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98194U - 汽车后窗保温隔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后窗保温隔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498194U CN208498194U CN201821027621.9U CN201821027621U CN208498194U CN 208498194 U CN208498194 U CN 208498194U CN 201821027621 U CN201821027621 U CN 201821027621U CN 208498194 U CN208498194 U CN 2084981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ade
- heat insulation
- frame
- blade group
- insulation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附属产品领域,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后窗保温隔热装置,包括密闭隔热框和叶片组,叶片组的固定端与密闭隔热框的框架内侧固定连接,密闭隔热框的框架大小完全覆盖汽车后侧视窗的整体面积,叶片组展开后完全覆盖汽车后侧视窗的整体面积,叶片组包括多个叶片联接组合,叶片与叶片之间设有铰链。解决了传统汽车遮阳装置只能遮挡阳光,无法隔绝热量传递和保温效果差的问题,同时收折以后的叶片堆叠位置占用空间小,不会对车主后侧视窗的可视范围产生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附属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的反光保温隔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烈日炎炎的夏季,汽车停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车内温度上升很快,方向盘烫手、座椅烫身、仪表盘及车内的塑料或皮革类材料高温下会发出难闻的气味,这样不仅损害车辆,更损害驾乘者的身心健康。而在寒冷的冬季,车内温度也会随着外界环境的急剧下降,一段时间内车内缺少保温的效果。
为解决这一问题,不少发明者想了很多办法,有在车外面解决的,有在车里面解决的,但归纳起来都有一些致命缺点,很难被用户接受,如在车外解决遇到的问题是很难克服的,灰尘、天气造成的影响(如刮风、下雨、下雪)给收放带来困难,同时存在人为破坏、偷盗等。在车内解决的占用一定空间,操作麻烦,效果不好等弊端。
在公开号为CN107444079A中,公开了一种车内褶拉式反光隔热帘,包括褶拉式面料,所述褶拉式面料展开后与车体玻璃形状对应相同;所述褶拉式面料设在靠近车窗玻璃的车体内,一侧固定在车体上,另一侧为活动挂设在车体上;该两侧之间连接有橡筋,所述褶拉式面料靠近车体玻璃的侧面上涂覆有反射膜。
上述实用新型专利还存在的缺陷在于:1、车内褶拉式反光隔热帘的主体在行车过程中,一定的角度内影响车主的视线,使得车主无法清楚地观察车外环境有无障碍物;2、褶拉式面料收折过程需要车主手动操作,增加停车和启动车的时间长度;3、褶拉式面料、橡筋和反射膜长期使用收叠以后,影响整个车内褶拉式反光隔热帘的隔热或者保温效果,同时影响车辆有用的空间大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对汽车后侧视窗的内部环境保温隔热的汽车保温隔热装置,解决了传统汽车遮阳装置只能遮挡阳光,无法隔绝热量传递和保温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后窗保温隔热装置,包括密闭隔热框和叶片组,叶片组的固定端与密闭隔热框的框架内侧固定连接,密闭隔热框的框架大小完全覆盖汽车后侧视窗的整体面积,叶片组展开后完全覆盖汽车后侧视窗的整体面积,叶片组包括多个叶片联接组合,叶片与叶片之间设有铰链。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在于,本实用新型主要达到了汽车后侧视窗的隔热保温的效果,同样也可应用在相似气候环境下其他需要隔热保温的结构或者装置中,首先是在汽车的后侧视窗内侧固定密闭隔热框,然后,在密闭隔热框的框架内侧固定叶片组,使得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叶片组完全覆盖后侧视窗,最后,通过控制叶片组,从密闭隔热框的框架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或从两端向中间移动,完成收折或者展开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汽车后窗保温隔热装置的有益效果为:对比传统的褶拉式反光隔热帘,该保温隔热装置在使用年限上由材质决定,耐磨性和持久性更长,传统的反光隔热帘缺乏保温的作用,只有隔热作用,所以也就无法起到保温效果;密闭隔热框设计的结构基础,保证叶片能全面的覆盖汽车后侧视窗,使得保温隔热效果比传统的褶拉式反光隔热帘更佳;叶片之间采用铰链联接的方式,进一步保证叶片展开和收折过程中整个保温隔热装置的协同性和一致性,进而只需要控制一块叶片的运动轨迹,就能完整地控制整个叶片组的展开或者收折运动,同时收折后的叶片组折叠位置占用空间小,不会对车主后侧视窗的可视范围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窗保温隔热装置左右收折叶片形式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窗保温隔热装置上下收折叶片形式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窗保温隔热装置单向式收折叶片的展开过程中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窗保温隔热装置双向式收折叶片的展开过程中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窗保温隔热装置双向式收折叶片的展开过程中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窗保温隔热装置叶片之间铰链交叉连接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密闭隔热框;2.叶片组;3.框架;4.铰链;5.转轴;6.套环;7.牵引绳;8.滑轮;9.传送带;10.固定连接结构;21.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窗保温隔热装置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3、4、5、6所示,汽车后窗保温隔热装置,包括密闭隔热框1和叶片组2,叶片组2的固定端与密闭隔热框1的框架3内侧固定连接,密闭隔热框1的框架3大小完全覆盖汽车后侧视窗的整体面积,叶片组2展开后完全覆盖汽车后侧视窗的整体面积,叶片组由多个叶片联接组合,叶片与叶片之间设有铰链4。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在于,本实用新型主要达到了汽车后侧视窗的隔热保温的效果,同样也可应用在相似气候环境下其他需要隔热保温的结构或者装置中,首先是在汽车的后侧视窗内侧固定密闭隔热框1,然后,在密闭隔热框1的框架3内侧固定叶片组2,使得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叶片组2完全覆盖后侧视窗,最后,通过控制叶片组2,从密闭隔热框1的框架3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或从两端向中间移动,完成收折或者展开的过程。对比传统的褶拉式反光隔热帘,该保温隔热装置在使用年限上由材质决定,耐磨性和持久性更长,传统的反光隔热帘缺乏保温的作用,只有隔热作用,所以也就无法起到保温效果;密闭隔热框1设计的结构基础,保证叶片组2能全面的覆盖汽车后侧视窗,使得保温隔热效果比传统的褶拉式反光隔热帘更佳;叶片21之间采用铰链4连接的方式,进一步保证叶片组2展开和收折过程中整个保温隔热装置的协同性和一致性,进而只需要控制一块叶片21的运动轨迹,就能完整地控制整个叶片组2的展开或者收折运动,同时收折后的叶片组2折叠位置占用空间小,不会对车主后侧视窗的可视范围产生影响。
密闭隔热框1上设有滑轮或轴承,叶片21与密闭隔热框1通过转轴5和套环6联接,叶片组2两侧的套环6通过牵引绳7串联,牵引绳7一端与展开端的第一片叶片21的套环6固定,牵引绳7另一端与密闭隔热框1上设置的滑轮或轴承联接,叶片组2的展开方式为水平或者纵向展开。转轴5和套环6的设计目的是便于叶片组2在牵引绳7的控制下展开所有叶片21或者收折叶片21过程中,不仅便于叶片组2快速地展开,而且收折后的叶片21之间折叠更紧密,尽可能的不遮挡车主后窗可视范围。由于叶片21与叶片21之间是通过铰链4连接,牵引绳7与第一块叶片21的套环6固定的位置,达到了只需要控制第一块叶片21的展开或者收折的方向,就能实现控制所有叶片21的展开或者收折的方向的效果。叶片组2的展开方式为单向的一侧向另一侧拉闸式地遮挡汽车后视窗。
叶片21两端与密闭隔热框1的上下框架3通过转轴5和套环6联接,叶片21与密闭隔热框1的上下框架3连接处设有传动装置,配合叶片组2的展开和收折,其传动装置包括滑轮8和传送带9,左右两组叶片组2的展开端第一片叶片21两端分别与传送带9固定连接,叶片21的展开方式为叶片组2的展开端通过传送带控制从两侧向中间靠拢。通过移动收折在密闭隔热框1两端的叶片组2,同时向密闭隔热框1中间展开,这一步实现叶片组2遮挡面几乎完全覆盖后侧视窗。密闭隔热框1的框架3内外两侧的传送带9分别与左右两端的第一片叶片21通过固定连接结构10固定连接,由滑轮8控制传送带9左右来回传动叶片组2自两侧向密闭隔热框1中间展开,或者使叶片组2自密闭隔热框1中间展开状态下向两侧收折,由此实现叶片组2展开或者收折的过程,完整地体现了汽车保温隔热装置的便捷性;减少了人为的手动操作步骤,使汽车起到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的同时,也减少了因停车或者启动车辆由于操作保温隔热装置所花费的时间。
叶片21与叶片21之间设置的铰链4张角为小于等于180度,张角设置方向为叶片21内外两侧表面依次交替设置。叶片21与叶片21之间采用铰链4联接,铰链4的张角小于等于180度的目的是,防止叶片组2在收折的时候,叶片21与叶片21之间产生堆叠混乱的现象,影响整个保温隔热装置的收折效果;同时铰链4在叶片21内外两侧的表面交替设置,铰链4表面与叶片21表面平齐,防止收折堆叠的叶片21由于铰链4位置略高,导致叶片21内外侧收折以后不能平行贴合,从而使叶片组2收折后的整体厚度过大,影响保温隔热装置的收折效果。
密闭隔热框1和叶片21内都设有保温隔热材料。由保温和隔热材料分别起到汽车内部环境的保温和隔热两种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汽车后窗保温隔热装置,包括密闭隔热框(1)和叶片组(2),其特征在于,叶片组(2)的固定端与密闭隔热框(1)的框架(3)内侧固定连接,密闭隔热框(1)的框架(3)大小完全覆盖汽车后侧视窗的整体面积,叶片组(2)展开后完全覆盖汽车后侧视窗的整体面积,叶片组(2)由多个叶片(21)联接组合,叶片(21)与叶片(21)之间设有铰链(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窗保温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密闭隔热框(1)上设有滑轮或轴承,叶片(21)与密闭隔热框(1)通过转轴(5)和套环(6)联接,叶片组(2)两侧的套环(6)通过牵引绳(7)串联,牵引绳(7)一端与展开端的第一片叶片(21)的套环(6)固定,牵引绳(7)另一端与密闭隔热框(1)上设置的滑轮或轴承联接,叶片组(2)的展开方式为水平或者纵向展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窗保温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叶片(21)两端与密闭隔热框(1)的上下框架(3)通过转轴(5)和套环(6)联接,叶片(21)与密闭隔热框(1)的上下框架(3)连接处设有传动装置,配合叶片组(2)的展开和收折,其传动装置包括滑轮(8)和传送带(9),左右两组叶片组(2)的展开端第一片叶片(21)两端分别与传送带(9)固定连接,叶片(21)的展开方式为叶片组(2)的展开端通过传送带(9)控制从两侧向中间靠拢。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后窗保温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叶片(21)与叶片(21)之间设置的铰链(4)张角为小于等于180度,张角设置方向为叶片(21)内外两侧表面依次交替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后窗保温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密闭隔热框(1)和叶片(21)内都设有保温隔热材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27621.9U CN208498194U (zh) | 2018-06-29 | 2018-06-29 | 汽车后窗保温隔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27621.9U CN208498194U (zh) | 2018-06-29 | 2018-06-29 | 汽车后窗保温隔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498194U true CN208498194U (zh) | 2019-02-15 |
Family
ID=65282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27621.9U Active CN208498194U (zh) | 2018-06-29 | 2018-06-29 | 汽车后窗保温隔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498194U (zh) |
-
2018
- 2018-06-29 CN CN201821027621.9U patent/CN20849819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427576U (zh) | 汽车前挡风玻璃可移动太阳膜装置 | |
CN107444079B (zh) | 车内褶拉式反光隔热帘 | |
CN208498194U (zh) | 汽车后窗保温隔热装置 | |
WO2006085325A3 (en) | Window shade device | |
CN205255974U (zh) | 一种用于轿车的遮阳装置 | |
CN208118902U (zh) | 自适应汽车保温隔热装置 | |
CN108382170A (zh) | 自适应汽车保温隔热装置 | |
CN203381483U (zh) | 汽车后视镜和前侧窗一体式可折叠防雨雪装置 | |
US6659530B1 (en) | Retractable cover for recreational vehicle | |
CN208411387U (zh) | 隐形车窗保温外衣 | |
CN208411371U (zh) | 汽车前窗保温隔热装置 | |
CN204567250U (zh) | 一种汽车罩 | |
CN204037296U (zh) | 前车门玻璃挡雨结构 | |
CN201907394U (zh) | 汽车遮阳挡 | |
CN106218373A (zh) | 一种汽车防晒天窗 | |
CN209159650U (zh) | 一种平头汽车雨雪阻隔器及平头汽车 | |
CN106553507B (zh) | 轿车用自动遮阳装置 | |
CN204937330U (zh) | 防晒防雨防风防寒多功能折叠式电动自行车遮阳棚 | |
CN108909424A (zh) | 隐形车窗保温外衣 | |
CN206544522U (zh) | 可隐形的车辆后视镜雨刮 | |
CN200984958Y (zh) | 汽车玻璃窗外侧的防晒、防护装置 | |
CN110667358B (zh) | 一种汽车用前玻璃防晒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3540183U (zh) | 一种便于清洁的客车乘客门 | |
CN206938423U (zh) | 新型汽车通用通风隔音遮阳伞 | |
CN204252581U (zh) | 公交指示站牌雨棚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