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19803U - 一种骨传导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骨传导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19803U
CN209419803U CN201920479922.3U CN201920479922U CN209419803U CN 209419803 U CN209419803 U CN 209419803U CN 201920479922 U CN201920479922 U CN 201920479922U CN 209419803 U CN209419803 U CN 209419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ear
hang
shell
bone co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7992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迪
谢坤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isheng Acoust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isheng Acous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isheng Acoust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isheng Acous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7992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19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19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19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传导耳机,包括第一耳挂组件、第二耳挂组件和后挂组件,第一耳挂组件和第二耳挂组件分别设置在后挂组件的两端,耳挂组件包括支臂和主体部,支臂用于连接后挂组件和主体部;还包括电池组件以及控制电路组件,每一主体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骨传导扬声器;第一耳挂组件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构成第一容置空间,第二耳挂组件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构成第二容置空间;电池组件和骨传导扬声器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内,控制电路组件和骨传导扬声器置于第二容置空间内。取消了耳机后置部件的设置,将电池、控制电路分别设置在耳机的两端,降低了耳机后挂的重量,方便用户佩戴,提高了佩戴舒适度和操作方便性。

Description

一种骨传导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佩戴舒适、操作方便的骨传导耳机。
背景技术
骨传导是一种声音传导方式,即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传递、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相对于通过振膜产生声波的经典声音传导方式,骨传导省去了许多声波传递的步骤。利用这种声波传递方式的耳机,即骨传导耳机,在当下很受欢迎,有很广泛的应用。
骨传导耳机是利用振动喇叭的振动将声音信号通过接触人体头骨产生振动,从而将声音信号传递到听觉神经的方式进行发声,振动喇叭必须紧贴人体头骨才能产生好的听音效果。
传统的骨传导耳机在耳机后挂或耳挂上设置有电池、控制电路板以及按键。在使用时,使用者将耳机戴在头上使用,因为有后置部件的存在使得耳机后挂的重量偏大,导致耳机往后坠,不方便耳机的佩戴。而且由于重量偏大,长时间佩戴容易产生疲劳,用户的佩戴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设置后置组件的骨传导耳机用户不方便佩戴、用户佩戴体验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佩戴、且用户佩戴体验好的骨传导耳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骨传导耳机,包括第一耳挂组件、第二耳挂组件和后挂组件,所述第一耳挂组件和所述第二耳挂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后挂组件的两端,每一所述耳挂组件包括支臂和主体部,所述支臂的一端与所述后挂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支臂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组件以及控制电路组件,每一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骨传导扬声器;所述第一耳挂组件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构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耳挂组件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构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电池组件和所述骨传导扬声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控制电路组件和所述骨传导扬声器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组件进一步包括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用于实现所述控制电路组件的功能。
可选地,所述操作单元为功能按键或触摸屏。
可选地,所述第二耳挂组件的主体部的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耳挂组件的主体部的第二壳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功能按键设置于所述通孔内并经所述通孔外露。
可选地,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耳挂组件的主体部的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耳挂组件的主体部的第二壳体的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耳挂组件的主体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充电单元,所述充电单元与所述电池组件连接,用于向所述电池组件充电。
可选地,所述充电单元为磁体充电接口。
可选地,所述骨传导耳机还包括连接部件,所述支臂的一端设置有卡止件,所述后挂组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卡止件配合的卡止配合部,所述连接部件套设在所述卡止件与所述卡止配合部的连接处。
可选地,每一所述耳挂组件还包括接触面板,所述接触面板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多个通气孔沿圆周方向等间隔依次排布在所述接触面板的端面。
可选地,所述接触面板采用软硅胶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骨传导扬声器包括换能单元和振动阻隔部件,所述换能单元设置在所述振动阻隔部件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骨传导耳机,将电池和控制电路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耳机主体部内,耳机后挂内不设置电池和控制电路,由此减轻了耳机后挂的重量,所以在佩戴骨传导耳机的时候,耳机后挂不会像现有的骨传导耳机那样向下后坠,佩戴方便,改善了用户佩戴体验。而且,相对于现有的骨传导耳机来讲,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骨传导耳机的耳机后挂结构简单,因此制造和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耳机的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耳机的第二耳挂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耳机的主体部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耳机的第一耳挂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耳机的主体部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耳机的接触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耳机的骨传导扬声器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耳机,包括第一耳挂组件、第二耳挂组件和后挂组件,所述第一耳挂组件和所述第二耳挂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后挂组件的两端,每一所述耳挂组件包括支臂和主体部,所述支臂的一端与所述后挂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支臂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组件以及控制电路组件,每一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骨传导扬声器;所述第一耳挂组件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构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耳挂组件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构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电池组件和所述骨传导扬声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控制电路组件和所述骨传导扬声器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骨传导耳机,将电池和控制电路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耳机主体部内,耳机后挂内不设置电池和控制电路,由此减轻了耳机后挂的重量,所以在佩戴骨传导耳机的时候,耳机后挂不会像现有的骨传导耳机那样向下后坠,佩戴方便,改善了用户佩戴体验。而且,相对于现有的骨传导耳机来讲,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骨传导耳机的耳机后挂结构简单,因此制造和安装方便。
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骨传导耳机,包括第一耳挂组件22、第二耳挂组件20、后挂组件1、电池组件222、控制电路组件202。第一耳挂组件22和第二耳挂组件20分别与后挂组件1的两端连接,第一耳挂组件22包括支臂227和主体部228,支臂227的一端与后挂组件1的一端连接,支臂227的另一端与主体部228连接。第一耳挂组件22一般用于用户在佩戴耳机时挂于其耳部,处于佩戴状态时,支臂227挂在佩戴者耳部,主体部228与佩戴者脸部接触且振动发声。耳挂组件22与后挂组件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通过插接方式、卡扣方式或通过螺钉方式等。
主体部228包括第一壳体223、第二壳体221和骨传导扬声器225,第一壳体223和第二壳体221构成第一容置空间。同理的,第二耳挂组件同样包括支臂208和主体部,支臂208用于连接后挂组件1与第二耳挂组件20的主体部。第二耳挂组件20的主体部的第一壳体203和第二壳体201构成第二容置空间。骨传导扬声器225用于以骨传导的方式通过振动向用户输出声音。电池222用于给骨传导耳机各元件供电。控制电路202用于控制骨传导耳机例如实现调节音量、开关机、播放音频以及蓝牙通讯等功能。第一耳挂组件22的第一壳体223与第二壳体221通过装配形成第一容置空间,第二耳挂组件20的第一壳体203与第二壳体201通过装配形成第二容置空间,装配方式可以为卡接、卡扣、螺钉或其他常规的方式,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用于收容骨传导扬声器、电池组件、控制电路组件等元件。
将电池组件222和骨传导扬声器225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内,将控制电路组件202和骨传导扬声器205置于第二容置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骨传导耳机,将电池和控制电路分布设置在不同的耳机主体部内,耳机后挂内不设置电池和控制电路,由此减轻了耳机后挂的重量,解决耳机佩戴时的后坠影响,佩戴方便,改善了用户佩戴体验。耳机后挂结构简单,因此制造和安装方便。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4所示,控制电路组件202进一步包括操作单元,操作单元用于实现所述控制电路组件202的功能。控制电路组件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耳机开关机、音量调节、通讯连接、蓝牙连接、无线连接、接通挂掉电话,音乐播放控制或者其他切换功能等。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单元为功能按键或触摸屏。例如,当操作单元为功能按键时,如图3和图4所示,功能按键207分成两个按钮,一个控制音量加大,另一个控制音量减小。按键的形状设计成便于用户识别的类型,如控制音量加大的按键形状为加号形状,控制音量减小的按键形状为减号形状,加号形状和减号形状的按键,用户即使没有看到耳机上的按键,通过手指与按键的接触也很容易判断出是加号还是减号,非常方便操作。当操作单元为触摸屏时,耳机使用者通过用手指滑动触摸屏控制耳机音量,在佩戴状态下时,手指触摸在触摸屏上后,往上滑动为调节音量增加,往下滑动为音量减少。触摸屏的向上和向下滑动的操作方式,用户不用看着屏幕,就可以实现对按键的操作,简单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骨传导耳机上设置有操作单元,操作单元设置为便于用户识别的类型的功能按键或者便于操作的触摸屏,方便使用者在佩戴状态下进行操作。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在第二耳挂组件的主体部的外端面设置有隐藏式按键,隐藏式按键用于开关机或其他切换功能等。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一般将控制电路设置在右侧的耳挂组件内。即优选地,第一耳挂组件22为左耳挂组件,第二耳挂组件20为右耳挂组件。将控制电路组件设置在右耳挂组件,方便多大数以右手为习惯手的使用者佩戴操作。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右手经常使用的习惯,所以将控制电路设置在右侧便于用户操作功能按键。例如用户在跑步的时候调节音量的大小或者开关耳机,抬起右手轻轻一按就可以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骨传导耳机中所有的交互按键都集中设置在耳机右主体部上,在主体部侧壁上设有音量调节按键,用于控制耳机音量;在耳机主体部的外端面设置有隐藏式按键,按键功能用于开关机或其他切换功能等。与现有的将按键设置在后挂或耳挂侧壁的骨传导耳机来说,在用户佩戴状态下操作更简单方便。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耳挂组件20的主体部的第一壳体203和/或第二壳体201上设置有通孔,功能按键207设置于通孔内并经通孔外露。此处至少包含三种开孔方案,方案一,第一壳体203上开设有通孔;方案二,第二壳体201上开设有通孔;方案上第一壳体203和第二壳体201上开设有通孔,优选地,两个通孔对称一致。通孔的位置可以在壳体的侧壁或正面等,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通孔设置在第二耳挂组件20的主体部的第一壳体203和/或第二壳体201的侧壁上。此处至少包含三种开孔方案,方案一,第一壳体203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方案二,第二壳体201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方案三,第一壳体203和第二壳体201装配形成筒状结构,在筒状侧壁上开设有通孔,优选地,两个通孔对称一致。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耳挂组件22的主体部228的侧壁上设置有充电单元229,充电单元229与电池组件222连接,用于向电池组件222充电。电池组件可以是锂电池、干电池、铅蓄电池或其他电池。充电单元229与外部电源连接以向电池组件充电。本实施例的骨传导耳机的充电方式可以有多种,可以包括插座充电、金属触点充电、磁吸充电等常见的充电方式,对应的充电单元也可以是多种,如micro USB接口、TYPE-C接口、Lightning接口金属触点、磁体充电接口等。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充电单元229为磁体充电接口。充电时配合磁吸式充电线,通过磁铁自动吸附固定,以此可实现单手插接目的,操作简单、方便,且充电线与磁体充电接口之间的插拔力较强,连接稳定,可保证充电的稳定性。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耳挂组件22和第二耳挂组件20通过连接部件3设置在后挂组件1的两端,支臂227的一端设置有卡止件,后挂组件1的一端设置有与卡止件配合的卡止配合部,将连接部件3套在后挂组件1上,将支臂227的卡止件与后挂组件1的卡止配合部配合连接后,移动连接部件3至支臂227与后挂组件1的连接处以固定两者。连接部件3可以是筒状、圆柱状等常规形状,在此不做限定。优选地,连接部件3为圆柱状。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7所示,每一所述耳挂组件还包括接触面板,第一耳挂组件22还包括第一接触面板226,第二耳挂组件包括第二接触面板206,每一接触面板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如第二接触面板206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2061,多个通气,2061沿圆周方向等间隔依次排布在接触面板206的端面。通气孔206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等。
在接触面板206上设计了一圈均匀的通气孔,且高度略低于接触面板的其他部分。在耳机工作时,通气孔可以将换能单元205产生的多余能量以气体的方式排出耳机主体部外,以免过多能量传递到接触面板边缘引起主体部的振动而产生漏音。通气孔的高度略低于接触面板其他部分,这使得人体与接触面板的接触面可以形成一个以通气孔为中心的密闭空间,有利于通气孔排出的能量以声波振动的方式被人体吸收,减少了耳机的漏音,提高耳机音质。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面板226和第二接触面板206采用软硅胶材料制成。接触面板采用硅胶材料,与耳机主体部壳体之间采用贴胶连接,主体部壳体部分采用硬塑材料。接触面板206采用柔软的硅胶材料,使得换能单元205产生的振动能量尽可能的被硅胶传递到人体内吸收。接触面板与主体部壳体部分采用不同的材料,硬塑的壳体与接触面板产生的共振大大减少,减少了因主体部壳体振动产生的漏音,改善音质,提高美观度。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骨传导扬声器225还包括换能单元和振动阻隔部件224,换能单元设置在振动阻隔部件224上。换能单元是指骨传导振子,用于将声音信号通过接触人体头骨产生振动,从而将声音信号传递到人体听觉神经。振动阻隔部件224用于固定换能单元,可以将换能单元完全至于其中,使得换能单元与接触面板226以及耳机主体部内的其他器件完全隔离。这样设计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将换能单元与其他器件完全隔离,同时也使接触面板226与耳机主体部壳体分离。换能单元产生的能量,除被人体吸收外,全部被振动阻隔部件224吸收,进一步降低了振动的传导。
优选地,上述被振动阻隔部件224采用高阻尼组合物制成,可采用ABS塑料、聚丙烯酸酯、聚氨酯、环氧树脂等高阻尼柔软产品,使得振动吸收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耳机主体部壳体因换能单元振动引起的振动。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支臂21和主体部22的连接方式为卡扣连接或螺钉连接。例如,支臂21的一端与主体部22的连接处设置有一连接部件,主体部22壳体上设置有螺钉开孔,通过螺钉将支臂与主体部固定连接。进一步的,上述连接方式优选为螺钉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后挂组件和/或支臂由钛合金材料制成。钛合金材料强度高,能提供足够的硬度,同时合金材料重量较轻,减轻了耳机整体重量,减轻佩戴者的负担,以便于骨传导耳机的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骨传导耳机,包括第一耳挂组件、第二耳挂组件和后挂组件,所述第一耳挂组件和所述第二耳挂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后挂组件的两端,所述耳挂组件包括支臂和主体部,所述支臂的一端与所述后挂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支臂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池组件以及控制电路组件,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骨传导扬声器;
所述第一耳挂组件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构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耳挂组件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构成第二容置空间;
所述电池组件和所述骨传导扬声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控制电路组件和所述骨传导扬声器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组件进一步包括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用于实现所述控制电路组件的功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单元为功能按键或触摸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耳挂组件的主体部的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耳挂组件的主体部的第二壳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功能按键设置于所述通孔内并经所述通孔外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耳挂组件的主体部的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耳挂组件的主体部的第二壳体的侧壁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挂组件的主体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充电单元,所述充电单元与所述电池组件连接,用于向所述电池组件充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单元为磁体充电接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传导耳机还包括连接部件,所述支臂的一端设置有卡止件,所述后挂组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卡止件配合的卡止配合部,所述连接部件套设在所述卡止件与所述卡止配合部的连接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耳挂组件还包括接触面板,所述接触面板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多个通气孔沿圆周方向等间隔依次排布在所述接触面板的端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板采用软硅胶材料制成。
CN201920479922.3U 2019-04-10 2019-04-10 一种骨传导耳机 Active CN209419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79922.3U CN209419803U (zh) 2019-04-10 2019-04-10 一种骨传导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79922.3U CN209419803U (zh) 2019-04-10 2019-04-10 一种骨传导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19803U true CN209419803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45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79922.3U Active CN209419803U (zh) 2019-04-10 2019-04-10 一种骨传导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1980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3511A (zh) * 2020-05-11 2020-12-29 东莞泉声电子有限公司 骨传导耳机
CN116074681A (zh) * 2023-03-06 2023-05-05 江西斐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式传导耳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3511A (zh) * 2020-05-11 2020-12-29 东莞泉声电子有限公司 骨传导耳机
CN116074681A (zh) * 2023-03-06 2023-05-05 江西斐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式传导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38474A1 (zh) 一种扬声器
CN213213809U (zh) 耳挂结构及具有该耳挂结构的骨导式耳机
CN207968810U (zh) 新型骨传导耳机
CN207968808U (zh) 便携式骨传导耳机
CN209419803U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
CN108391213A (zh) 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
CN206728251U (zh) 骨传导耳罩耳机
CN105940683B (zh) 耳塞套及其助听器及耳机
CN207968812U (zh) 可更换耳塞套的骨传导耳机
CN205610868U (zh) 主动移动式平板低音增强耳机
CN209345401U (zh) 一种智能手机助听装置
US20230091575A1 (en) Audio device with wingtip anchor
KR101759970B1 (ko) 골전도 진동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반지형 통화 장치
CN207968811U (zh) 具有防掉结构的便携式骨传导耳机
CN213213829U (zh) 一种可语音调节音量的耳机
CN112055281B (zh) 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
CN207968813U (zh) 新型骨传导佩戴耳塞
CN207968809U (zh) 耳塞可调节的骨传导耳机
CN208424716U (zh) 骨传导耳机
CN202889579U (zh) 一种尺寸可调节耳机
CN210579113U (zh) 内置蓝牙功能的骨传导耳机
CN209821540U (zh) 一种可调节骨传导耳机位置的眼镜
CN208768262U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
JP2013115799A (ja) 耳掛け型補聴器
CN111988696A (zh) 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