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59955U - 静电袋封袋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静电袋封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59955U CN208559955U CN201820521387.9U CN201820521387U CN208559955U CN 208559955 U CN208559955 U CN 208559955U CN 201820521387 U CN201820521387 U CN 201820521387U CN 208559955 U CN208559955 U CN 2085599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g
- static bag
- static
- hard disk
- solid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Container Filling Or Packaging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电袋封装装置,用于对固态硬盘外套装静电袋,所述静电袋封装装置包括静电袋套袋机构,所述静电袋套装机构包括用于定位静电袋口的静电袋定位单元、用于将正对静电袋口的固态硬盘推入静电袋内的入袋单元、及用于待固态硬盘进入静电袋后切断静电袋的切断单元。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袋封装装置,能够有效取代人工对固态硬盘套装静电袋的操作,从而有效避免人工作业造成固态硬盘磕碰碎坏,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对固态硬盘外封装静电袋的静电袋封袋装置。
背景技术
固态硬盘具有尺寸较小且读取速度快的显著优点,迅速被用户接受,并逐渐取代机械硬盘。虽然固态硬盘相比于机械硬盘抗摔,轻度碰撞不会造成数据丢失,使用寿命也长于机械硬盘,但一方面固态硬盘的价格显著高于机械硬盘,另一方面固态硬盘一旦发生损坏,会造成数据全部丢失无法找回。故需要对固态硬盘进行妥善包装。
固态硬盘外需要套装有静电袋,以避免静电影响固态硬盘的性能。而为避免人工作业造成固态硬盘磕碰碎坏,同时为提高生产效率,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化的静电袋封袋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的静电袋封袋装置,以避免人工套装静电袋作业造成固态硬盘磕碰碎坏,同时为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电袋封袋装置,用于对固态硬盘外套装静电袋,所述静电袋封袋装置包括静电袋套袋机构,所述静电袋套装机构包括用于定位静电袋口的静电袋定位单元、用于将正对静电袋口的固态硬盘推入静电袋内的入袋单元、及用于待固态硬盘进入静电袋后切断静电袋的切断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袋封袋装置包括静电袋套袋机构并通过静电袋套袋机构将静电袋套装于固态硬盘外侧。可以理解的,被上料的静电袋呈绕设于卷料盘上并呈首末两端开口的扁平状结构,在静电袋套袋机构中,静电袋定位单元定位静电袋口,入袋单元将正对静电袋口的固态硬盘推入静电袋内,切断单元待固态硬盘进入静电袋后切断静电袋,从而使得固态硬盘被顺利地套装入静电袋内。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袋封袋装置,能够有效取代人工对固态硬盘套装静电袋的操作,从而有效避免人工作业造成固态硬盘磕碰碎坏,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较佳的,所述静电袋定位单元包括分别位于静电袋左右两侧的夹持结构,部分所述夹持结构伸入静电袋口内以使得所述夹持结构夹持静电袋的内外两壁。
较佳的,静电袋绕设于卷料盘;所述静电袋定位单元夹持静电袋口并拖拽静电袋向固态硬盘的方向移动,以使得静电袋口靠近固态硬盘。
较佳的,所述静电袋套装机构还包括恒处于静电袋内以使得静电袋保持张开状态的静电袋张开单元,并在所述入袋单元将固态硬盘推入静电袋内时,所述静电袋张开单元被进入静电袋的固态硬盘顶推向后移动进入下一静电袋内。
具体的,所述静电袋套装机构还包括防退单元,所述防退单元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静电袋张开单元上下两侧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套于所述静电袋张开单元外侧的静电袋以防止静电袋退缩。
具体的,所述防退单元还包括驱动所述夹持部相向移动以夹持套于所述静电袋张开单元外侧的静电袋,或驱动所述夹持部相背移动以释放对套于所述静电袋张开单元外侧的静电袋的夹持作用的防退驱动件。
较佳的,所述静电袋套袋机构包括靠近所述固态硬盘一侧的固态硬盘上料架,和靠近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一侧的静电袋上料架,所述固态硬盘上料架和所述静电袋上料架呈间隔地设置;所述静电袋定位单元和所述入袋单元均设置于所述固态硬盘上料架一侧,且所述静电袋定位单元可向所述静电袋上料架方向移动以将静电袋向所述固态硬盘上料架一侧拖拽。
具体的,所述切断单元设置于所述静电袋上料架一侧,且所述切断单元位于静电袋内的固态硬盘和所述静电袋张开单元之间的上方;所述切断单元向下移动并从位于静电袋内的固态硬盘和所述静电袋张开单元之间切断静电袋。
具体的,所述固态硬盘上料架和所述静电袋上料架之间的距离大于一固态硬盘的长度。
较佳的,所述静电袋封袋装置还包括静电袋密封机构,且所述静电袋套装机构和所述静电袋密封机构依次设置,所述静电袋密封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固态硬盘前后两侧的热封单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生产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生产线另一角度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生产线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和静电袋套装机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静电袋套装机构和第二输送装置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静电袋套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静电袋定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入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切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防退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静电袋定位单元和静电袋密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静电袋密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图4所示的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生产线,用于对固态硬盘Q外套装静电袋S。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固态硬盘上料机构400、贴金手指722装置500、输送装置600、以及固态硬盘下料机构900,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生产线还包括于输送装置600的一侧的静电袋封袋装置,静电袋封袋装置具体包括沿输送装置600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静电袋套装机构700和静电袋密封机构800,且于输送装置600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检测固态硬盘Q 的检测机构。结合图5-图12所示,更具体的:
如图1-图4所示,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生产线包括主机架100和设置于主机架100上方的固态硬盘上料机构400、贴金手指722装置500、输送装置600、静电袋套装机构700、静电袋密封机构800、及固态硬盘下料机构900。于主机架100的一端外侧、对应输送装置600的输送方向的起始端,设置有托盘上料机构300;于主机架100的另一端外侧、对应输送装置600的输送方向的末端,设置有托盘下料机构1000。其中,主机架100的下部内部设置有马达、控制线路、PLC等控制部件,而于主机架100的上侧分别设置前述的多个机构和装置,于主机架100的外部还设置有外壳200,该外壳200将前述的设置于主机架100 上侧的多个机构和装置包覆其中。外壳200上还设置有操作面板、监控器等机构,以便对该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生产线进行监控和操作。
在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线中,结合图2-图4所示,于主机架100的上侧,沿着主机架100的长度方向并行设置有第一输送装置610和第二输送装置620,第一输送装置610和第二输送装置620的输送方向相同,均将固态硬盘从靠近托盘上料机构300方向的一端输送至靠近托盘下料机构1000方向的另一端。该第一输送装置610和第二输送装置620分别用于传输不同规格的固态硬盘,如第一输送装置610用于输送规格为M2的固态硬盘,第二输送装置620用于输送规格为2.5的固态硬盘。在本实施例中,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线对经由第二输送装置620输送的规格为2.5的固态硬盘套装静电袋,而经由第一输送装置610输送的规格为M2的固态硬盘在经过扫码排位后,原样排出。
对于被移送到第二输送装置620处的规格为2.5的部分固态硬盘,结合图 5-图12所示,依次经过静电袋套装机构700并被套装静电袋、经过静电袋密封机构800并被将两端开口的静电袋进行密封。更具体的:
如图2-图4所示,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线还包括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1700。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1700设置于静电袋套装机构700背离第二输送装置620的一侧,用于对静电袋套装机构700供给静电袋,以便静电袋套装机构700将静电袋套装于固态硬盘外侧。结合图5所示,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1700正对静电袋套装机构700设置有两个,两个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1700分别对静电袋套装机构700的两个静电袋套装位地设置。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1700背离静电袋套装机构700的一侧设置有料盘承载机构1710,绕设有静电袋的料盘可以方便地上料至料盘承载机构1710处。可以理解的,静电袋呈尺寸较长、仅首尾两端开口的筒状,静电袋被压成扁平状结构形成长带状并被绕设于料盘;静电袋具有开口的前端伸向静电袋套装机构700,并在静电袋套装机构700的拉拽作用下,使得料盘承载机构1710处的料盘转动、静电袋逐渐移动至静电袋套装机构700 处,被套装到固态硬盘外并被裁切成一定长度。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1700包括上下排列的两个料盘承载机构1710,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1700的上料位处于两料盘承载机构1710 之间并朝向静电袋套袋机构700,两个料盘承载机构1710分别用于承载绕设有静电袋的料盘P;两个料盘承载机构1710可上下移动以切换位置。通过将两个料盘承载机构1710上下排列地设置,且两个料盘承载机构1710可上下移动以切换位置,因而处于上侧的静电袋供给位1700a处的一料盘承载机构1710的静电袋被上料完时,经由两个所述料盘承载机构1710的上下移动并切换位置,使得另一料盘承载机构1710被定位于上侧的静电袋供给位1700a处,并经由新的料盘P对静电袋套袋机构700供给静电袋,如此可实现静电袋的不停机换料、保证静电袋套袋机构700连续作业。
可以理解的,虽然位于上下两侧的料盘承载机构1710均可以对静电袋套袋机构700供给静电袋,但考虑到位于上侧的料盘承载机构1710的静电袋可以更为方便地拉拽实现上料,且作业人员对上侧的料盘承载机构1710进行上下料盘操作不甚方便,在实际使用中,更倾向将上侧的位置视为静电袋供给位、将下侧的位置视为静电袋供给准备位。具体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在处于上侧的静电袋供给位处的一料盘承载机构1710的静电袋将被上料完毕前,将该静电袋的末端开口和静电袋供给准备位处的另一料盘承载机构1710的静电袋的前端开口相连接,如此使得前一料盘的静电袋的末端和后一料盘的静电袋的起始端连接呈一连续的带状结构、静电袋被连续地送到静电袋套袋机构700处,以实现静电袋套袋机构700的连续作业。此时,将空的料盘取下并将新的料盘放到该料盘承载机构1710处即可。
如图6-图10所示,静电袋套装机构700包括静电袋定位单元710、入袋单元720、及切断单元730。其中,静电袋定位单元710用于定位静电袋口,入袋单元720用于将正对静电袋口的固态硬盘Q推入静电袋S内,切断单元730用于待固态硬盘Q进入静电袋S后切断静电袋S。通过静电袋定位单元710、入袋单元720、及切断单元730相配合,以使得经过静电袋套装机构700的固态硬盘 Q可以顺利的套装入静电袋S中。
进一步的,结合图6和图7所示,静电袋套装机构700包括固态硬盘上料架750和静电袋上料架760,固态硬盘上料架750和静电袋上料架760沿垂直于第二输送装置620的方向排列设置,并均位于第二输送装置620背离第一输送装置610的一侧。其中,固态硬盘上料架750靠近第二输送装置620和设置于第二输送装置620上的固态硬盘Q的一侧,而静电袋上料架760靠近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1700的一侧。固态硬盘上料架750和静电袋上料架760呈间隔地设置,且固态硬盘上料架750和静电袋上料架760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一固态硬盘Q的长度。静电袋定位单元710和入袋单元720分别设置于固态硬盘上料架 750,且静电袋定位单元710可向静电袋上料架760方向移动以将静电袋S向固态硬盘上料架750一侧拖拽,以使得静电袋口正对设置于第二输送装置620上的固态硬盘;入袋单元720用于将设置于第二输送装置620上的固态硬盘向静电袋的方向推顶,以使得固态硬盘经由静电袋口进入静电袋内;切断单元730 靠近静电袋上料架760的一侧设置,且待固态硬盘Q装入到静电袋S内后,切断单元730切断静电袋S,并使得静电袋S包裹有固态硬盘Q的一段被分割出来。
对于静电袋定位单元710,如图6-图8所示:静电袋定位单元710包括分别位于静电袋S左右两侧的夹持结构711,部分夹持结构711伸入静电袋口内以使得夹持结构711夹持静电袋S的内外两壁;静电袋定位单元710还包括可驱动两夹持结构711沿垂直于第二输送装置620的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712,以使得静电袋口被夹持结构711夹持定位后,在驱动机构712的驱动下被向固态硬盘Q 的方向拖拽移动,使得一段静电袋悬S空于固态硬盘上料架750和静电袋上料架760之间且静电袋口靠近位于第二输送装置620处的固态硬盘Q。优选的,可以经由夹持结构711夹持静电袋口,使得静电袋口保持张开的状态,以便固态硬盘Q经由静电袋口进入静电袋S内。
对于入袋单元720,如图6、图7、及图9所示:入袋单元720包括由一个可沿第二输送装置620的方向移动的悬臂梁721和固定连接于该悬臂梁721的两个入袋手指722。两个入袋手指722呈对应第二输送装置620上的两个固态硬盘Q和静电袋套装机构700的两个静电袋套装位地设置。入袋手指722从固态硬盘Q背离静电袋S的一侧向静电袋S的方向推动固态硬盘Q,进而使得固态硬盘Q进入静电袋S内。
对于切断单元730,如图6、图7、及图10所示:切断单元730设置于靠近静电袋上料架760的一侧,且切断单元730悬设于静电袋上料架760的上方。切断单元730包括两个切断刀731,两个切断刀731可以在气缸732的驱动下竖向移动靠近静电袋上料架760和位于静电袋上料架760的静电袋S;切断单元 730还包括可以驱动两个切断刀731沿着静电袋S的宽度方向移动的切断驱动件 733,以使得切断刀731通过滑动的方向切断静电袋。可以理解的,切断单元730 需在固态硬盘Q进入静电袋S内后、从静电袋S靠近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1700的一侧切断静电袋S。
较佳的,如图6和图7所示:静电袋套装机构700还包括恒处于静电袋内的静电袋张开单元740,并在入袋单元720将固态硬盘Q推入正对的静电袋S 内时,静电袋张开单元740被进入静电袋S的固态硬盘Q顶推向后移动进入下一静电袋S中。可以理解的,静电袋张开单元740具体为一与静电袋S的内径尺寸相对应的定型块,且静电袋张开单元740一直处于静电袋S内、与其他各机构没有直接的连接关系,仅在入袋单元720将固态硬盘Q推入正对的静电袋 S内时,静电袋张开单元740受固态硬盘Q的顶推作用向后移动进入下一静电袋S中。
可以理解的,在静电袋S被切断单元730切断之后,靠近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1700一侧的静电袋可能会在料盘P的惯性作用下转动后缩,造成静电袋S 脱离静电袋套装机构700、之后静电袋套装机构700无法正常工作。为此,如 12所示,静电袋套装机构700还包括防退单元770,防退单元770包括分别设置于静电袋张开单元740上下两侧的夹持部771,夹持部771用于夹持套于静电袋张开单元740外侧的静电袋S以防止静电袋S退缩。较佳的,防退单元770 还包括驱动夹持部771相向移动以夹持套于静电袋张开单元740外侧的静电袋S,或驱动夹持部771相背移动以释放对套于静电袋张开单元740外侧的静电袋 S的夹持作用的防退驱动件772。
如图12和图13所示,静电袋密封机构800相对静电袋套装机构700处于第二输送装置输送620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在静电袋套装机构700和静电袋密封机构800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取放机械手1500,该取放机械手1500用于将静电袋套装机构700处的套装入两端开口的静电袋内的固态硬盘移送到静电袋密封机构800处进行密封。可以理解的,取放机械手1500在固态硬盘被入袋单元720 推入到静电袋内之后、切断单元730未切断静电袋之前,夹持该由两端开口的静电袋内的固态硬盘,以使得固态硬盘一直处于被可靠定位的状态。
再请参阅图13和图13所示,静电袋密封机构800包括分别设置于输送装置600两侧的热封单元810,以对经过的静电袋两端开口的固态硬盘进行热封。具体的,被取放机械手1500移送到静电袋密封机构800处的固态硬盘,其外侧套装有两端开口的静电袋;分别设置于两侧的热封单元810,分别对静电袋的对应侧的开口进行热封,以使得静电袋被密封。
结合图2-图4、图12、图13所示,于静电袋密封机构800朝向托盘下料机构1000的一侧,于第二输送装置620处设置有多个检测装置1800,主要通过视觉检测判断被密封包装入静电袋内的固态硬盘,其静电袋的密封效果是否良好。
结合图1-图13所示,对静电袋密封装置的生产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经第二输送装置620输送至静电袋套袋机构700处的固态硬盘,其中两个固态硬盘分别呈正对静电袋套袋机构700的静电袋套装位;
静电袋静电单元710驱动两个夹持结构711向静电袋上料架760的方向移动,并静电袋口被夹持结构711夹持定位后,驱动机构驱动夹持结构711并带动被夹持结构711定位的静电袋向固态硬盘的方向拖拽移动,使得一段静电袋悬空于固态硬盘上料架750和静电袋上料架760之间且静电袋口靠近位于第二输送装置620处的固态硬盘;
入袋单元720动作,悬臂梁721带动两个入袋手指722从固态硬盘背离静电袋的一侧向静电袋的方向推动固态硬盘,进而使得固态硬盘进入静电袋内,位于静电袋内的静电袋张开单元740被进入静电袋的固态硬盘顶推向后移动进入下一静电袋中;
防退单元770动作,防退驱动件772驱动对应的一组驱动夹持部771相向移动以夹持套于静电袋张开单元740外侧的静电袋S,以防止后续静电袋S被切断后静电袋S发生退缩。
切断单元730动作,两个切断刀731在气缸732的驱动下竖向移动靠近静电袋上料架760和位于静电袋上料架760的静电袋,随后在切断驱动件733的驱动下沿着静电袋的宽度方向移动的切断驱动件733,以使得切断刀731通过滑动的方向切断静电袋;
取放机械手1500将静电袋套装机构700处的套装入两端开口的静电袋内的固态硬盘移送到静电袋密封机构800处,随后分别设置于第二输送装置620两侧的热封单元810,对经过的静电袋两端开口的固态硬盘进行热封。
之后,被封装了静电袋的固态硬盘,随着第二输送装置620继续移动并被多个检测装置检测判断静电袋的密封效果是否良好,随后经由托盘下料机构 1000实现下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袋封袋装置包括静电袋套袋机构 700并通过静电袋套袋机构700将静电袋套装于固态硬盘外侧。可以理解的,被上料的静电袋呈绕设于卷料盘上并呈首末两端开口的扁平状结构,在静电袋套袋机构700中,静电袋定位单元710定位静电袋口,入袋单元720将正对静电袋口的固态硬盘推入静电袋内,切断单元730待固态硬盘进入静电袋后切断静电袋,从而使得固态硬盘被顺利地套装入静电袋内。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袋封袋装置,能够有效取代人工对固态硬盘套装静电袋的操作,从而有效避免人工作业造成固态硬盘磕碰碎坏,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之权利范围,因此依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静电袋封袋装置,用于对固态硬盘外套装静电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袋封袋装置包括静电袋套袋机构,所述静电袋套装机构包括用于定位静电袋口的静电袋定位单元、用于将正对静电袋口的固态硬盘推入静电袋内的入袋单元、及用于待固态硬盘进入静电袋后切断静电袋的切断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袋封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袋定位单元包括分别位于静电袋左右两侧的夹持结构,部分所述夹持结构伸入静电袋口内以使得所述夹持结构夹持静电袋的内外两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袋封袋装置,其特征在于,静电袋绕设于卷料盘;所述静电袋定位单元夹持静电袋口并拖拽静电袋向固态硬盘的方向移动,以使得静电袋口靠近固态硬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袋封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袋套装机构还包括恒处于静电袋内以使得静电袋保持张开状态的静电袋张开单元,并在所述入袋单元将固态硬盘推入静电袋内时,所述静电袋张开单元被进入静电袋的固态硬盘顶推向后移动进入下一静电袋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袋封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袋套装机构还包括防退单元,所述防退单元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静电袋张开单元上下两侧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套于所述静电袋张开单元外侧的静电袋以防止静电袋退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电袋封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退单元还包括驱动所述夹持部相向移动以夹持套于所述静电袋张开单元外侧的静电袋,或驱动所述夹持部相背移动以释放对套于所述静电袋张开单元外侧的静电袋的夹持作用的防退驱动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袋封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袋套袋机构包括靠近所述固态硬盘一侧的固态硬盘上料架,和靠近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一侧的静电袋上料架,所述固态硬盘上料架和所述静电袋上料架呈间隔地设置;所述静电袋定位单元和所述入袋单元均设置于所述固态硬盘上料架一侧,且所述静电袋定位单元可向所述静电袋上料架方向移动以将静电袋向所述固态硬盘上料架一侧拖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电袋封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断单元设置于所述静电袋上料架一侧,且所述切断单元位于静电袋内的固态硬盘和所述静电袋张开单元之间的上方;所述切断单元向下移动并从位于静电袋内的固态硬盘和所述静电袋张开单元之间切断静电袋。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电袋封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硬盘上料架和所述静电袋上料架之间的距离大于一固态硬盘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袋封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袋封袋装置还包括静电袋密封机构,且所述静电袋套装机构和所述静电袋密封机构依次设置,所述静电袋密封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固态硬盘前后两侧的热封单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521387.9U CN208559955U (zh) | 2018-04-12 | 2018-04-12 | 静电袋封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521387.9U CN208559955U (zh) | 2018-04-12 | 2018-04-12 | 静电袋封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59955U true CN208559955U (zh) | 2019-03-01 |
Family
ID=65481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521387.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559955U (zh) | 2018-04-12 | 2018-04-12 | 静电袋封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5995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23249A (zh) * | 2018-04-12 | 2018-08-21 | 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静电袋封装装置 |
-
2018
- 2018-04-12 CN CN201820521387.9U patent/CN208559955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23249A (zh) * | 2018-04-12 | 2018-08-21 | 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静电袋封装装置 |
CN108423249B (zh) * | 2018-04-12 | 2023-10-20 | 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静电袋封装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776856U (zh) | 一种双通道中封式塑封机 | |
CN211642775U (zh) | 一种自动套袋包装机 | |
CN208559955U (zh) | 静电袋封袋装置 | |
CN206050154U (zh) | 一种电连接器检验与包装自动化设备 | |
CN209160147U (zh) | 一种包装套袋装置 | |
CN208731331U (zh) | 一种装袋机用理袋装置 | |
US3731452A (en) |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packaging of products and objects | |
CN214397455U (zh) | 一种全自动的尼龙扎带裁切包装一体机 | |
CN108423249A (zh) | 静电袋封装装置 | |
CN208248602U (zh) | 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 | |
CN112319922A (zh) | 一种全自动的尼龙扎带裁切包装一体机 | |
CN109606808B (zh) | 杯装产品装箱装置 | |
EP1164081A1 (en) | Bag transfer device for automatic packaging machines | |
CN113772179B (zh) | 一种用于服装快递自动包装的多工位快递包装机 | |
CN214690466U (zh) | 面膜自动灌装生产线 | |
CN213292831U (zh) | 物料并排装袋装置 | |
CN208647228U (zh) | 笔芯装袋机 | |
CN212196220U (zh) | 一种高速制袋包装机的自动折叠输送装置 | |
US2011000017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banding a compressible bundle | |
CN112607109A (zh) | 一种全自动绞纱真空包装机 | |
CN112109965A (zh) | 物料并排装袋方式 | |
CN216685148U (zh) | 一种用于筒状物料的自动化包装机 | |
CN208248540U (zh) | 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生产线 | |
CN217477674U (zh) | 护套注射器自动装盒装置 | |
CN216685149U (zh) | 一种用于筒状物料自动化包装的排筒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20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20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