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58088U - 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及其活塞 - Google Patents

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及其活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58088U
CN209458088U CN201920126992.0U CN201920126992U CN209458088U CN 209458088 U CN209458088 U CN 209458088U CN 201920126992 U CN201920126992 U CN 201920126992U CN 209458088 U CN209458088 U CN 2094580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mounting base
pump
air
valve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2699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清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KEJI PRECISION EQUIPMENT CO Ltd
Xiamen Koge Micro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KEJI PRECI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KEJI PRECIS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KEJI PRECI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2699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580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580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580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及其活塞,涉及气泵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泵体和盖接于在泵体上的泵盖,泵体连接泵盖形成用于流体流入的进入通道和用于排出流体的排出通道,所述泵盖上设置有若干连通排出通道的排出口和连通进入通道的进入口,所述泵盖远离泵体的一侧上设置有一个泄压安装座、一个安装槽和至少两个磁阀安装座,所述泄压安装座和若干磁阀安装座分别与一个排出口接通,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电磁阀安装的优点。

Description

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及其活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及其活塞。
背景技术
气泵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仪器仪表、汽车、化工、科研等行业中,用于抽气、打气、抽真空、增压、气体循环、气体采样等用途。目前,现有技术的气泵一般是采用马达驱动连杆机构拉动或压缩活塞,再配合进出气单向配流装置实现吸气和排气。
目前,公告号为CN103452806B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低噪音气泵,包括设有排气口和进气口的上盖、缸体、一体设有至少两气囊的活塞、底座、进出气单向配流装置、马达、连杆机构和隔板;隔板设有第一出气孔和第一进气孔;隔板固定于上盖与进出气单向配流装置之间,并与上盖密封配合形成一密闭容腔,上盖的进气口和隔板的第一进气孔分别与密闭容腔相连通,隔板的第一出气孔与上盖的排气口相连通,第一出气孔和第一进气孔分别与进出气单向配流装置对应配合,形成出气单向配流和进气单向配流。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气泵,其一般对应设置一个排气口,当需要连接电磁阀时,需要先在气泵的排气口上外接一个安装座,再和电磁阀连接;而当连接多个电磁阀时更加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其具有便于电磁阀安装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包括泵体和盖接于在泵体上的泵盖,泵体连接泵盖形成用于流体流入的进入通道和用于排出流体的排出通道,所述泵盖上设置有若干连通排出通道的排出口和连通进入通道的进入口,所述泵盖远离泵体的一侧上设置有一个泄压安装座、一个安装槽和至少两个磁阀安装座,所述泄压安装座和若干磁阀安装座分别与一个排出口接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在泵盖上设置连接排出口的磁阀安装座,无需外接其他安装座结构就能实现气泵和多个电磁阀之间的快速连接,而电磁阀上带有的控制板路可以直接安装在安装槽内。而通过设置泄压安装座,当气泵的气压过高时,过高的气压会直接从泄压安装座的避免泵体内保持高压影响电磁阀的寿命。最后由于把排气口和进入口都设置在泵盖上,气体需要从泵盖进入到泵体内,再从泵体内返回至排气口,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大大增长了气体在气泵中所流动的路径长度,从而能够降低泵体的噪音。综上本方案具有能够同时快速的安装多个电磁阀,同时为多个电磁阀供气,且降低泵体供气过程中产生噪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泵盖面向泵体的一侧中部设置有连通排出口的汇流部,所述排出口和汇流部在泵盖上连通的通道形成盖排气区,所述泵盖在盖排气区上外设置有分隔围墙,所述进入口设置于分隔围墙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泵盖上设置分隔围墙和汇流部,将排出通道内排出的气流先汇集再向外排出,保证各个排出口排出气压相等,而通过将将进入口设置在分隔围墙外侧,保证排出口和进入口向分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泄压安装座设置于泵盖的周侧的侧壁上,且所述泄压安装座上设置有内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螺纹的设置,使得泄压阀通过螺纹安装的方式就能够快速的安装在泵盖上;而通过将泄压安装座安装在泵盖的侧壁上,能够提升对泵盖上面积使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磁阀安装座设置于远离泵体一侧端面的周侧,所述磁阀安装座包括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分卡片,所述分卡片之间合围构成供电磁阀插入的连接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卡片合围的方式构成连接口,使得电磁阀能够通过插接的方式直接安装在磁阀安装座上,安装快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磁阀安装座还包括设置于分卡片上的卡接倒齿以及设置于相邻分卡片间隔之间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倒齿的设置能够保证电磁阀安装在磁阀安装座后,安装牢固,不易脱出;而设置限位块能够对电磁阀的周向进行限位,保证电磁阀安装后,不易出现歪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泵体包括阀座、隔膜座和壳体;所述阀座上开设有连通盖排气区的单向排气道以及连接进入口的进气道,所述隔膜座上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设置有连通进气道活塞进气区,所述活塞的设置有分隔于活塞进气区且连通囊腔的活塞排气区,所述活塞进气区内设置有双向通气孔,所述活塞排气区内单向进气口,所述隔膜座和壳体之间形成密封气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和现有技术将单向的进气口和单向排气口都设在阀座上相比,本方案根据泵盖结构只在阀座上设置单向排气道,将单向进气道设置双向通气的进气道,从而能够更好的对应泵盖上分散的进气口,且保证了阀座上的进气区域和排气区域不会相交杂。而在活塞上设置有双向通气口和单向进气口,充分利用了活塞上的空间,节省了单向阀布置的成本完成了活塞进气和出气之间的分隔,实现了泵体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座上对应单向排气道以及进气道设置有消音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音棉的设置,进一步起到了去噪音的效果。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其具有便于电磁阀安装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第一实用新型目的所述电磁阀安装座的活塞,包括基座盘和分布在基座盘上的若干塞囊,所述塞囊上凸出设置有隔囊沿,所述基座盘上的中部设置有将基座盘上端面分隔成活塞进气区和活塞排气区的分隔沿,所述基座盘在活塞进气区设置有双向通气孔,所述基座盘在活塞排气区设置有单向进气口,所述分隔囊沿面向活塞排气区的一侧设置有透气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塞通过隔囊沿和分隔沿,将基座盘划分成活塞进气区和活塞排气区两个区域,而通过在活塞排气区设置单向进气口和透气缺口,使得活塞在安装后,气泵内的气流首先通过双向通气孔进入到基座盘下方,再从活塞下方通过单向通气孔返回到机座盘下方,在活塞上实现单向通气的同时,增长了气体流经的长度,起到了降噪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向进气口包括设置于圆孔以及一体连接于圆孔侧壁上的人头形单向阀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头形单向阀片能够和活塞一同加工,制造方便且阻隔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隔沿连接于相邻近隔囊沿的最短距离处,在基座盘中部形成活塞进气区/活塞排气区,在基座盘边缘处部形成若干的活塞进气区/活塞进气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更改活塞进气区和活塞排气区的位置,适应多种场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延长通气长度,降低气泵产生的噪音;
(2)直接在阀盖上设置多个排出口和磁阀安装座,电磁阀能够快速安装,加快对应厂家装配生产;
(3)更改活塞结构,节省活塞用料同时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泵盖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泵盖的仰视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阀片俯视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活塞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阀片的仰视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中活塞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二中阀片的仰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泵体;11、阀座;111、进气槽;12、隔膜座;121、安装孔;13、壳体;131、偏心轮;14、卡扣;15、阀片;151、单向排气道;152、进气道;153、伞形单向阀;154、人头形单向阀;16、活塞;161、基座盘;162、塞囊;163、囊杆;164、隔囊沿;165、分隔沿;166、双向透气孔;167、单向进气口;168、人头形单向阀片;169、透气缺口;17、消音棉;2、泵盖;21、排出口;22、进入口;23、泄压安装座;24、安装槽;25、磁阀安装座;251、分卡片;252、限位块;26、汇流部; 27、分隔围墙;28、盖排气区;3、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种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如图1所示,包括泵体1、盖接于在泵体1上的泵盖2和连接在泵体1远离泵盖2一侧的马达3。泵体1连接泵盖2形成用于流体流入的进入通道和用于排出流体的排出通道。马达3用于提供使气泵进行工作的动力。
如图1、2所示,泵盖2上设置有若干连通排出通道的排出口21和连通进入通道的进入口22,泵盖2远离泵体1的一侧上设置有一个泄压安装座23、一个安装槽24和至少两个磁阀安装座25。泄压安装座23和若干的磁阀安装座25分别与一个排出口21接通。
如图1、2所示,具体的,泵盖2优选为方形,排气口的数量优选为三个,且两个排气口设置于泵盖2外周侧分布,一个设置于泵盖2的中部。本实施例中磁阀安装座2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磁阀安装座25相邻设置,占据泵盖2远离泵体1一侧端面的一半面积。安装槽24的占据泵盖2远离泵体1一侧端面的另一半面积。泄压安装座23设置于泵盖2的周侧的侧壁上,且泄压安装座23上设置有内螺纹,用于泄压阀螺纹安装。
如图1、2所示,磁阀安装座25包括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四片分卡片251以及设置于相邻分卡片251间隔之间的四块限位块252,四片分卡片251之间合围构成供电磁阀插入的且具有弹性的连接口,排气口处于连接口的中部。分卡片251内侧侧壁上设置有卡接倒齿。电磁阀能够通过插接的方式直接安装在磁阀安装座25上,受到卡接倒齿的卡合以及分卡片251和限位块252的周向限位,实现电磁阀和泵盖2之间的快速连接。
如图2、3所示,泵盖2面向泵体1的一侧中部设置有连通排出口21的汇流部26,排出口21和汇流部26在泵盖2上连通的通道形成盖排气区28,盖排气区28大致呈“X”形。泵盖2在盖排气区28上外设置有分隔围墙27,进气口设置于分隔围墙27的外侧,处于泵盖2周向的内侧并且在相邻的排出口21均设置一个进入口22。
如图4所示,泵体1包括阀座11、隔膜座12和壳体13。阀座11、隔膜座12和壳体13以从上至下顺序组装在一起,并通过卡扣14连接。
具体的,如图3、4所示,阀座11面向泵盖2的一侧端面内设置有阀片15,阀片15卡接在阀座11上,使得阀片15和阀座11上开设有连通盖排气区28的单向排气道151以及连接进入口22的进气道152,其中进气道152的数量为四个处于阀座11和阀片15的周向内侧,进入口22进入的气体将进入到隔膜座12中。单向排气道151位置和排出口21位置一一对应,且单向排气道151在一种实施例中为由连接在阀片15上的伞形单向阀153构成,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一体连接在阀片15上的人头形单向阀154(见图5)构成,通过单向排气道151的气体将进入到泵盖2的排出口21中。
进一步的,阀座11上对应单向排气道151设置有消音棉17。消音棉17具有减小噪音的效果。
如图4所示,隔膜座12上安装有活塞16。活塞16包括基座盘161和分布在基座盘161上的四个塞囊162和分别连接在塞囊162下端的四根囊杆163。隔膜座12上呈正方形状排布设置有安装孔121。四个塞囊162分别放置在安装孔121内,且囊杆163穿过安装孔121进入到壳体13内。
如图6所示,塞囊162上凸出设置有隔囊沿164,基座盘161上的中部设置有将基座盘161上端面分隔成活塞16进气区和活塞16排气区的分隔沿165,具体的分隔沿165连接于相邻近隔囊沿164的最短距离处(即分隔沿165处于相邻塞囊162两个圆心所相连的直线上)。本实施例基座盘161中部形成活塞16进气区,基座盘161边缘处部形成四个活塞16进气区。基座盘161中部的活塞16进气区和隔膜座12上对应四个进气道152对应设置四个双向透气孔166。使得进气道152进入的气体能够通过双向透气孔166,进入到壳体13内。
如图6所示,四个活塞16排气区的中部均设置有单向进气口167。单向进气口167包括设置于圆孔以及一体连接于圆孔侧壁上的人头形单向阀片168,人头形单向阀片168能够和活塞16一同加工,制造方便且阻隔效果好。隔膜座12上设置有对应单向进气口167的通孔。因此使得隔膜座12只能够由壳体13向隔膜座12一侧打开通气,而不能够由隔膜座12向壳体13一侧打开通气。且分隔囊沿164面向活塞16排气区的一侧设置有透气缺口169。实现对塞囊162单向进气的控制。
进一步的,如图6、7所示,为了提升单向通气孔向塞囊162的通气效率,阀座11的底部设置有四个条状的进气槽111,进气槽111分别将一个活塞16排气区上的单向进气口167和塞囊162连通,加快塞囊162的进气速度。因此壳体13内的气体能够通过单向通气孔进入到塞囊162中,并通过塞囊162穿过单向排气道151进入到阀座11中。
回到图4,隔膜座12和壳体13之间形成密封气室。马达3安装在壳体13外,且壳体13内安装有连接塞杆的偏心轮131,使得四根塞杆在偏心轮131的带动下实现上下往复,提供将塞囊162内气体冲放的动力。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如下:
当马达3启动,外部气体将依次通过泵盖2上的进入口22、阀座11上的进气道152、活塞16上的双向透气孔166进入到壳体13内,再从壳体13依次经过活塞16上的单向进气口167,阀座11上的单向排气道151和泵盖2上的排出口21,实现对安装在磁阀安装座25上的电磁阀的供气。其中泵盖2上的进入口22、阀座11上的进气道152、活塞16上的双向透气孔166、壳体13内和活塞16上的单向进气口167构成了进气通道,阀座11上的单向排气道151和泵盖2上的排出口21构成了排气通道。单向进气口167和单向排气道151直接设置在塞囊162的两侧,阻隔效果优秀。且气体需要从泵盖2的进入口22进入到泵体1内,再从泵体1内返回至排气口,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大大增长了气体在气泵中所流动的路径长度,从而能够降低泵体1的噪音。最后本方案具有能够同时快速的安装多个电磁阀,同时为多个电磁阀供气的优点。
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泵盖2和泵体1上进气通道的位置不同。
具体的,如图8所示,进气口设置于泵盖2在分隔围墙27的外侧,处于泵盖2周向的外侧并且在相邻的排出口21均设置一个进入口22。阀片15和阀座11上的进气道152连通进入口22,且进气道152的数量为四个处于阀座11和阀片15的周向外侧,进入口22进入的气体将进入到隔膜座12中。
如图9所示,塞囊162上凸出设置有隔囊沿164,基座盘161上的中部设置有将基座盘161上端面分隔成活塞16进气区和活塞16排气区的分隔沿165,具体的分隔沿165连接于相邻近隔囊沿164的最短距离处(即分隔沿165处于相邻塞囊162两个圆心所相连的直线上)。本实施例基座盘161中部形成活塞16排气区,基座盘161边缘处部形成四个活塞16进气区。四个活塞16进气区的中部均设置有双向透气孔166。使得进气道152进入的气体能够通过双向透气孔166,进入到壳体13内。
如图8、9所示,基座盘161中部的活塞16进气区设置有四个单向进气口167。单向进气口167包括设置于圆孔以及一体连接于圆孔侧壁上的人头形单向阀片168。隔膜座12上设置有对应单向进气口167的通孔。因此使得隔膜座12只能够由壳体13向隔膜座12一侧打开通气,而不能够由隔膜座12向壳体13一侧打开通气。且分隔囊沿164面向活塞16排气区的一侧设置有透气缺口169。实现对塞囊162单向进气的控制。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为了提升单向通气孔向塞囊162的通气效率,阀座11的底部设置有四个条状的进气槽111,进气槽111分别将一个活塞16排气区上的单向进气口167和塞囊162连通,加快塞囊162的进气速度。因此壳体13内的气体能够通过单向通气孔进入到塞囊162中,并通过塞囊162穿过单向排气道151进入到阀座11中。
和实施例一相同,实施例二的泵盖2上的进入口22、阀座11上的进气道152、活塞16上的双向透气孔166、壳体13内和活塞16上的单向进气口167构成了进气通道。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一的进气通道处于泵体1的周向内侧,而实施例二处于泵体1的周向外侧,而泵体1的周向内侧和周向外侧分别方式可以通过将阀座11上的四个进行到依次连接形成正方形,将处于上述正方形内的进气通道称为处于泵体1的周向内侧的进气通道,而将处于上述正方形外的进气通道称为处于泵体1的周向外侧的进气通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包括泵体(1)和盖接于在泵体(1)上的泵盖(2),泵体(1)连接泵盖(2)形成用于流体流入的进入通道和用于排出流体的排出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2)上设置有若干连通排出通道的排出口(21)和连通进入通道的进入口(22),所述泵盖(2)远离泵体(1)的一侧上设置有一个泄压安装座(23)、一个安装槽(24)和至少两个磁阀安装座(25),所述泄压安装座(23)和若干磁阀安装座(25)分别与一个排出口(21)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2)面向泵体(1)的一侧中部设置有连通排出口(21)的汇流部(26),所述排出口(21)和汇流部(26)在泵盖(2)上连通的通道形成盖排气区(28),所述泵盖(2)在盖排气区(28)上外设置有分隔围墙(27),所述进入口(22)设置于分隔围墙(27)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安装座(23)设置于泵盖(2)的周侧的侧壁上,且所述泄压安装座(23)上设置有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阀安装座(25)设置于远离泵体(1)一侧端面的周侧,所述磁阀安装座(25)包括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分卡片(261),所述分卡片(261)之间合围构成供电磁阀插入的连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阀安装座(25)还包括设置于分卡片(261)上的卡接倒齿以及设置于相邻分卡片(261)间隔之间的限位块(26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包括阀座(11)、隔膜座(12)和壳体(13);所述阀座(11)上开设有连通盖排气区(28)的单向排气道(151)以及连接进入口(22)的进气道(152),所述隔膜座(12)上设置有活塞(16),所述活塞(16)设置有连通进气道(152)活塞进气区,所述活塞(16)的设置有分隔于活塞进气区且连通囊腔的活塞排气区,所述活塞进气区内设置有双向通气孔,所述活塞排气区内单向进气口(167),所述隔膜座(12)和壳体(13)之间形成密封气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11)上对应单向排气道(151)以及进气道(152)设置有消音棉(17)。
8.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的活塞,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盘(161)和分布在基座盘(161)上的若干塞囊(162),所述塞囊(162)上凸出设置有隔囊沿(164),所述基座盘(161)上的中部设置有将基座盘(161)上端面分隔成活塞进气区和活塞排气区的分隔沿(165),所述基座盘(161)在活塞进气区设置有双向通气孔,所述基座盘(161)在活塞排气区设置有单向进气口(167),所述分隔囊沿(164)面向活塞排气区的一侧设置有透气缺口(16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进气口(167)包括设置于圆孔以及一体连接于圆孔侧壁上的人头形单向阀片(168)。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沿(165)连接于相邻近隔囊沿(164)的最短距离处,在基座盘(161)中部形成活塞进气区/活塞排气区,在基座盘(161)边缘处部形成若干的活塞进气区/活塞进气区。
CN201920126992.0U 2019-01-24 2019-01-24 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及其活塞 Active CN2094580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26992.0U CN209458088U (zh) 2019-01-24 2019-01-24 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及其活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26992.0U CN209458088U (zh) 2019-01-24 2019-01-24 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及其活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58088U true CN209458088U (zh) 2019-10-01

Family

ID=68045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26992.0U Active CN209458088U (zh) 2019-01-24 2019-01-24 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及其活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580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9601A (zh) * 2019-01-24 2019-03-15 厦门科际精密器材有限公司 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及其活塞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9601A (zh) * 2019-01-24 2019-03-15 厦门科际精密器材有限公司 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及其活塞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058717A1 (zh) 阀片和具有其的气泵
EP2311573A3 (en) Pump with suction and pressure control for dry particulate material
CN209458088U (zh) 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及其活塞
CN109469601A (zh) 带电磁阀安装座的气泵及其活塞
CA2416042E (en) Gas compressor and method with an improved inlet and discharge valve arrangement
CN106837759A (zh) 一种三腔增压气泵
JP2001152982A (ja) エンジンのエアプレクリーナー
CN102200112B (zh) 一种压缩机连杆进气消音的结构
CN104825145A (zh) 气阀、集成气泵及可穿戴地电子血压计
CN103062054B (zh) 转子涡旋组合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104873183A (zh) 气阀、集成气泵及可穿戴地电子血压计
RU2608625C2 (ru) Многоклапанная головка компрессор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CN113195895A (zh) 隔膜泵
CN204671144U (zh) 气阀、集成气泵及可穿戴的电子血压计
CN105399055B (zh) 一种制氧模块及空气处理装置
JP2014525543A5 (zh)
CN214146717U (zh) 一种压缩机用阀座
CN101915188A (zh) 一种内燃机进气系统的气体分配装置
CN206571658U (zh) 一种三腔增压气泵
CN218624575U (zh) 一种压缩机同心阀
CN208651065U (zh) 一种用于皂液机的水气同时压缩式微型泵
CN206785583U (zh) 一种微型真空泵
CN110566435B (zh) 泵用减噪组件
CN219197592U (zh) 微型真空气泵
CN208184931U (zh) 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舌簧阀阀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