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51258U - 壶身组件及壶具 - Google Patents

壶身组件及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51258U
CN208551258U CN201820419353.9U CN201820419353U CN208551258U CN 208551258 U CN208551258 U CN 208551258U CN 201820419353 U CN201820419353 U CN 201820419353U CN 208551258 U CN208551258 U CN 208551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body
spout
connecting portion
low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193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先平
黄华勇
陈健平
熊涛
廖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193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51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51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512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壶身组件及壶具,涉及家用小电器。本实用新型,在将发热管(14)安装至安装空间(131)之后,弯折设置的发热管(14)能够在壶身(11)底部形成低温区(15),且低温区(15)位于朝向壶嘴(112)的一侧,如此,壶身(11)中的水虽然都已经被加热到沸腾状态,但是壶身(11)的底部存在温度差异,而不同的温度导致所产生的气泡的体积不同,继而造成气泡从水中逸出时所形成的沸腾液面的高低不同,也即,低温区(15)对应的靠近壶嘴(112)的水沸腾时形成的沸腾液面较低,大大降低了水从壶嘴(112)溢出的风险,降低了电气短路及烫伤事故,从而提高了电水壶的安全性,同时,又不会损失电水壶的实际容量。

Description

壶身组件及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小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壶身组件及壶具。
背景技术
电水壶和养生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器,具有安全、快捷、方便等优点。
以电水壶为例,电水壶一般包括:壶身,壶身形成有容水腔,容水腔具有可供用户加水的壶口,壶口处盖设有壶盖;壶身的一侧设置有手柄,壶身上与手柄相对的一侧还设置有可供用户倒水的壶嘴,壶嘴的上表面一般低于壶口的上表面设置,以提高用户倒水的便利性及安全性;壶身底部还连接有底盖,底盖与壶身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加热管、电源开关等安装在安装空间中。
现有技术中,由于壶嘴的上表面不高于壶口的上表面,当容水腔中水量较大时,靠近壶嘴处的水沸腾翻滚时极易从壶嘴溢出。目前,为了解决水从壶嘴溢出的问题,通常是减小容水腔中的加水量,而这又难以满足用户对大容量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壶身组件及壶具,能够降低电气短路及烫伤事故,从而提高电水壶的安全性,同时,又不会损失电水壶的实际容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壶身组件,包括:壶身,所述壶身上设置有壶嘴;底盖,所述底盖连接在所述壶身底部,所述底盖与所述壶身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发热管,所述发热管位于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发热管弯折设置以在壶身底部形成低温区,且所述低温区位于所述壶嘴下方;其中,所述低温区的温度低于发热管的温度。
如此,在发热管安装至安装空间之后,弯折设置的发热管能够在壶身底部形成低温区,且低温区位于朝向壶嘴的一侧,如此,壶身内的水虽然都已经被加热到沸腾状态,但是壶身底部存在温度差异,而不同的温度导致所产生的气泡的体积不同,继而造成气泡从水中逸出时所形成的沸腾液面的高低不同,也即,低温区对应的靠近壶嘴的水沸腾时形成的沸腾液面较低,降低了水从壶嘴溢出的风险,降低了电气短路及烫伤事故,从而提高了电水壶的安全性,同时,又不会损失电水壶的实际容量。
可选地,所述壶身具有底壁,所述底壁的边缘围设有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壶嘴在所述壶身的底壁上的至少部分投影位于所述低温区中,以更好地提高电水壶的安全性,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水壶的实际容量。
可选地,所述发热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两端连接有引脚,所述引脚用于连接导线。
可选地,两个所述引脚之间具有间距,且连接两个所述引脚的线段朝向所述壶嘴的一侧形成所述低温区。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低温区的面积可以大于壶身的底壁上的投影面积,且所述壶嘴在所述壶身的底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低温区中,以更好地提高电水壶的安全性,同时,还能够提高电水壶的实际容量。
可选地,所述发热管弯折成优弧状,以提高发热管的发热面积。
可选地,所述管体朝向所述壶嘴的一侧沿背离所述壶嘴的方向凹陷且形成凹陷段,所述凹陷段朝向壶嘴的一侧形成所述低温区。由于手柄通常设置在壶身上与壶嘴相对的一侧,通过设置凹陷段并形成低温区,引脚可以与管体靠近手柄的部分连接,便于安装空间中的线路布局。
可选地,所述凹陷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弯折段,所述弯折段连接有所述引脚;所述弯折段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凹陷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朝向所述壶嘴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圆滑过渡,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凹陷段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沿背离所述壶嘴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所述引脚。
通过设置弯折段,能够提高发热管的发热面积,提高电水壶的加热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从朝向所述凹陷段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凹陷段的一端,沿远离所述凹陷段的方向倾斜,以降低弯折段对低温区的温度影响。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呈曲线状,以提高发热管的发热面积,提高电水壶的加热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呈曲线状,以提高发热管的发热面积,提高电水壶的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壶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用于与电源连接;壶身组件,所述壶身组件与所述底座电连接,所述壶身组件为前述任一项所述的壶身组件。
可选地,所述壶具为电水壶或者养生壶。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壶具中壶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实施例一提供的壶具中壶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实施例二提供的壶具中壶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壶身组件;
11-壶身;111-容纳腔;112-壶嘴;113-手柄;
12-壶盖;
13-底盖;131-安装空间;
14-发热管;141-管体;1411-凹陷段;1412-弯折段;1412a-第一连接部;1412b-第二连接部;142-引脚;
15-低温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一
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壶具中壶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实施例一提供的壶具中壶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请参照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壶具,具体包括壶身组件1及底座。其中,壶具具体可以为电水壶、养生壶等。
壶身组件1具体包括:壶身11,壶身11具有底壁以及围设在底壁边缘且向上延伸的侧壁,底壁与侧壁共同围成具有上开口的容纳腔111,上开口形成壶口,用户可通过壶口快速地向容纳腔111中加水等内容物;壶身11具有相对设置的壶嘴112与手柄113,具体地,壶身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及第二侧,壶身11的第一侧设置有手柄113,壶身11的第二侧设置有壶嘴112,壶嘴112与容纳腔111连通,以便于用户握持手柄113将容纳腔111中的液体从壶嘴112处倒出。
其中,本实施例及下述实施例以液体为水为例,对本实施例的结构及实现过程进行说明。
对于电水壶而言,电水壶通常用于烧水,电水壶的壶身11一般为双层,也即壶身11由内层壶身11及外层壶身11构成,且内层壶身11及外层壶身11之间抽真空处理,以提高电水壶的加热效率及保温效果。
对于养生壶而言,养生壶除烧水之外还可用于烹饪食材,养生壶的壶身11一般由高硼硅玻璃制成,以便于用户及时观察养生壶内的食材状态。养生壶的壶身11中可以设置有滤网以实现其煮茶功能,或者,壶身11中可以设置有炖蛊以实现其隔水炖的功能。
壶具组件还包括:壶盖12,盖设在壶口处,可以与围成壶口的壶身11密封配合,以减少加热过程中的热量散失。
对于电水壶而言,壶盖12可以与壶身11转动连接,当壶盖12朝向壶身11转动至与壶身11密封配合时,壶口关闭;当壶盖12远离壶身11运动时将壶口打开;本实施例对于壶身11与壶盖12的转动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具体可以采用常规设置,例如:壶身11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通过转轴与壶盖12转动连接。壶盖12一般包括上盖及下盖,上盖与下盖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中设置有开盖机构,手柄113上可以设置有与开盖机构连接的开盖开关,用户可通过操作开盖开关控制壶口的开闭。其中,本实施例对于开盖机构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具体可以采用常规设置。
对于养生壶而言,壶盖12一般可从壶口处取出并与壶身11脱离,以便于将壶身11的容纳腔111中的食材倒出。
壶具组件还包括:底盖13,底盖13连接在壶身11底部,底盖13与壶身11之间形成安装空间131,电源开关、发热管14等安装在安装空间131中。底盖13具体与壶身11的侧壁的下端连接,底盖13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粘接、焊接、螺接等方式与壶身11固定连接且密封配合,以保护安装空间131中的电源开关、发热管14、温控器等电气元件。
发热管14,发热管14位于安装空间131中。发热管14通常是安装在发热盘上,发热盘与壶身11底壁固定连接,具体可以通过粘接、焊接、螺接、卡接等方式实现。发热管14上具有用于连接导线的引脚142,以实现发热管14与其它电气元件的电连接;通常,引脚142设置在发热管14的两端。
发热管14弯折设置以在壶身11底部形成低温区15,低温区15的温度低于发热管14的温度;低温区15位于壶嘴112下方,也就是低温区15位于壶身11底部且朝向壶嘴112所在方向的一侧,以降低壶嘴112附近的水的沸腾液面。壶身11的容纳腔111中的水虽然都已经被加热到沸腾状态,但是壶身底部存在温度差异,而不同的温度导致所产生的气泡的体积不同,继而造成气泡从水中逸出时所形成的沸腾液面的高低不同,也即,由于低温区15的温度相对较低,低温区15对应的水沸腾时形成的气泡较小,也就是说低温区15对应的水沸腾时翻滚较小,形成的沸腾液面较低,降低了水从壶嘴112处溢出的概率,而发热管14本身对应的水沸腾时翻滚较大,沸腾液面的高度较高时,在壶盖12的限制作用下,翻滚的水也不会溢出,从而大大降低了沸腾的水溢出的现象,减少了电路短路或者将用户烫伤的事故,提高了电水壶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壶嘴112处沸腾液面的高度相对较低,用户可向容纳腔111中加入更多的水,也就是说电水壶可以有更大的实际容量。
可选地,壶嘴112在壶身11的底壁上的至少部分投影位于低温区15中,以更好地提高电水壶的安全性,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水壶的实际容量。
壶嘴112在壶身11的底壁上的投影与低温区15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具体与壶嘴112及壶身11的形状及尺寸有关。例如:当壶嘴112的尺寸较大时,壶嘴112在壶身11的底壁上的部分投影也可超出低温区15,此时,由于低温区15的散热较小,低温区15仍然能够实现其降低壶嘴112附近的沸腾液面高度的功能。
壶嘴112通常位于壶身11的上端,且壶嘴112的上表面通常接近壶口的上表面设置。壶嘴112可以与壶身11一体设置,以简化电水壶的装配过程,此时,壶嘴112可以是由壶身11的上端的部分侧壁向外凸出形成,且从下往上沿背离容纳腔111的方向倾斜,以便于容纳腔111中水的流出。或者,壶身11上开设有出水口,壶嘴112与出水口对应设置,壶嘴112与壶身11围成的空间可以从下往上逐渐增大,壶嘴112可以通过焊接、粘接、卡接等方式与壶身11固定连接,以降低壶身11的成型难度;例如:壶嘴112朝向壶身的一侧设置有翻折边,翻折边与壶身11焊接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此处对于壶嘴112的结构及其与壶身11的连接方式并不做具体限定,壶嘴112的结构及其与壶身11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例如:壶嘴112还可以为中空的弯折管体,此时,壶嘴112可以连接在壶身11的中部或者下端。
底座可与壶身组件1电耦合连接,具体地,底座可通过耦合连接器与壶身组件1电耦合连接。底座中设置有控制器,安装空间131中的电源开关、发热管14等通过电耦合连接器与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控制器能够控制电水壶的工作状态。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底座也可以与壶身组件1一体设置。
对于养生壶而言,底座上还可以设置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上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功能键,用户可通过功能键控制养生壶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功能键选择烧水功能,养生壶则执行烧水操作;用户可以通过功能键选择煮粥功能,养生壶则执行煮粥操作;用户可以通过功能键选择煮茶功能,养生壶则执行煮茶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壶具,在发热管14安装至安装空间131之后,弯折设置的发热管14能够在壶身11底部形成低温区15,且低温区15位于朝向壶嘴112的一侧,如此,壶身11的容纳腔111中的水虽然都已经被加热到沸腾状态,但是壶身11的底部存在温度差异,而不同的温度导致所产生的气泡的体积不同,继而造成气泡从水中逸出时所形成的沸腾液面的高低不同,也即,低温区15对应的靠近壶嘴112的水沸腾时形成的沸腾液面较低,降低了水从壶嘴112溢出的风险,降低了电气短路及烫伤事故,从而提高了电水壶的安全性,同时,又不会损失电水壶的实际容量。
下面对加热管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发热管14具体包括:通电产热的管体141,管体141的两端连接有引脚142,引脚142用于与导线连接,以便于发热管14与控制器等电气元件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发热管14的两个引脚142之间具有间距,且连接两个引脚142的线段朝向壶嘴112的一侧形成低温区15。由于引脚142相对于加热管14的管体141的温度较低,在靠近两个引脚142的区域形成低温区15的温度更低,更有助于降低靠近壶嘴的水沸腾时形成的沸腾液面。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将发热管14弯折成具有缺口的环体,缺口处形成低温区15。环体具体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直线段以及至少一个曲线段;或者环体包括多个直线段;或者环体包括多个曲线段。本实施例此处对于环体的具体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其两个引脚142之间能够形成低温区15即可。
其中,本实施例对于两个引脚142之间的间距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例如:为了更好地提高安全性,两个引脚142分别位于壶嘴112的两侧,也就是,两个引脚142在壶身11的底壁上的投影分别位于壶嘴112在壶身11底壁上的投影的两侧,且引脚142在壶身11的底壁上的投影与壶嘴112在壶身11底壁上的投影之间具有一定距离。
可选地,管体141弯折成优弧状。如此,管体141可以尽量靠近壶身11底部的边缘设置,以便于在管体141朝向壶身11中心的内侧设置其他部件;同时,管体141还可以具有更大的发热面积,提高壶具的加热效率。
实施例二
图3为实施例二提供的壶具中壶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发热管14的结构不同。其中,关于电水壶,本实施例未做描述的部分可与前述实施例相同。
本实施例中,发热管14的管体141朝向壶嘴112的一侧沿朝向手柄113的方向凹陷,以在发热管14朝向壶嘴112的一侧形成低温区15。如此,设置有加热管14的区域与没有设置加热管14的低温区15会存在温度差异,从而导致不同区域所产生的气泡的体积不同,继而造成气泡从水中逸出时所形成的沸腾液面的高低不同,低温区15的温度更低,低温区15对应的靠近壶嘴112的水沸腾时形成的沸腾液面也较低,从而降低了水从壶嘴溢出的风险。
具体地,管体141朝向壶嘴112的一侧且沿朝向手柄113的方向凹陷的部分形成凹陷段1411,凹陷段1411背离手柄113的一侧形成低温区15。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凹陷段1411具有一定的长度,以更好地提高电水壶的安全性。具体地,凹陷段1411的长度能满足如下条件:壶嘴112在壶身11的底壁上的投影,位于凹陷段1411形成的低温区15中,且壶嘴112在壶身11的底壁上的投影与凹陷段1411、弯折段1412之间均具有间隙。其中,凹陷段1411可以为曲线段或者直线段。
凹陷段141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弯折段1412,弯折段1412包括:第一连接部1412a,第一连接部1412a与凹陷段1411连接,第一连接部1412a沿朝向壶嘴112的方向延伸。可选地,第一连接部1412a,从朝向凹陷段1411的一端至远离凹陷段1411的一端,沿远离凹陷段1411的方向倾斜,以降低弯折段1412对低温区15的温度影响;第一连接部1412a具体可以呈曲线状或者斜线状。
弯折段1412还包括:第二连接部1412b,第二连接部1412b与第一连接部1412a之间圆滑过渡,第二连接部1412b位于第一连接部1412a背离凹陷段1411的一侧,第二连接部1412b朝向手柄113的方向延伸,且第二连接部1412b设置有引脚142。其中,第二连接部1412b也可呈曲线状,以使发热管14具有更大的发热面积。
此外,由于安装空间131中一般还设置有温控器,相应的,壶身组件1中设置有蒸汽管,蒸汽管的上端与容纳腔111连通,蒸汽管的下端可以蒸汽盒连通,蒸汽盒与温控器连接,容纳腔111中的热蒸汽通过蒸汽管机蒸汽盒到达温控器的金属片,金属片受热膨胀并推动电源开关的触点,以使电水壶断开与电源的连接,实现断电。
蒸汽管一般设置在手柄113中,或者设置在手柄113与壶身11之间,又或者设置在壶身11的容纳腔111中且靠近手柄113设置,因此,温控器通常也设置在靠近手柄113的一侧。相应地,为了便于安装空间131中的线路布局,电源开关也设置在手柄113的下方,或者靠近手柄113设置。如此,本实施例中,弯折段1412连接的引脚142也可以靠近手柄113设置,以进一步简化安装空间131中的线路。
此外,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安装空间131中其它部件的安装,发热管14可以适应地进行相应的弯折,或者对其它部件的安装位置进行适应调整。
本实施例提供的壶具,在发热管14安装至安装空间131之后,弯折设置的发热管14能够在壶身11底部形成低温区15,且低温区15位于朝向壶嘴112的一侧,如此,壶身11的容纳腔111中的水虽然都已经被加热到沸腾状态,但是壶身底部存在温度差异,而不同的温度导致所产生的气泡的体积不同,继而造成气泡从水中逸出时所形成的沸腾液面的高低不同,也即,低温区15对应的靠近壶嘴112的水沸腾时形成的沸腾液面较低,降低了水从壶嘴112溢出的风险,降低了电气短路及烫伤事故,从而提高了电水壶的安全性,同时,又不会损失电水壶的实际容量。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壶身组件1,其结构及功能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壶具中的壶身组件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壶身组件,包括:壶身(11),所述壶身(11)上设置有壶嘴(112);底盖(13),所述底盖(13)连接在所述壶身(11)底部,所述底盖(13)与所述壶身(11)之间形成安装空间(13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热管(14),所述发热管(14)位于所述安装空间(131)中,所述发热管(14)弯折设置以在壶身(11)底部形成低温区,且所述低温区位于所述壶嘴(112)下方;其中,所述低温区的温度低于发热管(14)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壶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身(11)具有底壁,所述底壁的边缘围设有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壶嘴(112)在所述壶身(11)的底壁上的至少部分投影位于所述低温区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壶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14)包括:管体(141),所述管体(141)的两端连接有引脚(142),所述引脚(142)用于连接导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壶身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引脚(142)之间具有间距,且连接两个所述引脚(142)的线段朝向所述壶嘴(112)的一侧形成所述低温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壶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14)弯折成优弧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壶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41)朝向所述壶嘴(112)的一侧沿背离所述壶嘴(112)的方向凹陷且形成凹陷段(1411),所述凹陷段(1411)朝向所述壶嘴(112)的一侧形成所述低温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壶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段(141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弯折段(1412),所述弯折段(1412)连接有所述引脚(142);
所述弯折段(1412)包括:第一连接部(1412a),所述第一连接部(1412a)与所述凹陷段(141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412a)沿朝向所述壶嘴(112)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1412b),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b)与第一连接部(1412a)之间圆滑过渡,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b)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412a)背离所述凹陷段(1411)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b)沿背离所述壶嘴(112)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b)设置有所述引脚(14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壶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412a)从朝向所述凹陷段(1411)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凹陷段(1411)的一端,沿远离所述凹陷段(1411)的方向倾斜;
和/或,所述第一连接部(1412a)和/或第二连接部(1412b)呈曲线状。
9.一种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用于与电源连接;壶身组件,所述壶身组件与所述底座电连接,所述壶身组件为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壶身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壶具为电水壶或者养生壶。
CN201820419353.9U 2018-03-27 2018-03-27 壶身组件及壶具 Active CN208551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19353.9U CN208551258U (zh) 2018-03-27 2018-03-27 壶身组件及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19353.9U CN208551258U (zh) 2018-03-27 2018-03-27 壶身组件及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51258U true CN208551258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53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19353.9U Active CN208551258U (zh) 2018-03-27 2018-03-27 壶身组件及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512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7532276A (ja) 飲料調理用温水器、電気温水器、及び飲料調理用ワイヤレス電気温水器
KR200245627Y1 (ko) 전기 가열부재가 부착된 냄비
CN203762861U (zh) 一种蒸汽锅
CN205285961U (zh) 一种均匀加热的烹饪锅及其烹饪装置
CN211795798U (zh) 烹饪器具
CN208551258U (zh) 壶身组件及壶具
CN108652440A (zh) 防溢养生壶
CN211022229U (zh) 一种电饭煲防溢探头结构
CN210930888U (zh) 一种多功能节能环保热水壶
CN208799043U (zh) 盖体结构及蒸汽炉
CN203447098U (zh) 真空电热容器
CN201996337U (zh) 一种电饭锅玻璃锅盖的防溢锅机构
CN102908048B (zh) 防护节能高压锅
CN208211896U (zh) 一种方便实用的电饭煲
CN109965715A (zh) 一种防溢电饭锅
CN210961544U (zh) 一种电热热水槽
CN205338595U (zh) 一种多用锅
CN208463682U (zh) 开关组件和电水壶
CN109464006A (zh) 一种电水壶
CN218419541U (zh) 一种用于便携式炊具的真空把手
CN213345321U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电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474046Y (zh) 一种分体电热锅
CN216534958U (zh) 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1585833U (zh) 自动式多功能分体组合型稀少油烟电热锅
CN216569542U (zh) 一种双层真空隔热提梁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