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51510U - 抽真空装置及食物料理机 - Google Patents

抽真空装置及食物料理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51510U
CN208551510U CN201820319250.5U CN201820319250U CN208551510U CN 208551510 U CN208551510 U CN 208551510U CN 201820319250 U CN201820319250 U CN 201820319250U CN 208551510 U CN208551510 U CN 208551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bracket
lower cover
vacuum pump
evacuation device
accommodat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192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祥和
刘榕
吴丹
唐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192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51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51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515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抽真空装置及食物料理机,其中,抽真空装置包括上盖、下盖、连接于上盖和/或下盖的安装支架、连接于安装支架的真空泵、与真空泵电性连接且连接于安装支架的控制电路板及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的供电模块;上盖和下盖配合围成容纳腔,容纳腔的腔壁开设有抽气孔和排气孔,真空泵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与抽气孔连通,出气口、容纳腔及排气孔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真空泵的进气口与容纳腔腔壁的抽气孔连通,排气口、容纳腔及真空泵的出气口连通,且真空泵的进气口与出气口连通,使得容器内的空气在真空泵的作用下从容纳腔壁的抽气口流向排气口,从而实现了对容器内空气抽真空的效果。

Description

抽真空装置及食物料理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料理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抽真空装置及应用该抽真空装置的食物料理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很多食材与空气接触后容易被氧化或者滋生细菌而变质。例如果汁与空气接触,容易使得果汁被氧化而影响果汁的口感。从而很多一些食材需要与空气进行隔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抽真空装置,旨在实现食材与空气隔离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抽真空装置,包括:
上盖;
下盖,所述下盖和上盖配合围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开设有抽气孔和排气孔;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上盖和/或所述下盖。
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真空泵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抽气孔连通,所述出气口、所述容纳腔及所述排气孔相互连通;
控制电路板,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并电性连接所述真空泵;及
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盖和/或下盖;和/或,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与所述上盖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支架的另一侧与所述下盖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连接处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形成为所述排气孔,所述第一间隙分别连通所述容纳腔和外界。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上盖连接的连接处、且/或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下盖连接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通过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间隙。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上还开设有过气孔,所述过气孔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
优选地,与所述抽气孔或所述进气口连通的管路上还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在所述抽气孔向所述进气口的方向导通。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将所述容纳腔分隔形成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真空泵位于所述下腔室内并被所述下盖和所述安装支架夹持固定,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所述供电模块位于所述上腔室内。
优选地,所述抽气孔开设于所述下盖。
优选地,所述真空泵与所述抽气孔相对的一侧凸设有连接柱,所述进气口开设于所述连接柱,且所述连接柱插入所述抽气孔并与所述抽气孔的内壁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下盖还开设有泄压孔,所述容纳腔内还设置有泄压开关组件,所述上盖或下盖设置有进气孔,所述泄压开关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并连通所述泄压孔和进气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食物料理机,包括搅拌杯组件,所述搅拌杯组件包括杯体、扣盖于所述杯体上端的杯盖和上述的抽真空装置,所述杯盖开设有连通所述杯体的内腔的开口,所述抽真空装置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杯盖,所述抽真空装置通过所述开口连通所述杯体的内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真空泵的进气口与容纳腔腔壁的抽气孔连通,排气口、容纳腔及真空泵的出气口相互连通,使得容器内的空气在真空泵的作用下首先通过抽气孔抽入至真空泵的进气口,再通过真空泵的出气口吹出至上盖与下盖围合的容纳腔,最后通过容纳腔壁的排气口排出,从而实现了对容器内空气抽真空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食物料理机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食物料理机某一视角的剖面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食物料理机另一视角的剖面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抽真空装置中下盖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抽真空装置中下盖另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抽真空装置 110 上盖
120 安装支架 130 下盖
131 抽气孔 132 泄压孔
133 支撑板 133a 安装槽
140 真空泵 141 连接柱
141a 进气口 142 出气口
150 泄压阀 160 单向阀
101 容纳腔 103 第一间隙
105 第二间隙 200 杯体
300 杯盖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抽真空装置10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5所示,该抽真空装置100包括上盖110、下盖130、连接于上盖110和/或下盖130的安装支架120、连接于安装支架120的真空泵140、控制电路板及供电模块;上盖110和下盖130配合围成容纳腔101,容纳腔101的腔壁开设有抽气孔131和排气孔,真空泵140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气口141a和出气口142,进气口141a与抽气孔131连通,出气口142、容纳腔101及排气孔相互连通;控制电路板连接于安装支架120并与真空泵140电性连接,供电模块位于容纳腔内并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抽真空装置100的真空泵140通常包括电机和泵体两部分构成,电机用以带动泵体转动,从而带动空气沿固定的方向流动,实现将一侧的空气抽向另一侧的效果。真空泵140还包括壳体,用以使电机和泵体安装于该壳体内,从而对电机和泵体实现保护效果,另外壳体还提供了空气流通的腔体通道。壳体上还开设有进气口141a和出气口142,通过进气口141a与抽气孔131相连、同时出气口142、抽真空装置100中上盖110与下盖130配合围成的容纳腔101以及容纳腔101腔壁开设的排气孔三者之间相互连通,使得通过抽气孔131从待抽真空的容器内抽出的空气经过与其相连的进气口141a进入真空泵140内,接着通过真空泵140的作用将抽出的空气向出气口142排出,排出的空气进入上盖110和下盖130配合围成的容纳腔101,在容纳腔101的通道内流动后通过其腔壁的排气孔排至容纳腔101的外部,如此形成了一条抽真空的抽气支路;持续一段上述的过程后,容器内的空气大部分被排出或者全部被排出,从而实现了对所需要抽真空的容器进行抽真空的效果。从容器内抽出的气体在经过真空泵140后先排到容纳腔101内再通过排气孔排出,这样使得空气在容纳腔101内沿容纳腔101的腔体通道流动一段后再流向排气孔时减小了气体流速,进而减小了气体的冲量大小,避免靠近排气孔的人或物受到较大的冲击作用。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真空泵140的出气口142可以不经过容纳腔101的腔体通道,而是直接连通容纳腔101的排气孔,进而使得从真空泵140的出气口142排出的气体可以直接通过排气孔排出,从而提高抽真空的效率。具体地,排气孔可以设置在与出气口142相对的位置,真空泵140可以设置一个具有上述出气口142的出气嘴,出气嘴插入排气孔内,从而实现出气口142与排气孔直接连通的效果;当然,出气口142与排气孔还可以通过管道实现直接相互连通的效果。另外,排气孔可以设置在上盖110或者下盖130的任何位置,甚至,上盖110与下盖130的连接处设置间距,该间距也可作为排气孔。
另外,控制电路板与真空泵140相连,则在控制电路板的控制作用下,控制真空泵140的开启和关闭状态。另外,供电模块与控制电路板电性相连,使得供电模块能够对控制电路板进行供电,以保证整个抽真空装置100的正常运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待抽真空的容器可以为杯体、桶体或者袋体等。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真空泵140的进气口141a与容纳腔101腔壁的抽气孔131连通,排气口、容纳腔101及真空泵140的出气口142相互连通,使得容器内的空气在真空泵140的作用下首先通过抽气孔131抽入至真空泵140的进气口141a,然后再穿过真空泵140的腔体流向真空泵140的出气口142,接着由真空泵140的出气口142流向上盖110与下盖130围合的容纳腔101,最后通过容纳腔101壁的排气口排出,从而实现了对容器内空气抽真空的效果。
为了更便于各部件的装配,安装支架120可拆卸连接于上盖110和/或下盖130;优选地,安装支架120的一侧与上盖110可拆卸连接,安装支架120的另一侧与下盖130可拆卸连接。
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真空泵140等各部件提前安装于安装支架120上,然后再通过安装支架120与上盖110、安装支架120与下盖130连接,实现整个抽真空装置100中零部件的装配过程。其中,安装支架120与上盖110、及安装支架110与下盖130的连接可采用卡扣连接、螺钉连接甚至磁性连接的方式。
在上盖110与下盖130固定连接的基础上,请继续参照图2或图3所示,上盖110和下盖130的连接处具有第一间隙103,第一间隙103形成为排气孔,且第一间隙103分别连通容纳腔101和外界。
通过在上盖110和下盖130的连接处形成第一间隙103,且第一间隙103分别连通容纳腔101和外界空气,使得第一间隙103充当了上述排气口的作用。由真空泵140的出气口142流出的气体在容纳腔101内迂回流动后通过第一间隙103排出至外界空气中。通过真空泵140抽出的空气在通过第一间隙103时,一方面使得气体的流速降低,从而减小了气体作用于上盖110或下盖130的冲量大小;另一方面避免单独在上盖110或下盖130上开设孔洞,从而简化了制作工艺,并提高了机械强度。
在设置有第一间隙103的基础上,安装支架120与上盖110连接的连接处、且/或安装支架120与下盖130连接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间隙105,第二间隙105通过容纳腔101连通第一间隙103。
通过在安装支架120与上盖110的连接处形成第二间隙105、或者在安装支架120与下盖130的连接处形成第二间隙105、或者在安装支架120与上盖110以及安装支架120与下盖130的连接处均形成第二间隙105,使得由真空泵140的出气口142流出的空气在容纳腔101内流动后会先后通过第二间隙105、容纳腔101和第一间隙103排出。气体通过两个间隙,使得气体的流速大大降低,大大减小了气体对上盖110和下盖130的冲量大小,进而使得上盖110和下盖130固定的稳定性;另外还使得通过间隙排出的气体对靠近抽真空装置100壳体的用户具有较小的冲击力,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时的体验效果。
进一步地,安装支架120上还开设有过气孔,过气孔与第一间隙103连通。
安装支架120还开设有过气孔,该过气孔与第一间隙103连通,使得由真空泵140的出气口142流出的气体流向容纳腔101的腔体后,气体还可以再通过过气孔,最后再流向第一间隙103,并通过第一间隙103排出。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外界的空气回流至盛装食材的容器中,请具体参照图1或图3所示,与抽气孔131或进气口141a连通的管路上还设置有单向阀160,且单向阀160在抽气孔131a向进气口141a的方向导通。
该单向阀160在工作状态时,只允许容器中的空气向真空泵140流动,不允许真空泵140的空气向容器内回流,从而避免在抽真空之后外界的空气通过真空泵140的回流至容器中,从而影响抽真空的效果。
安装支架120将容纳腔101分隔形成为上腔室和下腔室,真空泵140位于下腔室内并被下盖130和安装支架120夹持固定,控制电路板和供电模块位于上腔室内。
当安装支架120一侧与上盖110可拆卸连接、另一侧与下盖130可拆卸连接时,安装支架120将上盖110与下盖130配合围成的容纳腔101分隔成了上腔室和下腔室。真空泵140包括具有进气口141a和出气口142的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泵体和驱动泵体运作的电机以及,因此真空泵140的整体重量较大。将真空泵140安装于下腔室内并被下盖130和安装支架120夹持固定,提高了真空泵140的安装稳定性,使得真空泵140具有了较好的安装效果。另外,控制电路板和供电模块位于上腔室,使得控制电路板和供电模块远离真空泵140的进气口141a,避免受到气流较大的冲击作用,进而保证了二者的安装稳定性,保证了二者的良好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该供电模块包括电池,为了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该电池一般选用可充电电池,例如锂电池,充电方式可通过USB接口充电等。相对应地,容纳腔101的腔体同时可设有充电接口。
具体地,请结合参照图3和图4所示,下盖130的底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板133,支撑板133开设有安装槽133a,真空泵140固定安装于安装槽133a内。
下盖130的底壁固定连接若干个支撑板133,通过在支撑板133上开设安装槽133a,且真空泵140固定安装于安装槽133a内,保证了真空泵140具有良好的安装效果。
进一步地,真空泵140与安装槽133a的槽壁之间可夹设有减振垫,从而能够防止驱动泵体运作的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振动而导致真空泵140与下盖130连接处松动,从而影响抽真空的效果。
基于上述真空泵140位于下腔室内并被下盖130和安装支架120夹持固定,抽气孔131开设于下盖130。由此可以使得抽气孔131与真空泵140的进气口141a较近,从而使得抽真空前的路径较短,极大程度地保证了抽真空的效率。
为了实现真空泵140的进气口141a与容纳腔101腔壁的抽气孔131的良好连通效果,真空泵140与抽气孔131相对的一侧凸设有连接柱141,进气口141a开设于连接柱141,连接柱141插入抽气孔131并与抽气孔131的内壁密封连接。
通过在真空泵140与抽气孔131相对的一侧凸设有连接柱141,连接柱141插入抽气孔131并与抽气孔131的内壁密封连接,进气口141a开设于该连接柱141上,使得从抽气孔131出入的空气只能通过真空泵140的进气口141a,进而在真空泵140的运作过程中将该空气通过出气口142排到容纳腔101内。具体地,当真空泵140上的连接柱141与抽气孔131的内壁密封连接时,可以在连接柱141与抽气孔131内壁之间设置密封圈;当然,也可以在抽气孔131内壁设置内螺纹,同时在连接柱141外壁设置外螺纹,通过内外螺纹的旋合实现二者的密封效果。
当停止抽真空过程后,为了能够打开盛装食材的容器,下盖130还开设有泄压孔132,容纳腔101内还设置有泄压开关组件,上盖110或下盖130设置有进气孔,泄压开关组件固定连接于安装支架120并连通泄压孔132和进气孔。
在容纳腔101内设置泄压开关组件,则用户需要打开盛装食物的容器时,该可以使得外界的空气通过泄压开关组件进而容纳腔101内,然后再通过下盖130开设的泄压孔132进入容器内,从而使得容器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压强保持平衡,进而更加方便用户开启容器的盖子。具体地,泄压开关组件包括泄压阀150,通过控制泄压阀150的开启和闭合状态,实现气体流通泄压阀150和被泄压阀150阻挡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食物料理机,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该食物料理机包括搅拌杯组件和上述的抽真空装置100,该抽真空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食物料理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搅拌杯组件包括杯体200和扣盖于杯体200上端的杯盖300,杯盖300开设有连通杯体200的内腔的开口,抽真空装置100可拆卸安装于杯盖300,并通过开口连通杯体200的内腔。
抽真空装置100可拆卸安装于杯盖300,使得抽真空装置100未安装到食物料理机的搅拌杯组件时可以满足普通的料理功能;抽真空装置100安装到食物料理机的搅拌杯组件时,可以先通过抽真空装置100对杯体200内的空气进行排出,以使杯体200内的食材处于相对真空的环境内,然后再通过杯体200内的搅拌刀组件对食材进行搅拌处理,从而提升食物的口感。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杯体200内的空气只能通过杯盖300上的开口流向抽真空装置100的抽气孔131和进气口141a,抽真空装置100与杯盖300之间采用密封连接的方式。具体地,抽真空装置100的下盖130可向下凸设一连接部,连接部与杯盖300的内壁之间通过密封圈连接或者螺纹连接,以保证二者之间的连接部位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从而使得搅拌杯内的空气只能通过杯盖300的开口流向抽真空装置100的抽气孔131。当然,抽真空装置100的下盖130以及杯盖300上还可以均设置磁铁,通过磁铁的吸附作用实现二者的连接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盖;
下盖,所述下盖和上盖配合围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开设有抽气孔和排气孔;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上盖和/或所述下盖;
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真空泵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抽气孔连通,所述出气口、所述容纳腔及所述排气孔相互连通;
控制电路板,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并电性连接所述真空泵;及
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盖和/或下盖;和/或,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与所述上盖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支架的另一侧与所述下盖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连接处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形成为所述排气孔,所述第一间隙分别连通所述容纳腔和外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上盖连接的连接处、且/或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下盖连接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通过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间隙。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上还开设有过气孔,所述过气孔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抽气孔或所述进气口连通的管路上还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在所述抽气孔向所述进气口的方向导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将所述容纳腔分隔形成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真空泵位于所述下腔室内并被所述下盖和所述安装支架夹持固定,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所述供电模块位于所述上腔室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孔开设于所述下盖。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与所述抽气孔相对的一侧凸设有连接柱,所述进气口开设于所述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插入所述抽气孔并与所述抽气孔的内壁密封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还开设有泄压孔,所述容纳腔内还设置有泄压开关组件,所述上盖或下盖设置有进气孔,所述泄压开关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并连通所述泄压孔和进气孔。
11.一种食物料理机,包括搅拌杯组件,所述搅拌杯组件包括杯体和扣盖于所述杯体上端的杯盖,所述杯盖开设有连通所述杯体的内腔的开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杯盖,所述抽真空装置通过所述开口连通所述杯体的内腔。
CN201820319250.5U 2018-03-07 2018-03-07 抽真空装置及食物料理机 Active CN208551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9250.5U CN208551510U (zh) 2018-03-07 2018-03-07 抽真空装置及食物料理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9250.5U CN208551510U (zh) 2018-03-07 2018-03-07 抽真空装置及食物料理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51510U true CN208551510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53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19250.5U Active CN208551510U (zh) 2018-03-07 2018-03-07 抽真空装置及食物料理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515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12590A1 (zh) * 2020-07-16 2022-01-20 厦门优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真空保鲜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12590A1 (zh) * 2020-07-16 2022-01-20 厦门优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真空保鲜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57356B (zh) 真空食品粉碎搅拌机
CN106073533B (zh) 具有真空保鲜功能的电动醒酒器
CN206548385U (zh) 一种真空破壁机
CN208551510U (zh) 抽真空装置及食物料理机
US9636624B2 (en) Oxygen generator
CN206507817U (zh) 多功能电动醒酒器
CN208010550U (zh) 抽真空装置及食物料理机
CN209179969U (zh) 微型气泵
CN206528630U (zh) 动力套装及无人飞行器
CN211384563U (zh) 一种泡沫发生装置
CN209235948U (zh) 一种洗手液分配装置
CN110236359A (zh) 抽真空装置及食物料理机
CN110236422A (zh) 抽真空装置和食物料理机
CN209458088U (zh) 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及其活塞
CN208380827U (zh) 一种新式气泵
CN208435397U (zh) 抽真空装置和食物料理机
CN208435398U (zh) 抽真空装置和食物料理机
CN208031058U (zh) 一种抽真空食品加工机
CN208435399U (zh) 抽真空装置和食物料理机
CN206126822U (zh) 一种超声波制泡啤酒机
CN208659044U (zh) 抽真空装置和食物料理机
CN218755012U (zh) 一种集装箱式能源输送机组
CN210707841U (zh) 一种自感应式吸水孔的喷水推进装置
CN207973028U (zh) 杯子
CN206753867U (zh) 一种具有双重密封结构的微型补气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