室连通的第一气道(4334);所述脱模组件(431)安装于所述下加热板(41)的顶面,且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型胶囊硫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C型胶囊硫化机还包括上下模组(5),所述上下模组(5)包括所述上模装置(3)和所述下模装置(4),该所述上模装置(3)的上加热板(31)与该所述下模装置(4)的下加热板(41)连接;
所述上下模组(5)位于所述机架(1)顶部的上模装置(3)与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2)的下模装置(4)之间,且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型胶囊硫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固定组件(433)包括上锁环(4331)、下锁环(4332)和进出气环(4333);
所述上锁环(4331)连接于所述进出气环(4333)顶面,将所述C型胶囊(432)的上侧边固定于所述上锁环(4331)与所述进出气环(4333)之间;
所述下锁环(4332)连接于所述进出气环(4333)底面,将所述C型胶囊(432)的下侧边固定于所述下锁环(4332)与所述进出气环(4333)之间;
所述进出气环(4333)设置所述第一气道(4334),所述第一气道(4334)沿径向贯穿所述进出气环(4333),并与所述内腔室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型胶囊硫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出气环(4333)还设置有第一支气道和第二支气道;
所述第一支气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内腔室连通,且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
所述第二支气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内腔室连通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型胶囊硫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模组件(431)包括第一缸体(4311)和第二缸体(4312);所述第二缸体(4312)设置有缸体腔室;
所述第一缸体(431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加热板(41),另一端伸入所述缸体腔室,并且所述第一缸体(4311)上设置有第二气道(4313),所述第二气道(4313)与所述缸体腔室连通;
所述第二缸体(4312)上安装所述环形固定组件(433),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缸体(4311)沿竖直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C型胶囊硫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缸体(4311)和所述第二缸体(4312)之间设置密封件(431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C型胶囊硫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模组件(431)还包括导向杆(4315),所述导向杆(4315)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4311),并穿过所述第二缸体(4312),用于引导所述第二缸体(4312)的运动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型胶囊硫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C型胶囊硫化机还包括伞座(6),所述C型胶囊硫化机的最下方所述下加热板(41)连接于所述伞座(6),所述驱动机构(2)与所述伞座(6)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伞座(6)沿竖直方向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C型胶囊硫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1)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直线导轨,所述伞座(6)的外侧设置有滚轮(7),所述滚轮(7)安装于所述直线导轨并能够沿所述直线导轨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型胶囊硫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1)沿竖直方向设置限位机构(8),所述限位机构(8)与所述上下模组(5)一一对应设置。
CN201821271521.0U 2018-08-07 2018-08-07 C型胶囊硫化机 Active CN208601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71521.0U CN208601785U (zh) 2018-08-07 2018-08-07 C型胶囊硫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71521.0U CN208601785U (zh) 2018-08-07 2018-08-07 C型胶囊硫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01785U true CN208601785U (zh) 2019-03-15

Family

ID=65679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71521.0U Active CN208601785U (zh) 2018-08-07 2018-08-07 C型胶囊硫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017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00001909B1 (ko) 타이어 프레스의 가황 방법
CN115091798B (zh) 轮胎3d复印无胶囊硫化定型工艺及装备
CN201376329Y (zh) 高精度框架式液压轮胎硫化机
CN109318445B (zh) 一种高弹耐磨双密度模内发泡橡胶轮胎及其制作工艺
US3585686A (en) Apparatus for renewing the circular shape of vehicle tires
US4028042A (en) Moulding apparatus
CN108819304B (zh) 轮胎硫化单元、含其的轮胎硫化机及硫化工艺
CN109383056A (zh) 异步胀缩轮胎直压硫化内模具
CN102159383B (zh) 用于模制和硫化轮胎的方法和设备
CN107627638B (zh) 轮胎直压硫化渐变成型装备及工艺
CN208601785U (zh) C型胶囊硫化机
CN109572015B (zh) 一种双密度成型模内发泡硫化成型橡胶轮胎及其制作工艺
JP3810585B2 (ja) タイヤ加硫装置
CN211710093U (zh) 一种制造翻新轮胎整体环状预硫化胎面的生产系统
CN216001531U (zh) 一种便于轮胎脱模的轮胎硫化装置
CN214646078U (zh) 双层四模胶囊硫化机
CN212498763U (zh) 一种新型注塑模具
KR100943820B1 (ko) 유니포미티 및 인너라이너의 요철을 개선시킨 타이어가류장치 및 가류방법
CN104802346B (zh) 四柱摩托车及农用车胎硫化机
US2978749A (en) Tire manufacture
CN112549377A (zh) 一种实心轮胎加热硫化模具
CN114603893A (zh) 硫化机及轮胎硫化方法
KR20090022437A (ko) 타이어 가류몰드의 센터포스트장치
CN214820094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橡胶管模具
US20020153638A1 (en) Extendable curing press center pos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