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79418U - 穿墙机 - Google Patents

穿墙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79418U
CN208579418U CN201820821060.3U CN201820821060U CN208579418U CN 208579418 U CN208579418 U CN 208579418U CN 201820821060 U CN201820821060 U CN 201820821060U CN 208579418 U CN208579418 U CN 208579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ehumidification
wind
machine
gu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210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培龙
李军华
李璐
郑小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08210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79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79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79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墙机。穿墙机包括底盘、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及隔板组件,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及隔板组件均设置在底盘上,且通过隔板组件将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隔开,隔板组件具有连通室外和室内的新风引入通道,穿墙机还包括:至少一个除湿装置,除湿装置设置在新风引入通道的新风进风口和/或新风出风口处,以对新风引入通道内的气流进行除湿操作。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穿墙机新风的引入给用户造成不适、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Description

穿墙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穿墙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实现室内与室外的换气,穿墙机具有将室外气流引入室内的新风引入通道。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穿墙机未对室外的气流进行湿度处理,室外气流直接通过新风引入通道进入至室内,给室内用户造成闷热不适感,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墙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穿墙机新风的引入给用户造成不适、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墙机,穿墙机包括底盘、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及隔板组件,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及隔板组件均设置在底盘上,且通过隔板组件将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隔开,隔板组件具有连通室外和室内的新风引入通道,穿墙机还包括:至少一个除湿装置,除湿装置设置在新风引入通道的新风进风口和/或新风出风口处,以对新风引入通道内的气流进行除湿操作。
进一步地,新风进风口设置在隔板组件上,新风出风口设置在穿墙机的前面板上,隔板组件和前面板均可作为安装结构。
进一步地,除湿装置包括:除湿结构;第一导风组件,第一导风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及第一导风结构,第一导风结构设置在安装结构上,至少部分第一风机位于第一导风结构内,以使第一风机正对新风进风口或新风出风口,第一导风结构与除湿结构形成第一风道。
进一步地,除湿装置位于隔板组件的靠近室外换热器的一侧。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组件位于除湿结构与隔板组件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结构具有第一导风进风口和第一导风出风口,除湿结构覆盖第一导风进风口,且第一导风组件在除湿结构上的正投影位于除湿结构内。
进一步地,除湿结构为圆形板状结构,且除湿结构上具有多个通孔,在第一风机的作用下,部分或全部通孔用于气流通过新风进风口。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多个导风板,多个导风板围成第一风道,且至少一个导风板是弧形板且与除湿结构的边缘对齐。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风道的出风侧的挡板,且挡板与部分导风板连接以使第一导风结构的第一导风进风口的进风面积大于第一导风结构的第一导风出风口的出风面积,且第一风机位于第一导风出风口处。
进一步地,除湿装置还包括用于对除湿结构进行加热的加热结构。
进一步地,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二导风组件,位于安装结构与除湿结构之间,第二导风组件包括第二风机及第二导风结构,第二导风结构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导风进风口和第二导风出风口,第二风机设置在第二导风结构内,第二导风结构与除湿结构形成第二风道,且加热结构设置在第二导风出风口处且位于第二风道内,加热结构对进入至第二导风结构内的气流进行加热,完成加热后的气流吹向除湿结构。
进一步地,第二导风结构为筒状结构,筒状结构与隔板组件卡接或者通过紧固件连接,筒状结构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沿筒状结构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导风进风口。
进一步地,第二导风结构在除湿结构上的正投影位于除湿结构内。
进一步地,除湿结构的横截面面积为A,第一导风结构在除湿结构上的正投影面积为A1,第二导风结构在除湿结构上的正投影面积为A2,且满足
进一步地,除湿结构由氯化锂或硅胶制成。
进一步地,除湿装置还包括:驱动结构,设置在底盘或隔板组件上,驱动结构驱动除湿结构绕其自身中心轴线转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穿墙机包括底盘、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隔板组件及至少一个除湿装置。其中,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及隔板组件均设置在底盘上,且通过隔板组件将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隔开,隔板组件具有连通室外和室内的新风引入通道。除湿装置设置在新风引入通道的新风进风口和/或新风出风口处,以对新风引入通道内的气流进行除湿操作。这样,高湿度的气流经过除湿装置的除湿操作后再进入室内,除湿装置能够对新风引入通道内的气流(室外气流)进行除湿,进而提升了室内用户的使用舒适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穿墙机新风的引入给用户造成不适、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穿墙机的实施例一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穿墙机的第一导风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第一导风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穿墙机的第二风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第二风道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图1中的穿墙机的除湿结构与支架装配后的主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底盘;20、室内换热器;30、室外换热器;40、隔板组件;50、除湿装置;51、除湿结构;52、第一导风组件;521、第一风机;522、第一导风结构;53、驱动结构;54、第二导风组件;541、第二风机;542、第二导风结构;542a、第二导风进风口;542b、第二导风出风口;543、加热结构;6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穿墙机新风的引入给用户造成不适、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穿墙机。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穿墙机包括底盘10、室内换热器20、室外换热器30、隔板组件40及至少一个除湿装置50。其中,室内换热器20、室外换热器30及隔板组件40均设置在底盘10上,且通过隔板组件40将室内换热器20和室外换热器30隔开,隔板组件40具有连通室外和室内的新风引入通道。除湿装置50设置在新风引入通道的新风进风口处,以对新风引入通道内的气流进行除湿操作。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高湿度的气流经过除湿装置50的除湿操作后再进入室内,除湿装置50能够对新风引入通道内的气流(室外气流)进行除湿,进而提升了室内用户的使用舒适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穿墙机新风的引入给用户造成不适、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可选地,新风进风口设置在隔板组件40上,新风出风口设置在穿墙机的前面板上,隔板组件40和前面板均可作为安装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除湿装置50安装在隔板组件40上,即除湿装置50设置在新风引入通道的新风进风口处,以对进入至新风引入通道内的室外气流进行除湿操作。这样,上述安装方式使得除湿装置50的安装或者拆卸更加容易、简便,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如图1至图3所示,除湿装置50包括除湿结构51及第一导风组件52。其中,第一导风组件52包括第一风机521及第一导风结构522,第一导风结构522设置在隔板组件40上,至少部分第一风机521位于第一导风结构522内,以使第一风机521正对新风进风口或新风出风口,第一导风结构522与除湿结构51形成第一风道。这样,除湿结构51与第一导风组件52形成第一风道,通过第一风道内的负压将室外气流经由除湿结构51吸入至室内,以对室外气流进行除湿。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加工。
具体地,当穿墙机进行换新风时,室外气流在第一风机521的作用下经由除湿结构51后进入至第一导风结构522内,之后通过新风进风口进入至室内,其中,除湿结构51能够对经由其的室外气流进行除湿操作,以降低进入室内气流的湿度,提升室内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除湿装置50位于隔板组件40的靠近室外换热器30的一侧。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对除湿装置50的维护或者维修更加容易、方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维护或维修耗时。
需要说明的是,除湿装置50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此。可选地,除湿装置50位于隔板组件40的靠近室内换热器20的一侧。这样,上述安装位置能够对除湿装置50进行保护,防止除湿装置50发生结构破损而影响正常除湿操作,提升除湿装置50的工作可靠性。
如图1所示,第一导风组件52位于除湿结构51与隔板组件40之间。这样,上述设置保证第一导风组件52、除湿结构51及隔板组件40之间能够形成第一风道,保证第一风道内为负压状态,以使室外气流能够进入至第一风道内,以保证除湿装置50的正常运行,提升除湿装置50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结构522具有第一导风进风口和第一导风出风口,除湿结构51覆盖第一导风进风口,且第一导风组件52在除湿结构51上的正投影位于除湿结构51内。其中,第一导风出风口与新风进风口连通。这样,上述设置保证从室外进入的气流均能够穿过除湿结构51,在除湿结构51上完成除湿后才能够进入室内,进而提升除湿装置50的除湿效率及提升除湿效果。同时,上述设置保证第一风道内具有一定的负压,以使第一导风组件52能够正常运行。
如图1和图6所示,除湿结构51为圆形板状结构,且除湿结构51上具有多个通孔,在第一风机521的作用下,部分或全部通孔用于气流通过新风进风口。这样,在穿墙机换新风的过程中,室外气流通过多个通孔进入至新风进风口内。在上述过程中,通孔的孔壁对室外气流进行除湿,以降低进入至新风进风口内气流的湿度。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加工。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导风结构522包括顺次连接的多个导风板,多个导风板围成第一风道,且至少一个导风板是弧形板且与除湿结构51的边缘对齐。这样,上述设置保证第一导风结构522能够与除湿结构51形成具有负压的第一风道,保证除湿装置50的除湿可靠性。此外,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导风结构522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风道的出风侧的挡板,且挡板与部分导风板连接以使第一导风结构522的第一导风进风口的进风面积大于第一导风结构522的第一导风出风口的出风面积,且第一风机521位于第一导风出风口处。这样,进入至第一风道内的气流能够在第一风道内进行涡流,以对室外气流进行进一步的除湿操作,进而降低室外气流的湿度,使得进入至室内的气流湿度满足用户要求。
如图4和图5所示,除湿装置50还包括用于对除湿结构51进行加热的加热结构543。这样,加热结构543能够对除湿结构51进行烘干操作,实现除湿结构51的循环利用,保证经由除湿结构51的室外气流均能够被除湿,提升除湿装置50的除湿效率及除湿效果。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除湿装置50还包括第二导风组件54。其中,第二导风组件54位于安装结构与除湿结构51之间,第二导风组件54包括第二风机541及第二导风结构542,第二导风结构542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导风进风口542a和第二导风出风口542b,第二风机541设置在第二导风结构542内,第二导风结构542与除湿结构51形成第二风道,且加热结构543设置在第二导风出风口542b处且位于第二风道内,加热结构543对进入至第二导风结构542内的气流进行加热,完成加热后的气流吹向除湿结构51。这样,第二导风结构542与除湿结构51形成第二风道,通过第二风道内的负压将室外气流吸入至第二导风结构542内,第二导风结构542内的气流经过加热结构543的加热后吹向除湿结构51,以对除湿结构51上水分进行烘干,以防止除湿结构51上的水汽饱和,使得除湿结构51重新具备吸湿的能力,实现除湿结构51的循环利用。
具体地,当穿墙机进行换新风时,室外气流在第一风机521的作用下经由除湿结构51后进入至第一导风结构522内,之后通过新风进风口进入至室内,以实现穿墙机的换新风操作。同时,第二风机541将室外气流吸入至第二导风结构542内,经过加热结构543加热后的气流吹向除湿结构51,以对除湿结构51进行烘干,实现除湿结构51的循环利用。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结构543与除湿结构51之间的距离较小,以免发生热风损失。
可选地,加热结构543为电加热盘。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结构543的类型不限于此。可选地,加热结构543为冷凝器。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导风结构542为筒状结构,筒状结构与隔板组件40通过紧固件连接,筒状结构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沿筒状结构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导风进风口542a。这样,第二导风结构542与隔板组件40的上述连接方式使得二者的安装或者拆卸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具体地,在第二风机541的作用下,室外气流通过第二导风进风口542a进入至第二导风结构542内,之后从第二导风出风口542b吹出并吹向除湿结构51。在上述过程中,室外气流被设置在第二导风出风口542b处的加热结构543加热并形成热风,以对除湿结构51进行烘干。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风结构542与隔板组件40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二导风结构542与隔板组件40卡接。这样,上述连接方式使得第二导风结构542与隔板组件40的安装或者拆卸更加容易、方便,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穿墙机的加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风结构542在除湿结构51上的正投影位于除湿结构51内。这样,上述设置保证第二导风结构542与除湿结构51之间能够形成具有一定负压的第二风道,使得第二导风组件54能够正常运行,实现对除湿结构51的烘干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除湿结构51的横截面面积为A,第一导风结构522在除湿结构51上的正投影面积为A1,第二导风结构542在除湿结构51上的正投影面积为A2,且满足具体地,在使用除湿装置50过程中,除湿结构51上约有四分之三的表面积用于除湿,同时,约有四分之一的表面积被加热结构543烘干。这样,上述设置不仅能够提升除湿结构51的除湿效率,还防止除湿结构51上的水汽饱和而不能够继续除湿,保证除湿装置50的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除湿结构51由氯化锂或硅胶制成。氯化锂或硅胶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进而提升除湿结构51的除湿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除湿结构51采用的材质不限于此。可选地,除湿结构51由棉或麻材料制成。这样,一方面,棉或麻材质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能够对通过除湿结构51的气流进行较好的除湿;另一方面,由棉或麻材料制成的除湿结构51的生产成本较低,降低了除湿装置50的加工成本。
如图1所示,除湿装置50还包括驱动结构53。其中,驱动结构53设置在底盘10或隔板组件40上,驱动结构53驱动除湿结构51绕其自身中心轴线转动。这样,在使用除湿装置50进行除湿过程中,驱动结构53驱动除湿结构51转动,以使通过除湿结构51的室外气流较为均匀。同时,加热结构543对除湿结构51进行烘干,进而保证除湿结构51整体的除湿效果较为稳定。
具体地,除湿装置50还包括支架60,通过支架60将除湿结构51固定在底盘10上。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结构53包括电机和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皮带。其中,皮带绕设在除湿结构51外,电机通过皮带带动除湿结构51进行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除湿结构51上具有吸湿区和再生区。其中,除湿结构51与第一导风组件52形成第一风道的部分为吸湿区,除湿结构51与第二导风组件54形成第二风道的部分为再生区。除湿结构51在第一风道内吸收气流中的水汽,水汽在除湿结构51的吸湿区被除湿,完成除湿后的室外气流通过新风进风口进入至室内。同时,第二风道对除湿结构51的再生区进行烘干,使得水分饱和的除湿结构51经加热再生,重新投入吸湿,实现循环除湿。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的穿墙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除湿装置50的设置位置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除湿装置设置在新风引入通道的新风出风口处,以对新风引入通道内的气流进行除湿操作。这样,高湿度的气流经过除湿装置的除湿操作后再进入室内,除湿装置能够对从新风出风口排出的气流(室外气流)进行除湿,进而提升了室内用户的使用舒适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穿墙机新风的引入给用户造成不适、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的穿墙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除湿装置50的设置位置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穿墙机包括两个除湿装置,其中一个除湿装置设置在新风引入通道的新风进风口处,另一个除湿装置设置在新风引入通道的新风出风口处,两个除湿装置共同作用,以对新风引入通道内的气流进行除湿操作。这样,高湿度的气流经过除湿装置的除湿操作后再进入室内,除湿装置能够对进入新风进风口的气流和从新风出风口排出的气流进行除湿,进而提升了室内用户的使用舒适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穿墙机新风的引入给用户造成不适、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高湿度的气流经过除湿装置的除湿操作后再进入室内,除湿装置能够对新风引入通道内的气流(室外气流)进行除湿,进而提升了室内用户的使用舒适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穿墙机新风的引入给用户造成不适、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穿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墙机包括底盘(10)、室内换热器(20)、室外换热器(30)及隔板组件(40),所述室内换热器(20)、所述室外换热器(30)及所述隔板组件(40)均设置在所述底盘(10)上,且通过所述隔板组件(40)将所述室内换热器(20)和所述室外换热器(30)隔开,所述隔板组件(40)具有连通室外和室内的新风引入通道,所述穿墙机还包括:
至少一个除湿装置(50),所述除湿装置(50)设置在所述新风引入通道的新风进风口和/或新风出风口处,以对所述新风引入通道内的气流进行除湿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口设置在所述隔板组件(40)上,所述新风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穿墙机的前面板上,所述隔板组件(40)和所述前面板均可作为安装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50)包括:
除湿结构(51);
第一导风组件(52),所述第一导风组件(52)包括第一风机(521)及第一导风结构(522),所述第一导风结构(522)设置在所述安装结构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风机(521)位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522)内,以使所述第一风机(521)正对所述新风进风口或所述新风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结构(522)与所述除湿结构(51)形成第一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50)位于所述隔板组件(40)的靠近所述室外换热器(30)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组件(52)位于所述除湿结构(51)与所述隔板组件(4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522)具有第一导风进风口和第一导风出风口,所述除湿结构(51)覆盖所述第一导风进风口,且所述第一导风组件(52)在所述除湿结构(5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除湿结构(51)内。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结构(51)为圆形板状结构,且所述除湿结构(51)上具有多个通孔,在所述第一风机(521)的作用下,部分或全部所述通孔用于所述气流通过新风进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522)包括顺次连接的多个导风板,多个所述导风板围成所述第一风道,且至少一个所述导风板是弧形板且与所述除湿结构(51)的边缘对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52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侧的挡板,且所述挡板与部分所述导风板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导风结构(522)的第一导风进风口的进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522)的第一导风出风口的出风面积,且所述第一风机(521)位于所述第一导风出风口处。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50)还包括用于对所述除湿结构(51)进行加热的加热结构(54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穿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50)还包括:
第二导风组件(54),位于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除湿结构(51)之间,所述第二导风组件(54)包括第二风机(541)及第二导风结构(542),所述第二导风结构(542)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导风进风口(542a)和第二导风出风口(542b),所述第二风机(541)设置在所述第二导风结构(542)内,所述第二导风结构(542)与所述除湿结构(51)形成第二风道,且所述加热结构(543)设置在所述第二导风出风口(542b)处且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加热结构(543)对进入至所述第二导风结构(542)内的气流进行加热,完成加热后的气流吹向所述除湿结构(5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穿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结构(542)为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与所述隔板组件(40)卡接或者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筒状结构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筒状结构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二导风进风口(542a)。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穿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结构(542)在所述除湿结构(5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除湿结构(51)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穿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结构(51)的横截面面积为A,所述第一导风结构(522)在所述除湿结构(51)上的正投影面积为A1,所述第二导风结构(542)在所述除湿结构(51)上的正投影面积为A2,且满足
15.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结构(51)由氯化锂或硅胶制成。
16.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50)还包括:
驱动结构(53),设置在所述底盘(10)或所述隔板组件(40)上,所述驱动结构(53)驱动所述除湿结构(51)绕其自身中心轴线转动。
CN201820821060.3U 2018-05-29 2018-05-29 穿墙机 Active CN208579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21060.3U CN208579418U (zh) 2018-05-29 2018-05-29 穿墙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21060.3U CN208579418U (zh) 2018-05-29 2018-05-29 穿墙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79418U true CN208579418U (zh) 2019-03-05

Family

ID=65507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21060.3U Active CN208579418U (zh) 2018-05-29 2018-05-29 穿墙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794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3971A (zh) * 2018-05-29 2018-08-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穿墙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3971A (zh) * 2018-05-29 2018-08-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穿墙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43971A (zh) 穿墙机
CN21024176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4513599U (zh) 一种顶部出风的双风机除湿机
CN104713165B (zh) 除湿器
WO2017078354A1 (ko) 제습기
CN204176858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0410590C (zh) 加湿器
CN103261803A (zh) 浴室干燥机
EP2159500A1 (en) Dehumidifier
CN208579418U (zh) 穿墙机
JP2004101072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6287946B (zh) 引流式柜式空调及混风方法
JP7150822B2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109340908A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209459054U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KR101884650B1 (ko) 농수산물 건조장치
WO2022183905A1 (zh) 混合出风结构和空调器
ITTO20000564A1 (it) Dispositivo umidificatore e condizionatore d'aria comprendente tale dispositivo.
CN206377750U (zh) 空调机组及其室内机
CN214841206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601005U (zh) 一种空间布局合理的新风装置
JP6442862B2 (ja) 送風装置
JP2004347282A (ja) 空気調和機
CN205065947U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防凝露结构
JP5952498B2 (ja) ミストサウ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