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62501U - 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62501U
CN208562501U CN201821180779.XU CN201821180779U CN208562501U CN 208562501 U CN208562501 U CN 208562501U CN 201821180779 U CN201821180779 U CN 201821180779U CN 208562501 U CN208562501 U CN 208562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magnetic body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graphite
induction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8077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利乐
刘颖
马幼平
高原
罗飞
张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118077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62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62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6250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duction Rolling/Reduction Stand/Operation Of Reduction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包括:支架、驱动机构、固体渗碳体、固定装置和加热装置;安装在支架上的轧辊能够绕轧辊轴线转动;驱动机构能够驱动轧辊转动;通过固定装置能够将固体渗碳体设置在轧辊辊面上,固体渗碳体与轧辊辊面相接触,轧辊辊面与固体渗碳体能够发生相对滑动;轧辊通过支架能够可转动的设置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内,轧辊转动时能够切割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磁感线。本实用新型以渗碳机理为出发点,可对轧辊工作表面进行渗碳,使轧辊辊面反复生长出具有一定硬度和厚度的碳铬化合物,可对轧辊辊面进行修复,可提高轧辊工作表面硬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辊辊面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轧辊是轧制过程中使金属变形的重要零件,同时轧辊也是冶金企业的主要消耗部件,在轧钢生产成本中占很重的比例。轧辊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主要取决于轧辊工作表面的硬度,轧辊辊面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轧制生产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生产成本。我国轧辊材料供应不足且价格较高,一旦轧辊辊面磨损失效,整个轧辊直接报废,会造成巨大的材料浪费。在工厂的实际生产中,为了降低成本会对磨损失效的轧辊辊面进行修复。目前,轧辊由于磨损需要修复时多采用车削或磨削方式修正辊型,这会造成轧制板材质量下降;同时,反复车削或磨削最终会导致整个轧辊报废,对提高轧辊寿命没有实质性意义。另外,目前的轧辊修复方法大多是采用人工的方式,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工作环境恶劣,轧辊辊面修复质量较差且用时长。综上,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轧辊辊面硬化修复装置及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轧辊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无需对待修复的轧辊进行车削或磨削,以渗碳机理为出发点,可对轧辊工作表面进行渗碳,使轧辊辊面反复生长出具有一定硬度和厚度的碳铬化合物,通过循环硬化装置来修复磨损的轧辊,可提高轧辊工作表面硬度,延长其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采用机械的方式对轧辊辊面进行修复,可降低修复人员的工作强度,修复效率较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包括:支架、驱动机构、固体渗碳体、固定装置和加热装置;轧辊能够安装在支架上,安装在支架上的轧辊能够绕轧辊轴线转动;驱动机构能够驱动轧辊转动;固体渗碳体与轧辊相适应,通过固定装置能够将固体渗碳体设置在轧辊辊面上,固体渗碳体与轧辊辊面相接触,轧辊转动时,轧辊辊面与固体渗碳体能够发生相对滑动;加热装置为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和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柜;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和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柜相连接,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柜能够控制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运行状态,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与轧辊相适应,轧辊通过支架能够可转动的设置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内,轧辊转动时能够切割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磁感线。
进一步的,轧辊置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内时,轧辊的轴线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轴线平行或重合。
进一步的,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还包括导轨和限位固定装置;支架包括轧辊辊头支架和驱动电机支架;轧辊辊头支架和驱动电机支架可移动的设置在导轨上,通过限位固定装置能够将轧辊辊头支架和驱动电机支架固定在导轨上;驱动电机支架上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联轴器,联轴器用于与轧辊的一端连接;轧辊辊头支架上固定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用于与轧辊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固体渗碳体为石墨;石墨包括第一石墨和第二石墨,第一石墨和第二石墨连接能够组成空心圆柱体,第一石墨和第二石墨的周向截面均为半圆形;固定装置包括不导磁体,不导磁体包括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体,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体连接能够组成空心圆柱体,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体的周向截面均为半圆形,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体的内部均设置有凹槽,凹槽分别用于安装第一石墨和第二石墨。
进一步的,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体的外部分别设置有夹持用凸台;固定装置还包括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安装支座、机械手、液压缸和液压控制系统;机械手可开合的设置在液压缸的输出端,通过液压缸运动端的伸缩能够实现机械手的开合;机械手包括夹持部、驱动部和固定部;固定部铰接在夹持机构的安装支座上,驱动部铰接在液压缸的运动端,夹持部用于夹持不导磁体。
进一步的,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体上的两个凸台的中心连线穿过不导磁体的轴线。
进一步的,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体均设置有凸缘,凸缘上设置有螺栓孔用于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体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为三相异步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上连接有变频器,通过变频器能够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输出轴的转速。
进一步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为空心结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上设置有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支架用于支撑轧辊,将轧辊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架上后,将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装置与轧辊相连接,通过驱动电机可驱动轧辊转动;固体渗碳体为圆柱状,其内径与轧辊的外径相适应,用于轧辊的渗碳,加热装置能够在渗碳过程中提供热量,使轧辊处于合适的渗碳温度环境中;轧辊转动时,辊面与固体渗碳体接触摩擦生热,且轧辊转动时切割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磁感线,使电磁感应加热线圈能够产生热量对轧辊进行加热,二者结合能够使轧辊辊面完成高温渗碳;通过高温渗碳可在轧辊工作表面生长出一定厚度的碳铬化合物,这层碳化物具有较好的硬度,可以达到轧辊辊面的工作要求;当这层碳铬化合物磨损掉后,再次对轧辊辊面进行渗碳硬化修复,可在轧辊辊面重新生长出碳铬化合物,能够循环硬化修复,延长轧辊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轧辊工作表面的循环硬化,在轧辊工作表面磨损后或在轧辊投入使用前均可使用,其解决了轧辊因为磨损或者工作疲劳需要车削掉工作层的问题,进而避免了因轧辊反复车削造成尺寸变小而最终报废的问题,切实有效延长了轧辊的使用寿命。相比现有的轧辊人工修复方法,本实用新型的渗碳硬化趋于机械化和自动化,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进而可提高修复效率。
进一步的,将轧辊的轴线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轴线设置为平行或重合关系,可保证轧辊在转动过程中能够较好的切割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磁感线,可进一步保证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具有较好的加热效果。
进一步的,支架包括轧辊辊头支架和驱动电机支架两部分,通过轧辊辊头支架和驱动电机支架来支撑和安装轧辊,操作简单便捷;另外,将轧辊辊头支架和驱动电机支架可移动的设置在水平导轨上,便于调节二者的间距,可适应不同长度的轧辊,可根据轧辊实际的尺寸来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具有通用性,能够满足实际生成需求;距离调整好后,可通过限位固定装置将轧辊辊头支架和驱动电机支架固定在水平导轨上。
进一步的,考虑生产成本,固体渗碳体选用石墨,方便采购;将石墨分为第一石墨和第二石墨两部分,且第一石墨和第二石墨连接能够组成空心圆柱体,第一石墨和第二石墨的周向截面均为半圆形,均是为了便于将石墨设置在轧辊辊面,可使轧辊辊面与石墨较好的接触;轧辊转动时与石墨循环摩擦接触,能够较好的完成渗碳;石墨材质较脆,较难直接设置在轧辊辊面上,通过不导磁体既能够较好的将石墨可滑动的设置在轧辊辊面上,也能避免石墨被固定装置压碎,进而影响渗碳质量。
进一步的,通过夹持机构夹持不导磁体,轧辊转动时,夹持机构通过不导磁体将石墨固定不动,可使轧辊辊面与石墨发生相对滑动,轧辊辊面与石墨接触摩擦能够较好的完成高温渗碳;通过液压系统控制机械手执行夹持操作,便于调节夹持力度,能够确保石墨和轧辊发生相对滑动;机械手的开合度可调,能够适应不同直径的轧辊,具有通用性,可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进一步的,通过变频器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输出转速,进而实现轧辊转速的调节,通过调节轧辊转速可以获得较好的渗碳温度,也能使轧辊辊面与固体渗碳体充分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3中:1—水平导轨,2—驱动电机支架,3—三相异步电动机,4—联轴器,5—电磁感应加热线圈,6—不导磁体,7—固体渗碳体,8—轧辊,9—冷却水出口,10—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柜,11—冷却水入口,12—轧辊辊头支架,13—液压控制系统支架,14—液压驱动电机,15—油箱,16—液压泵,17—回油油管,18—出油油管,19—液压缸,20—换向阀,21—机械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做进一步详细地解释和说明。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包括:支架、驱动电机、固体渗碳体、固定装置、加热装置和水平导轨。
待加工硬化修复的轧辊8能够安装在支架上,安装在支架上的轧辊8能够绕轧辊8轴线转动;驱动电机能够驱动轧辊8转动。支架包括轧辊辊头支架12和驱动电机支架2;轧辊辊头支架12和驱动电机支架2可移动的设置在水平导轨1上,通过限位固定装置能够将调整好位置的轧辊辊头支架12和驱动电机支架2固定在水平导轨1上;驱动电机支架2上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联轴器4,联轴器4用于与轧辊8的一端连接;轧辊辊头支架12上固定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用于与轧辊8的另一端连接,通过联轴器4和轴承座能够将待硬化修复加工的轧辊8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架上。驱动电机为三相异步电动3机,三相异步电动3机上连接有变频器,通过变频器能够控制三相异步电动3机的输出轴的转速。具体方式可为:在水平导轨1的一端设置有可沿水平导轨1移动的驱动电机支架2,另一端设置有可沿水平导轨1移动的轧辊辊头支架12,驱动电机支架2上安装有可驱动轧辊8转动的三相异步电动3机,三相异步电动3机通过联轴器4和轧辊8的一端连接在一起,轧辊8另一端辊头安装在具有轴承座的辊头支架上,通过三相异步电动3机可带动轧辊8旋转,通过三相异步电动3机连接的变频器可调整轧辊8转速。本实用新型中支架包括轧辊辊头支架12和驱动电机支架2两部分,通过轧辊辊头支架12和驱动电机支架2来支撑和安装轧辊8,操作简单便捷;另外,将轧辊辊头支架12和驱动电机支架2可移动的设置在水平导轨1上,便于调节二者的间距,可适应不同长度的轧辊8,可根据轧辊8实际的尺寸来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具有通用性,能够满足实际生成需求;距离调整好后,可通过限位固定装置将轧辊辊头支架12和驱动电机支架2固定在水平导轨1上。
固体渗碳体7与轧辊8相适应,通过固定装置能够将固体渗碳体7设置在轧辊8辊面上,固体渗碳体7与轧辊8辊面相接触,轧辊8转动时,轧辊8辊面与固体渗碳体7能够发生相对滑动。固体渗碳体7为石墨;石墨包括第一石墨和第二石墨,第一石墨和第二石墨连接能够组成空心圆柱体,第一石墨和第二石墨的周向截面均为半圆形;固定装置包括不导磁体6和夹持机构,不导磁体6包括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体,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体连接能够组成空心圆柱体,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体的周向截面均为半圆形,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体的内部均设置有凹槽,分别用于安装第一石墨和第二石墨,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体均设置有凸缘,凸缘用于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体的固定连接。考虑生产成本,固体渗碳体7选用石墨,方便采购;将石墨分为第一石墨和第二石墨两部分,且第一石墨和第二石墨连接能够组成空心圆柱体,第一石墨和第二石墨的周向截面均为半圆形,均是为了便于将石墨设置在轧辊8辊面,可使轧辊8辊面与石墨较好的接触;轧辊8转动时与石墨循环摩擦接触,能够较好的完成渗碳;石墨材质较脆,较难直接设置在轧辊8辊面上,通过不导磁体6既能够较好的将石墨可滑动的设置在轧辊8辊面上,也能避免石墨被固定装置压碎,进而影响渗碳质量。
参考图2,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6的外部均设置有夹持用凸台,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体的凸台的连线穿过不导磁体6的轴线;夹持机构包括安装支座、机械手21、液压缸19和液压控制系统;机械手21可开合的设置在液压缸19的输出端,通过液压缸19运动端的伸缩能够实现机械手21的开合;机械手21包括夹持部、驱动部和固定部;固定部铰接在夹持机构的安装支座上,驱动部铰接在液压缸19的运动端,夹持部用于夹持不导磁体6。通过夹持机构夹持不导磁体6,轧辊8转动时,夹持机构通过不导磁体6将石墨固定不动,可使轧辊8辊面与石墨发生相对滑动,轧辊8辊面与石墨接触摩擦能够较好的完成高温渗碳;通过液压系统控制机械手21执行夹持操作,便于调节夹持力度,能够确保石墨和轧辊8发生相对滑动;机械手21的开合度可调,能够适应不同直径的轧辊8,具有通用性,可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具体方式可为:石墨分为两个半圆状紧贴在轧辊8辊面,充当固体渗碳体7,包裹在石墨层外面的是具有凸缘的不导磁体6,为了保证石墨和轧辊8辊面完全接触,通过不导磁体6的凸缘上四个螺栓孔,使用耐热螺栓施加一定的预紧力将石墨固定在轧辊8辊面。液压控制系统支架13是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水平工作台上,用于机械手21及其液压控制系统的支撑固定,其中液压驱动电机14安装在液压控制系统支架13下方,且通过联轴器和液压泵16连接,液压泵16通过油箱15将液压油通过出油油管18和换向阀20供给液压缸19,从而推动活塞杆带动机械手21完成开合运动,使机械手21准确对不导磁体6的凸台施加压力,当工作完成,液压油又通过换向阀20和回油油管17流回油箱15。
参考图3,加热装置为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和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柜10;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和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柜10相连接,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柜10能够控制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的运行状态,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与轧辊8相适应,轧辊8通过支架能够可转动的设置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内,轧辊8转动时能够切割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的磁感线。轧辊8置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内时,轧辊8的轴线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的轴线平行或重合,通过轧辊8旋转切割磁感线使轧辊8辊面和石墨之间产生大量的热,并通过轧辊8旋转使轧辊8辊面和石墨充分接触,可达到较好的渗碳的目的。将轧辊8的轴线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的轴线设置为平行或重合关系,可保证轧辊8在转动过程中能够较好的切割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的磁感线,可进一步保证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具有较好的加热效果。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为空心结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上设置有冷却水入口11和冷却水出口9,电磁感应加热中通过冷却水入口11和出口通入循环冷却水,可防止因为线圈过热而发生安全事故,可提高整个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具体实施例1
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轧辊8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包括驱动控制系统、渗碳硬化机构、加热机构、支撑机构、夹紧机构及辅助机构组成。整体分为前后两大部分,驱动装置位于轧辊8右端辊头,渗碳硬化机构位于驱动机构的左侧,加热装置位于轧辊8辊面的外部,围绕在轧辊8的工作表面,轧辊8的左侧是支撑装置,用于固定轧辊8左端辊头,以上四部分均水平布置在一水平导轨1上。夹紧机构是一个机械手21,位于轧辊8中心位置的正后方,包括驱动电机,液压泵16,液压缸19以及油管和机械手21组成。轧辊8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电机支架上,支架布置在水平导轨1上,可以水平进行移动,并在支架上设有四个顶紧螺栓。渗碳硬化机构是通过联轴器4将驱动电机与轧辊8辊头连接,在轧辊8的表面附有固体石墨层,石墨层通外面有不导磁,其中不导磁和石墨层均为半圆状,在不导磁凸缘处设有四个螺栓孔,用于紧固石墨,不导磁中心设有上下两个凸台,用于机械手21加紧。加热机构位于不导磁外面,采用电磁感应加热,加热线圈围绕在不导磁四周。轧辊8辊头支撑机构布置在水平导轨1上,支架顶部装有轴承,底部装有四个紧钉螺栓。夹紧机构位于轧辊8的正后方支架上,其中机械手21固定在支架前端,通过铰接与液压缸19连接,液压缸19和换向阀20位于支架上半部分,液压泵16和液压马达位于液压缸19下方,支架底部与地面固定通过地脚螺栓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实现了轧辊表面的循环硬化,能在轧辊表面磨损后或是在轧辊投入使用前均可实现表面硬化,通过高温渗碳在轧辊表面生长出一定厚度的碳铬化合物,这一层碳化物具有较好的硬度,可以达到轧辊辊面的工作要求,当这层碳铬化合物磨损掉后,可以再次对轧辊辊面进行渗碳,在其表面重新生长出碳铬化合物,达到循环硬化的目的,很好的解决了轧辊因为磨损或者工作疲劳需要车削掉的工作层,避免了因轧辊反复车削造成其尺寸变小报废的缺点,最大成度延长轧辊的使用寿命。相比传统的轧辊人工修复方法,本实用新型使轧辊表面渗碳硬化趋于机械化和自动化,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了该领域的工作效率,操作简单,而且保证修复质量,在修复过程中无需对待修复的轧辊进行车削或磨削,不会造成轧制板材质量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进行轧辊表面渗碳硬化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通过联轴器4将驱动电机和轧辊8的一端连接;
步骤二:再将石墨安装在不导磁体6内部的凹槽内,将不导磁体6的上下两部分通过耐热螺栓安装在轧辊8的辊面上;
步骤三:沿水平导轨1推动驱动电机支架2,使轧辊8整体完全移动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中;
步骤四:调整轧辊辊头支架12位置,将轧辊8辊头安装在辊头支架的轴承座中;
步骤五:再次调整位置,使不导磁体6的凸台中心与机械手21的中心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拧紧驱动电机支架2和辊头支架的顶紧螺栓,保证主体结构在工作时稳定;
步骤六:开启液压驱动电机14驱动液压控制系统,使机械手21对不导磁施加夹紧力,夹紧不导磁体6;
步骤七:开启轧辊8的驱动电机,驱动轧辊8绕其旋转;
步骤八:开启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对轧辊8工作表面进行加热渗碳硬化。
本实用新型的循环硬化修复以渗碳机理为出发点,对轧辊辊面即工作表面进行渗碳,可使轧辊辊面生长出具有一定硬度和厚度的碳铬化合物,通过循环硬化装置来修复磨损的轧辊,可提高轧辊工作表面硬度,可延长轧辊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和方法采用机械的方式对轧辊辊面进行修复,可降低修复人员的工作强度,修复效率较高。

Claims (9)

1.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驱动机构、固体渗碳体(7)、固定装置和加热装置;
待修复的轧辊(8)能够安装在支架上,安装在支架上的轧辊(8)能够绕轧辊轴线转动;
驱动机构能够驱动轧辊(8)转动;
固体渗碳体(7)的形状与轧辊(8)相适应,通过固定装置能够将固体渗碳体(7)设置在轧辊辊面上,固体渗碳体(7)与轧辊辊面相接触,轧辊(8)转动时,轧辊辊面与固体渗碳体(7)能够发生相对滑动;
加热装置为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和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柜(10);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和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柜(10)相连接,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柜(10)能够控制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的运行状态,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的直径与轧辊(8)相适应,轧辊(8)通过支架能够可转动的设置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内,轧辊(8)转动时能够切割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的磁感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轧辊(8)置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内时,轧辊(8)的轴线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的轴线平行或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还包括导轨和限位固定装置;支架包括轧辊辊头支架(12)和驱动电机支架(2);
轧辊辊头支架(12)和驱动电机支架(2)可移动的设置在导轨上,通过限位固定装置能够将轧辊辊头支架(12)和驱动电机支架(2)固定在导轨上;
驱动电机支架(2)上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联轴器(4),联轴器(4)用于与轧辊(8)的一端连接;轧辊辊头支架(12)上固定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用于与轧辊(8)的另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固体渗碳体(7)为石墨;石墨包括第一石墨和第二石墨,第一石墨和第二石墨连接组成空心圆柱体,第一石墨和第二石墨的周向截面均为半圆形;
固定装置包括不导磁体(6),不导磁体(6)包括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体,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体连接组成空心圆柱体,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体的周向截面均为半圆形,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体的内部均设置有凹槽,凹槽分别用于安装第一石墨和第二石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体的外部分别设置有夹持用凸台;
固定装置还包括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安装支座、机械手(21)、液压缸(19)和液压控制系统;机械手(21)可开合的设置在液压缸(19)的输出端,通过液压缸(19)运动端的伸缩能够实现机械手(21)的开合;
机械手(21)包括夹持部、驱动部和固定部;固定部铰接在夹持机构的安装支座上,驱动部铰接在液压缸(19)的运动端,夹持部用于夹持不导磁体(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体上的两个凸台的中心连线穿过不导磁体的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体均设置有凸缘,凸缘上设置有螺栓孔用于第一不导磁体和第二不导磁体的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为三相异步电动机(3),三相异步电动机(3)上连接有变频器,通过变频器能够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3)的输出轴的转速。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为空心结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上设置有冷却水入口(11)和冷却水出口(9)。
CN201821180779.XU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62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80779.XU CN208562501U (zh)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80779.XU CN208562501U (zh)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62501U true CN208562501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47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8077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62501U (zh)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6250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7860A (zh) * 2018-07-24 2018-10-2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
CN111593180A (zh) * 2020-05-29 2020-08-28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摩擦热的工件表面强化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7860A (zh) * 2018-07-24 2018-10-2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
CN111593180A (zh) * 2020-05-29 2020-08-28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摩擦热的工件表面强化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62501U (zh) 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
CN208562502U (zh) 一种轧辊辊面渗碳硬化修复装置
CN107084085B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微型水轮机
CN103056734B (zh) 铸管水泥内衬修磨机组
CN108707860A (zh) 一种轧辊辊面循环硬化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
CN203019173U (zh) 一种铸管水泥内衬修磨机组
CN201190177Y (zh) 轧制线轧件保温装置
CN216391460U (zh) 一种非接触式感应加热预热装置
CN104588598A (zh) 一种壳体砂芯表面处理装置
CN106244785A (zh) 一种用于挖掘机支重轮轴头部的淬火装置及其工艺
CN201133769Y (zh) 拆炉装置
CN108890103A (zh) 用于不锈钢屋面的定型焊接设备及其连续焊接施工方法
CN209778924U (zh) 一种铁路车轮感应淬火的装置
CN209304036U (zh) 一种电机平衡环高效热装装置
CN203019174U (zh) 一种铸管水泥内衬修磨装置
CN209394486U (zh) 一种高效的舱门门板边缘打磨用磨床上料装置
CN208246656U (zh) 一种电机驱动齿轮辅助拆除装置
CN217733198U (zh) 一种高速工具钢加工用真空淬火装置
CN220893003U (zh) 旋转式中频炉
CN214813854U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检修用弯管装置
CN217265883U (zh) 一种机械零件加工用淬火设备
CN219766178U (zh) 一种高强度螺栓高效除磷装置
CN210807011U (zh) 一种发电机修复处理工具
CN216177889U (zh) 一种风管修复装置
CN219704502U (zh) 一种导流管伸缩接头表面打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