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96810U - 连接器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96810U CN208596810U CN201821121536.9U CN201821121536U CN208596810U CN 208596810 U CN208596810 U CN 208596810U CN 201821121536 U CN201821121536 U CN 201821121536U CN 208596810 U CN208596810 U CN 2085968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n terminal
- connector
- pin
- terminal
- limi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连接器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pin端子,所述第一pin端子的中部设有第一限位柱;第二pin端子,所述第二pin端子的中部设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靠近所述第二限位柱的底面到所述第二限位柱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柱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尺寸大于或者等于安全爬电距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通过使第一pin端子和第二pin端子的限位部纵向错位布置,既能满足安全爬电距离的要求,又能有效缩减连接器的体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连接器,即CONNECTOR。国内亦称作接插件、插头和插座。连接器一般是指电器连接器,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用于传输电流或信号。
连接器的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例如,球场上点灯用的连接器和硬盘驱动器的连接器,以及点燃火箭的连接器是大不相同的。但是无论什么样的连接器,都要保证电流顺畅连续和可靠地流通。为了保证连接器的可靠运行,连接器中的pin端子之间的距离往往需要满足安全的爬电距离要求,如此一来,连接器就会变得很粗大,占用较多的空间,不利于连接器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具备体积小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具备体积小巧的优点。
为达以上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
第一pin端子,所述第一pin端子的中部设有第一限位柱;
第二pin端子,所述第二pin端子的中部设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靠近所述第二限位柱的底面到所述第二限位柱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柱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尺寸大于或者等于安全爬电距离。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二者的轴线间的距离尺寸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二者的半径尺寸之和。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pin端子和/或第二pin端子的数量均大于一个。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pin端子的数量为2个,所述第二pin端子的数量为5个。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pin端子为电源连接端子,所述第二pin端子为信号连接端子。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柱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限位柱的直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
绝缘部,所述第一pin端子和第二pin端子均固定于所述绝缘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绝缘部包括:
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柱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
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柱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中;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深度尺寸和安全爬电距离尺寸之和。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第一pin端子和第二pin端子与所述绝缘部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或者,
所述第一pin端子和第二pin端子与所述绝缘部通过打胶固定密封。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种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通过使第一pin端子和第二pin端子的限位部纵向错位布置,既能满足安全爬电距离的要求,又能有效缩减连接器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部的底部示意图。
图中:
1、第一pin端子;101、第一限位柱;
2、第二pin端子;101、第二限位柱;
3、绝缘部;301、第一限位槽;302、第二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一种连接器,连接器包括第一pin端子1和第二pin端子2。其中,第一pin端子1的中部设有第一限位柱101;第二pin端子2的中部设有第二限位柱201;第一限位柱101靠近第二限位柱201的底面到第二限位柱201靠近第一限位柱101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尺寸大于或者等于安全爬电距离(图2中的d表示安全爬电距离)。
优选地,第一pin端子1和第二pin端子2的轴线相互平行。具体地,以平行于第一pin端子1轴线的方向作为Z轴,以垂直于于第一pin端子1轴线的平面作为XOY平面。则第一限位柱101和第二限位柱201在ZOY平面和ZOX平面的投影均不重合,而且,二者的投影的最小距离不小于安全爬电距离。具体地,通过在纵向方向使第一限位柱101和第二限位柱201错位布置,可以将横向距离大大减小,有利于改善连接器粗大的缺点。优选地,第一限位柱101可以在第二限位柱201的上方,第一限位柱101也可以在第二限位柱201的下方。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柱101和第二限位柱201二者的轴线间的距离尺寸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限位柱101和第二限位柱201二者的半径尺寸之和。具体地,第一限位柱101和第二限位柱201在XOY平面的投影部分重合或者相切。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缩减连接头的横向尺寸,有效实现缩减连接头的体积的目的。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pin端子1和/或第二pin端子2的数量均大于一个,优选地,第一pin端子1为电源连接端子,其数量为2个;第二pin端子2为信号连接端子,其数量为5个。电源连接端子的第一限位柱101的直径大于信号连接端子的第二限位柱201的直径。进一步地,电源端子可以输送强电或者弱电,信号端子以输送弱电为主。
于本实施例中,连接器还包括绝缘部3,第一pin端子1和第二pin端子2均固定于绝缘部3上。具体地,绝缘部3包括第一限位槽301和第二限位槽302。第一限位柱101位于第一限位槽301中;第二限位柱201位于第二限位槽302中;第一限位槽301的深度尺寸大于第二限位槽302的深度尺寸和安全爬电距离尺寸之和,由此就可以实现第一限位柱101靠近第二限位柱201的底面到第二限位柱201靠近第一限位柱101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尺寸大于或者等于安全爬电距离。进一步地,第一pin端子1和第二pin端子2可以通过注塑工艺与绝缘部3一体成型;或者,第一pin端子1和第二pin端子2还可以通过打胶固定密封等方式与绝缘部3结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具备以下优点:
(1)同样直径的连接器可以包含更多的pin端子,很好的满足智能系统的发展趋势;
(2)同样多的pin端子可以做到连接器的直径更小,有利于提高空间体积利用效率与改善外观;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在市场上有更好的竞争力。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pin端子(1),所述第一pin端子(1)的中部设有第一限位柱(101);
第二pin端子(2),所述第二pin端子(2)的中部设有第二限位柱(201);所述第一限位柱(101)靠近所述第二限位柱(201)的底面到所述第二限位柱(201)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柱(101)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尺寸大于或者等于安全爬电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柱(101)和第二限位柱(201)二者的轴线间的距离尺寸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限位柱(101)和第二限位柱(201)二者的半径尺寸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in端子(1)和/或第二pin端子(2)的数量均大于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in端子(1)的数量为2个,所述第二pin端子(2)的数量为5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in端子(1)为电源连接端子,所述第二pin端子(2)为信号连接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柱(10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限位柱(201)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绝缘部(3),所述第一pin端子(1)和第二pin端子(2)均固定于所述绝缘部(3)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3)包括:
第一限位槽(301),所述第一限位柱(101)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301)中;
第二限位槽(302),所述第二限位柱(201)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302)中;所述第一限位槽(301)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限位槽(302)的深度尺寸和安全爬电距离尺寸之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pin端子(1)和第二pin端子(2)与所述绝缘部(3)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或者,
所述第一pin端子(1)和第二pin端子(2)与所述绝缘部(3)通过打胶固定密封。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121536.9U CN208596810U (zh) | 2018-07-16 | 2018-07-16 | 连接器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121536.9U CN208596810U (zh) | 2018-07-16 | 2018-07-16 | 连接器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96810U true CN208596810U (zh) | 2019-03-12 |
Family
ID=65603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121536.9U Active CN208596810U (zh) | 2018-07-16 | 2018-07-16 | 连接器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9681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11695A (zh) * | 2018-07-16 | 2018-10-26 | 东莞中探探针有限公司 | 连接器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
-
2018
- 2018-07-16 CN CN201821121536.9U patent/CN20859681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11695A (zh) * | 2018-07-16 | 2018-10-26 | 东莞中探探针有限公司 | 连接器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
CN108711695B (zh) * | 2018-07-16 | 2024-03-22 | 东莞中探探针有限公司 | 连接器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80955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707414U (zh)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
CN20344528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66741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285977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8596810U (zh) | 连接器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 |
WO2016173247A1 (zh) | 一种基于type-c的插头连接器 | |
CN209401906U (zh) | 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及高速连接器 | |
CN104124550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8711695A (zh) | 连接器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 |
CN202662865U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205029138U (zh) | 一种微型高速连接器组件 | |
CN20499198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9418903U (zh) | 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及高速连接器 | |
CN20313504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7303432U (zh) | 垂直式高速连接器及其导电模块 | |
CN203631809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207691122U (zh) | 一种带滤波功能的电缆连接器 | |
CN206850141U (zh) | 一种低高度微矩形垂直互连电连接器 | |
CN203721980U (zh) | 磁控弯脚探针快速连接器组件 | |
CN201708336U (zh) |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
CN205231372U (zh) | 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 | |
CN221262767U (zh) | 线缆结构 | |
CN21458934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812965U (zh) | 一种双层usb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