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78033U - 一种连接结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结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78033U
CN208578033U CN201820534216.XU CN201820534216U CN208578033U CN 208578033 U CN208578033 U CN 208578033U CN 201820534216 U CN201820534216 U CN 201820534216U CN 208578033 U CN208578033 U CN 208578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ed
rotary joint
inserted link
collet chuck
connection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3421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兆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zhou Zhaodi Assembl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Zhejiang Trill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Zhejiang Trillion filed Critical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Zhejiang Trillion
Priority to CN20182053421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78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78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78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结构件,包括:第一旋接头;第二旋接头;旋接件、与第一旋接头相旋接且具有中心通孔;插杆、具有旋接第二旋接头的第一端部和贯穿中心通孔后轴向伸入第一旋接头内的第二端部;筒夹、内置于第一旋接头中并与插杆的第二端部相卡接;以及弹性体,其内置于第一旋接头中并向旋接件方向抵接筒夹;其中,插杆的中间段开设有至少一条螺旋槽,旋接件的内壁面沿周向开设至少一凹槽,当插杆的第二端部与筒夹相卡接时,凹槽和螺旋槽相连通。在施工过程中,可通过往相连通的螺旋槽和凹槽中注入固化剂以提高插杆和旋接件之间的粘接力,从而提高两个待连接物体之间的轴向抗压或抗拔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结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设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结构件。
背景技术
连接件是桩基工程中桩与桩之间、装配式住宅中墙与墙之间、墙与楼板之间等常用的安装施工结构件,连接件自身的结构强度和连接强度关系到两个被连接物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又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4947658B)公开了一种弹卡式连接件,其包括大螺母套筒、小螺母套筒、连接件以及插杆,前述大螺母套筒与连接件以螺纹方式连接,其中连接件在容置于大螺母套筒的一侧环形阵列有多个弯折弹片,且所述的弯折弹片与大螺母套筒的内侧壁之间具有大于0°的夹角;所述插杆的一侧与小螺母套筒螺纹连接,另一侧在其外周面上开设有环槽,且所述环槽在远离所述小螺母套筒的一侧槽面设置为挡面,用于对卡接于该环槽的弯折弹片进行限位;其中,弯折弹片包括弹片本体,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弹片本体远离所述连接件一端的弯折部;所述弹片本体一侧端面与所述连接件中的内侧壁齐平,另一侧端面与所述连接件的外侧壁之间留有一定间隙。
上述结构的弹卡式连接件中,由于插杆的另一侧在其外周面上开设环槽,并将环槽在远离小螺母套筒的一侧槽面设置为抵挡弯折弹片的挡面,因此,该弹卡式连接件能够承受较大的轴向拉拔力。但是,由于插杆在开设有环槽位置处的外径自远离小螺母套筒的方向逐渐减小,因此,当该弹卡式连接件在承受较大的的压力时,弯折弹片会向远离挡面的方向轴向移动,这就会造成两个被连接体之间的连接强度或稳定性欠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连接件在承受轴向拉力或压力时,旋接件相对于插杆会发生轴向移动而影响两个被连接物体间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用连接结构件,具有如下特征,包括:
第一旋接头;
第二旋接头;
旋接件、与第一旋接头相旋接且具有中心通孔;
插杆、具有旋接第二旋接头的第一端部和贯穿中心通孔后轴向伸入第一旋接头内的第二端部;
筒夹、内置于第一旋接头中并与插杆的第二端部相卡接;以及
弹性体,其内置于第一旋接头中并向旋接件方向抵接筒夹;
其中,插杆的中间段开设有至少一条螺旋槽,旋接件的内壁面开设至少一凹槽,当插杆的第二端部与筒夹相卡接时,凹槽和螺旋槽相连通。
进一步的,上述的连接结构件中,还具有如下特征:插杆的第二端部包含第一变径段和第二变径段;第一变径段位于中间段和第二变径段之间,在由第二旋接头至第一旋接头的轴向方向上,第一变径段的直径逐渐增大,第二变径段的直径依次减小;
其中,第一变径段为阶梯轴段;
第一变径段包含多个圆锥段和多个圆柱段,且圆锥段和圆柱段交替排列。
第二变径段的外圆周面和第二端部的端面之间圆弧过渡。
进一步的,上述的连接结构件中,还具有如下特征:插杆的第一端部为外螺纹端,所述第二旋接头开设有匹配该外螺纹端的内螺纹孔;
旋接件为空心螺栓,且第一旋接头开设有匹配该旋接件。
进一步的,上述的连接结构件中,还具有如下特征:插杆的中间段于靠近第一端部的轴段上配置扭矩施加部;
其中,扭矩施加部具有至少一平直面,或者,扭矩施加部为齿轮段。
进一步的,上述的连接结构件中,还具有如下特征:筒夹包含一体结构的环形板和环形夹持体;
其中,环形板与弹性体相抵接,环形夹持体具有至少两个环绕筒夹中轴线间隔设置的夹爪,且环形板的外直径大于环形夹持体的外直径。
进一步的,上述的连接结构件中,还具有如下特征:夹爪具有:
爪部;和
衔接爪部与环形板的弹性连接片;
其中,弹性连接片由环形板的内边沿向旋接件方向延伸而出。
进一步的,上述的连接结构件中,还具有如下特征:爪部具有朝向筒夹中轴线设置的齿形夹持面,且爪部的端面与齿形夹持面之间圆弧面过渡或锥形面过渡。
进一步的,上述的连接结构件中,还具有如下特征:旋接件具有靠近筒夹的第一端部和远离筒夹的第二端部;
其中,旋接件的中心通孔于第一端部位置扩大形成能容纳爪部的定位腔;
旋接件的第二端部配置有扭矩施加部,扭矩施加部为内正多边形孔或外正多边形棱柱段或齿轮段;
爪部具有背对齿形夹持面且与端面相连的锥形面或圆弧面。
进一步的,上述的连接结构件中,还具有如下特征:筒夹与弹性体为一体结构;
其中,弹性体具有至少两个绕中轴线间隔设置的弹性薄片,弹性薄片由环形板的外边沿向远离旋接件的方向延伸而出;
在由第二旋接头至第一旋接头的轴向方向上,各弹性薄片向筒夹的轴心线靠拢。
进一步的,上述的连接结构件中,还具有如下特征:旋接件的内壁面沿轴向间隔开设至少两条凹槽,凹槽的槽深等于或小于槽宽。
进一步的,上述的连接结构件中,还具有如下特征:插杆的中间段开设有至少两条相交叉连通的螺旋槽或至少两条相平行的螺旋槽。
进一步的,上述的连接结构件中,还具有如下特征:弹性体为弹簧或弹性垫圈,弹性体的最小内孔径大于插杆上第二端部的最大直径。
进一步的,上述的连接结构件中,还具有如下特征:插杆的第二端部呈卵形,或者,插杆的第二端部呈水滴形,或者,插杆的第二端部为球头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结构件中,插杆的一端与第二旋接头旋接固定,并且,插杆的另一端与筒夹相卡接,且与第一旋接头旋接固定的旋接件将筒夹封堵在第一旋接头中,另外,插杆的中间段开设有至少一条螺旋槽,旋接件的内壁面沿周向开设至少一凹槽,当插杆的第二端部与筒夹相卡接时,凹槽和螺旋槽相连通。通过在相连通的螺旋槽和凹槽内灌注环氧树脂或水泥浆等液态固化剂,凝固后的固化剂因较好的粘接效果能够提高连接插杆和旋接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避免连接结构件在承受轴向拉力或压力时造成旋接件相对于插杆发生轴向位移的问题,进而保证两个被连接物体间的连接强度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连接结构件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连接结构件的装配完成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连接结构件的爆炸分解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第一刚性棒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第一旋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第二刚性棒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中第二旋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一中旋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一中插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一中筒夹与弹性体的一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二中连接结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三中连接结构件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中:
100、连接结构件;
1、第一旋接头;11、第一内环形挡块;12、扭矩施加部;13、内螺纹孔;
2、第二旋接头;21、第二内环形挡块;22、扭矩施加部;23、内螺纹孔;
3、旋接件;31、中心通孔;32、凹槽;33、定位腔;34、扭矩施加部;
4、插杆;41、第一端部;42、第二端部;421、第一变径段;422、第二变径段;422a、圆弧;43、中间段;44、螺旋槽;45、扭矩施加部;
5、筒夹;51、环形板;52、环形夹持体;521、爪部;522、弹性连接片;521a、齿形夹持面;521b、端面;521c、锥形面;521d、圆弧面;
6、弹性体;61、弹性薄片;
7、第一刚性棒材;71、第一膨大端;
8、第二刚性棒材;81、第二膨大端;
200、连接结构件;
300、连接结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件100用于对接两个建筑类预制结构件(如桩和桩之间、墙与墙之间、桩与柱之间、或墙与楼板之间等)中轴向相互对齐或尽量对齐的刚性棒材(如钢筋、钢棒或满足刚度、强度要求的任何一种条状物即可)。具体的,连接结构件100包括:第一旋接头1、第二旋接头2、旋接件3、插杆4、筒夹5以及弹性体6。
如图1、图4以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刚性棒材7埋设在图中未显示的第一预制件之中,第一旋接头1位于第一刚性棒材7的一端部且同样可埋设于第一预制件之中。具体的,第一旋接头1可活动地轴向套装在第一刚性棒材7上,第一刚性棒材7具有第一膨大端71。第一旋接头1具有第一内环形挡块11,第一内环形挡块11的内直径D1小于第一膨大端71的最大外直径D2。此外,第一旋接头1的尾部设有便于旋拧的扭矩施加部12。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结构件中,第一旋接头1与第一刚性棒材7还可以是一体结构,即第一旋接头1由第一刚性棒材7的端部镦粗后加工螺纹孔形成。
如图1、图6以及图7所示,第二刚性棒材8埋设在图中未显示的第二预制件之中,第二旋接头2位于第二刚性棒材8的一端部且同样可埋设于第一预制件之中,本实施例中,第二旋接头2与第一旋接头1轴向对齐。具体的,第二旋接头2可活动地轴向套装在第二刚性棒材8上,第二刚性棒材8具有第二膨大端81,第二旋接头2具有第二内环形挡块21,第二内环形挡块21的内直径D3小于第二膨大端81的最大外直径D4。此外,第二旋接头2的尾部都有便于旋拧的扭矩施加部22。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结构件中,第二旋接头2与第二刚性棒材8还可以是一体结构,即第二旋接头2由第二刚性棒材8的端部镦粗后加工螺纹孔形成。本实施例中,第一刚性棒材7和第二刚性棒材8即指代本实用新型中的被连接物体。且第一刚性棒材7和第二刚性棒材8可以是钢筋、钢棒或任意一种满足强度、刚度要求的长条状物体。
如图1、图5以及图8所示,具有中心通孔31的旋接件3与第一旋接头1相旋接。具体的,旋接件3优选为空心螺栓,且第一旋接头1开设有匹配该旋接件3的内螺纹孔13。旋接件3与第一旋接头1相旋接能够保证相互间的连接强度。较为关键的是,旋接件3的内壁面沿轴向间隔开设两条或两条以上凹槽32,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结构件中,旋接件3的内壁面开设至少一条凹槽32,且为了较好发挥固化剂的粘接效果以能够提高连接插杆4和旋接件3之间的连接强度,凹槽32的槽深等于或小于槽宽。
如图3和图8所示,旋接件3具有靠近筒夹5的第一端部和远离筒夹5的第二端部。其中,旋接件3的中心通孔31于第一端部位置扩大形成一定位腔33;为了便于旋拧旋接件3以连接第一旋接头1,旋接件3的第二端部配置有扭矩施加部34,本实施例中,扭矩施加部34为内正多边形孔或外正多边形棱柱段或齿轮段。
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插杆4具有旋接第二旋接头2的第一端部41和贯穿中心通孔31后轴向伸入第一旋接头1内的第二端部42。具体的,插杆4的第一端部41为外螺纹端,第二旋接头2开设有匹配该外螺纹端的内螺纹孔23,第二旋接头2与插杆4的第一端部41旋接能够保证第二旋接头2与插杆4的连接强度。
如图2、图8以及图9所示,插杆4的中间段43开设有至少一条螺旋槽44,当插杆4的第二端部42与筒夹5相卡接时,凹槽32和螺旋槽44相连通,这样使得从螺旋槽44灌入的液态的固化剂(环氧树脂、水泥浆等)同样能够填充至凹槽32内,固化后的固化剂因较好的粘接效果能够提高插杆4和旋接件3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避免连接结构件100在承受轴向拉力或压力时造成旋接件3相对于插杆4发生轴向位移的问题,进而保证两个被连接物体间的连接强度和可靠性。当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结构件中,插杆4的中间段开设有至少两条相交叉连通的螺旋槽44(即各螺旋槽44的螺旋方向和/或螺旋角不同)或至少两条相平行的螺旋槽44。
如图9所示,插杆4的第二端部42包含第一变径段421和第二变径段422;第一变径段421位于中间段43和第二变径段422之间,在由第二旋接头2至第一旋接头1的轴向方向上,第一变径段421的直径逐渐增大,第二变径段422的直径依次减小。
本实施例中,第一变径段421为阶梯轴段,筒夹5的夹持部位与第一变径段421相卡接。更为优选的,第一变径段421包含多个圆锥段和多个圆柱段,且圆锥段和圆柱段交替排列,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提高连接结构件在承受轴向拉拔力时插杆4和筒夹4的抗拔强度。
此外,为了保证插杆4的第二端部42顺利贯穿筒夹5,第二变径段422的外圆周面和第二端部42的端面之间由圆弧422a或锥形面过渡。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结构件100中,插杆4的第二端部42呈卵形,或者,插杆4的第二端部42呈水滴形。插杆4的第二端部42更或者是球头端。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旋拧插杆4,插杆4的中间段43于靠近第一端部41的轴段上配置扭矩施加部45。具体的,扭矩施加部45具有至少一平直面,如扭矩施加部45可优选为正多边形棱柱段。扭矩施加部45的外接圆直径大于第一端部41的最大直径和/或第二端部42的最大直径。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结构件中,扭矩施加部45还可以是齿轮段。
如图2、图9以及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筒夹5内置于第一旋接头1中并与插杆4的第二端部42相卡接。具体的,筒夹5包含一体结构的环形板51和环形夹持体52,且环形板51的外直径大于环形夹持体52的外直径;在组装连接结构件100过程中,环形板51靠近第一刚性棒材7放置,即使得环形夹持体52背对第一刚性棒材7。
如图1和图10所示,较为详细的,环形板51与弹性体6相抵接,环形夹持体52具有至少两个环绕筒夹5中轴线间隔设置的夹爪。夹爪包含爪部521和弹性连接片522,弹性连接片522衔接爪部521与环形板51,具体的,弹性连接片522由环形板51的内边沿向旋接件3方向延伸而出。并且,在由第一旋接头1至第二旋接头2的轴向方向上,各爪部521向筒夹5的中轴线方向逐渐靠近。此外,爪部521的外壁面与弹性连接片522的外壁面相连,且为保证夹持强度,爪部521的壁厚大于弹性连接片522的厚度。
如图1、图9以及图10所示,当插杆4的第二变径段422沿轴向进入环形夹持体52部分时,环形夹持体52沿径向向外撑开;当插杆4的第一变径段421沿轴向进入环形夹持体52部分时,环形夹持体52沿径向向内收拢直至稳定夹持第一变径段421。
如图2、图8以及图10所示,旋接件3的定位腔33能容纳爪部521。爪部521具有朝向筒夹5中轴线设置的齿形夹持面521a和背对齿形夹持面521a且与端面521b相连的锥形面521c(可由圆弧面替代)。其中,齿形夹持面521a的夹齿沿筒夹5的轴向依次排列,齿形夹持面521a能够提高环形夹持体52的夹持强度,提高插杆4的抗拔效果。此外,爪部521的端面521b与齿形夹持面521a之间圆弧面521d(可由锥形面替代)过渡,这样能够便于插杆4的第二端部42顺利贯穿爪部521。
如图2和图10所示,弹性体6内置于第一旋接头1中并向旋接件3方向抵接筒夹5。本实施例中,筒夹5与弹性体6为一体结构,其中,弹性体6具有至少两个绕中轴线间隔设置的弹性薄片61,并且,弹性薄片61由环形板51的外边沿向远离旋接件3的方向延伸而出。本实施例中,在由第二旋接头2至第一旋接头1的轴向方向上,各弹性薄片61向筒夹5的轴心线靠拢,当弹性体6受轴向压力时,各弹性薄片61向筒夹5的轴心线进一步靠拢,从而可压缩弹性体6的轴向长度尺寸。
如图1、图4以及图10所示,为了防止第一刚性棒材7的第一膨大端71阻碍弹性体6的装配,在尺寸设计时,保证弹性体6的最小内径D5大于第一膨大端71的最大外直径D2,这就能够使得第一刚性棒材7的第一膨大端71能够轴向伸入弹性薄片61合围形成的空间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如图11所示,相对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件200还具有这样的结构:弹性体6为弹簧,且弹性体6的最小内孔径大于插杆4上第二端部的最大直径,这就能够防止插杆4下端部在与筒夹5卡接装配过程中因轴向插入深度不够而导致卡接不可靠。
相对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件200中,将弹性体6和筒夹5做成分体结构可方便分开加工,从而能够降低制造工艺难度并降低制造成本。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二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如图12所示,相对于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件300还具有这样的结构:弹性体6为由塑胶或橡胶制成的圆环状弹性垫圈,且弹性体6的最小内孔径大于插杆4上第二端部的最大直径,这就能够防止插杆4下端部在与筒夹5卡接装配过程中因轴向插入深度不够而导致卡接不可靠。
相对于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件300通过使用橡胶或塑胶支撑的弹性垫圈替代金属弹簧制成的弹性体,能够减低材料成本。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具体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或等同替换,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结构件,包括第一旋接头和第二旋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旋接件、与第一旋接头相旋接且具有中心通孔;
插杆、具有旋接第二旋接头的第一端部和贯穿中心通孔后轴向伸入第一旋接头内的第二端部;
筒夹、内置于第一旋接头中并与插杆的第二端部相卡接;以及
弹性体,其内置于第一旋接头中并向旋接件方向抵接筒夹;
其中,插杆的中间段开设有至少一条螺旋槽,旋接件的内壁面开设至少一凹槽,当插杆的第二端部与筒夹相卡接时,凹槽和螺旋槽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插杆的第二端部包含第一变径段和第二变径段;第一变径段位于中间段和第二变径段之间,在由第二旋接头至第一旋接头的轴向方向上,第一变径段的直径逐渐增大,第二变径段的直径依次减小;
其中,第一变径段为阶梯轴段;
第一变径段包含多个圆锥段和多个圆柱段,且圆锥段和圆柱段交替排列;
第二变径段的外圆周面和第二端部的端面之间圆弧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插杆的第一端部为外螺纹端,第二旋接头开设有匹配该外螺纹端的内螺纹孔;
旋接件为空心螺栓,且第一旋接头开设有匹配该旋接件的内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插杆的中间段于靠近第一端部的轴段上配置扭矩施加部;
其中,扭矩施加部具有至少一平直面,或者,扭矩施加部为齿轮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件,其特征在于,筒夹包含一体结构的环形板和环形夹持体;
其中,环形板与弹性体相抵接,环形夹持体具有至少两个环绕筒夹中轴线间隔设置的夹爪,且环形板的外直径大于环形夹持体的外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夹爪具有:
爪部;和
衔接爪部与环形板的弹性连接片;
其中,弹性连接片由环形板的内边沿向旋接件方向延伸而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结构件,其特征在于,爪部具有朝向筒夹中轴线设置的齿形夹持面,爪部的端面与齿形夹持面之间圆弧面过渡或锥形面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旋接件具有靠近筒夹的第一端部和远离筒夹的第二端部;
其中,旋接件的中心通孔于第一端部位置扩大形成能容纳爪部的定位腔;
旋接件的第二端部配置有扭矩施加部,扭矩施加部为内正多边形孔或外正多边形棱柱段或齿轮段;
爪部具有背对齿形夹持面且与端面相连的锥形面或圆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件,其特征在于,筒夹与弹性体为一体结构;
其中,弹性体具有至少两个绕中轴线间隔设置的弹性薄片,弹性薄片由环形板的外边沿向远离旋接件的方向延伸而出;
在由第二旋接头至第一旋接头的轴向方向上,各弹性薄片向筒夹的轴心线靠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旋接件的内壁面沿轴向间隔开设至少两条凹槽,凹槽的槽深等于或小于槽宽;
弹性体为弹簧或弹性垫圈,弹性体的最小内孔径大于插杆上第二端部的最大直径;
插杆的中间段开设有至少两条相交叉连通的螺旋槽或至少两条相平行的螺旋槽;
插杆的第二端部为球头端。
CN201820534216.XU 2018-04-16 2018-04-16 一种连接结构件 Active CN208578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34216.XU CN208578033U (zh) 2018-04-16 2018-04-16 一种连接结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34216.XU CN208578033U (zh) 2018-04-16 2018-04-16 一种连接结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78033U true CN208578033U (zh) 2019-03-05

Family

ID=65504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34216.XU Active CN208578033U (zh) 2018-04-16 2018-04-16 一种连接结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780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9715A (zh) * 2019-07-12 2019-11-05 周世宇 一种螺纹钢半灌浆套筒接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9715A (zh) * 2019-07-12 2019-11-05 周世宇 一种螺纹钢半灌浆套筒接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42407A (en) Expandable screw anchoring devices
CN110388002A (zh) 一种连接结构件
CA2573555A1 (en) Sucker rod connection with improved fatigue resistance, formed by applying diametrical interference to reduce axial interference
CN208578033U (zh) 一种连接结构件
CN208578173U (zh) 一种连接结构件
CN206512927U (zh) 灌浆套筒和钢筋的连接结构
CN205362731U (zh) 圆套筒用薄壁套夹具
CN204436996U (zh) 一种防水型铆钉
CN110388361A (zh) 一种连接结构件
CN205742974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扣件
CN211082502U (zh) 一种膨胀螺栓
CN211421612U (zh) 一种钢筋笼对接连接结构
CN208169288U (zh) 一种连接结构件
CN110387881A (zh) 一种连接结构件
KR102419254B1 (ko) 건축용 앵커
CN210827433U (zh) 连接组件及预制构件组合
CN204781351U (zh) 一体式螺母连接件
CN214117255U (zh) 一种钢筋连接用全灌浆套筒
CN213929079U (zh) 高稳定性螺栓连接组件
CN208650401U (zh) 一种建筑类连接结构件
CN106015234A (zh) 一种用于水泥墙体的膨胀螺钉
CN208792488U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框架的连接器及其装配式建筑
CN105937537A (zh) 一种木制品用固定螺栓
CN112081099A (zh) 连接组件及预制构件组合
CN210507435U (zh) 一种连接套、锚杆连接结构及其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3

Address after: 313013 building 3, No. 19 Road, Lianshi Town, Nanxun District,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zhou Zhaodi Assembl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801 room 2549, No.9, office building 1, Meishan saltern, Beilun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ZHAOZHU BUILDING MATE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