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84784U - 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84784U
CN208584784U CN201821293028.9U CN201821293028U CN208584784U CN 208584784 U CN208584784 U CN 208584784U CN 201821293028 U CN201821293028 U CN 201821293028U CN 208584784 U CN208584784 U CN 208584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clamp arm
fixed
guide bar
slide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9302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建领
钱春
杨书亚
刘泗阳
徐文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ongd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ongd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ongd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ongd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9302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84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84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8478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属于中空塑料吹塑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吹塑机机架连接机构,其与吹塑机的吹塑机机架连接;移动架左右位移驱动机构,其设在吹塑机机架连接机构上;移动架,其左右移动地与吹塑机机架连接机构滑动配合且还同时与移动架左右位移驱动机构连接;料坯夹取机构、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和底座上下升降机构,料坯夹取机构以水平悬臂状态与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连接,而该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与底座上下升降机构连接,该上下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架上;夹取料坯切断机构,其设置在料坯夹取机构上。保证料坯夹取机构的三坐标运动而藉以满足对双工位的模具的喂料要求;安装便捷;体现夹坯切坯的动作连贯性。

Description

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空塑料吹塑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上面所讲的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也可称为“吹塑机的料坯移动机械手”,配套在吹塑机上或者称“伴随于吹塑机设置”,将由中空塑料成型机的加热机构加热并经料坯成型机构成型的处于熔融状态的料坯(即“塑料型坯”,以下同)在夹住状态下转移至中空塑料成型机的吹胀成型工位,即转移到吹胀成型机构的结构体系的模具所在的工位,由吹胀成型机构吹胀成型为中空塑料产品如大容量塑料桶,等等。
为吹塑机配备两套模具可以显著提高吹塑机的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节省设备投资成本,业界称这种结构形式为双工位吹塑机。双工位吹塑机的典型的例子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5915672U推荐的“双工位平移式中线锁模吹塑机的开合模与移模机构”,该专利由于采用了两个移模机构和两个开合模机构以及两副模具,因而能兑现其在说明书0009段中所述的提高加工效率,适合大规模加工生产等长处。但是,由于两副模具是移动的,因而必需为两副模具配套两个移模机构以及两个开合模机构,于是从结构上讲仍不足以达到业界期望的简练要求并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仅占用空间大,而且能耗(电能消耗)高。
如果将两副模具设计为静态并且另行配备相应的料坯移动装置(两套),由该料坯移动装置将前述料坯喂给模具,那么上面评价的CN205915672U的不足基本上能够消除。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的技术信息,如CN206446101U推荐有“一种吹塑用机械手夹具”和CN206374189U提供有“一种中空吹塑机夹坯装置”,等等。典型的如发明专利CN104972641A介绍的“一种可夹持吹塑机成型产品的机械手”,但是由于该专利是针对经模具成型后的大容量塑料桶产品的夹持而提出的,因而对于料坯移动装置不具有可借鉴的技术启示。更为典型的如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5346056B(该专利由本申请人提出)揭示的“中空塑料吹塑成型机用的料坯夹住机械手”,其是针对料坯的夹持而设计,并且能如实地兑现在说明书的技术效果栏中归纳的三个方面的长处。但是,由于该CN105346056B是针对特定的料坯即针对用于吹制成型托盘的扁平状的塑料坯体的夹住与释放而设计的,因而配备有该专利结构的中空塑料吹塑成型机的模具以静态方式即不可移动地设置在对应于料坯成型机构的下方,吹塑成型机的表现为单工位。于是,对于规划具有两副模具的双工位的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同样不具有可借鉴的技术启示,因为双工位的吹塑机具有两副模具,该两副模具以静态方式分别设置在前述料坯成型机构的两侧(如左侧和右侧),从而要求料坯移动装置的料坯夹取机构需满足上下升降、前后开合以及左右位移的三坐标运动要求,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保障料坯夹取机构既可上下升降又能前后开合并且还能左右位移而藉以满足对双工位的模具的喂料要求、有利于方便地与吹塑机机架连接而藉以体现使用时的安装便捷性、有便于将由料坯夹取机构夹取的料坯自动切断而藉以体现动作的连续性的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包括一吹塑机机架连接机构,该吹塑机机架连接机构在使用状态下与吹塑机的吹塑机机架连接;一移动架左右位移驱动机构,该移动架左右位移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的吹塑机机架连接机构上;一移动架,该移动架左右移动地与所述的吹塑机机架连接机构滑动配合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的移动架左右位移驱动机构连接;一料坯夹取机构、一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和一用于使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上下升降的底座上下升降机构,料坯夹取机构以水平悬臂状态与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连接,而该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与底座上下升降机构连接,该底座上下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架上;一夹取料坯切断机构,该夹取料坯切断机构设置在所述的料坯夹取机构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吹塑机机架连接机构包括前导轨梁、后导轨梁、导轨梁左端连接板、导轨梁右端连接板、前导轨梁导轨、后导轨梁导轨、吹塑机机架外连接座、吹塑机机架内连接座、拖链板架和拖链板,前导轨梁以及后导轨梁在长度方向彼此保持前后并行,导轨梁左端连接板固定在前、后导轨梁的左端之间,导轨梁右端连接板固定在前、后导轨梁的右端之间,前导轨梁导轨循着前导轨梁的长度方向固定在前导轨梁背对后导轨梁的一侧,后导轨梁导轨循着后导轨梁的长度方向固定在后导轨梁背对前导轨梁的一侧,吹塑机机架外连接座在对应于前导轨梁以及后导轨梁的左端上方的位置同时与前导轨梁以及后导轨梁固定,吹塑机机架内连接座在对应于前、后导轨梁的中部上方以及右端上方之间各设置有一对,拖链板架至少有间隔分布的一对并且呈7字形,该拖链板架的上端与前导轨梁以及后导轨梁的中部上表面固定,下端构成为悬臂端,并且伸展到后导轨梁的后侧下方,拖链板与拖链板架的下端固定;所述的移动架左右位移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的前导轨梁以及后导轨梁之间,所述的移动架同时与所述的前导轨梁导轨以及后导轨梁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的底座上下升降机构连同所述的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架远离所述前导轨梁的一端;所述的夹取料坯切断机构设置在所述料坯夹取机构的前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移动架左右位移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传动带主动轮、传动带从动轮、传动带和传动带隔板,电机与电机座固定,电机座与所述导轨梁左端连接板的左侧固定,电机的电机轴转动地支承在电机座以及电机轴座上,电机轴座在对应于电机座的前方的位置与导轨梁左端连接板的左侧固定,传动带主动轮在对应于电机座与电机轴座之间的位置固定在电机轴上,传动带从动轮固定在传动带从动轮轴上,该传动带从动轮轴的两端转动地支承在传动带从动轮轴座上,该传动带从动轮轴座固定在所述导轨梁右端连接板的右侧,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传动带主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传动带从动轮上,传动带隔板在对应于传动带的传动带腔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前、后导轨梁的相向一侧之间,藉由传动带隔板将所述传动带腔分隔为位于传动带隔板的上方的隔板上腔和位于传动带隔板的下方的隔板下腔;所述的移动架包括滑块固定座支承板、前导轨滑块固定座、后导轨滑块固定座、前导轨梁导轨滑块、后导轨梁导轨滑块和悬臂梁,滑块固定座支承板对应于所述传动带的传动带腔并且通过位于隔板下腔内的压带板在传动带腔内与传动带固定连接,滑块固定座支承板的前端在对应于所述前导轨梁的下方的位置伸展到前导轨梁的前侧并且向下折弯而构成有一悬臂梁固定座,滑块固定座支承板的后端在对应于所述后导轨梁的下方的位置伸展到后导轨梁的后侧,前导轨滑块固定座固定在滑块固定座支承板的前端朝向上的一侧,后导轨滑块固定座固定在滑块固定座支承板的后端朝向上的一侧,前导轨梁导轨滑块固定在前导轨滑块固定座朝向前导轨梁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的前导轨梁导轨滑动配合,后导轨梁导轨滑块固定在后导轨滑块固定座朝向后导轨梁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的后导轨梁导轨滑动配合,悬臂梁朝向所述前导轨梁的一端与所述悬臂梁固定座的前侧固定,而悬臂梁的远离所述前导轨梁的一端构成为悬臂梁水平悬臂端,所述的底座上下升降机构连同所述的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设置在所述悬臂梁水平悬臂端,其中,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连同所述的料坯夹取机构以及所述的夹取料坯切断机构位于底座上下升降机构的下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所述的传动带主动轮以及传动带从动轮为同步带轮,所述的传动带为同步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导轨梁背对所述后导轨梁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前导轨梁导轨的左端的位置固定有一前导轨梁导轨滑块左限位块,而在对应于前导轨梁导轨的右端的位置固定有前导轨梁导轨滑块右限位块;在所述后导轨梁背对前导轨梁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后导轨梁导轨的左端的位置固定有一后导轨梁导轨滑块左限位块,而在对应于后导轨梁导轨的右端的位置固定有一后导轨梁导轨滑块右限位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底座上下升降机构包括底座、底座升降架、底座升降后导轨、底座升降前导轨、滑块固定座后限位块、滑块固定座前限位块、固定座后滑块、固定座前滑块和底座升降作用缸,底座对应于所述悬臂梁的悬臂梁水平悬臂端的底部并且该底座的右端伸展到悬臂梁水平悬臂端的右侧,底座升降后导轨以及底座升降前导轨以彼此纵向并行的状态固定在悬臂梁水平悬臂端的左侧并且底座升降前导轨位于底座升降后导轨的前侧,底座升降架的下端与底座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而底座升降架的上端固定有一滑块固定座,滑块固定座后限位块在对应于底座升降后导轨的下方的位置与悬臂梁水平悬臂端的底面固定,滑块固定座前限位块在对应于底座升降前导轨的下方的位置与悬臂梁水平悬臂端的底面固定,固定座后滑块固定在滑块固定座的后端右侧并且与底座升降后导轨滑动配合,固定座前滑块固定在滑块固定座的前端右侧并且与底座升降前导轨滑动配合,底座升降作用缸固定在悬臂梁水平悬臂端的右侧,该底座升降作用缸的底座升降作用缸柱朝向下并且与底座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其中,底座升降作用缸的缸体与一对导向杆滑动配合,该对导向杆对应于底座升降作用缸柱的两侧并且与所述底座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所述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连同所述料坯夹取机构以及所述的夹取料坯切断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底座的下方的位置与底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包括支承底板、同步齿轮箱、左齿条、右齿条、左导滑杆、右导滑杆、后夹臂固定板、前夹臂固定板和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支承底板对应于所述底座的下方,在该支承底板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有一左导滑杆固定座,而在右端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左导滑杆固定座的位置固定有一右导滑杆固定座,左导滑杆固定座与底座的左端固定,右导滑杆固定座与底座的右端固定,同步齿轮箱在对应于左导滑杆固定座的右侧的位置固定在支承底板上,在该同步齿轮箱内转动地设置有一同步齿轮,左齿条的后端与后夹臂固定板固定连接,左齿条的中部在同步齿轮箱内与同步齿轮的左侧啮合,而左齿条的前端伸展到同步齿轮箱的前侧并且与开设在前夹臂固定板上的左齿条让位孔相对应,右齿条的前端与前夹臂固定板固定连接,右齿条的中部在同步齿轮箱内与同步齿轮的右侧啮合,而右齿条的后端伸展到同步齿轮箱的后侧并且与开设在后夹臂固定板上的右齿条让位孔相对应,左导滑杆对应于同步齿轮箱的左侧,该左导滑杆的后端与左导滑杆后导套滑动配合,中部插置在左导滑杆固定座上并且与左导滑杆固定座固定,而左导滑杆的前端与左导滑杆前导套滑动配合,左导滑杆后导套与后夹臂固定板的左端后侧固定,而左导滑杆前导套与前夹臂固定板的左端前侧固定,右导滑杆对应于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的右侧,该右导滑杆的后端与右导滑杆后导套滑动配合,中部插置在右导滑杆固定座上并且与右导滑杆固定座固定,而右导滑杆的前端与右导滑杆前导套滑动配合,右导滑杆后导套与后夹臂固定板的右端后侧固定,而右导滑杆前导套与前夹臂固定板的右端前侧固定,后夹臂固定板的左端通过所述左导滑杆后导套与左导滑杆的后端滑动配合,而后夹臂固定板的右端通过所述右导滑杆后导套与右导滑杆的后端滑动配合,在后夹臂固定板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的位置开设有一作用缸让位腔,前夹臂固定板的左端通过所述左导滑杆前导套与左导滑杆的前端滑动配合,而前夹臂固定板的右端通过所述右导滑杆前导套与右导滑杆的前端滑动配合,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的前端与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座固定,而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的后端在对应于所述作用缸让位腔的位置伸展到后夹臂固定板的后侧并且构成为水平悬臂端,该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的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柱朝向前并且与前夹臂固定板连接,所述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座的底部与所述支承底板固定,而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座的顶部与所述底座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料坯夹取机构连同所述夹取料坯切断机构连接在所述前、后夹臂固定板的右端相向一侧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左导滑杆固定座的右侧延伸有一对位置彼此前后对应的左导滑杆固定耳,在该对左导滑杆固定耳上各开设有一左导滑杆插置孔,并且在该对左导滑杆固定耳上还各配设有一左导滑杆锁定螺钉,所述左导滑杆的中部插置在左导滑杆插置孔内并且由所述的左导滑杆锁定螺钉锁定;在所述右导滑杆固定座的左侧延伸有一对位置彼此前后对应的右导滑杆固定耳,在该对右导滑杆固定耳上各开设有一右导滑杆插置孔并且在该对右导滑杆固定耳上还各配设有一右导滑杆锁定螺钉,所述右导滑杆的中部插置在右导滑杆插置孔内并且由所述的右导滑杆锁定螺钉锁定;所述的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为气缸或油缸。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料坯夹取机构包括一前夹臂、一后夹臂、一前夹臂齿条和一后夹臂齿条,前夹臂的左端与所述前夹臂固定板的右端朝向所述后夹臂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而前夹臂的右端构成为水平悬臂端,后夹臂的左端与所述后夹臂固定板的右端朝向所述前夹臂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而后夹臂的右端构成为水平悬臂端,前夹臂齿条与前夹臂的右端下部固定,后夹臂齿条与后夹臂的右端下部固定并且前、后夹臂齿条上的齿条齿彼此相向对应,所述的夹取料坯切断机构设置在所述前夹臂的前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夹取料坯切断机构包括一直线气缸、一滑动刀座和一夹取料坯切刀,直线气缸以水平卧置状态与所述前夹臂的右端前侧固定,滑动刀座与直线气缸连接,夹取料坯切刀的前端与滑动刀座固定,而夹取料坯切刀的后端在对应于所述前夹臂的上方的位置探出前夹臂朝向所述后夹臂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由底座上下升降机构带动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并且由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连同料坯夹取机构上下升降,又由于由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使料坯夹取机构前后开合,以及由移动架左右位移驱动机构带动移动架左右位移并且由移动架连同底座上下升降机构携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随移动架左右位移,因而能保证料坯夹取机构的三坐标运动而藉以满足对双工位的模具的喂料要求;之二,由于提供的吹塑机机架连接机构能方便地与吹塑机机架连接,因而得以体现使用时的安装便捷性;之三,由于配置有夹取料坯切断机构,因而能将由料坯夹取机构夹取的料坯切断,体现夹坯切坯的动作连贯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吹塑机机架连接机构与吹塑机机架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图1和图2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吹塑机机架连接机构1,该吹塑机机架连接机构1在使用状态下与吹塑机的吹塑机机架2连接;示出了一移动架左右位移驱动机构3,该移动架左右位移驱动机构3设置在前述的吹塑机机架连接机构1上;示出了一移动架4,该移动架4左右移动地与前述的吹塑机机架连接机构1滑动配合并且还同时与前述的移动架左右位移驱动机构3连接;示出了一料坯夹取机构5、示出了一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和一用于使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上下升降的底座上下升降机构7,料坯夹取机构5以水平悬臂状态与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连接,而该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与底座上下升降机构7连接,该底座上下升降机构7设置在前述移动架4上;示出了一夹取料坯切断机构8,该夹取料坯切断机构8设置在前述的料坯夹取机构5上。
继续见图1,前述的吹塑机机架连接机构1包括前导轨梁11a、后导轨梁11b、导轨梁左端连接板11c、导轨梁右端连接板11d、前导轨梁导轨12、后导轨梁导轨13、吹塑机机架外连接座14、吹塑机机架内连接座15、拖链板架16和拖链板17,前导轨梁11a以及后导轨梁11b在长度方向彼此保持前后并行,导轨梁左端连接板11c固定在前、后导轨梁11a、11b的左端之间,导轨梁右端连接板11d固定在前、后导轨梁11a、11b的右端之间,前导轨梁导轨12循着前导轨梁11a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通过前导轨梁导轨固定螺钉121固定在前导轨梁11a背对后导轨梁11b的一侧,后导轨梁导轨13循着后导轨梁11b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通过后导轨梁导轨固定螺钉固定在后导轨梁11b背对前导轨梁11a的一侧,吹塑机机架外连接座14在对应于前导轨梁11a以及后导轨梁11b的左端上方的位置通过外连接座固定螺钉141同时与前导轨梁11a以及后导轨梁11b的上表面固定,吹塑机机架内连接座15在对应于前、后导轨梁11a、11b的中部上方以及右端上方之间各设置有一对,并且通过内连接座固定螺钉151同时与前导轨梁11a以及后导轨梁11b的上表面固定,拖链板架16至少有间隔分布的一对(本实施例为一对)并且呈7字形,该拖链板架16的上端通过拖链板架固定螺钉161与前导轨梁11a以及后导轨梁11b的中部上表面固定,下端构成为悬臂端,并且伸展到后导轨梁11b的后侧下方,拖链板17的横截面形状呈L字形并且与拖链板架16的下端固定,拖链板17用于放置气管、电气线路用链轨等等。
由图1所示,前述的移动架左右位移驱动机构3设置在前述的前导轨梁11a以及后导轨梁11b之间,前述的移动架4同时与前述的前导轨梁导轨12以及后导轨梁导轨13滑动配合;前述的底座上下升降机构7连同前述的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设置在前述移动架4远离前述前导轨梁11a的一端;前述的夹取料坯切断机构8设置在前述料坯夹取机构5的前侧。
在图1中还示出了外连接座加强板18a和内连接座加强板18b,藉由外连接座加强板18a对吹塑机机架外连接座14的外连接座折边142补强,外连接座折边142通过外连接座折边螺钉1421与外连接座加强板18a固定,而该外连接座加强板18a的底部优选支承在前、后导轨梁11a、11b的上表面;藉由内连接座加强板18b对吹塑机机架内连接座15的内连接座折边152补强,内连接座折边152通过内连接座折边螺钉1521与内连接座加强板18b固定,而该内连接座加强板18b的底部优选支承在前、后导轨梁11a、11b的上表面。
继续见图1,前述的移动架左右位移驱动机构3包括电机31、传动带主动轮32、传动带从动轮33、传动带34和传动带隔板35,电机31通过电机固定螺钉313与电机座312固定,电机座312通过电机座固定螺钉与前述导轨梁左端连接板11c的左侧固定,电机31的电机轴311转动地支承在电机座312以及电机轴座3111上,电机轴座3111在对应于电机座312的前方的位置通过电机轴座固定螺钉与导轨梁左端连接板11c的左侧固定,传动带主动轮32在对应于电机座312与电机轴座3111之间的位置固定在电机轴311上,传动带从动轮33固定在传动带从动轮轴331上,该传动带从动轮轴331的两端转动地支承在传动带从动轮轴座3311上,该传动带从动轮轴座3311通过传动带从动轮轴座固定螺钉固定在前述导轨梁右端连接板11d的右侧,传动带34的一端套置在传动带主动轮32上,另一端套置在传动带从动轮33上,传动带隔板35在对应于传动带34的传动带腔的位置固定在前述前、后导轨梁11a、11b的相向一侧之间,藉由传动带隔板35将前述传动带腔分隔为位于传动带隔板35的上方的隔板上腔351和位于传动带隔板35的下方的隔板下腔352。
前述的移动架4包括滑块固定座支承板41、前导轨滑块固定座42、后导轨滑块固定座43、前导轨梁导轨滑块44、后导轨梁导轨滑块45和悬臂梁46,滑块固定座支承板41对应于前述传动带34的传动带腔并且通过位于隔板下腔352内的压带板411在传动带腔内与传动带34固定连接,具体而言,由压带板411通过压带板螺钉4111将传动带34的下部夹住在压带板411与滑块固定支承板41的中部之间,滑块固定座支承板41的前端在对应于前述前导轨梁11a的下方的位置伸展到前导轨梁11a的前侧并且向下折弯而构成有一悬臂梁固定座412,滑块固定座支承板41的后端在对应于前述后导轨梁11b的下方的位置伸展到后导轨梁11b的后侧,前导轨滑块固定座42通过前导轨滑块固定座螺钉421固定在滑块固定座支承板41的前端朝向上的一侧,后导轨滑块固定座43通过后导轨滑块固定座螺钉固定在滑块固定座支承板41的后端朝向上的一侧,前导轨梁导轨滑块44通过前导轨梁导轨滑块螺钉441固定在前导轨滑块固定座42朝向前导轨梁11a的一侧并且与前述的前导轨梁导轨12滑动配合,后导轨梁导轨滑块45通过后导轨梁导轨滑块螺钉(未标注附图标记)固定在后导轨滑块固定座43朝向后导轨梁11b的一侧并且与前述的后导轨梁导轨13滑动配合,悬臂梁46朝向前述前导轨梁11a的一端构成有一悬臂梁固定板462,该悬臂梁固定板462通过悬臂梁固定板螺钉4621与前述悬臂梁固定座412的前侧固定,而悬臂梁46的远离前述前导轨梁11a的一端构成为悬臂梁水平悬臂端461。
由图1所示,前述的底座上下升降机构7连同前述的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设置在前述悬臂梁水平悬臂端461,其中,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连同前述的料坯夹取机构5以及前述的夹取料坯切断机构8位于底座上下升降机构7的下部。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电机3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前述的传动带主动轮32以及传动带从动轮33为同步带轮,前述的传动带34为同步带。
当电机31工作时,由电机31带动传动带主动轮32,由传动带主动轮32带动套置于传动带主、从动轮32、33之间的传动带34,由于传动带34的下部被夹住在压带板411与滑块固定座支承板41之间,因而由传动带34带动滑块固定座支承板41,由于在滑块固定座支承板41上固定有前导轨滑块固定座42以及后导轨滑块固定座43,又由于在前导轨滑块固定座42上固定有与前导轨梁导轨12滑动配合的前导轨梁导轨滑块44以及在后导轨滑块固定座43上固定有与后导轨梁导轨13滑动配合的后导轨梁导轨滑块45,因而在传动带34带动滑块固定座支承板41时,该滑块固定座支承板41可循着前、后导轨梁导轨12、13滑动,又由于悬臂梁46与滑块固定座支承板41的悬臂梁固定座412固定,因而悬臂梁46连同设置其上的底座上下升降机构7、与底座上下升降机构7连接的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与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连接的料坯夹取机构5以及设置在料坯夹取机构5前侧的夹取料坯切断机构8也相应滑动(移动)。滑块固定座支承板41向左还是向右移动取决于电机31的正反转方向。
继续见图1,在前述前导轨梁11a背对前述后导轨梁11b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前导轨梁导轨12的左端的位置通过螺钉固定有一前导轨梁导轨滑块左限位块11e,而在对应于前导轨梁导轨12的右端的位置通过螺钉固定有前导轨梁导轨滑块右限位块11f;在前述后导轨梁11b背对前导轨梁11a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后导轨梁导轨13的左端的位置通过螺钉固定有一后导轨梁导轨滑块左限位块11g,而在对应于后导轨梁导轨13的右端的位置通过螺钉固定有一后导轨梁导轨滑块右限位块11h,藉由前导轨梁导轨滑块左、右限位块11e、11f对前述前导轨梁导轨滑块44在前导轨梁导轨12上的左右位移极限限定,同理,由后导轨梁导轨滑块左、右限位块11g、11h对前述后导轨梁导轨滑块45在后导轨梁导轨13上的左右位移极限限定。
继续见图1,前述的底座上下升降机构7包括底座71、底座升降架72、底座升降后导轨73、底座升降前导轨74、滑块固定座后限位块75、滑块固定座前限位块76、固定座后滑块77、固定座前滑块78和底座升降作用缸79,底座71对应于前述悬臂梁46的悬臂梁水平悬臂端461的底部并且该底座71的右端伸展到悬臂梁水平悬臂端461的右侧,底座升降后导轨73以及底座升降前导轨74以彼此纵向并行的状态各通过螺钉固定在悬臂梁水平悬臂端461的左侧并且底座升降前导轨74位于底座升降后导轨73的前侧,底座升降架72的下端固定有一升降架固定板722,该升降架固定板722通过螺钉与底座71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而底座升降架72的上端固定有一滑块固定座721,滑块固定座后限位块75在对应于底座升降后导轨73的下方的位置采用螺钉与悬臂梁水平悬臂端461的底面固定,滑块固定座前限位块76在对应于底座升降前导轨74的下方的位置采用螺钉与悬臂梁水平悬臂端461的底面固定,固定座后滑块77采用固定座后滑块螺钉771固定在滑块固定座721的后端右侧并且与底座升降后导轨73滑动配合,固定座前滑块78采用固定座前滑块螺钉781固定在滑块固定座721的前端右侧并且与底座升降前导轨74滑动配合,底座升降作用缸79固定在悬臂梁水平悬臂端461的右侧,该底座升降作用缸79的底座升降作用缸柱791朝向下并且与底座71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其中,底座升降作用缸79的缸体与一对导向杆792滑动配合,该对导向杆792对应于底座升降作用缸柱791的两侧并且与前述底座71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
由图1所示,前述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连同前述料坯夹取机构5以及前述的夹取料坯切断机构8在对应于前述底座71的下方的位置与底座71连接。依据图1的示意并且结合申请人在上面的说明可以毫无疑问地确定:在底座71下行并通过底座升降架72带动滑块固定座721下行时,当滑块固定座721下行至与滑块固定座前、后限位块76、75相接触的程度时则表明底座71的下行程度已达极限(不能再下行)。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底座升降作用缸79为气缸,然而如果用油缸取代气缸,那么应当视为基本等同的技术手段。
当底座升降作用缸79工作,例如底座升降作用缸柱791向缸体外即向下伸展,由底座升降作用缸柱791将底座71向下移动(在固定座前、后滑块78、77的引导下),当底座71向下移动到前述的滑块固定座721与滑块固定座前、后限位块76、75接触的程度时,则底座升降作用缸柱791不再向缸体外伸展,反之当底座71遭悬臂梁水平悬臂端461的下表面的阻碍时,则底座升降作用缸柱791不再向缸体内回缩。由此可知,底座71的升降取决于底座升降作用缸79的工作状态。底座升降作用缸柱791向缸体外伸展及向缸体内回缩的行程由电气控制器控制。
作为另一种实施例,可将前述的滑块固定座前、后限位块76、75改用与电气控制箱电气连接的位置信号采集器,该位置信号采集器可采用行程开关、微动开关、位置接近开关或干簧管,乃至可以采用霍尔感应元件。
当底座71向上或向下位移(升降)时,由其带动前述的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相应向上或向下位移。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包括支承底板61、同步齿轮箱62、左齿条63a、右齿条63b、左导滑杆64、右导滑杆68、后夹臂固定板65、前夹臂固定板66和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67,支承底板61对应于前述底座71的下方,在该支承底板61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有一左导滑杆固定座611,而在右端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左导滑杆固定座611的位置固定有一右导滑杆固定座612,在左导滑杆固定座611的上部开设有左导滑杆固定座螺孔6112,该左导滑杆固定座螺孔6112通过左导滑杆固定座螺钉61121与底座71的左端固定,在右导滑杆固定座612的上部开设有右导滑杆固定座螺孔6122,该右导滑杆固定座螺孔6122通过右导滑杆固定座螺钉与底座71的右端固定,同步齿轮箱62在对应于左导滑杆固定座611的右侧的位置固定在支承底板61上,在该同步齿轮箱62内通过同步齿轮轴6211转动地设置有一同步齿轮621,左齿条63a的后端通过左齿条限定螺母(图中未示出)与后夹臂固定板65固定连接,左齿条63a的中部在同步齿轮箱62内与同步齿轮621的左侧啮合,而左齿条63a的前端伸展到同步齿轮箱62的前侧并且与开设在前夹臂固定板66上的左齿条让位孔661相对应,右齿条63b的前端通过右齿条限定螺母69与前夹臂固定板66固定连接,右齿条63b的中部在同步齿轮箱62内与同步齿轮621的右侧啮合,而右齿条63b的后端伸展到同步齿轮箱62的后侧并且与开设在后夹臂固定板65上的右齿条让位孔652相对应,左导滑杆64对应于同步齿轮箱62的左侧,该左导滑杆64的后端与左导滑杆后导套641滑动配合,中部插置在左导滑杆固定座611上并且与左导滑杆固定座611固定,而左导滑杆64的前端与左导滑杆前导套642滑动配合,左导滑杆后导套641通过螺钉与后夹臂固定板65的左端后侧固定,而左导滑杆前导套642同样通过螺钉与前夹臂固定板66的左端前侧固定,右导滑杆68对应于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67的右侧,该右导滑杆68的后端与右导滑杆后导套681滑动配合,中部插置在右导滑杆固定座612上并且与右导滑杆固定座612固定,而右导滑杆68的前端与右导滑杆前导套682滑动配合,右导滑杆后导套681通过螺钉与后夹臂固定板65的右端后侧固定,而右导滑杆前导套682同样通过螺钉与前夹臂固定板66的右端前侧固定,后夹臂固定板65的左端通过前述左导滑杆后导套641与左导滑杆64的后端滑动配合,而后夹臂固定板65的右端通过前述右导滑杆后导套681与右导滑杆68的后端滑动配合,在后夹臂固定板65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67的位置开设有一作用缸让位腔651,前夹臂固定板66的左端通过前述左导滑杆前导套642与左导滑杆64的前端滑动配合,而前夹臂固定板66的右端通过前述右导滑杆前导套682与右导滑杆68的前端滑动配合,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67的前端与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座672固定,而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67的后端在对应于前述作用缸让位腔651的位置伸展到后夹臂固定板65的后侧并且构成为水平悬臂端,该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67的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柱671朝向前并且通过缸柱连接螺母6711与前夹臂固定板66连接,前述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座672的底部与前述支承底板61固定,而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座672的顶部开设有缸座连接螺孔6721,该缸座连接螺孔6721通过缸座连接螺孔螺钉与前述底座71的中部固定连接。
由图2所示,前述料坯夹取机构5连同前述夹取料坯切断机构8连接在前述前、后夹臂固定板66、65的右端相向一侧之间。
请重点参见图2,在前述左导滑杆固定座611的右侧延伸有一对位置彼此前后对应的左导滑杆固定耳6111,在该对左导滑杆固定耳6111上各开设有一左导滑杆插置孔61111,并且在该对左导滑杆固定耳6111的上方的位置还各配设有一左导滑杆锁定螺钉61112,前述左导滑杆64的中部插置在左导滑杆插置孔61111内并且由前述的左导滑杆锁定螺钉61112锁定;在前述右导滑杆固定座612的左侧延伸有一对位置彼此前后对应的右导滑杆固定耳6121,在该对右导滑杆固定耳6121的上方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右导滑杆插置孔61211并且在该对右导滑杆固定耳6121上还各配设有一右导滑杆锁定螺钉61212,前述右导滑杆68的中部插置在右导滑杆插置孔61211内并且由前述的右导滑杆锁定螺钉61212锁定。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67为气缸,然而,如果使用油缸,那么发视为基本等同的技术手段。
当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67工作,例如使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柱671向缸体内回缩即向后回缩时,由夹臂驱动作用缸柱671带动前夹臂固定板66向后位移即向着后夹臂固定板65的方向位移,此时由前夹臂固定板66带动右齿条63b,由右齿条63b通过同步齿轮621带动左齿条63a,由左齿条63a带动后夹臂固定板65向前夹臂固定板66的方向位移,使前、后夹臂固定板66、65相向位移,反之亦然。在前、后夹臂固定板66、65相向位移时带动料坯夹取机构5合拢而夹取料坯10(图2示),反之则使料坯夹取机构5斥开而释放料坯10。
请继续见图2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料坯夹取机构5包括一前夹臂51、一后夹臂52、一前夹臂齿条53和一后夹臂齿条54,前夹臂51的左端采用前夹臂固定螺钉511与前述前夹臂固定板66的右端朝向前述后夹臂固定板65的一侧固定,而前夹臂51的右端朝着远离前夹臂固定板66的右端的方向伸展并且构成为水平悬臂端,后夹臂52的左端采用后夹臂固定螺钉(图中未示出)与前述后夹臂固定板65的右端朝向前述前夹臂固定板66的一侧固定,而后夹臂52的右端朝着远离后夹臂固定板65的右端的方向伸展并且构成为水平悬臂端,前夹臂齿条53采用齿条固定螺钉与前夹臂51的右端下部(底部)固定,后夹臂齿条54同样采用齿条固定螺钉与后夹臂52的右端下部(底部)固定并且前、后夹臂齿条53、54上的齿条齿彼此相向对应。由图1和图2所示,前述的夹取料坯切断机构8设置在前述前夹臂51的前侧。
前述的夹取料坯切断机构8包括一直线气缸81、一滑动刀座82和一夹取料坯切刀83,直线气缸81以水平卧置状态与前述前夹臂51的右端前侧固定,具体是:直线气缸81的左端通过直线气缸左固定座811与前夹臂51的前侧固定,直线气缸81的右端通过直线气缸右固定座812与前夹臂51的前侧固定,滑动刀座82与直线气缸81连接,夹取料坯切刀83的前端与滑动刀座82固定,而夹取料坯切刀83的后端在对应于前述前夹臂51的上方的位置探出前夹臂51朝向前述后夹臂52的一侧。前述的直线气缸81可以理解为无杆气缸。
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和图2,在图3中示出了吹塑机的结构体系的并且固定在吹塑机机架2上的用于吹制料坯10的模头机构9,由于该模头机构9属于公知技术,因而申请人不再展开说明。在图3中还示出了前述的吹塑机机架外连接座14以及吹塑机机架内连接座15与吹塑机机架2连接的情形,具体是:吹塑机机架外连接座14与吹塑机机架2的大梁21的端部固定,而吹塑机机架内连接座15与吹塑机机架2的小梁22固定。在图3中还示出了左成型机构20和右成型机构30,左、右成型机构20、30的结构相同,该左、右成型机构20、30分别设置在前述模头机构9的两侧,即在图3所示位置状态的左侧设置左成型机构20,而在右侧设置右成型机构。以左成型机构20为例,由前模架、后模架、前半模和后半模组成,前半模固定在前模架朝向后模架的一侧,后半模固定在后模架朝向前模架的一侧,在左成型机构20的结构体系的同步装置的工作下能使前、后模架朝着相互合拢的方向位移或朝着彼此斥开的方向位移,当前、后模架朝着相互合拢的方向即相向位移时,前、后半模合模,并且吹气机构40(即吹胀成型机构)吹制成型,反之则开模。由于右成型机构30与左成型机构20相同并且均为现有技术,因而不再赘述。
通过图3的示意可知,由于存在两套模具,因而吹塑机表现为双工位的吹塑机,本实用新型结构有两套,分别对应于左成型机构20和右成型机构30,以满足交替工作要求。
当右成型机构30在对横具内的料坯10吹制成型的过程中,由本实用新型的位于左边的一个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动作,具体是:在移动架左右位移驱动机构3的工作下使移动架4(也可称“移动小车”)向右位移,即向着图3所示的料坯10的方向位移,当位移至料坯10的位置时,底座上下升降机构7工作,带动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上升,由于此时的料坯夹取机构5的结构体系的前、后夹臂51、52彼此处于斥开(公开)状态,因而料坯10对应于前、后夹臂51、52之间。紧接着,按申请人在上面对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的工作原理的说明,使前、后夹臂51、52相向位移(通过前、后夹臂固定板66、65的相向位移带动前、后夹臂51、52相向位移),由前、后夹臂齿条53、54将料坯10夹住,紧接着直线气缸81工作,由直线气缸81带动滑动刀座82,由于夹取料坯切刀83固定在滑动刀座82上,因而由滑动刀座82带动夹取料坯切刀83向左位移,在夹取料坯切刀83向左位移的瞬间将料坯10割断(也可称“勒断”),割断的料坯10处于由前、后夹臂齿条53、54夹住并呈向下竖直的悬臂状态。此时前述移动架左右位移驱动机构3反向工作,使移动架4向左位移,由移动架4带动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也向左位移,直至使处于由前、后夹臂齿条53、54夹住状态的料坯10对应到左成型机构20的上方,由于此时的左成型机构20的前、后半模处于开模状态(即处于彼此斥开的状态),因而在前述底座上下升降机构7的工作下,使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下行,由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带动料坯夹取机构5下行,使处于夹住状态的料坯10下行至前、后半模之间,随着前、后半模的合模,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反向动作,由其前、后夹臂固定板66、65的斥开而带动前、后夹臂51、52也相互斥开,将先前被前、后夹臂齿条53、54夹住的料坯10释放。再接着底座上下升降机构7工作,使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上行,恢复到再次夹取料坯10时的待机状态。
当位于左方的前述右成型机构20将位于前、后半模之间的料坯10成型为中空塑料容器如大容量塑料桶的过程中,右方的前述右成型机构30恰好完成了对中空塑料容器的吹制成型,并由右方的本实用新型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将料坯10喂入右成型机构的前、后半模之间。从而由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对左、右成型机构20、30引入料坯10,以满足双工位高效率吹塑成型要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吹塑机机架连接机构(1),该吹塑机机架连接机构(1)在使用状态下与吹塑机的吹塑机机架(2)连接;一移动架左右位移驱动机构(3),该移动架左右位移驱动机构(3)设置在所述的吹塑机机架连接机构(1)上;一移动架(4),该移动架(4)左右移动地与所述的吹塑机机架连接机构(1)滑动配合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的移动架左右位移驱动机构(3)连接;一料坯夹取机构(5)、一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和一用于使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上下升降的底座上下升降机构(7),料坯夹取机构(5)以水平悬臂状态与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连接,而该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与底座上下升降机构(7)连接,该底座上下升降机构(7)设置在所述移动架(4)上;一夹取料坯切断机构(8),该夹取料坯切断机构(8)设置在所述的料坯夹取机构(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吹塑机机架连接机构(1)包括前导轨梁(11a)、后导轨梁(11b)、导轨梁左端连接板(11c)、导轨梁右端连接板(11d)、前导轨梁导轨(12)、后导轨梁导轨(13)、吹塑机机架外连接座(14)、吹塑机机架内连接座(15)、拖链板架(16)和拖链板(17),前导轨梁(11a)以及后导轨梁(11b)在长度方向彼此保持前后并行,导轨梁左端连接板(11c)固定在前、后导轨梁(11a、11b)的左端之间,导轨梁右端连接板(11d)固定在前、后导轨梁(11a、11b)的右端之间,前导轨梁导轨(12)循着前导轨梁(11a)的长度方向固定在前导轨梁(11a)背对后导轨梁(11b)的一侧,后导轨梁导轨(13)循着后导轨梁(11b)的长度方向固定在后导轨梁(11b)背对前导轨梁(11a)的一侧,吹塑机机架外连接座(14)在对应于前导轨梁(11a)以及后导轨梁(11b)的左端上方的位置同时与前导轨梁(11a)以及后导轨梁(11b)固定,吹塑机机架内连接座(15)在对应于前、后导轨梁(11a、11b)的中部上方以及右端上方之间各设置有一对,拖链板架(16)至少有间隔分布的一对并且呈7字形,该拖链板架(16)的上端与前导轨梁(11a)以及后导轨梁(11b)的中部上表面固定,下端构成为悬臂端,并且伸展到后导轨梁(11b)的后侧下方,拖链板(17)与拖链板架(16)的下端固定;所述的移动架左右位移驱动机构(3)设置在所述的前导轨梁(11a)以及后导轨梁(11b)之间,所述的移动架(4)同时与所述的前导轨梁导轨(12)以及后导轨梁导轨(13)滑动配合;所述的底座上下升降机构(7)连同所述的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设置在所述移动架(4)远离所述前导轨梁(11a)的一端;所述的夹取料坯切断机构(8)设置在所述料坯夹取机构(5)的前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架左右位移驱动机构(3)包括电机(31)、传动带主动轮(32)、传动带从动轮(33)、传动带(34)和传动带隔板(35),电机(31)与电机座(312)固定,电机座(312)与所述导轨梁左端连接板(11c)的左侧固定,电机(31)的电机轴(311)转动地支承在电机座(312)以及电机轴座(3111)上,电机轴座(3111)在对应于电机座(312)的前方的位置与导轨梁左端连接板(11c)的左侧固定,传动带主动轮(32)在对应于电机座(312)与电机轴座(3111)之间的位置固定在电机轴(311)上,传动带从动轮(33)固定在传动带从动轮轴(331)上,该传动带从动轮轴(331)的两端转动地支承在传动带从动轮轴座(3311)上,该传动带从动轮轴座(3311)固定在所述导轨梁右端连接板(11d)的右侧,传动带(34)的一端套置在传动带主动轮(32)上,另一端套置在传动带从动轮(33)上,传动带隔板(35)在对应于传动带(34)的传动带腔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前、后导轨梁(11a、11b)的相向一侧之间,藉由传动带隔板(35)将所述传动带腔分隔为位于传动带隔板(35)的上方的隔板上腔(351)和位于传动带隔板(35)的下方的隔板下腔(352);所述的移动架(4)包括滑块固定座支承板(41)、前导轨滑块固定座(42)、后导轨滑块固定座(43)、前导轨梁导轨滑块(44)、后导轨梁导轨滑块(45)和悬臂梁(46),滑块固定座支承板(41)对应于所述传动带(34)的传动带腔并且通过位于隔板下腔(352)内的压带板(411)在传动带腔内与传动带(34)固定连接,滑块固定座支承板(41)的前端在对应于所述前导轨梁(11a)的下方的位置伸展到前导轨梁(11a)的前侧并且向下折弯而构成有一悬臂梁固定座(412),滑块固定座支承板(41)的后端在对应于所述后导轨梁(11b)的下方的位置伸展到后导轨梁(11b)的后侧,前导轨滑块固定座(42)固定在滑块固定座支承板(41)的前端朝向上的一侧,后导轨滑块固定座(43)固定在滑块固定座支承板(41)的后端朝向上的一侧,前导轨梁导轨滑块(44)固定在前导轨滑块固定座(42)朝向前导轨梁(11a)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的前导轨梁导轨(12)滑动配合,后导轨梁导轨滑块(45)固定在后导轨滑块固定座(43)朝向后导轨梁(11b)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的后导轨梁导轨(13)滑动配合,悬臂梁(46)朝向所述前导轨梁(11a)的一端与所述悬臂梁固定座(412)的前侧固定,而悬臂梁(46)的远离所述前导轨梁(11a)的一端构成为悬臂梁水平悬臂端(461),所述的底座上下升降机构(7)连同所述的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设置在所述悬臂梁水平悬臂端(461),其中,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连同所述的料坯夹取机构(5)以及所述的夹取料坯切断机构(8)位于底座上下升降机构(7)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3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所述的传动带主动轮(32)以及传动带从动轮(33)为同步带轮,所述的传动带(34)为同步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导轨梁(11a)背对所述后导轨梁(11b)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前导轨梁导轨(12)的左端的位置固定有一前导轨梁导轨滑块左限位块(11e),而在对应于前导轨梁导轨(12)的右端的位置固定有前导轨梁导轨滑块右限位块(11f);在所述后导轨梁(11b)背对前导轨梁(11a)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后导轨梁导轨(13)的左端的位置固定有一后导轨梁导轨滑块左限位块(11g),而在对应于后导轨梁导轨(13)的右端的位置固定有一后导轨梁导轨滑块右限位块(11h)。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下升降机构(7)包括底座(71)、底座升降架(72)、底座升降后导轨(73)、底座升降前导轨(74)、滑块固定座后限位块(75)、滑块固定座前限位块(76)、固定座后滑块(77)、固定座前滑块(78)和底座升降作用缸(79),底座(71)对应于所述悬臂梁(46)的悬臂梁水平悬臂端(461)的底部并且该底座(71)的右端伸展到悬臂梁水平悬臂端(461)的右侧,底座升降后导轨(73)以及底座升降前导轨(74)以彼此纵向并行的状态固定在悬臂梁水平悬臂端(461)的左侧并且底座升降前导轨(74)位于底座升降后导轨(73)的前侧,底座升降架(72)的下端与底座(71)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而底座升降架(72)的上端固定有一滑块固定座(721),滑块固定座后限位块(75)在对应于底座升降后导轨(73)的下方的位置与悬臂梁水平悬臂端(461)的底面固定,滑块固定座前限位块(76)在对应于底座升降前导轨(74)的下方的位置与悬臂梁水平悬臂端(461)的底面固定,固定座后滑块(77)固定在滑块固定座(721)的后端右侧并且与底座升降后导轨(73)滑动配合,固定座前滑块(78)固定在滑块固定座(721)的前端右侧并且与底座升降前导轨(74)滑动配合,底座升降作用缸(79)固定在悬臂梁水平悬臂端(461)的右侧,该底座升降作用缸(79)的底座升降作用缸柱(791)朝向下并且与底座(71)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其中,底座升降作用缸(79)的缸体与一对导向杆(792)滑动配合,该对导向杆(792)对应于底座升降作用缸柱(791)的两侧并且与所述底座(71)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所述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连同所述料坯夹取机构(5)以及所述的夹取料坯切断机构(8)在对应于所述底座(71)的下方的位置与底座(7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臂前后同步开合机构(6)包括支承底板(61)、同步齿轮箱(62)、左齿条(63a)、右齿条(63b)、左导滑杆(64)、右导滑杆(68)、后夹臂固定板(65)、前夹臂固定板(66)和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67),支承底板(61)对应于所述底座(71)的下方,在该支承底板(61)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有一左导滑杆固定座(611),而在右端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左导滑杆固定座(611)的位置固定有一右导滑杆固定座(612),左导滑杆固定座(611)与底座(71)的左端固定,右导滑杆固定座(612)与底座(71)的右端固定,同步齿轮箱(62)在对应于左导滑杆固定座(611)的右侧的位置固定在支承底板(61)上,在该同步齿轮箱(62)内转动地设置有一同步齿轮(621),左齿条(63a)的后端与后夹臂固定板(65)固定连接,左齿条(63a)的中部在同步齿轮箱(62)内与同步齿轮(621)的左侧啮合,而左齿条(63a)的前端伸展到同步齿轮箱(62)的前侧并且与开设在前夹臂固定板(66)上的左齿条让位孔(661)相对应,右齿条(63b)的前端与前夹臂固定板(66)固定连接,右齿条(63b)的中部在同步齿轮箱(62)内与同步齿轮(621)的右侧啮合,而右齿条(63b)的后端伸展到同步齿轮箱(62)的后侧并且与开设在后夹臂固定板(65)上的右齿条让位孔(652)相对应,左导滑杆(64)对应于同步齿轮箱(62)的左侧,该左导滑杆(64)的后端与左导滑杆后导套(641)滑动配合,中部插置在左导滑杆固定座(611)上并且与左导滑杆固定座(611)固定,而左导滑杆(64)的前端与左导滑杆前导套(642)滑动配合,左导滑杆后导套(641)与后夹臂固定板(65)的左端后侧固定,而左导滑杆前导套(642)与前夹臂固定板(66)的左端前侧固定,右导滑杆(68)对应于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67)的右侧,该右导滑杆(68)的后端与右导滑杆后导套(681)滑动配合,中部插置在右导滑杆固定座(612)上并且与右导滑杆固定座(612)固定,而右导滑杆(68)的前端与右导滑杆前导套(682)滑动配合,右导滑杆后导套(681)与后夹臂固定板(65)的右端后侧固定,而右导滑杆前导套(682)与前夹臂固定板(66)的右端前侧固定,后夹臂固定板(65)的左端通过所述左导滑杆后导套(641)与左导滑杆(64)的后端滑动配合,而后夹臂固定板(65)的右端通过所述右导滑杆后导套(681)与右导滑杆(68)的后端滑动配合,在后夹臂固定板(65)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67)的位置开设有一作用缸让位腔(651),前夹臂固定板(66)的左端通过所述左导滑杆前导套(642)与左导滑杆(64)的前端滑动配合,而前夹臂固定板(66)的右端通过所述右导滑杆前导套(682)与右导滑杆(68)的前端滑动配合,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67)的前端与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座(672)固定,而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67)的后端在对应于所述作用缸让位腔(651)的位置伸展到后夹臂固定板(65)的后侧并且构成为水平悬臂端,该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67)的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柱(671)朝向前并且与前夹臂固定板(66)连接,所述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座(672)的底部与所述支承底板(61)固定,而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座(672)的顶部与所述底座(71)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料坯夹取机构(5)连同所述夹取料坯切断机构(8)连接在所述前、后夹臂固定板(66、65)的右端相向一侧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导滑杆固定座(611)的右侧延伸有一对位置彼此前后对应的左导滑杆固定耳(6111),在该对左导滑杆固定耳(6111)上各开设有一左导滑杆插置孔(61111),并且在该对左导滑杆固定耳(6111)上还各配设有一左导滑杆锁定螺钉(61112),所述左导滑杆(64)的中部插置在左导滑杆插置孔(61111)内并且由所述的左导滑杆锁定螺钉(61112)锁定;在所述右导滑杆固定座(612)的左侧延伸有一对位置彼此前后对应的右导滑杆固定耳(6121),在该对右导滑杆固定耳(6121)上各开设有一右导滑杆插置孔(61211)并且在该对右导滑杆固定耳(6121)上还各配设有一右导滑杆锁定螺钉(61212),所述右导滑杆(68)的中部插置在右导滑杆插置孔(61211)内并且由所述的右导滑杆锁定螺钉(61212)锁定;所述的夹臂开合驱动作用缸(67)为气缸或油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坯夹取机构(5)包括一前夹臂(51)、一后夹臂(52)、一前夹臂齿条(53)和一后夹臂齿条(54),前夹臂(51)的左端与所述前夹臂固定板(66)的右端朝向所述后夹臂固定板(65)的一侧固定,而前夹臂(51)的右端构成为水平悬臂端,后夹臂(52)的左端与所述后夹臂固定板(65)的右端朝向所述前夹臂固定板(66)的一侧固定,而后夹臂(52)的右端构成为水平悬臂端,前夹臂齿条(53)与前夹臂(51)的右端下部固定,后夹臂齿条(54)与后夹臂(52)的右端下部固定并且前、后夹臂齿条(53、54)上的齿条齿彼此相向对应,所述的夹取料坯切断机构(8)设置在所述前夹臂(51)的前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取料坯切断机构(8)包括一直线气缸(81)、一滑动刀座(82)和一夹取料坯切刀(83),直线气缸(81)以水平卧置状态与所述前夹臂(51)的右端前侧固定,滑动刀座(82)与直线气缸(81)连接,夹取料坯切刀(83)的前端与滑动刀座(82)固定,而夹取料坯切刀(83)的后端在对应于所述前夹臂(51)的上方的位置探出前夹臂(51)朝向所述后夹臂(52)的一侧。
CN201821293028.9U 2018-08-10 2018-08-10 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584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93028.9U CN208584784U (zh) 2018-08-10 2018-08-10 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93028.9U CN208584784U (zh) 2018-08-10 2018-08-10 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84784U true CN208584784U (zh) 2019-03-08

Family

ID=65543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93028.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584784U (zh) 2018-08-10 2018-08-10 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8478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0109A (zh) * 2018-08-10 2018-11-13 苏州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
CN110936585A (zh) * 2019-11-21 2020-03-31 衡阳市鸿康纸塑容器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智能卧式吹塑机合模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0109A (zh) * 2018-08-10 2018-11-13 苏州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
CN108790109B (zh) * 2018-08-10 2024-04-26 苏州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
CN110936585A (zh) * 2019-11-21 2020-03-31 衡阳市鸿康纸塑容器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智能卧式吹塑机合模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84784U (zh) 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
KR101426014B1 (ko) 3차원 벤딩장치
CN100443286C (zh) 大型双工位吹塑机
CN104014685A (zh) 洗衣机内桶生产线的移料装置
CN101637970B (zh) 塑料中空容器挤吹机
US20070218159A1 (en) mold clamping apparatus of a die casting machine and so on, a method of changing a mold in the die casting machine and so on provided with the mold clamping apparatus and a changing system of a moving die plate
CA2154121C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blow molding hollow objects with independent mold movement
JP3495240B2 (ja) 鍛造プレス用トランスファフィーダ
CN201040418Y (zh) 塑料挤吹机的合模机构
CN102950238A (zh) 一种高精度自动对中式多工位工件夹送装置
CN108790109A (zh) 吹塑机的料坯移动装置
CN201189719Y (zh) 制瓶机构
CN106994775B (zh) 一种用于中空吹塑机的成品瓶移瓶装置
CN106626215A (zh) 一种座椅头枕发泡生产线
CN210679323U (zh) 一种模具生产用抓取装置
CN106827462B (zh) 用于中空吹塑机的成品瓶移瓶装置
CN110899486A (zh) 一种稳定杆加工生产线的杆体折弯设备
CN206644373U (zh) 一种防碰撞的合模顺序控制装置以及模具
CN201169049Y (zh) 自动塑料吹瓶机
CN215144134U (zh) 钢球冲压成型机用的锻坯输送装置
JP4951445B2 (ja) プレス設備のワーク自動搬送装置
CN210113084U (zh) 塑料花盆成型机的送片机构
CN218909015U (zh) 一种用于纤维伞骨自动包胶设备的转运装置
CN111021041B (zh) 一种用于裤子快速开料的辅助装置
CN216226547U (zh) 一种双工位通管整形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2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