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06432U - 电磁膜固定结构、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膜固定结构、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06432U
CN208506432U CN201820651407.4U CN201820651407U CN208506432U CN 208506432 U CN208506432 U CN 208506432U CN 201820651407 U CN201820651407 U CN 201820651407U CN 208506432 U CN208506432 U CN 208506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usion
electromagnetic
membrane
electromagnetic membrane
fixed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5140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少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5140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06432U/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18464 priority patent/WO201921068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06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064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磁膜固定结构、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器。该电磁膜固定结构,包括背板结构,固设于所述背板结构上的电磁触摸结构;所述背板结构包括背板主体,以及突出设置于所述背板主体周侧的固定结构;所述电磁触摸结构包括固设于所述固定结构上的扩散板,以及贴设于所述扩散板上的电磁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减少触摸点位偏移,改善触摸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电磁膜固定结构、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膜固定结构、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在传统技术中,直下式背光显示器仅仅只能用作显示器,功能单一。而随着输入技术和显示技术的发展,将常用的液晶显示器和触控装置相结合是市场的发展趋势。而且,市场对触控输入的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如越来越追求原笔迹手写输入效果,因此电磁触控屏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电磁触控屏技术也开始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显示器上。但是,在背光显示模组中,电磁膜一般通过悬挂在背板的挂耳上进行固定,存在一定的相对位移量,而且当设备做好电磁触摸定位后,极易由环境变化造成电磁膜的触摸点位偏移,影响触摸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膜固定结构、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器,减少触摸点位偏移,改善触摸使用体验。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磁膜固定结构,包括背板结构,固设于所述背板结构上的电磁触摸结构;
所述背板结构包括背板主体,以及突出设置于所述背板主体周侧的固定结构;
所述电磁触摸结构包括固设于所述固定结构上的扩散板,以及贴设于所述扩散板上的电磁膜。
通过将电磁膜贴合固定在扩散板上,并将扩散板固定在背板结构上,不仅避免电磁膜产生相对位移量,还可以减少环境温湿度变化时电磁膜产生缩涨,从而能够减轻或者避免触摸点位偏移,改善用户的触摸使用效果。
下面对其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膜通过全贴合的方式与所述扩散板固定;
或者,所述电磁膜通过框贴的方式与所述扩散板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膜设于所述扩散板顶部;
或者,所述电磁膜设于所述扩散板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沿着所述背板主体周侧边缘向外延伸的凸缘板,以及用于固定所述电磁触摸结构于所述凸缘板上的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扩散板包括与所述电磁膜贴合的扩散主板,设于所述扩散主板周侧的扩散连接板,以及开设于所述扩散连接板上的扩散定位孔或扩散定位槽,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扩散定位孔或扩散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膜包括与所述扩散主板对应贴合的膜主体,设于所述膜主体周侧的连接膜片,以及开设于所述连接膜片上的膜定位孔或膜扩散槽,且所述膜定位孔或膜扩散孔与所述扩散定位孔或扩散定位槽对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膜定位孔或膜扩散槽。
进一步地,所述扩散板包括多个环设于所述扩散主板周侧的所述扩散连接板,每个扩散连接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扩散定位孔或扩散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扩散定位孔或扩散定位槽位于所述扩散主板的中心线处。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电磁膜固定结构。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电磁膜与扩散板贴合,并采用定位孔槽对二者定位固定于背板结构上,就可以解决电磁膜以及扩散板的固定问题,仅需要将定位孔槽的尺寸与背板结构上的固定结构做好配合,即可以将电磁膜固定好,不会发生相对位移;同时,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对电磁膜仍起影响,但是定位孔槽由于是靠近电磁膜与扩散板的中心附近进行定位,膨胀收缩会往两侧,实际收缩距离可减少为原来的一半,改善了由于环境变化带来的触摸偏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磁膜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磁膜固定结构的电磁触摸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背板结构,110-背板主体,120-固定结构,122-连接件,200-电磁触摸结构,210-扩散板,212-扩散主板,214-扩散连接板,216-扩散定位孔(或扩散定位槽),220-电磁膜,300-光学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电磁膜固定结构,包括背板结构 100,固设于该背板结构100上的电磁触摸结构200。利用该背板结构100可为电磁触摸结构200提供支撑,而利用该电磁触摸结构200可以进行电磁触摸感应。此外,上述电磁膜固定结构还可以包括设于电磁触摸结构200上的光学膜片300,以实现需求的光学效果。
具体地,上述背板结构100包括背板主体110,以及突出设置于该背板主体110周侧的固定结构120。而上述电磁触摸结构200包括固设于该固定结构 120上的扩散板210,以及贴设于该扩散板210上的电磁膜220。通过将电磁膜 220贴合到扩散板210上可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电磁触摸结构200,相对于传统技术中将电磁膜220挂装在背板结构100上,可以避免电磁膜220产生相对位移量,从而可以避免在对电磁膜220进行安装固定时产生触摸点位偏移。在本实施例中,该背板主体110可设置为凹槽状,而该电磁触摸结构200的周侧可固定在背板结构100的固定结构120上,可使得电磁触摸结构200中部悬空。这样,通过将电磁膜220贴合固定在扩散板210上,并将扩散板210固定在背板结构100上,不仅避免电磁膜220产生相对位移量,还可以减少环境温湿度变化时电磁膜220产生缩涨,从而能够减轻或者避免触摸点位偏移,改善用户的触摸使用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磁膜220可通过全贴合的方式与上述扩散板210进行贴合固定,即是以水胶或光学胶将扩散板210与电磁膜220以无缝隙的方式完全黏贴在一起。全贴合技术消除了电磁触摸结构200间的空气,这有助于减少扩散板210与电磁膜220之间的反光,可以让电磁触摸结构200 看起来更加通透,增强电磁触摸结构200的显示效果。而且,还可将该电磁膜 220贴设于该扩散板210的顶部(即扩散板210背对背板结构的一侧),也可将该电磁膜220贴设于该扩散板210的底部(即扩散板210面对背板结构的一侧)。
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电磁膜220可通过框贴的方式与扩散板210 进行贴合固定,即简单的以双面胶将扩散板210与电磁膜220的四边固定,其优点在于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但是在扩散板210与电磁膜220间会存在空气层。此外,同理,也可将该电磁膜220贴设于该扩散板210的顶部(即扩散板 210背对背板结构的一侧),也可将该电磁膜220贴设于该扩散板210的底部 (即扩散板210面对背板结构的一侧)。
此外,上述固定结构120包括沿着该背板主体110周侧边缘向外延伸的凸缘板,以及用于固定该电磁触摸结构200于该凸缘板上的连接件122。通过在背板主体周侧设置凸缘板,更方便从四周对上述的电磁触摸结构200进行固定。而且,该连接件122可以设置为螺钉、螺栓、螺柱,或者设置为铆钉、铆柱等结构,便于将上述的电磁触摸结构200固定在凸缘板上。此外,该连接件122 可以预先将一端固定在凸缘板上,再用另一端对该电磁触摸结构200进行连接固定。
而且,如图2所示,上述的扩散板210包括与电磁膜220贴合的扩散主板 212,设于该扩散主板212周侧的扩散连接板214,以及开设于该扩散连接板 214上的扩散定位孔216或扩散定位槽,且上述连接件122穿过该扩散定位孔216或扩散定位槽。通过在扩散板210上设置具有扩散定位孔216或扩散定位槽的扩散连接板214,方便利用连接固定于背板结构100上的连接件122对扩散板210及电磁膜220进行定位和固定。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扩散板 210及电磁膜220在环境温湿度变化时产生的涨缩变化,即可以减少电磁膜220的触摸点位偏移。
进一步地,上述电磁膜220包括与上述扩散主板212对应贴合的膜主体,设于该膜主体周侧的连接膜片,以及开设于该连接膜片上的膜定位孔或膜扩散槽,且该膜定位孔或膜扩散孔与上述的扩散定位孔216或扩散定位槽对应,上述连接件122穿过该膜定位孔或膜扩散槽。这样,通过在电磁膜220上设置与扩散定位孔216(或扩散定位槽)对应的膜定位孔(或膜扩散槽),可以同时对扩散板210及电磁膜220进行定位和固定。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减少电磁膜 220在环境温湿度变化时产生的涨缩变化,即可以进一步减少电磁膜220的触摸点位偏移。
而且,上述扩散板210还可以包括多个环设于上述扩散主板212周侧的扩散连接板214,每个扩散连接板214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上述扩散定位孔216或扩散定位槽。这样,可以在该扩散板210的多个方向设置扩散定位孔216或扩散定位槽,便于从该扩散板210的多个方向上对该扩散板210及电磁膜220进行定位和固定,从而能够从多个方向上减少电磁膜220在环境温湿度变化时产生的涨缩变化,即可以从该电磁膜的多个方向上减少触摸点位偏移。进一步地,上述的扩散定位孔216或扩散定位槽可设于上述扩散主板212的中心线处(指扩散主板212或扩散板210的横向中心线或/和纵向中心线),而中心线处可以是指位于中心线正上,也可以指偏离中心线位置,位于中心线附近。当扩散定位孔216或扩散定位槽设于扩散主板212的中心线正上时,这样就可以从扩散板210的中心位置上对其进行定位和固定,减少电磁膜220的触摸点位偏移的效果更好。而且,当在扩散板210的多个方位上均设置有扩散定位孔216或扩散定位槽时,每个扩散定位孔216或扩散定位槽也位于该扩散板210的对应方位的中心线上。此外,扩散定位孔216或扩散定位槽也可偏离扩散主板的中心线,位于扩散主板的中心线附近(指邻近扩散主板212或扩散板210的横向中心线或/和纵向中心线,即靠近于扩散主板212或扩散板210的横向中心线或/和纵向中心线的一侧),即可以使得扩散定位孔216或扩散定位槽靠近扩散板210的中心线,也能显著地减少电磁膜220的触摸点位偏移现象。
对应地,上述电磁膜220也可以包括多个环设于膜主体周侧的连接膜片,每个连接膜片上也开设有至少一个上述的膜定位孔或膜扩散孔,并且每个连接膜片均与一个扩散连接板214对应,每个膜定位孔(或膜扩散孔)也均匀一个扩散定位孔216(或扩散定位槽)对应。此外,上述的膜定位孔或膜扩散孔也可设于上述电磁膜220的中心线(指电磁膜220的横向中心线或/和纵向中心线)上,这样可以直接从电磁膜220的中心位置对其进行定位和固定。这样,可以更好地从各个方向对电磁膜220进行定位和固定,可以更进一步地减少电磁膜220的触摸点位偏移。此外,膜定位孔或膜扩散孔也可设于上述电磁膜220 的中心线附近(指邻近电磁膜220的横向中心线或/和纵向中心线,即靠近于电磁膜220的横向中心线或/和纵向中心线的一侧),即靠近电磁膜220的中心线设置。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电磁膜固定结构。而且,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通过将电磁膜与扩散板贴合,并采用定位孔槽(即扩散定位孔216 (或扩散定位槽)、膜定位孔(或膜扩散孔))对二者定位固定于背板结构上,就可以解决电磁膜以及扩散板的固定问题,仅需要将定位孔槽的尺寸与背板结构上的固定结构做好配合,即可以将电磁膜固定好,不会发生相对位移;同时,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对电磁膜仍起影响,但是定位孔槽由于是靠近电磁膜与扩散板的中心附近进行定位,膨胀收缩会往两侧,实际收缩距离可减少为原来的一半,改善了由于环境变化带来的触摸偏差。
此外,还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下”、“上”、“前”、“后”、“左”、“右”、“内”、“外”、“顶”、“底”、“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所指示的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第一”、“第二”等术语,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结构部件。这些术语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所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磁膜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结构,固设于所述背板结构上的电磁触摸结构;
所述背板结构包括背板主体,以及突出设置于所述背板主体周侧的固定结构;
所述电磁触摸结构包括固设于所述固定结构上的扩散板,以及贴设于所述扩散板上的电磁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膜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膜通过全贴合的方式与所述扩散板固定;
或者,所述电磁膜通过框贴的方式与所述扩散板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膜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膜设于所述扩散板顶部;
或者,所述电磁膜设于所述扩散板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膜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沿着所述背板主体周侧边缘向外延伸的凸缘板,以及用于固定所述电磁触摸结构于所述凸缘板上的连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膜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包括与所述电磁膜贴合的扩散主板,设于所述扩散主板周侧的扩散连接板,以及开设于所述扩散连接板上的扩散定位孔或扩散定位槽,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扩散定位孔或扩散定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膜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膜包括与所述扩散主板对应贴合的膜主体,设于所述膜主体周侧的连接膜片,以及开设于所述连接膜片上的膜定位孔或膜扩散槽,且所述膜定位孔或膜扩散孔与所述扩散定位孔或扩散定位槽对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膜定位孔或膜扩散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膜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包括多个环设于所述扩散主板周侧的所述扩散连接板,每个扩散连接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扩散定位孔或扩散定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膜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定位孔或扩散定位槽位于所述扩散主板的中心线处。
9.一种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膜固定结构。
10.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
CN201820651407.4U 2018-05-03 2018-05-03 电磁膜固定结构、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器 Active CN208506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51407.4U CN208506432U (zh) 2018-05-03 2018-05-03 电磁膜固定结构、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器
PCT/CN2018/118464 WO2019210683A1 (zh) 2018-05-03 2018-11-30 电磁膜固定结构、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51407.4U CN208506432U (zh) 2018-05-03 2018-05-03 电磁膜固定结构、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06432U true CN208506432U (zh) 2019-02-15

Family

ID=65298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51407.4U Active CN208506432U (zh) 2018-05-03 2018-05-03 电磁膜固定结构、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06432U (zh)
WO (1) WO201921068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23312A (ja) * 2009-07-21 2011-02-03 Sharp Corp バックライト構造体、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1827785U (zh) * 2010-11-01 2011-05-1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源及液晶显示器
CN204554721U (zh) * 2015-03-30 2015-08-12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4964946U (zh) * 2015-09-30 2016-01-13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206282064U (zh) * 2016-11-24 2017-06-27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膜片固定结构及直下式背光膜组
CN107037626B (zh) * 2017-05-12 2023-09-29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10683A1 (zh) 2019-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41091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4780703B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WO2016074369A1 (zh) 触摸显示模组和电子显示产品
CN203010423U (zh) 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209400996U (zh) 触摸边框及触摸显示屏
CN107358875A (zh) 一种显示装置、显示器及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组合方法
CN204101843U (zh) 无边框平面显示装置
CN205594263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直下式显示器
CN208506432U (zh) 电磁膜固定结构、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器
CN107390962A (zh) 一种电磁电容双触摸无边框超窄超薄的教育触摸一体机
CN109634463A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05644495U (zh) 一种压感触控显示模组
CN205789982U (zh) 柔性面板和电子设备
CN208477267U (zh) 一种曲面背光源及其曲面显示装置
CN207115360U (zh) 一种车载触控显示装置
CN109448555A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05068340U (zh) 一种触摸屏幕的贴合结构
CN210348435U (zh) 大尺寸触控模组
CN102865520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207571424U (zh) 触控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CN208353379U (zh) 一种用于手机的触控显示模组
CN104155783B (zh) 平面显示器
CN207977062U (zh) 一种用于工业环境中的仪表显示屏
CN208506445U (zh) 直下式电磁触摸背光模组、背光显示模组及触摸输入设备
CN210274158U (zh) 一种手机背光源胶铁一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