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89579U - 一种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89579U
CN208589579U CN201821013439.8U CN201821013439U CN208589579U CN 208589579 U CN208589579 U CN 208589579U CN 201821013439 U CN201821013439 U CN 201821013439U CN 208589579 U CN208589579 U CN 2085895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connecting piece
connecting terminal
bending part
screw
termina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1343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玉龙
龚光辉
李冬
黄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1343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895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895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895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包括接线端子、支撑片和螺钉,所述支撑片设有连接部,所述接线端子设有连接孔和螺纹孔,所述连接部插入连接孔,所述螺钉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并与连接部相抵将连接部固定在连接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插入连接孔的一端设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的折弯方向是远离螺钉的方向,该第一折弯部的拐角凹陷与连接孔的出口处相配合,所述连接部远离第一折弯部的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对连接部进行移动限位。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需要在拧紧螺钉过程中保持到位状态,还能保证支撑片在拧紧螺钉后位置准确的一种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线端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开关接线端子组件由接线端子、支撑片以及螺钉组成,支撑片一端装入接线端子的连接孔中,装到位后,将螺钉拧入接线端子的螺纹孔中,直到螺钉的顶部顶在预先装入接线端子的支撑片,实现支撑片在接线端子中的紧密配合,由于支撑片仅通过螺钉进行夹紧配合,因此会出现支撑片没有完全装入或装到位后拧螺丝的过程中接线不到位的状态下就被夹紧的现象,继而导致支撑片另一端的支撑轴高度过高或者支撑片歪斜等不良现象,因此生产过程中,需要单手将支撑片稳定在正确到位的位置后,方可以进行拧螺钉的动作,同时拧动的过程中,需要一直保持支撑片的到位状态直到螺丝拧紧为止,这样装配效率低,而且拧动螺丝过程伴有振动现象,因此很难保证有很高的准确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不需要在拧紧螺钉过程中保持到位状态,还能保证支撑片在拧紧螺钉后位置准确的一种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包括接线端子、支撑片和螺钉,所述支撑片设有连接部,所述接线端子设有连接孔和螺纹孔,所述连接部插入连接孔,所述螺钉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并与连接部相抵以将连接部固定在连接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插入连接孔的一端设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的折弯方向是远离螺钉的方向,该第一折弯部的拐角凹陷与连接孔的出口处的远离螺钉的一侧相配合,所述连接部远离第一折弯部的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对连接部进行移动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第一折弯部穿过连接孔后,就不需要继续按压支撑片,限位部阻止连接部插入连接孔的尺寸过大,同时使第一折弯部的局部或者整体会与连接孔的出口轻轻相扣,可以防止支撑片脱离接线端子,然后在用螺钉抵紧连接部,在抵紧过程中,支撑片会因为螺钉拧动的力沿第一折弯部的斜面滑动直到连接孔的出口与第一折弯部的折弯凹陷处相抵紧,起到一个自动纠正的效果,即不会使支撑片在螺钉拧紧过程中出现偏移的现象,也不会出现支撑片歪斜的现象,将支撑片装配到正确的位置,保证了装配的准确率,也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部靠近螺钉的一侧设有防滑纹,通过所述改进,可以在螺钉与连接部相抵后减少螺钉在抵紧过程连接部的滑动,同时在螺钉拧紧后可以避免支撑片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片还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连接孔之间设有卡接槽,通过所述改进,可以利用卡接槽与连接孔的周壁相契合,可以使支撑片与连接孔的连接更稳定,防止支撑片沿连接孔的径向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卡接槽靠近支撑部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通过所述改进,连接孔的出口可以沿着导向斜面滑动,最后与卡接槽的底部相抵,可以使卡接槽与连接孔的契合过程更顺畅、更快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卡接槽的底部与限位部的限位面共面,所述限位部到第一折弯部的距离等于连接孔的高度,通过所述改进,卡接槽也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使得连接部的两侧均能限位,避免偏转,使支撑片的安装过程中更准确,同时限位部到第一折弯部的距离的设计可以保证在螺钉完成拧紧后,支撑片锁死,不会再沿着连接孔的轴向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片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设有褶边,通过所述改进,不仅可以使拿支撑片时更方便,还可以使将连接部穿过连接孔时更方便、更安全,在按压支撑片时,避免手与支撑片的边缘直接接触出现手划伤的情况,同时还可以避免内部电线绕过支撑片的时候被划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安装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远离螺钉的一侧设有安装辅助片,所述安装辅助片设于连接部与连接孔的周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因为第一折弯部的设计容易出现在插入过程中卡死的现象,通过安装辅助片可以有效的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辅助片的厚度与第一折弯部折弯的高度相等,通过所述改进,安装辅助片可以顺畅得从连接孔内抽出,在安装辅助片抽出后,第一折弯部直接与连接孔的出口相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辅助片远离第一折弯部的一端设有第二折弯部,通过所述改进,通过第二折弯部可以使安装辅助片在抽出时更便捷、更快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弯曲角度为90°,通过所述改进,在安装支撑片的时候,可以通过按压第二折弯部,辅助支撑片插入连接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撑片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辅助片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接线端子,11、连接孔,12、螺纹孔,2、支撑片,21、连接部,22、第一折弯部,221、折弯斜面,222、折弯处,23、防滑纹,24、支撑部,25、卡接槽,251、导向斜面,26、褶边,27、限位部,3、螺钉,4、安装辅助片,41、第二折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包括接线端子1、支撑片2和螺钉3,所述支撑片2设有连接部21,所述接线端子1设有连接孔11和螺纹孔12,所述连接部21穿过连接孔11,所述螺钉3与螺纹孔12螺纹连接并与连接部21相抵以将连接部21固定在连接孔 11内,所述连接部21穿过连接孔11的一端设有第一折弯部22,所述第一折弯部22的折弯方向是远离螺钉3的方向,该第一折弯部22的拐角凹陷与连接孔11的出口处相配合,所述连接部21远离第一折弯部22的一端设有限位部27,所述限位部27对连接部21进行移动限位,所述连接部21靠近螺钉3的一侧设有防滑纹23,防滑纹23可以是凹凸不平的波浪纹,也可是扩散型的弧形纹或者圆形纹,所述支撑片2还设有支撑部24,所述支撑部 24与连接孔11之间设有卡接槽25,所述卡接槽25靠近支撑部24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251, 所述卡接槽25的底部与限位部27的限位面共面,所述限位部27到第一折弯部22的距离等于连接孔11的高度,所述支撑片2远离连接部21的一端设有褶边26。
在安装过程中,只需要将连接部21插入连接孔11中,第一折弯部22穿过连接孔11,然后用螺钉3抵住连接部21,拧紧螺钉3,在支撑片2位置准确的情况下,第一折弯部22 的折弯处222会扣住连接孔11的出口,在拧紧过程中,支撑片2不会出现滑动和跳动的情况,可以直接锁紧;在支撑片2位置不准确的情况下,第一折弯部22的折弯斜面221会与连接孔11的出口相抵,在拧紧螺钉3的过程中,支撑片2会沿着折弯斜面221移动,直到折弯处222与连接孔11的出口相抵,最终达到锁紧的目的,起到了自动纠正的效果。
如图4所示,还可以在连接部21远离螺钉3的一侧设有安装辅助片4,所述安装辅助片4设于连接部21与连接孔11的周壁之间,安装辅助片4的厚度与第一折弯部22折弯的高度相等,所述安装辅助片4远离第一折弯部22的一端设有第二折弯部41,所述第二折弯部41的弯曲角度为90°。
在安装过程中,将安装辅助片4与连接部21抵紧,第二折弯部41的在连接部21的上端,并与支撑片2相抵,将安装辅助片4与连接部21一起插入安装孔中,安装辅助片4可以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可以使安装更加顺畅,不会出现第一折弯部22的边缘与连接孔11 的周壁发生持续摩擦的现象,不会损坏接线端子1的连接孔11,在插入过程中可以按压第二折弯部41,使插入过程更加快速、准确,在完成插入过程后,利用第二折弯部41将安装辅助片4抽出,同时按住支撑片2的褶边26处,防止支撑片2因为粘连一起被抽出,在安装辅助片4抽出后,第一折弯部22的局部或者整体会伸出连接孔11的周壁,再拧紧螺钉3 则可使第一折弯部22的拐角凹陷与连接孔11的出口处的远离螺钉3的一侧配合到位,在卡接槽25的底部到第一折弯部22的距离(即图3中的d所示)的保证下,支撑片2的高度或者偏转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装配质量和装置效率。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包括接线端子(1)、支撑片(2)和螺钉(3),所述支撑片(2)设有连接部(21),所述接线端子(1)设有连接孔(11)和螺纹孔(12),所述连接部(21)插入连接孔(11),所述螺钉(3)与螺纹孔(12)螺纹连接并与连接部(21)相抵将连接部(21)固定在连接孔(1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1)插入连接孔(11)的一端设有第一折弯部(22),所述第一折弯部(22)的折弯方向是远离螺钉(3)的方向,该第一折弯部(22)的拐角凹陷与连接孔(11)的出口处相配合,所述连接部(21)远离第一折弯部(22)的一端设有限位部(27),所述限位部(27)对连接部(21)进行移动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1)靠近螺钉(3)的一侧设有防滑纹(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2)还设有支撑部(24),所述支撑部(24)与连接孔(11)之间设有卡接槽(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25)靠近支撑部(24)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25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25)的底部与限位部(27)的限位面共面,所述限位部(27)到第一折弯部(22)的距离等于连接孔(11)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2)远离连接部(21)的一端设有褶边(26)。
7.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安装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1)远离螺钉(3)的一侧设有安装辅助片(4),所述安装辅助片(4)设于连接部(21)与连接孔(11)的周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安装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辅助片(4)的厚度与第一折弯部(22)折弯的高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安装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辅助片(4)远离第一折弯部(22)的一端设有第二折弯部(4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安装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部(41)的弯曲角度为90°。
CN201821013439.8U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Active CN2085895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13439.8U CN208589579U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13439.8U CN208589579U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89579U true CN208589579U (zh) 2019-03-08

Family

ID=65539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13439.8U Active CN208589579U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895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171902A1 (en) Multi-functional wiring plug converter
CN208589579U (zh) 一种新型接线端子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CN206770335U (zh) 一种母线槽固定夹具
CN101653797B (zh) 一种内折u型侧板卡背板槽
CN212007387U (zh) 一种聚合体的固定连接结构
CN200953106Y (zh) 免工具硬盘安装结构
CN203481515U (zh) 一种快速连接锁紧装置
CN208381057U (zh) 一种组合板
WO2021115360A1 (zh) 三相一体式电流互感器
CN208461213U (zh) 一种低压柜母排固定装置
CN208257349U (zh) 应用于母线的铜排夹紧装置
CN207282751U (zh) 一种电表箱线夹
CN113399592B (zh) 一种元器件引脚成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5244820U (zh) 斜式快速连接基座
CN104103947B (zh) 弯式接触件的组合结构
CN206755699U (zh) 导向座安装结构及冰箱
CN201937126U (zh) 电连接装置
CN213845585U (zh) 一种具有防脱落功能的接线端子
CN208062729U (zh) 一种全扣式的接线盒
CN209420157U (zh) 一种用于环保设备的专业调节器
CN208423415U (zh) 压接用工装及压接系统
CN209533213U (zh) 一种半开槽螺纹状物体松紧工具
CN207875562U (zh) 稳固型汽车线束端子
CN203792268U (zh) 接线盒后罩组装治具
CN211692750U (zh) 一种空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