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24507U - 烹饪锅具及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烹饪锅具及烹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24507U CN208524507U CN201721357704.XU CN201721357704U CN208524507U CN 208524507 U CN208524507 U CN 208524507U CN 201721357704 U CN201721357704 U CN 201721357704U CN 208524507 U CN208524507 U CN 2085245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handle
- temperature element
- control panel
- coo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61 therm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1439 Opunt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group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41 combus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97 real-time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锅具及烹调器,该烹饪锅具包括锅体(1),锅体(1)的一侧具有手柄(2),手柄(2)与锅体(1)的外壁之间设有用于检测锅体(1)温度的测温元件(3),手柄(2)上设有与测温元件(3)电连接的控制板(4),控制板(4)与电磁炉内的控制器电连接,控制板(4)用于采集测温元件(3)测得的温度信号,并将温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从而使测温元件直接测量锅体的温度,使测温元件测得的温度实时性和准确度大大提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锅具及烹调器。
背景技术
电磁炉具有加热快速、无明火、安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电磁炉主要包括:底壳和位于底壳顶部的面板,底壳内设有线圈盘、电路板等。电磁炉一般都有烧水、煮粥、煲汤等功能,精确控温可以使电磁炉更好的实现这些功能。为了使电磁炉能够实现精确控温,现有技术中的电磁炉上还设有测温元件,测温元件具体设置在电磁炉的面板下方,通过测温元件来采集面板上放置的烹饪锅具底部的温度,电磁炉内的控制器根据测温元件测得的温度调节电磁炉的加热功率,从而实现电磁炉对烹饪锅具的精确控温。
但是,上述这种控温方式,测温元件隔着面板测量烹饪锅具的温度,因而测温滞后且误差较大,影响电磁炉的温控精度,容易导致干烧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锅具及烹调器,能够提高温控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锅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一侧具有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锅体的外壁之间设有用于检测所述锅体温度的测温元件,所述手柄上设有与所述测温元件电连接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电磁炉内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板用于采集所述测温元件测得的温度信号,并将所述温度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具,通过在手柄与锅体的外壁之间设置测温元件,即,将测温元件设置在锅具上,使测温元件直接测量锅体的温度,控制板将测温元件测得的温度发送至电磁炉的控制器,使电磁炉的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对锅具进行精确控温,相比现有技术的测温元件隔着电磁炉的面板测量锅具,本实用新型中的测温元件测得的温度实时性和准确度都大大提高,进而提高了电磁炉的温控精度。
可选的,所述测温元件为红外测温传感器。
通过将测温元件设置为红外测温传感器,提高了测温灵敏度和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测温元件与所述锅体互不接触。
由于锅体在被加热时温度较高,因此,使红外测温传感器与锅体不接触,在实现准确测温的基础上,可防止红外测温传感器受锅体高温的影响而发生损坏的情况发生,延长了测温元件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手柄包括:手柄本体和手柄座,所述手柄本体通过所述手柄座连接在所述锅体的一侧,所述手柄座与所述锅体的外壁之间围成第一空腔,所述测温元件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
通过将测温元件设置在第一空腔内,不仅使测温元件能够准确的检测锅体的温度,且对测温元件进行了有效保护。
可选的,所述测温元件靠近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设置。
通过将测温元件靠近第一空腔的底部设置,使得测温元件距离锅体底面的距离较近,进一步提高了测温元件测温的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手柄座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测温元件的安装部。
可选的,所述安装部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中空柱,所述测温元件位于所述中空柱中。
通过设置中空柱,使得在装配时,更易对测温元件进行定位,提高了装配的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测温元件通过引线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中空柱的侧壁上具有用于供所述引线穿出的引线孔。
这样通过引线实现测温元件与控制板之间的电连接,保证了测温元件与控制板之间信号传输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在装配时,使引线从中空柱的引线孔穿出,以与控制板连接,使得布线更加合理。
可选的,所述测温元件通过黏结剂粘接在所述安装部上。
这样进一步提高了测温元件的稳定性,为测温元件准确测温提供了保障。
可选的,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手柄本体内。
由于手柄本体通过手柄座固定在锅体的一侧,将控制板设置在手柄本体内,使得控制板与锅体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从而可避免控制板受锅体高温影响而损坏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所述手柄本体包括:具有开口的手柄壳和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开口上的手柄盖,所述手柄壳和所述手柄盖共同围成第二空腔,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
这样设置使得装配更加方便,而且若控制板发生故障,可直接将手柄盖与手柄壳分离,对控制板进行维修或更换即可。
可选的,所述第二空腔内还设有用于为所述控制板和/或所述测温元件供电的供电装置。
这样通过供电装置对控制板和/或测温元件进行供电,保证控制板和测温元件的正常工作,且可方便对供电装置进行检测或维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调器,包括电磁炉和如上所述的烹饪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烹调器,通过将测温元件直接设置在该烹调器的锅具上,即,测温元件设置在烹饪锅具的手柄与锅体的外壁之间,使测温元件可以直接测量锅体的温度,控制板将测温元件测得的温度发送至电磁炉的控制器,使电磁炉的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对锅具进行精确控温,相比现有技术的测温元件隔着电磁炉的面板测量锅具,本实用新型中的测温元件测得的温度实时性和准确度都大大提高,进而提高了电磁炉的温控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中的手柄座和测温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锅体;
2—手柄;
21—手柄本体;
201—手柄壳;
202—手柄盖;
22—手柄座;
221—中空柱;
22a—引线孔;
222—第二螺孔;
20—第一空腔;
3—测温元件;
31—引线;
4—控制板;
5—供电装置;
10—黏结剂;
6—电磁炉;
60—控制器;
61—接收模块;
62—底壳;
63—面板;
64—线圈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中的手柄座和测温元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锅具,该烹饪锅具可应用在电磁炉6上。该烹饪锅具包括:锅体1和锅盖(图中未示出),锅盖盖设在锅体1上,锅体1的一侧具有手柄2,通过手柄2可方便地将锅体1端起或者放下。
为了实现电磁炉6对该烹饪锅具的精确控温,在本实施例中,手柄2与锅体1的外壁之间设有用于检测锅体1温度的测温元件3,手柄2上设有与测温元件3电连接的控制板4,控制板4与电磁炉6内的控制器60电连接,控制板4用于采集测温元件3测得的温度信号,并将温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60。
也就是说,通过测温元件3实时采集锅体1的温度,然后测温元件3将采集的温度信号传递至控制板4,控制板4与电磁炉6内的控制器60电连接,控制板4将温度信号传递至控制器60,从而使电磁炉6的控制器60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进行精确控温,从而实现电磁炉6的爆炒、煎炸、蒸煮等多种功能。由于测温元件3位于锅具上,通过测温元件3直接采集锅体1的温度,因此,测温元件3测得的温度的实时性和准确度大大提高。
参照图5所示,在烹饪时,将盛装有食材的烹饪锅具放置在电磁炉6的面板63上,给电磁炉6通电,即会有高频的电流流过电磁炉6内的线圈盘64,产生的磁力线切割锅体1,从而在锅体1的底面形成无数小涡流,从而对锅体1进行加热。通过测温元件3实时采集锅体1的温度,测温元件3将温度实时传递至控制板4,控制板4接收到该温度信号后,将其传递至电磁炉6内的控制器60,控制器60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进行加热功率、加热时间的调整,从而使电磁炉6控制锅内食物的温度,达到精确控温的目的。
具体实现时,可以在手柄2内设置与控制板4电连接的发射模块,同时在电磁炉6内设置与控制器60电连接的接收模块61,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61电连接,控制板4通过发射模块将采集到的温度信号发送至接收模块61,由接收模块61将温度信号传输至控制器60。需要说明的是,发射模块可以直接集成在控制板4上,接收模块61可以直接集成在控制器60上。当然,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61也可以是单独的模块,只要能够实现控制板4与控制器60之间正常的信号传输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发射模块为无线发射模块,接收模块61为无线接收模块,也就是说,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实现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61之间的信号传输,信号传输顺畅且可靠,而且使整个烹饪锅具的外观更加简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实现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61之间的信号传输,比如,烹饪锅具上具有与发射模块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电磁炉6上具有与接收模块61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器,通过电源线将两个连接器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通过在手柄2与锅体1的外壁之间设置测温元件3,即,将测温元件3设置在锅具上,使测温元件3直接测量锅体1的温度,控制板4将测温元件3测得的温度发送至电磁炉6的控制器60,使电磁炉6的控制器60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对锅具进行精确控温,相比现有技术的测温元件隔着电磁炉的面板测量锅具,本实用新型中的测温元件3测得的温度实时性和准确度都大大提高,进而提高了电磁炉6的温控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不仅能够在电磁炉6上使用,也可以在电陶炉等需要进行精确控温的加热装置上使用。具体地,电陶炉上设有与手柄2内的控制板4电连接的控制器,控制板4将测温元件3检测到的温度信号传输至该控制器,以使电陶炉内的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控制放置在其上方的烹饪锅具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测温元件3具体为:红外测温传感器。通过将测温元件3设置为红外测温传感器,提高了测温灵敏度和准确性。进一步地,较为优选的,测温元件3与锅体1互不接触。由于锅体1在被加热时温度较高,会达到300℃以上,而测温元件3为电子元器件,其受高温影响容易发生损坏,因此,本实施例使红外测温传感器与锅体1之间不接触,在实现准确测温的基础上,可防止红外测温传感器受锅体1高温的影响而发生损坏的情况发生,延长了测温元件3的使用寿命。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测温元件3也可以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ega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简称NTC)、热电偶等。
继续参照图1至图4所示,手柄2具体包括:手柄本体21和手柄座22,手柄本体21通过手柄座22连接在锅体1的一侧,手柄座22与锅体1的外壁之间围成第一空腔20,测温元件3位于该第一空腔20内。具体实现时,手柄座22通过可拆卸地方式连接在锅体1上,示例性地,锅体1上具有第一螺孔,手柄座22上具有第二螺孔222,手柄座22通过穿设在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222中的螺钉或螺栓连接在锅体1的一侧。
其中,可将测温元件3靠近第一空腔20的底部设置。也就是说,通过将测温元件3靠近第一空腔20的底部设置,使得测温元件3距离锅体1底面的距离较近,进一步提高了测温元件3测温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测温元件3具体设置在手柄座22上。其中,手柄座22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安装测温元件3的安装部。安装部具体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中空柱221,测温元件3位于该中空柱221中。通过设置中空柱221,使得在装配时,更易对测温元件3进行定位,提高了装配的便捷性。具体实现时,该中空柱221与手柄座22为一体式结构,即,在制作手柄座22时,在手柄座22上一体成型中空柱221,这样可提高整个结构的强度。当然,中空柱221也可以是后续安装在手柄座22上的。
其中,测温元件3可以卡设在中空柱221内,比如,测温元件3上具有卡扣,中空柱221上具有可与该卡扣匹配卡合的卡槽,测温元件3通过卡扣与卡槽的相互配合固定在中空柱221上,从而提高了测温元件3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测温元件3通过黏结剂10粘接在中空柱221上,具体装配时,将测温元件3放置在中空柱221内,然后在测温元件3和中空柱221的顶面之间涂抹黏结剂10即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测温元件3的稳定性,为测温元件3准确测温提供了保障。
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安装部,而是通过黏结剂10将测温元件3直接粘接在手柄座22的内壁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测温元件3也可以设置在锅体1的外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测温元件3具体通过引线31与控制板4电连接,中空柱221的侧壁上具有用于供引线31穿出的引线孔22a。也就是说,通过引线31实现测温元件3与控制板4之间的电连接,提高了测温元件3与控制板4之间信号传输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在装配时,使引线31从中空柱221的引线孔22a穿出,以与控制板4连接,使得布线更加合理。具体地,引线31包括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均从该引线孔22a穿出,然后连接至控制板4上,从而实现控制板4与测温元件3之间的电导通。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测温元件3也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控制板4电连接。
其中,控制板4具体可以设置在手柄座22内,比如,控制板4设置在手柄座22与锅体1的外壁围成的第一空腔20内。控制板4也可以设置在手柄本体21内。在本实施例中,较为优选的,控制板4具体设置在手柄本体21内。由于手柄本体21通过手柄座22固定在锅体1的一侧,将控制板4设置在手柄本体21内,使得控制板4与锅体1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从而可避免控制板4受锅体1高温影响而损坏的情况发生,从而对控制板4进行了有效保护。
参照图1或图2所示,进一步地,手柄本体21具体包括:具有开口的手柄壳201和可拆卸地盖设在开口上的手柄盖202,手柄壳201和手柄盖202共同围成第二空腔,控制板4位于第二空腔内。这样设置使得装配更加方便,而且若控制板4发生故障,可直接将手柄盖202与手柄壳201分离,对控制板4进行维修或更换即可。
具体地,手柄壳201上具有第一连接部,手柄盖202上具有可与该第一连接部匹配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可以是卡槽或卡孔,第二连接部可以是卡扣,将手柄盖202放置在手柄壳201的开口处,下压手柄盖202,使卡扣卡入卡槽或卡孔内即可实现手柄盖202的固定。当然,第一连接部也可以是卡扣,相应地,第二连接部为卡槽或卡孔。本实用新型对手柄壳201和手柄盖202的具体连接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另外,第二空腔内还设有用于为控制板4和/或测温元件3供电的供电装置5。通过供电装置5对控制板4和/测温元件3进行供电,保证控制板4和测温元件3的正常工作,且可方便对供电装置5进行检测或维修。在本实施例中,该供电装置5具体为电池,比如,第二空腔内设有电池仓,电池位于电池仓内。当电池电量不足或故障时,直接将手柄盖202打开,然后更换新的电池即可,使用非常方便。此外,为了方便对电池进行更换,可使手柄壳201的开口朝上设置,使盖设在该开口上的手柄盖202位于手柄2的顶面。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供电装置5也可以为与控制板4电连接的发电线圈,通过电磁感应原理为控制板4和/或测温元件3供电。
具体实现时,第二空腔位于手柄本体21上的远离手柄座22的一端,这样使得第二空腔内的控制板4以及供电装置5等远离锅体1,避免控制板4、供电装置5受到锅体1高温的影响而损坏,对控制板4和供电装置5进行了有效保护。
此外,为了提高手柄盖202与手柄壳201的开口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水汽、油污、灰尘等进入至第二空腔内,导致第二空腔内的控制板4、电池等部件损坏的情况发生,还可以在手柄盖202和手柄壳201的开口之间设置密封圈,该密封圈可以是硅胶圈,也可以是橡胶圈。
实施例二
参照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调器,该烹调器包括:电磁炉6和烹饪锅具。
本实施例中的烹饪锅具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锅具的结构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描述。
其中,电磁炉6包括:底壳62和位于底壳62顶部的面板63,底壳62内设有线圈盘64、电路板、控制器60等。面板63可以是玻璃面板,也可以是陶瓷面板,本实用新型对面板63的材质不作限定。利用电磁炉6进行烹饪时,将盛装有食材的锅具放置在面板63上,给电磁炉6通电,此时会有高频的电流通过线圈盘64上的线圈,从而产生无数封闭的磁场力,磁力线切割面板上的烹饪锅具,在烹饪锅具的底面产生无数小涡流,从而对烹饪锅具进行加热。
电磁炉6工作过程中,位于烹饪锅具上的测温元件3实时检测锅体1的温度,测温元件3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传递至手柄2上的控制板4,然后控制板4将该温度信号传递至电磁炉6内的控制器60上,从而使电磁炉6的控制器60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控制锅具的温度,实现电磁炉6的精确控温。具体地,控制板4通过发射模块将温度信号传递至电磁炉内的接收模块61,由接收模块61将该温度信号传递至用于控制电磁炉加热状态的控制器60。
本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通过将测温元件3直接设置在该烹调器的锅具上,即,测温元件3设置在烹饪锅具的手柄2与锅体1的外壁之间,使测温元件3可以直接测量锅体1的温度,控制板4将测温元件3测得的温度发送至电磁炉6的控制器60,使电磁炉6的控制器60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对锅具进行精确控温,相比现有技术的烹调器中测温元件隔着电磁炉的面板测量锅具方案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测温元件3测得的温度实时性和准确度都大大提高,进而提高了电磁炉6的温控精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烹饪锅具,包括锅体(1),所述锅体(1)的一侧具有手柄(2),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与所述锅体(1)的外壁之间设有用于检测所述锅体(1)温度的测温元件(3),所述手柄(2)上设有与所述测温元件(3)电连接的控制板(4),所述控制板(4)与电磁炉内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板(4)用于采集所述测温元件(3)测得的温度信号,并将所述温度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3)为红外测温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3)与所述锅体(1)互不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包括:手柄本体(21)和手柄座(22),所述手柄本体(21)通过所述手柄座(22)连接在所述锅体(1)的一侧,所述手柄座(22)与所述锅体(1)的外壁之间围成第一空腔(20),所述测温元件(3)位于所述第一空腔(20)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3)靠近所述第一空腔(20)的底部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座(22)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测温元件(3)的安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中空柱(221),所述测温元件(3)位于所述中空柱(221)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3)通过引线(31)与所述控制板(4)电连接,所述中空柱(221)的侧壁上具有用于供所述引线(31)穿出的引线孔(22a)。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3)通过黏结剂(10)粘接在所述安装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4)位于所述手柄本体(21)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本体(21)包括:具有开口的手柄壳(201)和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开口上的手柄盖(202),所述手柄壳(201)和所述手柄盖(202)共同围成第二空腔,所述控制板(4)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内还设有用于为所述控制板(4)和/或所述测温元件(3)供电的供电装置(5)。
13.一种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炉(6)和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烹饪锅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57704.XU CN208524507U (zh) | 2017-10-20 | 2017-10-20 | 烹饪锅具及烹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57704.XU CN208524507U (zh) | 2017-10-20 | 2017-10-20 | 烹饪锅具及烹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24507U true CN208524507U (zh) | 2019-02-22 |
Family
ID=65399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357704.XU Active CN208524507U (zh) | 2017-10-20 | 2017-10-20 | 烹饪锅具及烹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2450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45531A (zh) * | 2019-06-21 | 2019-10-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锅具 |
CN110840275A (zh) * | 2019-11-26 | 2020-02-28 | 江门市安诺特炊具制造有限公司 | 锅具温度警示装置 |
-
2017
- 2017-10-20 CN CN201721357704.XU patent/CN20852450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45531A (zh) * | 2019-06-21 | 2019-10-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锅具 |
CN110840275A (zh) * | 2019-11-26 | 2020-02-28 | 江门市安诺特炊具制造有限公司 | 锅具温度警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067347Y (zh) | 精确控温装置 | |
CN201207144Y (zh) | 电加热炊具的压力与温度测控装置 | |
CN207268467U (zh) | 可精确控温的电磁炉 | |
CN208524507U (zh) | 烹饪锅具及烹调器 | |
CN108720550A (zh) | 烹饪用锅具及烹饪控制方法 | |
CN104622284A (zh) | 红外测温电磁炉水壶 | |
CN208551161U (zh) | 烹饪锅具及烹调器 | |
CN107912962A (zh) |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 | |
CN104367170B (zh) | 一种电热锅 | |
CN209074261U (zh) | 一种精确控温式可拆洗煎烤机 | |
CN207096730U (zh) | 分体式烹饪器具 | |
CN208186451U (zh) | 一种灶具测温装置 | |
CN207837376U (zh) | 具有无线蒸汽检测装置的电热烹饪器具 | |
CN208425894U (zh) | 烹饪锅具及烹调器 | |
EP3369290B1 (en) | Cooking appliance and method | |
CN208606227U (zh) | 防溢装置及加热炉具 | |
CN208463621U (zh) | 烹饪锅具及烹调器 | |
CN208582194U (zh) | 新型可精确控温煮食炉具 | |
CN207575004U (zh) | 一种锅具以及与之配合的加热装置 | |
CN207101103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235791U (zh) | 一种无线感温的防溢玻璃加热壶 | |
CN107608412A (zh) | 烹调器和烹调器温控方法 | |
CN208524517U (zh) | 烹饪锅具及烹调器 | |
CN207969994U (zh) | 具有可拆装无线温度传感器的电热烹饪器具 | |
CN204580872U (zh) | 锅具、电磁炉和电磁炉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