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22655U - 一种高增益模块化大容量隔离型dc/dc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增益模块化大容量隔离型dc/dc变换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22655U CN208522655U CN201820869522.9U CN201820869522U CN208522655U CN 208522655 U CN208522655 U CN 208522655U CN 201820869522 U CN201820869522 U CN 201820869522U CN 208522655 U CN208522655 U CN 2085226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ode
- capacitor
- inductance
- cathode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增益模块化大容量隔离型DC/DC变换器,所提变换器输入相数可模块化调整,且所有模块输入电流可自动均流,使得变换器的控制策略简单。所提变换器第一个模块由一个电感、一个功率开关及其漏源极寄生电容、一个变压器及其漏感、n‑1个电容和二极管所构成,其它模块均由一个电感、一个主功率开关及其漏源极寄生电容、一个变压器及其漏感、n个电容和二极管所构成,通过调节n的大小即可实现对变换器输入输出增益及开关器件电压应力的调节。通过模块数的调节即可实现对变换器中开关器件电流应力的调节。此外通过箝位电路缓解由漏感引起的开关管电压应力高的问题,提高变换器的效率。较适用于需要电气隔离,大功率及高增益升压变换的应用场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离型DC/DC变换器,具体是一种高增益模块化大容量隔离型DC/DC变换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海上风力发电技术发展迅速,其直流汇流场中通常需要数十倍甚至更高的电压增益,风机单机容量最高已超过10mw,常见海上风机的容量也在2.5mw以上,需要高输入输出增益、大容量和高可靠性的DC/DC变换器。传统的隔离型升压变换器,输出电压增益常通过扩大变压器初次级绕组的匝数比来实现,但一方面大容量高匝数比高频变压器的设计与制作难度均大,另一方面也存在开关器件电压及电流应力高的问题;解决大容量电能变换的方案通常是多模块并联运行,但这种方案均流困难,控制策略复杂。这些难题限制了大容量高升压DC/DC变换方案的实现,使得海上风电直流汇流技术一直难以走向实际。因此,研究可自动均流的高升压大容量隔离型DC/DC变换器对于海上风电直流汇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大容量高增益隔离型DC/DC变换器中所存在的器件电压电流应力高、输入输出增益低、多模块并联运行均流困难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增益模块化大容量隔离型DC/DC变换器。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增益模块化大容量隔离型DC/DC变换器,包括:
直流输入源,m个模块,二极管D0,电容C0,负载RL,一个公共箝位电路;
其中m个模块如下:
模块一包括电感L1,功率开关S1,功率开关S1漏源极电容CS1,漏感LK1,隔离变压器T1,二极管D1 2、D1 3···D1n,电容C1 2、C1 2···C1n;
电感L1的一端连接直流输入源的正极,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VT2的阳极、漏感LK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与功率开关S1的漏极相连,功率开关S1的源极接地,漏感LK1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1一次侧的一端相连,变压器T1二次侧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 1的阳极、电容C1 2、C1 3···C1n的另一端相连,变压器T1二次侧的一端分别与滤波电容Co的另一端、负载RL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1 2的阴极与电容C1 2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1 3的阴极与电容C1 3的一端相连,......以此类推,二极管D1n的阴极与电容C1n的一端相连;
模块二包括电感L2,功率开关S2,功率开关S2漏源极电容CS2,漏感LK2,隔离变压器T2,二极管D21、D22···D2n,电容C22、C2 2···C2n;
电感L2的一端连接直流输入源的正极,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VT3的阳极、漏感LK2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与功率开关S2的漏极相连,功率开关S2的源极接地,漏感LK2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2一次侧的一端相连,变压器T2二次侧的一端电容C21、C22···C2n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21的阴极与电容C21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22的阴极与电容C22的一端相连,......以此类推,二极管D2n的阴极与电容C2n的一端相连;
模块三包括电感L3,功率开关S3,功率开关S3漏源极电容CS3,漏感LK3,隔离变压器T3,二极管D31、D32···D3n,电容C31、C3 2···C3n;
电感L3的一端连接直流输入源的正极,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VT4的阳极、漏感LK3的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与功率开关S3的漏极相连,功率开关S3的源极接地,漏感LK3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3一次侧的一端相连,变压器T3二次侧的一端电容C31、C32···C3n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31的阴极与电容C31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32的阴极与电容C32的一端相连,......以此类推,二极管D3n的阴极与电容C3n的一端相连;
以此类推,模块m包括电感Lm,功率开关Sm,功率开关Sm漏源极电容CSm,漏感LKm,隔离变压器Tm,二极管Dm 1、Dm 2···Dm n,电容Cm 1、Cm 2···Cm n;
电感Lm的一端连接直流输入源的正极,电感Lm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VTm的阳极、漏感LKm的一端,电感Lm的另一端与功率开关Sm的漏极相连,功率开关Sm的源极接地,漏感LKm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m一次侧的一端相连,变压器Tm二次侧的一端电容Cm1、Cm2···Cmn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m1的阴极与电容Cm1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m2的阴极与电容Cm2的一端相连,......以此类推,二极管Dm n的阴极与电容Cmn的一端相连;
二极管Dm n的阴极与电容Cm n的一端之间的节点与二极管D0的阳极相连。
m个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为:
模块一的中变压器T1的二次侧一端与电容C1 2的另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二中的二极管D2 1的阳极;模块一中二极管D1 2阴极与C1 2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二中的二极管D2 2的阳极;模块一中二极管D1 3阴极与C1 3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二中的二极管D2 3的阳极,…..,以此类推,模块一中二极管D1n的阴极与电容C1n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二中的二极管D2n的阳极;
模块二中二极管D2 1阴极与C2 1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三中二极管D3 1的阳极,模块二中二极管D2 2阴极与C2 2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三中二极管D3 2阳极,……,以此类推,模块二中二极管D2n阴极与C2n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三中二极管D3n阳极;
模块m-1中二极管Dm-1 1阴极与电容Cm-1 1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m中二极管Dm 1的阳极,模块m-1中二极管Dm-1 2阴极与电容Cm-1 2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m中二极管Dm 2的阳极,…..,以此类推,模块m-1中二极管Dm-1n的阴极与电容Cm-1n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m中二极管Dm n的阳极;
模块m中二极管Dm 1阴极与电容Cm 1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一中二极管D1 2的阳极,模块m中二极管Dm 2阴极与电容Cm 2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一中二极管D1 3的阳极,……,以此类推,模块m中二极管Dm n-1阴极与电容Cm n-1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一中二极管D1n的阳极;
负载RL与C0并联,负载RL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0的阴极,负载RL的另一端连接到模块一中变压器T1二次侧的一端与电容C1 2的另一端之间的节点;二极管D0的阳极与二极管Dm n的阴极分别与电容Cm n的一端之间的节点相连;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变压器一次侧的另一端连接到一起,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变压器二次侧的另一端也连接在一起;
所述箝位电路包括:电感LVT,开关管SVT,二极管DVT1、DVT2、DVT3、DVT4...DVTm,箝位电容CVT;其连接方式为:电感LVT的另一端连接直流输入源正极,电感LVT的一端连接功率开关STV的源极,功率开关STV的漏极连接箝位电容CVT的一端,箝位电容CVT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VT1的阳极、直流输入源电源负极;电感LVT的一端与功率开关源极之间的节点连接二极管DVT1的阴极,功率开关SVT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VT2的阴极,二极管DVT2的阳极连接在电感L1与漏感LK1之间的结点上,功率开关SVT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VT3的阴极,二极管DVT3的阳极连接在电感L2与漏感LK2之间的结点上,……,以此类推,功率开关SVT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VTm的阴极,二极管DVTm的阳极连接在电感Lm与漏感LKm之间的结点上。
m个功率开关S1、S2...Sm的栅极分别接各自的控制器,下标为奇数的功率开关S1、S3、...控制信号一致,下标为偶数的功率开关S2、S4、...控制信号一致,且两者相位相差180°。公共箝位模块开关SVT动作根据电容CVT设定电压决定,需大于1-D,其中D为功率开关S1、S2...Sm的占空比。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增益模块化大容量隔离型DC/DC变换器,技术效果如下:
1、输入输出增益高且可调,开关器件电压电流应力低且可调。其中:
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为:
开关管电压应力为:
二极管的电压应力为:
输出二极管的电压应力为:
开关管的电流应力为:
二极管的电流应力
其中D为占空比,m为输入相数,n为模块中二极管及电容数量,N为变压器变比。
2、各个模块之间可实现自动均流,控制策略及驱动电路简单。
3、所述箝位电路结构简单,控制独立,不影响原变换器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总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m=4,n=2的电路拓扑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开关S1、S2及箝位电路开关SVT的电压电流波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输入输出电压及开关驱动波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感L1、L2、L3、L4及漏感LK1、LK2、LK3、LK4电流波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容C21~C42电压波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二极管D21、D31电压电流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实例:
如图2所示:一种模块化的4输入相数隔离型DC/DC变换器,它包含4个模块,5个输入相,4个电感L1、L2、L3、L4,4个漏感LK1、LK2、LK3、LK4、,5个功率开关S1、S2、S3、S4、SVT,1个箝位电容CVT,4个变压器,8个电容C0、C1 2、C2 1、C3 1、C4 1、C2 2、C3 2、C4 2,13个二极管D0、D1 2、D2 1、D3 1、D4 1、D2 2、D3 2、D4 2、DVT1、DVT2、DVT3、DVT4、DVT5。
其中,4个模块中:
模块一包括电感L1,功率开关S1,功率开关S1漏源极电容CS1,漏感LK1,隔离变压器T1,二极管D1 2,电容C1 2,电感L1的一端接输入电源的正极,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VT2的阳极以及漏感LK1的一端,同时与功率开关S1的漏极相连,功率开关S1的源极接地,漏感LK1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1一次侧的一端相连,变压器T1二次侧一端与二极管D2 1的阳极及电容C1 2的另一端相连,同时与滤波电容Co以及负载RL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1 2的阴极与电容C1 2的一端相连。
模块二包括电感L2,功率开关S2,功率开关S2漏源极电容CS2,漏感LK2,隔离变压器T2,二极管D2 1、D2 2,电容C2 1、C2 2。电感L2的一端接输入电源的正极,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VT3的阳极以及漏感LK2的一端,同时与功率开关S2的漏极相连,功率开关S2的源极接地,漏感LK2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2一次侧的一端相连,变压器T2二次侧一端与电容C2 1、C2 2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2 1的阴极与电容C2 1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2 2的阴极与电容C2 2的一端相连。
模块三包括电感L3,功率开关S3,功率开关S3漏源极电容CS3,漏感LK3,隔离变压器T3,二极管D3 1、D3 2,电容C3 1、C3 2。电感L3的一端接输入电源的正极,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VT4的阳极以及漏感LK3的一端,同时与功率开关S3的漏极相连,功率开关S3的源极接地,漏感LK3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3一次侧的一端相连,变压器T3二次侧一端与电容C3 1、C3 2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3 1的阴极与电容C3 1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3 2的阴极与电容C3 2的一端相连。
模块四包括电感L4,功率开关S4,功率开关S4漏源极电容CS4,漏感LK4,隔离变压器T4,二极管D4 1、D4 2,电容C4 1、C4 2。电感L4的一端接输入电源的正极,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VT5的阳极以及漏感LK4的一端,同时与功率开关S4的漏极相连,功率开关S4的源极接地,漏感LK4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4一次侧的一端相连,变压器T4二次侧一端与电容C4 1、C4 2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4 1的阴极与电容C4 1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4 2的阴极与电容C4 2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4 2的阴极与电容C4 2的一端之间的节点与二极管D0的阳极相连。
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为:第一个模块中变压器T1二次侧一端与电容C1 2另一端之间的节点接模块二中二极管D2 1的阳极,第一个模块中二极管D1 2阴极与C1 2一端之间的节点接模块二中二极管D2 2的阳极。
第二个模块中二极管D2 1阴极与C2 1一端之间的节点接模块三中二极管D3 1的阳极,第二个模块中二极管D2 2阴极与C2 2一端之间的节点接模块三中二极管D3 2阳极。
第三个模块中二极管D3 1阴极与电容C3 1一端之间的节点接模块四中二极管D4 1的阳极,第三个模块中二极管D3 2阴极与电容C3 2一端之间的节点接模块四中二极管D4 2的阳极。
第四个模块中二极管D4 1阴极与电容C4 1一端之间的节点接模块一中二极管D1 2的阳极。
负载RL与C0并联,负载RL一端接二极管D0的阴极,另一端接到模块一中压器T1二次侧一端与电容C1 2另一端之间的节点。二极管D0的阳极与二极管D4 2的阴极与电容C4 2的一端之间的节点相连。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变压器一次侧的另一端接到一起,二次侧的另一端也接在一起。
其中所述箝位电路包括:电感LVT,开关管SVT,二极管DVT1、DVT2、DVT3、DVT4、DVT5,箝位电容CVT。其连接方式为:电感LVT的另一端接电源正极,一端接功率开关STV的源极,功率开关STV的漏极接箝位电容的一端,箝位电容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VT1的阳极及电源负极;电感LVT的一端与功率开关源极之间的结点接二极管DVT1的阴极,功率开关SVT的漏极接二极管DVT2的阴极,二极管DVT2的阳极接在电感L1与漏感LK1之间的结点上,功率开关SVT的漏极接二极管DVT3的阴极,二极管DVT3的阳极接在电感L2与漏感LK2之间的结点上,功率开关SVT的漏极接二极管DVT4的阴极,二极管DVT4的阳极接在电感L3与漏感LK3之间的结点上,功率开关SVT的漏极接二极管DVT5的阴极,二极管DVT5的阳极接在电感L4与漏感LK4之间的结点上。
所述4个功率开关S1、S2、S3、S4的栅极分别接各自的控制器,功率开关S1、S3控制信号一致,功率开关S2、S4控制信号一致,且两者相位相差180°。公共箝位模块开关SVT动作根据电容CVT设定电压决定,需大于1-D,其中D为功率开关S1、S2、S3、S4的占空比。
根据功率开关状态的不同,可以将电路分为10种工作状态:
(1)、功率开关S1、S2、S3、S4均导通,此时输入电源通过功率开关S1、功率开关S2、功率开关S3、功率开关S4分别向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感L4充电,箝位电容CVT上电压保持不变,所有二极管均关断。
(2)、控制器控制第一功率开关S1、第三功率开关S3关断,第二功率开关S2和第四功率开关S4导通,电感L2、L4继续充电。一次侧端,电感L1、L3放电,由于漏感LK1、LK3的限制,电流只能先向开关S1的极电容C1和开关S3的极电容C3充电,由于电容C1、C3的存在,限制了开关S1、S3漏源极电压的上升速度。该过程持续到主开关漏源极寄生电容CS1、CS3电压上升至电容C2 1、C4 1的电压u0/8N。
(3)、当主开关漏源极寄生电容CS1、CS3电压上升至电容C2 1、C4 1的电压u0/8N时。二极管D2 1、D2 2、D4 1、D4 2导通,电感L1、L3电流继续为主开关漏源极寄生电容CS1、CS3充电。该过程持续到主开关漏源极寄生电容CS1、CS3上电压上升到箝位电容CVT电压uCVT为止。由于主开关漏源极寄生电容CS1、CS3非常小,该过程在性能分析时可以忽略,可以认为漏感LK1、LK3电流上升的时刻与主开关漏源极寄生电容电压被电容CVT箝位的时刻一致。
这时二极管DVT1、DVT3导通。由于箝位电容CVT相对于主开关漏源极寄生电容CS1、CS3来说很大,因此电感L1、L3的大部分电流将通过二极管DVT1、DVT3流入箝位电容CVT中,电容CVT充电,开关S1、S3的电压被箝位至电容CVT电压。该过程持续到漏感LK1、LK3电流上升至电感L1、L3电流为止。
变压器T1二次侧同名端感生出电流通过D2 1给电容C2 1充电,电容C1 2放电,电流通过二极管D2 2向电容C2 2充电。变压器T3二次侧同名端感生出电流通过二极管D4 1给电容C4 1充电,电容C3 1放电,电流通过二极管D4 2向电容C4 2充电;电容C3 2放电。
(4)、当漏感LK1、LK3电流上升至电感L1、L3电流时,二极管DVT1、DVT3关断,箝位电容CVT充电结束。
(5)、S1、S3开通,此时漏感LK1、LK3端电压反向,为-u0/8n,漏感LK1、LK3电流达到最大值并开始下降。该过程持续到漏感LK1、LK3电流下降至0结束。
(6)、当漏感LK1、LK3电流下降至0时,变压器二次侧所有二极管均关断,功率开关S1、S2、S3、S4均导通,此状态与状态(1)一致。
之后的状态(7)到状态(10),开关S1、开关S3的开关切换状态与开关S2、开关S4的开关切换状态相似,不再重复说明。
状态(8)与状态(3)类似,二极管D3 1、D3 2、D1 2、D0导通,变压器T2二次侧同名端感生出电流通过D3 1给电容C3 1充电,电容C2 1放电,电流通过二极管D3 2向电容C3 2充电。变压器T4二次侧同名端感生出电流通过二极管D1 2给电容C1 2充电,电容C4 1放电,电流通过二极管D0向电容C0充电;电容C4 2放电。
根据箝位电容CVT的充放电情况,可以将箝位电路分为3种工作状态:
(1)、二极管DVT2、DVT3、DVT4、DVT5任意一个或多个导通时,导通的二极管所对应支路的电感向箝位电容Cvt充电。
(2)、二极管DVT2、DVT3、DVT4、DVT5均关断,公共箝位电路开关SVT断开,此时箝位电容CVT既不充电也不放电。
(3)、公共箝位电路开关SVT导通,电容CVT向电感LVT放电,电感LVT充电,二极管DVT关断。
通过上述分析,180°相移的并联交错控制方式通过四个输入电感分担输入电流,在实现高升压的同时能有效的减小元器件的电流应力,开关损耗。利用公共箝位电路模块,降低变压器漏感引起的开关管漏源极电压尖峰,同时将能量无损的传递到输入电源,提高了输入效率,且该模块与主电路解耦工作,可以独立工作,控制策略简单。
仿真参数:主开关管的开关频率f=50kHz,主开关占空比D=0.7。箝位电路开关管开关频率f=100kHz,占空比D=0.3,变压器变比N=1,输入电压uin=30V,输出电压u0接近800V,额定功率P0=1200W。可以看出流过4个电感的电流相等,每个模块自动均流,开管关电压被箝位在电容电压。
Claims (1)
1.一种高增益模块化大容量隔离型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流输入源,m个模块,二极管D0,电容C 0,负载R L ,一个公共箝位电路;
其中m个模块如下:
模块一包括电感L 1,功率开关S1,功率开关S1漏源极电容C S1,漏感L K1,隔离变压器T1,二极管D1 2、D1 3···D1 n ,电容C 1 2、C 1 2··· C 1 n ;
电感 L1的一端连接直流输入源的正极,电感 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VT2的阳极、漏感L K1的一端,电感 L1的另一端与功率开关S1的漏极相连,功率开关S1的源极接地,漏感L K1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1一次侧的一端相连,变压器T1二次侧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 1的阳极、电容C 1 2、C 1 3··· C 1 n 的另一端相连,变压器T1二次侧的一端分别与滤波电容C o的另一端、负载R L 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1 2的阴极与电容C 1 2的一端相连, 二极管D1 3的阴极与电容C 1 3的一端相连,......以此类推,二极管D1 n 的阴极与电容C 1 n 的一端相连;
模块二包括电感L 2,功率开关S2,功率开关S2漏源极电容C S2,漏感L K2,隔离变压器T2,二极管D21、D22···D2 n ,电容C 22、C 2 2··· C 2 n ;
电感 L2的一端连接直流输入源的正极,电感 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VT3的阳极、漏感L K2的一端,电感 L2的另一端与功率开关S2的漏极相连,功率开关S2的源极接地,漏感L K2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2一次侧的一端相连,变压器T2二次侧的一端电容C 21、C 22··· C 2 n 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21的阴极与电容C 21的一端相连, 二极管D22的阴极与电容C 22的一端相连,......以此类推,二极管D2 n 的阴极与电容C 2 n 的一端相连;
模块三包括电感L 3,功率开关S3,功率开关S3漏源极电容C S3,漏感L K3,隔离变压器T3,二极管D31、D32···D3n ,电容C 31、C 3 2··· C 3 n ;
电感 L3的一端连接直流输入源的正极,电感 L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VT4的阳极、漏感L K3的一端,电感 L3的另一端与功率开关S3的漏极相连,功率开关S3的源极接地,漏感L K3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3一次侧的一端相连,变压器T3二次侧的一端电容C 31、C 32··· C 3 n 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31的阴极与电容C 31的一端相连, 二极管D32的阴极与电容C 32的一端相连,......以此类推,二极管D3 n 的阴极与电容C 3n 的一端相连;
以此类推,模块m包括电感L m ,功率开关S m ,功率开关S m 漏源极电容C Sm ,漏感L Km ,隔离变压器T m ,二极管D m 1、D m 2···D mn ,电容C m 1、C m 2··· C mn ;
电感 L m 的一端连接直流输入源的正极,电感 L m 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VTm 的阳极、漏感L Km 的一端,电感 L m 的另一端与功率开关S m 的漏极相连,功率开关S m 的源极接地,漏感L Km 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 m 一次侧的一端相连,变压器T m 二次侧的一端电容C m1、C m2··· C mn 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 m1的阴极与电容C m1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 m2的阴极与电容C m2的一端相连,......以此类推,二极管D mn 的阴极与电容C mn 的一端相连;
二极管D mn 的阴极与电容C mn 的一端之间的节点与二极管D0的阳极相连;
m个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为:
模块一的中变压器T1的二次侧一端与电容C 1 2的另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二中的二极管D2 1的阳极;模块一中二极管D1 2阴极与C 1 2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二中的二极管D2 2的阳极;模块一中二极管D1 3阴极与C 1 3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二中的二极管D2 3的阳极,…..,以此类推,模块一中二极管D1 n 的阴极与电容C 1 n 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二中的二极管D2 n 的阳极;
模块二中二极管D2 1阴极与C 2 1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三中二极管D3 1的阳极,模块二中二极管D2 2阴极与C 2 2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三中二极管D3 2阳极,……,以此类推,模块二中二极管D2 n 阴极与C 2 n 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三中二极管D3 n 阳极;
模块m-1中二极管D m-1 1阴极与电容C m-1 1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m中二极管D m 1的阳极,模块m-1中二极管D m-1 2阴极与电容C m-1 2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m中二极管D m 2的阳极,…..,以此类推,模块m-1中二极管D m-1 n 的阴极与电容C m-1 n 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m中二极管D mn 的阳极;
模块m中二极管D m 1阴极与电容C m 1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一中二极管D1 2的阳极,模块m中二极管D m 2阴极与电容C m 2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一中二极管D1 3的阳极,……,以此类推,模块m中二极管D mn-1阴极与电容C mn-1的一端之间的节点,连接模块一中二极管D1 n 的阳极;
负载R L 与C 0并联,负载R L 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0的阴极,负载R L 的另一端连接到模块一中变压器T1二次侧的一端与电容C 1 2的另一端之间的节点;二极管D0的阳极与二极管D mn 的阴极分别与电容C mn 的一端之间的节点相连;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变压器一次侧的另一端连接到一起,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变压器二次侧的另一端也连接在一起;
所述箝位电路包括:电感L VT,开关管SVT,二极管DVT1、DVT2、DVT3、DVT4...DVTm ,箝位电容C VT;其连接方式为:电感L VT的另一端连接直流输入源正极,电感L VT的一端连接功率开关STV的源极,功率开关STV的漏极连接箝位电容C VT的一端,箝位电容C VT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VT1的阳极、直流输入源电源负极;电感L VT的一端与功率开关源极之间的节点连接二极管DVT1的阴极,功率开关SVT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VT2的阴极,二极管DVT2的阳极连接在电感L 1与漏感L K1之间的结点上,功率开关SVT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VT3的阴极,二极管DVT3的阳极连接在电感L 2与漏感L K2之间的结点上,……,以此类推,功率开关SVT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VTm 的阴极,二极管DVTm 的阳极连接在电感L m 与漏感L Km 之间的结点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69522.9U CN208522655U (zh) | 2018-06-06 | 2018-06-06 | 一种高增益模块化大容量隔离型dc/dc变换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69522.9U CN208522655U (zh) | 2018-06-06 | 2018-06-06 | 一种高增益模块化大容量隔离型dc/dc变换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22655U true CN208522655U (zh) | 2019-02-19 |
Family
ID=65324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869522.9U Active CN208522655U (zh) | 2018-06-06 | 2018-06-06 | 一种高增益模块化大容量隔离型dc/dc变换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2265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51262A (zh) * | 2018-06-06 | 2018-09-18 | 宜昌格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增益模块化大容量隔离型dc/dc变换器 |
-
2018
- 2018-06-06 CN CN201820869522.9U patent/CN20852265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51262A (zh) * | 2018-06-06 | 2018-09-18 | 宜昌格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增益模块化大容量隔离型dc/dc变换器 |
CN108551262B (zh) * | 2018-06-06 | 2023-10-20 | 宜昌格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增益模块化大容量隔离型dc/dc变换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942447U (zh) | 一种zvt交错并联高增益式dc/dc变换器 | |
CN108365746B (zh) |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高增益双向四相dc-dc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 |
CN104506040B (zh) | 同一占空比的双pwm加移相控制方法 | |
CN102969893B (zh) | 一种高增益升压型直流变换器 | |
CN102946194A (zh) | 一种高增益交错并联升压型变换器 | |
CN206850670U (zh) | 一种自动均流的高自由度dc/dc变换器 | |
CN105515377A (zh) |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和倍压电容的软开关高增益直流变换器 | |
CN105281361B (zh) | 一种五电平双降压式并网逆变器 | |
CN106712523B (zh) | 一种升压三电平全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5051572B (zh) | 带有串联谐振型lc功率自均衡单元的iios变换器及方法 | |
CN110535339A (zh) | 一种低电容电压应力的二次型Boost变换器 | |
CN110504833A (zh) | 一种基于有源网络的高增益升压变换器 | |
CN106026728A (zh) | 一种光伏微型逆变器 | |
CN109672332A (zh) | 一种单管高增益零纹波dc-dc变换器 | |
CN207368879U (zh) | 一种低电压应力的高增益准开关升压dc/dc变换器 | |
CN106787900B (zh) | 升压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8522655U (zh) | 一种高增益模块化大容量隔离型dc/dc变换器 | |
CN112865550A (zh) | 一种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的双有源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5459243B (zh) | 基于耦合电感的自均衡光伏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973118A (zh) | 适用于低压光伏发电系统的高效隔离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849177B (zh) | 一种升降压并网逆变器 | |
CN109149954B (zh) | 一种宽负载范围软开关电流型推挽直流变换器 | |
CN109560703A (zh) |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开关电容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 | |
CN108551262A (zh) | 一种高增益模块化大容量隔离型dc/dc变换器 | |
CN209283095U (zh) |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开关电容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