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31372U - 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231372U CN205231372U CN201521018681.0U CN201521018681U CN205231372U CN 205231372 U CN205231372 U CN 205231372U CN 201521018681 U CN201521018681 U CN 201521018681U CN 205231372 U CN205231372 U CN 2052313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insulator
- conducting end
- end subgroup
- interference resist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包括屏蔽外壳、上绝缘体、设置在上绝缘体上的上导电端子组、防电磁干扰隔片、下绝缘体和设置在下绝缘体上的下导电端子组,上导电端子组和下导电端子组以上绝缘体和下绝缘体之间的中心点为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在防电磁干扰隔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由其自身向上和向下一体成型有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分别从上导电端子组和下导电端子组间穿过到外层与对插端接触;防电磁干扰隔片与屏蔽外壳接触;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防电磁干扰隔片,在防电磁干扰隔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一体成型有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具有防电磁干扰、讯号传输作业稳定、讯号传输作业效率高和可以正反插接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为电子装置上常见的电子零组件,可与其他电子装置上的匹配电连接器相互接驳,进而供两电子装置之间进行讯号与电力的传输。现有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其具有绝缘本体、二组导电端子组、金属隔片和一金属壳体,两组导电端子组分别设置在绝缘本体上,可进行讯号传输,各导电端子组的焊接端与外部的电路板相互焊接,金属隔片设置在两组导电端子组之间,用于防电磁干扰。但是在这种结构的连接器中由于对接端和金属隔片分别接地,在传输高频信号时,就存在讯号传输作业不稳定、讯号传输作业效率低和结构复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向社会提供一种讯号传输作业稳定、讯号传输作业效率高和结构简单的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包括屏蔽外壳、上绝缘体、设置在所述上绝缘体上的上导电端子组、防电磁干扰隔片、下绝缘体和设置在所述下绝缘体上的下导电端子组,所述上导电端子组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以所述上绝缘体和所述下绝缘体之间的中心点为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在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由其自身向上和向下一体成型有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所述上接触片和所述下接触片分别从所述上导电端子组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间穿过到外层与对插端接触;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与所述屏蔽外壳接触。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上设置有接触凸部,所述接触凸部与所述屏蔽外壳接触。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PCBA板,所述上导电端子组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中的端子焊接端分别焊接在所述PCBA板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线缆,所述上导电端子组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中的端子焊接端分别与所述线缆电性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所述上绝缘体和所述下绝缘体一体成型形成插接部,所述插接部设置在所述屏蔽外壳的容置空腔中。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上绝缘体和所述上导电端子组一体成型制成的。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下绝缘体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一体成型制成的。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防电磁干扰隔片,在防电磁干扰隔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由其自身向上和向下一体成型有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分别从上导电端子组和下导电端子组间穿过到外层与对插端接触;上导电端子组和下导电端子组以上绝缘体和下绝缘体之间的中心点为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具有防电磁干扰、讯号传输作业稳定、讯号传输作业效率高、结构简单和可以正反插接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插接部在一体成型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防电磁干扰隔片的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所示实施例与PCBA板焊接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所示实施例与线缆焊接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屏蔽外壳;11.容置空腔;12.插接部;21.上导电端子组;22.上绝缘体;23.上穿孔;31.下导电端子组;32.下绝缘体;33.下穿孔;4.防电磁干扰隔片;41.上接触片;42.接触凸部;43.下接触片。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5,图1至图5所揭示的是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包括屏蔽外壳1。还包括上绝缘体22、设置在所述上绝缘体22上的上导电端子组21、防电磁干扰隔片4、下绝缘体32和设置在所述下绝缘体32上的下导电端子组31,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4设置在所述上绝缘体22和所述下绝缘体32之间并一体成型形成插接部12,所述上导电端子组21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31以所述上绝缘体22和所述下绝缘体32之间的中心点为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可以使所述连接器正反插接。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由其自身向上和向下一体成型有上接触片41和下接触片43,所述上接触片41和所述下接触片43分别从所述上导电端子组21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31间穿过到外层与对插端(未画图)接触;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4与所述屏蔽外壳接触。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PCBA板(请参见图6,如图6中所示的PCBA板100),所述上导电端子组21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31中的端子焊接端分别焊接在所述PCBA板上,所述上绝缘体22和所述下绝缘体32与所述PCBA板成夹角。还包括线缆(请参见图7,如图7中所示的线缆200),所述上导电端子组21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31中的端子焊接端分别与所述线缆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4上设置有接触凸部42,所述接触凸部42与所述屏蔽外壳1接触。所述上绝缘体22和所述上导电端子组21一体成型制成的,所述下绝缘体32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31一体成型制成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绝缘体22通过所述上接触片41与上穿孔23的配合固定在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4的上表面上,所述下绝缘体32通过所述下接触片43与下穿孔33的配合固定在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4的下表面上,也就是说所述上绝缘体22和所述下绝缘体32通过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4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4,在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由其自身向上和向下一体成型有上接触片41和下接触片43,所述上接触片41和所述下接触片43分别从所述上导电端子组21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31间穿过到外层与对插端接触;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4与所述屏蔽外壳1接触,所述上导电端子组21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32以所述上绝缘体22和所述下绝缘体32之间的中心点为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具有防电磁干扰、讯号传输作业稳定、讯号传输作业效率高、结构简单和可以正反插接等优点。
Claims (7)
1.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包括屏蔽外壳、上绝缘体、设置在所述上绝缘体上的上导电端子组、防电磁干扰隔片、下绝缘体和设置在所述下绝缘体上的下导电端子组,所述上导电端子组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以所述上绝缘体和所述下绝缘体之间的中心点为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由其自身向上和向下一体成型有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所述上接触片和所述下接触片分别从所述上导电端子组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间穿过到外层与对插端接触;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与所述屏蔽外壳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上设置有接触凸部,所述接触凸部与所述屏蔽外壳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CBA板,所述上导电端子组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中的端子焊接端分别焊接在所述PCBA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缆,所述上导电端子组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中的端子焊接端分别与所述线缆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所述上绝缘体和所述下绝缘体一体成型形成插接部,所述插接部设置在所述屏蔽外壳的容置空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绝缘体和所述上导电端子组一体成型制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绝缘体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一体成型制成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18681.0U CN205231372U (zh) | 2015-12-10 | 2015-12-10 | 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18681.0U CN205231372U (zh) | 2015-12-10 | 2015-12-10 | 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231372U true CN205231372U (zh) | 2016-05-11 |
Family
ID=55906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01868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31372U (zh) | 2015-12-10 | 2015-12-10 | 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23137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116100B2 (en) | 2016-11-23 | 2018-10-30 | Lotes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14828609A (zh) * | 2022-05-17 | 2022-07-29 |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无缆化驱动机箱 |
-
2015
- 2015-12-10 CN CN201521018681.0U patent/CN20523137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116100B2 (en) | 2016-11-23 | 2018-10-30 | Lotes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14828609A (zh) * | 2022-05-17 | 2022-07-29 |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无缆化驱动机箱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894195B1 (ko) | 대전류를 전송 가능한 TypeC에 기반한 USB 커넥터 | |
EP3101736B1 (en) | Usb interface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201018021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81111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231372U (zh) | 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 | |
CN203895655U (zh) | 可正反方向对插的微型usb连接器 | |
CN202940401U (zh) | 一种三通电连接器 | |
CN219393756U (zh) | 一种新型电位桥接结构 | |
CN214754301U (zh) | 一种接头、传输线及电子设备 | |
CN205029138U (zh) | 一种微型高速连接器组件 | |
CN210142747U (zh) | 一种多孔槽插接的pcb电路板连接器 | |
CN202817245U (zh) | 软性电路板转间距电连接器 | |
CN20227598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558743U (zh) | 一种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1364986Y (zh) | 四面弹片式单排母连接器 | |
CN203617454U (zh) | 一种用于软性电路板的转间距电连接器 | |
CN204167549U (zh) | 一种单排排针连接器 | |
CN218242308U (zh) | 一种双孔端子 | |
CN221687804U (zh) | 一种直焊式Type-C连接器 | |
CN204361343U (zh) | 一种三排插板式电连接器 | |
CN203596416U (zh) | 一种可拆卸式差分接触件 | |
CN210074374U (zh) | 一种智能试验型连接器 | |
CN204045771U (zh) | 一种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 | |
CN206727283U (zh) | 一种新型磁吸连接器 | |
CN202855969U (zh) | 一种侧立式d-sub插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