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01318U - 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01318U
CN208601318U CN201821100905.6U CN201821100905U CN208601318U CN 208601318 U CN208601318 U CN 208601318U CN 201821100905 U CN201821100905 U CN 201821100905U CN 208601318 U CN208601318 U CN 208601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ormation
grinder
lapped face
grinding
horizo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009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邦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pole Precision Tools Inc
Original Assignee
Xpole Precision Tool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pole Precision Tools Inc filed Critical Xpole Precision Tools Inc
Priority to CN2018211009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013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01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0131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于一研磨动力源及一受该研磨动力源驱动的研磨垫之间设置有一形变装置,通过该形变装置于该研磨垫任一侧独立设置有产生形变夹角的一组偏移单元及形变件,令研磨垫的任一侧均可以独立通过形变夹角的变化角度来对应贴合各种非水平研磨表面,尤其是针对连续不规则的非水平研磨表面,让本实用新型更具有良好的研磨效益。

Description

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尤指一种达成该研磨垫因应连续不规则的非水平研磨表面仍能有效贴合进行研磨行程的研磨机。
背景技术
应用于例如凹面或凸面的非水平研磨表面进行研磨的相关技术已揭露于 CN101743096A、CN 103231320A、GB 680866A、JP特开平5-329762、JP特开平8-11046、JP特开2000-117609、JP特开2001-113453、JP特开2009-233810、 US5947803、US9833871等专利。
综合以上专利所揭露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主要通过驱动单元连接至一承接板,在承接板与研磨垫的两侧分别通过一形变件连接,在初始状态或者研磨表面为水平状态下,研磨垫与承接板呈水平状态且形变件未产生形变状态,当使用者研磨非水平研磨表面时,以研磨垫的中心线为轴线,研磨垫两侧将沿着非水平研磨表面的弧度相对该轴线通过形变件的形变状态相对偏移而贴合该非水平研磨表面进行研磨。
上列各项专利的形变件无论是采用杠杆轴接方式或着是弹性组件例如弹簧的设计,均在研磨垫与承接板之间仅具有单一形变状态而且形变程度有限,造成研磨垫在较大弧度时实际上并无法达成有效贴合研磨表面进行研磨作业,此外,先前技术通过杠杆轴接方式例如US9833871所揭示技术,为了维持承接板能保持与研磨垫相对呈水平状态,两侧形变件必须同时产生形变状态,然而,在实务上非水平研磨表面并无法提供相应于研磨垫两侧相同的弧度,尤其是在连续凹凸波浪状的非水平研磨表面,此类型研磨机将更无法有效顺应非水平研磨表面的变化来进行研磨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因应连续不规则的非水平研磨表面仍未能有效贴合进行研磨行程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于一研磨动力源及一受该研磨动力源驱动的研磨垫之间设置有一形变装置,该形变装置至少具备一承接该研磨动力源并定义出一基准水平线的承接单元,并通过该形变装置于该研磨垫任一侧独立设置有产生第一形变夹角及第二形变夹角的一组偏移单元、第一形变件及第二形变件,令研磨垫的任一侧均可以独立通过第一、二形变夹角的其一或组合变化角度来对应贴合各种非水平研磨表面,尤其是针对连续不规则的非水平研磨表面,让本实用新型的承接单元能在研磨作业中仍保持基准水平线而更具有良好的研磨效益。
一实施例中,呈现二相对第二形变件及一设置于相对二第二形变件中央位置的第一形变件来协助研磨垫因应非水平研磨表面产生一形变状态。
一实施例中,呈现二组相对且分别设置于该偏移单元四端点的第二形变件及二设置于相对该第二形变件中央位置的第一形变件来协助研磨垫因应非水平研磨表面产生一形变状态。
一实施例中,呈现该研磨动力源为手动,且该承接单元包含一外罩辅助外力施力,且更包含一延伸至该研磨垫的包覆部得设有一开口用以连接外部除尘机。
一实施例中,呈现该研磨动力源为电动研磨机或气动研磨机的其一的动力研磨机,该动力研磨机具备一动力轴接设于该研磨垫进行研磨行程。
通过本实用新型前述所揭,相较于习用具有以下特点:本实用新型研磨垫的任一侧均可以独立通过形变夹角的变化角度来对应贴合各种非水平研磨表面,尤其是针对连续不规则的非水平研磨表面,承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研磨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初始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形变装置任一侧分解示意图。
图3-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于非水平研磨表面为凹面的形变状态示意图 (一)。
图3-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于非水平研磨表面为凹面的形变状态示意图(二)。
图4-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于非水平研磨表面为凸面的形变状态示意图 (一)。
图4-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于非水平研磨表面为凸面的形变状态示意图 (二)。
图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于非水平研磨表面为凹凸面的形变状态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应用于动力研磨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应用于手动研磨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应用于手动研磨机的外观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50...........研磨动力源
51.............动力轴
20.............形变装置
21、21a..........承接单元
211............包覆部
212............外罩
213............开口
22.............偏移单元
23、23a..........第一形变件
231............中央形变段
232、233..........固定段
24、24a..........第二形变件
241............中央形变段
242、243..........固定段
30.............研磨垫
R1、R3...........第一形变夹角
R2、R4...........第二形变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包括一研磨动力源10以及一受该研磨动力源10驱动对一非水平研磨表面进行一研磨行程的研磨垫30,该研磨垫30为一可因应非水平研磨表面产生一形变状态的弹性材质组成,该研磨垫30由上而下可区分为一挠性金属层、一为橡胶或海绵等柔性材质制成的压缩层以及一可形变的软性研磨层所组成,可产生形变状态的研磨垫30已属现有技术并具备多种实施态样,因不属本实用新型说明技术限制要件将不再赘述其他研磨垫30实施态样,合先叙明。
本实用新型于该研磨动力源10及该弹性研磨垫30之间设置一形变装置20,该形变装置20设置于该研磨动力源10及该研磨垫30之间,该形变装置20至少具备一承接该研磨动力源10并定义出一基准水平线的承接单元21以及二分别装设于该承接单元21二侧并介于该研磨垫30之间的偏移单元22,每一该偏移单元22与该承接单元21之间连设至少一第一形变件23,且每一该偏移单元 22与该研磨垫30之间连设至少二呈相对配置的第二形变件24,令该研磨垫30 任一侧于非水平研磨表面进行该研磨行程产生该形变状态时,对应该研磨垫30 任一侧的该偏移单元22独立以该第一形变件23相对该承接单元21的该基准水平线形成一第一形变夹角R1,且该研磨垫30任一侧则得以该第二形变件24 相对该承接单元21的该基准水平线形成一第二形变夹角R2,从图1所示,该第二形变件24与该第一形变件23呈现交错排列样态,且该第一形变件23及该第二形变件24包含有两端固定段232、233、242、243以及中央形变段231、 241,该第一形变件23的固定段232、233用以连接该承接单元21与该偏移单元22,而该第二形变件24的固定段242、243用以连接该偏移单元22与该研磨垫30,其中,该第一形变件23及该第二形变件24可为弹簧、弹片或橡胶等之其一。
为便于了解本实用新型形变作动状态,实施例中将先以弹簧作为该第一形变件23及该第二形变件24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及图2,在初始状态或者当使用者进行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作业时,该承接单元21及该研磨垫30呈相对水平,且该偏移单元22与该承接单元21亦可呈相对水平。
请参阅图3-1、图3-2,为本实用新型于非水平研磨表面为凹面的形变状态示意图,当使用者手动为研磨动力源10施力于承接单元21提供该研磨垫30 在曲面研磨面进行研磨时,为了使研磨垫30两侧能符合曲面弧度而产生形变状态,此时,从研磨动力源10施予的外力以及研磨垫30两侧反馈的作用力将促使具备形变量的该第一形变件23及该第二形变件24的中央形变段231、241 产生形变,该中央形变段231、241的形变方式依照材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包含但不限于该中央形变段231、241压缩或弯折的其一或组合形态,此时,当该第一形变件23的中央形变段231产生形变,将连动另端固定段232、233连接的偏移单元22以该中央形变段231的形变量让偏移单元22相对于该承接单元21 所定义的该基准水平线形成一第一形变夹角R1,且该研磨垫30任一侧也得以该第二形变件24的形变量相对该承接单元21的该基准水平线形成一第二形变夹角R2,以该第一形变夹角R1及第二形变夹角R2的相对变化值来构成该研磨垫30的该形变状态,让研磨垫30能够有效贴合图3-1的曲面样态。相同适用方式请参阅图4-1、图4-2,在研磨表面为凸面的状态下,研磨垫30任一侧同样得以该第二形变件24的形变量相对该承接单元21的该基准水平线形成一第二形变夹角R4,且该偏移单元22相对于该承接单元21所定义的该基准水平线形成一第一形变夹角R3,以该第一形变夹角R3及第二形变夹角R4的相对变化值来构成该研磨垫30的该形变状态,让研磨垫30能够有效贴合图4-1的凸面样态。
请参阅图5,当研磨垫30在研磨行程中变换不同曲面弧度位置,第一形变件23以及第二形变件24的形变量将随之改变,且在该研磨垫30贴合不同曲面或凸面弧度的状态下,该第一形变夹角R1、R3及第二形变夹角R2、R4将因应为其一变化角度或者是组合角度,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研磨垫30二侧独立设置各一组偏移单元22、第一形变件23及第二形变件24,因此,研磨垫30 的二侧均可以独立利用该第一形变夹角R1、R3及第二形变夹角R2、R4的变化角度来对应贴合非水平研磨表面,这对如图5所示的非规则且连续的非水平研磨表面相当重要,当相等于研磨垫30区域的研磨表面同时呈现有凸面以及曲面的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的研磨垫30二侧因可以利用该形变装置20非连动而独立形变,而可以达成在研磨垫30二侧不同弧度的形变状态下保持贴合研磨表面,亦可以如图5,研磨垫30一侧的研磨表面为凸面状态且另一侧研磨表面为凹面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的研磨垫30仍可以保持研磨垫30贴合研磨表面的各一侧独立形变状态而能有效进行研磨行程。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的该研磨动力源50同样可应用为电动研磨机或气动研磨机的其一的动力研磨机,该动力研磨机则具备一动力轴51接设于该研磨垫30,并通过该动力研磨机作为该研磨动力源50以该动力轴51带动该研磨垫 30进行线性或偏心轨迹的研磨行程。
请参阅图7及图8,本实用新型的该研磨垫30在通用实施方式以长方形样态为主,而基于该研磨垫30尺寸的不同,相对该第一形变件23a以及第二形变件24a的设置组数也不同,举例来说,若为较大尺寸的研磨垫30,相对在研磨行程中需要更精细以及稳定的形变平衡,此时,该第一形变件23a可为二个以上相对设置,且第一形变件23a为二组相对配置为佳,且二组该第二形变件24a 分别设置于该偏移单元22四端点,就纵线排列上仍维持每一该第一形变件23a 设置于相对二第二形变件24a的中央位置为交错排列为最佳,此外,依照不同研磨表面所需求的形变状态不同,本实用新型该第一形变件23a的中央形变段 231的形变量可大于或等于该第二形变件24a的中央形变段231的形变量。
为便于本实用新型操作实施,该承接单元21可相等于该研磨垫30形状为长方形,研磨动力源10则可依据研磨垫30尺寸而决定在中央位置或者二侧位置,而图8更揭示该承接单元21a包含一延伸至该研磨垫30的包覆部211,且该承接单元21a外部更包含一外罩212覆盖承接单元21a及该包覆部211来辅助外力施力,并于该包覆部211及该外罩212更可设有一开口213得连接一外部除尘机(图中未示)得于该研磨垫30进行研磨行程同时清除内部尘屑。
综合上述,通过本实用新型装设于该研磨动力源10、50与该研磨垫30之间的该形变装置20,由于该研磨垫30任一侧与该承接单元21、21a之间独立设置有一组偏移单元22、第一形变件23、23a及第二形变件24、24a,因此,研磨垫30的任一侧均可以独立产生该第一形变夹角R1以及该第二形变夹角 R2的变化角度来对应贴合各种非水平研磨表面,尤其是针对连续不规则的非水平研磨表面,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将更具良好有效的研磨效益。

Claims (16)

1.一种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研磨动力源以及一受该研磨动力源驱动对一非水平研磨表面进行一研磨行程的研磨垫,该研磨垫为一可因应非水平研磨表面产生一形变状态的弹性材质组成;一形变装置,设置于该研磨动力源及该研磨垫之间,该形变装置至少具备一承接该研磨动力源并定义出一基准水平线的承接单元以及二分别装设于该承接单元二侧并介于该研磨垫之间的偏移单元,每一该偏移单元与该承接单元之间连设至少一第一形变件,且每一该偏移单元与该研磨垫之间连设至少二呈相对配置的第二形变件,令该研磨垫任一侧于非水平研磨表面进行该研磨行程产生该形变状态,并使对应该研磨垫任一侧的该偏移单元独立以该第一形变件相对该承接单元的该基准水平线形成一第一形变夹角,且该研磨垫任一侧则得以该第二形变件相对该承接单元的该基准水平线形成一第二形变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形变件为二组相对配置为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二组该第二形变件分别设置于该偏移单元四端点为最佳。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形变件为单个设置于相对二第二形变件的中央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形变件为二个相对设置为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形变件设置于相对二第二形变件的中央位置为最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形变件及该第二形变件包含有两端固定段以及中央形变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形变件的中央形变段的形变量大于或等于该第二形变件的中央形变段的形变量。
9.如权利要求1或7或8所述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形变件及该第二形变件可为弹簧、弹片或橡胶的其一。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该承接单元相等于该研磨垫形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该承接单元更包含一延伸至该研磨垫的包覆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该包覆部设有一开口得连接一外部除尘机。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该研磨动力源为手动得直接施予一外力于该承接单元。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该承接单元外部更包含一外罩辅助外力施力。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该研磨动力源可为动力研磨机,该动力研磨机具备一动力轴接设于该研磨垫。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该动力研磨机可为电动研磨机或气动研磨机的其一。
CN201821100905.6U 2018-07-12 2018-07-12 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6013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00905.6U CN208601318U (zh) 2018-07-12 2018-07-12 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00905.6U CN208601318U (zh) 2018-07-12 2018-07-12 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01318U true CN208601318U (zh) 2019-03-15

Family

ID=65668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00905.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601318U (zh) 2018-07-12 2018-07-12 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0131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9230A (zh) * 2019-08-02 2019-12-10 东旭(锦州)精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抛光机
CN110712117A (zh) * 2018-07-12 2020-01-21 鼎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2117A (zh) * 2018-07-12 2020-01-21 鼎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
CN110712117B (zh) * 2018-07-12 2021-08-10 鼎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
CN110549230A (zh) * 2019-08-02 2019-12-10 东旭(锦州)精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抛光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7733B (zh) 用于修饰表面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208601318U (zh) 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
CN102574272B (zh) 圆盘式研磨机的集尘罩
CN206373739U (zh) 砂带机浮动式摆臂机构
CN102909626B (zh) 平磨机
CN209140597U (zh) 一种浮动感知的三角砂带打磨机构
KR20190007867A (ko) 연마 장치
CN110605640B (zh) 一种横带砂光机构
CN106217192A (zh) 一种软辊砂打磨结构
CN206561342U (zh) 胚体表面打磨装置
CN109664180A (zh) 一种振动辅助自适应曲面涂层抛平工具
CN2836986Y (zh) 一种振动研磨机
CN209615089U (zh) 一种具有辅助抛光作用的木质家具表面抛光装置
CN209648459U (zh) 一种分体式金刚石磨盘
CN207448137U (zh) 一种洗手盆半成品打磨装置
CN206717545U (zh) 一种打磨抛光装置
TWI663019B (zh) 應用於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機
CN206662971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零件加工用打磨装置
CN207155473U (zh) 一种电动打磨机
CN110712117B (zh) 应用于非水平研磨表面的研磨机
CN213615884U (zh) 一种缸头平面的打磨机
CN205703642U (zh) 手持式砂光机
CN103909467A (zh) 一种研磨设备用支点限位两级浮动式柔性保持机构
JP2000158312A5 (zh)
CN213470693U (zh) 一种能够双面打磨的汽车零件打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81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81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