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81341U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81341U
CN208581341U CN201821076955.5U CN201821076955U CN208581341U CN 208581341 U CN208581341 U CN 208581341U CN 201821076955 U CN201821076955 U CN 201821076955U CN 208581341 U CN208581341 U CN 2085813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muff
earphone
ear
main part
rea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7695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1more Shen Zhen 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lus Ten Thousand Acoust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us Ten Thousand Acoust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lus Ten Thousand Acoust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7695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813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81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813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包括前盖、耳套和后盖;前盖包括主体部和与主体部连接的突起,突起包括自主体部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连接,第二部分自由端设置有音孔,第二部分连接有耳塞帽,第一部分用于插入耳朵的耳甲腔内,第二部分用于插入耳道内;耳套包括第一耳套和第二耳套,第一耳套套设并包裹整个第一部分,第一耳套上设置有弹性支撑体,弹性支撑体自然状态下呈圆环形,第二耳套套设并包裹整个主体部;与前盖的主体部固定连接的后盖,后盖为向外凸出的弧形,后盖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包裹前盖底部的包裹部,前盖和后盖之间形成用于容置耳机组件的容置腔。人们运动时佩戴不容易从耳道内脱落,且佩戴更加舒适。

Description

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朝向轻量化的方向发展。
为了给人们在运动中提供更好的佩戴体验,无线耳机应运而生。无线耳机是利用蓝牙技术连接发射装置,从而摆脱了耳机线的束缚,从而使人们运动更加方便。
例如一种现有的耳机,它包括了一个用于插入耳道的嘴部和用于将耳机固定在耳道内的耳钩,耳钩为半月牙形的且中部设置有一镂空,由于半月牙形的耳钩支撑力较小,若人们进行运动时佩戴容易从耳道脱离。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耳机。人们运动时佩戴不容易从耳道内脱落,且佩戴更加舒适。
一种耳机,包括:
前盖,所述前盖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突起,所述突起包括自所述主体部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偏离所述耳机的中轴线设置,所述第二部分自由端设置有音孔,所述第二部分设有耳塞帽,所述第一部分用于插入耳朵的耳甲腔内,所述第二部分用于插入耳道内;
耳套,包括第一耳套和第二耳套,所述第一耳套套设并包裹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耳套上设置有弹性支撑体,所述弹性支撑体位于一弧面内,以使所述弹性支撑体能够抵接于所述耳甲腔的内侧,所述弹性支撑体自然状态下呈圆环形;及
与所述前盖的主体部固定连接的后盖,后盖为向外凸出的弧形,所述前盖和后盖形成用于容置耳机组件的容置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为自与所述后盖连接的一端向与所述突起连接的一端收缩的倾斜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第一部分处设有充电触点孔,所述充电触点孔用于安装充电触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第一气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上套设有包裹整个主体部的第二耳套,所述第二耳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气孔对应的第一外孔,所述第二耳套上设有与所述充电触点孔对应的充电触点外孔;所述耳机的充电触点凹陷于所述充电触点外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耳套和所述第二耳套分体设置或所述第一耳套和所述第二耳套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一部分组成的整体自所述后盖至所述第二部分的方向依次收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靠近所述主体部处设置有向外突出的控制按钮,所述第一耳套上设有与所述控制按钮对应的定位孔,所述控制按钮还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耳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盖为向外凸出的弧形,所述后盖中部设置有通过手势控制耳机的触摸区,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与所述触摸区对应的耳机组件,通过清扫所述触摸区以控制所述耳机进行歌曲切换或音量增减,所述触摸区中部设置有小孔,所述耳机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小孔对应的LED指示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在所述耳机正确佩戴时与耳屏内侧贴合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在所述耳机正确佩戴时与对耳屏的内侧贴合的第二端,所述弹性支撑体抵于所述耳甲腔靠近对耳轮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带有耳塞帽的第二部分插入耳道内,将第一部分插入二甲腔内,通过圆环形的弹性支撑体支撑耳机,使耳机牢牢固定在耳朵上,由于第二耳套包括整个第一部分,且直接与耳朵接触,佩戴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耳机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耳机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耳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耳机的正确佩戴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前盖;110、主体部;111、第一气孔;120、突起;121、第一部分;1211、第一端;1212、第二端;122、第二部分;130、音孔;140、耳塞帽;150、凸凹相间的部分;160、控制按钮;170、定位孔;180、充电触点孔;190、第二气孔;200、后盖;210、触摸区;220、小孔;230、包裹部;300、耳甲腔;310、对耳轮;410、第一耳套;411、弹性支撑体;412、第二外孔;420、第二耳套;421、第一外孔;430、充电触点外孔;510、第一凸缘;520、第一卡孔;530、第二卡块;600、中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理解更佳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参见图1-图3,图1为一种耳机的正视图,图2为该耳机的轴测图,图3为该耳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该耳机包括前盖100、耳套及后盖200。前盖100和后盖200均为薄壁壳体结构,前盖100和后盖200之间形成用于容置耳机组件的容置腔。该耳机组件例如包括线路模块、电池模块和发声模块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后盖200为向外凸出的弧形,且后盖200的中部设置有通过手势控制耳机的触摸区210,所述耳机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触摸区210对应的电子元件。所述触摸区210例如可以通过手势完成各项功能。例如,可以通过上下扫所述触摸区210实现歌曲的切换,左右扫所述触摸区210实现音量的增减。所述触摸区210中部设置有小孔220,所述耳机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小孔220对应的LED指示灯,所述LED指示灯用于指示耳机的状态,例如工作状态或蓝牙连接状态以及低电量状态,所述LED等还可以用于在播放音乐时随音乐节奏进行闪烁,由于该小孔220设置在后盖200的中部,因此即使佩戴该耳机时,也比较容易观察到。又如,耳机组件还包括与小孔220对应的麦克风,通过麦克风实现通话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前盖100包括主体部110以及与主体部110连接的突起120。其中,主体部110与后盖200连接,突起120包括自所述主体部110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即第一部分121直接与主体部110连接,第二部分122直接与第一部分121连接。主体部110的外表面为自与后盖200连接的一端向与突起120连接的一端收缩的倾斜面。该倾斜面呈光滑过度,从而使耳机外形圆滑,且与耳朵有较好的贴合性。第一部分121用于插入耳朵的耳甲腔300(参见图5)内,第二部分122用于插入耳道内,第二部分122自由端设置有音孔130,第二部分122连接有耳塞帽140。第二部分122整体为回转体,第二部分122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凸凹相间的部分150,以方便固定耳塞帽140。结合图1,图1所示的状态为耳机的正视图,正视所述耳机,第二部分122起始于第一部分121的中部偏下方向,且第二部分122的回转轴向右向下略微倾斜,以如此姿态设置第二部分122,使第二部分122更容易插入耳道,且佩戴后更加舒适。
该耳机还包括耳套,结合图2和图3,耳套包括了第一耳套410和第二耳套420,第一耳套410套设并包裹整个第一部分121,第二耳套420套设并包裹整个主体部110(图3中第二耳套420未从主体部110分离)。耳套采用柔软的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或硅胶,这样该耳机通过耳套与耳朵接触,大大提高了佩戴的舒适性。进一步地,主体部110和所述第一部分121组成的整体自所述后盖200至所述第二部分122的方向依次收缩,如此使耳套更容易从第二部分122套入,且方便更换耳套。参见图3和图4,第一部分121靠近主体部110处设置有向外突出的控制按钮160,第一耳套410上设有与控制按钮160对应的定位孔170,该控制按钮160用于控制耳机,且该控制按钮160与第一耳套410的定位孔170配合还能用于固定第一耳套410,使第一耳套410牢固的安装在耳机上。
进一步地,参见图1和图3,第一耳套410上设置有弹性支撑体411,该弹性支撑体411在自然状态下呈圆环形,由于圆环形的弹性支撑体411外周均呈向外突出的状态,即可以最大程度的与耳朵接触。由于不同人的耳朵形状不相同,给耳机固定支撑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通过将弹性支撑设置为圆环形,对不同人的耳朵均有比较好的贴合支撑,从而使耳机基本上可以较好的固定在所有的耳朵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体411位于一弧面内,即弹性支撑体411整体所在的面不是一个严格的平面,或者说弹性支撑体411所在的面呈一定程度扭曲,以使所述弹性支撑体411的一端朝向耳甲腔300的一侧靠近,进而使弹性支撑体411能够抵接于所述耳甲腔300的内侧,如此可以进一步的使耳机能够牢固的佩戴。参见图5,图5为耳机正确佩戴时的示意图,结合图2,第一部分121包括在耳机正确佩戴时与耳屏内侧贴合的第一端1211,第一部分121还包括在耳机正确佩戴时与对耳屏内侧贴合的第二端1212,第一端1211和第二端1212相对设置。弹性支撑体411抵于所述耳甲腔300靠近对耳轮310一侧,从而形成了稳固的三角支撑,使耳机牢牢的固定在耳朵内。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2,所述第二部分122偏离所述耳机的中轴线600设置,如此第二部分122、弹性支撑体411和第二端1212能够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进一步使耳机能够牢固的佩戴。
参见图2,主体部110靠近第一部分121处设置有充电触点孔180,该充电触点孔180用于安装充电触点,第二耳套420上设有与充电触点孔180对应的充电触点外孔430,所述耳机的充电触点凹陷于所述充电触点外孔430。由于人们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出汗,当耳机的充电触点直接接触皮肤后汗水会直接接触充电触点,容易对充电触点造成腐蚀,通过设置第二耳套420避免充电触点直接与皮肤接触,保护了充电触点。
进一步地,参见图3,图3中第二耳套420套设在主体部110上,第一耳套410已经从第一部分121拆卸出来。主体部110上设置有第一气孔111,第二耳套420上设置有与第一气孔111对应的第一外孔421,通过第一气孔111和第一外孔421使容置腔与外界连通,能够平衡内外气压,优化耳机音质。第一部分121上设置有第二气孔190,第一耳套410上设置有与第二气孔190对应的第二外孔412,通过第二气孔190和第二外孔412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音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耳套410和所述第二耳套420分体设置,可以将第一耳套410上的弹性支撑体411制造成多种规格,人们可以选择合适自己佩戴的耳套,如此只需要更换第一耳套410即可,节省了生产成本,此外,第二部分122外表面设置的若干凸凹相间的部分150也可以用来固定第一耳套41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耳套410和所述第二耳套420也可以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前盖100和后盖200之间固定连接,例如通过卡扣连接,在图3中,前盖100边缘突出形成一用于嵌入后盖200并与后盖200内壁贴合的第一凸缘510,第一凸缘510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卡孔520,两个第一卡孔520均为长条形且沿着前盖100边缘并排设置,在后盖200内壁设置有与该两个第一卡孔520对应的第一卡块(图中未示出);前盖100边缘还设置有与该第一凸缘510相对设置的第二凸缘(图中未示出),第二凸缘上设置有两个与第一卡孔520基本相同的第二卡孔(图中未示出),在后盖200内壁设置有与该两个第二卡孔对应的第二卡块530;装配时通过第一卡孔520与第一卡块卡合、第二卡孔与第二卡块530卡合实现前盖100和后盖200的可拆卸连接。当然前盖100和后盖200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例如通过螺钉连接,或通过胶水连接。进一步,参见图1和图3,后盖200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包裹前盖100底部的包裹部230,所述包裹部230弯曲形成沟槽状,包裹部230外表面为光滑的弧面,前盖100和后盖200装配时,前盖100的一端插入该包裹部230,配合上述的卡扣连接,使前盖100和后盖200配合的更加牢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盖(100),所述前盖(100)包括主体部(110)和与所述主体部(110)连接的突起(120),所述突起(120)包括自所述主体部(110)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所述第二部分(122)偏离所述耳机的中轴线(600)设置,所述第二部分(122)自由端设置有音孔(130),所述第二部分(122)设有耳塞帽(140),所述第一部分(121)用于插入耳朵的耳甲腔(300)内,所述第二部分(122)用于插入耳道内;
耳套,包括第一耳套(410)和第二耳套(420),所述第一耳套(410)套设并包裹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部分(121),所述第一耳套(410)上设置有弹性支撑体(411),所述弹性支撑体(411)位于一弧面内,以使所述弹性支撑体(411)能够抵接于所述耳甲腔(300)的内侧,所述弹性支撑体(411)自然状态下呈圆环形;及
与所述前盖(100)的主体部(110)固定连接的后盖(200),后盖(200)为向外凸出的弧形,所述前盖(100)和后盖(200)形成用于容置耳机组件的容置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0)的外表面为自与所述后盖(200)连接的一端向与所述突起(120)连接的一端收缩的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0)靠近所述第一部分(121)处设有充电触点孔(180),所述充电触点孔(180)用于安装充电触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0)上设置有第一气孔(1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耳套(42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气孔(111)对应的第一外孔(421),所述第二耳套(420)上设有与所述充电触点孔(180)对应的充电触点外孔(430);所述耳机的充电触点凹陷于所述充电触点外孔(4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200)为向外凸出的弧形,所述后盖(200)中部设置有通过手势控制耳机的触摸区(210),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与所述触摸区(210)对应的耳机组件,通过清扫所述触摸区(210)以控制所述耳机进行歌曲切换或音量增减,所述触摸区(210)中部设置有小孔(220),所述耳机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小孔(220)对应的LED指示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套(410)和所述第二耳套(420)分体设置或所述第一耳套(410)和所述第二耳套(420)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0)和所述第一部分(121)组成的整体自所述后盖(200)至所述第二部分(122)的方向依次收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21)靠近所述主体部(110)处设置有向外突出的控制按钮(160),所述第一耳套(410)上设有与所述控制按钮(160)对应的定位孔(170),所述控制按钮(160)还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耳套(4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21)包括在所述耳机正确佩戴时与耳屏内侧贴合的第一端(1211),所述第一部分(121)还包括在所述耳机正确佩戴时与对耳屏的内侧贴合的第二端(1212)。
CN201821076955.5U 2018-07-06 2018-07-06 耳机 Active CN208581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76955.5U CN208581341U (zh) 2018-07-06 2018-07-06 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76955.5U CN208581341U (zh) 2018-07-06 2018-07-06 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81341U true CN208581341U (zh) 2019-03-05

Family

ID=65508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76955.5U Active CN208581341U (zh) 2018-07-06 2018-07-06 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8134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0598A (zh) * 2020-08-18 2020-11-20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便于佩戴的耳机
CN113613113A (zh) * 2020-05-26 2021-11-05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
CN113613115A (zh) * 2020-06-10 2021-11-05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入耳式耳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3113A (zh) * 2020-05-26 2021-11-05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
CN113613115A (zh) * 2020-06-10 2021-11-05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入耳式耳机
CN111970598A (zh) * 2020-08-18 2020-11-20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便于佩戴的耳机
CN111970598B (zh) * 2020-08-18 2022-04-01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便于佩戴的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72823B2 (en) In-ear headphones with an ergonomic cushion and an ergonomic cushion thereof
CN208581341U (zh) 耳机
CN1812632B (zh) 耳廓用支撑部件以及具有耳廓用支撑部件的耳机
US5708724A (en) Communications headset having a detachable receiver capsule and cable pivot
US20090285434A1 (en) Earhook and earbud headset
KR20060103842A (ko) 헤드폰 장치 및 헤드폰 시스템
US7020300B1 (en) Headset with resiliently deflectable boom
JP2016123085A (ja) 特にスポーツ練習用の、オーディオヘッドセット
JP5281436B2 (ja) イヤホン
WO2021039171A1 (ja) 音響出力装置
CN210351554U (zh) 一种夹耳式tws耳机
CN209419803U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
CN217607948U (zh) 一种固定耳塞及开放式蓝牙耳机
JP6500257B1 (ja) 音響装置
JP2004229179A (ja) 補聴器
CN212649676U (zh) 入耳式耳机
CN209767791U (zh) 骨传导耳机
CN220606042U (zh) 一种开放式无线耳机
CN113613115A (zh) 入耳式耳机
CN110213687A (zh) 蓝牙耳机及耳塞
CN217825274U (zh) 耳机
CN210016592U (zh) 一种带振子弹片的防护耳膜耳机
CN1937851A (zh) 一种具有透气耳垫的头戴式耳机
CN210431799U (zh) 悬挂式骨传导蓝牙耳机
CN220673902U (zh) 一种佩戴舒适的蓝牙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51 Tianliao Building 1011-1012, Tianliao Industrial Zone A,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1more Shen Zhen Acoust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51 Tianliao Building 1011-1012, Tianliao Industrial Zone A,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YI WANMO ACOUST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