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83903U - 一种管端设备及其机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端设备及其机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83903U
CN208583903U CN201820725539.7U CN201820725539U CN208583903U CN 208583903 U CN208583903 U CN 208583903U CN 201820725539 U CN201820725539 U CN 201820725539U CN 208583903 U CN208583903 U CN 208583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 pan
oil
oil drain
upper layer
low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255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俊强
张良
斯文尼尔·帕特里克·路易斯·雅克
李良宏
蔡前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jiang Changxing Heli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iang Li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iang Li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iang Li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255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83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83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83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端设备及其机架,属于管材加工处理技术领域。管端设备包括机架及安装在该机架上的管端处理单元、夹紧单元与向待加工管件喷油的喷油单元;机架包括支架及固设在该支架上的下层接油盘与位于下层接油盘的正上方的上层接油盘,上层接油盘与下层接油盘间由支架支成架空层结构;管端处理单元与夹紧单元安装在上层接油盘上,待加工管件的待加工管端部、夹紧单元及管端处理单元邻近夹紧单元的处理端部在垂向上的投影均位于上层接油盘的盘面内。通过将机架设置成双层接油盘结构,可提高对废油的收集率,有效地确保生产环境的干净整洁,可广泛应用于空调、汽车及航空等生产制造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管端设备及其机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件加工处理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管端设备及用于构建该管端设备的机架。
背景技术
公告号为CN206316211U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数控旋压机,即管端处理设备中的一种,其包括机架1及安装在机架1上的液压单元2、用于待加工管件的夹紧单元6与管端处理单元,在本专利文献中,管端处理单元包括旋转主轴单元5及进刀单元4,用于对夹持在夹紧单元6上的待加工管件的端部上旋压沟槽结构。
在对管端进行旋压成型出沟槽前,需通过喷头向待加工管件喷润滑油,虽在夹紧单元6的下方安装有接油盘等结构,用于承接从管件上滴下的润滑油,但是喷在机架等其他部件上的润滑油容易聚集并顺流至地面上而造成加工环境污染。
此外,对于墩头机等管端处理设备,其在使用过程中均存在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管端设备,其能够有效地提高对润滑油的收集率,以降低对环境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用于构建上述管端设备的机架。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端设备包括机架及安装在该机架上的管端处理单元、夹紧单元与向待加工管件喷油的喷油单元;机架包括支架及固设在该支架上的下层接油盘与位于下层接油盘的正上方的上层接油盘,上层接油盘与下层接油盘间由支架支成架空层结构;管端处理单元与夹紧单元安装在上层接油盘上,待加工管件的待加工管端部、夹紧单元及管端处理单元邻近夹紧单元的处理端部在垂向上的投影均位于上层接油盘的盘面内。
通过将机架设置成包括上层接油盘与下层接油盘的结构,且将管端处理单元与夹紧单元安装在上层接油盘的盘面上,从而对喷油单元喷至设备部件上的润滑油进行收集,并通过下层接油盘结构能够收集上层接油盘滴漏的润滑油;此外,通过接油盘能够接收部分设备在加工过程中甩出的润滑油,从而有效地提高对加工过程中产生润滑油废液的收集率,以降低它们对加工环境的污染。
具体的方案为管端处理单元与夹紧单元均通过间隔座安装在上层接油盘上,且它们的下端面与上层接油盘的盘面间存有防浸油间隙;安装在下层接油盘上的部件也通过间隔座而使它们的下端面与下层接油盘的盘面间存有防浸油间隙。通过间隔座,能有效地防止安装在盘面上的设备部件浸没废油中,以保护这些设备部件。
更具体的方案为固定在上层接油盘上的间隔座包括体状安装座及围于安装座的上表面边缘处的拦油堰板;在安装座上设有出油孔;用于安装部件的间隔座包括多个固设在下层接油盘的盘面上的连接块和/或多个固设在位于两盘面间的支架上的连接块。进一步地确保润滑油能够被收集至上层接油盘内。将间隔座设置成多个连接块结构,不仅能提供所需支撑,且能节约制造间隔座所需材料,及能在盘面上形成更大的容油量;此外,对于将连接块设于支架上,可避免连接块浸没油中而保护这些连接块。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机架上固设有集油罩,集油罩为下端敞口的壳体结构,敞口端与下层接油盘的边缘部匹配且固定连接,敞口端的内缘均位于下层接油盘的集油区的边缘内侧。通过设置该集油罩,可将设备在加工过程中刷出的大部分润滑油收集并流至下层接油盘以被收集。
优选的方案为喷油单元包括布设于夹紧单元的侧旁的喷头及用于向喷头供油的油管;上层接油盘的底板上设有通孔,通孔的上端面固设有防漏套管段,油管布设于上层接油盘的下方,且依序穿过通孔与防漏套管段后与喷头连接;在垂向上,上层接油盘在下层接油盘上的投影位于下层接油盘内;接油盘包括沿水平方向布置的底板及固设在该底板的四周缘上的拦油堰板。将油管布置于上层接油盘的下方,可优化部件的布局,以保护油管,且可避免收集的油顺沿该管路滴落于安装在下层接油盘上的部件上。
更优选的方案为架空层结构内安装有通过油管向喷头供油的油箱;夹紧单元由油缸驱动,下层接油盘的一端部伸出至位于上层接油盘的正下方之外,油站安装在前述伸出的一端部上,油站通过供油管路将高压油供给至前述油缸;供油管路布设于上层接油盘的下方,且依序穿过通孔与防漏套管段后与油缸连接;接油盘的底面设有出油孔,该出油孔通过油管与集油箱连通。
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架包括支架及固设在该支架上的下层接油盘、上层接油盘与集油罩;上层接油盘位于下层接油盘的正上方,下层接油盘与上层接油盘间由支架支成架空层结构的容纳室;集油罩包括下端敞口的壳体结构,敞口端与下层接油盘的边缘部匹配且固定连接,敞口端的内缘位于下层接油盘的集油区的边缘内侧。
通过将机架设置成包括上层接油盘与下层接油盘的结构,从而可利用上层接油盘对安装在其盘面上的设备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润滑油等废液,并通过下层接油盘结构能够收集上层接油盘滴漏的废液;并通过下层接油盘与集油罩的配合,能够接收大部分设备在加工过程中甩出的废液,从而有效地提高对加工过程中产生废液的收集率,以降低它们对加工环境的污染。
具体的方案为接油盘的盘面上固设有用于安装部件的间隔座,间隔座迫使前述部件的下端面与盘面间存有防浸油间隙;固定在上层接油盘上的间隔座包括体状安装座及围于安装座的上表面边缘上的拦油堰板;在安装座上设有出油孔;固设在下层接油盘上的间隔座包括多个连接块;位于两盘面间的支架上固设有用于安装部件的连接块。进一步地确保润滑油能够被收集至上层接油盘上。将间隔座设置成多个连接块结构,不仅能提供所需支撑,且能节约制造间隔座所需材料,及能在盘面上形成更大的容油量;此外,对于将连接块设于支架上,可避免连接块浸没油中而保护这些连接块。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下层接油盘的一端部伸出至位于上层接油盘的正下方之外,形成安装空间顶部能避让上层接油盘的安装盘面部。
优选的方案为在垂向上,上层接油盘在下层接油盘上的投影位于下层接油盘内;接油盘的底面设有出油孔,出油孔通过油管与集油箱连通;上层接油盘的底板上设有通孔,通孔的上端面固设有防漏套管段;接油盘包括沿水平方向布置的底板及固设在底板的四周缘上的拦油堰板。可将管路通过该通孔与防漏管端而在上层接油盘的下方向布设管路,以保护该管路,且可避免收集的油顺沿该管路滴落于安装在下层接油盘上的部件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端处理设备实施例在略去集油罩后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管端设备实施例中机架在略去集油罩后的立体图;
图5为图4的C1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的C2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4的D1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4的D2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4的E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4的F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4的G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4的H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下述实施例中,主要针对用于安装管端处理单元与夹紧单元的机架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对废油的收集率,即主要对机架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对于管端处理单元、夹紧单元、控制单元等功能单元的具体结构,可根据现有产品进行设计。
管端设备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12,本管端设备包括机架1及安装在机架1上的液压系统2、旋压单元3、墩头单元4、喷油单元与图中未显示的控制单元、上下料单元、集油罩。
如图1及图4所示,机架1包括下层接油盘11及位于下层接油盘11正上方的上层接油盘12。下层接油盘11通过三块底座架101支撑在地基上,底座架101由多块角铁焊接成;上层接油盘12通过四根方管102固定支撑在下接油盘11的上方,并在上下层接油盘间支成架空层结构100,在本实施例中,架空层结构100构成用于容纳油箱7的容纳室。底座架101与方管102一起构成本实施例中的支架,即上接油盘12与下接油盘11均固设在支架上。
在垂向上,上层接油盘12在下层接油盘11上的投影完全位于下层接油盘11内,从而有效地确保上层接油盘12渗漏出的废油能够被下层接油盘12所收集。
如图4及图12所示,方管102的下端通过三角状的补强肋103固定在下接油盘11的上盘面上,上端部也通过补强肋与上接油盘12的下盘面固定连接。
如图4、图7、图8及图9所示,上层接油盘12由底板120及固设在底板120的四周缘上的拦油堰板构成,即拦油堰板121、拦油堰板122、拦油堰板123与拦油堰板124,且在底板120上设有通孔125及出油孔126,并在通孔125的上端面通过焊接有防漏套管段127。
如图2、图4及图10所示,下层接油盘11由底板110及固设在底板110的四周缘上的拦油堰板构成,即拦油堰板111、拦油堰板112、拦油堰板113与拦油堰板114,且在底板110上设有出油孔115。底板110包括位于上层接油盘12的正下方的底板部1100及位于上层接油盘12的正下方之外的底板部1101,即下层接油盘11的一端部伸出至位于上层接油盘12的正下方之外,从而形成安装空间顶部能避让上层接油盘12的安装盘面部。
出油孔126与出油孔115通过油管与集油箱连通。当然了,出油孔126流出的废油液可先通过油管段引入下层接油盘11内,再通过出油孔115与油管而引入集油箱内,以进行收集并统一处理。
如图1及图4所示,液压系统2包括液压泵、油箱21及四根供油管23。喷油单元包括油箱7及图中未示出安装在两个夹紧单元侧旁的喷头,该喷头用于在进行管端处理前,在待加工管件的待加工端部处喷润滑油。
如图1、图4、图10及图12所示,液压泵与油箱21通过多块具有一定高度的连接件51固定在底板部1101上,且在邻近底板部1101的两根方管102朝向底板部1101的侧面上固设有多块用于固定油箱21箱体的连接件52。油箱7通过多块具有一定高度的连接件53固定在底板部1100上,且油箱7通过依次穿过设于底板部120上的通孔与防漏套管段的油管与喷头连接,该油管固设在上层接油盘12的下盘面上,以向喷头供给润滑油。连接件51迫使液压泵与油箱21的下端面与接油盘11的盘面间形成一定高度的间隙,连接件53迫使油箱7的下端面与接油盘11的盘面间形成一定高度的间隙,即连接件51与连接件53分别独立地构成间隔座,以用于迫使固定在其上部件的下端面与下层接油盘的盘面间存有防浸油间隙。
如图1、图4、图5及图6所示,供油管23固设在上层接油盘12的下盘面上,且出口端依次穿过通孔125与防漏套管段127后与旋压单元3及墩头单元4上的夹紧单元的油缸连通,用于控制夹紧单元的启闭以夹持或释放待加工管件,每侧上的两根供油管23分别构成回路中相反流向的输油管。
在本实施例中,旋压单元3与墩头单元4均包括用于夹持待加工管件的夹紧单元与用于对管件的待加工端部进行旋压成型出沟槽结构或墩头成型处理的管端处理单元。如图3所示,以旋压单元3为例,其包括夹紧单元31及管端处理单元32。
在本实施例中,旋压单元3通过间隔座13固定在上层接油盘12的盘面上,墩头单元4通过间隔座14固定在上层接油盘12的盘面上,即间隔座13与间隔座14均固定在底板120的上板面上。
两个间隔座均包括固定在底板120上且具有一定高度的体状安装座,及围于安装座的上表面边缘上的拦油堰板。体块安装座以使安装在间隔座上的功能单元的下端面与底板120的上板面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以防止收集于上层接油盘12内的废油浸没这些功能单元的下端面,有效地保护这些功能单元,即间隔座迫使固定在其上部件的下端面与上层接油盘的盘面间存有防浸油间隙。
在间隔座13、14上,在它们的安装座上设有集油槽及导油孔,从而将收集于其内的废油引入上层接油盘12内,以被上层接油盘12所收集,或通过油管直接引入集油箱中。如图4及图11所示,以间隔座14为例,在其安装座140的上表面上内凹形成集油槽1400及位于集油槽1400的槽底面中心位置处的导油孔1401。
为了更好地收集废油,待加工管件的待加工管端部、夹紧单元及管端处理单元邻近夹紧单元的处理端部在垂向上的投影均位于上层接油盘12的盘面内,从而使能被喷到润滑油的大部分部件位于盘面内,以更好地收集喷到它们上润滑油尽量地被上层接油盘12所收集。
集油罩为敞口朝下布置的壳体结构,在侧壁上开设有启闭式操作窗口。整个集油罩的敞口端与下层接油盘11的外缘部相匹配并与之固定连接,且敞口端的端口内边缘均位于拦油堰板111、拦油堰板112、拦油堰板113与拦油堰板114的内侧处,从而使敞口端的内缘位于下层接油盘11的集油区的边缘内侧,从而使设备在加工过程中甩出的润滑油被护罩内罩面所收集并在重力作用下沿罩面流至下层接油盘11的盘面而被收集。
本实施例在工作过程中,上层接油盘12主要用于接收加工过程中,喷油单元直接喷射在旋压单元3、墩头单元4等设备部件上的润滑油,而下层接油盘11主要接收工作过程中设备刷出的润滑油及从上层接油盘12渗漏的润滑油,即通过双层接油盘结构,能有效地提高对废油的收集率。
机架实施例
在上述管端设备实施例中已对本实用新型机架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间隔座”被配置为能迫使安装在其上部件的下端面与接油盘的盘面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从而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被收集于油盘中的废油不会浸没这些部件的下端面,以保护这些部件;而对于特殊情况,比如出油孔堵塞等情况,接油盘内收集的废油存在浸没这些部件下端面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是通过在现有技术机架结构的基础之上,将机架设置成支架及安装在支架上的上层接油盘下层接油盘,并将在加工过程需喷油的加工单元通过间隔座安装在上层接油盘上,从而提高对废油的收集率;根据本构思,支架、管端处理单元等的结构还有多种显而易见的变化,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

Claims (10)

1.一种管端设备,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管端处理单元、夹紧单元与向待加工管件喷油的喷油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包括支架及固设在所述支架上的下层接油盘与位于所述下层接油盘的正上方的上层接油盘,所述上层接油盘与所述下层接油盘间由所述支架支成架空层结构;
所述管端处理单元与所述夹紧单元安装在所述上层接油盘上,所述待加工管件的待加工管端部、所述夹紧单元及所述管端处理单元邻近所述夹紧单元的处理端部在垂向上的投影均位于所述上层接油盘的盘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端处理单元与所述夹紧单元均通过间隔座安装在所述上层接油盘上,且它们的下端面与所述上层接油盘的盘面间存有防浸油间隙;
安装在所述下层接油盘上的部件也通过间隔座而使它们的下端面与所述下层接油盘的盘面间存有防浸油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固定在所述上层接油盘上的间隔座包括体状安装座及围于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边缘处的拦油堰板,在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出油孔;
用于安装所述部件的间隔座包括多个固设在所述下层接油盘的盘面上的连接块和/或多个固设在位于两盘面间的支架上的连接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上固设有集油罩,所述集油罩为下端敞口的壳体结构,敞口端与所述下层接油盘的边缘部匹配且固定连接,所述敞口端的内缘均位于所述下层接油盘的集油区的边缘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管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油单元包括布设于所述夹紧单元的侧旁的喷头及用于向所述喷头供油的油管;
所述上层接油盘的底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上端面固设有防漏套管段,所述油管布设于所述上层接油盘的下方,且依序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防漏套管段后与所述喷头连接;
在垂向上,所述上层接油盘在所述下层接油盘上的投影位于所述下层接油盘内;
接油盘包括沿水平方向布置的底板及固设在底板的四周缘上的拦油堰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空层结构内安装有通过所述油管向所述喷头供油的油箱;
所述夹紧单元由油缸驱动,所述下层接油盘的一端部伸出至位于所述上层接油盘的正下方之外,油站安装在所述一端部上,所述油站通过供油管路将高压油供给至所述油缸;
所述供油管路布设于所述上层接油盘的下方,且依序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防漏套管段后与所述油缸连接;
接油盘的底面设有出油孔,出油孔通过油管与集油箱连通。
7.一种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下层接油盘,固设在所述支架上;
上层接油盘,固设在所述支架上,位于所述下层接油盘的正上方,所述下层接油盘与所述上层接油盘间由所述支架支成架空层结构的容纳室;
集油罩,包括下端敞口的壳体结构,敞口端与所述下层接油盘的边缘部匹配且固定连接,所述敞口端的内缘位于所述下层接油盘的集油区的边缘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架,其特征在于:
接油盘的盘面上固设有用于安装部件的间隔座,所述间隔座迫使所述部件的下端面与所述盘面间存有防浸油间隙;
固定在所述上层接油盘上的间隔座包括体状安装座及围于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边缘上的拦油堰板,在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出油孔;
固设在所述下层接油盘上的间隔座包括多个连接块;
位于两盘面间的支架上固设有用于安装部件的连接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层接油盘的一端部伸出至位于所述上层接油盘的正下方之外,形成安装空间顶部能避让所述上层接油盘的安装盘面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机架,其特征在于:
在垂向上,所述上层接油盘在所述下层接油盘上的投影位于所述下层接油盘内;
接油盘的底面设有出油孔,出油孔通过油管与集油箱连通;
所述上层接油盘的底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上端面固设有防漏套管段。
CN201820725539.7U 2018-05-16 2018-05-16 一种管端设备及其机架 Active CN208583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25539.7U CN208583903U (zh) 2018-05-16 2018-05-16 一种管端设备及其机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25539.7U CN208583903U (zh) 2018-05-16 2018-05-16 一种管端设备及其机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83903U true CN208583903U (zh) 2019-03-08

Family

ID=65533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25539.7U Active CN208583903U (zh) 2018-05-16 2018-05-16 一种管端设备及其机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839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4479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ontaminating the aquifer of hydrocarbons
CN104289029A (zh) 水处理设施
CN212757538U (zh) 一种生活污泥过滤箱
CN208583903U (zh) 一种管端设备及其机架
CN207384980U (zh) Y型过滤器
CN202337459U (zh) 油箱和油液过滤装置
CN204959116U (zh) 涂覆剂回油过滤装置
CN205199046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超声波油水分离器
CN106466168B (zh) 一种洗碗机用水路系统及洗碗机
CN106512585A (zh) 一种废气的过滤装置
CN205701819U (zh) 餐厨垃圾油脂预处理装置
CN205287972U (zh) 浸渍罐沥青烟气吸收装置
CN201567276U (zh) 船用油污水分离处理装置
CN209270995U (zh) 一种可移动滤油机
CN202297791U (zh) 具有过滤功能的脱脂液循环罐
CN111408177A (zh) 生活污泥过滤箱
CN208115237U (zh) 切割作业中冷却循环水净化装置
CN208406436U (zh) 运水去味装置
CN107694190B (zh) 海水过滤设备、海水过滤系统及海水过滤方法
KR101223900B1 (ko) 용융아연도금강판용 냉각수의 이물질 여과장치
CN105562386B (zh) 一种多次过滤重复利用的洗盘机及方法
CN207108936U (zh) 一种焦炉煤气输气系统及焦炉煤气净化系统
CN215214209U (zh) 防止油箱空滤溢油的装置
CN220537745U (zh) 一种焦侧拦焦车的水幕密封装置
CN211536716U (zh) 一种文件夹用pp片材生产线循环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06

Address after: 313000 No. 99, Chuangzhi Road, Lijiaxiang Town, Changxing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NGJIANG CHANGXING HELI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5 Room 102, No. 8 Ducheng Road, Kangqiao Town, Gongs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HELI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