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41354U - 可吸收式吻合组件 - Google Patents
可吸收式吻合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41354U CN208541354U CN201721855430.7U CN201721855430U CN208541354U CN 208541354 U CN208541354 U CN 208541354U CN 201721855430 U CN201721855430 U CN 201721855430U CN 208541354 U CN208541354 U CN 2085413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 anastomosis
- anastomosis ring
- resist
- nailed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它包括设于抵钉座后侧面的上吻合环、设于钉仓前端的下吻合环以及连接上吻合环和下吻合环的吻合钉,上吻合环和下吻合环对应配合,所述上吻合环、下吻合环和吻合钉为人体可吸收材料制成。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抵钉滑块环后侧面设有上吻合环,钉仓前端设有下吻合环,上吻合环和下吻合环通过吻合钉固定,传统吻合器采用金属缝合钉进行组织缝合,易发生缝合口瘘等缝合不良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组织间通过连续的吻合环压合缝合,可解决传统缝合口瘘等缝合不良问题,可达到较佳的缝合效果。2.上吻合环、下吻合环以及吻合钉为人体可吸收材料,组织愈合后,吻合材料可被人体组织吸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可吸收式吻合组件。
背景技术
吻合器是医学上使用以替代手工缝合的设备,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钛钉对组织进行离断或吻合,类似于订书机。
目前在胃肠吻合器手术中常常伴随着吻合口瘘、出血等并发症出现,这些并发症有些是患者病情因素,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吻合器自身的切割钉合不良引起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可有效避免缝合口瘘等缝合不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它包括设于抵钉座后侧面的上吻合环、设于钉仓前端的下吻合环以及连接上吻合环和下吻合环的吻合钉,上吻合环和下吻合环对应配合,
所述上吻合环、下吻合环和吻合钉为人体可吸收材料制成。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抵钉滑块环后侧面设有上吻合环,钉仓前端设有下吻合环,上吻合环和下吻合环通过吻合钉固定,传统吻合器采用金属缝合钉进行组织缝合,易发生缝合口瘘等缝合不良等问题。本发明中组织间通过连续的吻合环压合缝合,可解决传统缝合口瘘等缝合不良问题,可达到较佳的缝合效果。
2.上吻合环、下吻合环以及吻合钉为人体可吸收材料,组织愈合后,吻合材料可被人体组织吸收。
3.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抵钉座采用扁状设计,其长轴和短轴存在长度差,缝合完成后将第一抵钉座沿短轴翻转,并将其短轴转动至缝合圈的长轴位置,可顺利将第一抵钉座脱出,而不会刮伤钉合的组织。
4.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抵钉座组件采用口径可调结构,缝合完成后将抵钉滑块环的外径缩小至不大于第二抵钉座的外径,使得第二抵钉座组件能够从吻合环中部的通孔通过。
附图说明
图1是吻合钉和椭圆形上下吻合环配合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组织缝合结束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圆形上下吻合环和吻合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圆形上下吻合环和吻合钉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圆形上下吻合环和吻合钉钉在组织上的结构图。
图6是实施例1所述的异形(椭圆形)翻转式吻合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1中第一抵钉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1中第一抵钉座组件沿抵钉座长轴方向剖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1中第一抵钉座组件沿抵钉座短轴方向剖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1中第一抵钉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1中中心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1中限位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1中弹性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1中异形翻转式吻合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闭合状态。
图15是实施例1中异形翻转式吻合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吻切、钉合状态。
图16是实施例1中异形翻转式吻合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即将退出状态。
图17是实施例1中异形翻转式吻合器即将退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抵钉座组件的爆炸图。
图19是图18中抵钉座组件对应吻合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2中第二抵钉座通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实施例2中顶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实施例2中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实施例2中顶出件和活动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实施例2中抵钉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实施例2中第二抵钉座组件的初始状态图。
图26是实施例2中第二抵钉座组件的结束状态图。
图27是实施例2中第二抵钉座组件收入吻合器身内的状态图。
标号说明:1第一钉仓、2第一抵钉座组件、21第一抵钉座、211导柱、22卡簧管、221滑动销、23限位环、231限位销、232顶压部、24顶推片、25弹性防脱件、26弹性缓冲件、261爪形弹性部、27翻转扭簧、28垫刀圈、3驱动组件、31导向轴、32中心管、33引导槽、331前直线段、332后直线段、333螺旋段、4吻合操作组件、41吻合钉、42上吻合环、43下吻合环、44钉孔、45缺口、5吻合器身、51第二钉仓、52把手、53旋钮、6第二抵钉座组件、61第二抵钉座、611导向限位槽、62抵钉滑块、621限位槽、622限位凸起、623限位凸块、63收缩环、64滑动环、65导向杆、651连接块、66顶出件、67活动件、671转轴、68弹簧、69顶盖、71限位凸起A、72限位凸起B、73导向槽、74斜面X、75限位凸起C、76斜面Y、77斜面Z、78滑块、79支脚、8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它包括设于抵钉座后侧面的上吻合环42、设于钉仓前端的下吻合环43以及连接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的吻合钉41,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对应配合,
所述上吻合环42、下吻合环43和吻合钉41为人体可吸收材料制成。
上述缝合方式,上吻合环、下吻合环及吻合钉形成一体,如果抵钉座采用传统的脱离方式,容易拉扯到整个缝合部位,使得伤口撕裂,所以可根据上、下吻合环的结构设计不同的吻合器。
传统吻合器只采用吻合钉41进行组织缝合,吻合钉41之间存在间隙,缝合效果不理想。本实用新型采用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配合吻合钉41方式,组织间通过连续的吻合环压合,不存在上述缝合间隙,进而达到较佳的缝合效果。
所述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上对应分布若干容吻合钉41穿过的钉孔44。
所述吻合钉41固定连接于下吻合环43的钉孔44内。
传统吻合钉41一般为“U”形钉,缝合原理类似于订书机。本申请中可直接采用条形钉,缝合时将条形钉穿过吻合环上对应通孔即可实现固定。
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结构总体多曲面,可为孔状、网状。组织吻合后,可提高吻合环的吸收速度。
上、下吻合环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结构: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为具有长轴和短轴的环结构。所述环结构具体为椭圆型环或菱形环。为了避免抵钉座采用传统的脱离方式,容易拉扯到整个缝合部位,使得伤口撕裂的情况发生。故设计了如下结构的吻合器。
如图6-17所示:一种异形翻转式吻合器,它包括第一钉仓1、设于第一钉仓1前侧的第一抵钉座组件2、控制第一抵钉座组件2沿第一钉仓中心轴伸缩及旋转的驱动组件3以及吻合操作组件4;
所述第一抵钉座组件2包括扁状的第一抵钉座21、设于第一抵钉座21后侧且与第一抵钉座21相互铰接的卡簧管22以及连接在第一抵钉座21和卡簧管22之间的翻转触发件,且第一抵钉座21铰接轴与第一抵钉座21短轴相平行;
所述第一钉仓1前端设有若干由吻合操作组件4驱动向第一抵钉座21后侧面顶压的吻合钉41,所述吻合钉41环形分布形成缝合圈,且缝合圈长轴长度大于第一抵钉座21短轴长度。
第一抵钉座21采用扁状设计如椭圆形,吻合钉41围合成的缝合圈与第一抵钉座21后侧面的外轮廓相匹配,同样为扁状,扁状结构的长轴和短轴存在长度差,缝合完成后将第一抵钉座21沿短轴翻转,并将第一抵钉座21的短轴转动至缝合圈的长轴位置,可顺利将第一抵钉座21脱出,而不会刮伤钉合的组织。
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插置在卡簧管22后端的导向轴31以及套设在卡簧管22外周侧的中心管32;
所述中心管32侧壁开设有引导槽33,所述引导槽33包括沿中心管32方向延伸的前直线段331、后直线段332以及连接在前直线段331和后直线段332之间的螺旋段333;所述卡簧管22的侧壁设有位于引导槽33内的滑动销221。
前直线段331、后直线段332用于控制第一抵钉座21和第一钉仓1之间的距离,螺旋段333用于控制第一抵钉座21的转向。
所述翻转触发件包括限位环23以及通过吻合操作组件4驱动将限位环23向前侧顶推的顶推片24;
限位环23上设有伸入卡簧管22内的限位销231,且限位销231和卡簧管22之间设有弹性防脱件25;所述第一抵钉座21后侧设有导柱211,限位环23滑动设于导柱211上。
所述弹性防脱件25为V型弹簧,V型弹簧一端固定在卡簧管22内管壁,另一端顶压在限位销231侧壁,当限位销231由顶推片24驱动脱离卡簧管22时,V型弹簧恢复弹性,其自由端移动至限位销231底部,阻止限位销231再次进入卡簧管22内。
当顶推片24将限位环23向前侧顶推时,限位销231脱离卡簧管22,此时第一抵钉座21可沿着铰接轴翻转。
所述限位环23和第一抵钉座21之间还设有弹性缓冲件26。
所述弹性缓冲件26为环形片,所述环形片外周设有若干爪形弹性部261,所述限位环23上设有与爪形弹性部261配合的顶压部232。
弹性缓冲件26初始状态是若干爪形弹性部261伸出,吻切操作时,限位环23推动弹性缓冲件26整体变形为永久性片状。
在吻切、钉合操作时,第一抵钉座21和第一钉仓1保持不动,弹性缓冲件26设置使得限位环23有相对第一抵钉座21的位移距离,保证限位销231的脱出,而不影响吻合操作。
第一抵钉座21和卡簧管22之间的铰接轴上还设有翻转扭簧27。
翻转扭簧27设置使得限位销231脱离卡簧管22后,第一抵钉座21可自动翻转。
所述顶推片24为用于切除多余组织的切刀片,限位环23后侧面还设有与切刀片配合的第一垫刀圈28。上述设置使得切刀片可同时完成吻切和触发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顶推片24和切刀片可独立设置,各自完成不同操作,即顶推片24完成翻转触发操作,切刀片完成切除多余组织操作。
顶推片24与用于顶推吻合钉41的推钉杆相对固定,同步运动。
驱动组件3的导向轴31后端设有螺纹,吻合器尾部设有与螺纹配合的调节螺母,通过转动调节螺母可控制导向轴31的前后伸缩。
导向轴31转动连接在卡簧管22后端。
异形翻转式吻合器操作过程如下:
1.取出第一抵钉座组件2,将上吻合环42装夹在第一抵钉座21后侧面,并将第一抵钉座21置于组织荷包中;将下吻合环43装夹在第一钉仓1的仓唇边并置于组织荷包中。
2.旋转吻合器尾部的调节螺母至导向轴31伸出第一钉仓1,将导向轴31插入第一抵钉座组件2上的卡簧管22后端,通过导向轴31将卡簧管22拉入中心管32内,卡簧管22上的滑动销221在引导槽33的约束下,带动第一抵钉座组件2旋转进入第一钉仓1;
此期间,第一抵钉座组件2先后实现:①直线运动;②直线伴随旋转运动;③直线运动;
①直线运动过程中第一抵钉座21长轴与第一钉仓1短轴平行;②直线伴随旋转运动过程中第一抵钉座21长轴旋转至与第一钉仓1长轴平行,期间同步有第一抵钉座组件2的直线运动;旋转调节螺母,直至第一抵钉座21与第一钉仓1闭合,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夹紧组织。
3.控制吻合操作组件4,驱动推钉杆推动吻合钉41,吻合钉41前端的尖头部分顺利穿过下吻合环43、组织,进入上吻合环42,吻合钉41前端的尖头部分推到第一抵钉座21后被压钝,不会刺伤皮肤;
此过程中,切刀片同时切断组织,并推动限位环23向前端移动,限位环23压于第一抵钉座21上内置的弹性缓冲件26上的爪形弹性部261,直至爪形弹性部261与第一抵钉座21底面齐平,限位销231脱离卡簧管22,V型弹簧恢复弹性,其自由端移动至限位销231底部,阻止限位销231再次进入卡簧管22内,切刀片收回时及退回后,限位销231被限制于卡簧管22外,上述动作在吻切、两垫片钉合过程中同步完成。
4.激发结束后,旋转调节螺母控制导向轴31伸出,卡簧管22带动第一抵钉座21在中心管32中先后实现:③直线运动;②直线伴随旋转运动;①直线运动,上述过程为步骤2中的逆过程,其中③直线运动中增加了第一抵钉座21沿其短轴的翻转运动限位销231脱离卡簧管22,翻转扭簧27驱动第一抵钉座21翻转;退出结束后,第一抵钉座21翻转至如图11-12所示状态,即第一抵钉座21的短轴与第一钉仓1长轴平行,第一抵钉座21的长轴与第一钉仓1长轴成近似垂直状态。
5.完成步骤4后,此时吻合器和第一抵钉座组件2可轻松从已钉合及吻切的组织吻合环中退出,结束吻合工作。
实施例2
如图3-5所示: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为圆环,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的内径大于抵钉座的外径。为了避免抵钉座采用传统的脱离方式,容易拉扯到整个缝合部位,使得伤口撕裂的情况发生。故设计了如下结构的吻合器。
如图18-27所示:一种带口径可调式第二抵钉座组件的吻合器,它包括前端设有第二钉仓51的吻合器身5以及与吻合器身配合的第二抵钉座组件6;
所述第二抵钉座组件6包括第二抵钉座61、若干个抵钉滑块62、收缩环63、导向杆65以及经触发件驱动产生向前或向后滑动的滑动环64;
第二抵钉座61后端面设有呈辐射状分布的导向限位槽611,若干抵钉滑块62滑移设于对应的导向限位槽611内并形成直径可调的抵钉滑块环;
收缩环63套设于抵钉滑块环外周使抵钉滑块62产生向内滑移趋势,滑动环64设置在抵钉滑块环内圈用于阻止抵钉滑块62向内滑移,被滑动环64限位的抵钉滑块环的直径大于第二抵钉座61直径;
导向杆65的前端穿过滑动环64并连接于第二抵钉座61;
用于放置吻合钉41的第二钉仓51与抵钉滑块环延伸出导向限位槽611的部分相对应。
所述的滑动环64为第二垫刀圈,所述的触发件为设置在吻合器身内且触发后推动滑动环64向前移动的环形刀。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法和传统吻合器相同,第二抵钉座组件6通过导向杆65与吻合器身对接,通过吻合器身6尾部的旋钮53,调整第二抵钉座组件6与第二钉仓51之间的距离,吻合器身上的把手52用来激发钉仓51的吻合钉41。
如图8-10所示:与传统吻合器不同点在于,由于抵钉滑块62开始被第二垫刀圈支撑,即便抵钉滑块62被收缩环63套设,依然无法向内收缩,此时抵钉滑块环的直径大于第二抵钉座61直径;驱动吻合器身5内的环形刀向前推进直至将第二垫刀圈向前顶推,使第二垫刀圈脱离抵钉滑块环的内圈,此时第二垫刀圈不再抵触抵钉滑块62,抵钉滑块62在收缩环的作用下向第二抵钉座中轴方向滑移,最终被收缩环收缩的抵钉滑块环,其直径不大于第二抵钉座61的最大直径。
考虑到可能没有足够空间容纳第二垫刀圈向前顶推,故所述触发件还包括滑动环64向前移动后向后顶推滑动环64的顶推结构;所述顶推结构包括顶出件66、活动件67、弹簧68以及顶盖69;所述第二抵钉座61设有前后贯通的通道,顶盖69固定在第二抵钉座61前端,弹簧68、活动件67、顶出件66由顶盖69向通道方向依次设置,顶出件66后端与滑动环64接触;
所述弹簧68将活动件67向后顶推,活动件67上设有限位结构,通道内设有与限位结构配合并用于阻止活动件67向后滑动的阻挡结构;通道内还设有与限位结构配合并引导活动件67向后滑动的导向槽73;
顶出件66上设有当顶出件66向前移动时,能将限位结构由阻挡结构引导至导向槽73的引导结构;
限位结构引导至导向槽73的活动件67向后顶推顶出件66,向后移动的顶出件66向后顶推滑动环64。
进一步的,所述阻挡结构包括设置在通道内壁面并依次排列的限位凸起A71、限位凸起B72,限位凸起A71和限位凸起B72前端面设有向导向槽73方向倾斜的斜面X74,限位凸起B72与导向槽73相邻排列;
活动件67的后端设置一根延伸至导向杆65内的转轴671,限位结构为活动件67外周设有的限位凸起C75,所述限位凸起C的后端面设有与斜面X74滑移配合的斜面Y76;
导向杆65的前端延伸入通道内并与通道内侧壁通过若干连接块651连接;顶出件66的后端设有穿过各连接块651之间间隙的支脚79,支脚79后端与滑动环64相接触;
引导结构为设置在顶出件66前端面且与斜面Y76滑移配合的斜面Z77,在顶出件66的侧面环形阵列布设有与导向槽73滑移配合的滑块78。
整个顶推结构的原理类似弹力圆珠笔,其工作流程如下:
初始状态:顶推结构整体处于压缩状态,此时活动件67上的限位凸起C75的斜面Y76与通道内的限位凸起A71的斜面X74相互接触,由于弹簧68对活动件67施加有一个向后的顶推力,活动件67会产生一个向导向槽73方向转动的旋转力,但是由于限位凸起B72的侧壁抵挡,使活动件67不会旋转;而此时顶出件上的支脚和第二垫刀圈相互接触;
受力激发状态:第二垫刀圈推动顶出件66向弹簧68方向移动,顶出件66的斜面Z与活动件67斜面Y相接触并顶推,从而促使活动件67也向弹簧68方向移动;当顶出件66将限位凸起A71的斜面X顶推至脱离限位凸起B72的侧壁抵挡时,限位凸起A71的斜面X滑动离开斜面Z并滑向限位凸起B72的斜面X;由于限位凸起B72的另一侧为导向槽,限位凸起A71将最终滑向导向槽73内;
滑落到导向槽73内的限位凸起A71,将会在弹簧68的作用下顶推顶出件66,最终带动顶出件66向垫刀圈方向移动,最终将第二垫刀圈顶出抵钉滑块环;抵钉滑块环在收缩环的作用下直径缩小至不大于抵钉座直径。
最终状态:由于导向杆的末端穿过第二垫刀圈延伸至通道内且导向杆通过若干连接块连接于通道内侧壁,最终顶出件66后端会抵在导向杆65的前端,无法继续前进。
抵钉滑块62的外侧设有用于限位收缩环63的限位槽621。可避免收缩环脱落。
所述抵钉滑块62上设有限位突块623,限位突块623滑移嵌于导向限位槽611内。抵钉滑块62就是通过限位突沿实现滑移设置于导向限位槽611上。
如图2-4所示:它还包括与设于第二钉仓51前端或第二钉仓51内的下吻合环43、设于抵钉滑块环后侧面的上吻合环42,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对应配合;
所述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为人体可吸收材料制成,吻合钉41同样也为人体可吸收材料制成。
传统吻合器只采用吻合钉进行组织缝合,吻合钉之间存在间隙,缝合效果不理想。本实用新型采用上吻合环和下吻合环配合吻合钉方式,组织间通过连续的吻合环压合,不存在上述缝合间隙,进而达到较佳的缝合效果。
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的内径大于抵钉座的外径。被收缩环收缩的抵钉滑块环,其直径不大于抵钉座21的最大直径。这样就保证了抵钉座组件的整体直径不大于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的内径,方便将抵钉座组件抽出。
如图3所示:下吻合环43和上吻合环42上设有与吻合钉配合的钉孔44。
传统吻合钉一般为“U”形钉,缝合原理类似于订书机。本申请中可直接采用条形钉,缝合时将条形钉穿过吻合环上对应通孔即可实现固定。
如图2所示:所述吻合钉固定连接于下吻合环43的钉孔44内。
所述下吻合环43和上吻合环42边沿设有限位缺口45,在抵钉滑块62以及第二钉仓51上设有与限位缺口45配合的限位凸起622。为了能够保证钉孔44和吻合钉对齐,所以设置了限位结构。
实施例1和实施例2公开的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以及吻合钉均采用可吸收材料为PPDO或PLGA。
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为整体式或者由若干弧形段拼合而成。
Claims (10)
1.一种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于抵钉座后侧面的上吻合环(42)、设于钉仓前端的下吻合环(43)以及连接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的吻合钉(41),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对应配合,
所述上吻合环(42)、下吻合环(43)和吻合钉(41)为人体可吸收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上对应分布若干容吻合钉(41)穿过的钉孔(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钉(41)固定连接于下吻合环(43)的钉孔(44)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为具有长轴和短轴的环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结构为椭圆型环或菱形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为圆环,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的内径大于抵钉座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吻合环(43)和上吻合环(42)边沿设有限位缺口(45),在抵钉座以及钉仓上设有与限位缺口配合的限位凸起(6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可吸收材料为PPDO或PLGA。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结构总体多曲面,为孔状、网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为整体式或者由若干弧形段拼合而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855430.7U CN208541354U (zh) | 2017-12-26 | 2017-12-26 | 可吸收式吻合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855430.7U CN208541354U (zh) | 2017-12-26 | 2017-12-26 | 可吸收式吻合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41354U true CN208541354U (zh) | 2019-02-26 |
Family
ID=65416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855430.7U Active CN208541354U (zh) | 2017-12-26 | 2017-12-26 | 可吸收式吻合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4135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43458A (zh) * | 2017-12-26 | 2018-06-12 | 施爱德(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 异形翻转式吻合器 |
CN110786904A (zh) * | 2019-11-30 | 2020-02-14 | 曹彬 | 一种血管吻合器及其使用方法 |
CN114176696A (zh) * | 2021-12-17 | 2022-03-15 | 苏州优脉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缝合口径可调的电动吻合器 |
-
2017
- 2017-12-26 CN CN201721855430.7U patent/CN20854135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43458A (zh) * | 2017-12-26 | 2018-06-12 | 施爱德(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 异形翻转式吻合器 |
CN108143458B (zh) * | 2017-12-26 | 2024-04-30 | 施爱德(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 异形翻转式吻合器 |
CN110786904A (zh) * | 2019-11-30 | 2020-02-14 | 曹彬 | 一种血管吻合器及其使用方法 |
CN110786904B (zh) * | 2019-11-30 | 2024-09-20 | 曹彬 | 一种血管吻合器及其使用方法 |
CN114176696A (zh) * | 2021-12-17 | 2022-03-15 | 苏州优脉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缝合口径可调的电动吻合器 |
CN114176696B (zh) * | 2021-12-17 | 2024-02-20 | 苏州优脉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缝合口径可调的电动吻合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541354U (zh) | 可吸收式吻合组件 | |
JP6404478B2 (ja) | ステープルカートリッジユニットと当該ステープルカートリッジユニットを使用する医療用ステープラー | |
CN104981213B (zh) | 用于外科钉仓的层布置 | |
EP2986234B1 (en) | Apparatus for passing suture | |
CN103767751B (zh) | 一种可单手操作的外科器械 | |
CN103371859B (zh) | 可变加压手术缝合钉装置 | |
EP1875868B1 (en) | A surgical stapling instrument and a staple cartridge and staple for such an instrument | |
CN101095621B (zh) | 手动驱动外科切割和紧固器械 | |
CN100522076C (zh) | 外科缝合器械 | |
CN105142539B (zh) | 医疗固定装置 | |
CN109843189A (zh) | 具有一体刀的缝合器钉盒 | |
CN106466197A (zh) | 手术施夹器 | |
JP2016501698A (ja) | 医療デバイス及び使用方法 | |
CN104837416A (zh) | 具有对准特征结构的圆形砧座引入系统 | |
CN103405256A (zh) | 利用拉紧部件改变组织压缩 | |
CN109044433B (zh) | 一种用于腹腔镜下缝合手术的连续缝合器 | |
CN112869808B (zh) | 一种具有差动结构的皮肤吻合器 | |
CN108143458A (zh) | 异形翻转式吻合器 | |
CN205307029U (zh) | 一种可单手操作的外科器械 | |
CN113367753B (zh) | 一种具有钉仓更换功能的吻合器 | |
CN102949220A (zh) | 外科缝合器的操作机构 | |
CN208784823U (zh) | 异形翻转式吻合器 | |
CN207590737U (zh) | 带缝合功能的穿刺鞘 | |
KR101407090B1 (ko) | 의료용 스태플러 | |
CN105011976A (zh) | 一种双股单锁线结打结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